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区农田灌排两用渠道工程技术规程》_第1页
《平原区农田灌排两用渠道工程技术规程》_第2页
《平原区农田灌排两用渠道工程技术规程》_第3页
《平原区农田灌排两用渠道工程技术规程》_第4页
《平原区农田灌排两用渠道工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XX.XXX

PXXCIDA

中国灌区协会团体标准

T/CIDA××××-2020

平原区农田灌排两用渠道工程技术规程

中国灌区协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

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灌区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水利水电

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美健,王浩民,曹波,周光涛,陈玉芳,

管功勋,文继娟,彭璇,王影桃,李福祥,史源,张凯,张雪萍,张

正刚,李陶,赵颖,王淼,王宇平,明芳芳,杨永森,边宏飞,王瑞

刚,刘志伟,任贺静,吴彩丽

III

平原区农田灌排两用渠道工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灌排两用渠道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维

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平原灌区的农田灌排两用渠道工

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维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50600《渠道防渗衬砌工程技术标准》

GB/T50662《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SL5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22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60《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288《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SL30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L39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

SL399《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SL400《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

1

SL677《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L703《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

SL/T4《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SL/T246《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灌排两用渠道Irrigationanddrainagedual-usechannel

是指灌排系统中既承担灌溉输配水,又承担排水功能的沟渠。又

称为灌排结合渠道。

3.2

单灌渠道SingleIrrigationChannel

是指灌区灌排系统中只承担灌溉输配水功能的渠道。

3.3

单排沟道SingleDrainageChannel

是指灌区灌排系统中只承担排水功能的沟道。

3.4

灌排同向Irrigationanddrainageinthesamedirection

是指灌排两用渠道中灌溉水流方向与排水水流方向相同。

3.5

灌排逆向Irrigationanddrainagereverse

是指灌排两用渠道中灌溉水流方向与排水水流方向相反。

3.6

灌排比Theratioofirrigationdesignflowtodrainagedesign

2

flow

是指灌排两用渠道同一断面灌溉设计流量与排水设计流量的比

值。

4总则

4.0.1灌排两用渠道规划应根据灌排系统总体规划方案,因地制宜,

从工程技术、建设投资、经济效益、运维管理以及对下级渠、沟产生

的影响等进行适宜性分析。

4.0.2灌排两用渠道规划设计应根据灌溉渠道、排水沟道要求,全面

搜集分析所需资料,并进行勘测。

4.0.3灌排两用渠道应根据节水、节地、节能、安全、因地制宜的原

则进行规划、设计。

4.0.4灌排两用渠道工程施工应采用先进材料、设备与工艺,根据节

能降耗、减轻环境影响及水土流失的原则进行安全施工。

4.0.5灌排两用渠道应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调度,满足灌溉与

排水需求。

4.0.6灌排两用渠道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除执行本规程

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及本协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灌排两用渠道规划

5.1一般规定

5.1.1灌区规划应对是否选用灌排两用渠道进行适宜性分析。

5.1.2灌区总体规划时,灌排两用渠道既应满足灌溉与排水双重要求,

又应与灌区内灌溉渠系、排水沟系、建筑物等一体规划。

5.1.3灌排两用渠道应坚持合理布局、方便管理、减少投资等原则,

结合灌溉控制和排水控制需求,且利于排水再利用,规划布置建筑物,

3

并与相近或相邻周边建筑物统筹、协调规划。

5.1.4处于末级的灌排两用渠道应结合田间灌溉方式和排除涝排水方

式进行规划。

5.2适宜条件

5.2.1进行灌排两用渠道适宜性分析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水系分布、地形(坡度)、土壤渗漏等自然条件。

(2)现有灌排工程体系。

(3)技术经济综合条件。

(4)灌区运行管理体制。

5.2.2适宜灌排两用渠道的条件如下:

(1)地势越缓、灌排比越大,灌排同向、已有排水系统存在的

区域,越宜采用灌排两用渠道。

(2)已有排水系统的改扩建灌区,当地势≤1/1000,且灌排同向

时宜优先考虑采用灌排两用渠道;当地势>1/1000,灌排同向两用渠道

应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选用。

(3)对于新建灌区,项目征地费用偏大,宜优先考虑采用灌排

两用渠道。

(4)对于新建或改建灌区,田间采用提水灌溉方式的末级渠道,

宜优先考虑采用灌排两用渠道。

5.2.3不适宜灌排两用渠道的条件如下:

(1)有排盐、排碱和盐碱地改良需求或排水水质不满足现行标

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规定的区域,不宜采用灌排两用

渠道。

(2)对于承担坡面洪水排泄任务的沟道不宜采用灌排两用渠道。

(3)有其他特殊要求的灌排工程不宜采用灌排两用渠道。

4

5.3灌排两用渠道布置

5.3.1灌排两用渠道应结合灌区总体规划、灌溉渠系、排水沟系总体

布局进行规划布置。

5.3.2灌排两用渠道应根据地形、土壤、水文地质、灌溉输水与排水

下泄条件等因素,并考虑对其它灌、排工程的影响,经技术经济比较,

择优布置。

5.3.3新建灌区应先根据排水要求布置排沟,然后以排沟为基础,根

据灌溉要求布置灌排两用渠道。

5.3.4改扩建灌区应以现有排沟为基础,根据灌溉要求布置灌排两用

渠道。

5.4灌排两用渠道建筑物布置

5.4.1灌排两用渠道建筑物布置宜满足下列要求:

(1)灌排两用渠道末端宜设置退水闸。

(2)灌排两用渠道节制闸设置应满足灌溉水位要求。

(3)灌排两用渠道建筑物设置应满足灌溉和排水要求。

5.5灌排两用渠道规模

5.5.1灌排两用渠道设计流量应采用灌溉流量、排水流量的较大值。

5.5.2灌排两用渠道设计水位应根据排水要求确定排水设计水位,并

基于排水水位合理确定灌溉设计水位。

6灌排两用渠道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灌排两用渠道设计应遵守占地省、工程量小,投资少、提高灌

排效益等原则。

6.1.2灌排两用渠道工程等级划分应符合现行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

5

设计标准》(GB50288)的规定。

6.1.3改造现有沟、渠为灌排两用渠道宜采用扩建、修复等方案并保

留原有的其它功能。

6.2灌排两用渠道水力计算

6.2.1灌排两用渠道水力参数应符合现行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标准》(GB50288)的规定。

6.2.2新建灌区灌排两用渠道应按灌溉分水口和排水汇入口分段进行

流量设计,并选取各段灌溉流量、排水流量较大值为灌排两用渠道的

该段设计流量。

6.2.3灌排两用渠道水位设计应先基于排水初拟(或复核)沟道断面,

推求灌溉流量水位,最终确定灌溉设计水位。

6.3灌排两用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6.3.1新建灌区的灌排逆向两用渠道纵坡需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

纵坡宜放缓;灌排同向两用渠道纵坡尽量满足不冲不淤流速。改建灌

区的灌排两用渠道纵坡尽量与原沟道一致,避免对现有排水产生较大

影响。

6.3.2新建灌区的灌排两用渠道应先由排水流量初拟断面,复核能否

满足灌溉流量和水位要求,最终确定满足排水和灌溉要求的断面。改

建灌区的灌排两用渠道应先复核现有沟道断面能否满足灌溉流量和

水位要求,最终确定满足排水和灌溉要求的断面。

6.3.3灌排两用渠道堤顶高程由灌溉加大水位和排水水位的较高值加

超高确定。

6.3.4灌排两用渠道的边坡、底宽等参数应符合现行标准《灌溉与排

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的规定。

6

6.3.5兼有调控地下水位功能的灌排两用渠道应满足地下水位调控要

求,且应符合现行标准《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的规定。

6.4灌排两用渠道衬砌设计

6.4.1灌排两用渠道不宜全断面衬砌。必须护坡或衬砌处理的部分渠

段,应依据功能定位选用技术可行、经济实用的衬砌方案,经技术经

济比较合理确定。

6.4.2衬砌断面应与渠道断面相协调。衬砌方案应符合现行标准《渠

道防渗衬砌工程技术标准》(GB/T50600)的规定。

6.5灌排两用渠道建筑物设计

6.5.1灌排两用渠道建筑物布置与设计应根据灌排主要功能、工程运

维、调度管理,满足交通、生活、生产需要,并结合地形、水文气象、

地质条件等确定。

6.5.2灌排两用渠道建筑物设计应满足过流能力及灌、排水位衔接要

求。

6.5.3灌排两用渠道交叉建筑物设计应满足灌溉、排水要求且符合所

涉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

6.5.4寒冷和严寒地区的灌排两用渠道建筑物设计应符合现行标准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GB/T50662)的规定。

7施工

7.0.1灌排两用渠道工程建设应按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

定》执行。

7.0.2灌排两用渠道工程施工组织应符合现行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施

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的规定。

7.0.3施工单位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的规

7

定进行工程勘测和现场调查。

7.0.4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应符合现行标准《水

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水利水电工程土建

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L399)、《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

安装安全技术规程》(SL400)的规定

7.0.5施工期内应保证现有沟道的排水功能和排水能力。

7.0.6工程施工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进行。

7.0.7渠道填方段或填方渠堤施工应符合现行标准《堤防工程施工规

范》(SL260)的规定。

7.0.8灌排两用渠道混凝土建筑物施工应符合现行标准《水工混凝土

施工规范》(SL677)的规定。

7.0.9灌排两用渠道边坡应平整、稳定、严禁贴坡。

7.0.10灌排两用渠道渠底应平顺整齐,不得有松散土和其他杂物,水

流通畅。

8验收

8.1一般规定

8.1.1灌排两用渠道工程验收应符合现行标准《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

收规程》(SL223)的规定。

8.1.2灌排两用渠道验收应由施工单位向主管部门提交验收申请及相

应工程资料。

8.1.3灌排两用渠道验收依据应包括灌溉、排水工程相关法律、法规、

规章、规范和经批准的相应工程资料等。

8.1.4灌排两用渠道工程验收应由工程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构、参

建单位及技术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负责。

8

8.1.5验收方式应采用室内、室外核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

行。

8.2验收内容

8.2.1灌排两用渠道验收内容应包含工程情况检查,技术文件及资料

审查,工程技术文件核查,工程数量核实等。

8.2.2灌排两用渠道验收宜选取典型渠段、建筑物进行核查是否达到

设计要求。

8.2.3灌排两用渠道验收应由“验收委员会”出具含有负责人签字的验

收意见。验收意见应包括工程概况、工程技术指标,验收结论及验收

代表名单并签名。

8.3质量评定

8.3.1灌排两用渠道工程质量评定应符合现行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

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703)的规定。

8.3.2施工单位应依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与合同约定,根据自检工程

内容、工程数量,如实填写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

8.3.3监理单位应依现行标准《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的

规定或按合同约定进行平行检测、抽样检测,复核工程质量。

8.3.4项目法人应督促检查施工单位的自检和监理单位的抽检,对核

备、核定的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认定。

8.3.5质量监督机构应监督检查工程参建单位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物

质量。

9运维与管理

9.0.1灌排两用渠道管理应按现行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

程》(SL/T246)执行。

9

9.0.2灌排两用渠道应基于工程安全,以“排蓄结合”、充分利用降雨

资源、最大发挥工程效益为原则进行运维、调度。

9.0.3灌排两用渠道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灌溉、排水调度方案,确保工

程安全,防止灾害发生。

(1)灌溉运行期间,应依上下游灌溉要求调控水位,合理配水。

(2)灌溉期突遇暴雨时,应根据降雨预报及时转换为排水运行状态,

以便雨洪能够及时排出。

(3)排水运行期间,应根据降雨预报优化调度,合理排水与存蓄,

以利于雨洪利用。

9.0.4灌排两用渠道的运维管护应采取定期检查与日常巡查相结合的

方式。

9.0.5灌排两用渠道运行期间应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负责调度管理,

避免调度不当,造成涝水不能及时排出,发生灾害。

9.0.6灌排两用渠道控制闸门故障应及时排除、修复,避免闸门阻水,

造成下泄不畅,发生灾害。

10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总则...........................................................................................................................3

5灌排两用渠道规划...................................................................................................3

5.1一般规定.........................................................................................................................3

5.2适宜条件.........................................................................................................................4

5.3灌排两用渠道布置.........................................................................................................5

5.4灌排两用渠道建筑物布置.............................................................................................5

5.5灌排两用渠道规模.........................................................................................................5

6灌排两用渠道设计...................................................................................................5

6.1一般规定.........................................................................................................................5

6.2灌排两用渠道水力计算.................................................................................................6

6.3灌排两用渠道纵横断面设计.........................................................................................6

6.4灌排两用渠道衬砌设计.................................................................................................7

6.5灌排两用渠道建筑物设计.............................................................................................7

7施工...........................................................................................................................7

8验收...........................................................................................................................8

8.1一般规定.........................................................................................................................8

8.2验收内容.........................................................................................................................9

8.3质量评定.........................................................................................................................9

9运维与管理...............................................................................................................9

II

平原区农田灌排两用渠道工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灌排两用渠道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维

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平原灌区的农田灌排两用渠道工

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维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50600《渠道防渗衬砌工程技术标准》

GB/T50662《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SL5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22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60《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288《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SL30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L39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

SL399《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SL400《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

1

SL677《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L703《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

SL/T4《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SL/T246《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灌排两用渠道Irrigationanddrainagedual-usechannel

是指灌排系统中既承担灌溉输配水,又承担排水功能的沟渠。又

称为灌排结合渠道。

3.2

单灌渠道SingleIrrigationChannel

是指灌区灌排系统中只承担灌溉输配水功能的渠道。

3.3

单排沟道SingleDrainageChannel

是指灌区灌排系统中只承担排水功能的沟道。

3.4

灌排同向Irrigationanddrainageinthesamedirection

是指灌排两用渠道中灌溉水流方向与排水水流方向相同。

3.5

灌排逆向Irrigationanddrainagereverse

是指灌排两用渠道中灌溉水流方向与排水水流方向相反。

3.6

灌排比Theratioofirrigationdesignflowtodrainagedesign

2

flow

是指灌排两用渠道同一断面灌溉设计流量与排水设计流量的比

值。

4总则

4.0.1灌排两用渠道规划应根据灌排系统总体规划方案,因地制宜,

从工程技术、建设投资、经济效益、运维管理以及对下级渠、沟产生

的影响等进行适宜性分析。

4.0.2灌排两用渠道规划设计应根据灌溉渠道、排水沟道要求,全面

搜集分析所需资料,并进行勘测。

4.0.3灌排两用渠道应根据节水、节地、节能、安全、因地制宜的原

则进行规划、设计。

4.0.4灌排两用渠道工程施工应采用先进材料、设备与工艺,根据节

能降耗、减轻环境影响及水土流失的原则进行安全施工。

4.0.5灌排两用渠道应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调度,满足灌溉与

排水需求。

4.0.6灌排两用渠道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除执行本规程

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及本协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灌排两用渠道规划

5.1一般规定

5.1.1灌区规划应对是否选用灌排两用渠道进行适宜性分析。

5.1.2灌区总体规划时,灌排两用渠道既应满足灌溉与排水双重要求,

又应与灌区内灌溉渠系、排水沟系、建筑物等一体规划。

5.1.3灌排两用渠道应坚持合理布局、方便管理、减少投资等原则,

结合灌溉控制和排水控制需求,且利于排水再利用,规划布置建筑物,

3

并与相近或相邻周边建筑物统筹、协调规划。

5.1.4处于末级的灌排两用渠道应结合田间灌溉方式和排除涝排水方

式进行规划。

5.2适宜条件

5.2.1进行灌排两用渠道适宜性分析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水系分布、地形(坡度)、土壤渗漏等自然条件。

(2)现有灌排工程体系。

(3)技术经济综合条件。

(4)灌区运行管理体制。

5.2.2适宜灌排两用渠道的条件如下:

(1)地势越缓、灌排比越大,灌排同向、已有排水系统存在的

区域,越宜采用灌排两用渠道。

(2)已有排水系统的改扩建灌区,当地势≤1/1000,且灌排同向

时宜优先考虑采用灌排两用渠道;当地势>1/1000,灌排同向两用渠道

应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选用。

(3)对于新建灌区,项目征地费用偏大,宜优先考虑采用灌排

两用渠道。

(4)对于新建或改建灌区,田间采用提水灌溉方式的末级渠道,

宜优先考虑采用灌排两用渠道。

5.2.3不适宜灌排两用渠道的条件如下:

(1)有排盐、排碱和盐碱地改良需求或排水水质不满足现行标

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规定的区域,不宜采用灌排两用

渠道。

(2)对于承担坡面洪水排泄任务的沟道不宜采用灌排两用渠道。

(3)有其他特殊要求的灌排工程不宜采用灌排两用渠道。

4

5.3灌排两用渠道布置

5.3.1灌排两用渠道应结合灌区总体规划、灌溉渠系、排水沟系总体

布局进行规划布置。

5.3.2灌排两用渠道应根据地形、土壤、水文地质、灌溉输水与排水

下泄条件等因素,并考虑对其它灌、排工程的影响,经技术经济比较,

择优布置。

5.3.3新建灌区应先根据排水要求布置排沟,然后以排沟为基础,根

据灌溉要求布置灌排两用渠道。

5.3.4改扩建灌区应以现有排沟为基础,根据灌溉要求布置灌排两用

渠道。

5.4灌排两用渠道建筑物布置

5.4.1灌排两用渠道建筑物布置宜满足下列要求:

(1)灌排两用渠道末端宜设置退水闸。

(2)灌排两用渠道节制闸设置应满足灌溉水位要求。

(3)灌排两用渠道建筑物设置应满足灌溉和排水要求。

5.5灌排两用渠道规模

5.5.1灌排两用渠道设计流量应采用灌溉流量、排水流量的较大值。

5.5.2灌排两用渠道设计水位应根据排水要求确定排水设计水位,并

基于排水水位合理确定灌溉设计水位。

6灌排两用渠道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灌排两用渠道设计应遵守占地省、工程量小,投资少、提高灌

排效益等原则。

6.1.2灌排两用渠道工程等级划分应符合现行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

5

设计标准》(GB50288)的规定。

6.1.3改造现有沟、渠为灌排两用渠道宜采用扩建、修复等方案并保

留原有的其它功能。

6.2灌排两用渠道水力计算

6.2.1灌排两用渠道水力参数应符合现行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标准》(GB50288)的规定。

6.2.2新建灌区灌排两用渠道应按灌溉分水口和排水汇入口分段进行

流量设计,并选取各段灌溉流量、排水流量较大值为灌排两用渠道的

该段设计流量。

6.2.3灌排两用渠道水位设计应先基于排水初拟(或复核)沟道断面,

推求灌溉流量水位,最终确定灌溉设计水位。

6.3灌排两用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6.3.1新建灌区的灌排逆向两用渠道纵坡需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

纵坡宜放缓;灌排同向两用渠道纵坡尽量满足不冲不淤流速。改建灌

区的灌排两用渠道纵坡尽量与原沟道一致,避免对现有排水产生较大

影响。

6.3.2新建灌区的灌排两用渠道应先由排水流量初拟断面,复核能否

满足灌溉流量和水位要求,最终确定满足排水和灌溉要求的断面。改

建灌区的灌排两用渠道应先复核现有沟道断面能否满足灌溉流量和

水位要求,最终确定满足排水和灌溉要求的断面。

6.3.3灌排两用渠道堤顶高程由灌溉加大水位和排水水位的较高值加

超高确定。

6.3.4灌排两用渠道的边坡、底宽等参数应符合现行标准《灌溉与排

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的规定。

6

6.3.5兼有调控地下水位功能的灌排两用渠道应满足地下水位调控要

求,且应符合现行标准《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的规定。

6.4灌排两用渠道衬砌设计

6.4.1灌排两用渠道不宜全断面衬砌。必须护坡或衬砌处理的部分渠

段,应依据功能定位选用技术可行、经济实用的衬砌方案,经技术经

济比较合理确定。

6.4.2衬砌断面应与渠道断面相协调。衬砌方案应符合现行标准《渠

道防渗衬砌工程技术标准》(GB/T50600)的规定。

6.5灌排两用渠道建筑物设计

6.5.1灌排两用渠道建筑物布置与设计应根据灌排主要功能、工程运

维、调度管理,满足交通、生活、生产需要,并结合地形、水文气象、

地质条件等确定。

6.5.2灌排两用渠道建筑物设计应满足过流能力及灌、排水位衔接要

求。

6.5.3灌排两用渠道交叉建筑物设计应满足灌溉、排水要求且符合所

涉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

6.5.4寒冷和严寒地区的灌排两用渠道建筑物设计应符合现行标准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GB/T50662)的规定。

7施工

7.0.1灌排两用渠道工程建设应按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

定》执行。

7.0.2灌排两用渠道工程施工组织应符合现行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施

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的规定。

7.0.3施工单位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的规

7

定进行工程勘测和现场调查。

7.0.4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应符合现行标准《水

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水利水电工程土建

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