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
试卷(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回答问题。(12分)
今岁盛夏,佳音喜传,我市再获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权。某社区随即举办以“魅力冰城,
闪耀亚洲”为主题,向市民、国内外游客展现亚冬会与冰城之美。
(-)缘约冰城
飞雪飘选,诗意冰城。黑龙江的省会城市哈尔滨彬彬有理地住立在华夏之边,向世界展
示他独特的丰姿。美丽的松花江蜿蜒流淌,令人心旷神怡;使安静的索菲亚教堂宛如娉婷少
女,言妙动人;冬季的太阳岛银妆素裹,冰雕壮观……你欲身临奇境,我们相约冰城,冰城
是世间最美的季节。
(二)蓬勃冰都
2023年,哈尔滨成功申办第9届亚冬会。这是我国继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
亚运会后,申办成功的重大又一个国际赛事,标志着哈尔滨将进入以迎接亚冬会为牵动的加
速发展期。市政府将打造哈市,加快冰城,让亚冬会成为展示龙
江。
(1)宣传语(一)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飘逸(yi)
B.俘立(chu)
C.娉婷(pin)
D.李妙(xian)
(2)宣传语(一)中画线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彬彬有理
B.心旷神怡
C.银妆素裹
D.身临命境
(3)对上面材料中画线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安静的索菲亚教堂宛如娉婷少女,玄妙动人。(删除"使”)
B.冰城是世间最美的季节。(在“冰城”后面加上“的冬季”)
C.某社区随即举办以“魅力冰城,闪耀亚洲”为主题。(将“举办”改为“创建”)
D.申办成功的重大又一个国际赛事。(将“重大”和“又一个”调换位置)
(4)结合宣传语(二)的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全方位振兴的步伐冰雪经济新引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舞台
B.冰雪经济新引擎全方位振兴的步伐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舞台
C.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舞台全方位振兴的步伐冰雪经济新引擎
D.冰雪经济新引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舞台全方位振兴的步伐
2.下列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洛蒂•勃朗特一一《简•爱》
B.吴敬梓一一清代小说家
C.《战国策》一一国别体
D.李逵----智取生辰纲
3.下面的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
假如你遇到一名问路的外地游客,你正好顺路想送他到目的地。你会对他说:
A.那里不好找,你现在听我的,跟我走。
B.我不熟悉那里,你再问问其他人吧。
C.我正好顺路,担心您找不到,陪您一起过去吧。
D.你真够笨的,这都找不到。算了,我送你吧。
4.完成下列古诗文填空。(7分)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以诗言志:人生遭遇挫折时,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1)
“,”尽展乐观豪迈的情怀;范仲淹心系家国,在《岳阳楼
记》中抒发(2)“,”的政治抱负。《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3)“,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不改的壮志;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
用(4)“?”表达了舍生取义的信念。
二、阅读(45分)
5.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停。”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齐王便使者问①赵威后咒书未发③,威后问使者曰:“岁④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
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
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节选自《赵威后问齐使》)
【注释】①[问]问候。②[赵威后]战国时赵惠文王妻。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立,因年幼
由威后执政。③[发]启封。④[岁]收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间:_________
②信:_________
③使:_______
④说: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②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3)作为智者,曹刿、赵威后都在言语之间强调了人民对国家的重要性,其中(甲)段
的""一句与(乙)段的“,”一句最能
表现他们这种思想。(3分)
6.阅读《古人去哪里找“热搜”》,回答问题。(10分)
古人去哪里找“热搜”
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
那么,古人没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该怎么办呢?有办法,他们可以查询类书。
②中国古代的图书大体上分成“经史子集”四类。其中,经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史书,
子汇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一些宗教典籍,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这种分类方法是从
隋朝开始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为很
多知识无法装到“经史子集”这个体系中。于是,类书就逐渐出现了。
③类书类似于我们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但是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从内容来看,
类书广泛搜集了各种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
得一比。其次,类书只是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最后,从编辑方
式来看,类书分门别类地编排了搜集而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奋询。这三个特点是类书最
突出的特点。
④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
第一部类书。《皇览》是魏文帝曹丕召集大臣刘劭、王象等人编辑的,全书分成四十多部,
一千多卷、八百多万字。曹丕雅好文章,热爱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要查询一些
典章故事,在治理国家时,他也希望可以学习先贤明君的事迹。于是,公元220年,他召集
了一些名臣儒士,想要编辑这样一部书。这部书费时三年编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类书。
⑤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大部分都失传了。好在这部书开了类书编纂
的先河,A此后各种类书层出不穷,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到了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大典》横空出世。《不列颠百科全书》
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⑥《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名臣解缙和姚广孝等人主持编
纂。朱棣告诉他们:“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
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意思是说,从文字形成以来所有的著作,你们都要把
它们分门别类地弄成一部书,不要嫌多。这部书从1403年开始编纂,直到1408年才最后完
成。B全书一共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近8000种,是一部全面反映中
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C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⑦从古代各种各样的类书,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
是人类对各种旧闻新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1)“古人去哪里找‘热搜里的“热搜”在文中指的是0(3
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类书最突出的特点有哪些?(4分)
(3)文中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分)
A__________
B
c
7.阅读《念蒙万夫老师》,回答问题。(14分)
念蒙万夫老师
贾平凹
①1972年我在西北大学中文系读书,蒙老师教授现代文学,他穿黑灰的衫子或中山服,
蓬着头发,讲授最易进入境界,得意忘我,一笑,嘴挺大,言辞和模样都很幽默。我总把他
和刘建军老师比较,说刘像朱自清,他则是闻一多。
②他那时写许多理论文章,论点有棱角,更常常鼓动我们写些稿件,但凡有新奇之处,
便多表扬。他说文章不怕幼稚最怕平庸,我们许多同学的文章就是经他修改后拿去推荐给报
刊发表的。我那时很自卑,写了篇小文章不敢署真名,化名吴胡然,他读了,问谁是吴胡然,
我说是我。他就笑了,说:“你没胡然!”拿到校刊上发表了。
③大学三年级,他领我们为出版社写一本书,很长时间里吃在一起,住在一起。那时他
在校是两个老师住一个房间,师母带孩子从外县来也没地方住,甚至为此而惬过气,他也为
此伤心落泪过。但一到指导我们写书,就重换了一个人。在订稿期,他胡子不刮,两眼充血,
常常是两个蒸馍来一点咸菜算一顿饭。记得一次完成了得意的一章,他说:“走,老师请客!”
我们深夜里上街吃了一次扯面。
④他最不喜欢刻板的生活,常要做些很憨的动作和说许多趣话惹得大家捧腹大笑,如果
不了解他的学问,谁也看不出他是教授。一次师母出差十多天,他说:“这下好了,把刷牙
的瞎毛病改过来了!”他对自己从来不讲究,但却极认真地办理别人托他的事。我几次在学
校碰见一些请教学问的和办什么私事的人,在一旁的人就说:“你去找蒙老师!”蒙老师在中
文系是最忙的人。
⑤毕业之后,我练习创作,他已经是知名的文艺批评家。作协陕西分会在太白开会,会
上大家对我的创作说了许多鼓励话。那一个晚上,他却叫我一块儿去散步,严肃地指出我创
作中的许多不足,要我冷静头脑,扎实创作。我们随着一条窄窄的街道上走过去又走过来,
一直到深夜。那一夜他的胃不好,不停地打嗝儿。
⑥他喜欢喝酒,甚至有些贪,为了他的身体,师母曾严厉限制过他,我们在一起,也劝
他少喝。一次他到我家,我拿了酒敬他,炒几盘小菜,因为他喜欢吃辣,我的小女儿也喜欢
吃辣,两个人很快吃完了那盘辣豆腐,他说:“这孩子有个性,和我这个客人抢吃哩!”因为
高兴,他喝得多了点,我和他到学校,偏巧遇到师母,问他是不是喝酒了?他当时很尴尬,
我也尴尬。师母说:“你老师有胃病,以后不要让他喝酒。”从此就和他在一起很少再敬他酒,
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几个朋友在酒桌上还提到他,说今后一定要多劝他少喝。
⑦一个月前,我有事去找他,我们就蹲在校外的马路边上说话。他气色很不好。我说:
“你近来身体不好吗?”他说:“是不好。”我说:“你要多保重才是。”他说:“我有个预感,
可能随时就不行了。"我听了吃了一惊,劝他别这么思想,不要太劳累。他又谈了许多他主
管的作家班的一些事,还谈了他的小女儿,甚至谈到家里的那只猫。
⑧现在,蒙老师离我们而去了,我们做学生的一见面就提到他,眼里充满泪水。议论他
博深的学识培育四面桃李而耗尽心血;议论他滚烫的心肠扶八方急难却常常忘却自己。尘世
真是好人难留。
(1)蒙万夫老师在文学创作上给予我哪些帮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2)细读文章第④段,说说为什么“蒙老师在中文系是最忙的人”?(3分)
(3)从作者的描述中,你看到了蒙万夫老师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4)文中“他当时很尴尬,我也尴尬”,蒙老师和我各自尴尬的原因是什么?(3分)
(5)本文最后一段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1分)
诗中有画不是图
①我们常用“诗中有画”来形容那些形象生动的诗句。于是,有人喜欢辅以图片来帮助
理解诗歌。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配上庐山瀑布的图片,把凝练的诗向具体化,
把文字的表述形象化。但事实上,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可能滞于肤浅,不能切实有效地理
解诗作。这里,我们或许错误地理解了“诗中有画”的本意。因为,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
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
②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诗中有画”一语的出处来看,苏东
坡在评价王维的作品(《蓝田烟雨图》时说:“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在字面义上,苏轼的确是形容王维的诗绘声绘色,吟罢让人置身画中。但实际上,苏
轼眼中的画不是西方绘画,更不是我们日常拍摄的照片,而是我们传统的中国画。中国古典
诗歌与中国传统画在气质、品格和精神上具有同一性,它们都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
命精神。中国的文化传统注重的是精神、内蕴、风骨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无论是
诗中还是画中,景物早已不是自然之景,而是融入了人的情感、理趣和气韵的。可见,诗中
的“画。不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意二
③诗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前面谈的是古典诗,再来看现代诗中的“画”:
阅读《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我们会用“绘画美”来形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这本身没有问
题。但诗中所写的“云彩”“波光”“金柳”“青井”包含着诗人特别的情感,这是多么真实、
精美的图片都无法取代的。因为诗中之景不是一般的景,而是意象。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
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是心与物的融合与统一。这些意象的交织,共同构成了康河河畔
静谧秀美的风光,同时蕴含着诗人对景物的陶醉、对人生理想的逐梦和对离别时分的留恋。
即便是单一的意象,也远远超越图片的信息量。在这首诗中,由多个意象共同构成的动人意
境,其表达效果,图片就更难以企及了。
④为什么一样的庐山瀑布,孟浩然看到了,会写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李白
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张继看到了,会写成“花映新林岸,
云开瀑布泉”;我们看了,却往往想到的是举起相机或手机来拍照。如果我们不能从景物中
见情、见理、见精神,或者通俗点讲就是“不走心”,那我们的诗心就永远不能唤醒。
⑤综上所述,当我们说“诗中有画”,是说这首诗具有自成的艺术境界,而不是说,我
们看到诗就看到了真实的景物。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阅读选文第②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3分)
提出观点A
分析论述从“诗中有画”的出处,分析出苏东坡所说的画应指传统的中国画。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C
(3)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诗歌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
B.“云彩波光”“金柳”“青花”是蕴含诗人特别情感的形象。
C.《再别康桥》是一首具有“绘画美”艺术特色的现代诗歌
D.面对着庐山瀑布,李白和张继有着完全相同的体验和感受。
三、作文(50分)
9.命题作文。(50分)
信息时代的生活离不开众多的机器一一手机、电脑、汽车、无人机、AI智能……我们
的生活被机器包围着,它扩展了视野,丰富了见闻,让生活更便捷,使远程变咫尺……机器
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快节奏与紧张感?自由空间被压缩?真实感与时间感的丧失?另外,
机器会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果目前这还只是科幻作家的想象,那么另一些情况已经非常
现实:人们随时拿着手机,回家直扑电脑,学生的网课、网上作业和课堂上的大屏幕……我
们停留在机器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视力和表达力严重下降,面对面沟通的时间也越来越
少……我们生活在机器中。对此你还有哪些经历体验与思考感悟?
请以“我们生活在机器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下面。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10.材料作文。
它是一片毫不起眼的叶子。整整一个夏天,它以自己的本色隐没于大树的盛装之中,给
炎热的日子平添上一抹绿意。可是,如今秋天到了,在瑟瑟风声中,它日渐干枯。模样也变
得愈来愈难看了。终于有一天,它从高高的枝头飘落到了地上。那一刻,它不由得发出最后
一声叹息:“唉,可悲的命运呀,现在我毫无用处了!”恰好那时,一只小虫子经过。看到面
前的落叶,二话没说,就钻到了它的下面。“多厚实的被子!”小虫子发出由衷的赞叹,“这
下冬天不用发愁了,到时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
上面的童话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再渺小卑微的生命也有其自身的价值;不要妄
自菲薄,要正确认识自己;与其哀叹命运,不如换个角度想问题,可能会迎来新的转机。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12分)阅读回答问题。
今岁盛夏,佳音喜传,我市再获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权。某社区随即举办以“魅力冰城,
闪耀亚洲”为主题,向市民、国内外游客展现亚冬会与冰城之美。
(一)缘约冰城
飞雪飘理,诗意冰城。黑龙江的省会城市哈尔滨柩阳有理地俘立在华夏之边,向世界展
示他独特的丰姿。美丽的松花江蜿蜒流淌,令人心旷神怡;使安静的索菲亚教堂宛如娉婷少
女,言妙动人;冬季的太阳岛银妆素裹,冰雕壮观……你欲身临奇境,我们相约冰城,冰城
是世间最美的季节。
(二)蓬勃冰都
2023年,哈尔滨成功申办第9届亚冬会。这是我国继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
亚运会后,申办成功的重大又一个国际赛事,标志着哈尔滨将进入以迎接亚冬会为牵动的加
速发展期。市政府将打造哈市,加快冰城,让亚冬会成为展示龙
江。
(1)宣传语(一)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飘逸(yi)
B.住立(chu)
C.娉婷(pin)
D.g妙(xidn)
(2)宣传语(一)中画线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彬彬有理
B.心旷神怡
C.银妆素裹
D.身临命境
(3)对上面材料中画线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使安静的索菲亚教堂宛如娉婷少女,玄妙动人。(删除“使”)
B.冰城是世间最美的季节。(在“冰城”后面加上“的冬季”)
C.某社区随即举办以“魅力冰城,闪耀亚洲”为主题。(将“举办”改为“创建”)
D.申办成功的重大又一个国际赛事。(将“重大”和“又一个"调换位置)
(4)结合宣传语(二)的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C
A.全方位振兴的步伐冰雪经济新引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舞台
B.冰雪经济新引擎全方位振兴的步伐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舞台
C.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舞台全方位振兴的步伐冰雪经济新引擎
D.冰雪经济新引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舞台全方位振兴的步伐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
A.正确;
B.有误,“伫立”的“伫”应读:zhu;
C.有误,“娉婷”的“娉”应读:ping;
D.有误,“玄妙”的“玄”应读:xudn。
故选:Ao
(2)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
A.有误,“彬彬有理”的“理”应写作:礼;
B.正确;
C.有误,“银妆素裹”的“妆”应写作:装;
D.有误,“身临命境”应写作:身临其境。
故选:Bo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ABD.正确;
C.有误,该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宾语“的活动”。
故选:Co
(4)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根据语境“市政府将打造哈市,加快冰城,让亚冬会成为展
示龙江____________"可知,第一处与“打造”搭配,应选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舞台”,
第二处应选用“全方位振兴的步伐”,第三处应选用“冰雪经济新引擎”。
故选:Co
【解答】答案:
(1)A
(2)B
(3)C
(4)C
【点评】解答综合性学习问题,关键在于平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
语文知识,养成从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言的运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
文素养。
2.(3分)下列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洛蒂•勃朗特一一《简•爱》
B.吴敬梓一一清代小说家
C.《战国策》一一国别体
D.李逵一一智取生辰纲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
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李逵没有参与智取生辰纲。
故选:D。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
知识,仔细辨析。
3.(3分)下面的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假如你遇到一名问路的外地游客,你正好顺路想送他到目的地。你会对他说:
A.那里不好找,你现在听我的,跟我走。
B.我不熟悉那里,你再问问其他人吧。
C.我正好顺路,担心您找不到,陪您一起过去吧。
D.你真够笨的,这都找不到。算了,我送你吧。
【分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解答】A.有误,“你现在听我的,跟我走”语气生硬,不够委婉,不得体。
B.有误,“你再问问其他人吧”不符合题干中“你正好顺路想送他到目的地”的要求,不
得体。
C.正确。
D.有误,“你真够笨的”语言不礼貌,不得体。
故选:Co
【点评】语言表达应注意:
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4.(7分)完成下列古诗文填空。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以诗言志:人生遭遇挫折时,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展乐观豪迈的情怀;范仲淹心系家国,在
《岳阳楼记》中抒发(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江
城子•密州出猎》中,(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不改的壮志;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舍
生取义的信念。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会挽雕弓如满月(重点字:雕)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45分)
5.(10分)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闻焉?”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值。"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齐王便使者问①赵威后咒书未发③,威后问使者曰:“岁④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
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
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节选自《赵威后问齐使》)
【注释】①[问]问候。②[赵威后]战国时赵惠文王妻。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立,因年幼
由威后执政。③[发]启封。④[岁]收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间:参与
②信:实情
③使:派
④说:同“悦”,高兴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②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3)作为智者,曹刿、赵威后都在言语之间强调了人民对国家的重要性,其中(甲)段
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与(乙)段的“苟无民,何有君”
一句最能表现他们这种思想。
【分析】【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
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
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
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
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
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
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
一同去。”
(乙)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
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有点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
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回答说:“话
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
尊?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①句意: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②句意:一定对上天说实话。信:实情。
③句意: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使:派。
④句意:使者有点不高兴。说:同“悦”,高兴。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
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词:遍,遍及;弗,不。句意: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
您的。
②重点词:舍,舍弃;而,表转折关系。句意: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知,曹刿认为作
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说明他以民为本;根据“苟无民,何有君”可见她以民为本。
答案:
(1)①参与②实情③派④同“悦”,高兴。
(2)①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②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苟无民何有君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6.(10分)阅读《古人去哪里找“热搜”》,回答问题。
古人去哪里找“热搜”
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
那么,古人没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该怎么办呢?有办法,他们可以查询类书。
②中国古代的图书大体上分成“经史子集”四类。其中,经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史书,
子汇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一些宗教典籍,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这种分类方法是从
隋朝开始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为很
多知识无法装到“经史子集”这个体系中。于是,类书就逐渐出现了。
③类书类似于我们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但是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从内容来看,
类书广泛搜集了各种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
得一比。其次,类书只是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最后,从编辑方
式来看,类书分门别类地编排了搜集而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奋询。这三个特点是类书最
突出的特点。
④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
第一部类书。《皇览》是魏文帝曹丕召集大臣刘劭、王象等人编辑的,全书分成四十多部,
一千多卷、八百多万字。曹丕雅好文章,热爱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要查询一些
典章故事,在治理国家时,他也希望可以学习先贤明君的事迹。于是,公元220年,他召集
了一些名臣儒士,想要编辑这样一部书。这部书费时三年编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类书。
⑤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大部分都失传了。好在这部书开了类书编纂
的先河,A此后各种类书层出不穷,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到了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大典》横空出世。《不列颠百科全书》
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⑥《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名臣解缙和姚广孝等人主持编
纂。朱棣告诉他们:“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
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意思是说,从文字形成以来所有的著作,你们都要把
它们分门别类地弄成一部书,不要嫌多。这部书从1403年开始编纂,直到1408年才最后完
成。B全书一共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近8000种,是一部全面反映中
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C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⑦从古代各种各样的类书,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
是人类对各种旧闻新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1)“古人去哪里找‘热搜里的“热搜”在文中指的是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
所在。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类书最突出的特点有哪些?
(3)文中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
点所在引出了说明对象。接着说明了类书出现的背景、特点、产生和发展等内容。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
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分析,“热搜”指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
所在。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首先,从内容来看,类书广泛搜集了各种书籍,内
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得一比。其次,类书只是
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最后,从编辑方式来看,类书分门别
类地编排了搜集而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奋询”一句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分析。
A“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运用了举例子
的说明方法。
B“全书一共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近8000种”运用了列数字的说
明方法。
C”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答案:
(1)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
(2)广泛搜集各种书籍;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分门别类编排,以便查询。
(3)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点评】说明文综合阅读,我们要能够正确理解文意,分析内容,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
用,并能够分析文章结构,抓住中心句分析概括。深刻体会理解,进行解答。
7.(14分)阅读《念蒙万夫老师》,回答问题。
念蒙万夫老师
贾平凹
①1972年我在西北大学中文系读书,蒙老师教授现代文学,他穿黑灰的衫子或中山服,
蓬着头发,讲授最易进入境界,得意忘我,一笑,嘴挺大,言辞和模样都很幽默。我总把他
和刘建军老师比较,说刘像朱自清,他则是闻一多。
②他那时写许多理论文章,论点有棱角,更常常鼓动我们写些稿件,但凡有新奇之处,
便多表扬。他说文章不怕幼稚最怕平庸,我们许多同学的文章就是经他修改后拿去推荐给报
刊发表的。我那时很自卑,写了篇小文章不敢署真名,化名吴胡然,他读了,问谁是吴胡然,
我说是我。他就笑了,说:“你没胡然!”拿到校刊上发表了。
③大学三年级,他领我们为出版社写一本书,很长时间里吃在一起,住在一起。那时他
在校是两个老师住一个房间,师母带孩子从外县来也没地方住,甚至为此而惬过气,他也为
此伤心落泪过。但一到指导我们写书,就重换了一个人。在订稿期,他胡子不刮,两眼充血,
常常是两个蒸馍来一点咸菜算一顿饭。记得一次完成了得意的一章,他说:“走,老师请客!”
我们深夜里上街吃了一次扯面。
④他最不喜欢刻板的生活,常要做些很憨的动作和说许多趣话惹得大家捧腹大笑,如果
不了解他的学问,谁也看不出他是教授。一次师母出差十多天,他说:“这下好了,把刷牙
的瞎毛病改过来了!”他对自己从来不讲究,但却极认真地办理别人托他的事。我几次在学
校碰见一些请教学问的和办什么私事的人,在一旁的人就说:“你去找蒙老师!”蒙老师在中
文系是最忙的人。
⑤毕业之后,我练习创作,他已经是知名的文艺批评家。作协陕西分会在太白开会,会
上大家对我的创作说了许多鼓励话。那一个晚上,他却叫我一块儿去散步,严肃地指出我创
作中的许多不足,要我冷静头脑,扎实创作。我们随着一条窄窄的街道上走过去又走过来,
一直到深夜。那一夜他的胃不好,不停地打嗝儿。
⑥他喜欢喝酒,甚至有些贪,为了他的身体,师母曾严厉限制过他,我们在一起,也劝
他少喝。一次他到我家,我拿了酒敬他,炒几盘小菜,因为他喜欢吃辣,我的小女儿也喜欢
吃辣,两个人很快吃完了那盘辣豆腐,他说:“这孩子有个性,和我这个客人抢吃哩!”因为
高兴,他喝得多了点,我和他到学校,偏巧遇到师母,问他是不是喝酒了?他当时很尴尬,
我也尴尬。师母说:“你老师有胃病,以后不要让他喝酒。”从此就和他在一起很少再敬他酒,
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几个朋友在酒桌上还提到他,说今后一定要多劝他少喝。
⑦一个月前,我有事去找他,我们就蹲在校外的马路边上说话。他气色很不好。我说:
“你近来身体不好吗?”他说:“是不好。”我说:“你要多保重才是。”他说:“我有个预感,
可能随时就不行了。"我听了吃了一惊,劝他别这么思想,不要太劳累。他又谈了许多他主
管的作家班的一些事,还谈了他的小女儿,甚至谈到家里的那只猫。
⑧现在,蒙老师离我们而去了,我们做学生的一见面就提到他,眼里充满泪水。议论他
博深的学识培育四面桃李而耗尽心血;议论他滚烫的心肠扶八方急难却常常忘却自己。尘世
真是好人难留。
(1)蒙万夫老师在文学创作上给予我哪些帮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细读文章第④段,说说为什么“蒙老师在中文系是最忙的人”?
(3)从作者的描述中,你看到了蒙万夫老师哪些可贵的品质?
(4)文中“他当时很尴尬,我也尴尬”,蒙老师和我各自尴尬的原因是什么?
(5)本文最后一段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分析】文章主要回忆蒙老师帮助“我”在校刊上发表小说;严肃指出“我”创作中的
不足;要“我”冷静头脑,扎实创作。文章表达了“我”对蒙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他就笑了,说:‘你没胡然拿到校刊上
发表了”,概括为:帮助“我”在校刊上发表小说;结合“那一个晚上,他却叫我一块儿
去散步,严肃地指出我创作中的许多不足,要我冷静头脑,扎实创作”,概括为:严肃指
出“我”创作中的不足;要“我”冷静头脑,扎实创作。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他对自己从来不讲究,但却极认真地办理别人托他
的事。我几次在学校碰见一些请教学问的和办什么私事的人,在一旁的人就说:'你去找
蒙老师’”分析,因为他极认真地办理别人托他的事;大家让一些请教学问的和办私事的
人都去找蒙老师。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他就笑了,说:‘你没胡然拿到校刊上发表了”“走,
老师请客”“他对自己从来不讲究,但却极认真地办理别人托他的事。我几次在学校碰见
一些请教学问的和办什么私事的人,在一旁的人就说:'你去找蒙老师'”“议论他博深的
学识培育四面桃李而耗尽心血;议论他滚烫的心肠扶八方急难却常常忘却自己”表现了
蒙老师关爱学生、尽职尽责、真诚坦率、不计个人得失、忘我工作、乐于助人。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他喜欢喝酒,甚至有些贪,为了他的身体,师母曾
严厉限制过他,我们在一起,也劝他少喝”“因为高兴,他喝得多了点,我和他到学校,
偏巧遇到师母,问他是不是喝酒了”分析,蒙老师尴尬违背妻子限酒要求,偷偷喝多被
妻子发现,非常难为情;结合“你老师有胃病,以后不要让他喝酒”分析,“我”尴尬是
因为感到自己没有照顾好老师,让师母担心,愧疚自责。
(5)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分析。“现在,蒙老师离我们而去了,我们做学生的一见面就提
到他,眼里充满泪水”表达作者对蒙老师的离世的悲伤;“议论他博深的学识培育四面桃
李而耗尽心血;议论他滚烫的心肠扶八方急难却常常忘却自己”高度评价老师的博学敬
业、乐于助人;“尘世真是好人难留”表达了作者为失去才德兼备的好老师深感惋惜。
答案:
(1)帮助“我”在校刊上发表小说;严肃指出“我”创作中的不足;要“我”冷静头脑,
扎实创作。
(2)因为他极认真地办理别人托他的事;大家让一些请教学问的和办私事的人都去找蒙
老师。
(3)关爱学生、尽职尽责、真诚坦率、不计个人得失、忘我工作、乐于助人。
(4)①蒙老师违背妻子限酒要求,偷偷喝多被妻子发现,非常难为情;②“我”感到自
己没有照顾好老师,让师母担心,愧疚自责。
(5)表达作者对蒙老师的离世的悲伤;高度评价老师的博学敬业、乐于助人;为失去才
德兼备的好老师深感惋惜。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
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
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
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8.(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中有画不是图
①我们常用“诗中有画”来形容那些形象生动的诗句。于是,有人喜欢辅以图片来帮助
理解诗歌。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配上庐山瀑布的图片,把凝练的诗向具体化,
把文字的表述形象化。但事实上,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可能滞于肤浅,不能切实有效地理
解诗作。这里,我们或许错误地理解了“诗中有画”的本意。因为,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
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
②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诗中有画”一语的出处来看,苏东
坡在评价王维的作品(《蓝田烟雨图》时说:“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在字面义上,苏轼的确是形容王维的诗绘声绘色,吟罢让人置身画中。但实际上,苏
轼眼中的画不是西方绘画,更不是我们日常拍摄的照片,而是我们传统的中国画。中国古典
诗歌与中国传统画在气质、品格和精神上具有同一性,它们都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
命精神。中国的文化传统注重的是精神、内蕴、风骨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无论是
诗中还是画中,景物早已不是自然之景,而是融入了人的情感、理趣和气韵的。可见,诗中
的“画”,不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意”。
③诗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前面谈的是古典诗,再来看现代诗中的“画”:
阅读《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我们会用“绘画美”来形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这本身没有问
题。但诗中所写的“云彩”“波光”“金柳”“青行”包含着诗人特别的情感,这是多么真实、
精美的图片都无法取代的。因为诗中之景不是一般的景,而是意象。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
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是心与物的融合与统一。这些意象的交织,共同构成了康河河畔
静谧秀美的风光,同时蕴含着诗人对景物的陶醉、对人生理想的逐梦和对离别时分的留恋。
即便是单一的意象,也远远超越图片的信息量。在这首诗中,由多个意象共同构成的动人意
境,其表达效果,图片就更难以企及了。
④为什么一样的庐山瀑布,孟浩然看到了,会写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李白
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张继看到了,会写成“花映新林岸,
云开瀑布泉”;我们看了,却往往想到的是举起相机或手机来拍照。如果我们不能从景物中
见情、见理、见精神,或者通俗点讲就是“不走心”,那我们的诗心就永远不能唤醒。
⑤综上所述,当我们说“诗中有画”,是说这首诗具有自成的艺术境界,而不是说,我
们看到诗就看到了真实的景物。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阅读选文第②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提出观点A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分析论述从“诗中有画”的出处,分析出苏东坡所说的画应指传统的中国画。
B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绘画
的共性。
得出结论C诗中的“画”,不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意”。
(3)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中国古典诗歌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
B.“云彩波光”“金柳”“青存”是蕴含诗人特别情感的形象。
C.《再别康桥》是一首具有“绘画美”艺术特色的现代诗歌
D.面对着庐山瀑布,李白和张继有着完全相同的体验和感受。
【分析】本文先以一些人对“诗中有画”的错误理解引出中心论点一一诗中有画,强调
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接着从“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诗
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
“诗中有画”说的不是我们看到诗就看到真实的景物,指的诗具有自成的艺术境界”。
【解答】(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与概括。阅读全文,了解大意,可知本文主要是
纠正一些人对“诗中有画”的错误理解。根据标题“诗中有画不是图”,以及首尾段的内
容,可以看出首段的末句“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即为本文的中
心论点。
(2)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梳理。此题要求我们梳理的是第②段的论证思路。细读此段,
可以看出首句先提出论点“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接着先从“诗
中有画”的出处,分析出苏东坡所说的画应指传统的中国画。然后再从中国传统文化的
角度展开分析,指出“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画在气质、品格和精神上具有同一性,
它们都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最后得出结论:“可见,诗中的‘画‘,不
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意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阅读第③段,首先提出本段的中心论点:“诗
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接着主要以《再别康桥》为例来具体论证这一观点,
指出诗中的意象构成的动人意境,其表达效果是图片难以企及的。据此可见,此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春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科粤版)上课课件 9.2 合成材料
-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无答案)
- 期末模拟练习(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 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 高一 人教版 化学 第四章 第二节《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课件
- 品管圈PDCA参赛案例-儿科提高危重患儿床旁交接班合格率医院品质管理成果汇报
- 高一年级 科技实践教材 第三单元《走进基因检测技术》课件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2025届贵州省金太阳联考一模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 《植物的生殖方式》课件
- 北京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2
- 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技能大赛考试题及答案
- ASTM-D3359-(附著力测试标准)-中文版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DBJ15-22-2021-T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程技术规程(广东省)
- 银行客户经理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集团公司)
- 私人酒窖租赁合同三篇
- 2024年国防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科学阅读材料(课件)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 关于发展乡村产业的建议
- 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一元宇宙技术(2024 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