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车辆 汽车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9/3A/wKhkFmYCX9-AR003AADB3JYyXCg840.jpg)
![道路车辆 汽车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9/3A/wKhkFmYCX9-AR003AADB3JYyXCg8402.jpg)
![道路车辆 汽车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9/3A/wKhkFmYCX9-AR003AADB3JYyXCg8403.jpg)
![道路车辆 汽车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9/3A/wKhkFmYCX9-AR003AADB3JYyXCg8404.jpg)
![道路车辆 汽车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9/3A/wKhkFmYCX9-AR003AADB3JYyXCg84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43.040.10
T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085.2—202X/GB/T25085.2:2019
道路车辆汽车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
Roadvehicles—Automotivecables—Part2:Testmethods
(ISO19642-2:2019,IDT)
(征求意见稿)
1
道路车辆汽车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
Roadvehicles—Automotivecables—Part2:Testmethods
GB/T25085.2—XXXX/ISO19642-2:2019
前 言
GB/T25085《道路车辆汽车电缆》分为十个部分:
——第1部分:词汇和设计指南;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交流30V或直流60V单芯铜导体电缆的尺寸和要求;
——第4部分:交流30V或直流60V单芯铝导体电缆的尺寸和要求;
——第5部分:交流600V或直流900V、交流1000V或直流1500V单芯铜导体电缆的尺寸和
要求;
——第6部分:交流600V或直流900V、交流1000V或直流1500V单芯铝导体电缆的尺寸和
要求;
——第7部分:交流30V或直流60V圆形护套的屏蔽和非屏蔽多芯和单芯铜导体电缆的尺寸和要
求;
——第8部分:交流30V或直流60V圆形护套的屏蔽和非屏蔽多芯和单芯铝导体电缆的尺寸和要
求;
——第9部分:交流600V或直流900V、交流1000V或直流1500V圆形护套的屏蔽和非屏蔽
多芯和单芯铜导体电缆的尺寸和要求;
——第10部分:交流600V或直流900V、交流1000V或直流1500V圆形护套的屏蔽和非屏蔽
多芯和单芯铝导体电缆的尺寸和要求。
本文件为GB/T25085的第1部分。
本文件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采用翻译法等同采用GB/T25085.1:2019《道路车辆汽车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用“GB/T25085”标准号代替“ISO19642”标准号;
——用“导体规格”代替“ISO导体规格”;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删除了ISO19642-2:2019的前言;
——删除了ISO19642-2:2019的引言;
——修改了表A1材料以及来源供应商示例,略去了供应商信息;
——修改了ISO19642-2:2019的参考文献。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II
GB/T25085.2—202X/ISO19642-2:2019
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福尔欣线缆有限公司、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I
道路车辆汽车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
Roadvehicles—Automotivecables—Part2:Testmethods
GB/T25085.2—202X/ISO19642-2:2019
道路车辆汽车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
警告——本文件的使用可能涉及危险材料、操作和设备。本文件并非旨在解决与其使用相关的如有
的所有安全问题。本文件的使用者有责任在制定适当的安全规程,并在使用前确定限制性规范的适用性。
1范围
本文件定义了道路车辆用电缆的试验方法,这些试验方法适用于GB/T25085系列标准的其他部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85.1道路车辆汽车电缆第1部分:术语和设计指南(ISO19642-1,IDT)
ISO1817硫化橡胶或热塑性塑料—液体影响的测定(Rubber,vulcanizedorthermoplastic—
Determinationoftheeffectofliquids)
GB/T16422.2-2014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SO4892-2,IDT)
ISO4926道路车辆—液压制动系统—非石油基准液(Roadvehicles—Hydraulicbraking
systems—Non-petroleum-basereferencefluids)
ISO6931-1弹簧用不锈钢—第1部分:钢丝(Stainlesssteelsforsprings—Part1:Wire)
IEC60811-201电缆和光缆—非金属材料的试验方法—第201部分:一般试验—绝缘厚度测量
(Electricandopticalfibrecables—Testmethodsfornon-metallicmaterials—Part201:
Generaltests—Measurementofinsulationthickness)
IEC60811-403电缆和光缆—非金属材料的试验方法—第403部分:其他试验—交联化合物的耐臭
氧试验(Electricandopticalfibrecables—Testmethodsfornon-metallicmaterials—Part
403:Miscellaneoustests—Ozoneresistancetestoncross-linkedcompounds)
IEC60811-501电缆和光缆—非金属材料的试验方法—第501部分:机械试验-绝缘和护套化合物的
机械性能测定试验(Electricandopticalfibrecables—Testmethodsfornon-metallicmaterials
—Part501:Mechanicaltests—Testsfordeterminingthemechanicalpropertiesofinsulating
andsheathingcompounds)
IEC62153-4-3金属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4-3部分:电磁兼容(EMC)—表面转移阻抗—三同轴法
(Metalliccommunicationcabletestmethods—Part4-3: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
-Surfacetransferimpedance—Triaxialmethod)
IEC62153-4-4金属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4-4部分:电磁兼容(EMC)—屏蔽的屏蔽衰减,测量3GHz
及以下的屏蔽衰减的试验方法(Metalliccommunicationcabletestmethods—Part4-4:
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Shieldedscreeningattenuation,testmethodfor
measuringofthescreeningattenuationasuptoandabove3GHz)
GB/T31723.405-2015金属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4-5部分:电磁兼容耦合或屏蔽衰减吸收钳法
(IEC62153-4-5,IDT)
1
GB/T25085.2—XXXX/ISO19642-2:2019
SAERM-66-06汽车制动液—高沸点兼容性/基准液(MotorVehicleBrakeFluid—HighBoiling
Compatibility/ReferenceFluid)
3术语和定义
GB/T25085.1中界定的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一般要求
4.1总则
除非另有规定,被测试样(DUT)应在室温(RT)为23±3℃,湿度(RH)为45%~75%的环境下持续
预处理至少16h。除非另有规定,除“过程中”试验以外的所有试验都应在此条件下进行。
所有未规定公差的数值均被视为近似值。
当进行交流试验时,频率应为50hz或60hz。更高频率的应用要求可能需要额外的试验。
除非在具体试验另有规定,应使用表1的温度公差。
表1试验温度公差
试验温度
温度公差
(t)
℃℃
t≤100±2
100<t≤200±3
t>200±4
任何试验方法都不应发生不同金属之间意外的接触,以避免电化学反应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所有试验应使用同一批次生产的电缆进行。如果存在任何问题而使用不同批次的电缆用于任何试
验,则应在试验报告和试验总结中进行相应说明。
在没有其他特殊定义时,每个试验应在至少3个试样上进行。
如果供需双方同意对试验方法和要求进行修改或更改,所有的更改和修改必须记录清楚。
4.2安全注意事项
应遵守本标准起始处的“警告”中所述的预防措施。
4.3烘箱
GB/T11026.4/IEC60216-4-1或GB/T11026.5/IEC60216-4-2中所描述的1型烘箱适用于本标准。
空气进入烘箱的方式应使其流过试样表面,然后流出烘箱。在规定的老化温度下,烘箱每小时的完整
换气次数不得少于8次,也不得超过20次。
5单芯电缆的试验方法
5.1尺寸检查
5.1.1总则
2
GB/T25085.2—202X/ISO19642-2:2019
使用精度至少为0.01mm的检测设备进行测量。可以使用其他设备。但是,如存在任何争议,应使用
光学设备进行仲裁。
如果由于制样过程中试样的变形而导致结果有争议,应采用以下仲裁方法:
从3m长的电缆试样中制备三个试样。每隔1m取一次试样。试样由20mm长的电缆组成。注意不
要使试样变形。将试样浸入铸造树脂中。硬化后,取一个垂直于试样轴线的截面。
5.1.2电缆外径
5.1.2.1目的
本试验用于验证电缆外径是否在预期功能应用所需的的公差范围内。
5.1.2.2试样
准备一个长度为3m的试样。
5.1.2.3试验
应在相距1m的三个独立的横截面上测量电缆外径,且每个横截应至少读取两个读数,每读取一
个数值后将试样旋转90°再读取下一个。电缆外径是这些直径读数的平均值,并应符合GB/T25085系列
标准文件中各种电缆类型的电缆尺寸表的要求。此外,不应存在任何最小值或最大值超出相应电缆尺寸
表的要求范围。对于大型电缆(外径≥18.0mm),可用IEC60811-203:2012中4.2b描述的试验方法
进行外径测量。
5.1.3绝缘厚度
5.1.3.1目的
本试验用于验证电缆绝缘厚度是否在所需公差范围内,以承受电气、机械和化学作用的损伤。
5.1.3.2试样
从3m长的电缆试样中制备三个试样。每隔1m取一次试样。剥去电缆的绝缘层。试样由一个薄的
绝缘横截面组成。在制备过程中,注意不要使试样变形。如果电缆标记导致绝缘层出现压痕,则通过该
压痕取第一个试样。
5.1.3.3试验
使用不会引起试样变形的测量设备。
将试验样品放在测量设备下,切片平面和光轴垂直,按照IEC60811-201测定最小绝缘厚度。
5.1.4导体直径
5.1.4.1目的
本试验用于验证电缆导体直径是否在规定尺寸范围内,以满足端子压接和机械要求。
5.1.4.2试样
使用5.1.3中规定的试样。
5.1.4.3试验
3
GB/T25085.2—XXXX/ISO19642-2:2019
使用不会引起试样变形的测量装置。
通过测量试样的内径确定导体直径,并记录每个试样的最大内径。
5.1.5横截面积(CSA)
5.1.5.1目的
本试验用于验证电缆导体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5.1.5.2横截面积的测量A
如果有争议,方法2(重量法)为确定横截面积A的仲裁方法。
——方法1:按照5.2.1,通过已获得的导体电阻R20使用以下公式计算CSA:
´+
1000(1fb)
A=
k´R20
式中:
A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R2020℃时的导体电阻,单位为毫欧姆每米(mΩ/m);
κ所用导体材料的电导率,单位为西门子每平方毫米(Sm/mm2);
铜的电导率为58.0Sm/mm2;
铝的电导率为35.5Sm/mm2;
铝合金的导电率为33.5Sm/mm2;
对于其他合金不同的电导率值,基于供需双方协商也可以使用;
fb绞合损失,取决于绞合结构(见GB/T25085.1)。
——方法2:小心地从1m±5mm的被测电缆上剥去绝缘层,用能够测量到测量值的0.5%精度的磅秤
对导体进行称重。然后将结果使用以下公式计算A:
W
A=
r
式中:
A以mm2为单位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W导体重量,单位为克每米(g/m);
ρ使用导体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铜的密度为8.89g/cm3;
铝的密度为2.70g/cm3;
合金采用相应的密度。
5.1.6制造过程中的电缆外径
5.1.6.1目的
本制造过程中的监控用于验证电缆外径是在要求的公差范围内。
5.1.6.2试样
试样是100%制造的电缆,所有电缆均需要进行监控。
4
GB/T25085.2—202X/ISO19642-2:2019
5.1.6.3试验
应在挤出过程中最稳定的区域进行直径的测量。
5.2电气性能试验
5.2.1导体电阻
5.2.1.1目的
本试验用于验证电缆导体的电阻部超过最大允许值。
5.2.1.2试样
准备一根2m长的试样,外加试验连接所需的长度。
5.2.1.3导体末端的制备
对于铜或铜合金导体,试验样品的末端可以焊接。
对于铝或铝合金导体,进行测量之前应该按照下述两种方法中的一种先去除铝表面上的氧化膜。
如果有争议,方法1为仲裁方法。
——方法1,通过焊接去除铝表面上的氧化膜
去除电线的绝缘层,在铝表面施加焊接液,然后将铝线浸入焊锡槽中。
如果有争议——例如,如电阻不满足要求,可能是焊接液不适用。应使用以下仲裁焊接液。
仲裁焊接液由以下部分组成:
——二乙醇胺(Diethanolamine):45%到65%;
——氟硼酸(Fluoroboricacid):11%到13%;
——二乙烯三胺(Diethylenetriamine:):14%到17%。
锡槽由以下部分组成:
——锡:80%到90%;
——锌:10%到20%;
——其他金属:1%。
——方法2,通过酸洗除去铝表面上的氧化膜
去掉绝缘层,将铝导体浸入3.5%浓度盐酸溶液中1min。从盐酸溶液中取出后,用蒸馏水冲
洗浸入部分并晾干。干燥后立即进行导体测量。
5.2.1.4试验
电流需要通过位于电压探针外部的额外端子提供给DUT(4线测量方法)。用于电压测量的刀片厚
度应小于0.5mm。电压探头内边缘之间的距离应为1000mm±5mm。
使用精度为测量值的±0.1%的电阻测量装置,以及精度为±0.5℃的温度计。
读取试验时环境室温,注意确保连接的可靠性。测量试样的电阻,并使用以下公式对测量值进行换
算:
R
R=T
20é+a-ù
Lvë1p(T20)û
5
GB/T25085.2—XXXX/ISO19642-2:2019
式中:
R2020℃的基准温度下修正的导体电阻,单位表达为毫欧姆每米(mΩ/m);
RT实际环境温度下测量的导体电阻,单位为毫欧姆(mΩ);
Lv电压探头内边缘之间的导体长度,不应包含焊接部分,单位表达为米(m);
T测量时的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αρ是将测得的电阻转换为20℃下值的温度系数,单位为每开尔文(1/K)。
20℃温度下时,100%导电率下铜的温度系数是3.93×10-31/K。
对于镀层导体或合金,系数值应通过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对于软铝导体,温度系数为4.03×10-31/K。
对于其他类型的铝导体,例如铝合金,铜包铝等,系数将会不一样。
合适的温度系数应按5.2.2进行测量或按照供需双方的决定并形成报告。
5.2.2温度系数的测试
5.2.2.1目的
在温度升高时从室温到50℃测定被测电缆的电阻。电阻是通过测量电缆两端的电位差和测量通过电
缆的电流来计算获得。电流由恒流源(直流电源)提供。
5.2.2.2试样
按照表2准备一个试样,外加连接所需的长度。
表2电缆样品的长度
导体规格
长度
(a)
mm2m
a<2.510
2.5≤a<105
a≥102
5.2.2.3校准曲线
将被测电缆放入温度范围为20℃至50℃硅油浴中的。至少80%的电缆长度浸没在油中。或者,试
验可以在合适的加热室中进行。
5.2.2.4四点测量方法
按照表3施加一个恒定的电流,且电流不应导致导体发热。
表3电阻测量的最大允许电流
导体规格
最大允许电流
(a)
2
mmmA
a<0.3510
0.35≤a<6100
a≥61000
测量电压的接触点应低于油浴中的油面,以确保接触点之间的待测电缆具有均匀的温度。
应使用输入阻抗大于1MΩ的仪表进行电压的测量。
6
GB/T25085.2—202X/ISO19642-2:2019
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降,在每个预定温度点确定电缆的电阻。
5.2.2.5步骤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对油浴的温度进行测量和监控,至少±0.2℃的精度,保证油浴的温度应保
持恒定。
在不大于25℃的室内温度下开始,将油加热至30℃,然后以10℃一档逐步升温至60℃。
每个升温步骤完成后,均应等油温变化小于±0.2℃,且测量的电阻值的变化在60s内持续低于
0.04%。
根据测量的电流、电压和电压测量家具之间的长度计算每个温度下的电阻。
5.2.2.6试验结果分析,线性拟合
测定的电阻值R',单位为欧姆每米(Ω/m),对应温升ΔT(油浴温度TO-20℃),形成校准曲线
R'(ΔT)。
将R'(ΔT)和ΔT从30℃到60℃(包括60℃)的测量数据对,通过线性差值进行拟合,以确定以下
公式中的参数a和b:
R'(DT)=a´DT+b
式中:
R'(ΔT)温度升高ΔT后的电阻;
ΔT温升数值。
可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电阻温度系数αp:
D=´´D+
R'(T)arR'20TR'20
式中:
R'2020℃时单位长度的电阻,单位为欧姆每米(Ω/m);
αρ材料电阻率的线性温度系数,单位为每开尔文(1/K)。
系数R'20和αρ可使用以下公式计算:
=
R'20b
a
a=
rb
5.2.3耐电压
5.2.3.1目的
本试验用于确认电缆的绝缘层是否满足额定电压耐压要求。
5.2.3.2试样
准备一根最小长度为350mm的试样,将式样两端剥去25mm的绝缘层,并将两端拧在一起形成环。
5.2.3.3试验
7
GB/T25085.2—XXXX/ISO19642-2:2019
如图1所示,在非导电容器中装满质量比为3%的NaCl水溶液,试样末端露在液面以上,使用频率
为50Hz或60Hz的交流电压源。
如图1所示,将试样浸入水浴中4h后,在导体和水浴之间施加1kV(交流)的试验电压30min。然
后以500V/s的速率增加电压,直到达到GB/T25085系列标准相关部分中的规定值,再将此值保持在GB/T
25085系列标准相关部分中规定的时间。不发生击穿。在试验报告中记录“通过”或“失败”。
标引序号说明:
1试验电压(端子)
2非导电容器
3电极
4试样
5盐水浴
图1耐电压试验装置
5.2.4环境试验后耐电压
5.2.4.1目的
本试验用于检测由机械、化学和/或其他环境作用导致的缺陷。
5.2.4.2试验
使用5.2.3中的描述进行耐压试验,变更以下步骤:
——在施加电压之前将试样浸入NaCl水溶液中至少10min。
——施加GB/T25085系列标准相关部分中规定的电压。
5.2.5绝缘缺陷
5.2.5.1目的
本试验用于验证电缆绝缘没有导致电气击穿的缺陷。
5.2.5.2试样
8
GB/T25085.2—202X/ISO19642-2:2019
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电缆100%都是式样,均需要进行监控。
5.2.5.3试验
使用一个正弦电压源并设置为GB/T25085系列标准相关部分中规定的电压值。试验电极可以由金属
球链、金属刷或任何其他类型合适的电极组成。根据电缆穿过电极区域的速度来选择电极的长度和频率,
确保电缆的每个点至少加载9个电压周期。
本试验应在生产条件下进行,所有电缆都要进行此试验。也可以采用同样能检测出绝缘缺陷的其他
试验方法。
5.2.6绝缘体积电阻率
5.2.6.1目的
本试验通过验证体积电阻率满足规定的要求以确保限制泄漏电流。
5.2.6.2试样
准备一根5m长的试样,并将两端25mm的绝缘层剥掉。
如果有争议,铝导体电缆的试样制备应按5.2.1规定的方法进行。
5.2.6.3试验
在不导电的容器中装满温度为(70±2)℃的自来水。使用直流电压为500V的电阻测量装置。可调
电压在100V到500V之间;当然如果发生争议,应使用直流电压500V的电阻测量仪作为仲裁试验装置。
将试样放入水中,每端应从水浴中露出来250mm。2h后在导体和水浴之间施加直流电压,加压1min
后测量绝缘电阻。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绝缘体积电阻率:
L´R
r=2.725´i
0D
lg
d
式中:
ρ0绝缘体积电阻率,单位表达为欧姆毫米(Ω·mm);
Li试样的浸入长度,单位为毫米(mm);
R测量的绝缘电阻,单位为欧姆(Ω);
D5.1.2中规定的最大电缆外径测量值的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d5.1.4中规定的的平均导体直径,单位为毫米(mm)。
5.3机械性能试验
5.3.1剥离力
5.3.1.1总则
本试验适用于导体规格不大于6mm2的电缆。
5.3.1.2目的
9
GB/T25085.2—XXXX/ISO19642-2:2019
本试验用于验证从导体上移去绝缘所需的力满足客户的要求。
5.3.1.3试样
从3m长的电缆试样中每间隔1m取样,共准备三个100mm的试样。小心地从导体的一端将至少25
mm的绝缘层完全剥掉(见图2,长度AB)。然后将剩余部分切割成(50±1)mm长,为BC段。不同的BC
段长度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3.1.4试验
使用与图2所类似的试验夹具。外端金属板上的圆孔应适合导体直径。以250mm/min的速度,确保
在导体和设备之间没有摩擦的情况下拉动试样。
单位为毫米
标引序号说明:
F力
AB去除的绝缘
BC保留的绝缘
图2剥离力试验装置
将试验样品放入试验夹具中,在导体和设备之间以250mm/min的速度拉动试验样品,并记录力F,
单位为牛顿(N),并对其他试样重复上述步骤。如果拉动时50mm的BC绝缘部分发生弯曲,则重新准
备BC段长度为25mm的试样并重复此步骤。
5.3.2耐磨
5.3.2.1总则
本试验适用于导体规格不大于6mm2的电缆。应使用5.3.2.4或5.3.2.5中描述的试验。供需双方应
明确将使用哪一种试验。
5.3.2.2目的
本试验用于验证电缆绝缘的耐磨满足客户的要求。
5.3.2.3试样
准备一根长度为1m的试样,并将两端绝缘去除25mm。
5.3.2.4拖磨试验
10
GB/T25085.2—202X/ISO19642-2:2019
测量拖磨使用180J的Al2O3(氧化铝)砂带,砂带上带有与砂带边缘垂直的5mm到10mm的导电
条,导电条的最大间距为75mm。将合适的托架安装到轴臂上(见图3),保持试样位置始终位于砂带的
未使用的区域上。由托架、支撑杆和轴臂的组合在试样上施加的力为(0.63±0.05)N。施加在试样上
的垂直力应是托架、轴臂、支撑杆和附加重物的力的总和。附加重物应按照GB/T25085系列标准相关部
分的定义。
将试验样品安装在水平位置,但不要有拉伸,使用之前未使用的砂带的区域。将加上重物的支架压
在在试样上面,以(1500±75)mm/min的速度在试样下拉动砂带,并记录使导体暴露所需的砂带的长
度。将试样移动50mm并顺时针旋转90°,然后重复此过程总共四个读数。以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耐磨值。
标引序号说明:
1支撑杆5托架
2附加重物6砂带支撑销,直径=6.9mm
3轴臂7180J的Al2O3磨砂带
4试验式样
图3刮磨试验装置
5.3.2.5刮磨试验
使用如图4所示耐刮磨试验装置。由一个专门设计的沿试样轴向来回刮磨绝缘表面的装置,和一
个可以记录来回次数的计数器组成。当刮针磨完绝缘并与导体接触时,试验装置停止动作。
试验装置的要求如下:
——刮针直径:(0.45±0.01)mm。
——刮针类型:符合ISO6931-1的弹簧线(抛光)材料。
——频率:(55±5)次/min(一个往返运动为一次循环)。
——针的位移:(20±1)mm。
——刮针长度:(15.5±1)mm。
——挂重:试样上的垂直力在运动状态应保持恒定。
——试验期间试样不得移动。
将GB/T25085系列标准相关部分中规定的总垂直力施加到试样上。在(23±1)℃的温度下进行四
次测量并读取循环次数。每次读数后,将试样移动100mm并顺时针旋转90°。每次读数后更换针头,记
录最小循环次数。
11
GB/T25085.2—XXXX/ISO19642-2:2019
标引序号说明:
1重物La刮磨长度:(15.5±1)mm
2行程du刮针直径:(0.45±0.01)mm
3刮针架a刮磨区间的间隙
4试验式样b凹槽深度
5夹具0.4mm,导体规格≤0.35mm2
6式样架0.8mm,导体规格>0.35mm2
图4刮磨试验装置
5.3.3成品电缆的拉断力
5.3.3.1目的
本试验用于验证电缆的拉断力满足客户要求。
5.3.3.2试样
本试验适用于小或等于6mm2的电线。
准备三个足够长度的试样,能围绕两个固定滑轮各绕一圈后从夹具伸出,并且中间的电缆试验部分
至少保证50mm。
12
GB/T25085.2—202X/ISO19642-2:2019
5.3.3.3试验
使用如图5所示的试验夹具,以及速度为50mm/min的拉力机,并确保设备能够拉动试样。
将试验样品装入试验夹具中,以不小于50mm/min的速度拉伸试样,并在电缆被拉断时记录最大拉
力Fmax(单位:N)。重复以上步骤试验其他试样。
标引序号说明:
1拉伸试验台3电缆夹具
2固定滑轮(固定的圆柱轴)4被试验样
图5拉断力试验装置
5.3.4循环弯曲
5.3.4.1目的
进行循环弯曲试验用于测定此类定义的动态条件下直到导体断裂弯曲循环次数(耐疲劳)。
5.3.4.2试样
从相隔至少1m的点取两个长度为600mm的试样。
5.3.4.3试验
装置如图6所示,任何满足以下要求的设备都可以接受:
——在15个循环每分钟的速率±90°绕芯轴(2)弯曲试样(1)的装置。
——两个芯轴应对称地放置在穿过支点的中心线两边。芯轴的半径应为r=2.5D(0%/-20%),其
中D是电缆的最大外径。
——两个芯轴之间的间隙Dg应调整为:Dg=(1.5×D)±0.5mm,其中D是电缆的最大外径。
13
GB/T25085.2—XXXX/ISO19642-2:2019
——将试样的一端在夹具的位置(5)上固定,另一端形成一个环并使用合适的装置(例如扎带)
在位置(6)固定。(5)和(6)之间电缆的长度应为(250±25)mm。
——重物(3)m挂在如图所示的电缆环上(不是挂在导体上),它的重量取决于导体的总截面积
以及屏蔽(如果有的话)。重物质量通过m=1.0kg/mm2×导体总截面积(mm2)给出。但其重
量不得小于0.25kg,且不得超过12kg。
——适当尺寸的导向板(4)应放置在距离芯轴下方(100±5)mm的位置,来防止重物摆动。
——应使用合适的方法来检测导电中断。
试验在室温下进行。
仅适用于导体截面积小于25mm2的电缆。
记录发生导电中断时的循环次数。
对其他试样重复该步骤。
标引序号说明:
1电缆5摇摆部分的固定夹具
2支点6电缆弯曲的固定件
3重物mr轴的半径
4固定导向板Dg两个轴之间的距离
图6±90°循环弯曲试验设备
5.3.5柔韧性
5.3.5.1总则
14
GB/T25085.2—202X/ISO19642-2:2019
该装置的结构组成信息见附录B。
5.3.5.2目的
本试验用于测量和量化电缆的柔韧性。
5.3.5.3试样
截取5个表4中规定的长度的试样。尽量避免额外的机械应力。
如果发现任何弯曲,应记录如图7所示的曲率c,然后将试样两端朝上并固定好。
标引序号说明:
1曲率2最大电缆外径
图7曲率的测量
5.3.5.4试验
对于多芯电缆,按照5.1.2测量电缆的最大外径,对于单芯电缆,按照导体规格的厚壁电缆最大电
缆外径来选择试验时的销孔位置。销孔试验时位置如表4和图8所示。按照表4对齐两个下滑轮,并将
顶部第三组滑轮下压到电缆顶部。如果发现任何弯曲,将试样两端朝上并固定好。使用类似于附录B所
示的试验夹具,并拉力机以100mm/min的速度进行试验直至达到最大拉力。记录力拉力的最大值Fmax
(单位:N),并将五个试样的平均值填入报告。
表4柔韧性试验装置的试验参数
参数尺寸为毫米
电缆最大外
D≤4.04.0<D≤5.55.5<D≤7.07.0<D≤9.09.0<D≤1212<D≤1616<D≤2121<D≤28
径(D)
销孔间距36,450,263,781,9109,2145,6191,1254,8
内滑轮直径10,213,516,921,929,638,851,768,6
外滑轮直径14,019,324,531,542,056,073,598,0
轮槽半径2,03,04,05,06,59,011,515,5
轮槽深度1,92,93,84,86,28,610,914,7
样品长度557595125165220285380
位置(见图8)ABCDEFGH
15
GB/T25085.2—XXXX/ISO19642-2:2019
标引序号说明:
1小支架2大支架
A-H销孔试验时位置
图8柔韧性试验装置——销孔试验时位置
5.4环境试验
5.4.1试样制备和卷绕试验
5.4.1.1目的
本条描述了用于制备用于不同的环境试验后试验的试样的芯轴尺寸。
它还描述了用于识别由环境作用导致的缺陷的卷绕试验。
5.4.1.2试样
准备两个长度为600mm的试样,并将两端绝缘层剥掉25mm。
5.4.1.3试验
在不同的芯轴直径和试验温度下进行环境应力后的卷绕试验。
对于低温卷绕试验,在进行绕组试验之前,应将试样和芯轴放在温度按照表6规定的低温箱中,至
少进行4h的预处理。
按照表6对于需要在室温下进行的卷绕试验,则应在试验前将试验样品放在室温环境下保持至少
4h,在这些情况下则不需要使用低温箱。
旋转或固定的芯轴均可以使用。芯轴直径、卷绕速度和卷绕圈数见表5。使用可旋转的芯轴时,应
满足图9的要求,按照表5来选择所附加的载荷。
使用固定芯轴时时,则不需要附加的载荷。
5.4.1.4旋转芯轴
如图9所示,当使用旋转的芯轴时,试样应固定在芯轴上,自由端挂上载荷。将装有试验试样的芯
轴垂直悬挂起来。
5.4.1.5固定芯轴
当使用固定芯轴时,需要手动将将试样卷绕在芯轴上,并对其他试样重复该步骤。
在低温箱内,按照表5规定的卷绕速度将试样绕芯轴卷绕不低于表5所规定匝数,并确保试样和芯轴
之间连续接触。
完成低温卷绕,在试样返回室温后,对绝缘进行目视检查。
如果目视无露铜,则再按照5.2.4进行环境试验后的耐压。
表5单芯电缆卷绕
16
GB/T25085.2—202X/ISO19642-2:2019
芯轴直径
导体规格载荷卷绕速度
(a)mm最小圈数
-1
mm2ABkgS
a≤0.750.5
3
0.75<a≤1.52.51
1.5<a≤6≤5×D≤1.5×D52
6<a≤108
10<a≤25100.5
式中:式中:0.5
25<a≤3520
D=最大电缆外径D=最大电缆外径
35<a300.2
标引序号说明:
1芯轴
2试样
3重物
图9卷绕试验装置
表6环境试验后的芯轴规格和试验温度
章条号试验项目卷绕温度表5中的栏
5.4.2额定温度等级下3000h长期热老化室温(RT)B
5.4.3额定温度等级+25℃下240h短期热老化(−25±2)℃A
5.4.4额定温度等级+50℃下6h热过载RTB
5.4.7低温卷绕(−40±2)℃A
5.4.9温湿度循环试样制备备注1B
5.4.10耐热水试样制备备注1A
5.4.11耐化学溶剂室温(RT)A
5.4.13抗应力开裂室温(RT)B
17
GB/T25085.2—XXXX/ISO19642-2:2019
5.4.14耐臭氧试样制备aA
a不进行卷绕试验,芯轴只用于试验前的试样制备。
5.4.2额定温度等级下3000h长期热老化
5.4.2.1目的
本试验用于验证GB/T25085系列标准相关部分中规定的额定温度等级温度上限值。
5.4.2.2试样
准备两个长度不小于350mm的试样,去掉两端25mm的绝缘层,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需要至少600mm
的试样。
5.4.2.3装置
使用在GB/T25085系列标准的相关部分中规定的额定温度等级温度上限值T的烘箱。
5.4.2.4试验
将试样在烘箱中放置3000h。用导体固定试验样品,避免绝缘和支架之间有任何接触。试验试样
应分开,彼此之间的距离以及与烘箱内壁的距离均应至少为20mm。不同绝缘材料的电缆不得同时进行
试验。
将老化后的试样从烘箱中取出并在室温下连续放置至少16h。
按照表5的B列选择芯轴尺寸,并在室温下依照5.4.1进行卷绕试验。
5.4.3额定温度等级加25℃下240h短期热老化
5.4.3.1目的
本试验用于模拟热漂移。
5.4.3.2试样
准备两个长度不小于350mm的试样,去掉两端25mm的绝缘层,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需要至少600mm
的试样。
5.4.3.3装置
使用在GB/T25085系列标准的相关部分中规定的额定温度等级温度上限值T+25℃的烘箱。
5.4.3.4试验
将试样在烘箱中放置3000h。用导体固定试验样品,避免绝缘和支架之间有任何接触。试验试样
应分开,彼此之间的距离以及与烘箱内壁的距离均应至少为20mm。不同绝缘材料的电缆不得同时进行
试验。
将老化后的试样从烘箱中取出并在室温下连续放置至少16h。
按照表5的A列选择芯轴尺寸,并在(-25±2)℃下依照5.4.1进行卷绕试验。
5.4.4额定温度等级加50℃下6h热过载
5.4.4.1目的
18
GB/T25085.2—202X/ISO19642-2:2019
本试验用于验证电缆的耐热过载状态的能力。
5.4.4.2试样
准备两个长度不小于350mm的试样,去掉两端25mm的绝缘层,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需要至少600mm
的试样。
5.4.4.3装置
使用在GB/T25085系列标准的相关部分中规定的额定温度等级温度上限值T+50℃的烘箱。
5.4.4.4试验
将试样在烘箱中放置3000h。用导体固定试验样品,避免绝缘和支架之间有任何接触。试验试样
应分开,彼此之间的距离以及与烘箱内壁的距离均应至少为20mm。不同绝缘材料的电缆不得同时进行
试验。
将老化后的试样从烘箱中取出并在室温下连续放置至少16h。
按照表5的B列选择芯轴尺寸,并在室温下依照5.4.1进行卷绕试验。
5.4.5高温压力试验
5.4.5.1目的
本试验用于验证电缆在受到热和机械作用之后的电气完整性。
5.4.5.2试样
准备三个600mm长的试样。
5.4.5.3试验
按照GB/T25085系列标准相关部分规定的额定温度等级温度上限值T对样品进行试验。试验装置
如图10所示,且不发生自由摆动。通过刀片施加以下公式所示的力F到试样上:
F=0.8i(2´D-i)
式中:
F施加在试样上的力的总和,单位为牛顿(N);
DGB/T25085系列标准相关部分规定的对应规格的电缆最大外径,单位为毫米(mm);
iGB/T25085系列标准相关部分规定的对应的绝缘厚度标称值,单位为毫米(mm);
0.8系数,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
施加的力F值计算时的公差范围应不超过±3%。
将试验试样放入如图10所示的装置中,并固定在支架上,且避免试验在刀刃压力下弯曲。施加在
试样中部的装置的负载和刀刃应和试样的轴线垂直。不经过预热,直接将加上载荷的试样放入烘箱中
4h,然后将试验试样浸入冷水中冷却10s。对其他试验试样重复此步骤。
浸泡后,按照5.2.4进行环境试验后的耐压。
19
GB/T25085.2—XXXX/ISO19642-2:2019
标引序号说明:
1试验架
2试验试样
3支架
Fa施加的力
a最大半径为0.05mm的倒角
图10高温压力试验装置
5.4.6热收缩
5.4.6.1目的
本试验用于验证电缆绝缘末端在高温下轴向尺寸的稳定性,以避免露出导体。
5.4.6.2试样
准备三个100mm长的试样。
5.4.6.3试验
使用(150±3)℃的烘箱进行试验。
试验前在室温下测量试样的绝缘长度,然后将试样水平放置在空气可以自由流通的烘箱中15min,
冷却至室温后再次测量绝缘长度。
5.4.7低温卷绕
5.4.7.1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专利权股权投资绑定协议
- 2025年二手住宅买卖合同范文转让合同
-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品牌运营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国际外贸单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高等土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合作伙伴共同资本注入协议合同
-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世界市场行情》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创业投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质量工程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工业水处理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淋巴瘤的免疫靶向治疗
- 炎症性肠病的自我管理
- 国防动员课件教学课件
- 律师事务所案件管理手册
- 《地理信息系统GIS》全套教学课件
- 技术序列学习地图(2023年)
-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3
- 15万吨水厂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自动体外除颤器项目创业计划书
- 养老机构绩效考核及奖励制度
- 长塘水库工程环评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