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限时练一、选择题1.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今新疆一带设置西域都护府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进行了有效的军政管辖。判断下列有关新疆历史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②清朝时在昭莫多地区平定噶尔丹叛乱③晚清时收复新疆并且在新疆设立行省④新中国在新疆成立民族区域自治机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清朝理藩院负责少数民族事务,元朝在西南实行土司制度,新中国建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上述材料说明()A.中国具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统B.中国社会治理模式具有传承性C.中国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格局D.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当家做主3.建国初期《中国建设》杂志刊登了许多外国读者的反馈。一位印尼读者表示“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如何在人民政府的治理下享有和平和繁荣”。一位印度读者写道“在新中国少数民族是如何平等地享有全部自由,还享有自由的区域去实现进步和繁荣。”这些反馈直接表明外国读者()A.赞赏新中国的民族政策B.讴歌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认识到爱国统一战线的优越性4.下表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据表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间表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城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区城自治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城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城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2017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人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A.促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始终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D.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5.据统计,西藏的少数民族干部由1965年的7600多名,到1986年底,发展到3.1万名,2014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已有11万多人,约是1965年的14倍多,占全区干部总量的70%以上。材料体现了()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践行B.政治协商制度得以贯彻实施C.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巨大发展D.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6.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以上史实主要说明()A.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提高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C.少数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7.某文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除了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享有各项自治权利。这一内容最早应出现在哪一文件中()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指出“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这一政策()A.是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B.宣告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正式建立C.打破了日伪军对边区的严密封锁D.表明边区政府属于工农民主政权9.1952年,中国民族自治区的类型有如下三种:由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区;由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个别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建立的自治区;由几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区。这表明,当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已正式确立B.体现出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全新局面10.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正确地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是我们的国家工作中一项重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努力来帮助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这是当时我国()A.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B.民主制度重建的需要C.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D.国家统一巩固的需要11.关于现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党和国家进行了长期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下表所示为中国近现代阐释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的一系列重要表述摘编。这些表述体现了()时间重要表述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A.汉族谦虚礼让的传统B.消除民族差别的理想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12.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A.民族地区经济事业高速发展B.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地位C.各民族长期共存和互相监督D.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13.拉萨——林芝铁路2021年6月开通运营,拉林铁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藏东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弥补了既有交通方式易受高原气候影响的短板,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有助于()①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工作主题②西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③实现沿途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④人们领略西藏的民族风情,名胜古迹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在1953年为实现普选而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中,各地自报民族名称有400多个。经过民族识别工作,1954年识别38个少数民族。1964年再度识别19个,加上1965年识别的珞巴族、1979年识别的基诺族,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识别工作基本完成。新中国的民族识别()A.是建立民族自治区的前提条件B.意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C.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D.有利于维持边疆地区社会稳定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28日修正):“第十五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对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A.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自治权B.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C.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D.实现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16.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___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____应填入()A.“肝胆相照、荣辱与共”B.“三个离不开”C.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D.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7.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初期的主要内容是民族联邦理论。此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构建了“单一制”框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最终确立了以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由此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立足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C.继承发展了民族联邦理论D.保障了国家统一和人民当家作主18.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现代中国()(1)1984年5月31日审议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规定(2)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同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政治制度(3)2001年2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中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A.创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构想B.以史为鉴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C.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D.改革开放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19.图2中一队互助组里的妇女牵着驮满青稞的牦牛由远渐近,生动自然地表现了藏族同胞丰收的喜悦。李焕民说:“农奴们得到解放,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劳动起来也非常兴奋……当时我到西藏写生,半夜时经常被他们的歌声唤醒。”该画的创作背景是()图2A.西藏自治区的成立B.农业合作社的建立C.民族平等政策的提出D.西藏民主改革的开展二、非选择题20.“治国必治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西夏人对蒙古军队的顽强抵抗,仍使蒙古统治者记忆犹新……于是便采取措施,把西夏遗民迁出故土,或徙居内地与汉民族杂居耕种,从事手工业;或远发边地屯垦,或遣其充军。使之不能聚集一地,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与此同时,蒙古统治者又把大批汉人、蒙古人、回鹘人等迁入西夏故地。一方面是为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冲淡西夏遣民的成分,造成各民族间居杂处的局面,相互牵制。——孟楠《元代西夏遗民的迁徙及其他民族的融合》材料二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内在发展的极致。同时,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上与法理上自我确认。——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大事记时间事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照顾各民族的需要。1965年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01人,其中藏族226人,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等16人。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其中20条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2000年中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83个自治县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2012年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2013年西藏墨脱公路全线通车,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告别了“高原孤岛”和“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历史,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对西夏的管理措施,分析其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清朝“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疆界”。结合所学,指出清代中期中国的东南疆界及这一疆界在近代的变化。(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主要特点。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唯物史观原理,论述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及历史意义。(6分)

第13课限时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唐太宗在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今新疆一带),①正确;昭莫多在今内蒙古,康熙帝是在今蒙古一带平定噶尔丹叛乱的,②错误;晚清时左宗棠收复新疆并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③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④正确。故答案为C。2.【答案】A【解析】由材料“清朝理藩院负责少数民族事务,元朝在西南实行土司制度,新中国建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知清朝设理藩院,元朝实行土司制度,新中国实行少数民族自治制度,说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选A项;新中国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古代的土司制度性质不同,“传承性”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无法得出民族格局,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当家做主,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人民在自治区内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外国读者对这些政策的赞美,就是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赞赏,故选A项;材料的内容是关于中国的民族政策,没有涉及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材料的内容是外国读者对中国民族政策的赞美,没有涉及对外关系,排除C项;爱国统一战线出现于改革开放新时期而非建国初期,排除D项。4.【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时间上,从国家的法治建设方面以及党的政策发展历程,都涉及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反映了党和国家对这一政策的长期重视,故选B项;中国古代史时期已经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排除A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D项表述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5.【答案】A【解析】据材料“西藏的少数民族干部由1965年的7600多名……约是1965年的14倍多,占全区干部总量的70%以上”可知,西藏地区主要是藏族人管理,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践行,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共领导、多党合作,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西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占绝大多数,不是基层民主,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西藏地区的政治发展,而非经济社会发展,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全国人大代表,与汉族享有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管理,由此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地位,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无关,排除A项;材料阐述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排除B项;此项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C项。7.【答案】B【解析】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故选B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只是规定了“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未制定具体的举措,排除A项;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是邓小平关于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排除C项;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重申、健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D项。8.【答案】A【解析】据材料“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可知这一政策探索了民族之间的关系,为后来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是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故选A项;1947年5月1日成立中国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排除B项;中共对民族关系的探索并没有打破日伪军对边区的严密封锁,排除C项;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质是由中国共产党完全主导的国民政府地方战时临时性的行政区域,排除D项。9.【答案】B【解析】“由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区;由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个别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建立的自治区;由几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区”可以看出既有民族自治性质自治的,也有不同民族在同一区域的自治,体现了民族和区域相结合的特点,故选B项;1952年时,宪法尚未产生,没有规定其为基本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1952年,社会主义制度尚未正式确立,排除C项;民族自治区的类型只能反应我国的民族政策,无法体现人民民主主专政的政治体制,排除D项。10.【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问题,要用更大的努力来帮助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这反映了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故选A项;民主制度的重建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经济体制改革在1978年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56年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但是祖国统一大业尚未提上日程,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据材料“各民族一律平等”“不可分离”“三个离不开”可知,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C项;汉族谦虚礼让的传统与“各民族一律平等”“不可分离”“三个离不开”不符,排除A项;民族差别指各民族之间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而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消除民族差别”说法错误,排除B项;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据材料“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人大代表,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地位,故选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属于政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当家做主权利的实现,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但高速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政治协商会议,与民族区域自治无关,排除C项;“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三个离不开”指的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是我国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①错误;拉林铁路的建成通车,提升了交通运输的稳定性和通达性,实现了西藏各族群众“坐上动车去拉萨”的梦想,有助于西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故②正确;拉林铁路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西藏的路网结构,实现沿途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故③正确;拉林铁路的通车,进一步提升了沿线各族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有助于人们领略西藏的民族风情,名胜古迹,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14.【答案】B【解析】据题干可知,经过各地自报民族后,新中国经过长期、反复的少数民族的识别,最后确定了55个少数民族,联系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知,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并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故选B项;“建立民族自治区的前提条件”是国家统一,排除A项;“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不合逻辑,民族识别是区分各民族,保持其民族特色,排除C项;“有利于维持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落实与施行、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据材料“各民族……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可知,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即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自治权,故选A项;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表现在: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保障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权利、保障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利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着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具有同等的地位,享有同样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2017年10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故选D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正式确立,排除A项;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49年《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排除C项。1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并未照搬民族联邦理论,而是根据中国国情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体现,故选B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最终确立了以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可知并非立足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排除A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与民族联邦模式不同,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非论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积极作用,排除D项。18.【答案】D【解析】据材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中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步入法制化轨道,《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审议通过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升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说明改革开放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故选D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早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就已经确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以史为鉴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地区社会政治发展情况,没有涉及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排除C项。19.【答案】D【解析】据材料“农奴们得到解放,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可知党和国家建国初期在西藏地区的民主化改革废除了西藏的农奴制度,使广大农奴实现了政治自由,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项;西藏在1965年成立自治区,而材料中对应的时间是1963年,排除A项;农业合作社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的高级互助组,与材料中1963年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民族平等的政策早在《共同纲领》中已经得到了明确的认可,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20.【答案】(18分)(1)措施:①将西夏遗民迁出故土②把大批汉人、蒙古人等迁入西夏故地。(2分)影响:①民族杂居相互牵制,加强了对西夏的控制、巩固了统治②民族杂居,促进了各民族交流交融③耕种、屯垦等,促进了西夏故地及边疆地区的开发。(4分,任答2点给4分)(2)概述: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3分)东南疆界: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近代变化: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3分)(3)特点:不断发展完善;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灵活性;民族平等;治理方式多样性(立法、制度建设等);依法治边;涉及多个领域;坚持中央权威。(任答4点4分)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陲,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1分)意义: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