【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现状调研探析报告12000字】_第1页
【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现状调研探析报告12000字】_第2页
【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现状调研探析报告12000字】_第3页
【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现状调研探析报告12000字】_第4页
【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现状调研探析报告12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现状调研分析报告目录TOC\o"1-2"\h\u21684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现状调研分析报告 129271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现状问卷调查 1120411.1《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现状问卷》编制 1233761.2问卷调查过程 115141.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229732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现状访谈调查 7321462.1访谈问题设计 796262.2访谈调查过程 7242202.3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974793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分析 10280851社会组织环境保护信息知情权分析 10152952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途径分析 1196673社会组织参与到环境政策决策分析 12295074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途径分析 1441735社会组织专业参与环境保护能力分析 15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问卷调查是采用随机抽样调查,访谈法则是采用无结构化的访谈方式,对于调查对象中典型的调查者进行访谈。1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现状问卷调查1.1《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现状问卷》编制首先是确定主题,问卷编制的内容应和所要调查的目的一致,譬如若要了解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形,所编制的题目就应和环境保护有关。其次是搜集资料,要从网上或者是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可至S市环境保护协会访问相关的工作人员,或是至环境保护的现场了解会员参加活动的情形。这些资料都可供在编制问卷时参考用。接着是编制题目,在搜集有关的资料后,即可将各项资料整理并编拟出题目。所编的题目可分为人口统计变项部份和问卷题目部份两类,由前者可了解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其中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对于环境的认识,所处环境的现状调查问卷附在文末调查问卷附在文末1.2问卷调查过程此次调研活动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来调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保护工作的状况,此次问卷调查一共发出去120份问卷,有效回收115份,由于接触范围有限,大部分的问卷都为社会组织相关人员填写,年龄集中在18-30左右,男女比例1.1:3。在对十个人进行了访谈后,得出的结论为,大部分人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都是很向往健康的低碳生活的,愿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和方法还有待完善。1.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图3-1S市社会组织工作者对于环境保护现状的认识当谈论到环境现状的认识,96.67%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认为很严峻,如再破坏下去将会威胁人类,显然,这个比例与之前不怎么关注的态度形成一种认知和态度的鲜明对比,只有近一成多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认为一般,暂且不会对人类有什么威胁。只有2.22%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认为不够严峻,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大部分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对于环境危机的逼近保持高度戒备的状态,已经感受到日益严峻的环境条件带来对生活的恶劣影响,但在仍然有很小一部分同学环保意识淡薄,没有深刻的认知,不以为然。S市环保社会组织环境公众参与权的启动。在S市一些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中,环保社会组织环境公众参与权的行使表现出了滞后性和艰难性。可为环保社会组织环境公众参与设计两种途径:一是建设单位在报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应当在一定时间内向公众公开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此阶段环保社会组织可以表达意见。二是政府环保部门在审批或重新审核重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过程中,主动向具有相应专业特长的环保社会组织发出邀请,征求其意见。2.环保知识主要来自于媒体功劳而非政府工作图3-2社会组织工作者获取环保信息的途径在这次调查中,当被问及平时会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环保信息时,八成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选择了电视,书,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体,而作为信息传介的新星媒体网络,如环保网站发挥的作用却只有7.32%,通过政府工作的获得信息就更少了,只占15.56%,在这方面,显然政府工作没有宣传到位,没有及时把环保知识普及大众,同时,网络这个信息高速传播的媒介也没被应用好,发挥好它应有的作用。这说明虽然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等等,但这些参与性规定过于原则化和抽象化,从我国目前的法治化程度看,仍需在相关法律规范中具体化和明确化”。关于温室效应的认知和行动不能保持高度统一图3-3温室效应的认知和行动不能保持高度统一调查报告的6、7、8、14题中询问的有关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时,数据表明,80%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都统一认为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但是却有占51.11%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表示对这一环境问题很担心,想去改变,但却没有付出什么行动。只有30%的同学害怕它的后果,并由此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遏制它。但仍然有20%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人认为自己暂时无能为力。这些数据令人担心,虽然近一半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从认知上感受到全球变暖带来生态变化的后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却没有把这种认知促生行动,动员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为遏制温室效应做贡献。并且居然有近20%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认为与自己无关,保持无事观望的冷漠心态,只关心到自身的目前所处的环境,却没有考虑到将后漫长时代的地球面临的带来最大考验的环境问题,这是不能作为一个高素质的心系国家未来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应该有的态度。但是,当问及对于全球变暖的环境现状问题时,他们的相关认知却保持高度的一致。近九成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认为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当然,认为是发电厂的废气排放和人口急剧膨胀而产生的大量呼吸废气或者各种原因综合的造成的也不在少数,比例达到70%。综合他们大多人的观点,是认为全球变暖的原因归咎于超过自然承受和自身净化能力的二氧化碳废气的排放,特别来源于工厂和汽车尾气。因此S市环保社会组织环境公众参与权的评议形式。至少应有两种形式:其一,对于一般性项目建设,可以通过诸如通信、论著、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或座谈会和论证会等形式表达意见,决策部门或环境保护部门对这些意见摘要记录和保存。这种方式灵活、便捷、成本低廉,是环保社会组织行使环境公众参与权最主要、最有利的一种方式。其二,对人民群众生活影响特别重大或是引起的社会争议比较大的项目建设,应当召开公听会,一般由决策部门或环境保护部门向环保社会组织发出邀请,环保社会组织在公听会上代表公众,与项目建设方当面进行辩论,澄清事实。而公听会的组织部门应对全程作笔录并予以保存以备日后复查。图3-4你认为提倡低碳生活对遏制全球变暖有多大作用同时,当被问及“你认为提倡低碳生活对遏制全球变暖有多大作用时?”,733%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认为有很大作用,26.67%的认为作用一般,而认为没有作用的无一人。结论都是惊人一致,也就是说,100%的同学统一认为,低碳对于遏制全球变暖是或多或少都有作用的。4.当前低碳生活的号召对他们生活影响不大。在第九问中,问及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低碳生活的号召对人们生活影响程度时,只有22.22%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认为影响很大,生活里基本都有注意,但有75.56%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认为影响一般。而有2.22%认为基本没有什么影响。由此可见,进一步表明,大部分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对人们好找的影响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人们获得对环境的相关认知,却没有主动去改变和行动起来,只是偶尔会想到的时候才注意一些。5.环保的意义从人类自身角度出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80%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认为是为了人能与自然和平相处,而七成的同时认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人类能持久的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62.22%认为是给后代多留一点自然资源,只有57.78%认为是人类平等尊重各种生命形态的表现。但近30%有错误想法认为是为了人类将来可以彻底征服自然。37.78%的消极认为是为了顺应自然。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认为环保的意义,在于为了人类能生存延续下去。7.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环保做贡献在13、21问题中,当问及“会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参与环保的行动中吗?”99%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表示自身会切实做到保护环境,问及是否会为社会组织做贡献时,近一半的表示会积极支持。这些数据都表明,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对于环境保护还是有积极参与意识,但是,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没有带动他人参与的意识,只有44.44%认为不仅会自己做到,还会带动周围的人都爱护环境。8、您认为政府在环保方面做的怎么样在第12个问题,您认为政府在环保方面做得怎么样时,有29%的人认为很好,已经有取得不错的成绩;有46%的人认为做的还不够,还有待加进努力,另外还有25%的人认为做表面功夫,一点实质性的改变也没有。这说明S市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在S市的公民眼里是做的不够到位的。应该要加以重视,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积极发挥S市社会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因此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组织保障。政府职能部门要把环保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并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建立环保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目标责任制,并将其列入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加大对环保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投入。要把环保人才的培养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人才和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建立终身教育制度,搞好环境监测、环保设备与运行管理、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等重要岗位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分类别、分层次,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做好各类环保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积极推进的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完善环保系统重要岗位从业人员准入与执业的管理,把从业人员职业资格作为资质审查的重要内容,有效保证执业与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图3-5您认为政府在环保方面做得怎么样2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现状访谈调查2.1访谈问题设计访谈由于采用无结构化的访谈,没有设置具体的问题,而是以大纲的形式设计访谈,访谈纲领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然后是对于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看法。此次的访谈主要针对的是家庭垃圾分类处理,访谈的对象是S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的成员,访谈主要针对的是S市目前垃圾分类试点北苑小区的实行情况与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访问其协会在小区的宣传工作和任务。2.2访谈调查过程1:问:请问协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小区内启动垃圾分类处理呢?答:我们是在2010年1月10日在小区启动“城市社区家庭垃圾分类减排试点,”积极引导公众开展节约资源能源的低碳生活,以达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之目的。2:问:你们在启动试点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实施垃圾分类的意义?答:我们在S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在小区开展“我分类,我环保”宣传活动,招募一批有环保意识的志愿者。指导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推广垃圾分类常识以及像居民派送垃圾分类袋,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专业知识。把民众的环保热情调动起来,加快家庭垃圾分类的步伐,使我们的城市逐步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标迈进。3:问:你们在小区以什么方式向居民推广垃圾分类知识,你觉得哪种方式居民更容易接受?答:我们采取对物业服务人员、社区业主、保洁员进行垃圾分类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等专业知识的培训;组织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入户问卷调查、垃圾分类意义讲座、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撰写环保宣言等活动,培育“我分类、我环保、我快乐”的文化氛围。就我们所采取的这些措施中,我们发现志愿者的入户宣传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更能让居民接受。4:问:你们如何规定垃圾分类的标准?答:参考目前垃圾分类较好的台湾与日本地区,我们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垃圾、废旧电池,其中主要是干湿垃圾分类。5:问:对于家庭垃圾的干湿分类是如何界定的?目前,北苑小区试点工作进展如何?答:所谓干湿垃圾分类,是指将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垃圾分开。目前,小区内完成了52组包括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垃圾桶的安放,并设置了有害垃圾定点收集点,与专业资源回收公司对接,有效地实现了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有毒有害垃圾的分离处理。6:问:在小区实行一年多来的垃圾分类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还有在实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答:刚开始大家还不太接受,渐渐地有人接受了,并自觉地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如今,小区的垃圾基本能做到干湿分类,目前已有两成居民能坚持每天将垃圾分类投放,而未能按规定分类投放的垃圾将由小区专门指定的人员进行二次分类。现有小区内700多户住户,已有三分之一的住户都能自觉地实行垃圾分类。居民的素质没办法一下子提高,对垃圾进行精细分类,居民是垃圾产生的上游,上游工作做不好,下游处理环节就失去了意义。小区内无法回收的家庭餐厨垃圾的重量占到垃圾比重60%以上,无法实现垃圾分类的完全回收。7:问:你们对于垃圾分类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措施。答:如果想让垃圾分类不再原地踏步,政府、企业、民间志愿者组织、物业服务和社会公众必须形成真正合力,共同引导居民一起积极投入垃圾分类工作。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垃圾的源头进行分类,细致进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回收垃圾。而且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对垃圾分类的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成立一个特别的部门来统筹垃圾分类。最关键还是要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让垃圾分类成为每个居民的自觉行为。2.3访谈调查结果分析环保志愿者协会在2015年1月10日在北苑小区启动“城市社区家庭垃圾分类减排试点,”在启动试点前,在小区开展“我分类,我环保”宣传活动,招募一批有环保意识的志愿者一同加入垃圾分类处理知识的宣传,指导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推广垃圾分类常识。并希望通过宣传,积极引导公众开展节约资源能源的低碳生活,以达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之目的。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专业知识。把民众的环保热情调动起来,加快家庭垃圾分类的步伐,使我们的城市逐步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标迈进。环保协会的宣传对象非常广泛,包括物业服务人员、社区业主、保洁员,主要是小区居民。采取对物业服务人员、社区业主、保洁员进行垃圾分类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等专业知识的培训;组织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入户问卷调查、垃圾分类意义讲座、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撰写环保宣言等活动,培育“我分类、我环保、我快乐”的文化氛围。在宣传中,通过入户的一对一的指导,取得的效果会更显著,也更能使居民接受。指导居民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垃圾、废旧电池,其中主要是干湿垃圾分类。所谓干湿垃圾分类,是指将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垃圾分开。目前,小区内完成了52组包括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垃圾桶的安放,并设置了有害垃圾定点收集点,与专业资源回收公司对接,有效地实现了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有毒有害垃圾的分离处理。环保协会在这一年多来对小区垃圾分类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刚开始大家还不太接受,渐渐地有人接受了,并自觉地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如今,小区的垃圾基本能做到干湿分类,目前已有两成居民能坚持每天将垃圾分类投放,而未能按规定分类投放的垃圾将由小区专门指定的人员进行二次分类。现有小区内700多户住户,已有三分之一的住户都能自觉地实行垃圾分类。但是仍然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更大范围的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只是居民素质是无法一下子提高的,所以需要逐步并持久的去宣传以提高居民素质。而且环保协会对北苑小区的垃圾分类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环保协会认为,北苑小区,是垃圾分类仅存的一个试点。虽处其还处于垃圾分类的初步阶段,但对S市而言,仍有一定的意义。社区垃圾分类试点的带动作用不可忽略,将试点的经验推广开,逐步铺开,带动整个城市保护环境。据调查显示:北苑小区能走到今天,和环保协会的努力分不开的,但是要让垃圾分类试点发展的更好,做得更有成效,协会还需完善和提高其职能,进行有效的宣传,使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实施和实现成功,给福州其他地区提供示范作用。3S市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分析1社会组织环境保护信息知情权分析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指确认和保障个人或组织从行政机关了解并取得环境信息的权利的规范体系。仅在法律中规定有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并不意味着建立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能否建立,取决于能否在立法上确立一整套环环相扣的规则体系,包括环境信息本身的质量、公开的方式、公开的主体等。环境信息公开贯穿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全过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具有特别重大和特别现实的意义[17]。社会组织只有充分知悉环境信息,才能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才能为真正解决环境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环境信息公开可以改善社会组织获得信息的途径,提高社会组织的参与兴趣,有助于提高法律的效能,提高社会组织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使社会组织有机会表明自己的关切,并使政府部门能够对这些关切给予应有的考虑,从而减少环境决策的失误。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中的信息公开制度还存在着下列问题。公开的环境信息量有限,信息不准确。环境方面的信息往往只在政府审批或审核建设项目阶段才向公众公开,而在建设项目规划、运行、退役阶段很少向公众公开。有关法规只是笼统地规定企业应公开污染物排放总量,而对污染物毒害性的说明却未作要求,并只侧重于最后的排放总量而忽视了生产设施、生产过程以及产品和副产品的污染情况[18]。对政府兴建公共工程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很少公开,即便公开,也只限于具体的建设项目,而对环保部门或其他行政机关制定的与环境有关的法规、政策、规划、文件、决定等抽象行政行为重视不够。除了受主体认知水平的客观因素制约外,环境信息还时常受到人为的封锁、截留、过滤、扭曲、延误等。如一些企业隐瞒污染信息、虚报环境信息一些部门为了政绩而篡改、瞒报环境信息有些组织或个人有时故意用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含糊不清的表述言语混淆视听等。上述行为导致社会组织获得的环境信息往往是片面的、杂乱无章的甚至是扭曲的。环境信息公开渠道不畅,影响了信息公开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当前的环境信息公开不是公众权利型,而是政府权力型。其公开方式的选择较为随意,往往凭经验,而不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不恰当的公开方式使得环境信息无法及时、准确、有效地传达给需要和关注这些信息的人群。此外,由于信息公开大多是单向性的,被监督者很少去认真听取公众意见、积极回应公众建议,公众往往只是被动接受,或只被允许知道如何去执行方面的信息[19]。有时尽管提供了数量众多、内容正确、观点公允的信息,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解读,使得公众不能有效地理解与运用这些材料,影响了信息公开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S市政府应当保障社会组织的环境知情权,不必在知情权主体中特别强调社会组织,因为如果公民结社权能够充分实现,公众环境知情权的充分保障必然可以从逻辑上顺理成章地推知社会组织完全享有同样的权利。因此,不必在法律法规中特别规定社会组织的环境知情权,当然,已有规定的也不必取消。鉴于国务院已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原环保总局也已据此制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在立法上,似已将采用行政法与环境法相结合的模式。首先,在《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公众享有获得和了解环境相关信息的权利。《环境保护法》作为环境基本法,具有统领其他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地位,通过其保障公众知情权,有提纲挚领的作用[20]。其次,根据《环境保护法》,在其下环境保护单行法,如《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之中,详细规定公众在环境保护的各具体领域中获得各相关信息的权利[21]。再次,修订《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应向公众公开,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过程中,赋予S市公众从专向规划编制机关、建设单位或相关部门获取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信息、资料的权利。否则,即便《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施行,在现行《环境影响评价法》没有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内容应当向公众公开的情况下,S市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仍然没有向公众公开的法律依据[22]。2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途径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组织的独立性不足问题严重,在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方面过多的依赖政府。突出表现为“官办色彩浓厚,过度依赖和受制于政府。现行法规承认的社会组织中大部分是“官办”或“半官办”性质的。其中有些本就是政府创办或者从政府机关分离出来的,即便后来从组织上脱离了创办者或者原单位,但两者关系仍然很密切[23]。有些如中国红十字会和各级商会等,其领导人享受参照公务员的级别与待遇,并可在组织、政府和党的机关之间流动。还有很多社会组织的人事任免、目标方案制定、具体工作实施都受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在在S市某县,各类社会团体从开始产生,就带有浓重的行政胎记的协会为官办协会。协会以上为国家工作人员兼职。由该市的情况,可见一斑。独立性的不足,造成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在组织结构和功能上的重叠,其对政府的补充与监督作用失去了意义。对此社会组织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方法,首先,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明确公众参与的权利性质、法律地位、参与的程序与方式、参与的阶段、参与中的信息获取等对于参与论证会、听证会等的公众、单位、专家等,在范围界定与选择机制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比如谁来选择参与者、选择的标准等,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或单位必须达到某一比例,无利害关系的公益团体如何参与,地方性社会组织与全国性社会组织的选择配搭,”以及在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士选择上的回避问题等。其次,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启动时间,在尽早的阶段开始公众的参与,特别是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阶段,应作出邀请公民、单位、其他组织、专家等参与的强制性规定。再次,规定相关主体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必须提供所有可供选择方案,以便公众进行比较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内容与编制方法具体化,并注意为公众的阅读和理解提供尽可能的方便等等。通过社会组织相关法律规范对其权利的确认,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基本可以在法律制度上提供社会组织参与环境决策的权利保障,实现直接参与和制度内参与。对S市环保社会组织环境公众参与意见的反馈。建立一套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非常必要。决策部门或环境保护部门,应当认真考虑评议过程中环保社会组织的意见,根据评议笔录,做出相关决策或建设项目的审批决定,并在决定中附具对评议过程反映出主要观点采纳或者不采纳的理由说明。3社会组织参与到环境政策决策分析《世界自然宪章》第条规定“人人都应当有机会按照本国法律个别地或者集体地参加拟订与环境有关的决定,这实际上明确了社会组织的环境决策参与权。但目前我国对于环境决策参与权保护不足,只有很少几部法律法规中对此有所涉及[24]。如《环境影响评价法》第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等[25]。但此类规定原则性较强,在具体操作上并无细化。比如公众参与的方式、程序、相关权利等都不甚明确,致使参与决策的权利无以保障,环境决策仍是政府部门一力包办。民间组织的成长对于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政府统治观强调政府机构是行使国家事务管理与社会事务管理的唯一权力中心[26]。在当代治理主义的精神下,政府机构在整个社会中依然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合法地使用强制力决定重大的公共资源分配方向、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实现公平价值等方面,政府仍将发挥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不再是实施社会管理功能的唯一权力核心[27]。这意味着,民间组织、社区组织等第三部门和私营机构将与政府一起共同承担起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这些组织的权力也将得到社会和公民的认可。政府实现公共服务的方式将是掌舵,而不是直接划桨,其控制的权力将从集中走向分散[28]。目前,由于一些政府部门对民间组织的了解不够,实质性接触少,所以对社会组织的作用和能力心存怀疑。因此,在肯定社会组织作用方而,一些政府部门的态度不够积极,在向社会组织传递环境信息、处理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事务时不够主动,整体上讲,政府对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缺乏有效地引导和支持。当前,S市在法律、政府、市场和社会诸方面,若干环境治理方式方法、机制平台、政策措施正在被迅速建立、使用和完善,政府、企业和各类社会主体可单独或联合运用这些方式方法和机制平台,促进S市整个环境治理体系良好运行,推动环境治理取得更大成效。环保社会组织可以充分使用这些已经存在和正在形成的工作途径,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S市环境治理工作。目前,许多海外环保NGO已经进入中国。比如以行动著称的“绿色和平组织”,它协同中国政府一起反对跨国公司在转基因食物方面不负责任的行为;“香港地球之友”与中国国家环保局系统合作建立的地球奖,6年来为在环境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青年团体带来了资金支持和社会的承认,同时它还支持着大陆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社会组织;在东北虎和扬子鳄的保护研究领域,“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在我国开发三峡工程时,“国际河流网络”提出了很多建议。当然,这也意味着中国给国际环保NGO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985年,“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阿基波博士,在鄱阳湖发现了“金矿”——1482只白鹤。而此前的1980年,在国际鹤类基金会未进入中国之前,他们曾宣布,世界仅存白鹤320只。近20年来,国际最大的社会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光为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投入的资金就超过3000万美元。1998年洪水,地处湖北的麋鹿保护区陷入汪洋,麋鹿的食料告急!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紧急拨款5000美元[29]。4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途径分析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我国确立了对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即登记注册管理由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日常性管理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这要求社会组织必须自己寻找主管单位,但法规对主管单位的要求很高,必须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国务院或者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30]。对照我国行政层级制度,成立一个全国性社会组织,须有国家部委级主管单位,难度较大。很多社会组织因找不到主管单位,有些不得不依附于政府部门,如“自然之友”是挂靠于中国文化书院名下有些借企业之名进行工商注册,如“地球村”,因未找到挂靠单位,只有以公司法人名义登记更多的则只有成为“地下组织。因此社会组织应当(1)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强化环境保护社会监督。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政策制定机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充分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和监督权,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制定和完善关于环境保护社会组织(NGO)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保NGO的扶持力度,搭建政府与环保NGO的对话平台。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实行政府主动公开与申请公开相结合的双向公开制度,推行环境法律政策公开、建设项目公开、环境质量公开以及企业产品环保信息公开,通过信息资源均衡真正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2)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企业应当切实履行环保主体责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环境风险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主动接受公众和社会监督,积极支持环保公益事业,树立现代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切实把环境保护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31]。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深化污染防治,减少污染排放,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互利共赢。(3)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坚持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理念,强化规划引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