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之机械运动_第1页
中考物理之机械运动_第2页
中考物理之机械运动_第3页
中考物理之机械运动_第4页
中考物理之机械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物理考前20天终极冲刺之机械运动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3•忻州模拟)2023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首站比赛4月14日在西安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举行。揭幕战女子双人10米跳台的比赛中,中国跳水队陈芋汐/全红婵组合稳定发挥,为中国队赢得开门红。如图是二人领奖时的情景,根据图片信息,请你估测冠军手中的“吉祥物”的高度约为()A.3mm B.3dm C.3cm D.3m2.(2023•清江浦区一模)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静止在飞翔的老鹰背上,这里“静止”所选参照物是()A.高山 B.乌鸦 C.老鹰 D.地面3.(2023•宜兴市二模)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教室的高度是1.8m B.人步行速度为5m/s C.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3s D.体育中考小明立定跳远的成绩为2.42m4.(2023•桂林二模)下列仪器可以用于测量时间的是()A.天平 B.量筒 C.秒表 D.刻度尺5.(2023•固始县三模)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商鞅规定: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步”的距离最接近()A.1mm B.1cm C.1dm D.1m6.(2023•桂林二模)广西“三月三”民族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三人板鞋”竞速项目深受大家喜爱。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位同学正在进行的“三人板鞋”竞速活动,如果说甲运动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观众 B.乙运动员 C.地面 D.旁边的树木7.(2023•宜州区二模)早上小明乘坐公交车上学,途中发现路边的电线杆快速往后退,小明所选的参照物是()A.电线杆B.公路C.公交车 D.站台上候车的人8.(2023•射阳县一模)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形成组合体后,下列哪个做参照物神舟十五号飞船是运动的()A.问天实验舱 B.梦天实验舱 C.地球 D.神舟十四号飞船9.(2023•德惠市二模)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河水流淌 B.猎豹飞奔 C.蜗牛爬行 D.茶香四溢10.(2023•安徽模拟)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8s时,乙运动了22m的路程 C.都运动12m的距离,两车相差8s D.经过4s,甲、乙相距8m11.(2023•澧县模拟)已知甲、乙两人在学校操场跑道上跑步,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A.1:9 B.9:1 C.1:3 D.3:112.(2023•让胡路区校级一模)从侧面拍摄一辆以36km/h的速度运动的汽车,如果底片上汽车图像移动的尺寸不大于0.1mm,底片上的像才不至于模糊,已知汽车车身长3m,在底片上汽车长为1.5cm。为了使底片上汽车的像不模糊,那么曝光时间最长为()A.0.2s B.0.02s C.0.002s D.0.01s13.(2023•全椒县一模)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象得甲车速度为180km/h B.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各行驶2h,路程之比为3:2 D.甲车2h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h14.(2023•郏县模拟)三位同学一起出行,小张骑电动车以25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王以2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0.4k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15.(2023•昆明一模)五一期间,小成乘车外出旅游,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他拍了一张照片,如图所示。关于路上车辆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车在乙车的前面,所以甲车比乙车行驶得更快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C.以小成所乘坐的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乙车是运动的 D.间隔相同的时间多拍几张照片可以判断甲、乙两车运动的快慢二.填空题(共5小题)16.(2023•泰山区校级二模)如图,物体的长度为cm。17.(2023•开福区校级一模)张家界百龙天梯实际运行高度326米,运行时间66秒,被誉为“世界上最高、运行速度最快、载重量最大的电梯”,也因此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如图所示。五一假期,小南乘坐百龙天梯,欣赏张家界的美景。以天梯为参照物,小南是的,天梯的平均速度是m/s(结果保留整数)。18.(2023•鲁甸县二模)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小明坚持骑自行车上下学,某天他在2min内行驶了600m,则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m/s;骑行过程中以小明为参照物,自行车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19.(2023•东平县三模)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运载火箭搭载飞船上升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的。20.(2023•蚌埠二模)如图为某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该物体在1min内运动的距离为。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21.(2023•五华区校级模拟)为了研究小车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车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345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04.0016.0036.0064.00100.00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481216(1)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较(“缓”或“陡”),其目的是方便测量;(2)物块5s内的平均速度为m/s;(3)小车在斜面上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四.计算题(共1小题)22.(2023•天宁区校级模拟)小刚驾车行驶一段时间后,看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标志,请问:(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庆阳至少需要多长时间?(2)若汽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0.4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3)小明家到庆阳的路程是340km,汽车行驶了4h到达庆阳,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4)小刚经过一座如图乙所示的大桥,全长540m,公轨两用,上层通汽车,下层通轻轨;一轻轨列车以20m/s的速度完全通过下层桥面用时32s,求该列车的长度。

2023年中考物理考前20天终极冲刺之机械运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3•忻州模拟)2023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首站比赛4月14日在西安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举行。揭幕战女子双人10米跳台的比赛中,中国跳水队陈芋汐/全红婵组合稳定发挥,为中国队赢得开门红。如图是二人领奖时的情景,根据图片信息,请你估测冠军手中的“吉祥物”的高度约为()A.3mm B.3dm C.3cm D.3m【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和对长度的认识进行分析。【解答】解:人的肘部到手掌的虎口处大约30cm即3dm,在图中冠军手中的“吉祥物”的高度与人的肘部到手掌虎口处的长度接近,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长度的估测,在不了解物体长度时可以用熟知的物体长度做对比,结合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来解决问题。2.(2023•清江浦区一模)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静止在飞翔的老鹰背上,这里“静止”所选参照物是()A.高山 B.乌鸦 C.老鹰 D.地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乌鸦静止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乌鸦和老鹰是相对静止的,因此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老鹰和乌鸦为研究对象,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基础内容的考查。3.(2023•宜兴市二模)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教室的高度是1.8m B.人步行速度为5m/s C.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3s D.体育中考小明立定跳远的成绩为2.42m【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教室的高度约为3m,故A与实际情况不相符;B、人步行速度为1.1m/s,故B与实际情况不相符;C、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1s,故C与实际情况不相符;D、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m左右,体育中考小明立定跳远的成绩约为2.42m,故D与实际情况相符。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4.(2023•桂林二模)下列仪器可以用于测量时间的是()A.天平 B.量筒 C.秒表 D.刻度尺【考点】时间的测量.【专题】应用题;质量及其测量;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明确每个选项中测量仪器的用途,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故A不符合题意;B、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故B不符合题意;C、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故C符合题意;D、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仪器,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测量工具用途的掌握,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5.(2023•固始县三模)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商鞅规定: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步”的距离最接近()A.1mm B.1cm C.1dm D.1m【考点】长度的估测.【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已知举足两次为“步”,根据中学生平时走路时两脚之间的距离估测1“步”的距离【解答】解:由题知,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则1步=2跬,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单脚迈出一次的距离大约0.5m,所以1“步”的距离最接近1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的估测,关键是明确“跬”和“步”的含义,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6.(2023•桂林二模)广西“三月三”民族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三人板鞋”竞速项目深受大家喜爱。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位同学正在进行的“三人板鞋”竞速活动,如果说甲运动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观众 B.乙运动员 C.地面 D.旁边的树木【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运动和力;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以参照物,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被研究物体是静止的,反之,就是运动的。【解答】解:甲、乙、丙三位同学正在进行的“三人板鞋”竞速活动时,甲和乙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如果说甲运动员是静止的,他选的参照物是乙运动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属于基础题。7.(2023•宜州区二模)早上小明乘坐公交车上学,途中发现路边的电线杆快速往后退,小明所选的参照物是()A.电线杆 B.公路 C.公交车 D.站台上候车的人【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小明乘坐公交车上学,途中发现路边的电线杆快速往后退,说明路边的电线杆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乘坐的公交车。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参照物及其选择,要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的结果会不同。8.(2023•射阳县一模)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形成组合体后,下列哪个做参照物神舟十五号飞船是运动的()A.问天实验舱 B.梦天实验舱 C.地球 D.神舟十四号飞船【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综合能力.【答案】C【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解答】解:形成组合体后,相对于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神舟十四号飞船,神舟十五号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相对变化,是静止的;相对于地球,神舟十五号飞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属基础题目。9.(2023•德惠市二模)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河水流淌 B.猎豹飞奔 C.蜗牛爬行 D.茶香四溢【考点】机械运动的概念.【专题】运动和力;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解答】解:A、河水流淌,河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猎豹飞奔,猎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蜗牛爬行,蜗牛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茶香四溢是扩散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判断是否是机械运动的关键是看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10.(2023•安徽模拟)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8s时,乙运动了22m的路程 C.都运动12m的距离,两车相差8s D.经过4s,甲、乙相距8m【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运动图像;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1)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2)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乙车的速度,然后求出乙车8s通过的路程;(3)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车的速度,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车运动12m所用的时间,据此求出都运动12m的距离,两车相差的时间;(4)由图可知经过4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由于甲、乙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运动,则甲、乙之比的距离等于甲、乙通过的路程之和。【解答】解:A、由图象知,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所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即乙的速度大,故A错误;B、乙车的速度:v乙===3m/s,由v=可知,8s时,乙运动的路程:s乙′=v乙t乙′=3m/s×8s=24m,故B错误;C、甲车的速度:v甲===1m/s,由v=可知,甲车运动12m的距离时,所用的时间:t甲′===12s,则都运动12m的距离,两车相差的时间:Δt=t甲′﹣t乙=12s﹣4s=8s,故C正确;D、由图知,4s时间乙车的路程为s1=12m,甲车的路程为s2=4m,由于甲、乙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运动,则经过4s,甲、乙相距Δs=s1+s2=12m+4m=16m,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能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1.(2023•澧县模拟)已知甲、乙两人在学校操场跑道上跑步,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A.1:9 B.9:1 C.1:3 D.3:1【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B【分析】知道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路程之比和所用的时间之比,根据v=求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3,由v=可得,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计算过程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12.(2023•让胡路区校级一模)从侧面拍摄一辆以36km/h的速度运动的汽车,如果底片上汽车图像移动的尺寸不大于0.1mm,底片上的像才不至于模糊,已知汽车车身长3m,在底片上汽车长为1.5cm。为了使底片上汽车的像不模糊,那么曝光时间最长为()A.0.2s B.0.02s C.0.002s D.0.01s【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由汽车在底片上的像长及车长可以求出实物与像的比例;根据物与像的比例可以求出像移动0.1mm所对应的车的路程;最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求出成像时间。【解答】解:汽车速度v=36km/h=10m/s;L车像=1.5cm=0.015m;物体长度与像长的比例为:k===200;像移动0.1mm所对应的车的路程s=ks像=200×0.1mm=20mm=0.02m;由v=得:曝光时间t===0.002s。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车长与像长的关系,根据物与像的比例关系求出车的实际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3.(2023•全椒县一模)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象得甲车速度为180km/h B.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各行驶2h,路程之比为3:2 D.甲车2h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h【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运动图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图像综合题;应用能力.【答案】B【分析】(1)从图象中找出一组甲对应的时间和路程的数据,根据v=计算速度;(2)由图可知,甲、乙两车的s﹣t图象都是正比例函数图象,根据数学知识判断二者的运动状态;(3)从图象中找出一组乙对应的时间和路程的数据,根据v=计算速度,根据s=vt计算乙车行驶2h,通过的路程,结合图中甲2h对应的路程,计算甲、乙两车各行驶2h通过的路程之比;(4)根据图象可知甲车2h行驶的路程,根据t=计算乙车需要的时间。【解答】解:A、由图可知,当t甲=2h时,s甲=180km,则甲车的速度v甲===90km/h,故A错误;B、由图可知,甲、乙两车的s﹣t图象都是正比例函数图象,则二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当t乙=3h时,s乙=120km,则乙车的速度v乙===40km/h,乙车行驶2h,通过的路程s′乙=v′乙t′乙=40km/h×2h=80km,则甲、乙两车各行驶2h,通过的路程之比180km:80km=9:4,故C错误;D、甲车2h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的时间t===4.5h,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能够从图像中找到有用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2023•郏县模拟)三位同学一起出行,小张骑电动车以25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王以2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0.4k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考点】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A【分析】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李的速度后,全部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小张的速度:25km/h=25×m/s≈6.94m/s;小王的速度为:2m/s;小李的时间t=1min=60s,通过的路程s=0.4km=400m,小李的速度:v==≈6.67m/s,比较可知,小张的速度最大,小王的速度最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运动快慢的比较,单位的换算等,细心运算即可,难度不大。15.(2023•昆明一模)五一期间,小成乘车外出旅游,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他拍了一张照片,如图所示。关于路上车辆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车在乙车的前面,所以甲车比乙车行驶得更快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C.以小成所乘坐的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乙车是运动的 D.间隔相同的时间多拍几张照片可以判断甲、乙两车运动的快慢【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运动和力;应用能力;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答案】D【分析】判断运动与静止时要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在判断过程中,仅凭一张单独的照片无法确定两车的速度大小。【解答】解:A、甲车在乙车的前面,可能是甲车经过同一路段的时间早一些,而并非一定是甲车比乙车行驶得更快,故A错误;BC、仅凭一张照片看不出两车位置的变化,因此无法判断甲车和乙车运动状态,故BC错误;D、若间隔相同的时间多拍几张照片,通过观察两车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就能从他的照片中比较出这段时间内两车运动的快慢,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二.填空题(共5小题)16.(2023•泰山区校级二模)如图,物体的长度为2.80cm。【考点】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2.80。【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8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2.80cm。故答案为:2.80。【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是一道基础题。17.(2023•开福区校级一模)张家界百龙天梯实际运行高度326米,运行时间66秒,被誉为“世界上最高、运行速度最快、载重量最大的电梯”,也因此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如图所示。五一假期,小南乘坐百龙天梯,欣赏张家界的美景。以天梯为参照物,小南是静止的,天梯的平均速度是5m/s(结果保留整数)。【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静止;5。【分析】根据小南与天梯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其运动状态;路程和时间已知,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到天梯的速度。【解答】解:小南乘坐天梯时,小南与天梯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南相对天梯是静止的;天梯的平均速度v=≈5m/s。故答案为:静止;5。【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常规题,难度不大。18.(2023•鲁甸县二模)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小明坚持骑自行车上下学,某天他在2min内行驶了600m,则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5m/s;骑行过程中以小明为参照物,自行车是静止(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5;静止的。【分析】(1)知道骑自行车的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2)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v===5m/s;小明与自行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答案为:5;静止的。【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对参照物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19.(2023•东平县三模)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运载火箭搭载飞船上升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答案】静止【分析】在判断物体的运动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运载火箭搭载飞船上升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答案为:静止。【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可能不同。20.(2023•蚌埠二模)如图为某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该物体在1min内运动的距离为360m。【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答案】360m。【分析】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运动的速度,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1min内运动的距离。【解答】解:根据图象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为6m/s,物体在1min内运动的距离:s=vt=6m/s×60s=360m。故答案为:360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关键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象问题,但难度不大。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21.(2023•五华区校级模拟)为了研究小车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车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345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04.0016.0036.0064.00100.00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481216(1)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较缓(“缓”或“陡”),其目的是方便测量运动时间;(2)物块5s内的平均速度为20.00m/s;(3)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考点】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1)缓;运动时间;(2)20.00;(3)变速。【分析】(1)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2)从表中读出路程,根据v=计算出平均速度;(3)分析计算的数据,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解答】解:(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缓些;(2)物块5s内的平均速度为:v===20.00cm/s;(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因此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1)缓;运动时间;(2)20.00;(3)变速。【点评】此题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及其计算的理解,以及时间测量的大小对平均速度的影响,是一道常见题型。四.计算题(共1小题)22.(2023•天宁区校级模拟)小刚驾车行驶一段时间后,看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标志,请问:(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庆阳至少需要多长时间?(2)若汽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0.4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3)小明家到庆阳的路程是340km,汽车行驶了4h到达庆阳,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4)小刚经过一座如图乙所示的大桥,全长540m,公轨两用,上层通汽车,下层通轻轨;一轻轨列车以20m/s的速度完全通过下层桥面用时32s,求该列车的长度。【考点】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庆阳至少需要的时间为1.2h;(2)若汽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0.4h,通过的路程是36km;(3)小明家到庆阳的路程是340km,汽车行驶了4h到达庆阳,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85km/h;(4)该列车的长度100m。【分析】(1)由图甲可知汽车从标志牌处到庆阳的路程和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庆阳至少需要的时间;(2)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的路程;(3)知道路程和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4)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列车完全通过桥所行驶的路程,列车的长度等于列车完全通过桥所行驶的路程减去桥长。【解答】解:(1)由图甲两种,汽车从标志牌处到庆阳的路程:s=120km,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v=100km/h,由v=可知,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庆阳至少需要的时间:t===1.2h;(2)由v=可知,若汽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0.4h,通过的路程:s1=v1t1=90km/h×0.4h=36km;(3)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2===85km/h;(4)由v=可知,此列车完全通过桥所行驶的路程:s3=v3t3=20m/s×32s=640m,列车的长度:L车=s3﹣L桥=640m﹣540m=100m。答:(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处行驶到庆阳至少需要的时间为1.2h;(2)若汽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0.4h,通过的路程是36km;(3)小明家到庆阳的路程是340km,汽车行驶了4h到达庆阳,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85km/h;(4)该列车的长度100m。【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能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卡片1.长度的估测【知识点的认识】(1)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运用估测法计算的问题称为估测题必须要注意对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要有正确的认识1m、1dm、1cm有多长.(2)常见的物体长度有:①手臂长74cm②某同学身高160cm③手指宽1.5cm④教室课桌高78cm⑤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mm⑥教室门的宽度是95cm⑦一本物理书长26.7cm⑧一元硬币的直径18.0mm【命题方向】近几年全国中考和竞赛试题“估测题”出现的比例一直在持续上升.该类题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客观原则:“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用于生活”,而“估测题”就是这种要求下的一个体现.例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B.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cmD.学生用笔直径约4cm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A、中学生课桌高度小于1m;与80cm接近;故A正确;B、物理课本的长度在25cm左右;达不到50cm;故B错误;C、学校教室的长度在10m左右,远远大于20cm;故C错误;D、学生用笔的直径接近1cm;达不到4cm;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例2: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A.8cmB.8mmC.8dmD.8μm分析:本题考查对长度的估测及长度数据、数量级的认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并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解:A、对于12岁的学生来说,一年内身体增长大约10cm左右,符合题意;B、8mm等于0.8cm不到1厘米,是不明显的,不符合题意;C、8dm等于80cm,一年内身高增长80cm超出人类增长的速度,不符合题意;D、8μm等于0.008mm,还不到1mm,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解题方法点拨】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就最近几年各地试卷中出现的“估测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后发现,要想做好“估测题”,要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知识点的认识】(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激光测距等.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决定的,测量的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2)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①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铁丝的直径等.(h=(其中h是每张纸的厚度,n是纸张数目,注意不是书的页码数,纸张数目=,H是n页书总厚度)②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③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④组合法:有些长度很难直接测量,如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度等,这时可以使用辅助器材配合测量.【命题方向】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测量长度选择什么合适的工具,一般物体及特殊物体长度的测量都是命题方向.例1: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A.1.65mB.1.75mC.1.85mD.1.95m分析:由图读出脚印的长度,根据“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计算身高.解:“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的长度约为:25.10cm;“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cm×7=175.70cm=1.7570m;由此分析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度的测量和计算,属于基础知识.例2: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比较好的办法是()A.用直尺直接去测量B.用准确度较高的直尺直接去测量C.不能测量D.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线的长度分析:由于地图上铁路线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曲线,不是一条直线,所以我们不能用刻度尺去直接测量铁路线的长度,所以我们就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化曲为直”法来进行测量.测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线长度以后,用长度乘以比例尺就是铁路线的实际长度.解:找一段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逐段重合,记下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长度,乘以比例尺就是铁路线的长度,所以选项A、B、C不符合要求.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长度的测量分精确测量和估测等两大类,在测量时遵循比较准确且简单易行的测量原则.【解题方法点拨】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熟记刻度尺的使用,在刻度尺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实际.3.时间的估测【知识点的认识】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运用估测法计算的问题称为估测题必须要注意对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要有正确的认识1世纪、1年、1月、1天、1h、1min、1s是怎样的时间。【命题方向】近几年全国中考和竞赛试题,“估测题”出现的比例一直在持续上升。该类题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客观原则:“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用于生活”,而“估测题”就是这种要求下的一个体现。例1: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A.眼睛迅速眨一次B.人正常呼吸一次C.人体心脏跳动一次D.人打一次哈欠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解:A、眼镜迅速眨一次,大约用时0.1s,不符合题意;B、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不符合题意;C、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60﹣100次,因此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s左右,符合题意;D、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同,打一次哈欠经历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但远大于1s,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在物理的实际应用中,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应该有清楚的认识。例2:“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例如:利用手臂的长度可以估测一个物体的长度。你还可以利用身体上脉搏的估测时间。分析: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身体上的某个器官或部位进行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因为人的脉搏跳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可以利用身体上脉搏时间估测时间。故分别填:脉搏;时间。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解题方法点拨】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就最近几年各地试卷中出现的“估测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后发现,要想做好“估测题”,要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4.时间的测量【知识点的认识】(1)时间的单位是秒,毫秒,微秒,主要在科学技术上应用.此外还有国家选用的非国际单位制时间单位天(日)、(小)时,分,通常使用的时间单位还有世纪,年、星期.生活中常见时间单位及其进率关系为:单位符号换算关系时h1h=60min=3600s分min1min=60s秒s毫秒ms1ms=0.001s=10﹣3s微秒μs1μs=0.000001s=10﹣6s(2)测量时间的工具:古代人用日晷、沙漏等计时;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用钟表来计时,常用的钟表有: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式停表、电子式停表等.(3)停表的读数:大圈对应秒针每转1圈是30秒,所以它的刻度是0﹣﹣30秒,每1秒的范围有10小格(每小格是0.1秒).为了使读数方便,还在1、2、3、…的刻度另标上31、32、33…小圈对应分针每过1格是1分钟,在这格的中间有根短刻度表示0.5分钟.读数时,先看分针的整数分钟,然后注意分针是在0﹣﹣0.5分钟范围,还是在0.5﹣﹣1分钟范围,如果分针是在0﹣﹣0.5分钟范围,则相应秒针的读数是在0﹣﹣30秒;如果分针在0.5﹣﹣1分钟范围,则秒针的读数是相应在30﹣﹣60秒范围.将分钟数加上秒数就是结果.【命题方向】中考时时间的测量一般出现在单位的直接换算,换算过程,计算题中单位的换算.例1:下列属于时间单位的是()A.光年B.岁月C.旭日D.小时分析:时间的单位有很多:年、月、周、日、时、分、秒、毫秒等;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解:A、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通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B、C、岁月与旭日不是单位;岁月指一段时间,旭日是指刚出来的太阳;D、小时是时间的单位.故选D.点评:考查时间的单位,注意区分:光年是长度单位.例2: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3min38.3s.分析: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解: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1s;小表盘的指针在3分钟到4分钟之间,且超过3.5分钟,大表盘的指针在38.3秒.故答案为:3;38.3.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停表的读法,停表在实验室中用到的比较多,需要掌握其用法.【解题方法点拨】要明确时间的单位,换算进率的关系.掌握测量时间工具的使用与读数.5.机械运动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2)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3)机械运动的分类【命题方向】机械运动的定义及机械运动的判断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例1: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C.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分析: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在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所以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于一个物体来说,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会发生变化;选择参照物时,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解:A、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A正确.B、在选择参照物,除了不能选择本身作为参照物外,其他无论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可以选择,B错误.C、运动快慢不变,但如果不是沿直线运动,就不能叫做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D、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其运动情况可能相同.比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和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四个选项中涉及了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还有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等知识点,虽然难度不大,但需要对基本概念理解透彻,才不容易出错.例2: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小鸟在空中飞行B.河水流动C.水凝固成冰D.雨滴下落分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就看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解:A、小鸟在空中飞行,小鸟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小鸟飞行属于机械运动;B、河水流动,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河水流动属于机械运动;C、水凝固成冰,水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水发生的是物态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D、雨滴下落,雨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雨滴下落属于机械运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运动的掌握和了解,比较简单.【解题方法点拨】(1)所谓位置的变化:一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大小发生变化,二是指两个物体间的方位发生变化.(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了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是否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那么我们就说该物体做了机械运动,反之该物体则没有做机械运动.如大脑的思维活动,树木的生长都不是机械运动.6.参照物及其选择【知识点的认识】(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3)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参照物的选定是为了研究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有了它作比较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就比较方便了.因此,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4)参照物的判断方法:方法指南:①要明确研究对象;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命题方向】参照物的选取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例1: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解:A、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这列火车的机车,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B、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C、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位置是变化的,即处于运动状态.符合题意;D、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关着的车门,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也不一样.例2: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仰,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分析:本题中研究的分别是山和船的运动状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解:以船为参照物,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看山恰似走来迎”;以山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所以“是船行”.故答案为:船;山.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因此,解答中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分析,灵活处理.【解题方法点拨】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例如: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研究行驶的车辆上的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车厢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能是被研究物体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是没有意义的.7.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点的认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出现相对于其它一些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它物体都是运动的,一个物体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物体与之有相对运动,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静止的物体。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判断。【命题方向】判断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中考必考内容。例1:“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A、“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BCD、“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例2: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解:(1)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2)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解题方法点拨】(1)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2)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则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8.速度与物体运动【知识点的认识】(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也称为“速率”.物理学中提到的“速度”一般指瞬时速度,而通常所说的火车、飞机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在实际生活中,各种交通工具运动的快慢经常发生变化.(2)初中所指的运动一般是机械运动:①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匀减速、非匀变速);②曲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抛体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振动】)【命题方向】速度表述方法,机械运动的分类,初中主要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命题.例1: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A.一日千里B.大步流星C.风驰电掣D.迅雷不及掩耳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明确每个成语的含义,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A、“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符合题意;B、“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速度物理意义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解题方法点拨】多了解物理学方法:例如速度、温度、压强、功率、电流、电功率等表述法.9.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知识点的认识】运动快慢的比较我们一般采取:(1)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行驶路程的长短,行驶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2)在行驶路程相等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3)用路程除以时间,比较单位时间的路程,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快【命题方向】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般采取的物理学方法﹣﹣﹣控制变量法是命题重点.例1: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则()A.猎豹最大B.旗鱼最大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分析:根据V=求出猎豹和褐海燕的运动速度,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进行比较.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体运动速度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物体速度的换算.例2:《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有三种:(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解:(1)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跑的快;(2)在兔子睡觉之后,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长,所以乌龟跑的快;(3)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短,所以乌龟运动的快.故选D.点评:(1)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基本方法;(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等于一段路程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的比值(兔子睡觉的时间也必须计算在内).【解题方法点拨】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要善于观察、思考和讨论.10.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知识点的认识】(1)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的公式:通常用字母v表示速度,用字母s表示路程,用字母t表示时间,则速度的公式是v=.【命题方向】计算类型:一、列车过桥问题(注意列车通过路程要加上列车的长),二、爆破安全逃离问题,三、测距离问题,四、追赶问题,五、赶时间问题,六、顺、逆水行船问题,七、比例问题例1:一辆大型运输车,长40m,质量为30t,匀速通过长260m的山洞时,所用时间为30s,它以同样速度通过一座桥时,所用时间为24s,求桥的长度.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的是大型运输车30s内走的路程是40m+260m,同理.它以同样速度通过一座桥时,所走的路程车长,所以求出的距离要减去车长才是桥的长度.已知:s1=40m,s2=260m,t1=30s,t2=24s求:s3解:v===10m/s,s3=vt2﹣s1=10m/s×24s﹣40m=240m﹣40m=200m.答:桥的长度是200m.点评:解题时要注意此题中有个多余条件(质量为30t),解答此题的关键一定要注意这辆大型运输车自身的长度.例2: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在高速公路上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h15min,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h45min.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时间?(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南宁需要多长时间?分析:此题考查了速度公式v=即变形式t=,结合图象反映的路程信息可以求解答案.解:(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30min=0.5h;(2)轿车从A地到B地的s=120﹣70=50km,故速度v===100km/h;(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则从B地到南宁所用时间t===0.7h;答:(1)轿车从A地到B地用时30min;(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v=100km/h;(3)从B地到南宁需要0.7h.点评: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通过图象得出需要信息,结合速度公式及变形式求解答案.例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A.9:4B.4:9C.1:1D.3:2分析:要判断速度之比,要根据速度公式v=,由题目的路程、时间之比来求速度之比.解:甲、乙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故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甲乙速度之比为:,即9:4.故选A.点评:本题是由路程和时间之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