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_第1页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_第2页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_第3页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_第4页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目录contents护理操作概述艾灸护理操作拔罐护理操作推拿护理操作刮痧护理操作贴敷护理操作熏洗护理操作饮食调养指导01护理操作概述中医护理操作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护理手段和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和调养的过程。中医护理操作具有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个体化护理等特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的全面护理。中医护理操作定义与特点特点定义

八项基本护理操作简介拔罐利用燃烧、抽吸等方法产生负压,使罐体吸附于皮肤表面,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艾灸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热刺激,以达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扶正祛邪等目的。推拿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疼痛、保健强身的效果。使用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刮痧利用中药煎汤的热力和药物作用,对局部或全身进行熏蒸、洗涤,以达到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中药熏洗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贴敷到人体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贴敷疗法八项基本护理操作简介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耳穴压豆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按摩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疲劳、保健养生的目的。穴位按摩八项基本护理操作简介操作目的与意义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旨在通过专业的护理手段和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目的中医护理操作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治疗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医护理操作,可以调和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中医护理操作还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通过日常保健和调理,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意义02艾灸护理操作原理艾灸是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特定的穴位或部位,通过激发经气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作用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泄热、防病保健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的治疗和保健。艾灸原理及作用悬起灸01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实按灸02将艾条点燃后,用隔布或棉纸数层包裹艾条,紧按在穴位上,使热气透入皮肉深处,火灭再燃,反复数次。也可在艾条与皮肤之间衬垫某些药物如姜片、蒜片等。隔物灸03常用的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以发挥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增强疗效。常用艾灸方法介绍注意事项施灸时要注意力集中,保持艾火与皮肤间的距离,避免烫伤;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风寒侵袭;过饱、过饥、极度疲劳、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不宜施灸。禁忌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此外,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注意事项与禁忌03拔罐护理操作拔罐原理拔罐是通过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罐作用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拔罐原理及作用水罐法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常用的火罐有竹罐、陶罐、玻璃罐等。抽气法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常用拔罐方法介绍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拔罐时应避免烧伤或烫伤皮肤;拔罐后要避免受凉,注意拔罐部位的保暖。注意事项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孕妇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有自发性出血和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法;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禁忌注意事项与禁忌04推拿护理操作VS推拿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目的。其原理在于通过刺激皮肤、肌肉、关节神经、血管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或痉挛,消除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调整脏腑功能。推拿作用推拿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在中医理论中,推拿还可以调和阴阳平衡,使人体处于最佳状态。推拿原理推拿原理及作用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位或经络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关节悬屈,运用腕间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摩法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面或手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擦法用拇指桡侧缘或食、中、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进行往返的直线擦动。常用推拿手法介绍推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如修剪指甲、洗净双手、取下手表等装饰品;推拿时要选择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场所;推拿后要注意避风,防止受凉,适当休息。推拿并非人人适用,如有恶性肿瘤、结核病、骨折初期、皮肤病、出血性疾病等患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此外,妇女月经期和怀孕期也应慎用或禁用推拿。在过饥、过饱、酗酒或过度疲劳时,也不要立即进行推拿。注意事项禁忌注意事项与禁忌05刮痧护理操作原理刮痧是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作用刮痧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刮痧原理及作用牛角刮痧板牛角刮痧板是民间传统最好的刮痧器具,所用的材质有水牛角、黄牛角、牦牛角等,各具作用。其中以水牛角刮痧板使用最为广泛。要点一要点二玉质刮痧板玉性味甘平,入肺经,润心肺,清肺热。玉具有清音哑,止烦渴,定虚喘,安神明,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是具有清纯之气的良药,可避秽浊之病气。玉石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有滋阴清热、养神宁志、健身祛病的作用。常用刮痧工具介绍操作步骤选择适宜的刮痧部位,涂抹适量的刮痧介质,持握刮痧板与皮肤呈45°角进行刮拭,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力度均匀、适中,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技巧刮痧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注意保暖,避风避寒;刮痧后最好饮用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休息15-20分钟;刮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3小时内不可用生水浸泡手脚;再次刮痧时间需待上次刮出的痧疹消退(5~7天左右)后再进行。操作步骤与技巧06贴敷护理操作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原理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作用贴敷原理及作用常用贴敷药物介绍如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等,适用于热毒炽盛引起的各种病症。如红花、丹参、川芎、当归等,适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各种病症。如羌活、独活、威灵仙、秦艽等,适用于风湿痹痛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等,适用于寒邪内侵引起的各种病症。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祛风除湿类温经散寒类操作步骤清洁皮肤→选取药物→将药物制成适当剂型(如散剂、糊剂、膏剂等)→贴敷于患处或相应穴位→固定。注意事项贴敷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4小时;贴敷期间如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贴敷,并进行相应处理;孕妇、皮肤破损或感染者禁用。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07熏洗护理操作熏洗法是利用药物煎汤的热蒸气熏蒸患处,待温后以药液淋洗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原理通过热力和药力的共同作用,使患部腠理疏通,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作用熏洗原理及作用将中药用量加倍,煎汤倒入浴盆里,进行全身沐浴。用于全身性皮肤病等疾患。全身熏洗法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盆内,先熏后洗。药液温度要适宜,避免烫伤皮肤。用于肛门、会阴、四肢、眼部等患处。局部熏洗法将煎好的药液倒入坐浴盆内,患者坐于其上,先熏后洗。药液温度要适宜,避免烫伤皮肤。用于肛门、会阴部疾病。坐浴熏洗法常用熏洗方法介绍熏洗药液必须严格掌握温度,避免烫伤皮肤;熏洗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出汗过多引起虚脱;熏洗后应避风保暖,防止受凉感冒;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注意事项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病、妇女妊娠及月经期、软组织损伤、急性炎症、眼部疾患等患者禁用熏洗法。禁忌注意事项与禁忌08饮食调养指导辨证施膳平衡膳食饮食有节顾护脾胃中医饮食调养原则01020304根据个体体质、病情、季节等因素,制定合适的饮食方案。注重食物的五味、五色、五性搭配,保持营养均衡。遵循定时、定量、定质的饮食原则,避免暴饮暴食。重视脾胃功能的调养,保持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温热性食物寒凉性食物平性食物食物归经常见食物性味归经及功效如姜、葱、蒜等,具有温中散寒、助阳通络的功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