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真题考点讲练(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甘肃专用)_第1页
古诗词鉴赏真题考点讲练(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甘肃专用)_第2页
古诗词鉴赏真题考点讲练(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甘肃专用)_第3页
古诗词鉴赏真题考点讲练(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甘肃专用)_第4页
古诗词鉴赏真题考点讲练(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甘肃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题考点讲练一、(2021·兰州,第5~6题,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暮春即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主旨】这首诗是写古时的读书人一心埋头书案,沉浸在书中的专注精神。【译文】垂柳飞絮的季节,几只麻雀悠闲自在地漫步在书桌上,柳絮轻盈地随风飘落在砚台上,也无人拂拭。点点杨花飘入屋内,落到砚池中。我静心闲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依然潜心地读着《周易》,不知道春天过去了多久。【赏析】垂柳飞絮的季节,几只麻雀悠闲自在地漫步在书桌上,柳絮轻盈地随风飘落在砚台上,也无人拂拭。书室的宁静由这动态的画面完全表现了出来。这里感觉不到人的存在,不然,麻雀不会闲步书案,柳絮不能安卧砚台。这是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书室里其实有人,那就是诗人,但书室的一切动静同诗人都毫不相干,他的全部心思都在《周易》这本书上。书室的宁静正衬托出诗人心绪的宁静。尾句描写的是眼前之景,表现的却是一春之事,花开花落纯任自然,诗人未曾留意,未尝动心,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专注。当诗人全身心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时,内心世界一片从容,一片自然和乐。考点1画面描述(2021·兰州,第5题,2分)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参考答案】屋檐上的一双双鸟雀,不知什么时候竟然飞落下来,在书案上旁若无人地行走。第一步:找形象。由题干锁定诗句,找出诗句中描写的所有景物或人物。如本诗首句中的“瓦雀”“书案”。第二步:析特点。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与细节,根据修饰语及动词把握景物或人物的特征。如“双双瓦雀行书案”中的修饰语是“双双”,动词是“行”,写出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到书桌上。第三步:绘画面。发挥联想和想象,紧扣诗词中的形象,加上修饰语,用简练流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易错提示】①描述时,没有用自己的语言,只是单纯地翻译诗句。②不忠实于原诗,脱离原诗的情境或主题。考点2内容理解分析(2021·兰州,第6题,2分)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参考答案】暮春时节,诗人见鸟雀慢行、杨花飘落却毫不在意,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专注地读书,所以“不知春去几多时”。题型一:简答形式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范围。一看题干是否出现局部范围“第×句”“×联”,或是需要根据整首诗作答。二看题干中是否有“理由”“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哪些方面”等字眼,厘清题干问的是什么。2.在答题范围内,分析诗歌内容。首先要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意思。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情感、主旨等进行整体理解分析。仅从字面无法解题时,需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来理解。3.厘清思路,针对题干问题整合答案。题型二:选择辨析形式1.圈画选项涉及的诗歌范围和要点。选项中涉及的诗句内容、意象、手法、人物形象、情感等表述均为判断要点。2.联系诗歌内容及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等,逐项分析正误。注意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空错误、背景不符、实虚判断、表现手法等错误。(一)(2023·湘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江村①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②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③,微躯④此外更何求?【注释】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②堂上:一作“梁上”。③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④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中“抱”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一湾清流绕村而过的优美风光,极富表现力。B.颔联写燕子自在飞翔,白鸥相伴相随。对仗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C.中间四句紧紧贴住“幽”字,一路叙下,描绘出“景幽、事幽、人幽”的情景。D.这首诗描写了一家人暂居江村的生活,尾联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幸福满足的心情。D【解析】D.尾联意思是: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这两句看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仔细读来,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画面。(2分)示例: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1分)。“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1分)。【主旨】作者借景抒怀,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译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赏析】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颇有生活情趣。(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月下演东坡语①(其一)[清]汪琬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②放脚任天真。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注释】①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自然景物,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②筇(qióng):竹制的手杖。古人常以“秋”入诗,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本诗同样以“秋”入诗却新意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5分)此诗一改古诗中的“悲秋”常态,令“乐秋”“喜秋”之情跃然纸上,写得情趣盎然,颇有新意(1分):首句一个“新”字,一改秋景萧瑟与肃杀的老印象,透露出秋景的清新可人,别有一番情状(1分);“拖筇放脚任天真”表现诗人虽已年迈,但依旧率真洒脱的个性(1分);三、四两句,颇有理趣,江山风月并无“常主”,只要保持内心闲适,不为俗世所累,改“闲愁”为“闲乐”,就能悠然拥有风月江山,成为江山的主人,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2分)。【主旨】诗人从亲身的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来的“但是闲人即主人”,富于哲理性,从物我关系上说明了审美主体的状况对于把握客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性。【译文】自从秋天来到人间,景物便焕然一新,(我)拄着竹杖任双足信步而行。大自然清风明月没有永恒的主人,谁有闲情逸致欣赏,谁就是它的主人。【赏析】诗的前两句写出游的事情,后两句抒出游的感想。前两句实写,是对“东坡语”的实践,清风明月悠然入怀,物我合一,携杖信步,其乐融融;后两句虚写,是对“东坡语”的发挥。苏轼只是泛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具体到自然景物,则认为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诗人汪琬则进一步认为,江山风月的主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员的更迭固然是变,而即使是同一人,也因心情不同而有所不同:心闲方能成为大自然的主人,若心为俗务牵累,是不可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色的。二、(2020·省卷,第21~22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卜算子·席间再作葛立方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②。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③。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④举。【注释】①水芝:荷花的别称。②蒹葭浦:一般的、寻常的水滨。③盈盈女:姿容美好的女子,此处指荷花。④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主旨】这是一幅清新、色彩淡雅的水墨画。词人通过层层点染,步步铺陈,描绘了夏日雨过天霁时水中莲叶荷花的美景。【译文】红嫩的荷花婷婷袅袅,不攀不附地生长在长满芦苇的岸边。一阵西风吹来,泛起淡淡轻烟,又落下稀稀疏疏的雨滴。饮酒后随意地放好酒杯,细细品赏这如盈盈少女般的荷花。片片荷花瓣儿,像少女身上的红衣。用这花瓣儿来盛酒,把那仙酒的滋味,细细地品一品。【赏析】全词使用叠多且妙。全词共四十四字,其中叠字竟占了十八个,句句有叠字,连绵而下,相互映衬,无不自然妥帖。用来写荷花形象的有“袅袅”“脉脉”“盈盈”,写自然景象的有“淅淅”的风、“淡淡”的烟、“疏疏”的雨,写词人动作情态的有“草草”“细细”。这些叠字不仅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现了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而且造成了一种轻灵、和谐、安谧而洒脱的情调,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考点3写作手法(2020·省卷,第21题,2分)根据词意,完成填空。紧承“盈盈女”,下阕以“______”喻荷花,与上阕“____________”一句照应。【参考答案】红衣袅袅水芝红【变式设问】“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运用了比喻,把荷花瓣儿比作少女身上的红衣,且与上阕“袅袅水芝红”一句相照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片片荷花瓣儿的鲜艳,用荷花瓣儿作“酒船”,写出了荷花瓣之鲜艳硕大,又与前句的“展杯觞”和结句的“流霞举”相照应。表达了诗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运用了比喻,把荷花瓣儿比作少女身上的红衣,且与上阕“袅袅水芝红”一句相照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片片荷花瓣儿的鲜艳,用荷花瓣儿作“酒船”,写出了荷花瓣之鲜艳硕大,又与前句的“展杯觞”和结句的“流霞举”相照应。表达了诗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第一步:明手法。①题干点明手法,则直接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②题干未点明手法,则要先找到使用手法的诗句,然后分析其手法和作用(注意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分析,可能不止一种手法)。第二步:释运用。结合相关诗句内容解释该手法在诗词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析作用。分析该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写作手法相关知识见P133“六、明手法”)【答题模式】运用……的手法,写出了……(表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作者的情感或包含的哲理)考点4炼字(2020·省卷,第22题,3分)对词中叠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袅袅”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B.词人笔下的风不是狂风,而是“淅淅”的风,充分衬托出荷花的生动情态。C.词中以“淡淡”状“烟”,营造朦胧的、似轻纱般的意境,衬托荷的姿态优美。D.饮酒赏荷本是赏心悦目之事,但从“草草”“细细”来看,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参考答案】D解析:“草草”“细细”写出了词人随意摆酒杯、细细品美酒的动作情态,表现了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表述有误。【变式设问】叠词的使用是本词一大特色,结合作品分析有哪些艺术效果。【答案】①有利于描写事物的形象。如“袅袅”“脉脉”“盈盈”写出了荷花的形象,“淅淅”“淡淡”“疏疏”写出了自然景象。②有利于表达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如“草草”“细细”写出了人物的情态。③叠词的使用让作品形成了轻灵、和谐、安谧、洒脱的氛围,有着行云流水的音韵美。①有利于描写事物的形象。如“袅袅”“脉脉”“盈盈”写出了荷花的形象,“淅淅”“淡淡”“疏疏”写出了自然景象。②有利于表达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如“草草”“细细”写出了人物的情态。③叠词的使用让作品形成了轻灵、和谐、安谧、洒脱的氛围,有着行云流水的音韵美。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并结合具体诗(词)句从词性、修辞手法、感官、色彩等角度进行分析或展开联想描述句子所展现的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不同词性及一些特殊词的表达效果动词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形容词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传达感情。副词表示程度、范围、频率、时间等,突出陈述对象在动作、状态上的变化,体现意境,传达感情。数量词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②夸张渲染。拟声词①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使诗文更加生动形象;②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叠词①增强语言的音韵美、修辞美;②起强调作用,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颜色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咏叹词语言富有气势,铿锵有力,韵律感强,传达感情。(一)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乙】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古人写诗特别注重炼字,通过反复斟酌推敲,以期达到一字见精神之妙。请说说甲诗中的“斗”和乙诗中的“惊”的妙处。(4分)一个“斗”字,把各种草树之花趁着大好春光争先恐后地开放的情景写得饶有情趣,显得生机盎然(2分);一个“惊”字,生动地写出了诗人熬过寒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象征春天来临的“草芽”时的惊喜之情(2分)。2.请结合相关诗句,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说说两首诗的异同。(4分)内容上:两首诗都是写春天之景,但甲诗写的是晚春(暮春)之景,乙诗写的是早春(初春)之景(2分)。手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同的是甲诗是以雪喻花,而乙诗是以花喻雪(2分)。【主旨】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之情,以及在得见春色之后惊喜无比的感情。【译文】到了新年都还看不到芬芳的花朵,二月初时才惊讶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赏析】首句一个“都”字流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的分外焦急的心情。第二句“惊”字写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的情绪。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给春雪赋予人的情态,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二)(2023·东营)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1.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试就本诗谈谈你的理解。(2分)全诗以一个“猎”字贯穿全篇,前四句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生动鲜明地描绘了一组将军冬日狩猎图(1分)。虽写的是日常的狩猎活动,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1分)。2.本诗为“盛唐绝作”,展现出诗人“俱臻绝顶”的艺术表现力,试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赏析2个字)(2分)示例:“疾”指敏锐、锐利,“轻”指轻快。以“疾”字写出老鹰发现猎物的敏捷,以“轻”字形容马蹄迅捷(1分),衬托了将军打猎时矫健豪迈的形象,暗示了将军打猎时轻松愉悦的心情(1分)。【主旨】表达出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的感情。【译文】劲风吹过,绷紧的弓弦发出尖锐的颤声,只见将军正在渭城郊外狩猎。冬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飞驰的马蹄格外轻快。转眼已经路过新丰市,不久之后又骑着马回到那细柳营。回首观望方才纵横驰骋之处,傍晚的云层已与大地连成一片。【赏析】此诗前四句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三、(2019·省卷,第22~23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清平乐①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②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注释】①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②砌:台阶。【主旨】表现了作者在怡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译文】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眼帘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台阶下飘落的梅花犹如雪片纷飞,将它拂去,不知不觉又洒满一身。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路途遥远,有家难回。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赏析】上阕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下阕仍承“别来”二字,加倍写出离愁。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上下两阕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考点5句子赏析(2022·省卷,第23题,3分)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请你找出此词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3分)【参考答案】“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运用比喻,将“离恨”比为“春草”,借助生命力顽强的春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第一步:概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或主要意思。第二步:选择赏析角度,抓住突出的一点(写法或内容)进行简析,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修辞角度。赏析时,要先辨识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再进一步答出表情达意的效果或作用。2.表现手法角度。先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3.表达方式角度。抒情是古诗词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一般间接抒情的方式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描写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通常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衬托是考查重点。4.炼字角度。(具体见考点4)第三步:点明诗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答题模式】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写出了……(人物形象、景物特点),起到了……作用,表达(突出)了……的情感。考点6意象意境、情感分析(原创)这首词通过对______、______等意象的描写,抒发了词人______之情。【参考答案】落梅大雁离别的愁苦(对弟弟的思念)考向1意象意境意象是诗歌中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客观物象。意境指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成的一个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1.概括意象。根据题干找到对应诗词句,从中找到名词性事物,即为意象。如本诗中的“落梅”“雁”。注意:本诗中的“雪”“草”虽然是名词性事物,但不是意象(作者是把“落梅”比作“雪”,把“离恨”比作“春草”)。2.分析意象特点。抓住意象前面的修饰限制词或意象后面的描述语,如“(落梅)如雪乱”。3.意象作用。根据意象本身的含义及其蕴含的一般情感,结合诗词内容分析该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意象作用及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见P129“四、抓意象”)4.分析意境特点。意境特点主要是指诗中画面在视域、氛围、色调等方面呈现的特点。一般只需用两个双音词准确形容,如苍凉沉郁、壮阔雄奇等。常见意境描述术语豪放型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宏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雄浑苍茫、辽阔深远清幽型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淡雅闲适、奇伟诡谲、含蓄深幽、空灵高远欢快型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伤感悲苦型空蒙迷茫、冷落萧疏、孤寂冷清、迷离恍惚、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肃杀凄凉、苍凉悲壮、朦胧渺远考向2情感分析第一步:整体感知。抓标题、作者、注释、意象等,明确题材类型,了解写作背景,感知情感倾向。如思乡诗抒发思乡念亲之情,送别诗多写离情别绪和深厚友情。第二步:逐字逐句分析。1.抓关键词(诗眼)。注意古诗词中的情感语,如“哀、愁、恨、怨、喜、乐”等。2.抓关键句,如用典句(借典故表达自己的感慨或志向)、议论评价句(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情感)。3.抓景物形象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时令、季节等方面),从景物色彩中揣摩情感。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愉悦的心情,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传达伤感之意(注意古诗词中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要具体分析)。一般而言,早春之景充满生机,多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多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之景给人凄凉萧瑟之感,多抒发悲哀惆怅之情。第三步:概括情感。对情感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如“对国家前景的担忧”“对亲人的思念”等。【真题补充】(2023·省卷,第22题,2分)“乱”字一语双关,请你写出它在句中的含义。→考点4炼字【答案】“乱”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乱”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一)(2023·泸州)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夜[唐]方干度鸿惊睡醒,欹【注】枕已三更。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注】欹:qī,依靠,倚靠。1.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营造了孤苦寥落的氛围(2分),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分)。2.请简要赏析诗句“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的妙处。(4分)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窗外明月高悬,只有虫鸣声仍在响起(1分),抒发了诗人的孤苦,触发思乡之情(2分)。【主旨】诗歌通过写诗人秋夜三更醒来,看到和听到周围的景色和声音,营造了孤苦寥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译文】半夜突然从梦中惊醒,倚靠在枕头上已过了三更。梦中寂寥的思念被打破,残破的灯影零落四处,忽暗忽明。空窗透过清冷的月色,墙壁角落传来几声虫鸣。估计是离家久了,依然心怀浓厚的思乡之情。【赏析】“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写了秋夜寂寥凄凉的景色,“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意思是估计是离家久了,依然心怀浓厚的思乡之情。此诗营造了一种孤苦寥落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清幽恬静的氛围。(1分)清幽恬静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4分)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1分);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1分)。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2分)。【主旨】该诗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译文】情感无处可寄托,一艘普普通通的船在水中漂浮。真心怜慕高洁的鹤鸟,暗自羡慕自在的山野。穿过寒冷的丛竹,驶进宁静的云间。漫无目的地漂泊,只有月亮作为伴侣。【赏析】“道情何所寄”表达他心中的情感无处可寄,只能借着自然中素舸的漫流来发泄。诗人流露出对高鹤的怜慕之情,表现出他对自然界的关注和热爱。诗人还羡慕着野山的自由自在,彰显了他追求自由的心理。描绘丛竹与云,静谧的景象给人以心灵的安宁,也展示了他在静谧中所感受到的快乐与宁静。“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表达出诗人在自然中长久以来的旷怀和久违,可谓情深意切。整首诗将自然生态中的景象和人的情感想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有意境的深远,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四、(2021·省卷,第20题,5分)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题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考点7比较探究(2021·省卷,第20题,5分)请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使之与上面两首诗词组成一组阅读材料。你选择哪一首?为什么?

残梦陆游从军行(其四)王昌龄少时铁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风雨满山窗未晓,只将残梦伴残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参考答案】示例一:我选择《残梦》。因为这首诗与上面诗词的主旨基本一致,都表达了作者矢志报国、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示例二:我选择《从军行》(其四)。因为《从军行》(其四)与上面两首诗词在内容上同中存异,都表达了矢志报国的决心;同时也有不同之处,《从军行》(其四)还描绘了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场景,抒发了他们奋勇杀敌的豪情壮志。《残梦》【主旨】表达了诗人报国无期、空老林泉的惆怅情感。【译文】年少的时候铁马冰河,纵横关外。上了年纪,什么都干不了了,让人伤心啊。从梦中惊醒过来,窗外风雨满山,天未破晓。只有就着未燃尽的油灯,回味着梦里的青春年少。【赏析】首句写梦境,回忆铁马冰河的战争经历。次句回到现实,年华老去,报国已无能为力。第三句写景,风雨满山,天色未明。末句抒情,表达了自己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已白头的愤懑之情。《从军行》【主旨】歌颂了边关将士不畏边关艰苦的环境,恪守戍边职责的高尚风格,表现了诗人保家为国、捍卫大唐盛世的雄心壮志。【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赏析】前两句写景,表现了边境的荒凉与苦寒。第三句叙事,表现战事的惨烈。末句运用直抒胸臆的写法,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诗歌比较阅读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求同辨异。比较的主要方法是读标题、解要素;看注释、推主旨;品语句、悟情感;细辨析、找异同。比较角度主要有:内容、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语言(字词句)、意象、意境、主旨情感等。【注】以上各比较角度的相关知识详见前面各考点讲解。答题步骤:①细读诗歌,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者作品的背景知识。②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寻求差异性,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③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一)阅读下面的这两首古诗词,完成任务。(5分)西江月·平山堂①苏轼三过平山堂②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③。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被贬密州,途经扬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