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题_第1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_第2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_第3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_第4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自然辩证法

第二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创立的。恩格斯的

《自然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该书对于19世纪中

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并丰富了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重要内容。《自然辩证法》于1925年在前苏联公开出版。从

那以后,自然辩证法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在科学工作者和哲

学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发展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和一个新学科。

请大家阅读教材《绪论》一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以

及龚育之、孙小礼写的《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主要

了解和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

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我认为它深刻揭示了科技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技的发展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

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为直接的生产力;社会

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产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技

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

一般方法以及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性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

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

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

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

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

论基础。内容: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

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

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

泛的领域:自然界一科学一技术一社会。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

内容是:自然观一科学观一技术观一科学技术与社会

3启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的联系和区别?

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联系和区别:虽然他们都是以科学技

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内容,但他们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第一如何看待自然

观。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都把对自然界的哲学思考放在自然哲学,

科学实在论,或者哲学本体论中,而自然辩证法把自然观作为他的理论基

石。第二如何看待科学技术。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是着重从科学

技术成果方面来考察的,而自然辩证法把科学技术看做是一种极其重要

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从他的活动过程,也从他的活动成果来考察的。第三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把资本主

义社会看作是永恒的,最合乎人性的形式。而自然辩证法认为资本主义

社会只是历史上的一个过渡阶段,它迟早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自然辩证法和STS的联系和区别:自然辩证法虽然与STS有相同的研究

对象和研究范围,但是STS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地位,并且他

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他们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

前途。自然辩证法研究在借鉴他们的成果时,必须做出分析而加以吸收。

4.在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谈谈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

科学研究有何帮助?

我认为我们作为一名研究生,是一群走在科研前列的人。特别是作

为一名理工科学生,我们研究的是科学技术启然辩证法指导我们如何进

行科学研究是正确的,避免我们犯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自然辩证法能

教会我们如何思考科学技术问题,这对我们进行技术研究是十分有帮助

的。此外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哲理论,是一门让人变聪明的学问。世间

万物是有联系的,一事通,百事通。不仅仅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运用自

然辩证法学到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其思想,进行思考和

处理问题,这对我们将是一生的收获。另外,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使我树

立辩证自然观,缩短对自然界认识的历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强化历史

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播科学精神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可以帮助我们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为科研提供认识原则,为我建立和

创造新的方法提供指导,为衔接研究中的空白提供指导切合理工科研究

生实际的公共理论课,建立一种面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观和科

学观,哲学与科学之间的特殊性与概括性科学研究需要理论思维和

辩证思维。所以

学习自然辩证法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它!

第三周

请同学们参考教科书《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第三章的内容,并且阅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自

然界和社会”一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995年版)。在

此基础上对以下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也可从臭氧层空

洞的出现及日益

增大、自然资源的日益紧张及全球性污染危机的日趋严重、全球

气候的变暖等等,来谈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自然界和社会"谈到了人与动物的

区别,同时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在改造自然地同时,自然也在不

断的反作用于我们的生活与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对于每一次这样的

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容忍能力之

间存在矛盾,即人们不可能永无止境的运用自然界的物质,相反,我们在改

造自然,实现自我理想与目的时,我们同时破坏了自然界内在的和谐成分,

使得自然界的和谐慢慢的从健康走向亚健康状态,而现今,自然界正面临

着很多

潜在的危险。我们对自然界追求的太多,我们的每一步发展应该考

虑一下自然界的承受能力,要看到事物发展的两面性。(1)人与自然之间

的一体性。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

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

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虽然人类同其

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

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

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类启然照样存在,即自

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

终依存于自然。(2)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自然具有无限的

广阔性和复杂性,总是存在未知领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认识、改

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无论古代和现

代,人类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违反自然规律最终会自食其果。现代人无

需回

到过去敬畏自然和盲目崇拜自然的状况,但在自然面前保持谦虚谨

慎,虚心向自然学习,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

创造性,不失为明智的态度。所以我们做什么事都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

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及承受能力,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2、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的发展观和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

它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考虑自身的可持续性,

发展和需要都要以地球生物圈的承受力有限,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

越资源与环境的承受力,当代人的发展要有利于后代人的发展;强调发展

的公平性,即发展要满足整代人而不是一部分人的需要,追求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三者整体的而不是偏废的发展。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

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的生态环境,却呈现出退化甚至恶

化的趋势。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影响和危机我国未来持续

发展的关键因素1994年3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

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该议程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承担国际社会应尽的义务和为人类社会共

同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也为我国创造一个更安全、更繁荣、美好

的社会提出了具体奋斗目标。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

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

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

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

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

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

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

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

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

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

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

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第四周

背景资料一:在库恩之前,科学哲学领域基本上是实证论及实在

论的天下。科学被认为是一种追求真理的事业,或者科学是似真的;

真理可以被人们认识并加以表述等。自从库恩发表其经典名著《科学

革命的结构》以来,对库恩的不同解读造成不同的研究路向。库恩之

后,人们逐渐关心科学产生背后的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因素。

"我们都关心获得知识的动态过程,更甚关心科学产品的逻辑结

构"[1],"要分析科学知识的发展就必须考虑科学的实际活动方

式"[2]

注释:囚[美]托马斯S库恩著,纪树立等译:《必要的张力》,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5页;[2]同上,第267页

背景资料二:"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1994年,纽约大学理论

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向后现代文化研究领域的主要刊物《社会文本》

(Socialtext)提交了一篇题为《跨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

的解释学》的论文。随后,索卡尔在《大众语言》中披露了他的意图,

即这篇文章是他为了检验人文科学知识领域的严格性标准而写的诈文。

这篇论文在文字上带有明显的胡说八道,然而(a)它听上去很不错;

(b)它迎合了编辑们在意识形态上的偏见。《社会文本》的5位主编

都没有发现这是一篇诈文,一致通过把它发表,引起知识界的一场轰

动。这就是著名的"索卡尔事件"。索卡尔事件立即触发了一场席卷

全球的由科学家、持实证主义立场的哲学家组成的科学卫士与后现代

思想家之间的"科学大战"。

——《"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版背景资料

三:"索卡尔的自白""我的文章的最基本愚弄之处不在于它那

大量的错误,而在于其中心论题的可疑性以及引证它来支持它的‘推

理’。其次,通过含糊的‘非线性‘、‘流量‘和‘相互联通性’等

花言巧语,把德里达和广义相对论、拉康和拓扑学、伊里伽莱和量子

力学拼凑成一个大杂烧。最后,我一下子得出(再次毫无根据地)

'后现代科学’已经抛弃了客观实在性的观念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

不是思维的逻辑结果;人们只能发现权威的引言、诙谐双关语、牵强

附会的类比和毫无根据的大胆断言。”——艾伦•索卡尔:"曝光一

一一个物理学家的文化研

究实验",见索卡尔等著,蔡仲等译:《"索卡尔事件"与科学

大战》,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9页

(相关资料大家可借阅书籍,或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后进行

思考和讨论。)问题如下,可以选其中一个或多个回答,标题最好鲜

明表达自己的观点:

1、什么是科学?如何更好地理解科学?科学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

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信念?还是一种实践方式?等

等。请结合自己的背景和理解进行阐述。

科学的基本定义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的探索、实

践,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

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

且是一项永远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首先,从《自然辩证法概论》书中对科学含义和本质的定义来回

答什么是科学?马克思对科学的本质有如下的深刻论述:1、科学和工

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2、科学史一种社会的、

精神领域的劳动;3、科学是生产力;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

际的财富。

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

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

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

种相互关系。

我个人觉得科学是在一定时期内关于真理的知识体系,它只是社

会建制中的一部分内容,往往通过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来体现社会机制

的价值观念,是指导实践的理论依据。为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社会目标

和功能,必须结合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定期的检验科学理论,更

好的理解科学,以调整完善科学理论。

2、科学是不是最可靠的知识?有没有认识论上的特权?即科学是

否可以免于怀疑与批判?

科学不是最可靠的知识;没有认识论上的特权;不能免于怀疑和

批判。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任何"真理”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具有

绝对的正确性。放眼未来,就整个人类历史长河来说,根本不存在什

么绝对的真理。因为人是地球生物,有其天然的局限性。人对世界的

理解都是通过感观获取信息,而后通过思维作理性分析做出的结论。

人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我们的理论永远是与客观事实有差距的。科学

不可

以免于怀疑与批判,因为科学家懂得的理论是近似于真理,自然

界的法则存在于自然界中,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出来,且其本身拥有

多样性特点,在更高领域观察问题时可能打破原有的科学理论。

3、你认为在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有多大?

(试举例说明可

能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影响程度。)

在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是很大的。社会性

因素对科学知识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社会需要什么,人们才会在这一

方面进行寻找,才能促进科学知识的产生。科学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

服务的,并且是在实践中继续发展的。可以说科学知识的产生离不开

社会。

包括科学理论在内的一切知识的内容归根结底都由社会、文化因

素的参与和作用而形成的,社会因素有:社会关系、利益、共识、习

俗约定、权势网络、文字记载等。

第五周

关于技术的本质,一般有三种理解:一种是技术决定论,重视技

术的内在逻辑,认为技术是自主并价值无涉的;一种是技术建构论,

强调社会因素对技术的决定作用;还有一种是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

认为技术的自主因素和社会因素都起作用,它们构成一个“无缝之

网"。

1、对技术的本质,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技术是一种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和控制的活动,与人类社会生活的

各方面都有关系,因此,对技术本质的解读必须深入到社会主体的人之中,

必须思考技术与人工的物质世界、技术活动的目的性、技术与人类制

作过程及其产品、技术与知识、技术与技术拥有者的精神状况以及技

术的文化维度等方面。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技术置于人类社会发

展的历史大背景中,以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点

来把握技术的本质,马克思指出:"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于自然的能

动关系,人的生

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

的直接生产过程。"简言之,技术的本质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

作用。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

2、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什么?

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人对自然地能动作用即

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就是人的实

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地实践

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实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

主观的目的。技术作为人对自然地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

系的烟花,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技术作为人对自然地一种能动关系,

不仅存在于物质产生过程中,还表现在社会生活条件方面以及由此产生

的精神生活

的各个方面与过程之中。

3、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人的生活有

何深远的积极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正是因为科技发达,所以我们的生

活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我们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多亏科技发达了,楼

房也可以越建越高了,这样就减轻了地面的压力,而且我们现在上下楼大

多都是使用电梯,方便多了。还有就是我们每天使用的电脑、电话,电脑

使我们的实现很多人脑暂时不能实现的事情,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解决很

多心中的疑问。电话则方便我们的交流,特别是移动电话,

使得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交流.所以说科技的发展与社会

生活的是密切相关的。但是相对外国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来说,我们国

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还是有待提高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则国

强大。而我们研究生作为国家乃至世界以后的科技研究人员,必须用科

学技术"武装头脑",为科技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4、技术的应用有

何限度?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的话,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

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造福于人类,也会带来了危害。放

在历史长河中,

技术的发展比如汽车、飞机等的进步的确给予了人类诸多方便但,

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技术比如塑料的无节制应用给人类带来了意想不

到的后果,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生态破坏。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的话,科

幻电影中的科技灾难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生活中。成也科技,败也科技。

技术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也能导致人类社会的倒退,比如核子

能量的发现,可以带给我们巨大的能量,但是一旦核泄漏,那就是

灾难,即使上百年都将对环境、人类生活具有影响。这就告诉我们

要科学注意使用技术,秉着人文关怀进行科学研究。

第六周

科技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从狭义的角度看,是对科

学技术本身进行伦理思考。如科技是不是价值中立的?科技研究有无

禁区?从广义来看,除了反思科技本身之外,也要对科学技术在人类

生活的诸多领域中的运用进行伦理思考。如生命伦理、网络伦理、环

境伦理、工程伦理等。就科技与伦理的互动来看,一方面表现在科技

对伦理的作用,如扩展伦理范围,提出新的伦理问题,提出新的价值

观和修正伦理规范的确定;另一方面,是伦理对科学技术的反思和推

动,如是否科技层面能做的,就是该做的?应发展什么样的科学技术?

寸寸。

大家可从以下某个问题入手讨论:

1、科技是否是价值中立的?

科学技术自身不具备任何属性,没有价值偏好,是中性的;由它带来的

伦理问题应该是科学技术应用造成的,其实还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人造成

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必须受社会伦理规范的约束,以充分发挥科学

技术的正面效益,尽可能地扼制其负面影响。科技伦理是对科技活动的

道德引导,是调节科技工作者相互之间、科技共同体与社会之间诸种关

系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科技伦理不仅蕴含一般的伦理价值,而且包

容科学技术真价值。

2科技研究有无禁区?

对于是否应该在科学研究上设立禁区的问题,我们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