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单元复习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02体系构建04专题突破目录
01考情速递03知识梳理05能力提升
01考情速递
考情速递要点选考要求考察角度真题考情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理解1.地质构造过程分析2.外力作用下地貌形成过程分析3.河流地貌形成过程分析4.人类活动与地貌的关系2022全国乙卷,372022广东卷,3-4,172021河北地理卷2021.6浙江地理卷2021辽宁卷2021湖南地理卷2021广东卷2020全国卷Ⅲ,7—82020全国卷Ⅰ,372020全国卷Ⅱ,372020天津地理卷,4—5板块构造学说和全球构造地貌应用内力作用与地貌应用外力作用与地貌应用河流地貌的发育应用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应用
02体系构建思维导图河流地貌
03知识梳理知识梳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与地貌2.外力作用与地貌3.岩石圈物质循环构造地貌4.褶皱5.断层6.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构造7.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8.河谷的发育9.河流冲积平原的形成1.内力作用与地貌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内力作用的主要类型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等的形成。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典型的陷落地形: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青海湖等。典型的隆起地形:庐山、泰山、华山等典型的块状山地。(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表现形式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山地貌。岩浆流出地表经冷却形成熔岩高原。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等。1.内力作用与地貌(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内力作用与地貌(2)褶皱构造与地貌1.内力作用与地貌(2)断层构造与地貌1.背斜、向斜的判断“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对于复杂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易错点拨2.断层的判断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易错点拨AB2.外力作用与地貌(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地貌实例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生物作用下,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物。不直接塑造地貌2.外力作用与地貌(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地貌实例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长江三峡、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溶蚀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可溶性岩石,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挪威的峡湾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分布地区地貌实例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碛湖、冰碛平原。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东欧平原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质量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质量小的物质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河流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恒河三角洲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流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沙丘、黄土高原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滨海地区。海滩2.外力作用与地貌(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易错点拨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风化作用不是风力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3.岩石圈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3.岩石圈物质循环(2)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在内力和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其过程可归纳为如下模式图。4.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貌(1)板块的划分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4.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貌(2)板块边界与地貌
板块相对运动
张裂
碰撞大陆板块大洋板块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形成地貌裂谷带大洋中脊褶皱山系海沟、海岸山、岛弧链实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大西洋中脊、太平洋中脊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安第斯山、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落基山、日本群岛5.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发育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初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狭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向两侧的侵蚀作用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展宽后期侵蚀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5.河流地貌的发育(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的形成
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分布山前河流中下游河口地区形成机制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变得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泥沙等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已废弃河漫滩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小+海水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堆积物不断向海洋一侧延伸形成三角洲平原。5.河流地貌的发育(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的形成
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地势平坦、宽广。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图示6.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影响一般原则原因实例方式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①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线路走向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形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6.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6.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地区聚落分布原因分析聚落形态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聚落发展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平原聚落分布最密集区,尤其是沿河、沿海地区,常形成规模很大的聚落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团块状高原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多呈条带状6.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河流堆积地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①共同点: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活动。②不同点:洪积—冲积平原既不旱,也不涝,为农业高产区;河漫滩平原旱涝较为严重,粮食产量不稳定;三角洲地区易出现土壤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
04专题突破1.河谷的发育(1)河谷的发育过程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成。当沟谷深切至地下并获取稳定的补给水源时,沟谷就成了河谷。河谷的发育过程和特征如图所示:1.河谷的发育(2)河谷在不同河段的表现2.河流的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1)河流的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的两种情况①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来解释。北半球河道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河道左岸侵蚀,右岸堆积。②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不需考虑南北半球)其成因解释如下:(2)聚落与港口的选址堆积岸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用地;侵蚀岸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据此可反推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分布。2.河流的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2021湖南卷]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下图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和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真题探究真题探究1.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A.3月、5月B.9月、7月C.8月、6月D.5月、9月2.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思维点拨】1.由图2可知,L月的同地点风力堆积物较厚,根据材料信息,该地的冬春多大风,河流的堆积物经过累积,到5月份达到最厚,加上这时段河水少,侵蚀作用弱,故可推出L为5月,而M月可能是9月,因为夏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经过长时间侵蚀,风积物被侵蚀,厚度减少,故M应为9月份,D正确,ABC错误。故选D。2.由材料可知,河流由南向北流动,南部位于河流上游,河水流动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流水侵蚀大于风力沉积,河道宽阔,北部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上游带来的泥沙到下游河道沉积,河道变狭,①④正确,故选B。【答案】BD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通过右图进行理解。读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真题探究3.从图中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水能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库B.②地的成因与华山、泰山相同C.③处为向斜谷D.④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4.①、③为同一条河流,且①、③处河流均为南北流向,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A.①河道东岸以流水侵蚀为主 B.③河道西岸以流水侵蚀为主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思维点拨】3.读图可知,①处有断层,不适合修建水库,A错误;②处为断层处相对两侧岩块上升的地垒,为断块山,成因与华山、泰山相同,B正确;③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谷,C错误;④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D错误。故选B。4.①、③为同一条河流,且①、③处河流为南北流向,图示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左岸沉积物堆积。结合图中方向及堆积物分布情况分析,①河道东岸以流水沉积为主,A错误。③河道西岸以流水沉积为主,B错误。结合图中海拔高度,该河从③处流向①处,即在③处由南向北流,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再由①处由北向南流,C正确,D错误。故选C。【答案】BC4.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真题探究[2020全国卷Ⅲ]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1)—(2)题。(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1)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所以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2)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BD错误。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错误,C正确,故选C。【思维点拨】【答案】DC5.搬运作用与颗粒物的关系1.根据沙丘形态判断风向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2.根据堆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堆积,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5.搬运作用与颗粒物的关系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貌简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分布的主要地区以及可能观察到的地质作用主要有()A.西南地区、吹蚀作用 B.东北地区、风化作用C.西北地区、风积地貌 D.黄土高原、风蚀地貌6.下面关于新月形沙丘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地盛行东北风 B.P的坡度较缓,Q的坡度较陡C.当地盛行西北风 D.P的坡度较陡,Q的坡度较缓真题探究5.图中所示地形是风积地貌——沙丘的形态。该地形主要集中在气候干燥、风力较大的地区。西北广大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广布,所以该图中所示的风积地貌的分布应在西北地区,C正确,排除ABD。故选C。6.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根据图中等高线的稀疏和指向标即可确定其风向为西北风,A错误,C正确;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P的坡度较陡,Q位于沙丘顶端,BD错误。故选C。【思维点拨】【答案】CC
05能力提升早期,在山区修建公路多为“之”字形的盘山路(左图为彝良盘山公路)。现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在山区,公路常修建成“之”字形,是为了()A.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B.减小线路的坡度C.增加山区线路的密度 D.通过更多的居民点2.现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主要得益于()A.缩短路程 B.少占耕地的要求C.节省投资的需要 D.经济技术的提高BD下面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3-4题。
3.河流在甲处形成的地形地貌是(
)A.冲积扇B.“V”形峡谷
C.三角洲D.河漫滩平原4.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气候和河流C.地形和河流 D.植被和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冰箱门胆冲模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文化设施设备采购合同甲方文化保护责任承诺
- 二零二五年度家居建材门市租赁管理协议
- 2025年桶攀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教育培训机构装修拆除合同
- 2025年度合伙店铺转让合同书(特色小吃品牌)
- 港口废料清运及处置合同
- Unit 8 Wonderland Pronunciation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译林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题竞赛试题试题
- 海南省2025年度房产买卖及室内外装修合同
- 常见织带花链的排法和穿棕方法
- 《化工工程制图》完整教案
-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试卷(语数英物化史生等共11套)带答案解析
- DFX工艺设计方法介绍
- 洪恩识字识字卡(001-100)可直接打印剪裁
- 违反八项规定问题典型案例、法规依据和关注点
- J-STD-033D处理包装运输和使用湿度回流和过程敏感设备
- 文联述职报告
- SCI期刊的名称缩写与全称对照表
- 人机料法环测检查表
-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导学案 各种各样的汽车 全国通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