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_第1页
现代世界-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_第2页
现代世界-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_第3页
现代世界-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_第4页
现代世界-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查补易混易错08现代世界

0[教材方位直击/

高考对现代世界的侧重考查以下内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

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特点、影响和调整、二战后苏联

的建设和改革、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表现、特点、影响、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两极格局

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经济

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标志、概念和实质、现代主义美术、影视艺术等。

品[易混易错归纳/

易错点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易错角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实施的必要性

【易错点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支持红军,

战胜敌人,在经济领域采取的一项特殊政策。该政策的实施为抵御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

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从这个角度看,其发挥了较大

的作用。该政策是苏俄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尝试。

【易错角度】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恢复国民经济

【易错点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国民经济。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币关系发展生产,以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符合当.时苏俄(联)

的国情,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易错角度】斯大林模式曾发挥了积极作用

【易错点拨】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斯大林模式在确

立初期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曾发挥巨大作用,使苏联迅速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

一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

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迅速实现了工

业化。

易错点2、滞胀出现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易错角度】滞涨引起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易错点拨】滞涨又称滞胀,'‘滞”是指经济增长停滞,“胀”是指通货膨胀。通俗的说就

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通常下,通货膨胀可以使得就业率上升。但是,上个世纪

的一次经济危机中(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这

个事实,造成停滞性通货膨胀的原因通常有:政府错误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与税收政策、

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供给冲击,生产成本快速上涨使得社会供给不足,在带来通货膨

胀的同时还会导致产出下降。一般来说,对付"滞胀”货币政策的用武余地不大,因为如果为

了控制通胀而提高利率,则其负面作用可能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减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如

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降低利率,则其负面影响是可能引发恶性通胀。对付"滞胀”一般采用

财政政策效果较好,比如,通过加大财政开支或减税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易错点3、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易错角度】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不同,贷款类型也不同

【易错点拨】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

发展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

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与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为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会员提供短期贷款。

【易错角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优缺点

【易错点拨】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既是一国货币,又是世界货币。它的发行不仅受

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又必须适应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需要。由于黄金

产量和黄金储备量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双挂钩”原则下,美元便陷入

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为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元的供应应当不断增长,但这又会导

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难以维持。正是上述问题和缺陷导致了该体系的不稳定性,当该体系的

重要支柱一一美元出现危机时,必然导致该体系出现危机。

易错点4、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国际政治秩序的举措

【易错角度】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易错点拨】在冷战时期,随着第三世界兴起,联合国的成员结构逐渐改变,不属于两大

集团任何一方、走独立自主道路的国家越来越多。特别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站在

第三世界一边,代表发展中国家说话。冷战结束后,联合国迎来了发展机遇,然而,美国打

造单极世界的努力又给联合国秩序带来严峻挑战。西方七国集团、北约等组织和机制成为美

国推进霸权战略的工具,联合国的作用时常被这些机制取代。西方大国试图建立其主导的

“世界新秩序”,进一步弱化联合国秩序,使之服从于西方强权秩序。国际政治秩序变革的

主要任务就是维护、加强联合国秩序,同时弱化强权秩序。

&I好题演练/

E高考真题

1.(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1972年,苏联重启西伯利亚地区的贝阿铁路建设项目以开发

油田和铜矿资源,在全国征召志愿者(海报如图),并承诺参与铁路修建的志愿者将享有住

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材料表明,这--时期的苏联重视()

》:荣y干/时段路方设并!

A.优化分配制度改善人民生活B.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

C.引进西方技术开发远东地区D.调动社会资源优先发展工业

【答案】D

【详解】据材料可知,在1972年苏联为征召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油田和铜矿的志愿者,充

分调动社会资源的力量,做出“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的承诺,体现了苏联对重工

业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中关于住房和汽车的分配并非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而是为了开

发西伯利亚地区的油田和铜矿,排除A项;材料中“将享有住房和汽车的优先分配权”是计

划经济体现,并非运用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只体现了征召志愿者开

发西伯利亚地区,但没有体现是否采用西方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

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

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D.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召开“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处于封建君主时期,一九五三年六月十八日,埃及政府正

式宣布永远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埃及共和国,并未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此时英国士兵

召开“模拟议会”,是顺应资产阶级制度确立的大趋势,属于进步意识,符合世界历史的发

展潮流,所以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D项正确;材料未

涉及“英国的阶级矛盾”,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埃及此时是否进行了“政治革命”,

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对立”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下表反映的是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举办国家

展览的情况。这表明()

展览国展览地点主要展品

美国莫斯科食品、服装、体育用品、书籍、音响设备

苏联纽约喷气式飞机、拖拉机、汽车、水力发电装置

A.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吸引力B.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

C.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D.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远超美国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举办国家展览,美国在莫斯科展

览的主要展品多是贴近日常生活的消费品,意图在民生方面遏制苏联,说明美国在冷战中

注重运用文化交流渗透冷战,苏联在美国举办的文化交流中展览的展品主要是重工业产品,

其意图是在重工业方面遏制美国,说明苏联在冷战中注重运用文化交流渗透冷战,B项正

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影响和效果,得不出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吸引力,排除A项;材料

只提到美苏两国,不能证明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的

重工业情况,不能得出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远超美国,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1980〜2000年部分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出口占各自

总出口比重表。据下表可知,这一时期非洲经济()

组织名称时间1980年1990年2000年

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5.7%6.3%4.8%

中非共同体1.4%1.4%0.9%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9.6%8.0%9.6%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0.4%3.1%11.9%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0.3%2.9%2.2%

A.对区域组织外的贸易依赖明显B.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

C.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位D.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

【答案】A

【详解】通过比较表格中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2000年间,非洲的区域经济

一体化组织中,内部贸易发展有限,内部出口占总出口比重最多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也

只有11.9%,反映出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同区域外的贸易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即非洲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区域组织外的贸易依赖更明显,A项正确;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与

中非共同体内部出口不增反降等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非洲经济始终处于世界经

济的边缘地位,排除C项;仅内部贸易发展不足,不能说明整个非洲经济区域发展的极度

不平衡,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

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

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

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

A.输出了革命文化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

C.打破了外交孤立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及所

学知识可得,苏俄当时经济上十分吃紧,为了赚取外汇,采取了某种程度的妥协,B项正

确;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不能说明苏俄输出了革命文化,排

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苏俄打破了外交孤立,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艺术与经济之间

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2・山东•高考真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

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T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

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济技术合作、100

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可知,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帮助和合作,有利于非洲国家和中国的

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区域性经济合作

组织的成立,排除A项;B项表述片面,中国和非洲进行经济合作也有利于中国经济治理

机制的改善,排除B项;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均衡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2・山东・高考真题)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

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

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

【答案】B

【详解】1914年一战爆发时,英国从“欧洲均势”考虑出发,担心德国战败后法国成为新的霸权

国家,所以对法国采取有限援助政策,希望两败俱伤。这直接造成了战争初期英法联军由于协

调不力而节节败退,法国和平主义、反战运动高涨,前线士兵出现严重厌战情绪,国内政

局不稳,法国有可能向德国屈膝求和,以求走出战争,从而造成德国独大,这极大违背了

英国的“欧洲均势”原则,故一战后期英国不得不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战争,B项正确;A

项不属于英国转变态度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避免单独对德作战只是表象,排除C项;

英国希望德法两败俱伤,独霸欧洲,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2•山东•高考真题)1967年,法国学者塞尔旺施赖贝尔在其著作中宣称,如果包括法

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欧洲也许会繁荣昌

盛,但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该著作出版后在欧洲很快成

为畅销书。这反映出欧洲社会

A.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否定B.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

C.对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担忧D.对苏联威胁下欧洲联合的反思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但将在历史上第

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可知,法国学者倡导欧洲国家迅速采取行动重新

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避免欧洲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说明学者

认为欧洲受到挑战并对未来有所担忧,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发展模式,排除A

项;材料主要是强调学者对欧洲的认识,没有涉及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排除B项;材

料没有涉及苏联的威胁,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曾有人言道:询问是谁赢得了某场战争,就仿佛在询问是谁战胜了旧金山地震。在20

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一命题,即在战争中不存在真正的胜利者,而只有程度不同

的失败者。然而,战争是否也与地震一样,是人类智慧所无法控制和消除的自然现象呢?虽

然很少会有人同意这一观点,但是,无论人类怀着如何高尚的理想,如何孜孜以求地试图消

除战争,却依然只能扁得国家间转瞬即逝的短暂和平。——《人、国家与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基础上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20世纪相关史实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

观点:战争消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民运共同体,才能消除战争对人类的威胁。

论证:战争一直是人类命运的最大威胁。20世纪以来,人类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场战争是由于世界发展的不均衡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各种复杂矛盾

造成。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真正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世

界的发展依然处于极度不平衡中,这场大战结束后仅仅过了

20年,1939年又爆发了更大规

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遭受了无比巨大的灾难。我们不得不考虑人来发展的未来以及

战争对我们的威胁。究其战争根源,私有财产所有制、统治阶级的压迫以及经济利益冲突

是内因,二帝国主义的扩张、霸权主义和军火集团的推动是现代战争的外阴。要让战争消

亡,人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与包容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给人类指出了发展的方向,成为消除人类战争的目标与方向。

【详解】本题为观点论证类题目,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首先,提出自己

观点,根据材料“询问是谁赢得了某场战争,就仿佛在询问是谁战胜了旧金山地震。在20

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一命题,即在战争中不存在真正的胜利者,而只有程度不

同的失败者。...・••无论人类怀着如何高尚的理想,如何孜孜以求地试图消除战争,却依然只

能赢得国家间转瞬即逝的短暂和平。”可知,提出观点:战争消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

类民运共同体,才能消除战争对人类的威胁。

其次,围绕提炼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详细的论证,如:战争一直是人类命运的

最大威胁。20世纪以来,人类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场战

争是由于世界发展的不均衡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各种复杂矛盾造成。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给

我们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凡尔

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真正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的发展依然处于极度不平衡

中,这场大战结束后仅仅过了20年,1939年又爆发了更大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遭

受了无比巨大的灾难。我们不得不考虑人来发展的未来以及战争对我们的威胁。究其战争

根源,私有财产所有制、统治阶级的压迫以及经济利益冲突是内因,二帝国主义的扩张、

霸权主义和军火集团的推动是现代战争的外阴。要让战争消亡,人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同

时,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与包容是关键。

最后,对观点进行总结升华,再次明确观点的准确性,如: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的理念给人类指出了发展的方向,成为消除人类战争的目标与方向。开放性试题,言

之有理即可。

10.(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片反映了183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1]论题: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高峰

论述:随着技术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蒸汽机车出现,火车应运而生,随后铁路大范

围铺设,钢铁行业飞速发展,出现了第一波发现高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石油化工行业

发展迅速,推动了汽车行业以及石化品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波与第三波经济发展高峰;第

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科技的发展飞速,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

济全球趋势加速发展,出现了第四波高峰。

总之,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也推动了经济发展高峰的出现。

【示例2】观点:世界经济周期性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

论据:危机、科学进步、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略)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图片内容,结合史实,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

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中的四次经济发展高峰可得出科技革

命与经济发展高峰;其次,结合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来

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论

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最新模拟

1.(2023•黑龙江•校联考二模)苏联计算机的发展被置于国家控制之下,在50年代初就研制

成功大型计算机BECM,世界领先。60年代后计算机普及率低,与西方差距拉大。70年代

政府指导方针是仿制美国计算机,外国软件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出现混乱。苏联计算机发展

逐渐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工业薄弱B.高新技术引进不足

C.管理体制弊端D.美苏冷战形势影响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苏联60年代后计算机普及率低,与西方差距拉大……70年代政府指导

方针是仿制美国计算机,外国软件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出现混乱”可知,苏联放弃了发展自

己软件,问题主要出在政府的指导方针上,体现出苏联管理体制的僵化和弊端,C项正确:

计算机不属于基础工业,排除A项;技术引进和美苏冷战都属于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

除B、D项。故选C项。

2.(2023・福建厦门•统考三模)1933年,甘地创办了印地语报纸《哈里真》周刊,并且在之

后的九个月里巡游印度,发起了场广泛的反对不可接触制运动。《哈里真》将关注点放在人

民生活问题上,如村落清洁、食品营养、房屋重建等。甘地的这些做法旨在()

A.推动民族经济的独立发展B.应对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C.为社会下层民众争取权利D.消除抗英斗争中存在的分歧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将关注点放在人民生活问题上,如村落清洁、食品营养、房屋重建等”

可知,甘地关注民生问题,企图改善民众的圣后,说明其旨在为社会下层民众争取权利,C

项正确;推动民族经济发展需要争取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不符合材料主旨,

排除A项;应对大危机应该从贸易、生产和就业等方面入手,而甘地关注的之人民生活问

题,排除B项;印度抗英斗争中的分歧在政治方面,与民众生活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

选C项。

3.(2023・福建厘门•统考三模)下表为1954~1964年苏联粮食进出口情况统计表。据表可知,

当时苏联()

年份出口(万吨)金额(万卢布)进口(万吨)金额(万卢布)

1954390265102201490

1956320204104902800

195774050940150830

1959700438502601430

1961750426406804170

19643502177073044430

A.农业改革一度取得成效B.国家经济战略发生根本变化

C.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现D.对外贸易结构转型趋势明显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在1954年、1957年、1959年、1961年的粮食出口量都大于

进口量,一定程度上能体现苏联粮食产量的增加,结合所学可知,1954〜1964年是赫鲁晓

夫当政时期,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放权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苏联粮食产量

的提升,A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且仅凭粮食进出口量也不能

推断苏联经济战略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赫鲁晓夫在农业改革方面取

得的成效,并非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且赫鲁晓夫执政之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已经

开始显现,排除C项;材料仅仅涉及粮食一项内容,不能体现整个外贸结构转型明显,排

除D项。故选A项。

4.(2023•湖南常德•统考一模)据下表可知()

1937-1938年农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关税

农业国对工业国的关税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关税

国家19371938国家19371938

匈牙利31.8%42.6%德国27%82.5%

保加利亚75%90%法国19.1%53%

西班牙62.7%75.5%意大利24%66%

A.各国需要合作应对共同挑战B.关税大战使世界走向战争

C.欧洲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集团D.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有限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1937-1938年农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关税”,结合表格信息可知农业国对工

业国的关税在提高,同时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关税也在提高,经济危机情况下,这样只会加

剧国际局势的动荡,所以各国之间需要合作来共同应对经济危机,A项正确;关税大战不

一定引发战争,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欧洲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集团,排除C项;

这一时期,协调关税的组织还未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校考模拟预测)1933年,美国极力强化联邦政府的职能,承担

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而1981年上台的里根总统则称“本人有意限制联邦政府的规

模和影响……我们当前所遭遇的苦难,和由于政府不必要的过度成长对我们生活的干预有

关。''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美国()

A.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遭到破坏B.经济衰退致使政府的权力下降

C.总统权力影响国家政策的稳定D.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局部调整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3年是经济大危机期间,此时美国政府通过国家干预应对

危机;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政府则通过减少国家干预以意图促进经济恢复。所以这一变化

主要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局部调整,D项正确;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并没有遭

到破坏,排除A项;经济衰退没有导致政府权力发生变化,排除B项;这种变化反映的是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局部调整,并不是总统权力影响国家政策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3・山东烟台・统考一模)1970年之前,以埃克森、美孚等为首的跨国石油公司控制着

国际石油市场税率及原油标价权。1971年,包括伊拉克、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在

内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与跨国石油公司签订协议,开始获得了原油标价权,旧的国际石油机制

逐渐瓦解。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C.区域经济集团化有所加强D.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兴起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1970年之前……跨国石油公司控制着国际石油市场税率及原油标价权”、

“1971年......石油输出国组织与跨国石油公司签订协议,开始获得了原油标价权,旧的国际

石油机制逐渐瓦解”,结合所学可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逐渐发展

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的重要力量,冲击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表明了世界多极化趋

势发展,A项正确;目前仍是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

除B项;石油输出国组织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是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协调成员国石油

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排除C项;19世纪,亚非

拉国家独立运动兴起,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3•甘肃兰州•统考一模)据美国某研究机构统计,美国自建国以来共发动了469次军

事干预行动,其中,1798年至1990年有218次军事干预行动,而自1991年至2022年,短

短的30多年时间内,美国进行了251次军事干预行动。这反映了()

A.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矛盾依然尖锐B.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丧失殆尽

C.美国军事霸权主义思维长期存在D.军事行动已成为解决争端的主要方式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自建国以来共发动了469次军事干预行动”,“短短的30多年时间

内,美国进行了251次军事干预行动”,说明美国经常用军事行动解决争端,军事霸权主义

思维长期存在,C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1992年至2022年”苏联已经

解体,美苏之间矛盾不存在,排除A项;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丧失殆尽”

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根据材料“美国自建国以来共发动了469次军事干预行动”,

只能证明美国一国经常用军事行动解决争端,不能得出“军事行动已成为解决争端的主要方

式”,这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广西南宁•统考一模)1926—1927年苏联所需要的机器设备超过1/3依赖进口,到

1932年进口机器设备的比重下降到13%,1937年则只占0.9%并开始向国外出口机器设备。

这说明()

A.经济危机阻滞西方对外贸易B.新经济政策推动工业化进程

C.西方加强对苏联的经济封锁D.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到1932年进口机器设备的比重下降到13%,1937年则只占0.9%并开

始向国外出口机器设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的巨大成果。得益

于苏联工业化政策,苏联逐渐完成了本国的工业化进程,设备制造业取得长足进步,机器

设备对国外的依赖度显著降低,并开始向外出口,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关于经济危机

阻滞西方对外贸易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于1928年就已经被废止了,时间不

符合,排除B项;西方对苏联的经济封锁不能解释苏联工业化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故

选D项。

9.(2023•广东湛江•统考一模)1920年,列宁实行全俄电气化计划,但是在电气化初期便出

现了燃料、原料不足等问题,工业中心荒芜一片。当年农业生产总值比1913年减少了1/3,

使得工业处于艰难境地,电气化计划暂时告一段落。这表明在苏俄当时()

A.亟待调整政策以恢复国民经济B.农业集体化运动遭遇挫折

C.应该全力粉碎敌对势力的进攻D.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20年,列宁实行全俄电气化计划,但是在电气化初期便出现了燃

料、原料不足等问题,工业中心荒芜一片。当年农业生产总值比1913年减少了1/3,使得

工业处于艰难境地,电气化计划暂时告一段落。”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苏俄经过一战和三

年国内战争,以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下,经济萧条,出现了经济和政治危机,尚不

具备实行全俄电气化的条件,因此亟待调整政策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A项正确,当时苏

俄尚未开始农业集体化,排除B项;此时一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排除C项;材料

的主旨信息是苏俄经济萧条,并非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3•山西•校联考模拟预测)2023年3月5日,不少外媒记者把中国发布的政府工作

报告和美国的国情咨询相提并论。美国国情咨文演讲6次提及中国,不断强调中美对抗;而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没提到美国,还强调我国将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

经贸合作。这种反差反映了()

A.美国干涉他国内政B.逆经济全球化阻碍了世界发展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D.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任重道远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释放的是对抗世界的信号,中国释放的是拥抱世界的信号。

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对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国家的不断挑衅,不利于世界政治、

经济的稳定,故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任重道远,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美外交态度

的不同,并没有涉及到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美国对中国的态度,

虽符合逆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但并没有涉及到对世界造成的影响,也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

旨,排除B项;材料对比的是中美对外政策的不同,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无关,排除C项。

故选D项。

11.(2023•山西・校联考模拟预测)有学者指出,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小农经济的共

耕制和集体化,实现了农业经济的社会主义转化;取消私人贸易,实现了商业的社会主义化;

将工业集中和国有化,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构建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塑造了苏维埃政权的权威B.提高了工农业生产的效益

C.始终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D.践行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答案】D

【详解】材料表明,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商业、工业方面都保持了社会主义

发展方向,践行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D项正确;A、B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

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来造成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

D项。

12.(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1982年苏联的九年级历史教科书中第二章的标题为“伟大的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2016年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去掉了“伟大的十月

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并引入了“伟大的1917年俄国革命”这一概念。这表明俄国()

A.历史研究视角多元化趋向B.经济衰退和国际地位下降

C.力图淡化意识形态D.缓和了与西方关系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82年时苏联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故强

调“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等字眼,而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不再强调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故删去“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C项正确;“历史研究

视角多元化趋向”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项;俄国“经济衰退和国际地位下降”在材料中

没有体现,排除B项;不强调意识形态也不能反映与西方缓和,现今的俄乌冲突就是证明,

排除D项。故选C项。

13.(2023•河北・校联考模拟预测)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是5000亿美

元,到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13000亿美元,其中多数是来自国际私人银行的利息较高的短

期贷款。与此同时,世界工业品的价格上涨了95%,而初级产品价格仅上涨了5%。这说明

()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逆转B.国际政治秩序仍由西方国家主导

C.南北差距问题仍困扰世界D.发展中国家未能从全球化中受益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是5000亿美元,到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

13000亿美元“,可知2()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明显增加,世界工业品和

初级产品的价格涨幅相差巨大,这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南北国家差距扩

大,C项正确;虽然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但欧洲、日本、中国的发展仍在推动世界经济

多极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秩序,不是政治秩序,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也能

从全球化中受益,排除D项。故选C项。

14.(2023・山东•统考模拟预测)1922年夏,由季诺维耶夫、斯大林、加米涅夫组成的“三驾

马车”发布关于禁止粮食自由买卖的法令,1923年秋他们正式声明一旦德国革命胜利就可以

废除新经济政策,在以后的几年里,实施新经济政策被部分高层领导人看作是不可避免的

“恶工这表明当时()

A.苏俄逐步恢复了余粮收集制B.列宁领导核心地位遭到挑战

C.新经济政策在党内面临阻力D.废除新经济政策顺应了民意

【答案】C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当时苏俄部分高层领导人认为新经济政策是“恶”的,说明他们不

认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在党内面临阻力,C项正确;苏俄废除了余粮收集制,没有

恢复,排除A项;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部分领导人只是质疑新经济政策,而非挑战列宁的

核心地位,排除B项;材料中是高层领导人的态度,没有体现民众对新经济政策的态度,

排除D项。故选C项。

15.(2023•江苏•统考一模)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下表是1981-1989年美国和日本的股市中

“行业价格指数涨跌幅该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美日

涨幅前五跌幅前五涨幅前五跌幅前五

食品饮料烟草工业工程银行汽车及零部件

医疗服务建筑金融服务个人商品

医药卫生汽车及零部件金融业休闲商品

金融服务建筑材料工业运输电子电力设备

休闲商品基础材料建筑制造业

A.经济“滞胀”阻碍制造业发展B.服务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

C.基础工业建设落后于新兴国家D.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全部转移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81——1989年美国和日本的股市”以及涨幅中都出现了“金融服

务”,而银行、金融业、金融服务、医疗服务等都属于第三产业,可知服务业受到资本市场

的重视,B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经

济滞胀)的罕见现象,80年代西方国家逐渐走出经济滞胀,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新兴

国家的发展或工业建设,无从比较,不能得出美、日基础工业建设落后于新兴国家,排除c

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全部转移的说法夸张,材料也没有涉及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

B项。

16.(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1956年10月,日本不顾美国阻挠,与苏联恢复外交关系。

1960年1月,日本促使美国签署《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一般称为“新安保条约”),废除了

旧条约中“美国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1971年6月,美日签订《归还冲绳

协定》。日本外交政策的转变反映出()

A.资本主义阵营瓦解B.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C.日本成为政治大国D.美国丧失霸主地位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日本的外交政策不断突破美国的制约,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故反

映的是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B项正确;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

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而非瓦解,排除A项;材料反映日本谋求成为

政治大国,20世纪70年代时这一目标尚未实现,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实力虽

然相对衰落,但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排除D项。故选B项。

17.(2023•河南濮阳•统考一模)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和人员的跨境

流动,国家、超国家组织、跨国公司、社会团体等行为体置身于一个超国家的治理网络中,

各自作为节点,贡献资源、协商共议新的超国家性议题,在此背景下,国家向绝对主权说不

的回归绝无可能。该学者意在强调()

A.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急需调整B.全球化加剧了国家间的对立

C.世界经济向着有序方向发展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随着资本和人员的跨境流动,国家、超国家组织、跨国公司、社会团体

等行为体置身于一个超国家的治理网络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和两极格局的瓦解,国家、超国家组织、跨国公司、社会团体等行为体的发

展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没有涉及国

际政治秩序,排除A项;该学者意在强调加强国际合作,排除B项;世界经济走向有序的

标志是二战后初期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排除C项。故选D项。

18.(2023・河北唐山•统考一模)1918年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之一。当时,“大

流感”被冠以许多名称:“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战争瘟疫”“佛兰德斯感冒”“德国瘟

疫”“布尔什维克病”等。这一现象说明()

A.意识形态对峙影响疫情防控B.敌对情绪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传

C.战争局面导致传染病的流行D.国际社会对病毒缺乏科学的认知

【答案】B

【详解】一战时期的流感是流行病之一,但是在战时被冠以敌对方的名称,这说明敌对情

绪影响了人们对流行病的认识,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传,B项正确;这一时期的欧洲尚未

形成典型的意识形态对峙,而且题干中的法国和德国在意识形态上是一致的,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流行病的污名化,而非战争加速流行病的传播,排除C项;流感这一名称的

出现意味着当时国际社会对这一病毒有一定的科学认识,排除D项。故选B项。

19.(2023・山东•统考模拟预测)一战结束后,丘吉尔极其敌视苏联,认为英国应该扼杀布尔

什维克主义,共产党人都是残暴野蛮的人。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声明:”俄国的灾难就

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