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温里药_第1页
中药学课件温里药_第2页
中药学课件温里药_第3页
中药学课件温里药_第4页
中药学课件温里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学课件温里药中药学课件温里药中药学课件温里药主要内容★★★: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丁香、小茴香★:花椒、高良姜、温里药2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中药学课件温里药中药学课件温里药中药学课件温里药主要内容★★1主要内容★★★: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丁香、小茴香★:花椒、高良姜、温里药2主要内容★★★:附子、干姜、肉桂温里药2概述含义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叫祛寒药。

性能功效

本类药物多味辛而性温热,以其辛散温通、偏走脏腑而能温里散寒、温经止痛,个别药物还能助阳、回阳。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温里药3概述含义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概述适应范围本类药物主治里寒证。包括:

.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

.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

.肝经受寒,少腹冷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温里药4概述适应范围本类药物主治里寒证。温里药4概述适应范围.肾阳不足证,症见阳萎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

.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

.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踡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温里药5概述适应范围温里药5概述配伍方法

配伍方法:使用本类药物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性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助火,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孕妇与气候炎热时慎用。温里药6概述配伍方法

配伍方法:使用本类药物应根据不同证附子★★★源于《本经》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夏至至小暑间采挖,去母根、须根与泥沙,洗净,称“泥附子”,再按不同规格要求加工成盐附子、黑顺片(黑附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等。药物基原7附子★★★源于《本经》

药物基原7附子★★★8附子★★★8盐附子9盐附子9黑顺片10黑顺片10白附片11白附片11附子★★★【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药性说明】

本品辛热燥烈,补火散寒,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暖肾阳,可达表入里,温通周身之阳气。故凡上下内外,果有真寒,无所不用。尤以回阳救逆见长。【功效】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药性功效12附子★★★【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附子★★★.亡阳证。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常与干姜、甘草同用,治疗亡阳证,如四逆汤;本品能回阳救逆,人参能大补元气,二者同用,可治亡阳兼气脱者,如参附汤。应用13附子★★★.亡阳证。应用13附子★★★.阳虚证。本品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应用。.寒痹证。本品气雄性悍,走而不收,能温经通络,逐经络中风寒湿邪,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每多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多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应用14附子★★★.阳虚证。应用14附子★★★【用法用量】

煎服,~,宜先煎~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使用注意】

本品辛热燥烈,凡阴虚阳亢与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与。因有毒,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应用15附子★★★【用法用量】

煎服,~,宜先煎~小时,至口尝附子★★★.抢救休克:用参附注射液~加于~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中静注,必要时每隔~小时重复一次;或用~本品加入~上述液体中静滴。.治疗虚证病窦综合征:每日用附子注射液(每含生药)加葡萄糖静滴,并每晚肌注本品,周为疗程,治~疗程。现代研究16附子★★★.抢救休克:用参附注射液~加于~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附子★★★不良反应:附子中含多种乌头碱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毒性,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传导,还具有乌头碱样作用,表现为心律紊乱、血压下降、体温降低、呼吸抑制,肌肉麻痹和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等。附子中毒原因:附子中毒救治的一般疗法为:早期催吐,洗胃;有呼吸麻痹症状时,与时使用呼吸兴奋剂,给氧;心跳缓慢而弱时可皮下注射阿托品;出现室性心律紊乱可用利多卡因。现代研究17附子★★★不良反应:现代研究17干姜★★★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湖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地。均系栽培。冬季采收,除去须根与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烘干。切片或切块生用。18干姜★★★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18干姜★★★19干姜★★★19干姜★★★20干姜★★★20干姜★★★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药性说明】

干姜辛热,守中上二焦,长于温暖脾肺而散寒化饮,兼有回阳之功。故为中焦虚寒,肺寒痰饮之要药;其回阳力缓,多作辅药使用。【功效】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21干姜★★★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辛,热。归脾、胃、肾、干姜★★★应用.腹痛,呕吐,泄泻。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主药。多与党参、白术等同用,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等,如理中丸;治疗胃寒呕吐,可与高良姜同用,如二姜丸。.亡阳证。本品性味辛热,能回阳通脉。故可用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之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每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22干姜★★★应用.腹痛,呕吐,泄泻。22干姜★★★应用.寒饮咳喘。本品辛热,善能温肺化饮,常与细辛、五味子、麻黄等同用,如小青龙汤。【用法用量】

煎服,~。【使用注意】

本品辛热燥烈,凡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23干姜★★★应用.寒饮咳喘。本品辛热,善能温肺化饮,常与细干姜★★★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姜烯、姜醇、水芹烯、茨烯、柠檬醛、芳樟醇、姜辣素等。姜的乙醇提取液能直接兴奋心脏,对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干姜有镇呕、镇静、镇痛、驱风健胃、止咳等作用。治疗遗尿:用干姜,加入水,煎至滤渣取液和面粉调成糊状,摊于块寸见方布上,晒干即成,选中极、三阴交将此姜饼置于穴上,艾灸,每日~次,每次分钟,天为疗程。(《陕西中医》;():)24干姜★★★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姜烯、姜醇、肉桂★★★源于《本经》

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皮和粗枝皮。干皮去表皮者称肉桂心,采自粗枝条或幼树干皮者称官桂。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大暑节前将树皮割裂,立秋后剥离,刮去栓皮,阴干。因剥取部位与品质的不同而加工成多种规格,常见的有企边桂、板桂、油板桂、桂通等。切片或研末,生用。药物基原25肉桂★★★源于《本经》

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肉桂★★★26肉桂★★★26肉桂★★★27肉桂★★★27肉桂★★★【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药性说明】

本品辛甘大热,纯阳燥烈,善暖中下二焦而散寒止痛,色赤入血又能鼓舞气血生长。故为脾肾阳虚,寒凝诸痛,气血虚寒等证之要药。【功效】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药性功效28肉桂★★★【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肉桂★★★.阳痿,宫冷。本品甘热助阳补火,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常配附子、熟地、山茱萸等,用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如肾气丸、右归饮。.腹痛,寒疝。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善去痼冷沉寒。治疗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可单用研末,酒煎服;或与干姜、高良姜、筚拨等同用;治疗寒疝腹痛,多与吴茱萸、小茴香等同用。应用29肉桂★★★.阳痿,宫冷。应用29肉桂★★★.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本品辛行温通力强,温经通脉功胜,故可用治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的闭经、痛经等证。.虚阳上浮。本品大热入肝肾,能使因下元虚衰所致上浮之虚阳回归故里。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在补气益血方中,适加肉桂,能鼓舞气血生长。应用30肉桂★★★.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应用30肉桂★★★【用法用量】

煎服,~,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与孕妇忌用。畏赤石脂。应用31肉桂★★★【用法用量】

煎服,~,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肉桂★★★肉桂、附子、干姜性味均辛热,能温中散寒止痛,用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干姜主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而止呕;附子、干姜能回阳救逆,用治亡阳证。此功附子力强,干姜力弱,常相须为用。干姜尚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咳喘。鉴别用药32肉桂★★★肉桂、附子、干姜性味均辛热,能温中散寒止痛,用治脾肉桂★★★肉桂、附子味甘而大热,散寒止痛力强,善治脘腹冷痛甚者与寒湿痹痛证,二者又能补火助阳,用治肾阳虚证与脾肾阳虚证。肉桂还能引火归源、温经通脉、用治虚阳上浮与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鉴别用药33肉桂★★★肉桂、附子味甘而大热,散寒止痛力强,善治脘腹冷痛甚肉桂与桂枝肉桂、桂枝性味均辛甘温,能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用治寒凝血滞之胸痹、闭经、痛经、风寒湿痹证。肉桂长于温里寒,用治里寒证;又能补火助阳,引火归源,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下元虚衰、虚阳上浮之虚喘、心悸等。桂枝长于散表寒,用治风寒表证;又能助阳化气,用治痰饮、蓄水证。鉴别用药34肉桂与桂枝肉桂、桂枝性味均辛甘温,能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用治吴茱萸★★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近成熟果实。主产于广西、贵州、湖南、浙江、四川等地。~月果实尚未开裂时采收。晒干或低温烘干。生用或制用。35吴茱萸★★药物基原源于《本经》

35吴茱萸★★36吴茱萸★★36石虎吴茱萸★★37石虎吴茱萸★★37吴茱萸★★38吴茱萸★★38吴茱萸★★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药性说明】

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燥烈,长于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凡肝胃虚寒气逆与下焦寒湿脚气等证均为要药。【功效】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39吴茱萸★★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辛、苦,热。有小毒。归吴茱萸★★应用.寒凝疼痛。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胃寒呕吐。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善能散寒止痛,还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40吴茱萸★★应用.寒凝疼痛。40吴茱萸★★应用.虚寒泄泻。本品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此外,以本品用米醋调敷足心(涌泉穴),可治口疮,现代临床并用以治疗高血压病。【用法用量】

煎服,~。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41吴茱萸★★应用.虚寒泄泻。本品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小茴香★★药物基原源于《新修本草》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实。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生用或盐水炙用。本品又名谷茴香。42小茴香★★药物基原源于《新修本草》

42小茴香★★43小茴香★★43小茴香★★44小茴香★★44小茴香★★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肾、脾、胃经。【药性说明】

小茴香辛散温通,善暖中下二焦,尤以疏肝散寒止痛见长,为治寒疝要药。【功效】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45小茴香★★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肾、脾、胃小茴香★★应用.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本品能温肾暖肝、散寒止痛。常与乌药、青皮、高良姜等配伍,治疗寒疝腹痛,如天台乌药散。.中焦虚寒气滞证。本品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46小茴香★★应用.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丁香★★药物基原源于《雷公炮炙论》

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植物丁香.的花蕾。习称公丁香。多系栽培。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海南省亦有栽培。生用。【处方用名】

丁香、公丁香、大花丁香、紫丁香。47丁香★★药物基原源于《雷公炮炙论》

为桃金娘科常绿乔丁香★★48丁香★★48丁香★★49丁香★★49丁香★★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肺、肾经。【药性说明】

本品辛温,善暖中下二焦而降逆止呃,为中焦虚寒呃逆,下元虚冷阳痿所常用。【功效】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50丁香★★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肺、肾丁香★★应用.胃寒呕吐,呃逆。本品功能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脘腹冷痛。可与延胡索、五灵脂、橘红等同用。.阳痿,宫冷。本品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可与附子、肉桂、淫羊藿等同用。51丁香★★应用.胃寒呕吐,呃逆。本品功能温中散寒、降逆止呕高良姜★药物基原源于《别录》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良姜的根茎。又名良姜。主产于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夏末秋初采挖生长~年的根茎,除去地上茎、须根与残留鳞片,洗净,切段,晒干。生用。52高良姜★药物基原源于《别录》

52高良姜★53高良姜★53高良姜★54高良姜★54高良姜★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辛,热。归脾、胃经。【药性说明】

本品辛热,主入脾胃,善除中焦实寒而止痛功良,适于外寒直中,胃痛呕逆之证。【功效】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55高良姜★药性功效【性味归经】

辛,热。归脾、胃经。55高良姜★应用.胃寒冷痛。本品辛散温通,善散寒止痛,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每与炮姜相须为用,如二姜丸。.胃寒呕吐。本品有温散寒邪、和胃止呕之功,可与半夏、生姜等同用。若治虚寒呕吐,则可与党参、茯苓、白术等同用。56高良姜★应用.胃寒冷痛。56胡椒胡椒科植物胡椒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温中散寒,下气消痰。57胡椒胡椒科植物胡椒的干燥近成熟果实。57胡椒科植物胡椒的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