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年3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年3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年3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年3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年3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年3月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代以来,自由和平等作为西方的重要价值观而在我国广为流行。也有学者认定中国古代哲学中早已具备自由平等思想。这种比附最早出现在章太炎的著作中。章太炎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撰写文章,把孔子描绘成托古改制的祖师爷,试图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章太炎则选择了佛教和老庄学说,首次提出庄子思想就是自由平等的思想,有新人耳目的效果,也让国人在哲学上提高了民族自信心。不过,我们认为现代的自由平等观与庄子精神并不契合。罗祥相认为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家的哲学理论,在概念内涵、思想重点以及思想的时代背景乃至对世界的经验和思考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差异。不仅“逍遥”无法对应“自由”,“齐物”也无法对应现代的“平等”。今天我们所说的平等是一种社会价值,它认定一个社会中的全部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庄子的齐物思想与现代平等观之间的区别甚为明显。首先,二者包含的范围不同:庄子的“齐物”就是平齐万物或者万物齐一,而现代的平等主要是指人与人的关系。其次,二者的受众不同:庄子的“齐物”所面对的是个体,主要针对士阶层,以隐士为中心,而现代平等观面向社会上的一切公民。再次,二者的目的不同:庄子的“逍遥”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无待”的精神世界。庄子的“齐物”意在指出进入“逍遥”境界的途径。平等则是公民为之奋斗的终极的价值追求。笔者以为类似于“道”“命”“逍遥”“齐物”这样的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无法也没有必要硬译为现代汉语。“逍遥”“齐物”与现代社会中的自由平等或许有若干的相似之处,但它们绝对不能等同,等同起来就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章太炎当年以西方自由平等观念解读《庄子》,虽然有其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但与庄子思想的实际并不相符。这样的解读表面上提升了庄子哲学的理论高度,增强了庄子思想的现代性,其实是一种对庄子学说的曲解。为了救世而拔高《庄子》,其心可鉴,其情可感,然而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判断,其理却值得商兑。(摘编自孙明君《“齐物”并非“平等”》)材料二: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苏轼亲笔手书的《前赤壁赋》,网友发现帖中原文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并不是此前广为流传的“沧海一粟”,疑似是后人抄写笔误,才造成这样的理解错误。“沧海一粟”是否要被改为“浮海一粟”,一时间引发热议。有记者发现,“语文建设杂志”微信公众号曾刊发文章提到,较早的苏轼手书墨迹本作“渺浮海之一粟”“与子之所共食”,而非我们语文课本上熟悉的“渺沧海之一粟”“与子之所共适”。若真如上所说,“沧海一粟”和“浮海一粟”的“谬误”,可能是后人传抄错误,也可能是苏轼自己看心情任意使用了不同的词语,如今暂时无从考证。去看看古时作者自书两遍以上的作品,往往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字句,可能是作者本人记忆偏差,或者临时修改语意来符合当下一刻的心境,我们也要正视这种“阴差阳错”的可能。当然,为了保持历史的真实性,至少在官方的课本或史料中,我们总是希望以作者最初的版本为准,只是目前所拥有的物料、史料还不足以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只能暂时认为这两种写法都正确。那么现在不去苦苦纠结原作到底用的哪个字,而单论一下“沧海一粟”这个词需要改变与否。这让人不由得想起,此前教育部纠正过一些异读字的读音,比如粳(jīng)米改为粳(gēng)米、确凿(zuò)改为确凿(záo)、说(shuì)服改为说(shuō)服,都把之前大众容易读错的读音认证为了新的正确读音。后由于一些异读词的拼音打破了大众原本认知,因此有些修改读音已通过,而还有部分则一直处于审核阶段,仍以原读音为准。从教育部颁布异读词修订表的底层逻辑来看,正确读音还是大众读音,显然还是以后者为重。毕竟,读音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最终还是要为人所用,换言之,文字和词语又何尝不是如此?文字和词语的发展过程会经历很多的变化,如果非要说存在一个亘古不变或者绝对正确的版本,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真相很可能是,某一时期大众普遍认可和接受什么版本,这一版本就将流传到下一时期。那么重读这首《前赤壁赋》,也许你可以体会到两种不同的心境:“沧海”与“一粟”的对比,突显出个人在这浩瀚世界面前是多么的渺小;“浮海”上的“一粟”,却更显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有一种漂泊无依之感。两种用法,其实各有各的味道。就像一位网友所说“成语本质上是约定俗成的东西,用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成语,原本的出处是什么已不再重要了”。原先我们有“沧海一粟”,现在又多了一个“浮海一粟”,在渺小的比喻上加了一层浮萍无根、漂泊不定的寓意,孤独感透纸而出,如果真的适宜人们流传,那么多一个成语又何妨?反之,若人们使用不便,它适从的语境较少,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也不足为奇。当然,此事被热议有其积极意义,会让人们更深入了解《前赤壁赋》的创作历史,体会苏轼当时的不同心境,了解到那些流传至今的古诗词有一些传抄错误其实很常见。懂得了这些,也许我们就能重新看待名篇佳句的流传过程,以及常用成语的形成历史,还能感受一下作者创作时的小巧思。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词语之境中,我们不必拘泥于既定的,也不必怕寻找和创造新的。所以说“沧海一粟”还是“浮海一粟”,既然争论不下,索性都理解和接受吧。(节选自小亢《“沧海一粟”“浮海一粟”,两种念法都无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认定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早已具备自由平等思想,这种观点是从章太炎开始的。B.在康有为托古改制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同时,章太炎提出庄子思想就是自由平等的思想。C.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在多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所以现代的自由平等观与庄子精神并不契合。D.或者本人记忆偏差,或者临时修改语意来符合当下一刻的心境,我们应该理解作者这种“阴差阳错”的可能。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章太炎提出庄子思想就是自由平等的思想是和他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有关联的。B.庄子“齐物”平等观所面对的是个体,而现代平等观面向一切公民,所以在今天看来庄子的平等观是不合理的。C.章太炎以西方自由平等观念解读《庄子》,曲解了庄子学说,这在学术论述和现实写作中是不被接受的。D.苏轼的《前赤壁赋》原文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由于后人抄写笔误,造成错误的“沧海一粟”广为流传。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章太炎由于时代的情境和其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以西方自由平等观念解读《庄子》,增强了庄子思想的现代性。B.材料二拿现在生活中纠正异读字的读音的事实对比《前赤壁赋》疑字争议的情况,例证有力,论证准确。C.对于暂时无法确指或存在疑义的情况,材料一进行比较,推论严密,材料二大胆设想,合情合理。D.同样严密论证观点,材料一更注重逻辑推证,材料二则偏于体味作者写作时的心境。4.材料二认为官方课本是否应该对《前赤壁赋》做出修改?请简析其原因。(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今天对待古代思想以及典籍的态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竹林的故事废名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那时我们是专门请一位先生在祠堂里讲《了凡纲鉴》,为得拣到这菜园来割菜,因而结识了老程,老程有一个小姑娘阿三。一天老程家的捏着香纸走我们的面前过去,不一刻又望见她转来,不笔直的循走原路,勉强带笑的弯近我们:“先生!替我看看这签。”我们围着念菩萨的绝句,问道:“你求的是什么呢?”她对我们诉一大串,我们才知道她的阿三头上本来还有两个姑娘,而现在只要让她有这一个,不再三朝两病的就好了。流水潺潺,爸爸摇网从水里探起,一滴滴的水点打在水上,浸在水当中的枝条也冲击着嚓嚓作响。而妈妈也沿坝走来,说盐钵里的盐怕还够不了一餐饭。老程由街转头,茅屋顶上正在冒烟,叱咤一声,躲在园里吃菜的猪飞奔的跑,——三姑娘也就出来了,老程从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红头绳:“阿三,这个打辫好吗?”三姑娘抢在手上,一面还接下酒壶,奔向灶角里去。“留到端午扎艾蒿,别糟蹋了!”妈妈这样答应着,随即把酒壶伸到灶孔烫。三姑娘到房里去了一会又出来,见了妈妈抽筷子,便赶快拿出杯子——家里只有这一个,老是归三姑娘照管——踮着脚送在桌上;然而老程终于还是要亲自朝中间挪一挪,然后又取出壶来。“爸爸喝酒,我吃豆腐干!”老程实在用不着下酒的菜,对着三姑娘慢慢的喝了。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了——竹林的那边河坝倾斜成一块平坦的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只有杪梢还没有斩去的枝桠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的竹竿。老程家的已经是四十岁的婆婆,就在平常,穿的衣服也都是青蓝大布,现在不过系鞋的带子也不用那水红颜色的罢了。独有三姑娘的黑地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虽然更显得好看,却叫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的没有话可说了。母女都是那样勤敏,家事的兴旺,正如这块小天地,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到后来,青草铺平了一切,连曾经有个爸爸这件事实几乎也没有了。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最多的还要算邻近各村上的女人。然而一回也没有看见三姑娘同三姑娘的妈妈。锣鼓喧天,惊不了她母女两个,正如惊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三姑娘的拒绝,本是很自然的,妈妈的神情反而有点莫名其妙了!用询问的眼光朝妈妈脸上一瞧,——却也正在瞧过来,于是又掉头望着嫂子们走去的方向:“有什么可看?成群打阵,好像是发了疯的!”这话本来想使妈妈热闹起来,而妈妈依然是无精打采沉着面孔。河里没有水,平沙一片,显得这坝从远远看来是蜿蜒着一条蛇,站在上面的人,更小到同一颗黑子了。由这里望过去,半圆形的城门,也低斜得快要同地面合成了一起;木桥俨然是画中见过的,而往来蠕动都在沙滩;在坝上分明数得清楚,及至到了沙滩,一转眼就失了心目中的标记,只觉得一簇簇的仿佛是远山上的树林罢了。至于聒聒的喧声,却比站在近旁更能入耳,虽然听不着说的是什么,听者的心早被他牵引了去了。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样,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打破这静寂的终于还是妈妈:“阿三!我就是死了也不怕猫跳!你老这样守着我,到底……”妈妈不作声,三姑娘抱歉似的不安,突然来了这埋怨,刚才的事倒好像给一阵风赶跑了,增长了一番力气娇恼着:“到底!这也什么到底不到底!我不欢喜玩!”三姑娘同妈妈间的争吵,其原因都出在自己的过于乖巧,比如每天清早起来,把房里的家具抹得干净,妈妈却说,“乡户人家呵,要这样?”偶然一出门做客,只对着镜子把散在额上的头毛梳理一梳理,妈妈却硬从盒子里拿出一枝花来。现在站在坝上,眶子里的眼泪快要迸出来了,妈妈才不作声。这时节难为的是妈妈了,皱着眉头不转眼的望,而三姑娘老不抬头!待到点燃了案上的灯,才知道已经走进了茅屋,这期间的时刻竟是在梦中过去了。三姑娘不上街看灯,然而当年背在爸爸的背上是看过了多少次的,所以听了敲在城里响在城外的锣鼓,都能够在记忆中画出是怎样的情境来。妈妈正在做嫂子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欢喜赶热闹,那情境也许比三姑娘更记得清白,然而对于三姑娘的仿佛亲临一般的高兴,只是无意的吐出来几声“是”。三姑娘实在是站起来了,一二三四的点着把数,然后又一把把的摆在菜篮,以便于明天一大早挑上街去卖。人一见了三姑娘挑菜,就只有三姑娘同三姑娘的菜,其余的什么也不记得,因为耽误了一刻,三姑娘的菜就买不到手;三姑娘的白菜原是这样好,隔夜没有浸水,煮起来比别人的多,吃起来比别人的甜了。三姑娘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一天三姑娘是卖青椒。这时青椒出世还不久,我们大家商议买四两来煮鱼吃-—鲜青椒煮鲜鱼,是再好吃没有的。三姑娘在用秤称,我们都高兴的了不得,有的说买鲫鱼,有的说鲫鱼还不及鳊鱼。其中有一位是最会说笑的,向着三姑娘道:“三姑娘,你多称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吃,好不好呢?”三姑娘笑了:“吃先生们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三姑娘是不吃我们的饭的,妈妈在家里等吃饭。我们没有什么谢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将来碰一个好姑爷。”我这样说。然而三姑娘也就赶跑了。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打算去郊外看烧香,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那妇人的话也分明听到。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1924年10月(节选自1925年2月16日《语丝》杂志第14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听先生讲《了凡纲鉴》,却能够到菜园割菜,结识老程一家人,为学习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B.老程在作品中出场不多,但是他对女儿的疼爱,依然深深的留在了女儿的记忆和情感中。C.三姑娘深得父母的宠爱,在家境艰难中又很懂得体谅家人,是一个聪明伶俐而又乖巧的女儿。D.竹林郁郁葱葱,竹林中有喧闹的鸟叫声,但在忧伤的人听来,反而增加了心中的静寂。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三姑娘穿的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暗示了人物的纯净美好,为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B.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是竹林,竹林既是人物的活动空间,又促成了小说淡淡的氛围。C.小说就像一则三姑娘的传记,但只是选择了三姑娘生活中的几个片段,就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和风貌。D.我国的许多小说因为别具特色的地方风味,比如鲁迅沈从文等,在质朴中透出乡土气息,这篇小说就具有这个特征。8.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是怎样讲述三姑娘的故事的。(4分)9.废名在回忆自己的小说创作时曾经说:“就表现的手法说,我分明地受到了中国诗词的影响。”请结合文本分析废名小说的艺术特色。(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吴子使来好聘,且问之仲尼,曰:“无以吾命。”宾发币于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既彻.俎.而.宴.,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客曰:“敢问谁守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者,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客曰:“人长之极几何?”仲尼曰:“僬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节选自《国语·鲁语》)材料二: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客问其族,子路对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与?”子贡曰:“非也。”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与!”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顾见孔子,还.乡.而.立.。孔子反走,再拜而进。客曰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摘编自《庄子·杂篇·渔父》)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3分)客曰□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彻俎而宴,撤去礼器开始宴饮,与《鸿门宴》中的“如今人方为刀俎”的“俎”意思相同。B.持颐以听,托着下颏倾听琴声,此处是描写渔父品味孔子音乐中的韵味时认真入神的神态。C.化于齐民,文中指孔子的行为,其中的“齐”与《礼记》中“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中的“齐”意思不同。D.还乡而立,描写渔父看到孔子时的情状,“还”与《荆轲刺秦王》中“秦王还柱而走”的“还”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王派使者去鲁国,顺便让使者向孔子询问骨骼的事情,但告诉使者不要说是他的命令。B.吴国使者向孔子请教关于神的事情,孔子用防风氏的历史向他做了详细的解说,说明神总是以利天下的。C.孔子在缁帷之林的杏坛休息时,趁弟子读书而弦歌鼓琴,琴声引起了渔父的注意,才引出了他与孔子的对话。D.渔父正要撑船篙离去,回头看到了孔子,态度恭谨,就和孔子进行了关于孔子所为的讨论,并表示不认可孔子的做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者,为公侯。(4分)(2)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4分)14.根据材料分析孔子和渔父对于作为的不同观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令人唏嘘。B.首联简洁地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为下文事件的跌宕推进做了铺垫,行文周密。C.颔联写久别重逢,同司空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不尽相同。D.诗歌以朴素自然见长,诗中的情景和细节,描写细腻逼真,使人读来如在目前。16.古人说:“唐人行旅聚散之作,最能感动人意,信非虚语。”(宋·范晞文《对床夜语》)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因与人聊天心生向往,渐入梦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3)高适《燕歌行》中“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两句描写了边塞黄昏时衰草连天、孤城落日的景象,令人不禁想起古人描写边塞苍凉壮阔的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京口瓜洲一水间,即使站在北固山下,也可以有这样的视角。京口就是脚下的镇江,瓜洲是对岸的扬州。两座城市,隔着这一条江水,遥遥眺望。扬州林立的高楼①,一个巨大的电厂的烟囱赫然挺立着。当地的一位作家指着斜对岸的江岸说,那儿,就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地方。看着那云烟模糊的景象,令人有②的恍惚之感。斜对岸的瓜洲古渡口,也早已没有漕运的船只停泊,被改造成一个景区,只有寻找历史的有心人,才能从寂寞的江面上看到舳舻千里的昔日辉煌。而岸这边,京口的古渡口也早因水位变迁而废弃。它被挖出来,封在厚厚的玻璃下面展示着,供过往游人凭吊和感慨。元朝诗人行端攀上当年的北固山形势尚依然,而今天,东西两侧水面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翠绿的树,是行道的地砖,是脚步轻快的二十一世纪的行人。北固山还是那座山,山头的北固楼,已经重建了多回。不绝的游人吟咏着辛弃疾的怀古词,登临斯楼,看满眼风光,看滚滚长江,斯人斯景斯怀,在时间的流逝里,被悄悄地埋进过往,成为新的历史。18.请在文中横线空缺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只有寻找历史的有心人,才能从浩淼的江面上看到过尽千帆的昔日辉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最近,几位青年作家考编一事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和反感。他们考取的是武汉市文联下属的事业单位,武汉市文学艺术理论研究所的文学创作岗,两位作家分别以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这几位青年作家考编惹人厌,主要是因为两宗“罪”。一是人们嫌他们作为社会竞争中的优胜者占了本就抢手的国家事业单位正规编制名额。另外,是人们认为他们这种“写现实主义题材,却吃了现实的红利”的人,背叛了某种东西。有读者就说,①,现在亲手把读者的梦毁了。可见,公众对作家的期待是很高的,纵使许多当代自称为作家的人的学养和道德不见得会高出社会平均水平。对比古代社会,虽然②,但今天的社会意识对作家的认知,经过现代化、市场化的价值淘洗,毕竟已经不一样了。高傲不羁如李白,不断地行卷,向当权者推销自己,大概也不会这样惊诧众人。图片如今,社会对作家的想象似乎是某种独立人格,追求自为自在,灵魂高贵,不将自己寄生于体制,更不必说依附于种种限制性条件,应当自居于边缘,③。也就是说,作家的文学写作所关照的人群及价值立场,应当和他的个人选择与公共表现是一致的。不一致就意味着是假的,在道德上是不好的,因为是“不真诚的”。但是也有人认为,这种对作家“真诚”的期待,看起来美好,却并非理所当然。在很多现实情境里,被赞许的真诚是可以的,和它是应该的,又或者它是好的,并不是一回事。借用美国文学批评家特里林的话:“英雄就是看上去像英雄的人,英雄是一个演员,他表演他自身的高贵感。”20.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划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这几位青年作家考编惹人厌,主要是因为两宗“罪”。B.特里林的话:“英雄就是看上去像英雄的人,英雄是一个演员,他表演他自身的高贵感。”C.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D.二诸葛还要请区长“恩典恩典”,一个交通员把他推出来了。(《小二黑结婚》)21.请在文中横线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题第二部分讨论了几位青年作家“考编”引起的争议,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中的道德真诚的关注。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思索?请结合以上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236711121520AABDAACBA二、非选择题。4.(每点2分,共4分)不应该。首先《前赤壁赋》中是否真的存在误写,误写的原因现在还不能确定。其次,文字和词语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若已经约定俗成,恢复“原作”人们使用不便,它适从的语境较少,修改反而不好。5.(每点3分,共6分)①对待古代思想典籍要认真严肃,可以大胆设想,但是也要严密求证,力争还原原貌。②既尊重原作的原貌和情境,也要学以致用,在尊重古人古籍的前提下为今天的生活服务。③应该认真研究体味古人以及古代文字思想诞生时的具体情况,理解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思想。8.(每点1分,共4分,答对三点给满分)①采用灵活的叙事视角。作品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写三姑娘,但在开头结尾却又采用了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显得含蓄而韵味悠远。②通过简洁的对话。比如小说写卖菜一节,对话简洁,却写出了三姑娘的伶牙俐齿,但是却可爱善良的性格。③利用竹林和周围的人多方衬托。例如母女俩一起回忆起从前上街看灯的热闹,都是用了淡淡的语气,让人能够体会到人物心中的哀伤9.(每点2分,共6分,答对任意三点给满分)①语言简洁含蓄。作品并不直接多言苦难,但是如“妈妈说盐钵里的盐怕还够不了一餐饭”却透露出家境的艰难。又如写父亲去世带来的忧伤,用“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的没有话可说了”进行暗示。②整体讲究意境。小说讲究情和境的结合,用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营造氛围,并不看重情节的离奇跌宕。③写人物讲究传神。写人物不讲究浓墨重彩,描写注重传神,比如写三姑娘的竹布单衣,显示出人物的淡雅,神态描写也讲究情趣。④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抒情限度。废名的小说具有冲淡平和的特征,比如写父亲的离世,以及由于父亲离世带来的忧伤,都并不采用浓烈的笔墨。10.(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超过三处不给分)曰☑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13.(8分)山川的精灵,能够兴云降雨以利天下,所以掌管山川的可以称得上神;至于掌管社稷的可以称公侯。(“灵,精灵”“纪纲,管理治理(可以灵活翻译为相关动词)”“守,掌管”各1分,大意1分,共4分)仁义算是仁义了,只是他自身免不了遭受祸患。折磨心性,劳累身形,危害了他的自然本性。(“免其身,自身免不了遭受祸患”“危其真,危害了他的自然本性”各1分,大意2分,共4分))14.(3分)孔子认为人们要有作为,而这种作为体现在是否能够安定纲纪,有利于天下。(1分)渔父则认为天子、诸侯、大夫、庶人各尽本分,就是完美的治道。而不在其位,擅自修治礼乐,排定人伦,教化百姓,实属多事。(2分)16.(每点2分,共6分)①情感深重动人。诗歌通过写在乱世里与表弟十年重逢旋又离别,既写了二人深挚的亲情爱意,又写了聚散艰难的人生哀伤,还表现了国家混乱,世事维艰的深重悲叹。②情在言外,含蓄蕴藉。诗歌对相逢记叙完整,对二人重逢进行了细腻的细节描写,但是每当要抒情时却以写景含蕴。全诗不言情字,但情深义重,含蓄蕴藉,感人至深。③组织婉转曲折,情感起伏跌宕。诗歌前两联写诗人与表弟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有惊喜之意。颈联两人热烈长久地交谈,表现了对亲人社会的牵挂,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可是转眼又要“言别”,又陷入更加沉重的悲伤。17.(每空1分,共6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等。18.(每空1分,共2分,答案必须是成语,其他成语符合语境,可酌情给分)历历在目今夕何夕(恍如隔世)19.(5分)“过尽千帆”化自唐代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中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句,原句移情于景,(2分)表达的是幻想破灭的落寞之情,与“浩淼”一词的情调不谐,无法传达长江昔日的辉煌景象,(2分)并不符合“寻找历史的有心人”的心境。(1分)21.(每空2分,共6分)①他们本是造梦的人②文人同样是被供养③不与主流价值模式合流22.(4分)社会对作家的想象似乎是具有某种独立人格,追求自为自在,灵魂高贵,不将自己依附于种种限制性条件,更不必说寄生于体制。23.(60分)【审题指导】材料第一句借试卷部分,引出“青年作家‘考编’引起的争议”的话题,并引导大家关注思考“生活中的道德真诚”。第二句对写作的要求。写作时可以联系生活经历或见闻,写一篇记叙文以反映生活,通过事件反应思考和主张。更可以写一篇议论文,以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就后者而言,要把住话题里边“对生活中的道德真诚的关注”的视点要求,仔细深入思考。不论采用哪种形式,要紧扣试题话题中心,围绕试题提供材料,回视语言文字运用题Ⅱ,注意原材料提供的更加广泛的思考空间,联系现实,真诚表达。【参考立意】几位青年作家“考编”与道德真诚没有关系。作家应该有担当,树立道德真诚的典范。作家在道德行为上应该与自己在作品中表达的主张保持一致。道德真诚是全社会所有人都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评分标准】等级方面:高考作文评分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大部分。基础等级为内容和表达两项,内容主要包括题意、中心、内容、思想、感情等五个方面,表达主要包括文体、结构、语言、书写等四个方面。发展等级以深刻、丰富、文采、创新为衡量标准。基础等级分数要与发展等级分数相匹配,发展等级不能跨越基础等级。字数方面:4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25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完全空白的,评0分。作文评分参考评分要求1.立意准确,观点明确;2.语言基本准确,符合文体要求;3.结构完整,内容充实;4.字数800以上,起评分为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