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二一”结构家庭的养老能力与养老风险兼论家庭安全与和谐社会构建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显著,家庭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四二一结构家庭,即四个祖辈、两个父辈和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中较为普遍的家庭模式。这种家庭结构的形成,既有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也与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下,养老问题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分析。本文旨在通过对四二一结构家庭的养老能力与养老风险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这种家庭模式下实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保障,同时兼顾家庭安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首先分析了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形成背景和特点,接着探讨了这种家庭结构下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面临的风险,然后从家庭、社会和政策三个层面提出了提高家庭养老能力、降低养老风险的策略和建议,最后讨论了如何在保障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同时,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二、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本文的理论框架主要建立在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社会学理论以及养老保障理论的基础之上。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个体在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在“四二一”结构中,年轻一代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而老年一代则处于退休养老的阶段,这种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对家庭养老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家庭社会学理论则强调家庭结构对家庭成员关系、角色分工以及养老责任的影响,特别是在“四二一”结构中,独生子女在养老方面的责任更为突出。养老保障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家庭养老能力和养老风险的工具,它涉及到政府、社会和家庭在养老方面的责任和角色。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大量的家庭养老数据,包括家庭成员的年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等。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四二一”结构家庭的养老能力和养老风险。同时,本研究还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家庭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他们的养老实践、困难和需求,为定量分析提供补充和验证。本研究还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典型的“四二一”结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养老实践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探讨家庭养老的共性问题和特殊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家庭安全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本研究在方法论上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全面,以期能够准确揭示“四二一”结构家庭的养老能力和养老风险,为家庭安全和和谐社会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三、四二一结构家庭的养老能力分析在分析“四二一”结构家庭的养老能力时,我们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家庭内部的和谐程度等。“四二一”家庭结构通常意味着两位中年夫妇需要负责四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这对夫妇往往需要同时承担子女教育和老年人养老的双重经济压力。家庭的经济状况对于养老能力至关重要。家庭需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合理的财务规划,以确保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养老能力。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尤其关键,因为他们可能面临更多的健康问题和医疗需求。家庭成员应该注重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并为可能的健康问题做好准备。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区养老服务等,对于缓解“四二一”家庭的养老压力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足够的支持,帮助家庭应对养老挑战。家庭内部的和谐关系对于养老能力的提高也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促进成员间的相互支持和照顾,减轻养老压力。家庭成员应该注重沟通和理解,共同面对养老问题。四、四二一结构家庭的养老风险探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育政策的演变,一种名为“四二一”结构的家庭模式日益凸显。这一模式特指一个家庭中存在四位祖辈老人、两位父母及一位独生子女的现象,构成了当前许多城市家庭的基本形态。尽管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现代化,但它对家庭养老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并潜藏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养老风险。本节将深入探讨四二一结构家庭所面临的养老风险,以便为家庭安全与和谐社会构建提供针对性的思考与对策。经济压力加剧:在四二一家庭中,一对夫妻可能需要同时承担四位老人的养老费用,包括医疗保健、日常生活照料、居住条件改善等各项支出。随着老年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的养老成本持续攀升。加之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物价上涨,子女自身的生活压力(如购房、育儿、教育投资等)也与日俱增。这种多重重压之下,家庭经济资源分配极易失衡,可能导致家庭储蓄不足,难以应对突发性的大额医疗支出或长期护理需求,从而引发经济危机。时间与精力分配矛盾:在“四二一”家庭中,独生子女往往处于事业上升期,既要应对工作压力,又要照顾年幼子女,留给赡养老人的精力十分有限。而四位祖辈老人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健康问题,需要定期陪伴、医疗陪护甚至日常生活的协助。这种情况下,子女在时间、精力上的分配困境显而易见,可能造成对老人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的不足,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也加重了子女的心理负担和内疚感。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随着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社会层面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在逐步推进,但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庞大老年群体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特别是在大城市,优质养老资源供不应求,排队等候现象普遍。四二一家庭中的老人在需要专业养老服务时,可能面临设施短缺、服务不到位、费用高昂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家庭养老的压力。代际关系紧张与心理压力:在养老责任集中于少数家庭成员的情况下,长期的经济压力、照料压力以及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可能导致家庭内部代际关系紧张。子女可能因无法满足老人的期待而感到愧疚,老人则可能因担心成为子女的负担而压抑自身需求,双方的心理压力均会显著增加。长此以往,家庭氛围可能趋于紧张,不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养老风险的社会传导效应:个体家庭的养老风险并非孤立存在,其影响会向社会层面扩散。当大量四二一家庭面临养老困难时,可能引发社会对现行养老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的质疑,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年轻一代因承担过重的养老责任,可能降低生育意愿,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四二一结构家庭在养老问题上面临着经济压力加剧、时间与精力分配矛盾、养老服务供需失衡、代际关系紧张与心理压力增大以及社会传导效应等多重风险。应对这些风险不仅需要家庭成员自身的调整与适应,更呼唤社会政策的创新与完善,通过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系,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倡导积极老龄观与家庭伦理新风尚,以实现家庭安全与和谐社会的共建共享。五、家庭安全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策略探讨政府如何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来支持“四二一”家庭结构,例如税收优惠、住房补贴、养老服务等。分析现行法律框架如何保护老年人的权益,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讨论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包括社区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紧急援助服务等。提出如何通过公私合作模式(PPP)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分析如何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来增强家庭的经济安全,如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探讨政府和企业如何为中年和老年人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机会,以增强其经济独立性。强调终身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以提升中年和老年人的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讨论如何通过教育和培训项目来提高公众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探索如何通过政策和社区活动来促进跨代交流和支持,强化家庭内部的凝聚力。讨论如何通过媒体和公共宣传来改变社会对“四二一”家庭结构的看法,减少社会歧视和偏见。分析如何通过改善医疗保健服务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包括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心理健康服务等。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如远程医疗、智能健康监测)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六、结论本文通过对“四二一”结构家庭的养老能力与养老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这种家庭结构面临的养老问题及其对家庭安全和社会和谐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在养老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从优势方面来看,“四二一”家庭结构中的核心家庭通常能够得到祖辈的支持和帮助,这种跨代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年轻一代的养老压力。这种家庭结构也有利于传承家庭文化和价值观,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为家庭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挑战方面来看,“四二一”家庭结构中的年轻夫妇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他们需要同时照顾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影响到家庭的稳定和和谐。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养老资源的分配和养老服务的供给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加强家庭内部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分担责任,提高家庭的养老能力。政府应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社会应倡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营造尊重和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减轻家庭的养老压力。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家庭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提高家庭的养老能力,降低养老风险,我们可以实现家庭安全,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资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组织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2009年推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们俗称(新农保)有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个筹资渠道,农民每月(五十五元)基础养老金由中央财政直接支出每个参保农民在年满六十周岁后就可直接按月领取,因为农民人口数亿所以每人每月(五十五元)这个支出很庞大。数千年农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养老金。“四二一”结构家庭是指由四个祖辈、两个父辈和一个孙辈组成的家庭,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家庭结构。在这种家庭结构中,祖辈通常需要照顾孙辈,而父辈则需要承担家庭的主要经济和照顾责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种家庭结构所面临的养老能力和养老风险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不仅对家庭安全和社会和谐构建产生了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四二一”结构家庭中,祖辈通常是最主要的照顾者,他们不仅要照顾孙辈,还要照顾自己和配偶。这种家庭结构中的祖辈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社会经验,能够为孙辈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和支持。同时,祖辈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生活方式,能够为孙辈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和生活体验。这种家庭结构中的父辈则需要承担家庭的主要经济和照顾责任,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由于工作繁忙和生活节奏加快,很多父辈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家庭和孩子,这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紧张和孩子的孤独感。由于经济压力和生活成本的增加,很多父辈也难以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这给家庭带来了不稳定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四二一”结构家庭所面临的养老风险也越来越突出。由于父辈需要承担家庭的主要经济和照顾责任,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问题往往较为严重,这给家庭的养老能力带来了威胁。由于祖辈年龄较大,他们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健康问题和生活不便,这给家庭的照顾和支持能力带来了挑战。“四二一”结构家庭中的子女往往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这也会对家庭的养老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二一”结构家庭所面临的养老能力和养老风险问题,不仅对家庭安全产生了影响,也对和谐社会构建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加强家庭安全和社会和谐构建。政府应该加大对“四二一”结构家庭的扶持力度,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家庭福利和服务等方式来减轻家庭的经济和精神压力。社会应该加强对“四二一”结构家庭的关注和支持,通过提供家庭咨询和服务、开展家庭教育等方式来增强家庭的养老能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家庭成员之间也应该加强沟通和理解,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共同应对养老问题和挑战。“四二一”结构家庭所面临的养老能力和养老风险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成员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加强家庭安全和社会和谐构建,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费孝通教授早年在谈到家庭的概念和实体的时候,显然强调了夫妇关系(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血缘关系)的双合。而家庭养老,概括地说,是“在家养老”和“子女养老”的相结合。在中国,家庭养老通常被解读为由子女供养,并且更多的是指来自儿子的赡养。中国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是对东方反哺模式的法律解说。归根究底,养老的实质是由谁来提供养老资源,这是区分养老方式最重要的标准,同时也可以看出,家庭养老是相对应于社会养老来说的。从实质上来说,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中国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赡养老年人已成为国人责无旁贷的责任,“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百行孝为先”等都是孝道伦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反映。父母养育了子女,子女就必须赡养老年的父母,否则,将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这就是费孝通教授1983年提出的中国养老的“反馈模式”。这种以孝文化为传统的赡养方式,两千多年来一直由家庭单位直接承担,早已根深蒂固于国人的思维之中。“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基本特征,传统家庭一般通过生养子女来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用现代社会保障的观点来看,生育和抚养子女的花费,可以被看成是正值劳动年龄的父母为将来养老而缴纳的保障基金。这笔基金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在逐年缴纳和积累,在子女的逐步成长中得以保值和增值。当父母老年丧生劳动能力时,当子女成年进入劳动年龄时,原先所缴纳的养老保障金就开始给付了,直至父母去世。从传统家庭的角度看,这种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是一个十分自然的“天经地义”的过程,是一个衔接得十分平滑的过程,似乎找不到过渡的节点或环节。在中国传统家庭中,老年人的生老病死风险全由家庭提供保障;家庭保障的费用支出全部由家庭承担,保障基金的积累增值、代际之间的转移支付等等过程,一应在家庭中完成。家庭养老促进代际交流,给予老年人精神归属感。家庭与老年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于中国老年人,尤其如此。家庭是老年人毕生精力和努力的结晶,保留了老年人整个生命历程的印记,使老年人感到安全和对亲情需求的满足,满足老年人“叶落归根”的心理。费孝通教授讲过:“家,强调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依存。它给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以生活的保障。它也有利于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并不计较经济贡献上的平等问题”。可见,老年人更多的是从子女身上获取那种情感慰藉,“儿女孝顺,含饴弄孙”是中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高理想和最大精神寄托。家庭养老降低社会成本。与社会养老相比,家庭养老是把这个社会的养老负担转化为子女的负担,一旦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不能兑现,可以规避社会养老在基金管理方面的风险,同时也不存在服务和交易费用支出问题。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道德强大内在力的必然结果,中国人提倡尊老爱幼,在全社会形成养老尊老的风气,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子女一种理所当然、责无旁贷的义务。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子女数量少了,子女不在身边了,子女事业的压力大了,子女还要照顾自己的子女了,子女也不再把赡养父母作为最高的人生价值了……所有这些变化都使以子女为核心的家庭传统养老功能面临着冲击和弱化。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独居老年人问题、留守老年人问题、空巢老年人问题、高龄老年人问题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有一定的关系。养老成了家庭不能承受之重。根据联合国公布的老龄化社会标准,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就显示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据预测,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与其他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面临更为艰难的问题。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人均GDP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不足发达国家的20%,这种被称为“未富先老”的状况是社会的隐忧。有统计显示,2008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6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居世界首位,并且继续以年均2%的速度递增。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已达到1805万,并以年均100万以上的速度增加。2009年,中国已经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0年,这十年老年人口以每年311万的速度增长,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十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以5%的速度迅速增加。预计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达37亿,约占总人口30%。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如今,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进入老年。“421”家庭模式作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是一个风险型的家庭架构,对养老而言更是如此。独生子女的现实不仅使父母早早步入空巢的阶段,更长的经历空巢期,同时也将他们置于一种更加脆弱的家庭养老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特别是亲子交往、精神慰藉,他们能从这唯一的孩子身上得到的都是非常有限的。可以说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弱了传统社会“家文化”的基础,使得众多家庭养老的对应措施黯然失色,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中建立在多子女基础之上的养老实践或许在许多重要的方面不能为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提供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对公民的个体价值给予了多方面的承认,并从道义上肯定了追求个人幸福的合理性,个体价值的确立动摇了传统家庭伦理的基础。中国的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信息渠道越来越广,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在更多、更深入了解外面世界的同时,其观念、生活方式也不断在自觉、不自觉中发生变化,在追求现代生活方式过程中,产生了对小家庭的偏好和对大家庭的淡漠,他们转变了养老观念,开始走出“养儿防老”的圈子,加之受效益主义、拜金主义、个体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人们的家庭责任观念、家庭义务观念等都在不断更新、蜕变,有些人拒绝承担赡养老年人的义务,甚至虐待、遗弃老年人。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老年人在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均处于较低的地位,再加上行动不便、体弱多病等因素的影响,渐渐地,几世同堂的家庭就少了其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了当代中国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的75%,是中国老年人的主体。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当前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24个百分点,预计这种状况将持续到2040年。可见,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养老压力更大。与此同时,农村养老还面临着城市化、家庭结构小型化、计划生育和人口价值观念改变等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农村人口的大量外出导致赡养脱离,养儿难以防老,这是农村几千万留守空巢老年人面临的普遍难题。从今后发展看,随着农村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农村老年人老难所养问题将更加突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全国城市地区有近一半的老年人没有子女相伴,而农村“空巢”老年人的比重也占到四成左右。如果考虑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因素,农村“空巢”化更加严重。中国对家庭养老的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8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城乡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学界对家庭养老也有不小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家庭养老只是适应落后生产方式的一种对老年人的保障制度,社会保险、退休金制度、商业保险等“现代养老体系”才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发展的养老制度,并进而认为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种观点认为,家庭养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因为“孝道”是中国文化中规范亲子关系的最根本的价值观,所以建立在“孝道”文化基础上的家庭养老应该继续发挥作用并表现出它的生命力。他们希望中国保持家庭养老的传统。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化进程将大大提高社会养老的能力,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全面的社会养老绝非能在短期内奏效,家庭养老难以被社会养老完全取代。农村落后的经济条件制约社会养老的发展,社会福利服务事业基础差,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将决定实现以社会养老为主体的养老体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纯的家庭养老或单纯的社会养老在现阶段都遇到了挑战。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这将是中国养老方式的合理取向。而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适应了现今中国的养老局面。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综合利用了各种养老资源,一方面,通过社会化,把老年人养老的成本通过社会——个人保险的形式由社会、个人共担,可减少国家的财政压力和单个家庭承担养老成本的负担。另一方面,老年人居住在家庭中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生活,既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可以解决老年人精神上的空虚寂寞,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精神赡养问题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家庭的代际关系。一首《常回家看看》红遍大江南北,就是因为它唱出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快速变动背景下,亿万中国父母和儿女的共同心声。在中国这个亲情浓厚的国家,来自子女的感情慰藉,是老年人最为看重的东西。家庭成员所提供的精神赡养,是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是传统社会中家庭养老的道德基础。但现今社会,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子女不孝敬父母,甚至虐待、遗弃老年人的现象多有披露。所以,应当关注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宣扬和光大,树立优秀的伦理道德观,以利于给老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生活环境和温馨祥和的精神乐园。广大农村,由于家庭规模逐步萎缩,子女数量持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动态速度也在加快。由于农村老年人数量极大,农民本身又有土地使用权,因此从主体来说,农村养老应以家庭为主,社会为辅,提倡老年人自养,树立自我养老意识。总而言之,家庭养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它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需要;是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需要;是老年人自身的需要。家庭养老有其存在的现实可行性: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家庭养老提供了思想基础;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为家庭养老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2024年1月14日,我国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所有省份均已出台实施方案和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截至2023年三季度,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达40万个、床位6万张。截至2023年底,通过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累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5万张。全国累计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8万户。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重视家庭养老的重要性,对家庭养老给予政策支持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在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东亚地区,特别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已形成一系列较成熟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英、美等西方国家也逐步认识到家庭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专项立法、舆论引导、服务提供等多方面加强对家庭养老的支持力度。韩国强调儒家文化价值观,坚持“家庭照顾第一,公共照顾第二”的养老政策。韩国制定了较为细致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对于赡养老人五年以上的三代同堂家庭,在继承遗产时给予税收额90%的减免;每赡养一个老人即可扣除3000万韩元的遗产税;对于需要赡养60岁(女55岁)以上直系亲属的纳税人,每年可扣除48万韩元的所得税;对于子女和父母各自拥有住房,又选择在一起生活者,可以免除一方出租或出售住房的所得税;本人或其配偶与直系亲属老人共同生活两年以上者,可以获得政府优惠贷款,用来购置、改造、新建住房。对于需要护理的老年人,一般都以家庭和亲戚的护理为前提,公共福利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仅是补充。在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中,许多内容都把家庭和家庭赡养关系作为前提条件,如《老年人福利法》《老年人保健法》等。日本老人与子女同居的比率非常高,他们主要与长子家庭同居养老。政府对同居型家庭养老方式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如果子女照顾70岁以上低收入老人,可以享受减税;如果照顾老人的子女要修建房子,使老人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可以得到贷款;如果卧床老人需要特殊设备,政府予以提供;提倡三代同堂,引导子女尽赡养义务,发展完善“养老护理在宅服务”,为护理老人的家庭成员提供修整时空,以使家庭养老得以顺利进行。新加坡政府将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治国之纲”,认为“孝道”是伦理道德的起点,可以稳固家庭、巩固国家。他们在制定赡养法律时,强化了家庭成员的赡养责任。1994年制定了《赡养父母法》,依照该法,凡拒绝赡养和资助贫困年迈父母者,其父母可以向法院起诉。如被告子女确实未尽赡养义务,法院将判决对其进行罚款或判处一年有期徒刑。1996年6月,该国又设立了赡养父母仲裁法庭,仲裁庭由律师、社会工作者和公民组成,地方法官担任主审,对于调解不成的赡养案件,由仲裁法庭开庭审理并进行裁决。同时,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父母一同居住。建屋局在分配政府组屋时,对三代同堂家庭给予价格优惠和优先安排,同时规定单身青年不可租赁或购买组屋,除非愿意与父母同住,则可优先照顾;如果有子女愿意与丧偶父亲或母亲一起居住,则对父母遗留房屋可以给予遗产税减免优待。为提高子女赡养老人的积极性、减轻其家庭负担,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津贴计划。自1993年以来,政府推出的12个“公积金填补计划”中,有4个是专门的“敬老保健金计划”。英国——早在1995年,就出台了《照料者(认可和服务)法案》,此后又陆续出台了《照料者(平等机会)法案》《工作与家庭法案》等,对家庭照料者给予政策支持:经济方面的支持,主要是提供照料者津贴、税收减免、陪同老人出行时的交通娱乐等方面的优惠;社会服务方面支持,照料者可以获得托管照料、家务帮助、心理辅导、照料者互助等支持性服务;就业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支持,如根据家庭照料者的时间开设特别课程、进行远程教育或给予学费减免,另外在就业、假期等方面也可以获得特殊支持。美国——2000年通过的《美国老年法》第Ⅲ—E修正议案——全国照料者支持项目,将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家庭照料的成年人作为受益人,明确为其提供信息服务、支持性服务、个人咨询服务、支持小组和培训服务、喘息照料以及补充性服务等项目,并可以提供住房、交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万达商业广场2024年物业综合管理协议版B版
- 论文答辩精要解析
- 2025年度拆迁安置住房租赁及物业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项目建造师劳动合同范本9篇
- 2025年度产教融合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执行框架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厅经理劳动合同范本:服务质量提升3篇
- 二零二四年事业单位委托第三方社保代缴与员工绩效奖励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米产品绿色包装与环保材料应用合同2篇
- 2024饲料行业客户数据共享协议
- 2025年度商业地产项目场地租赁及物业管理合同12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 电力电缆故障分析报告
- 中国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介绍
- 2024年浙江首考高考选考技术试卷试题真题(答案详解)
- 《品牌形象设计》课件
- 仓库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1
- 药品的收货与验收培训课件
- GH-T 1388-2022 脱水大蒜标准规范
-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一二册语境记单词清单
- 政府机关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HIV感染者合并慢性肾病的治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