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结构测定的方法_第1页
蛋白质结构测定的方法_第2页
蛋白质结构测定的方法_第3页
蛋白质结构测定的方法_第4页
蛋白质结构测定的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蛋白质结构测定的方法第2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蛋白质空间结构国内外研究动态在国际上,美国首先提出大规模测定蛋白质结构的计划,现在已经进入第二期的产出阶段.其他发达国家(欧盟和日本)也相继启动自己的结构基因组计划.我国根据美国第一期的试验计划,发现X射线晶体学仍然是测定结构的主要手段,这与预期的结果相符.过去和现在情况都是这样,蛋白质结构数据库中的80%的结构来自X射线衍射.其他有重要贡献的手段有核磁共振和低温冷冻电镜(cryo2EM).由于这三种方法的重要性,最近几年,它们都有很大的改进.

理论方法的进展也非常快,与实验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尤其是蛋白质折叠的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第3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预测蛋白质构象的理论方法蛋白质折叠的成核理论同源模型方法分子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折叠识别法线索化方法混合方法从头预测法等。。。。。。第4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同源模型方法任何两种蛋白质,如果它们的序列等同部分超过30%,它们就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即两个蛋白质的基本折叠相同,只是在非螺旋和非折叠区域的一些细节部分有所不同。据此,同源模型法的基本思想是:对一个未知结构的蛋白质,首先通过同源分析找到一个已知结构的同源蛋白质,然后,以该蛋白质的结构为模板,为未知蛋白质建立空间结构模型。分子动力学蛋白质动态构象模拟的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分子动力学.分子动力学是在相空间(位置和动量空间)中计算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轨迹.对系统的系综平均就是对系统在时间轨迹上的平均.第5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测定蛋白质构象的实验方法方法提供的结构信息主要指标应用X-光衍射除了氢以外肽链所有原子排布衍射点的强度和位置最重要NMR溶液蛋白构象;构象动力学化学位移;谱线强度;自璇耦合常数越来越多很重要CD二级结构及变化椭圆度很多荧光光谱芳族氨基酸微区;构象变化发射、激发光谱量子产率很多紫外差光谱芳族氨基酸微区;构象变化吸收变化很多STM表面原子结构分布隧道电流及其变化较多氢同位素交换规则二级结构;氢键数目与环境水不可交换的肽键氢的数目较少激光拉曼光谱二级结构拉曼光谱尚不成熟小角中子衍射肽链所有原子排布散射强度的角分布起步不久第6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溶液中蛋白质分子构象的研究方法:利用各种光谱学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蛋白质溶液光谱性质的差异,来确定其构象,以及与功能的关系

(一)吸收光谱:用不同波长光照射蛋白,检测透光强度,以吸光度A~波长λ作图。常温,低温蛋白质吸收来自两个部分:可见光区(400-770nm):来自配基,如CytcTrp=280nm

紫外区(200-400nm):蛋白本身Tyr=275nmPhe=257nm

肽基团=190~225nm可见光吸收谱,紫外吸收光谱第7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荧光光谱法

(fluorescencespectrum):有些物质吸收入射光后经过一段很短时间,

(10-9~10-8s)又发射出波长比原来长的光——荧光激发能的耗散:①热运动②传递给相邻分子③发荧光形式蛋白自身的荧光:λTrp=348nm;λPhe=282nm;

λTyr=303nm

配基的荧光:如叶绿素,FAD、藻胆素等结合人工荧光探针的荧光量子产率(量):Q=发射的荧光光子数吸收的光子数

第8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圆二色谱(CD)

原理:偏振面:电场矢量的平面。平面偏振光(planepolarizedlight):仅在固定方向上有振动的光。圆偏振光:两个电场矢量互相垂直、位相相差1/4的平面偏振光加成的光,电场矢量的尖端沿螺旋线前进,从光的传播方向看好似做圆周运动——circularlypolarizedlight右圆偏振光:面对光源电场矢量顺时针转动左圆偏振光:面对光源电场矢量逆时针转动EH入传播方向第9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光源自然光单色器

单色光起偏振器平面偏光电光调制器左、右园偏振光照射样品记录CD谱应用:游离aa无圆二色性,所以

CD谱只与构象有关。

圆二色性(CD,circulardichroism)

旋光物质对左、右圆偏振光吸收不同,导致振幅变化,从而产生椭圆偏振光的现象。第10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意义: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是能够在原子分辨率下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唯一方法应用:(Ⅰ)研究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在溶液中的三维结构和功能;(Ⅱ)研究动态的生物大分子之间以及与配基的相互作用;(Ⅲ)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动态行为;(Ⅳ)用固体核磁共振或液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Ⅴ)研究蛋白质折叠,折叠动力学;(Ⅵ)用于药物筛选与设计;(Ⅶ)研究代谢组学;(Ⅷ)研究活细胞中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Ⅸ)核磁成像用于认知科学研究.(四)核磁共振(NMR,nuclear

magneticresonance):第11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原理:

自旋量子数I≠0的原子核可旋转并带电,因此而产生磁矩(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沿磁场方向取向,同时发生能级分裂(占有能级数为2I+1),相邻能级能量差都是△E。当能量为△E=h

电磁波通过时,低能核可吸收电磁波而产生跃迁——核磁共振

第12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NMR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化学位移:

电子云→感生磁场→对核形成屏蔽由于电子云产生的感生磁场的屏蔽作用,引起共振时外加磁场强度的移动。化学位移大小反映出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在分子中的排布,从而确定基团的性质自旋耦合:

自旋核的磁距通过成键电子影响邻近的核,引起后者共振谱线分裂而增多,这种相互作用——自旋耦合产生核磁共振的方法:扫描频率:固定外加磁场,改变射频电磁波频率磁场扫描:固定射频电磁波频率,改变外加磁场强度第13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NMR类型:

1H-NMR;13C-NMR等一维谱:吸收峰强度对一个频率变量作图多维谱(二维、三维)NMR技术在测定生物大分子结构方面的优点:①不破坏生物分子的结构

②能在溶液环境下测定大分子空间结构,测定结构更接近生物分子的天然状态③能研究大分子内部的构象动力学④分辨率较高,是测定溶液中大分子构象的最佳的方法,与X-光晶体衍射法互为补充

第14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STM的工作原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对于经典物理学来说,当一个粒子的动能E低于前方势垒的高度V0时,它不可能越过此势垒,即透射系数等于零,粒子将完全被弹回。而按照量子力学的计算,在一般情况下,其透射系数不等于零,也就是说,粒子可以穿过比它能量更高的势垒,这个现象称为隧道效应。(五)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

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第15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将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样品与针尖的距离非常接近(通常小于1nm)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势垒流向另一电极。(隧道探针一般采用直径小于1mm的细金属丝,如钨丝、铂-铱丝等,被观测样品应具有一定的导电性才可以产生隧道电流)第16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结构分析用的是单色X-射线,其波长在1A数量级,相当于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距离。用于结构分析用的仪器是X-射线仪。由X-射线管、滤波器、高压系统(30-50KV)、真空系统(10-4-10-5mmHg柱)和照相机组成。工作原理:由X-射线管产生的各种波长的X-射线,经过滤波器(如镍片等)得到一定波长的单色X-射线。单色X-射线通过晶体,产生衍射线,用照相机记录下来,得到衍射图,然后,通过对衍射斑点的位置与强度的测定与计算,并参照化学分析的结果,就可确定晶体结构。即:光学-实像,通过FT转变。二蛋白晶体结构研究

——x光晶体衍射技术第17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基本知识:(1)X-射线:波长0.01~10nm的电磁波(单色X-ray0.1~1nm)

高能电子(50kv)轰击Cu靶产生CuX-ray(主要

=1.52A°)。最大分辨率=

/2;而原子间距离为0.1nm,所以能分辨原子之间的相互关系。(2)晶胞(unitcell):*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或分子晶体*晶胞:平面六面体所形成的重复单位*晶胞参数:包括a,b,c三个边长及三者的夹角

,,

abc第18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布拉格(Bragg)方程:

d波程差=BD+CD=2d·sinθ=n·

X-rayX-ray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上都符合该方程,可以求出晶胞的三个边长θθBCDθθ第19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分辨率:分辨率:所能分清的两相邻质点的最小间距分辨力:仪器或肉眼所能分清的两相邻质点的最小间距的能力

若分辨率小于0.6nm:只能反映蛋白的大致轮廓小于0.45nm:可分辨多肽链的走向小于0.25nm:可分辨侧链形态和方向

0.15nm以下:可分辨原子间的相互关系第20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衍射分析方法:

单晶回转法;粉末法;纤维法等单晶回转法基本原理:

(1)制备蛋白单晶:

要求均一,大小>0.1mm(2)重原子同晶衍生物:

把蛋白晶体浸在重原子(Pt、

Au、Hg、Pb等)缓冲液中,使重原子进入到蛋白晶体中。

(3)X-射线衍射及数据的收集(衍射点的亮度、位置等)

(4)衍射数据的分析(晶胞体积、结构振幅、衍射相角)从而绘制电子云密度图

(5)蛋白结构解析和校正:密度大的地方即原子所在部位

入射线Rr第21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蛋白质晶体培养蛋白质结晶过程像其他小分子物质一样,是一个有序化过程,即在溶液中处于随机状态的分子转变成有规则排列状态的固体。一般认为要使这种有序化过程开始必须要形成一定大小的晶核,并使分子不断地结合到形成的晶核上。而一个蛋白质溶液能开始形成晶核,就必须使溶液达到过饱和,并保持一定的条件,使溶液中的分子失去自由运动的能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