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石港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黄石港区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一)基础知识。(共8分)
李华和王力同学要参加“阅读成果展"中的“美文诵读”“演讲比赛"两个项目,下面是他们的参赛稿,请你帮他们修改,做到字音正确、用词精准、语句通畅、表意清楚。
【朗诵稿】
秋魂
刘增山
人们啊,你可知秋天为何有一个丰厚的收获?因为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题记
秋实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不是风,__________;
不是雨,__________;
不是光,__________;
不是热,__________。
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
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
秋味
你品味过秋吗?它是什么滋味?
苹果说:秋是香的,不信你闻闻;甘蔗说:秋是甜的,不信你尝尝;槐籽说:秋是苦的,不信你嚼嚼;秦椒说:秋是辣的,世上的人没有不知道;红果说:秋是酸的,连山里的石头都晓得……
真是众说纷纭,(①)。
秋天笑了笑说:你们的见解对一半错一半,我是香的,又不单是香的;我是甜的,又不只是甜的;我是苦的,又不光是苦的;我是辣的,也不全是辣的;我是酸的,更不尽是酸的。在我的收获里,充满着酸、甜、苦、辣各种味道,不信,就请去问问那饱经忧患的庄稼人吧!
秋土
春天的土地是温馨的,它使万物萌生;夏天的土地是热烈的,它使生命拔节;秋天的土地则是诚实的,它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
如果你种下的是莠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如果你种下的是秕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把糟糠;如果你什么也不种,秋天收获的则是一片空白。
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定是蜜糖。
秋说:人们啊,在你播种时,最好先想想秋天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吧!
【演讲稿片段】
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xīn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关的世界。“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②);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耳濡目染,(③)。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教,下重文治,开创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正如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当然,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读书种子"需与实践“沃土”紧密结合,方能(④)壮苗,结出shuò果。
1.李华的朗诵稿中有两个字音读不准,王力的演讲稿中有两个字不会写,请帮他们选出正确的读音和汉字()
A.温馨(xīn)萌生(méng)薪火相传④硕果
B.温馨(xīng)萌生(móng)薪火相传④朔果
C.温馨(xīn)萌生(móng)新火相传④朔果
D.温馨(xīng)萌生(méng)新火相传④硕果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朗诵稿"和“演讲稿”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各执一词②源远流长③潜移默化④养育
B.①各抒己见②源远流长③潜滋暗长④养育
C.①各抒己见②生生不息③潜移默化④孕育
D.①各执一词②生生不息③潜滋暗长④孕育
3.演讲稿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教,下重文治,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
B.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
C.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重文治,下推文教,开创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
D.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重文教,下推文治,开创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
4.下列语句填入原稿《秋实》中,你认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不是风,__________;不是雨,__________;不是光,__________;不是热,__________。
①我怕早已苍白了②我怕早已霉烂了③我怕早已憔悴了④我怕早已干瘪了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②③④①D.①④③②
(二)综合性学习。(共4分)
你所在班级正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资料栏】
材料一: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卖书,也没有人买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如今,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逐渐衰弱。
材料二:近年来,掌上阅读成为时尚。学生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
5.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活动二:辩论台】
6.下面是“网上阅读辩论会”的正方辩词,请你写出反方辩词。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图”“文"“声”三者兼具,更吸引人。我方相信,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
(三)诗文名句默写。(共8分)
7.根据提示,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中常常会写到“月"。借“月”可绘景,《夜上受降城闻笛》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大漠似雪、月华如霜的景致,烘托了凄凉的氛围;借“月”可寄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以丰富的想象写出②“__________,__________"佳句,表达了对朋友深切关心。
(2)习总书记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线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这不禁让我们想起王湾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顺江阔之景。(《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有三层境界,只有热爱并乐在其中的人才能获得最大成功。(《论语》十二章)
二、阅读与鉴赏(共50分)
(一)(共10分)
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古人的名、字、号
①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②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③“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④“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⑤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圣")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⑥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⑦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可能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有以号明志的,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谥”),如晋代陶潜的靖节等。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清纪昀称纪文达等。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如《水浒》里梁山上一百零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
⑧除了上述的字、号之外,历史上常常用来代替个人姓名的还有地名、官爵名和室名(或斋名、轩名)。如东汉孔融称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宋代苏辙称为苏栾城等。以地名称人在封建时代是表尊敬,叫做称“地望”。东汉发出“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豪言的马援称马伏波(曾任伏波将军),投笔从戒的班超称班定远(曾封定远侯),三国嵇康称嵇中散(曾任中散大夫),唐代杜甫称杜工部、杜拾遗(曾任工部员外郎、左拾遗)等。这些命名是取自官衔。还有取自室名或轩名的,如王夫之号姜斋、辛弃疾的号稼轩(姜斋、稼轩都是室名):北宋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取自亭轩名。
8.下列对“古人的名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名字的使用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来说,称自己时用名,称呼对方时,用对方的字。
B.古人的名和字往往是有关系的,可相同,可相辅,可相反。
C.古人的名字有时会来自典籍,如曹操和陆羽的名和字。
D.古人名字须表示家族中的行辈,苏轼、苏辙俩兄弟的名字就是如此。
9.下列对“古人的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号可分为别号、谥号、绰号,虽说是别人取的,但是固定,为人熟知,有些号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姓名。
B.古人的号不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
C.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不是人人死后都能有这样的称呼。
D.绰号一般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是对人的形容和刻画。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人还会用地名、官爵名、室名等代替人的姓名,如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昌黎是地名,这样称人是表示尊敬。
B.古人的名、字、号反应了古人的礼教文化。
C.无论是名、字还是号,都要得到家庭、社会认可、熟知才有效。
D.古人的名、字、号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物的家族、经历和志趣,进而了解人物。
11.我们在教材中接触了不少古代的诗人和作家,你能准确的写出他们的名、字、号吗?
(1)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字_______,号青莲居士。
(2)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字_______,号少陵野老,世人称之杜工部、杜拾遗。
(3)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号_______。
(4)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__。
(二)(共10分)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以其未驯也,絷维②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心心泯泯⑤,饥哺饱嬉⑥,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⑦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愈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⑧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材也哉!”遂笞而放之。
(文/薛瑄,有删减)
注释:①铦(xiān):锋利。②絷(zhí)维:用绳子系住。③遽(jù):突然。④比:等,待。⑤心(xīn)心泯泯:心心,恐惧的样子;泯泯,茫然无知的样子。⑥饥哺饱嬉: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⑦匿形致己: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⑧数(shǔ):责备,斥责。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
A.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B.比家人逐得/己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
C.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D.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
1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一组的是()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③遽起而捕之
④已则仙心泯泯,饥哺饱嬉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14.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
(2)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三)(共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霁
崔道融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15.这首诗题为“秋霁”,诗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霁"字的?
16.赏析最后一句“时有惊鱼掷浪声”的妙处。
(四)(16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我家的猫,创造了猫国奇迹
莫言
①我家那只猫生第二窝猫的时候,已是初夏,家家户户都赊了毛茸茸的小鸡雏。
②放在院子里,唧唧地叫着,跑着,确实有几分可爱的样子。
③我家自然也赊了鸡雏。我经常发现猫蹲在黑暗的角落里,目光炯炯地窥视着鸡雏。
④几天之后,邻居一个孙姓的老太太,骂上门来了,自然是骂猫,说有一只小鸡被我家那只猫给吃了。后来又接二连三地有人骂上门来,我们本是积善之家,竟因一只猫担了恶名,并不仅仅赔偿人家几只鸡罢了。
⑤祖母把猫装进一条麻袋里,死死地捆扎住了麻袋口,然后,由二哥背到街上,扔到一辆去潍坊的拖拉机后斗里。
⑥祖母对拖拉机手说了半天好话,央求人家第一不要厌烦猫叫把它中途扔下;第二到了潍坊后要把麻袋左转三圈右抡三圈,把猫抡得头晕了再放它出袋,免得它记住方向跑回来。
⑦猫被扔进拖拉机后斗里,拖拉机后斗颠颠簸簸,把猫给拖到潍坊去了。潍坊离我们村子有多远?三百零二十里。
⑧失去母亲的四只小猫彻夜叫唤,激起我的彻夜凄凉。天亮后,祖母连连叹息,说:“可怜可怜真可怜,人猫同理,这四个孤苦伶仃的小东西。"
⑨祖母腾出一个筐子,絮上一些细草,做成了一个猫窝。又吩咐我从厢房里把四只小猫抱到家里来。
⑩梅雨时节到了,半月雨水淋漓,连绵不断。我无法出家门,百无聊赖,便逗着四只小猫玩,并用土豆糊糊喂它们。我看着生满绿苔的房檐下明亮的雨帘,雨大一阵小一阵,但始终不停,屋子里也一阵晦暗一阵明亮。
当晦暗时,四只小猫的八只眼睛绿绿地闪着光,好像磷火一样。树叶沙沙响着,是风在吹,我想象着那只老猫的情景,它在那遥远的潍坊,生活得怎么样?
农村的阴雨天,无事可干,劳累日久的大人们便白天连着黑夜睡觉,雨声就是催眠曲。我逗着猫玩一阵,看一阵雨,胡思乱想一阵,瞌睡上来,伏在一条麻袋上便睡。
朦胧中看到那只猫穿越河流与道路,出没郁郁青纱帐,顶风冒雨,向家乡奔来……一阵喧闹吵醒了我,我揉揉眼睛,我又揉揉眼睛。那只猫果真回来了。
它遍身泥巴,雨湿猫毛更显得瘦骨嶙峋。四只小猫与老猫亲热成了一个蛋。
我大叫着:“猫回来啦!猫回来啦!”家里人纷纷起来,看着猫儿女与猫母亲生离死别又重逢的情景,这情景委实有点感人。
祖母立刻吩咐母亲给猫备食,它吃鸡的罪恶阴影消逝。起码是在我家老幼的心里,洋溢着一片猫中英雄所创造的奇迹的辉煌光彩。
猫离家十七天,如果不走弯路,跋涉三百余华里。它是被装进暗无天日的麻袋里运走的,拖拉机手老邱又忠实地履行了祖母“左转右抡"的嘱咐,它是靠着什么方法重返家园的呢?这个谜我始终解不开。
祖母看着急急进食的猫,感叹道:“猫老多啦!”
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对这只猫的敬佩,一直认为这只猫创造了猫国的奇迹。
(选自小说集《儿子的敌人》)
17.梳理故事情节,补全方框里的内容。
①___→祖母谋划,母猫被弃→小猫唤母,家人惦猫→②___
18.按要求完成语言赏析。
(1)根据提示,完成朗读设计。
当祖母说“这四个孤苦伶仃小东西"时,重音应该落在“”上,理由是
(2)品读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我揉揉眼睛,我又揉揉眼睛。(这句话是否累赘?)
19.有同学认为第⑩段环境描写与故事内容没有关系,可以删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20.文章结尾写道:“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对这只猫的敬佩,一直认为这只猫创造了猫国的奇迹。"请联系链接材料,比较两文中猫的行为和“我”的态度的不同,谈谈你对“猫国的奇迹"的理解。
【链接材料】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郑振铎《猫》
(五)(8分)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不一时,望见那菩萨了。行者道:“妖精,我怕你了,你饶我罢。你如今赶至南海观音菩萨处,怎么还不回去?”那妖王不信,咬着牙,只管赶来。行者将身一幌,藏在那菩萨的神光影里。A这妖精见没了行者,走近前,睁圆眼,对菩萨道:“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么?"菩萨不答应。妖王捻转长枪,喝道:“咄,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么?”菩萨也不答应。妖精望菩萨劈心刺一枪来,那菩萨化道金光,径走上九霄空内,行者跟定道:“菩萨,你好欺伏我罢了!那妖精再三问你,你怎么推聋装哑,不敢做声,被他一枪拥走了,却把那莲台都丢下耶!"菩萨只教:“莫言语,看他再要怎的。”
(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二回)
21.在1983年版电视剧里,把选段中A处妖王对孙悟空的称呼进行了改编,这一改编被称为神来之笔。读一读,你觉得“神"在何处?
原句:这妖精见没了行者,走近前,睁圆眼,对菩萨道:“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么?”
改句:这妖精见没了行者,走近前,睁圆眼,对菩萨道:“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么?"
22.有人说,孙悟空和选段中妖王的经历,体现了一条共同的成长脉络。你认为这条共同的成长脉络是什么?请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三、写作(共50分)
23.汪国真在他的诗歌里写道:“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请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以“让我怎样感谢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黄石港区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一)基础知识。(共8分)
李华和王力同学要参加“阅读成果展”中的“美文诵读"“演讲比赛”两个项目,下面是他们的参赛稿,请你帮他们修改,做到字音正确、用词精准、语句通畅、表意清楚。
【朗诵稿】
秋魂
刘增山
人们啊,你可知秋天为何有一个丰厚的收获?因为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题记
秋实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不是风,__________;
不是雨,__________;
不是光,__________;
不是热,__________。
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
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
秋味
你品味过秋吗?它是什么滋味?
苹果说:秋是香的,不信你闻闻;甘蔗说:秋是甜的,不信你尝尝;槐籽说:秋是苦的,不信你嚼嚼;秦椒说:秋是辣的,世上的人没有不知道;红果说:秋是酸的,连山里的石头都晓得……
真是众说纷纭,(①)。
秋天笑了笑说:你们的见解对一半错一半,我是香的,又不单是香的;我是甜的,又不只是甜的;我是苦的,又不光是苦的;我是辣的,也不全是辣的;我是酸的,更不尽是酸的。在我的收获里,充满着酸、甜、苦、辣各种味道,不信,就请去问问那饱经忧患的庄稼人吧!
秋土
春天的土地是温馨的,它使万物萌生;夏天的土地是热烈的,它使生命拔节;秋天的土地则是诚实的,它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
如果你种下的是莠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如果你种下的是秕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把糟糠;如果你什么也不种,秋天收获的则是一片空白。
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定是蜜糖。
秋说:人们啊,在你播种时,最好先想想秋天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吧!
【演讲稿片段】
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xīn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关的世界。“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②);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耳濡目染,(③)。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教,下重文治,开创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正如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当然,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读书种子”需与实践“沃土"紧密结合,方能(④)壮苗,结出shuò果。
1.李华的朗诵稿中有两个字音读不准,王力的演讲稿中有两个字不会写,请帮他们选出正确的读音和汉字()
A.温馨(xīn)萌生(méng)薪火相传④硕果
B.温馨(xīng)萌生(móng)薪火相传④朔果
C.温馨(xīn)萌生(móng)新火相传④朔果
D.温馨(xīng)萌生(méng)新火相传④硕果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朗诵稿”和“演讲稿"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各执一词②源远流长③潜移默化④养育
B.①各抒己见②源远流长③潜滋暗长④养育
C.①各抒己见②生生不息③潜移默化④孕育
D.①各执一词②生生不息③潜滋暗长④孕育
3.演讲稿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教,下重文治,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
B.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
C.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重文治,下推文教,开创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
D.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重文教,下推文治,开创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
4.下列语句填入原稿《秋实》中,你认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不是风,__________;不是雨,__________;不是光,__________;不是热,__________。
①我怕早已苍白了②我怕早已霉烂了③我怕早已憔悴了④我怕早已干瘪了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②③④①D.①④③②
【答案】1.A2.C3.B4.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
温馨:温暖,馨香,客气,体贴。“馨”读作“xīn"。
萌生:植物发芽生长;事物发生、发展。“萌”读作“méng"。
薪火相传:以柴烧尽,火种仍可传承,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用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硕果:巨大的成果,比喻难得而仅存的人或物。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①处: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各抒己见: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用于讨论或写文章等。结合“众说纷纭”可知,填“各抒己见"更合适。
②处:源远流长:水的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生生不息:指事物的新陈代谢永不停止。结合语境可知,植物的繁衍应是“生生不息”。
③处: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潜滋暗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结合语境“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耳濡目染"可知,填“潜移默化”更合适。
④处:养育:供给生活所需,使生存、成长。也专指对年幼者的抚育教养。孕育:养育:滋养。结合语境可知,“壮苗"应是“孕育”。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演讲稿中画横线的句子搭配不当,应将“上推文教,下重文治"改为“上推文治,下重文教”,将“开创"改为“造就”。修改后的句子为: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结合语境可知,“风”使果实避免霉烂,故第一处横线应填“我怕早已霉烂了";雨滋润果实,避免干瘪,故第二处横线应填“我怕早已干瘪了”;光使果实颜色鲜妍,避免苍白,故第三处横线应填“我怕早已苍白了";热使果实饱满,避免憔悴,故第四处横线应填“我怕早已憔悴了”。故填入原稿《秋实》中的句子依次为:②④①③。
故选B。
(二)综合性学习。(共4分)
你所在班级正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资料栏】
材料一: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卖书,也没有人买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如今,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逐渐衰弱。
材料二:近年来,掌上阅读成为时尚。学生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
5.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活动二:辩论台】
6.下面是“网上阅读辩论会”的正方辩词,请你写出反方辩词。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图”“文"“声”三者兼具,更吸引人。我方相信,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
【答案】5.现象:进书店买书阅读的人越来越少,学生更愿意进行掌上阅读(或:书店文化逐渐衰弱,掌上阅读成为时尚)。原因:掌上阅读成本低,方便快捷,便于保存,更新也快。
6.示例:“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信息真假难辨,我们中学生难以抵制诱惑,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阅读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长期网上阅读会影响视力。所以,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原因分析。
材料一,结合“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卖书,也没有人买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可知:此材料引用名言,点明书店对国家文化的意义所在。结合“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逐渐衰弱”,可知:现在书店处于尴尬境地,书店文化逐渐衰弱;
材料二,结合“近年来,掌上阅读成为时尚",可知:掌上阅读成为当下时尚。结合“学生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可知:掌上阅读盛行,学生通过电子工具来进行掌上阅读;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则材料反映的现象是:书店文化逐渐衰弱,掌上阅读盛行。
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可以分析出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掌上阅读方便,携带方便且成本低,而且内容多,可随时随意的选择。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辩论词的拟写。辩论词的拟写要注意抓住对方的观点进行有力的反驳,并给出依据。
拟写时要注意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述理由,这里可针对正方观点,摆出“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的观点,然后从网上阅读信息良莠不齐,学生们的自制力不强,并会影响视力等方面来阐述理由。
示例:“网上阅读”弊大于利。网上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作为中学生,我们难以辨析真假和抵制诱惑,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长期借助电子产品来进行阅读,会影响视力。所以,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这样会好一些。(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三)诗文名句默写。(共8分)
7.根据提示,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中常常会写到“月”。借“月"可绘景,《夜上受降城闻笛》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大漠似雪、月华如霜的景致,烘托了凄凉的氛围;借“月"可寄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以丰富的想象写出②“__________,__________”佳句,表达了对朋友深切关心。
(2)习总书记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线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这不禁让我们想起王湾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顺江阔之景。(《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有三层境界,只有热爱并乐在其中的人才能获得最大成功。(《论语》十二章)
【答案】①.回乐烽前沙似雪②.受降城外月如霜③.我寄愁心与明月④.随君直到夜郎西⑤.潮平两岸阔⑥.风正一帆悬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⑧.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烽、降、随、郎、阔、悬。
二、阅读与鉴赏(共50分)
(一)(共10分)
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古人的名、字、号
①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②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③“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④“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⑤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圣”)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⑥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⑦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可能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有以号明志的,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谥"),如晋代陶潜的靖节等。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清纪昀称纪文达等。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如《水浒》里梁山上一百零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
⑧除了上述的字、号之外,历史上常常用来代替个人姓名的还有地名、官爵名和室名(或斋名、轩名)。如东汉孔融称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宋代苏辙称为苏栾城等。以地名称人在封建时代是表尊敬,叫做称“地望"。东汉发出“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豪言的马援称马伏波(曾任伏波将军),投笔从戒的班超称班定远(曾封定远侯),三国嵇康称嵇中散(曾任中散大夫),唐代杜甫称杜工部、杜拾遗(曾任工部员外郎、左拾遗)等。这些命名是取自官衔。还有取自室名或轩名的,如王夫之号姜斋、辛弃疾的号稼轩(姜斋、稼轩都是室名):北宋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取自亭轩名。
8.下列对“古人的名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名字的使用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来说,称自己时用名,称呼对方时,用对方的字。
B.古人的名和字往往是有关系的,可相同,可相辅,可相反。
C.古人的名字有时会来自典籍,如曹操和陆羽的名和字。
D.古人名字须表示家族中的行辈,苏轼、苏辙俩兄弟的名字就是如此。
9.下列对“古人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号可分为别号、谥号、绰号,虽说是别人取的,但是固定,为人熟知,有些号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姓名。
B.古人的号不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
C.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不是人人死后都能有这样的称呼。
D.绰号一般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是对人的形容和刻画。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人还会用地名、官爵名、室名等代替人的姓名,如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昌黎是地名,这样称人是表示尊敬。
B.古人的名、字、号反应了古人的礼教文化。
C.无论是名、字还是号,都要得到家庭、社会的认可、熟知才有效。
D.古人的名、字、号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物的家族、经历和志趣,进而了解人物。
11.我们在教材中接触了不少古代的诗人和作家,你能准确的写出他们的名、字、号吗?
(1)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字_______,号青莲居士。
(2)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字_______,号少陵野老,世人称之杜工部、杜拾遗
(3)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号_______。
(4)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__。
【答案】8.D9.A10.C
11.①.太白②.子美③.放翁④.聊斋先生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结合⑥段中“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可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结合⑦段中“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可能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可知,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由第⑦段“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可能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可知,“号”不一定要家人认可;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2)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3)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4)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二)(共10分)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以其未驯也,絷维②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心心泯泯⑤,饥哺饱嬉⑥,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⑦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愈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⑧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材也哉!"遂笞而放之。
(文/薛瑄,有删减)
注释:①铦(xiān):锋利。②絷(zhí)维:用绳子系住。③遽(jù):突然。④比:等,待。⑤心(xīn)心泯泯:心心,恐惧的样子;泯泯,茫然无知的样子。⑥饥哺饱嬉: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⑦匿形致己: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⑧数(shǔ):责备,斥责。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
A.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B.比家人逐得/己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
C.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D.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
1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一组的是()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③遽起而捕之
④已则仙心泯泯,饥哺饱嬉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14.将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
(2)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答案】12.B13.A
14.(1)正好看见刚出壳的小鸡,啾啾叫着,(猫)突然跃起抓住小鸡。
(2)我正感到很奇怪,可是又有小鸡经过堂下,(猫)又急速去捉住它然后逃跑了,(家人)追过去时小鸡已被吃了一半多。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本句句意:等仆人追到它,(小鸡)已经吞下喉咙了。仆人想抓住打它。“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意为等仆人追到它,(小鸡)已经吞下喉咙了。其中,“比家人逐得”表示时间,“矣"为句末语气词。故断句:比家人逐得/己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猫的外形类有能;②猫让鼠害怕类有能;③尽管猫第一次捕的是小鸡,但可以看出猫捕获猎物的能力;④猫不作为;⑤鼠害如故说明猫无能;⑥不捕鼠只捉鸡说明猫无能且有毛病。表现猫“类有能”一组的是①②③;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
(1)适:恰逢。鸡雏:小鸡。遽:突然,忽然。
(2)余:我。方:正,正在。怪:对……感到奇怪。然:但是,可是。亟:急速,急忙。走:跑。啮:咬,吃。
【点睛】参考译文:
我家老鼠肆虐,向别人求讨,得到一只猫。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齿锋利。因为它还不驯服,(就)用绳子绑着等(它驯服),等候它驯服。众老鼠听到它的声音,(都)屏息不敢出洞有一个多月。后来它驯服了,就解掉了绑它的绳子。正好看见出壳的小鸡,啾啾叫着,(猫)突然跃起抓它,等仆人追到它,(小鸡)已经吞下喉咙了。仆人想抓住打它,我说:“不用!有本事的必定有缺点,吃鸡,这是它的缺点;难道就没有捕鼠的本事吗?”便放了它。
后来它就是小心谨慎悠悠然的样子,饿了吃饱了玩,没有任何作为。众老鼠再窥视,以为它是特意针对自己隐藏原形,(就)还是屏息躲着不敢出(洞)。后来老鼠窥视得越多,(越)觉得没有其他异样,就一个洞穴一个洞穴地告诉说:“它没有什么作为的。"就和大家一起又出来像以前一样横行。我正非常奇怪呢,但是又有小鸡从堂下经过,(那猫)又马上过去抓了它就跑。(仆人)追,而已经咬了一半了。我的仆人抓着它来到(我的)面前,数落它道:“老天造就人才不是全能,有本事的必定有缺点。不管缺点,还有它的本事可以利用啊。如今的你没有捕鼠的本事,却有吃鸡的毛病,真是天下的弃材啊!”便鞭打它后将它放(赶走)了。
(三)(共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霁
崔道融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15.这首诗题为“秋霁",诗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霁”字的?
16.赏析最后一句“时有惊鱼掷浪声"的妙处。
【答案】15.霁:雨后或雪后天放晴。诗中从“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江上如钩月”等来表现“霁"字的。
16.写出鱼儿见钩月疑是钓钩,吃惊而逃的情景。构思新奇幽默,别出心裁。给诗平添了许多情趣。
【解析】
【15题详解】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首先要了解“霁”的意思,再从诗句的写景中找出表现“霁"特点的诗句。本诗的意思是“雨过天晴长空冲洗得非常清朗,远方初次出现一座不知名的山。到了夜晚一弯如钩的新月倒映于江水之中,不时有被鱼钩吓怕的鱼儿翻腾掷浪的声音。别出心裁的构思:鱼儿把钩月疑是钓钩,吃惊而逃。”“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江上如钩月"等句句都扣住一个“晴”字。
【16题详解】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句子。“时有惊鱼掷浪声"的意思“不时有被鱼钩吓怕的鱼儿翻腾掷浪的声音”,别出心裁的构思:鱼儿把钩月疑是钓钩,吃惊而逃。诗句内容写景生动,用语新奇,抓住“惊"字,点明拟人的写作手法,说明表现了“鱼”的行为特点,评价这种写法的妙处即可。
(四)(16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我家的猫,创造了猫国奇迹
莫言
①我家那只猫生第二窝猫的时候,已是初夏,家家户户都赊了毛茸茸的小鸡雏。
②放在院子里,唧唧地叫着,跑着,确实有几分可爱的样子。
③我家自然也赊了鸡雏。我经常发现猫蹲在黑暗的角落里,目光炯炯地窥视着鸡雏。
④几天之后,邻居一个孙姓的老太太,骂上门来了,自然是骂猫,说有一只小鸡被我家那只猫给吃了。后来又接二连三地有人骂上门来,我们本是积善之家,竟因一只猫担了恶名,并不仅仅赔偿人家几只鸡罢了。
⑤祖母把猫装进一条麻袋里,死死地捆扎住了麻袋口,然后,由二哥背到街上,扔到一辆去潍坊的拖拉机后斗里。
⑥祖母对拖拉机手说了半天好话,央求人家第一不要厌烦猫叫把它中途扔下;第二到了潍坊后要把麻袋左转三圈右抡三圈,把猫抡得头晕了再放它出袋,免得它记住方向跑回来。
⑦猫被扔进拖拉机后斗里,拖拉机后斗颠颠簸簸,把猫给拖到潍坊去了。潍坊离我们村子有多远?三百零二十里。
⑧失去母亲的四只小猫彻夜叫唤,激起我的彻夜凄凉。天亮后,祖母连连叹息,说:“可怜可怜真可怜,人猫同理,这四个孤苦伶仃的小东西。"
⑨祖母腾出一个筐子,絮上一些细草,做成了一个猫窝。又吩咐我从厢房里把四只小猫抱到家里来。
⑩梅雨时节到了,半月雨水淋漓,连绵不断。我无法出家门,百无聊赖,便逗着四只小猫玩,并用土豆糊糊喂它们。我看着生满绿苔的房檐下明亮的雨帘,雨大一阵小一阵,但始终不停,屋子里也一阵晦暗一阵明亮。
当晦暗时,四只小猫的八只眼睛绿绿地闪着光,好像磷火一样。树叶沙沙响着,是风在吹,我想象着那只老猫的情景,它在那遥远的潍坊,生活得怎么样?
农村的阴雨天,无事可干,劳累日久的大人们便白天连着黑夜睡觉,雨声就是催眠曲。我逗着猫玩一阵,看一阵雨,胡思乱想一阵,瞌睡上来,伏在一条麻袋上便睡。
朦胧中看到那只猫穿越河流与道路,出没郁郁青纱帐,顶风冒雨,向家乡奔来……一阵喧闹吵醒了我,我揉揉眼睛,我又揉揉眼睛。那只猫果真回来了。
它遍身泥巴,雨湿猫毛更显得瘦骨嶙峋。四只小猫与老猫亲热成了一个蛋。
我大叫着:“猫回来啦!猫回来啦!”家里人纷纷起来,看着猫儿女与猫母亲生离死别又重逢的情景,这情景委实有点感人。
祖母立刻吩咐母亲给猫备食,它吃鸡的罪恶阴影消逝。起码是在我家老幼的心里,洋溢着一片猫中英雄所创造的奇迹的辉煌光彩。
猫离家十七天,如果不走弯路,跋涉三百余华里。它是被装进暗无天日的麻袋里运走的,拖拉机手老邱又忠实地履行了祖母“左转右抡"的嘱咐,它是靠着什么方法重返家园的呢?这个谜我始终解不开。
祖母看着急急进食的猫,感叹道:“猫老多啦!”
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对这只猫的敬佩,一直认为这只猫创造了猫国的奇迹。
(选自小说集《儿子的敌人》)
17.梳理故事情节,补全方框里的内容。
①___→祖母谋划,母猫被弃→小猫唤母,家人惦猫→②___
18.按要求完成语言赏析。
(1)根据提示,完成朗读设计。
当祖母说“这四个孤苦伶仃的小东西"时,重音应该落在“”上,理由是
(2)品读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我揉揉眼睛,我又揉揉眼睛。(这句话是否累赘?)
19.有同学认为第⑩段的环境描写与故事内容没有关系,可以删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20.文章结尾写道:“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对这只猫的敬佩,一直认为这只猫创造了猫国的奇迹。"请联系链接材料,比较两文中猫的行为和“我”的态度的不同,谈谈你对“猫国的奇迹"的理解。
【链接材料】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郑振铎《猫》
【答案】17.①.母猫闯祸,家人受辱②.母猫回家,家人迎猫
18.(1)重音应该落在“孤苦伶仃/小东西”上,理由是“孤苦伶仃"强调了四只小猫失去了母亲的孤单、无助,重读表现了祖母对小猫的同情,以及内心的难过与愧疚。/“小”字强调了四只小猫的弱小和失去母亲的可怜,重读表现祖母对它们的疼爱和怜悯,以及内心的不忍与愧疚。
(2)不累赘,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与后一句中的“果真"相照应,强调“我”看到母猫回家时内心的惊讶和欣喜。
19.不能删去。第⑩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梅雨季节雨水连绵、晦暗潮湿的特点,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背景;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闷的气氛,为下文母猫冒雨回家、母子团圆的情节作铺垫;衬托了母猫为与孩子团聚而不辞辛劳的伟大母亲形象。
20.在郑振铎的《猫》中,猫因“我"的冤枉和追打逃到屋瓦上,并因此不再回来,最终死在邻家,猫是无抵抗的逃避者,“我”对它先有偏见,后有愧疚。莫言笔下的猫在离家十七天,辗转三百余里后,在恶劣天气下重返家园,小小的动物,克服了大大的困难,出乎“我"的意料,这是个奇迹;母猫有着和人一样的深情,为了和孩子团聚,它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返回家园,这是母爱创造的奇迹,母猫的行为改变了“我们”对它的态度,捍卫了猫作为独立的生命的尊严,创造了“猫国的奇迹"。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
根据第④段“几天之后,邻居一个孙姓的老太太,骂上门来了,自然是骂猫,说有一只小鸡被我家那只猫给吃了。后来又接二连三地有人骂上门来,我们本是积善之家,竟因一只猫担了恶名,并不仅仅赔偿人家几只鸡罢了”可以概括出母猫闯祸,家人受辱;根据第段“‘猫回来啦!猫回来啦!’家里人纷纷起来,看着猫儿女与猫母亲生离死别又重逢的情景,这情景委实有点感人",第段“祖母立刻吩咐母亲给猫备食,它吃鸡的罪恶阴影消逝。起码是在我家老幼的心里,洋溢着一片猫中英雄所创造的奇迹的辉煌光彩”可以概括出母猫回家,家人迎猫。
【18题详解】
(1)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本题回答重音落在“孤苦伶仃"或“小东西”上均可。“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放在这里强调了四只小猫失去了母亲后的孤单、无助,重读能表现祖母对小猫失去母亲的同情,以及看到小猫孤孤单单,没有母亲陪伴,内心的难过与愧疚,重读更能引发人们对小猫的同情;“小”字强调了四只小猫的年幼和弱小,在最需要母亲的时候又失去母亲,十分的可怜,重读能表现出祖母对小猫们的怜悯和疼惜,以及看到幼小的猫猫没有母亲照顾,内心的不忍与愧疚。
(2)本题考查句子分析。
“我揉揉眼睛,我又揉揉眼睛"这句话中两次重复说“揉揉眼睛”,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我"对眼前看到的景象感到不可思议,生怕看错,又与后一句中的“果真”相照应,写出了“我"确实看到猫回来了,不是出现的幻觉,表达了“我”看到母猫回来时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因此不累赘。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
第⑩段“梅雨时节到了,半月雨水淋漓,连绵不断"这段环境描写,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写出了梅雨季节阴雨连绵、空气潮湿的特点,渲染了一种沉闷、凄凉的气氛,为下文写母猫冒雨回家时浑身湿漉漉的样子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母猫不顾天气返回家中与自己的孩子团聚,衬托出了母猫为了孩子不怕苦、不怕累的伟大母亲形象。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比较。
在郑振铎的《猫》中,猫被主人冤枉后选择了无抵抗的逃避,再也没有回来,最终死在了外边。“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内心万分愧疚又自责。而莫言笔下的猫被丢弃到了离家很远且陌生的地方,尽管路途遥远、天气恶劣,但它牵挂着自己的四个孩子,还是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回到了家中,这出乎人的意料,小小的躯体,蕴含着大大的能量,“我"对猫不畏艰难也要回到孩子身边的伟大母爱感到敬佩,这在“我”看来它的回归简直就是展现着母爱精神的一个奇迹。
(五)(8分)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不一时,望见那菩萨了。行者道:“妖精,我怕你了,你饶我罢。你如今赶至南海观音菩萨处,怎么还不回去?"那妖王不信,咬着牙,只管赶来。行者将身一幌,藏在那菩萨的神光影里。A这妖精见没了行者,走近前,睁圆眼,对菩萨道:“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么?”菩萨不答应。妖王捻转长枪,喝道:“咄,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么?"菩萨也不答应。妖精望菩萨劈心刺一枪来,那菩萨化道金光,径走上九霄空内,行者跟定道:“菩萨,你好欺伏我罢了!那妖精再三问你,你怎么推聋装哑,不敢做声,被他一枪拥走了,却把那莲台都丢下耶!”菩萨只教:“莫言语,看他再要怎的。"
(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二回)
21.在1983年版的电视剧里,把选段中A处妖王对孙悟空的称呼进行了改编,这一改编被称为神来之笔。读一读,你觉得“神”在何处?
原句:这妖精见没了行者,走近前,睁圆眼,对菩萨道:“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么?"
改句:这妖精见没了行者,走近前,睁圆眼,对菩萨道:“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么?”
22.有人说,孙悟空和选段中妖王的经历,体现了一条共同的成长脉络。你认为这条共同的成长脉络是什么?请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21.此时的红孩儿自恃武艺高强,不把孙悟空放在眼里,对菩萨也并不了解,因此语言中应该带有狂傲自大的语气和对孙悟空的轻视,而“猴子"的称呼就表现了这种性格特点。
22.展现了从反抗到驯服的成长脉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股权转让及品牌授权合作协议2篇
- 2024年版:股东之间股权转让协议书
- 采购工作总结与计划9篇
-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三篇
- 高三教学工作计划4篇
- 样品买卖合同
- 将优 质 服务进行到底
- 2025年专用级次磷酸钠项目发展计划
- 全国独家分销合同(2篇)
- 商业租房协议范本
- 2023年1月广东省自考00634广告策划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超声检查医疗纠纷的防范培训课件
- 采购管理的流程与原则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附答案详解)
-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宣贯课件
- 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与会计
- 视频监控维保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椎管内肿瘤围手术期护理课件
- 麻醉科主任述职报告
- PDCA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