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井田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井田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井田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邵阳市井田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邵阳市井田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邵阳市井田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蛋白质都具有催化作用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二十种氨基酸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D、所有蛋白质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参考答案:D2.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参考答案:A3.洋葱体细胞有16条染色体,经四次有丝分裂后的每个子细胞中各有染色体多少条?A.8

B.32

C.16

D.64参考答案:C【分析】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详解】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因此,洋葱体细胞有16条染色体,经四次有丝分裂后的每个子细胞中各有染色体16条。故选C。【点睛】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4.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相当于渗透系统,其中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B.水稻和蕃茄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C.根尖细胞对水和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过程D.水稻培养液中Ca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载体蛋白活性受到抑制参考答案:D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相当于渗透系统,其中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A正确;水稻和蕃茄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B正确;根尖细胞对水和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过程,C正确;在培养过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其他离子较多,吸收Ca2+、Mg2+较少,导致水稻培养液里Ca2+、Mg2+浓度升高,D错误。5.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及细胞的统一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学说的创立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体现在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C.细胞学说的建立能够说明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参考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内容,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A正确;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体现在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病毒不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B错误;C.细胞学说的建立依赖于显微镜的发现和使用,这能够说明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C正确;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D正确。【点睛】识记细胞学说的发展史和细胞学说的内容与意义是解题关键。6.细胞学说的创立者是(

)A.施莱登和施旺

B.罗伯特虎克和列文虎克C.施莱登和耐格里

D.马尔比基和魏尔肖参考答案:A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细胞膜

D拟核参考答案:C8.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B.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C.酶的水解产物为氨基酸或核苷酸D.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参考答案:B9.人体免疫球蛋白中,IgG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A.746和764

B.760和760

C.762和762

D.4和4参考答案:D10.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以下方法不合理的是(

A.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底物为淀粉溶液

B.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用碘液检测

C.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碘液检测

D.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现象明显参考答案:D11.下列细胞中,可能已发生癌变的是(

)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的细胞

B.细胞核增大的细胞

C.自由水含量减少的细胞

D.被细菌侵染的细胞参考答案:A12.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数量甲(顶生)×乙(腋生)101腋生,99顶生甲(顶生)×丙(腋生)198腋生,201顶生甲(顶生)×丁(腋生)全为腋生A.顶生;甲、乙

B.腋生;甲、丁C.顶生;丙、丁

D.腋生;甲、丙参考答案:B略13.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朱红眼♀×纯种暗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B.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D.若正、反交的F1代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都是1∶1参考答案:D14.假设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的比例是

A.0

B.25%

C.50%

D.100%参考答案:D15.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A.3+X或3+Y B.6+X或6+Y C.6+XX或6+YY D.6+XX或6+XY参考答案:D【考点】伴性遗传.【分析】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分为XY型和ZW型,对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而言,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而对于ZW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而言,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据此答题.【解答】解: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体细胞中有4对(8条)染色体,其中前3对为常染色体,最后一对为性染色体.因此,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6(或3对)+XY,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表示为6(或3对)+XX.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要求考生识记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明确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再根据题干中染色体数目写出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即可.16.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学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大分子有机物的元素组成是:C—92.393%、O—3.518%、N—2.754%、H—1.214%、S—0.006%、Fe—0.115%,该有机物最可能是蛋白质B.用示踪原子标记某种元素,希望只被组合到蛋白质中而不被组合到核酸中,应选择35SC.假定一个细胞中的含水量保持不变,则适当提高温度会使结合水与自由水之比减小D.在一个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总是保持固定不变,无机物的含量却有变化参考答案:D17.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对分别取自植物的三种营养器官的细胞进行测定,其中测得甲细胞只释放CO2而不释放氧气,乙细胞只释放氧气而不释放CO2,丙细胞既不释放氧气也不释放CO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不可能取自于根B.丙可能是死细胞C.甲不可能取自于叶D.甲可能取自于茎参考答案:C乙细胞只释放氧气而不释放CO2,释放氧气说明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不可能是根细胞,A正确。丙细胞既不释放氧气也不释放CO2,丙可能是死细胞,不能进行代谢,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和不能进行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碳,B正确。甲细胞只释放CO2而不释放氧气,可能甲为叶肉细胞,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故只释放二氧化碳,C错。也可能甲是茎细胞,只能进行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D正确。18.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免疫功能

B.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

C艾滋病传染性强,平时不要与艾滋病患者有任何接触

D.HIV在离开入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参考答案:A19.某种鼠中,毛的黄色基因Y对灰色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Y或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它们所生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A.9∶3∶3∶1

B.4∶2∶2∶1

C.3∶3∶1∶1

D.1∶1∶1∶1参考答案:B20.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血友病的男孩,其双亲基因型不可能是A.XHXh和XhY

B.XhXh和XHY

C.XhXh和XhY

D.XHXH和XhY参考答案:D2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A.核膜、核仁消失B.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C.细胞从中间凹陷,缢裂为两个子细胞D.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参考答案:C22.如图所示为某细胞中一条肽链的结构简式,R1、R2和R3是3个不同的化学基团。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肽链中的肽键数是2B.该肽链是由3个氨基酸脱去3分子水缩合形成的C.合成该肽链的细胞器是核糖体D.该化合物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参考答案:B23.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右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何种功能(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B、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促进物质的运输参考答案:B24.将相同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潜入四种溶液,1h后测定马铃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质量变化率I+8%II+6%III-4%IV0

A.溶液I的浓度大于溶液II的浓度B.溶液IV的浓度比溶液I的浓度高C.溶液III的浓度最高D.溶液II浓度比溶液IV的浓度低参考答案:A【分析】1、吸收水分的原理是渗透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环境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则失水。2、表格分析:溶液I和溶液II中的马铃薯质量都增加,说明细胞发生渗透吸水,从而推测溶液I和溶液II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又知在溶液I中质量增加比在溶液II中增加的多,可推测溶液I的浓度小于溶液II的浓度;溶液IV中的马铃薯质量没有变化,说明溶液IV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而溶液III中的马铃薯质量均减小,说明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从而推测溶液III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因此推出溶液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III>IV>II

>I,【详解】由分析可知:A、溶液I的浓度小于溶液II的浓度,A错误;

B、溶液IV的浓度比溶液I的浓度高,B正确;

C、马铃薯在III中失水。在I和II中吸水,在IV中既不吸水也不失水,因此III溶液浓度最高,C正确;D、IV溶液的浓度等于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在II吸水,故溶液II浓度比溶液IV的浓度低,D正确。故选A。25.以下对减数分裂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过中,着丝点分裂一次,DNA分子含量减半两次B.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C.果蝇所产生的正常生殖细胞中含有4条同源染色体D.第一次分裂,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同的组合方式是后代产生变异的原因参考答案:C26.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体内获得成功表达。图示a处为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质粒DNA结合的位置,它们彼此能结合的依据是

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半保留复制原则

C.基因分离定律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参考答案:D27.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需要下列哪种环境条件?A.具有NH3及缺氧

B.具有NH3和氧

C.具有硝酸和氧

D.具有硝酸及缺氧参考答案:B28.秋季枫树等植物的叶片变为红色,主要是由于花青素增多而叶绿素含量降低所致,实验小组对此进行实验验证: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色素,用层析液进行分离,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靠近层析液的两条色素带非常窄,有关推断不合理的是()A.变窄的是叶黄素和叶绿素aB.低温叶绿素容易被破坏C.滤纸条未显现花青素的原因可能是花青素为水溶性色素D.叶绿素易溶于无水乙醇参考答案:A【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分析】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2、根据题干的信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色素,用层析液进行分离,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靠近层析液的两条色素带非常窄”,说明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变少.【解答】解:A、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实验中色素带由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因此变窄的两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A错误;B、秋天叶片变黄是因为低温破坏了叶绿素,B正确;C、提取光合色素用的有机溶剂,如果花青素溶于有机溶剂,则滤纸条上会有花青素,所以滤纸条未显现花青素的原因可能是花青素为水溶性色素,C正确;D、提取和分离色素的依据是相关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D正确.故选:A.29.人类性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B.Ⅱ片段上的基因能发生交叉互换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D.Ⅱ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一样与性别无关参考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I片段上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同源区段Ⅱ上存在等位基因,I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Ⅲ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患病者全为男性。【详解】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A正确;Ⅱ片段为X、Y的同源区段,该片段上的基因在联会能发生交叉互换,B正确;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是伴Y遗传病,患者都是男性,C正确;由图可知,Ⅱ片段是X、Y同源区段,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比例不一定相等,其遗传特点与常染色体不相同,与性别有关,D错误。故选D。30.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引入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

57%

B.52%

C.48%

D.43%参考答案:C略31.西红柿呈现红色其色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A.叶绿体

B.细胞质

C.细胞核

D.液泡参考答案:D32.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白毛与卷毛 B.毛桃与甜桃C.鸡的光腿与长腿 D.果蝇的长翅与残翅参考答案:D【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兔的白毛与卷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毛桃与甜桃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鸡的光腿与长腿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果蝇的长翅与残翅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3.关于下图DNA片段的合理说法是()A.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DNA中含15N的占3/4B.(A+G)/(T+C)体现了该DNA分子的特异性C.②处的碱基缺失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DNA复制时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参考答案:D【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DNA分子是由2条链组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DNA分子的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这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子代DNA由一条模板链和一条新合成的子链组成.【解答】解:A、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不论复制多少次,子代DNA分子中都含有15N,A错误;B、由于双链DNA中,A=T、G=C,因此不同DNA分子的(A+G)/(T+C)的比值都是1,不能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B错误;C、②碱基对缺失导致的变异是基因突变,C错误;D、DNA分子复制以DNA单链为模板,需要③氢键断裂,D正确.故选:D.34.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中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

A.

n个

B.m个

C.(m+n)个

D.(m-n)个参考答案:D35.青蛙的100个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可以产生A.100个卵细胞和300个极体

B.100个卵细胞和200个极体C.200个卵细胞和200个极体

D.100个卵细胞和100个极体参考答案:D36.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为A、1/8

B、1/16

C、1/32

D、1/64参考答案:C37.正常人的血红蛋白由两条链(各有141个氨基酸)和两条链(各有146个氨基酸)构成,问在血红蛋白中有多少个肽键??A.140

B.145

C.574

D.570参考答案:D38.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A.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

B.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C.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参考答案:B39.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后代具有的表现型为1:1比例的是()A.杂交 B.测交 C.自交 D.反交参考答案:B【考点】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为:纯种高杆豌豆×纯种矮秆豌豆→F1代均表现为高杆F2有高杆,也有矮秆,且高杆:矮秆=3:1.为了验证假说正确与否,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即F1代×隐性个体杂交→子代高杆:矮秆=1:1,这证明F1代产生配子的分离比为1:1.【解答】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杂交后代F1表现型均为显性性状,A错误;B、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F1代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B正确;C、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F1自交产生的后代表现型比为3:1,C错误;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不论正交还是反交,F1表现型均为显性性状,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及现象,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过程及现象,明确F2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和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0.在豚鼠中,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如果—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此4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①全都黑色

②3黑1白

③2黑2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