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分裂与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标要求:通过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的重要改革和制度变化、区域开发、民族交融的特点和历史意义。一、三国与西晋【名词解释】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在官渡之战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名,恢复生产。208年,曹操挥师南下,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三国鼎立(220—280年)政权建立都城势力曹魏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灭亡。洛阳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中略占上风蜀汉221年,刘备建立,史称蜀汉,简称蜀。成都蜀、吴两国注重加强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孙吴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建业(二)西晋的短暂统一(226—316年)1.西晋建立: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266年,司马炎代为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3.五族内迁:(原因:气候寒冷加上中原先进文化的吸引力)自东汉以来,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有匈奴、羯(jié)、氐(dí)、羌(qiāng)和鲜卑。4.西晋灭亡:争夺中央权力的“八王之乱”消耗了西晋的国力。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自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二、东晋(317—420年)与南朝(一)东晋: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知识拓展】士族政治(门阀政治)(1)含义: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成为“士族”,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2)形成原因: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形成割据②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注重出身门第)(3)表现:①政治:按照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②经济: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③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④文化:崇尚清谈(玄学),占据高级职位。(4)衰落:至隋唐两代,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5)原因:原有的政治基础(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和经济基础(庄园经济→均田制、租庸调制)不复存在。(6)评价: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造成大量冗员。(二)南朝(420—589年)1.南朝:420年,出身低级士族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成“南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六朝”。2.南北对峙:南朝疆域逐渐收缩。到陈朝时,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条件:①经济: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知识误区】这一时期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南方经济水平仍然落后于北方。【知识误区】这一时期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南方经济水平仍然落后于北方。【知识拓展】淝水之战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前秦迅速土崩瓦解。与淝水之战相关的成语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③政治: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2.表现:①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明显进步。③商业:长江沿岸最为活跃。④民族关系:许多山区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3.历史影响:(1)积极:①江南地区的开发为六朝割据东南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②促进了南方科技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民族交融(2)消极:山区开发,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带来一定环境问题。三、十六国与北朝(一)十六国:1、建立:东晋统治南方时,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2、特点:①政权建立: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②采用汉制: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典章制度③民族交融: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淝水之战:①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局面;②前秦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强大的前秦政权迅速崩溃,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三)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1.背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大力推动民族交融,进行改革2.内容:汉化政策政治迁都洛阳:平城→洛阳,鲜卑贵族改籍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经济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租调制文化①穿汉服②说汉话③改汉姓④与汉族通婚(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名词解释】均田制土地国有制,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归还给官府。3.意义:(1)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运动(2)具体角度:①政民:巩固了北魏政权,缓和了民族矛盾,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②经济: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缩小了南北差距。③后世: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④局限: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