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古诗三首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古诗三首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古诗三首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古诗三首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四篇课

文体裁多样,有古诗,有记叙文和现代诗,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

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其中,《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和《梅兰芳蓄须》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都是通过

主要人物的言行来体现人物的品质。《延安,我把你追寻》中的重点

语句象征性较强,需借助相关资料帮助理解。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引导学生先弄清课文中的三

个小故事,再连起来把握文

章的主要内容I;《梅兰芳蓄须》

;运用“先列出文中的几件事,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然后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的

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1

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内容I

"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梳理把握文章

主要内容的不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教学要点

◎认识30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能认读形容

字词识写人物高尚品质的8个词语;会写22个字,会写16

个词语。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夏日绝句》;朗

语言积累

读、背诵古诗《别董大》。

◎默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有

感情地朗读《延安,我把你追寻》,自主阅读《难忘

的一课》。

阅读理解

◎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

人物的情怀。

◎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能正确运用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

口头表达

◎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

情境中运用。

◎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做到内容清楚。能正

书面表达确书写信封。

◎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2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

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提前搜集古代爱国诗篇。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

字。

2.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并默写《出塞》。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任务一释“塞”解题,营造意境

1.教师写“塞”字,学生认读。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汉字

认读”游戏。同学们请看老师写的这个字(在黑板上书写“塞”字),你们认识它

吗?谁能读一读并且组一个词?

2.补写题目,读题明义。

(1)在“塞”字前补写一个“出”字,学生齐读,启发思考:这里的“塞”

应该怎么读?“出塞”是什么意思?

(2)课件出示“塞”的三种读音及意思。

课件山示

[sai]①堵,填入。②堵住器物口的东西。

[sd]义同“塞(sai)①",多用于某些合成词或成语中,如“闭塞”“阻

塞”“茅塞顿开”等。

[sai]边界上的险要地方。

(3)明确题目的意思。

3.看图片,感受边塞环境的恶劣。(课件出示边塞图片)

你们看,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是边塞的雄壮;北风吹雪,飞沙走石,是边

塞的艰苦。唐玄宗开元年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边关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

也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被誉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出

塞》,这位诗人就是王昌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设计意图】“塞”字是生字,“出塞”又是难理解的词。开课伊始,

直击重点,从“塞”字的认读和组词游戏,到猜想“出塞”的意思,再通过学习

明确题意,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同时出示图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边塞独

特的风光之中,初步感受边塞的景象。

任务二初读识字,疏通诗意

1.初读诗歌,正音识字。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把生字和多音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诗歌读正确、

读通顺。

(2)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读诗歌,在评价中相机指导读音。

如:“秦”是前鼻音,“征”是后鼻音。

(3)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将”在这首诗中为什么读“jiGng”,引导学生

在学习古诗时关注注释。用“将”的另一种读音组词。

(4)重点指导“教”字的读音。

当这个字的意思是“使、令、让”的时候读“jib。”,根据注释,在这里读

"jiGo"。

(5)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课件山示

塞秦征将杰

(6)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塞秦征词催

醉杰亦雄项

归类指导:“塞”和“秦”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开口较大。“雄”左右同

宽,要写均匀。

2.再读诗歌,读准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感受朗读停顿、节奏,教师指导七言诗的停顿方法。

(2)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再调换。

(3)同桌互相读。

3.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结合注释,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不懂的地

方用问号标出来。

(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重点指导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二

质疑:是秦朝的明月照着汉朝的边关吗?

明确:这里并非实指秦、汉两朝。

(3)疏通诗意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

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

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设计意图】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诗歌朗读节奏,再到读懂诗意,每一

次的朗读都有要求,每一次的朗读都有反馈。此处的设计,体现了诗歌教学层层

递进、螺旋上升的特点。

任务三想象画面,体悟诗情

1.学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二

(1)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交流。

(2)师启发思考:结合图片和相关知识,说说月光照射下的边关是一个怎样

的边关。(意境悠远,充满历史沧桑感)

(3)聚焦“明月”,感受“沧桑”之情。

①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明月千古不变,变的是几百年

来的防边筑城的措施!

课件出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

银山债(qi)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岑参

②思考:明月在古诗词中反复被诗人吟咏,都是为了表达什么主题?(边患

历史悠久)

③指导赏析: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边塞战役中

可歌可泣的战士。

(4)聚焦“秦”“汉”,感受战争时间之长。

①请学生再读诗句,思考:透过“秦时"'‘汉时",你又想到了什么?

②师介绍:是的,从秦到汉,再到诗人生活的唐朝,边关遭受外族侵扰长达

九百多年!时光穿越近千年,不变的是什么?(战争)你感受到了什么?再朗读

这一句诗。

(5)品读“人未还”,感受战争之痛。

①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征战万里,守边御敌,有多少人能返回家乡?

②一个“人未还”,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心酸。人未还,人为什么没有回来?

(预设:战死沙场,终老边关)

③守卫边关的将士面对古老的明月,面对千百年的边关,面对着长年残酷的

战争和恶劣的环境,他们怎能不让人敬佩?(学生齐读)

④质疑:可歌可泣的,仅仅只有守卫边关的将士们吗?

⑤想象:皎洁的月光下,都有谁在盼望着远方的将士归来呢?

⑥小结:天伦之乐不能享,明明有家不能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此时,他

们心中的痛苦、无奈只有一个“悲”字可以概括。此时此刻,诗人想到的是汉代

能征善战的飞将军一一李广。

2.学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课件出示李广的资料。

课件出示

李广(?一公元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西汉名将。曾任

右北平太守,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司马迁评价他:“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2)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齐读后两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请用“如果飞将军李广在,”这样的句式来交流。

(3)感受将士之壮心。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生活艰苦,九死一生;他们远赴万

里守卫边关,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壮烈之歌。这时的诗人仍然希

望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带领他们英勇奋战,守卫边关,也让侵略者不敢

度过阴山侵犯唐朝边境,早日结束边关的战争。(学生再次齐读这两句诗)

(4)小结这就是边塞诗的特点,悲凉之中流露出壮美,具有勇往直前、无

所畏惧的气概。

3.配乐朗读,诗句填空。

(1)希望边关巩固、保家卫国的壮志,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王昌龄的

《出塞》,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诵读。(播放《凉州曲》)

(2)出示诗句填空题,先补充默写,再默写整首诗。

课件出示

出塞

[唐]王昌龄

()时明月()时关,万里长()人未()。

()使龙城飞()在,不()胡马()阴山。

【设计意图】本诗情感深沉、丰富,加之年代久远,不易理解,所以主

要设计了两个策略来帮助学生领悟诗情。一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

歌的意境。二是多次引入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月”这一意象所寄托的思

想感情以及“飞将军李广”这一典故中寄托的思盼良将的深沉情感。

►板书设计

出塞

明月边关悲

思良将建功业壮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凉州词》,结合注释弄懂诗歌的大意,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想象画面,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任务一前后勾连,再感诗风

1.学生齐背《出塞》,感受诗人希望国家统一的情怀。

2.简介边塞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背诵的这首《出塞》是一首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

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后世称他们为“边塞诗

人”。边塞诗的题材很丰富,有的描写边关自然风光,有的倾诉别离的思念,还

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这节课,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

情怀。

3.课件出示图片,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沙漠图片)你们看,边关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

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

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并咏唱。(教师板书:《凉州词》)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边塞诗,将《出塞》和本节课要学的《凉州词》

前后勾连起来,使学生对边塞诗的题材和风格形成初步的感知,也为本课的学习

奠定了感情基调。

任务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葡萄”和“琵琶”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2.再读诗歌,回忆以前学习的七言诗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读出节奏美、音

韵美。

3.个别朗读,学生评价。

4.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小组间交流。

任务三品读想象,感悟诗情

1.读“葡萄美酒夜光杯”。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醇香的美酒。

(2)课件分别出示夜光杯和葡萄酒的图片,丰富想象。

①介绍: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

而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

酒和夜光杯的地方。

②引导想象:欣赏了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图片,一定让你脑海中的画面

更丰富了!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你仿佛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

预设: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

物,众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场面的盛大和气氛的欢乐。

2.读“欲饮琵琶马上催”。

(1)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

预设:急促的琵琶声。

(2)教师介绍: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课

件播放激越的琵琶曲)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预设:快尽兴畅饮;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3)指导朗读你们听,琵琶声在催,此刻,军旗猎猎,战马嘶鸣,出征在

即。试着读一读,把这种气氛读出来。(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3.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二

(1)引读这样的盛宴,这样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

在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角色体验,入情入境假如你就是这些将士中的一员,你想对我说些什

么?

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一一指导朗读,读

出潇洒从容。

诸君莫笑我醉卧沙场,从古至今,有几个人能在战场上活着回来?一一指导

朗读,读出心酸悲壮。

(3)前后勾连,再悟悲壮。课件出示诗句。

课件出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引读: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女生读上句)

引读多少父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多少将士到了边塞就再也没回来!(男生

读下句)

(4)反问,感受其“壮二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但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边关戍边、

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为国戍边,死得其所!(全班齐读全诗)

任务四回归整体,背诵全诗

1.总结全诗,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仿佛闻到了醉人的

美酒香味,看到了将士们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感受到了戍边将士准备为国

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这首诗。

2.指导背诵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在记忆中,融在血液里,试着背一背这首

诗。

3.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诗歌,借助图片和音乐,激发学

生调动多种感官,把短短的诗读成一幅幅立体、鲜活的画,入情入境,感诗人之

所感。同时,多次与本课学习的前一首古诗《出塞》相勾连,以情激情,以诗导

诗,打通了诗歌学习的脉络。

►板书设计

美酒

饮酒作乐

琵琶为国而战

凉州词

醉卧视死如归

杀敌豪情

几人回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夏日绝句》,结合注释,读懂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借助资料,体会诗歌借用典故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任务一猜测作者,激情入题

1.出示资料,猜测作者。

课件出示

她,是一位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被誉为“千古

第一才女”。

她的词多写离愁别绪,婉约缠绵。

2.介绍背景,激情导入。

她就是李清照。可就是这样一位柔弱的女子,却在国破家亡、风雨飘摇时,

目睹了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收复中原,

此时她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绝唱。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

习《夏日绝句》。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摒弃了古诗教学中老套的介绍作者的形式,而

改用根据资料猜测作者的新鲜方式,激发了学生对作者浓厚的兴趣。然后话锋一

转,介绍诗人在忧国忧民情怀驱动之下发出振聋发耳贵的声音,形成强烈的反差,

可谓“课未始,情已动”。

任务二反复诵读,感知诗意

1.呈现诗歌,配乐范读。(课件出示: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

一一出现,教师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2.个别朗读,学生评价。

(1)同学们听出老师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诗的吗?(预设悲愤、激

昂)

(2)谁来试着读一读?(个别试读,其他学生评价)

3.小组轮读,理解诗句。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人读一小句,边读边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小组成员认真倾听,补充、纠正。

任务三引入资料,感悟诗情

1.借助注释,理解“思项羽二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乌江自刎

的故事。

可以让学生读注释,也可以请学生对注释内容进行补充。

(2)听了这个故事,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预设不愿

苟且偷生,有骨气,有气节)

(3)再读诗句,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引导想象此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

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同学们,请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出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

2.补充资料,理解诗人的愤慨之情。

(1)补充资料,深化理解。

是啊!项羽活着的时候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决不苟且偷生。

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课件出示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

感》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

(2)引读金兵南下,宋军节节败退,人民生活困苦,而南宋君臣却不思进

取,苟且偷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她大声地呼喊——(生

大声朗读全诗)

站在英雄曾经顽强抵抗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不禁高

喊——(学生再次朗读全诗)

3.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