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轮:专题六: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政治方面1】-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1页
大二轮:专题六: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政治方面1】-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2页
大二轮:专题六: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政治方面1】-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3页
大二轮:专题六: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政治方面1】-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4页
大二轮:专题六: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政治方面1】-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大二轮:专题六: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政治方面1】政治方面习题1考试范围:纲要上选必一;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基础点1列强的侵略相关习题1-16题鸦片战争1-3题1.1832年,英国船只“阿美士德”号由澳门北上侦查中国沿海。他们在停留上海的7天中发现,有400艘从100吨到400吨不等的船只,装载大豆、面粉,从天津、奉天开来;从福建、台湾、广东,以及越南、暹罗等地开来的船每天有三四十艘之多。据此推断,当时(

)A.传统朝贡贸易体系解体 B.上海成为外贸中心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 D.英国觊觎中国市场2.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中最大的怡和行经营者伍秉鉴拥有资产超过2600万两白银,约为当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怡和行巨额投资美国铁路、证券交易和保险等现代金融项目,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据此可知,当时(

)A.私商可以进行大规模外贸 B.中国掌握对外贸易主动权C.民间仍有了解世界的渠道 D.地方经济势力与外部勾结3.1810年《大清律例》首个英译本在英国出版后,欧美人主要关注有关刑事的法律规定。鸦片战争后,欧美人开始关注有关民事关系的法律规定。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欧美(

)A.插手中国司法审判 B.弱化了民族优越意识C.淡化在华政治目的 D.强化了西方在华功利基础点1列强的侵略相关习题1-16题第二次鸦片战争4-5题4.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联军统帅额尔金照会恭亲王奕䜣,声称“英法侨民,即在此园(圆明园)内遇害极惨”;而据法国俘虏科尔迪埃记载,巴夏礼一行8人被捕后,“初解至通州,过八里桥”禁锢一庙内,后被押送至京“加锁练(链)干狱”。据此可知(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还原 B.英法侨民遇害是战争爆发的主因C.侵略者试图为战争暴行寻找借口 D.中西方的维权意识存在明显差异5.1857年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写道:“广州城的无事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这段论述可以用来说明(

)A.英国侵略行为不应受指控 B.中国抵抗英国侵略者的正当性C.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正义性 D.英国和中国相互指控是合理的基础点1列强的侵略相关习题1-16题边疆危机6-9题6.下表为1895—1927年间全国铁路建设资金中内外投资投入总量及其所占比重统计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类别数量(百万元)比重(%)内资国家资金69.86.0民间资金110.410.0外资直接投资295.926.4间接投资647.657.6A.政府投资推动工业结构优化 B.铁路建设半殖民地色彩浓厚C.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D.官僚资本膨胀制约铁路修筑7.1878年,清政府驻日公使何如璋向日本外务省发出照会,谴责日本阻止琉球向清朝朝贡。1879年,日本政府以武力吞并琉球王国并改名为冲绳县。这在日本历史上美其名曰“琉球处分”。这一事件的发生(

)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 B.促使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C.进一步推动近代中国外交观念转变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野心8.1874年,日本入侵中国台湾,并援引万国公法质疑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清朝据《台湾府志》中的政府公文书,坚持“台湾番地有主论”,强调“万国公法者,乃近来西洋各国编成之物,殊无载我清朝之事,故不引为论辩之用,当以正理熟商”。这说明(

)A.日本联合欧洲列强共同侵略中国 B.清王朝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观念C.清廷据理力争维护自身正当权利 D.日本极力巩固对台湾的殖民统治9.晚清时期,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边疆地区出现了严重危机。下列选项相关史事发生的空间位置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清军将领冯子材在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B.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②建省加强管辖C.日军在③偷袭了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D.日军在④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基础点1列强的侵略相关习题1-16题甲午中日战争10-12题10.有人还原了甲午战争某一战役的场景:“日本联合舰队猛攻刘公岛和日岛,炮战之激烈程度,不亚于黄海海战!但是,随着陆地炮台全部失守,北洋水师成了一支孤军,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丁汝昌当天夜里自杀,稍后张文宣自杀,杨用霖开枪自杀,杨用霖开的是北洋水师最后一枪!”据此判断,该战役发生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1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南洋的华媒《星报》《叻报》等围绕着旅顺大屠杀事件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与评论文章,在第一时间记录下了日军的暴行,并运用国际法与国际惯例斥责日方的诡辩与谬论。这反映出当时(

)A.国际法在南洋广泛传播 B.海外华人民族意识觉醒C.媒体报道即是历史真实 D.清政府不关心舆论宣传12.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口述“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A.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致远舰因水密轮进水而沉没C.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没基础点1列强的侵略相关习题1-16题瓜分中国的狂潮13-14题13.甲午战后,英国获得了山西、河南、直隶、四川等省矿产资源的优先开采权,德国染指开平煤矿,俄国事实上获得了在长城以北及东三省、新疆等辽阔土地上开采各种矿产资源的优先权。列强的这些行径(

)A.表明其对华进行商品输出 B.推动了民族重工业的发展C.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D.缓和了西方各国间的矛盾14.1896年,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获得中东铁路修筑权;1897年底,沙俄悍然出兵占领旅顺和大连湾;1900年,沙俄又趁机把整个东北地区置于其直接控制之下,由此引发了日俄战争。结果沙俄战败,被迫把中国东北南满地区的权益让给日本,由此形成了日、俄势力分据中国东北的局面。由此可见,当时(

)A.列强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 B.救亡图存成为共识C.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外患 D.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基础点1列强的侵略相关习题1-16题八国联军侵华15-16题15.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京师八旗各营中仅神机营和虎神营两营有战斗力,十几万八旗军的主要驻地也在京师,各地的八旗军因为人数少,仅能防守个别军事要地,驻守地方的重要任务便落在了汉人组成的绿营兵身上。这反映出(

)A.军队腐败现象日益严重 B.清军战斗力得到了提升C.京师防御能力得到加强 D.晚清政治结构发生变化16.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对英法等国宣战,下令各省督抚召集义民,调兵北上援京共同灭洋。然而当时李鸿章率先电奏朝廷,称此为“乱命”,“粤不奉诏”。受其影响,多数地方督抚也宣布懿旨难从,并暗中同与朝廷交战的列强接洽互保。这反映出当时(

)A.汉族官僚地位得到了提升 B.清政府中央权威的式微C.地方督抚势力与中央决裂 D.地方督抚成列强代理人基础点2中国人民的抗争17-25题太平天国运动17-20题17.1853年,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缓解财政危机,被迫允许地方政府铸造大钱(大面额铜钱),由此带来了地方财权分立和通货发行地方化的趋势。这说明此时(

)A.地方割据兴起 B.通货膨胀加剧 C.民族危机严重 D.传统秩序失衡18.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称耶和华为天父,耶稣为天兄,把孔教、佛教、道教斥为妖术。曾国藩在1854年《讨粤匪檄》里面斥其“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并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对上述现象认知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冲突B.曾国藩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凝聚人心,打击太平天国C.双方冲突源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的加深是双方冲突的主要原因19.1862年,英国驻华公使给本国政府报告,“许多船只为上海区内的洋行载运军械军火给太平军,……这种交易继续既久,……上海一家洋行在1862年4月就供给了太平军七百九十五门炮和一万一千磅弹药”。该史料可用来佐证(

)A.英国政府支持反清斗争 B.太平天国军事现代化程度高C.洋商利用战乱获取利益 D.太平军失败于中外联合绞杀20.《资政新篇》提出,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兼通的人才需施以“三宝”教育。宗教道德教育为“上宝”,火船、火车、连环枪、量天尺等为“中宝”,文学艺术、诗画美术为“下宝”。这表明,《资政新篇》(

)A.较早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B.具有初步近代化的治理理念C.体现出农民阶级革命的需求 D.注重消除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基础点2中国人民的抗争17-25题戊戌维新运动21-23题21.1873年出版的《普法战纪》由清代王韬辑撰。王韬称此书“虽仅载二国之事,而他国之合纵缔交情伪变幻,无不毕具。”山川地理,民俗风气,政治制度,亦无不备载,“于是谈泰西掌故者,可以此为鉴”。这表明(

)A.维新思想已经走向成熟 B.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救国出路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有限 D.资产阶级论证革命的必要性22.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B.救国道路的探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C.国人对西学持完全否定态度 D.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23.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著,严复翻译,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情况最能说明()A.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 B.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C.维新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D.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基础点2中国人民的抗争17-25题义和团运动24-25题24.1896年5月,总理衙门奏准《严定教案处分章程》,开宗明义地写道:“传教既载在条约、则地方官均有保护之责。每遇教案,各国使臣援约相待,迹近要挟,几于无可收拾……若非严定章程,不足以示惩儆。”这一章程的制定(

)A.易于激化基层社会矛盾 B.缓和了中外之间的关系C.瓦解了民间的抵抗意志 D.增强了地方政府责任感25.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尊王法祖、重文轻武等观念,全面提出怀疑、批判,从而促成了20世纪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这些反思通过当时的各种宣传舆论工具表达出来,成为近代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者意在说明义和团运动(

)A.为近代政治斗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B.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转型已基本完成C.使近代中国政治参与主体实现多元化D.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基础点3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26-27题26.1905年,清廷颁布《各学堂奖励章程》,根据毕业考试结果获得相应的奖励出身,如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授予生员功名,官府根据不同情形分别予以选录。此举(

)A.体现科举制的强大生命力 B.导致新式学堂名存实亡C.意图争取立宪党人的支持 D.利于减轻教育改革阻力27.晚清一学制规定“凡在大学堂及通儒院毕业者,应奖给进士;凡在高等学堂及与此程度相当之学堂毕业者,均应奖给举人;凡在中学堂及与此程度相等之学堂毕业已升入上级学堂者,均应奖给优拔等贡生;凡在高等小学堂及与此程度相等之学堂毕业已升入官设之上级学堂者,均应给奖原增附生”。该学制的颁布标志着(

)A.学部的设立 B.科举制正式废除C.学堂选官制度正式确立 D.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的确立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综合点1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本题特色:考察纲要上的一道比较基础的习题,涉及到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本题特点是考察日俄战争,可以给学生提供课上知识的补充,综合性比较高。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世纪初,西方列强将侵略的触手伸向了日本,在外国的压力之下,日本被迫签订了一些不平等条约。为了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本于1868年开始转变国体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日本急需谋求海外市场,军阀官僚统治集团为此炮制了“大陆政策”。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大受挫折,日俄矛盾激化,随着两国在远东地区争夺的加剧,俄国的远东政策和日本大陆政策的矛盾也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终于引发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1905年9月,日俄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沙俄把包括旅顺、大连在内的辽东半岛的租界权和中东铁路的一段支线(从长春到大连)转让给日本,并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日俄战争的结束,不仅意味着传统的欧洲强国在亚洲争夺势力范围的首次失败,也标志着东亚范围内一个地区强国的崛起,对日本今后国家发展方向的选择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摘编自鲍玲《日俄战争对二十世纪初日本国家发展方向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的影响。综合点2晚清选官制度变革本题特色:考察纲要上以及选必修的一道比较基础的习题,涉及到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本题特点是材料比较细节,可以给学生提供课上知识的补充,综合性比较高。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太平天国以前,清廷捐官总人数不过3.5万;19世纪的最后30年,捐官人数达到了53.4万。按王先明《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的统计,自1860至1905年间,“通过科举制完成社会垂直流动的绅士仅占3%—4%左右”。1905年晚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度。废除科举的同时,清廷出台了一项《举贡生员出路章程》,该章程旨在为各省数万举贡和数十万生员筹划善后。这一善后政策被付诸实施后,导致自科举停废至清廷灭亡的6年时间里,举贡生员的入仕就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机会与高概率。因为优先录用的待遇过于优厚,还曾引起舆论的不满,在《申报》上刊文抨击。材料二

废除科举之后,作为清廷统治基础之一的士绅群体并未消失,他们中的有力量者集中转移到了各省咨议局当中。咨议局对应的是议会,是民权。惟有民权在制度上得到扩张,咨议局议员们的新时代身份才会具备价值。所以,自1908年开始,在各省咨议局的策划下,这些已完成身份转型的士绅,连续发起了四次全国性的请开国会运动。然而,清廷却不愿将民权落实到咨议局,朝廷谕旨对咨议局的定性很明确,是“仅为一省言论之汇归”——咨议局既没有决策权、也没有监督权,只有发牢骚之权。矛盾便由此而生:只有在民权体制下,这些由举人、贡生和秀才转型为议员的士绅们,才能为自己的新身份找到对应的权利,以维系对应的社会地位。但清廷却坚持要以《预备立宪章程》和《钦定宪法大纲》来巩固并扩张君权,坚持停留在皇权时代。清廷的制度转型与士绅的身份转型背道而驰,士绅们在辛亥年抛弃清廷,可谓顺理成章之事。——摘编自陈丽君、杨宇《近代乡绅基层整合功能的转换及其制度逻辑—基于绅权制衡机制演变的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科举制如此命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废除科举制,是士绅阶层由清廷统治基础成为清廷革命者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分析说明。三、论述题综合点3瓜分中国的狂潮本题特色:考察纲要上瓜分中国狂潮以及选必修水陆交通的变迁的一道比较基础的习题,本题特点是材料比较细节,可以给学生提供课上知识的补充,综合性比较高。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铁路在观念和实践上均被赋予了广泛的功能性价值。铁路既是民族危机的主要载体,也是救亡图存的工具。对于这两种角色的扮演,我们都可以找到充分的证据,还原其不同的形态。

注:中东铁路:原名东清铁路,俄国建成于1903年7月,1920年起东清铁路始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或中东路。南满铁路:日俄战争(1904年)后,沙俄把东清铁路南满支线的长春至大连段转让给了日本。这段铁路改称为南满铁路。北宁铁路:清政府始建于1880年唐山至胥各庄段。1912年全线通车。平绥铁路:又称京张铁路,清政府建成于1909年10月,总工程师为詹天佑。津沪铁路:南京浦口以北段称津浦铁路,是清政府借款建成最长的一条铁路。1908年6月开工建设,1912年11月全线通车。胶济铁路:德国修建成于1904年。——据马陵合《从救国至治国:国家视野下的近代中国铁路功能演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铁路·缩影”的主题,阐释中国近代前期的铁路发展(要求:题目自拟,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832年(中国和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世纪30年代,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觊觎中国市场。派船只由澳门北上侦查中国沿海,是为了了解中国的情况,特别是商业贸易情况,为打开中国市场作准备,D项正确;鸦片战争(1840-1842年)后,传统朝贡贸易体系逐渐解体,排除A项;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此后上海逐渐成为外贸中心,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新的商业经营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据材料可知,当时广州地区通过十三行进行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说明中外有所联系,能够了解外国情况,C项正确;当时虽存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但受海禁政策影响,私商不能开展大规模外贸,排除A项;单纯从材料中一个行会的对外贸易和投资情况,没有涉及中外比较,无法得出中国掌握外贸主动权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正常对外经济关系,并非内外勾结,排除D项。故选C项。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初欧洲和中国。鸦片战争前,在中国沿海地区,外国的水手、商人经常和中国人发生冲突,这段时间主要会发生涉及外国人的刑事案件,所以欧美人主要关注的是《大清律例》中有关刑事的规定。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不仅获得了在华领事裁判权,还获准在中国开办工厂、建立教堂传教,来华人士和中国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也越来越多,这个时期欧美人开始关注《大清律例》中有关民事关系的规定。欧美人士对《大清律例》态度带有明显的维护其在华利益的功利性色彩,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欧美人对《大清律例》的关注重点,未提及插手中国司法审判,排除A项;欧美人士对《大清律例》的评价掺杂明显的西方中心论、民族优越论,排除B项;欧美人士对《大清律例》的关注背后带有明显的为欧美商人、传教士服务,维护其在华利益的政治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根据材料“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联军统帅额尔金照会恭亲王奕䜣,声称‘英法侨民,即在此园(圆明园)内遇害极惨’”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统帅额尔金以其侨民被害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即侵略者试图为战争暴行寻找借口,C项正确;“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还原”表述有误,历史真相并不会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还原,排除A项;英法侨民遇害是列强发动战争的借口,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对比中西方的维权意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根据“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可得出中国人民的抵抗是正当合法的,而西方的侵略是非正义的,因此可以证明中国抵抗英国侵略者的正当性,B项正确;英国的行为要受到指控,排除A项;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民间武装力量在广州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材料有可能是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时间推知),排除C项;英国对中国的指控是不合理的,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895—1927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895—1927年,在铁路建设投资中,外资直接和间接投资合计占比84%,和内资相比占有绝对优势,反映了《马关条约》签订过后列强加剧了对我国的资本输出,铁路建设半殖民地色彩浓厚,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工业结构状况,政府投资占比也比较低,无法得出“政府投资推动工业结构优化”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讲的是仅仅是铁路这一项外资相对于内资投资占比很高,未涉及其他行业,不能得出“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中未提及官僚资本的状况,不能得出“官僚资本膨胀制约铁路修筑”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8年、1879年中日。材料反映出1879年日本吞并清朝的附属国琉球,在此之前清政府已经采用近代外交方式向日本外务省发出照会,谴责日本阻止琉球向清朝朝贡,在近代中国国力弱小的背景下,清政府必然会更加坚定采用近代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1879年以前琉球属于中国的附属国,因此琉球不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吞并琉球谈不上破坏中国的领土与主权,排除A项;日本吞并琉球与台湾关联不大,据材料无法推断出清政府在日本吞并琉球后对台湾的态度,排除B项;琉球是清朝的附属国,日本吞并琉球对西方列强对华态度影响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7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面对日本对中国台湾的武力侵略和外交讹诈,清廷据理力争,反对日本入侵,维护自身正当权利,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列强的侵华举动,无法体现出日本与欧洲列强的勾结,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天朝上国观念不断受到削弱,且材料也无法体现出这一观念,排除B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对中国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④是山东的威海卫地区,在甲午战争后期,日军发动“威海卫战役”,摧毁了位于威海卫地区的北洋舰队基地,D项正确;①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在晚清时期由清军将领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而不是冯子材,排除A项;②是中国的云南地区,云南建省始于元朝,而不是中法战争后,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③是中国的福建地区,在甲午战争时期,日军偷袭了在朝鲜丰岛海面的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而不是福建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不亚于黄海海战”“北洋水师最后一枪”并结合所学,这场战役发生于黄海海战之后,且在这场在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该战役应是威海卫之战,③是威海卫军港,是威海卫之战的发生地点,C项正确;①是旅顺,位于辽东半岛,日军占领旅顺后,制造了旅顺大屠杀,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②是大东沟,黄海海战亦称大东沟海战,②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④是牙山,日本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不宣而战,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甲午战争期间的南洋地区。根据材料“南洋的华媒《星报》《叻报》等围绕着旅顺大屠杀事件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与评论文章,……并运用国际法与国际惯例斥责日方的诡辩与谬论”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人积极利用媒体,揭露日本侵华事实,反映出当时海外华人民族意识觉醒,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南洋媒体广泛揭露日军侵华事实,与国际法是否广泛传播无关,排除A项;“媒体报道即是历史真实”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清政府关于舆论宣传的态度,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C【详解】通过谷雨霖的口述可知致远舰在炮击日舰吉野的时候被击,邓世昌跳海;通过外商报刊可知致远舰追击日舰时进水倾覆;根据《大东沟战况折》可知致远舰被日军攻沉;综上三则记载可知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C项正确;根据材料“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不知道吉野舰状态,排除A项;只有外商报刊报道致远舰因水密轮进水而沉没,与其他记载不同,排除B项;外商报刊和李鸿章奏折都没有提及邓世昌,排除D项。故选C项。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后(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甲午战后列强对路矿利权的争夺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C项正确;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推动了民族重工业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缓和了西方各国间的矛盾与题目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和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活动和利益争夺日益激烈,反映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剧,D项正确;列强之间的矛盾尖锐,但并非不可调和,排除A项;材料体现外国侵略加剧,但未提及国人对此的认识和反映,排除B项;材料中只能体现在对中国东北的争夺中,日本逐渐占据优势,但此时中国的外患并非只有日本、俄国,还有其他列强,不能断定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外患,排除C项。故选D项。1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十几万八旗军的主要驻地也在京师,各地的八旗军因为人数少,……驻守地方的重要任务便落在了汉人组成的绿营兵身上。”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满族构成的八旗军主要驻扎在京师地区,汉人构成的绿营兵驻守在地方,这体现了晚清地方汉族督抚势力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满清贵族为首的中央政治结构,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军队腐败现象日益严重的信息,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清军战斗力得到提升的信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京师防御能力弱化的信息,况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终以清政府战败告终,排除C项。故选D项。16.B【详解】根据材料“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对英法等国宣战,下令各省督抚召集义民,调兵北上援京共同灭洋。多数地方督抚也宣布懿旨难从,并暗中同与朝廷交战的列强接洽互保。”可知,1900年清政府对英法等国宣战,下令各省督抚召集义民,但多数地方督抚不遵从中央命令,并暗中与列强接洽互保,说明此时清政府的中央权威受到挑战,B项正确;根据材料描述多数地方督抚不遵从中央命令,无法判定汉族官僚地位是否得到了提升,排除A项;地方督抚势力与中央决裂,说法过于绝对,而且地方督抚是在暗中同列强接洽,说明地方还是在中央统一管理之下,排除C项;根据材料描述多数地方督抚不遵从中央命令,无法判定地方督抚是否成列强代理人,排除D项。故选B项。17.D【详解】材料中清政府允许地方政府铸钱导致地方财权分立和通货发行地方化,可以得出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与传统的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相背离,体现了传统秩序失衡,D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并不能体现地方割据兴起,排除A项;地方政府铸钱导致地方财权分立和通货发行地方化,与通货膨胀无关,排除B项;清政府是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体现,不是应对民族危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1856年,排除C项。故选D项。18.B【详解】根据材料中曾国藩的“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等信息可以推导得出,曾国藩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凝聚人心,打击太平天国,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创立拜上帝教,称耶和华为天父,耶稣为天兄,把孔教、佛教、道教斥为妖术”可知洪秀全是借助西方宗教来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也能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冲突,而曾国藩出于形势需要也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上述现象的主题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冲突”,而是曾国藩与洪秀全在认知上的冲突,排除A项;双方冲突源于阶级矛盾及压迫和反抗而不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排除C项;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的加深只是双方冲突的次要原因,阶级斗争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9.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62年,英国驻华公使给本国政府的报告中称,上海的洋行为太平军提供了大量军火。结合所学可知,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半个中国。1860年太平军进攻上海,洋商为了获取利益,利用战乱向太平军出售武器。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史料可用来佐证洋商利用战乱获取利益,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英国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只强调太平军购买了外国军火,这不能说太平天国军事现代化程度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太平军失败的原因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20.B【详解】根据材料,《资政新篇》提出培养人才既要教授道德、诗画等传统文化,也要教授火船、火车等近代科学技术,体现了近代化的治理理念,B项正确;《资政新篇》提出人才应该中西兼通,并未具体论述中学与西学之间的“体用”关系,排除A项;《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排除C项;《资政新篇》主张学习传统的道德和文艺,并不完全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排除D项。故选B项。2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7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谈泰西掌故者,可以此为鉴”以及作者在《普法战纪》中对普法战争、国际局势和西方人文地理,政治制度的描述,可知作者主张通过对西方的了解,借鉴西方经验以及政治制度来对当时的中国进行变革,探索救国出路,B项正确;维新思想主张变法维新和君主立宪,其成熟应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维新变法时期,排除A项;中体西用为洋务派观点,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到革命必要性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2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可知,梁启超的救国探索道路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为了实现他的改良主张,而提出的一个办法,排除A项;“国人对西学持完全否定态度”表述错误,排除C项;西学不可能“彻底瓦解传统思想观念”,选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2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中国。根据材料“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及所学可知,《天演论》是严复介绍西方进化论,宣传变法图强,挽救中国民族危机的译作。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女子读《天演论》说明传统观念受到民族危机冲击,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上海与其它地区的比较信息,不能说明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排除B项;19世纪末维新思潮成为时代主流,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2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89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传教既载在条约、则地方官均有保护之责。每遇教案,各国使臣援约相待,迹近要挟,几于无可收拾……若非严定章程,不足以示惩儆。”可知,清政府为了减少来自列强的压力,制定了严格的章程要求地方政府严惩教案,保护外国传教士,这一规定会使外国传教士在华为所欲为,激化基层社会的矛盾,A项正确;从之后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来看,这一章程激化了中外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民间的抵抗意志因此而愈演愈烈,选项表述有误,排除C项;这一章程与增加地方政府责任感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提到,义和团运动失败后,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怀疑、批判、反思等,通过宣传舆论工具表达出来,这成为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义和团运动为近代政治斗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A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中国民主革命转型的信息,且义和团运动本身也没有涉及民主革命转型,排除B项;材料没有相关近代中国政治参与主体实现多元化的信息,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排除D项。故选A项。2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中,清廷根据学生不同的学堂学历授予与科举相似的身份,以此减轻备考科举生员对改革的阻挠,故有利于减轻新政教育改革的阻力,D项正确;根据各学堂考试结果获得相应的出身,不属于科举制的内容,反而会对传统科举制造成冲击,排除A项;清末新政中,废除了科举制,推行新式教育,使得新式学堂得到了迅速发展,排除B项;立宪党人大多支持教育改革、主张废除科举,无需争取其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27.C【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均应奖给举人……奖给优拔等贡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该学制的建立标志着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C项正确;学部设立于新政开始后,排除A项;材料是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而科举制废除发生于1905年,排除B项;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的确立发生在《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后不久,并且留学毕业选官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在国外留学归国的人员,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8.(1)原因: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及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在中国和世界范围掀起瓜分狂潮;甲午战争后,俄国三国干涉还辽,日俄矛盾激化;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积极对外扩张;甲午战后到二十世纪初,清政府逐步沦为列强侵华工具。(2)影响:俄国在战争中的惨败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战争给中国东北地区的人民带来的巨大的灾难,生命跟财产都遭到了浩劫;进一步扩张了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势力,为发动九一八事变准备了条件;促进了日本工业化模式的转型;推动了日本军阀制度的建立过程。【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日本、俄国、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为了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本于1868年开始转变国体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日本急需谋求海外市场”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积极对外扩张;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及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在中国和世界范围掀起瓜分狂潮;根据材料“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大受挫折,日俄矛盾激化”可知,甲午战争后,俄国三国干涉还辽,日俄矛盾激化;并结合所学,日俄战争在中国的东北爆发,从中国的角度分析,即甲午战后到二十世纪初,清政府逐步沦为列强侵华工具。(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日本、俄国、中国)。影响:根据材料“1905年9月,日俄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沙俄把包括旅顺、大连在内的辽东半岛的租界权和中东铁路的一段支线(从长春到大连)转让给日本,并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并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在战争中的惨败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从中国的角度分析,战争给中国东北地区的人民带来的巨大的灾难,生命跟财产都遭到了浩劫;根据材料“日俄战争的结束,不仅意味着传统的欧洲强国在亚洲争夺势力范围的首次失败,也标志着东亚范围内一个地区强国的崛起,对日本今后国家发展方向的选择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进一步扩张了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势力,为发动九一八事变准备了条件;经济方面,促进了日本工业化模式的转型;政治方面,推动了日本军阀制度的建立过程。29.(1)原因:清政府内忧外患;社会发展和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的开展,需要更多的新式人才;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式脱离实际,不能满足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先进人士和开明官僚的呼吁。(2)此观点错误。晚清捐官人数多,通过科举做官数量占比小,可见科举早已不是晚清读书人的主要上升通道。废除科举后,清廷颁布《举贡生员出路章程》,举贡生员的入仕就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机会与高概率,士绅上升通道比废除科举前更加宽广,所以,废除科举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大的社会动荡。士绅革命的真正原因,是清廷的体制转型远远跟不上士绅的身份转型。【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分析,得出清政府内忧外患;从对人才的需要分析,得出社会发展和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的开展,需要更多的新式人才;从科举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式脱离实际,不能满足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从先进人士的推动分析,得出先进人士和开明官僚的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