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4_第1页
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4_第2页
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4_第3页
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4_第4页
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古代诗歌阅读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①

谢朓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②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③姿,终隐南山雾。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495年,诗人远离金陵外任宣城太守之际。②沧洲,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③玄豹:传说南山有玄豹,恐皮毛为雨雾所损,居洞中不去觅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明确标出了诗人的去向和行程,但全诗却并未着力描写板桥或宣城的风光。

B.诗人行舟西南而江水却归流东北,点明了诗人此行是溯流而上,切入角度独特。

C.“摇摇"一词既是写眼前涛涛江水使船颠簸、摇晃不定,又写出了当时的心情。

D.诗歌最后两句借用典故表明自己没有玄豹的资质,最终只能隐居南山的无奈之情。

16.诗歌的三四两句所写之景被清人王夫之称赞为“活景”,即景中融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注]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注】雪堂: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苏轼筑室于黄州东坡,取名“雪堂”。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阙前两句,是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以后生活不如意,写文章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B.上阙后三句,写苏轼当年在此写下感叹曹、刘兴亡的诗篇,而今千古历史遗迹已无踪影。

C.下阙前两句,一眼望去,岸石皆赤,赤鼻矶直插白浪翻滚的江心,化静为动,意境雄阔。

D.下阕作者触景生情,面对赤壁之景,长啸泣歌,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深沉愤慨。

16.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这首词都是赤壁怀古之作,两首词中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l5~16题。

岁除日与子颍登日观观日出作歌(节选)

[清]姚鼐

泰山到海五百里,日观东看直一指。

万峰海上碧沈沈①,象伏龙蹲呼不起。

海隅云光一线动,山如舞袖招长风。

天风飘飘拂东向,拄杖探出扶桑②红。

地底金轮几及丈,海右天鸡才一唱。

不知万顷冯夷③宫,并作红光上天上。

【注】①沈:同“沉"。②扶桑;传说太阳出于扶桑树下,后以“扶桑”指太阳。③冯夷;传说中的水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本诗的标题和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这首诗和《登泰山记》作于同一时间。

B.诗人在日观峰远望,五百里的距离如在指间,以夸张手法展现了宏阔的视野。

C.从地底升起的太阳如几丈圆的金轮,这与“日上,正赤如丹"相比,更具气势。

D.“海右天鸡才一唱”与“空中闻天鸡"都化用传说,使日出景象充满浪漫色彩。

16.这首诗是如何描绘泰山日出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示秬秸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秬秸:张来二子张秬、张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比喻的手法,并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入手描摹出寒冷空寂的景色。

B.第三句中的动词使用精准凝练,一“捧”字鲜明地表现出了卖饼儿对饼的珍视。

C.颈联巧妙化用了《卖炭翁》中的诗句,并用第一人称刻画出卖饼儿的真实心理。

D.诗人用浅易晓畅的语言塑造了令人们同情的卖饼儿形象,并借此警示教育孩子。

16.这是一首教子诗,你可以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说明。(6分)

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闺怨篇

(南北朝)江总

寂寂青楼①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

池上鸳鸯不独自,帐中苏合②还空然。

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

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注①青楼:指涂饰青漆的楼房。魏晋南北朝诗中指女子的居所。②苏合:中药名,诗中指用苏合制成的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照应标题,“大道边"的热闹与“青楼”“寂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第三、四句通过室外室内的视角转换,展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真实景象。

C.七、八两句虚实结合,表现了彼此的心心相印,进一步深化了闺怨之情。

D.本诗描述闺妇所见、所感,情景交融,结构严密,饱含强烈的感彩。

16.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闺怨”的具体内涵。(6分)

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一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

步至东皋

高启

斜日半川明,幽人每独行。

愁怀逢暮惨,诗意入秋清。

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

如何得归后,犹似客中情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因不满朝廷的高压政策,内心充满痛苦和压抑,辞官归里,后创作此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写诗人置身东皋,感受到环境的寂寥冷清,流露出了孤独寂寞之情。

B.“愁"“惨”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极不平静,从而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C.尾联以主客问答方式作结,含蓄地表现出诗人郁结于胸、难以言传的复杂情感。

D.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都写归隐,都思考自然和生命,但情感基调不同。

16.明人谢徽认为高启的诗“缘情随事,因物赋形",请以本诗的颈联为例进行分析。(6分)

古代诗歌阅读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①

谢朓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②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③姿,终隐南山雾。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495年,诗人远离金陵外任宣城太守之际。②沧洲,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③玄豹:传说南山有玄豹,恐皮毛为雨雾所损,居洞中不去觅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明确标出了诗人的去向和行程,但全诗却并未着力描写板桥或宣城的风光。

B.诗人行舟西南而江水却归流东北,点明了诗人此行是溯流而上,切入角度独特。

C.“摇摇”一词既是写眼前涛涛江水使船颠簸、摇晃不定,又写出了当时的心情。

D.诗歌最后两句借用典故表明自己没有玄豹的资质,最终只能隐居南山的无奈之情。

16.诗歌的三四两句所写之景被清人王夫之称赞为“活景",即景中融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D(“最终只能隐居南山的无奈之情”错误)

16.①从写景看:描绘了一幅长江行旅图,江舟远行,江面上归去的帆影点点;云雾中隐约可以辨识出江边的树木。②寓情于景:“识"“辨”二字精当地表现出诗人极目远眺的专注神情,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的眷恋与不舍之情。(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注]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注】雪堂: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苏轼筑室于黄州东坡,取名“雪堂”。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阙前两句,是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以后生活不如意,写文章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B.上阙后三句,写苏轼当年在此写下感叹曹、刘兴亡的诗篇,而今千古历史遗迹已无踪影。

C.下阙前两句,一眼望去,岸石皆赤,赤鼻矶直插白浪翻滚的江心,化静为动,意境雄阔。

D.下阕作者触景生情,面对赤壁之景,长啸泣歌,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深沉愤慨。

16.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这首词都是赤壁怀古之作,两首词中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15.A(“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两句是说苏轼未借文章之力而青云直上,反因诗文致祸贬谪黄州)

16.(1)相同点:两首词都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2)不同点:①苏词中表达出了对周瑜不朽功业的仰慕,辛词中表达了因苏轼怀古词赋而生千古兴亡之感。②苏轼在词中实现了由悲到超脱的转变,有超旷脱俗之感;辛弃疾偏重于抒发深沉的悲愤情感。(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l5~16题。

岁除日与子颍登日观观日出作歌(节选)

[清]姚鼐

泰山到海五百里,日观东看直一指。

万峰海上碧沈沈①,象伏龙蹲呼不起。

海隅云光一线动,山如舞袖招长风。

天风飘飘拂东向,拄杖探出扶桑②红。

地底金轮几及丈,海右天鸡才一唱。

不知万顷冯夷③宫,并作红光上天上。

【注】①沈:同“沉”。②扶桑;传说太阳出于扶桑树下,后以“扶桑"指太阳。③冯夷;传说中的水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本诗的标题和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这首诗和《登泰山记》作于同一时间。

B.诗人在日观峰远望,五百里的距离如在指间,以夸张手法展现了宏阔的视野。

C.从地底升起的太阳如几丈圆的金轮,这与“日上,正赤如丹”相比,更具气势。

D.“海右天鸡才一唱"与“空中闻天鸡”都化用传说,使日出景象充满浪漫色彩。

16.这首诗是如何描绘泰山日出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15.C(“如几丈圆的金轮"错)

16.①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绘。从太阳未出时的万峰沉寂,到太阳初升时的一线云光,再到太阳升起时的光芒万丈,完整地描绘了泰山日出的全过程。②运用多种色彩进行描绘。如以“碧沈沈”描绘日出前昏暗的景象,用“扶桑红"“并作红光”描绘日出时红光四射的景象。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山如舞袖"运用比喻,写出了云海涌动的景象;“万顷冯夷宫”运用夸张,写出了日出时恢弘的景象。④精选典型意象。选取山峰、云海、天风等意象,共同描绘出泰山日出时云海升腾、日光涌动的景象。(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示秬秸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秬秸:张来二子张秬、张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比喻的手法,并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入手描摹出寒冷空寂的景色。

B.第三句中的动词使用精准凝练,一“捧"字鲜明地表现出了卖饼儿对饼的珍视。

C.颈联巧妙化用了《卖炭翁》中的诗句,并用第一人称刻画出卖饼儿的真实心理。

D.诗人用浅易晓畅的语言塑造了令人们同情的卖饼儿形象,并借此警示教育孩子。

16.这是一首教子诗,你可以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A(没有触觉)

16.①要有坚定的志向或理想;②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③要有勤劳吃苦、不畏艰辛的精神。(6分。每点2分)

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闺怨篇

(南北朝)江总

寂寂青楼①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

池上鸳鸯不独自,帐中苏合②还空然。

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

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注①青楼:指涂饰青漆的楼房。魏晋南北朝诗中指女子的居所。②苏合:中药名,诗中指用苏合制成的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照应标题,“大道边”的热闹与“青楼"“寂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第三、四句通过室外室内的视角转换,展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真实景象。

C.七、八两句虚实结合,表现了彼此的心心相印,进一步深化了闺怨之情。

D.本诗描述闺妇所见、所感,情景交融,结构严密,饱含强烈的感彩。

16.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闺怨"的具体内涵。(6分)

15.C解析:“虚实结合”错。

16.①对丈夫远征不归的思念和牵挂之情;②冬夜独居的孤独寂寞之情;③对年华易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