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8课程设计与评价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8课程设计与评价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8课程设计与评价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8课程设计与评价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8课程设计与评价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8课程设计与评价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答案解析附后卷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课程实施过程是制定课程的一部分,课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结果”。这是课程实施的()的观点。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C、互动调适取向D、以上都不对2.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注重研究结果的评价。3.分析、解决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源头。4.以下哪个选项属于宏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A、课程的根本目的B、教科书的编制C、具体学科的课程标准D、具体学科的教学计划的制定5.实用主义课程设计的认识路线在课程设计的基本途径上主张“真理即效用”,否认绝对真理的存在。6.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评价对象的是()。A、对学校的评价B、对学生的评价C、对教师的评价D、对课程的评价7.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主要有三个环节,下列不属于这三个环节的是()。A、开题评价B、作品评价C、结题评价D、中期评价8.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评价的内容有()。A、参加活动的态度B、方法技能C、任务的完成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D、以上都是9.试述目标评价模式的基本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观的核心价值取向是()。A、重发展B、重改善C、重过程D、以上都是11.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应以综合主题的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之中,或由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统摄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12.下列不属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的是()。A、平时考核B、学期考核C、期中考核D、学年考核13.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宏观课程设计的结果。14.下列不属于观察法的一项是()。A、实况详录法B、日记描述法C、事件取样法D、纸笔测试法15.学习生命的回归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取向。16.教师对引入的校外课程的重新改组,对学校自身开发的课程的进一步改进,是课程改编的内容之一。17.课程资源十分广泛,教师可随意地确定主题和课题。1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为内容呈现形式。A、活动B、主题C、实践D、单元19.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20.课程开发就意味着教师工作量的增加,因此课程开发无疑就是教师的负担。2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评价包括三个维度,下列不属于这三个维度的是()。A、学生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B、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教师专业提高的评价)C、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支持D、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改进的评价22.一般而言,校本课程的理论主要是针对()的。A、社会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23.()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24.下列对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理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B、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储备,推进学生知识结构发生变化;促进学生多元能力获得显著提高C、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D、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25.任何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知识体系的学科来“教”的做法,都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卷I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是鼓励和支持校本课程的关键。A、学校教师B、学校领导C、课程专家D、学生2.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是()。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活动课程D、校本课程3.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发展”阶段所出现的取向不包括()。A、理智取向B、工会主义取向C、实践—反思发展取向D、生态取向4.20世纪70年代,美国课程理论家()在对目标模式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过程模式。A、拉尔夫•泰勒B、施瓦布C、斯腾豪斯D、保罗•弗莱雷5.关注对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组织,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逻辑序列,强调课程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规律,符合以上特征的是()。A、结构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B、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C、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D、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6.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所支配的。A、解放理性B、实践理性C、科技理性D、工具理性7.校本课程的开发可能直接影响学校现行的教学过程。8.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重要作用的评价是()。A、教师的自我反思评价B、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C、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反馈D、教育管理机构对教师的指导9.论述校本课程的优点与局限性。1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特点的是()。A、综合性B、知识性C、开放性D、生成性11.课程设计的主体是国家,由于教师的设计在范围和作用上非常有限,因此不能被视为课程设计的主体。12.根据社会调查和统计,决定生活的需要,从而编制教育目标的课程设计法是()。A、活动分析法B、社会调查法C、经验法D、客观法13.“课程审议”是以下哪种设计模式常用的方法?()A、实践与折中模式B、过程模式C、目标模式D、批判模式14.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A、小组活动B、班团队活动C、个人活动D、全班活动15.学生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问题属于研究性学习中的()。A、人与自然关系领域B、人与社会关系领域C、人与自我关系领域D、人与文化关系领域16.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B、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C、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来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也可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D、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探讨17.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评价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效果评价D、诊断性评价18.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以及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等都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19.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A、地方课程B、学科课程C、国家课程D、综合课程20.课程设计的思路包括目标中心思路、过程中心思路和整体设计思路,其中最早论述目标模式的是美国学者()。A、泰勒B、博比特C、查特斯D、塔巴2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学校自主开发的、供学生选修的一门校本课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来设计实施。22.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不以认知目标为主,而是以各种行为目标和情感目标为主。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以系统知识的获得为目的。23.所谓课程设计最优化,就是指课程设计的最大合理化。24.简述现代学校课程形态的基本特点。25.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卷III一.参考题库(共25题)1.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是()。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C、分科课程D、国家课程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评价方法应充分体现的理念是()。A、重过程B、评价主体多元化C、淡化量化评定D、以上都是3.简述课程评价的三种价值取向。4.外观性课程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A、斯塔弗比姆B、斯太克C、斯克里文D、塔巴5.要实现教育目的,并不需要先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培养目标。6.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的是()。A、作品的质量B、知识与技能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一般来说,宏观和中观的课程设计主体是()。A、国家B、地方政府C、学校D、教师8.7~9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的目标不包括()。A、开阔眼界,初步获得社会经验与能力B、扩展生活领域,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习惯C、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增强民主法治观念与互助合作品质D、乐于服务社会,具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9.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高中阶段课程设置应是()。A、综合课程为主B、分科课程为主C、综合与分科并行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10.下列不属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的是()。A、劳动实践B、技术实践C、信息实践D、社会实践11.简述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12.研究性学习的分层模式不包括()。A、目标分层B、主题分层C、内容分层D、评价分层13.下列哪一时期,多数学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逻辑体系?()A、古代B、近代C、现代14.观察法是研究者直接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观察,调查法则是由研究者通过开调查会、问卷、访谈等方式,间接地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两者可以截然分开。15.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的基本特征是()。A、实践性B、社会性C、服务性D、体验性16.学校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而开发新兴的专题或学科领域,属于课程新编活动。17.“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的突出特征是自主学习、自主选题、自主探究。18.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是以什么方式来组织的()。A、项目活动B、主题活动C、研究性学习D、综合活动19.某些学校对国外引进的课程进行了翻译和本土化改造,这属于()。A、课程改编B、课程补充C、课程拓展D、课程新编20.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学习方法是()。A、信息技术B、劳动与技术C、研究性学习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21.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组织线索的是()。A、人与自然B、人与社会C、人与文化D、人与自我22.在中小学阶段,常常会有一些超常学生或在某一方面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针对这种“吃不饱饭”的学生,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课程拓展。2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门实践性课程。24.下列不属于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目标的是()。A、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B、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C、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D、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25.简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异同。卷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错误3.参考答案:错误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错误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 根据泰勒的看法,目标评价首先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的。其次,评价活动不可能一次完成,至少需要两次。一个恰当的评价至少包括两次评估:一次在课程计划实施的早期进行,一次在后期进行,以便测量在这个期间发生的变化。 关于评价的方法,泰勒认为,虽然传统的纸笔测验是一种收集学生行为变化证据的有效方法,但是评价方法不仅局限于此。事实上,凡是能获得教育目标所指各种行为的有效证据的任何途径,都可以作为评价的适当方法。 关于评价的程序,大体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课程计划的目的和目标; (2)按照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界定每一个目标; (3)确定让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指行为的情境; (4)选择和编制相应的评价工具; (5)设计获取学生行为记录的方式和使用的计分单位; (6)收集反映学生行为变化的有关信息; (7)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行为目标做比较。泰勒的评价步骤和评价定义是一致的。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类型,那评价就应该反映行为变化的程度。因此,建立课程计划的目标并用行为术语对每一个目标加以界说就应该作为评价的出发点。行为目标确定后再为学生提供表现这种行为所需要的情境就能清楚地检验出目标是否达到。行为目标是合理的评价标准。 目标评价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1)目标评价模式把关注的焦点从学生转向整个课程方案。 (2)目标评价模式提供了可用于修改课程计划的反馈方式。 (3)目标评价模式提出了用教育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在目标评价模式中,目标不仅是评价的起点,也是评价的标准。 (4)目标评价模式把当时出现的一些新理念和既有的科学传统结合在一起。 目标评价模式是最早的也是最完备的评价理论模型,它对20世纪的评价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各种评价主张,都是在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借鉴与批判中成长起来的。它的创立者拉尔夫·泰勒也因此赢得“教育评价之父”的美誉。10.参考答案:D11.参考答案:正确12.参考答案:C13.参考答案:错误14.参考答案:D15.参考答案:正确16.参考答案:正确17.参考答案:错误18.参考答案:B19.参考答案: 课程实施是受众多因素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2)交流与合作; (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4)教师的培训; (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20.参考答案:错误21.参考答案:B22.参考答案:C23.参考答案:A24.参考答案:B25.参考答案:正确卷I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C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正确8.参考答案:A9.参考答案: 校本课程具有诸多优势:如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的兴趣和积极性;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也会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等等。 当然,校本课程也存在几方面的负面效应。 第一,课程编制的权利下放给教师和学生以后,必然扩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课程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的不平衡,落后学校的教育质量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从而给学生的转学和流动带来困难,也给政府教育部门检查基层学校工作造成一定难度。 第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常由全体教师参与,涉及的范围较大,其中有一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专门理论和专门技能。 第三,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提供额外的人力、财力、信息和时间,所耗费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实施国家课程的需求。 第四,在教师流动比较频繁的学校,流动教师无法正常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修订及质量追踪,这势必影响校本课程的质量和连续性。10.参考答案:B11.参考答案:错误12.参考答案:B13.参考答案:A14.参考答案:A15.参考答案:C16.参考答案:B17.参考答案:D18.参考答案:正确19.参考答案:C20.参考答案:B21.参考答案:正确22.参考答案:错误23.参考答案:错误24.参考答案:现代学校课程形态具有以下特点:课程计划中出现了多种课程类型,呈现出课程综合化的态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教材编制采取多样化的形式。25.参考答案:正确卷III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 从取向的维度,一般把课程评价归纳为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以及主体取向的评价。 (1)目标取向的评价。课程评价被看作是将教育结果或课程计划和预定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它以“自然科学范式”为其理论基础,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化。它把预定目标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在本质上受“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所支配,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2)过程取向的评价。它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的范围,倡导“量化研究”方法,但同时也关注“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在本质上,它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主体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作出评价,而是要让被评价者认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改进,获得发展。它评价反对量的评价方法,主张质的评价方法,强调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错误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A9.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