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调查方案设计和教育调查汇报撰写教育试验设计和教育试验汇报撰写小学数学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当今老师教育科研素质已成为老师整体素质关键方面,广大小学老师积累了丰富第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但需要掌握合适教育科研方法,使这些资料和经验能立即总结出来,以供教育科研之用。本章以较为系统地叙述数学教育科研论文关键文体写作关键点、格式、注意事项。并选择了一定数量优异例文,供读者参考。
第一节教育调查方案设计和教育调查汇报撰写教育调查,就是大家有目标、有意识地经过对教育现象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认识教育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个自觉活动。所以,教育调查法是搜集事实材料极其关键基础方法,是经过对客观事实了解、描述,认识教育现实状况、趋势和规律研究方法。1教育调查方案设计教育调查一项有计划、有程序系统工程。试验调查研究之前,必需作通盘考虑、周密安排。所以,设计一个切实可行调查研究方案是调查研究工作能否成功良好开端。通常调查研究方案内容应包含:课题题目。调查研究题目是调查课题内容高度概括。一个正确调查题目,能够提醒课题,能够反应调查价值、调查目标、调查范围。调查题目应表现“实(现实性)、小(可行性)、准(科学性)、新(独创性)”要求。课题提出。“方案”要说明课题提出背景、现实状况、立题意义和依据等,为确立调查研究任务、目标提供依据。调查目标。“方案”要明确调查任务,即为何要进行调查研究,要处理什么实际问题。只有明确以上问题才可确定调查范围,从而订出具体调查目标,也即经过这项调查研究要达成什么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并应含有较高实用性和效益性。调查对象。教育调查对象就是调查中教育现象。教育调查就是经过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周密和系统调查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实现教育科学研究目标。所以,怎样选择、确立合适调查对象是教育调查能否达成目标前提。确立调查研究对象,首先要依据调查任务、性质、类型、方法确定,并考虑利用怎样方法,确定多少人数等。同时,还要尽可能掌握调查对象相关资料,摘要地记在“方案”上,如调查对象已经形成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掌握了这些情况,才能依据对象动态发展,提醒对象特点和规律。调查范围。调查是一项包含面广(指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研究工作,不限定一定范围,就会使调查工作陷入大海捞针、无从下手境地。所以,“方案”必需说明在哪一个范围内、哪一个对象中进行调查,而且还要要求调查内容范围,以使调查内容相关键、有条理。调查手段和方法。设计调查方案时,选择和确定调查手段和方法十分关键。要在“方案”中说明选择哪一个方法为主、哪一个方法为辅,并同时说明取哪一个方法为主、哪一个方法为辅,还要把问卷表、谈话计划、记录表、评价量表、统计报表、调查提要等一并制订出来,附在“方案”后面。假如是多个方法、手段综合利用,还要说明多种方法和手段协调使用方法和综合安排。调查步骤和时间安排。“方案”要说明调查过程和时间安排。如:调查分几步进行,每一步骤具体内容、具体要求,各阶段时间分配、起讫日期和工作完成期限等。组织领导和人员分工。组织领导和人员分工是调查研究任务能否完成组织确保,所以,在设计“方案”时,必需做到组织和人员安排。2调查汇报撰写调查汇报,就是在调查基础上,立即反应某个事件或某首先情况,所取得研究结果文章。通常调查汇报应包含以下多个方面内容:1引言在引言部分应简明讲明此次调查研究目标和意义,说明书为何要进行这次调查。它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是什么,哪些问题还待处理等,使用权读者取得一个全方面印象,以期引她们注意和爱好。2方法和步骤包含此次调查包含范围,经典选择,调查对象分类标准及调查时间和地点。如调查中采取了问卷,还应附于调查汇报以后。3材料分析材料包含用来对比或说明现象结构背景材料、其它调查材料、经典调查材料和文件资料。要求在各自不一样角度和层次围绕专题展开,用材料来证实见解,并以见解来统帅材料。4总结总结包含结论、估计、提议和对调查估价。结论是对此次调查所研究现象情况、结构、特征、原因、相互联络作出明确扼要判定。估计是依据调查结果对本课题发展进行估量;提议是对调查中发觉部分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估价是对自己所作调查出实事求是评价,尤其是结论成立条件。要定好一篇调查汇报,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具体,不要空洞。怎样才能做到具体呢?一个关键问题是要善于利用事例和数据,坚持用事实说话。事实包含历史事件和现实经验,数据是用数字表现事实。“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材料反应出不以大家意志为转移客观事实,具体实在。在调查汇报中利用事实说理,用材料证实见解,能很好地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高度说明问题。第二,要简明,不要繁琐。写调查汇报,因为是反应情况,所以最易繁琐。怎样才能做到简明呢?根本问题是要抓住要领,抓住关键。假如能用经典事例和经典数据去说明带根本性见解,自然就可做到简明而不繁琐。第三,要有点有面,不要笼统浮泛。写调查研究汇报,假如只有面(通常情况)而没有点(经典事例和经典数据),就轻易笼统浮泛,调查研究汇报就缺乏说服力。所以,必需在广泛概括“面”背景之下,要有生动“点”上材料,经过众多“点”反应“面”,做到点面结合,从而使用权调查汇报艰苦有广度,又有深度。第四,要有叙有议,不应罗列现象。在调查汇报中,叙是铺叙情况,议是表明见解。调查汇报是反应情况,但不能只摆情况,要有底座,有见解。只有从材料中升华出见解,调查汇报才会有一定理论高度,才能给大家以启示和指导。当然,也应该议不脱离叙,既不能空发议论,也不能叙不够而议很多。第五,要生动,不要呆板。调查汇报即使是反应情况,但也要求生动。因为情况只有被生动地反应出来,调查汇报才能取得最好效果。而呆板表现则往往使用权人头痛。调查汇报生动性并非借助于描写手法,也不是要发明出生动形象来,而是借助于生动活泼群众语言和通俗、形象比方。这种群众语言和比方能够深入浅出在提醒出事物质本质,解释和说明见解,产生很好效果。
例文家庭教育和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相关研究中小学骨干老师国家级第二期培训学员卢淅晴摘要:本研究以简城一小97名学生及其父母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她们在家庭教育五个方面和数学能力间关系。其家长问卷和数学能力测查题均采取《全国小学生数学能力测查和评价》课题中家长问卷和第三套、第六套能力测查题。研究结果显示,家中学习条件、父母对孩子期望、父母对孩子学业、智力关心,分别和学生数学能力有显著性相关,而且在两个年级表现并不一致。家庭情况、父母对孩子态度和学生数学能力则无显著性相关。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一、问题提出学生数学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停得到发展,并随年纪增加而逐步从低级向高级过渡。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包含多方面原因,既包含发展数学能力四个关键原因即:问题处理、交流、推理、联络等,又和家庭教育影响紧密相联。当今中国,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无一不对自己儿女教育倾注大量心血。这当然可喜,但部分家庭教育现实状况和结果让人忧虑。如,部分家长不顾孩子身心发展水平和孩子爱好需要,违反孩子意愿,一味偏重对孩子进行知识灌输,或某一特殊技能培养、训练。有家长只看重孩子分数,而不重视发展孩子能力等。家庭教育哪些方面影响学生能力发展,很多家长并不清楚。十几年来,在众多家庭教育研究中,有父母教育方法和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有父母教育方法对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研究,有父母教育方法和儿童学校适应研究等。但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发觉,家庭教育和儿童数学能力发展也有亲密关系。而现在相关家庭教育和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关系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在简城一小随机抽取三年级一个班、六年级一个班学生和家长若干人,经过对家庭教育五个方面和数学能力相关分析揭示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相关关系和通常规律;同时揭示家庭教育促进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特殊规律,总结有益家庭教育经验,探索良好家庭教育理论依据,为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提出有益提议。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1.简城一小三年级三班和六年级五班共97名学生作为测验对象。2.以上97名学生家长父亲和母亲分别作为被调查对象。(二)研究方法:1.家庭教育测查(家长问卷、心理测量)。将全国小学生数学能力测查和评价课题中《家长问卷》修改后用。该问卷量表已于1990年经过初测试用、修订,证实含有较高信度和效度。调查方法为:由学生父母独立填写问卷。2.小学生数学能力测查。采取全国小学生数学能力测查和评价课题组中《小学生数学能力测查题》该测查工具获1990年国家教委首届科学研究优异结果一等奖。本研究用第三套和第六套题,由数概念、基础能力和空间关系三部分组成。该测查题也含有较高信度和效度。测查方法为:按测查题要求,每题控制时间由学生独立完成。每次调查和测查均在指定地方统一进行。三、结果分析经过1990年全国小学生数学能力测查和评价课题组对家长问卷使用后研究发觉,家庭情况、家庭条件、父母对孩子期望、父母对孩子学业智力关心和父母对孩子态度是家庭教育关键原因。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和小学生素质发展有着亲密关系,尤其对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含有不可低估作用。本研究把家庭教育分为5个维度,分别和数学能努力争取相关,结果以下表所表示。家庭教育和小学生数学能力相关系数表分分类相关系数年级家庭情况家中学习条件父母对孩子期望父母对孩子学业智力关心父母对孩子态度三年级-0.0320.315*0.314*0.286*-0.181六年级-0.0590.0050.339*-0.020-0.069注:三年级n=49人六年级n=48人*表示水平显著从表中可知,三年级学生家庭教育多方面和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有显著相关,其中“家庭学习条件”“父母对孩子期望”“父母对孩子学业和智力关心”这三个维度和数学能力全部呈显著正相关,数学能力和其它二个原因相关不显著。而六年级除“父母对孩子期望”和数学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外,其它原因和数学能力相关不显著。上表结果表明,家庭教育和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有着一定联络,尤其是家庭学习条件、父母对孩子期望、父母对孩子学业和智力关心全部和数学能力发展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在低年级表现尤为突出。这说明家长给孩子发明良好家庭条件,提出合理期望,进行适时关心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家庭教育中多个原因对学生数学能力发展会产生不一样影响。家庭教育是决定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原因之一。四、讨论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育中多种原因对孩子数学能力发展有着不一样影响。家中学习条件、父母对孩子期望和父母对孩子学业、智力关心是影响数学能力发展关键性原因。经过对数据分析和部分访谈,我认为低年级数学能力发展很好孩子特点,一在于其父母为孩子提供了很好学习条件,如,单独房间,必备学习用具,平静环境,较多课外读物丰富孩子知识面。二在于父母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和孩子讨论未来做什么样人,她们期望孩子是学有所长人。不对孩子提出过高期望,她们期望孩子未来从事技术工作、经济管理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或理科教学工作。三在于父母对孩子关心。她们关心孩子考前复习、考试成绩,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腾出部分时间于孩子一起读书,并讨论书中内容,尤其是数学方面思维训练题。并能做到有计划较系统教部分课程外其它知识。指导孩子学习方法。父母还有意识地让孩子去观察部分事物特点或比较它们间异同。从六年级相关系数反应出,伴随孩子年纪增大,年级增高,孩子在校学习条件足够满足她们学习需求,家中学习条件对数学能力发展已不能起到较大作用。孩子对外在条件和父母依靠性减小,她们自主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增强。所以,家中学习条件和父母对孩子学业智力关心和六年级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相关不显著,只有父母对孩子期望和数学能力显著相关。这说明,对六年级孩子而言,父母对孩子期望成为孩子努力方向,奋斗目标。这种期望转化为孩子学习动力,父母期望越适合孩子,孩子越努力,数学能力就发展越好。这就要求家长思索:高年级孩子最需要什么,要孩子考高分还是具高能,有没有必需请家教补习功课?既然家庭教育对孩子数学能力发展有着关键影响,那么,我们认为让家长了解儿童部分心理特点,掌握部分正确教育孩子知识和方法,对家长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将有利于孩子数学能力发展。第一,要重视尊重孩子意愿,对孩子提出合理期望和要求,给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友好家庭气氛。对她们所作所为感爱好,对她们任何努力和成功全部给赞扬和激励。从而使家长对孩子期望成为孩子努力学习动力,使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第二,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学习成绩,应关键看孩子对待学习态度。重视对孩子进行独立学习能力培养,有意识抓发展数学能力四个要素进行训练,促进孩子数学能力发展。第三,父母应掌握多方面知识,用科学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父母应重视开发孩子智力,保护和培养孩子发明能力。开发智力要适度,要循序渐进,要激发爱好,在玩中教,在活动中学寓教于乐。低年级孩子父母应加强本身修养,从各个方面为孩子发明良好学习条件,常常关心孩子学业智力情况,高年级孩子父母则应将外在条件转化为孩子内部动力,为促进孩子数学能力发展尽职尽责。五、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三年级孩子数学能力发展和家庭条件、父母对孩子期望、父母对孩子学业智力关心等有显著性相关。而六年级孩子数学能力发展只和父母对孩子期望有显著性相关。参考文件:1.马永霞,发展数学能力关键四个要素,现代中小学教育,1995.52.曹长德,试论家庭教育目标,教育科学,1998.l3.郭翠菊,独生儿女家庭教育误区及其矫治,教育科学.44.魏运华,父母教育方法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研究,心理和发展,1999.35.司锡玲、杨良志,给小学生家长100条提议,广西师大出版社,.46.刘惠秀,从家庭教育入手,提升学生学习适应性。社会心理科学,.l.2期合刊点评:这是一篇完整调查汇报,汇报对调查步骤、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结果进行了介绍,包含数据采集、统计,对产生现象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用科学理论方法得出结论。调查汇报经过对家庭教育五个方面和数学能力相关分析揭示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相关关系和通常规律;同时揭示家庭教育促进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特殊规律,总结有益家庭教育经验,探索良好家庭教育理论依据,为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提出有益提议。
第二节教育试验设计和教育试验汇报撰写试验是一个科学实践,教育试验是为了验证假说,给试验对象造成一个人为环境,引入可控制变量,以期达成验证假说目标。教育试验法常常利用于教学改革研究。如小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试验、新教材试验、新教学方法试验等。为形成新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或改革方案提供试验依据。1教育试验方案设计教育试验方案设计是教育研究课题中最关键一环,是试验顺利进行蓝图和指针。教改试验是一项极其复杂研究工作,当课题确立后,研究变量要求、试验过程实施、资料处理、试验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全部需要有条理地进行。这就需要有一个事先安排。任何方面或步骤失误全部会影响教改试验顺利进行。没有事先,边干边计划,要走很多弯路;没有事行设计,还可能造成课题研究夭折。所以,周密方案是使教改试验工作有计划、有步骤进行保障,也是提升效率保障。通常说方案设计好了,课题就完全了二分之一,剩下只是实施了。教改试验方案内容包含:验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即课题研究专题。课题名称表示要求简明扼要,使人一目了然,如“小学数学创新学习试验和研究”,课题名称就明了地告诉你其试验对象是小学生,研究内容是数学创新学习客观规律。问题提出假如说课题名称是试验方案标题,那么从问题提出开始,就是试验方案正文内容了。问题提出,通俗地讲就是你为何提出并进行这一项内容试验,在这里,你必需具体地提出该课题理由,从理论到实践,尤其是从小学生教育教学实际说明进行该课题研究必需性、紧迫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等。理论假设理论假设,通俗地说就是对要研究问题所预先给予答案,也能够说该课题试验要实现目标或要达成是目标,即经过怎么样试验步骤、具体工作、有效方法等能够达成什么样目标或出现什么样结果,突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数学教育试验假设就是对数学教育对象或数学教育事实和经验所作推测性假定。理论假设必需做到:一要假设用语明确性,不含糊其辞,不模棱两可;二要含有可验证性,即提出假设应有一定质和量要求性,方便能经过试验验证。三是充足性,设想多个变量之间关系命题依据是充足;假设命题成立是可能;假设命题本身应在逻辑上无是矛盾。四是不把肯定结果和理论假设混为一谈。学校教育中试验,只要是成功,全部会出现提升教育质量肯定结果。假如我们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唯一理论假设,就会出现全部中小学教改试验理论假设全部是一个现象,这是应该避免。理论依据理论依据(或依据)既该试验在理论上可行性。在这里要求写出进行该课题研究哲学依据、教育学依据、心理学依据、学科教学依据,和能指导该项课题试验相关科学理论邮局(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和相关经典、法规等依据。假如说“问题提出”向大家交代了进行这项试验在实践中是必需性、紧迫性,那“理论依据“就是告诉大家进行该项试验在理论上可靠性和可行性。变量控制及样本选择教育试验所包含原因十分复杂,通常这些原因我们称之为试验和变量。它包含自变量(试验因子)、因变量(效果因子)和无关变量(非试验因子)。变量控制关键是指控制无关变量,立即一些无关变量消除或使其恒定,相互抵消或平衡。教育试验之所以要控制无关变量,是因为这么既能够提升试验敏感性,有了为探索试验因果关系提供牢靠基础。教育研究对象有时是不容选择,而且也无法选择,要研究就得研究这一特定对象全部。然而在绝大数情况下,研究对象则能够选择而且必需选择。通常来说,以一个总体作为研究对象往往是不可能,而且也是无须要。假如搞一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研究,选出一部分学生来作为研究对象就能够了。所以,一项试验内容确定以后,样本选择就很关键了。样本必需能代表这个总体,然后才可能期望未来研究取得是结论能有效地推广应用到总体甚至更大范围中去。抽样是必需。但怎样才能搞好抽样?首先,研究者未来计划把研究应用推广到哪一个范围,就要在那个范围内抽样。其次,从总体中选择这部分应该含有广泛代表性。最终,为了使抽样含有充足代表性,样本必需有足够数量,不然将会影响到研究结果可靠性。小学数学教改试验中,最小样本组不能少于30人,通常以一个自然教学班人数为最适宜。取样方法有随机取样、分层取样、机械取样、整群等。试验具体内容经过前面几项内容叙述,已交待了该项课题为何要开展研究,研究目标是什么,有何理论上依据,并选择了进行试验样本,有了控制无关变量方法。但这项试验到底干什么,即试验具体内容是什么,在这里必需交待清楚。如“成功教育试验”,它研究关键内容是:怎样使每一个学生全部取得学习上成功,怎样让每一个学生学会争取成功,怎样建立一个能使每一个学生实现成功人际关系,怎样创建一个以成功为起点和终点教育、教学系统等。有时试验研究内容较多,时间也较长,还应该将试验内容分解成不一样阶段来进行,这就是我们常说试验研究步骤。研究步骤要注意按时间次序排列,并在实施中要求严格按步骤进行。所以,合理、周密、细致地安排好各研究步骤是使试验顺利完成确保。试验方法和方法研究方法应依据不一样课题需要选择不一样方法,而且不一样阶段也应采取不一样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最好方法。如“数学程序启导法教学试验”,在试验准备阶段,要采取调查法,调查传统教法对学生影响,调查教授、学生对统一使用教材编排。经过筛选得出程序启导式教学模式。再采取试验法将模式用于教学,进行试验。试验研究过程中要设计好测量方案。通常来说,测量有估计、中测和后测三种。估计又称前测,是试验开始前进行;中测是在试验进行过程中进行;后测是在试验结束后进行。试验外部条件,包含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奖惩方法和措施,和经费确保等。例文小学数学新讲课“活动——探究”教学模式构建和实践第三期中小学骨干老师国家级培训班学员孙燕鹏一、问题提出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而创新教育又是素质教育关键。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现在课堂教学改革关键。近十年来,伴随教学改革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不少新组织形式,但绝大多数课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改变,传统“传授-接收”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比较普遍。课堂上,“老师讲解多,学生思索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操演记忆多,激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所以,学生对数学失去爱好,甚至产生恐惧感,加重了学生心理负担,压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发明性,以致学生潜能没有得到充足发展,素质没有得到全方面提升,影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构建一个“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关键”教学模式是处理该问题突破口。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在丰富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专题形成比较稳定且简明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性试验活动方法。可见,课堂教学模式含有操作性和理论化相统一特点,是联络教育思想和课堂教育实践桥梁。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老师在课堂教学是中愈加好地实施创新教育,有益于素质教育深化。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小学数学新讲课“活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实践研究课题。二、文件综述(一)研究现实状况自从8O年代初,钟启泉教授把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教学模式》介绍到中国,在《外国教育资料》杂志介绍其基础理论以来,中国出现了教学模式研究高潮。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在中国报刊上公布介绍多种新教学模式已经有近百种之多。其中,有代表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多个:1、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特点:激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尝试中发觉问题,学习知识,培养学生求知欲,自信心和自学能力。2、整体结构教学模式特点:从教材内容整体上考虑教学,实现知识由上而下迁移,创设居高临下教学局面,提升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构建良好知识结构,同时也表现了学生主体地位。3.启发式目标教学模式特点:学生自学讨论,老师引导总结。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4、“寓教于乐,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特点:激励学生尝试、操作,在老师指导下获取知识。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以学生“乐学、学会、会学、学好”为目标。5、五阶段教学模武特点: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爱好,重视对学习效果集中反馈和矫正。培养了学生求知欲,提升了教学质量。这些教学模式全部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而加以改造,全部很好地表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课堂上重视启发引导,重视调动学生主动性,而且教学效果良好,能够促进大面积教学质量提升。不过,我们也应看到,这些教学模式重视是知识掌握和智力培养,对学生情感和精神世界关注不够,缺乏对学生个性培养。同时在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关键内容,因为一个国家创新能力,一个民族创新能力是关键竞争力,它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成败。而民族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潜能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教育应该成为“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摇篮”。因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所以怎样优化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了亟待处理问题。而且课堂教学模式革新展现以下趋势:1、回归学生主体;2、重视目标全方面性;3、教学程序含有灵活性;4.教学形式趋向部分化;5、教学手段多媒体化;所以我们设想构建“活动—探究”教学模式,其基础步骤为:创设情境-操作发觉-讨论归纳-发明应用(具体叙述在下文)。这个教学模式是在已经有教学模式优点基础上进行研究,而且在模式中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这一教学模式适应创新教育要求。(二)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收知识过程,而是主动能动地构建知识过程。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符合学习者学习需要,轻易引发学习者学习爱好、产生学习动力,有利于学习者主动、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对客体认识是从人对客体活动开始。活动既是认识源泉,又是思维发展基础,儿童思维发展完全是儿童一系列不一样水平活动内化结果。建构主义还主张把学习任务放在真实情景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经过主动思索和活动,主动构建知识。建构主义理论还认为,学习者和周围环境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了解起着关键性作用。学生在老师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在这么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多种理论、见解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然后再相互协商。经过这么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思维和智慧就能够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所以,利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足发挥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成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目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目标。2、“数学现实”理论“数学现实”理论认为,数学是现实世界抽象反应和人类经验总结,数学应该和现实亲密结合,并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不然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3、现代教学论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个特殊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过程。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个在知识授受基础上促进学生素质全方面发展活动。在教学过程,使学生不仅取得悉识、获取方法,同时还应取得情感、意志等心理体验,使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活动。三、研究方法及过程本研究采取文件法、试验法、行为研究法、调查问卷法相结合方法,对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活动一探究”教学模式有效性进行研究。l、被试从3月1日起,在本校五年级七个班中抽取两个人数、成绩(期末考试数学成绩)基础相近班级作为试验班和对照班,并对两班进行前测。2.控制试验班和对照班全部由同一老师任教,全部用全国九年义务教材,按统一要求,课时总量不变。试验班数学课采取“活动-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取常规教学法讲课。3、检测前测用上学期期末成绩,后测: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对比,自编学生数学学习爱好问卷调查,自编能力检测题。4、研究内容(1)“活动--探究”教学模式中多个关健词界定。(2)“活动一探究”教学模式关键思想,关键特点,程序及理论依据。(3)“活动--探究“教学模式实效性及操作策略5、研究进程和时间安排12月选题、资料搜集和开题阶段1月--2月系统地理论学习、试验准备3月--5月进行试验研究、积累资料6月--7月整理、分析数据和资料,写成论文初稿7月--8月修改并最终确定论文稿四、结果形式:论文、经典课例五、论文框架(一)问题提出(二)研究目标和意义(三)关键研究多个问题1、多个关键词界定2.“活动一探究”教学模式关键思想、关键特点、程序、理论依据3.“活动一探究”教学模式操作策略(四)试验分析和结果点评:这是从一份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汇报中节选出来一个课题试验设计方案,它根据教育试验设计步骤进行陈说,含有较强科学性,它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试验操作程序应该比较详尽,这一点必需引发设计者注意。
2教改试验汇报撰写试验汇报,是反应试验全过程,报道试验结果文件。它是对所做试验写出总结性文字,是研究结果客观纪录。但试验汇报属于测试结果实际统计,包含测试过程、手段、方法和结果等细节,能够反复前人记述,不要求一定是预期目标、成功和失败全部应写入汇报。也就是说,一切有必需记述过程、方法和结果,全部要客观记述,并以汇报事实和数据为主。从方法角度看,教改试验则是“从因到果”研究,即先有假设然后经过试验验证,最终经过总结规律。所以,教改试验汇报撰写基础要求除了在认识试验意义,本着实事求是精神,完成教改试验全过程这几点和经验总结、调查汇报一致外,更关键是经过试验事实确定教育现象中肯定因果关系。即使试验汇报撰写是在试验处理后着手进行,但试验研究者在设计试验方案时就要有所准备。试验汇报中内容有相当有一部分和试验方案是一致。通常试验汇报包含了试验情况汇报和试验结果和分析两大部分。在现代,大家倾向于按一定格式书写试验汇报。:标题标题要反应试验实质,要具体简练、鲜明、确切。通常直接用课题名称作为标题。标题下要有作者署名,在署名下用括号标出研究者工作单位全称。引言引言努力争取简单明了地叙述以下多个问题:介绍试验目标,研究对象,试验作用和意义。在此以前,该项工作发展概况和存在问题是什么,本试验已达成目标和结果等。要有吸引力,文字不宜太多。课题部分是试验研究工作出发点和试验汇报关键。课题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研究方向、目标,并说明课题起源、背景、针对性及处理该课题实际意义和价值。试验方法这是试验汇报关键内容之一,目标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经过什么方法或依据什么事实得来,从而判定试验研究科学性和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并依此进行反复验证。相关试验方法关键应用说明:①怎样选择被试,被试条件、数量、取样方法,试验时间及研究结果适量范围。②试验组织类型(方法);③试验具体情况步骤:关键介绍有特色方法,通常是依据操作前后次序逐步说明,对试验班进行试验处理情况。④因果共变关系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二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以后,不然先因后果,试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应说明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是部分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没有后效测定时间等,方便和效果变量对比。只要经过对比,才能发觉共变关系。⑤对无关因子控制情况。只要严格控制无关因子作用,才可利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作用。试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中最关键是提出数据和经典事例。通常全部应辅以必需数据、多种图表、照片等,这一部分是汇报心脏,全文结论由此得到,一切议论由此引发,一切推理由此导出。对试验所得数据和数据误差要加以分析和讨论,从而得出合理试验结果。这里要注意是,各顶统计数据和指标,必需正确可靠,客观地反应试验结果,不得任意伪造和随竟敢以舍。用统计检验来描述试验因子和试验结果之间关系。经典事例能使人愈加好地了解试验结果,使试验更有说明力。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和试验结果相关问题。其关键内容有:①由试验结果往返复篇首提出来问题。②对试验结果进行理论上分析和论证。③把试验结果和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劣。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问题及本试验存在问题,使以后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结论它是对整个试验一个总结,是将试验结果加以逻辑推理后得出,反应研究工作者怎样从试验结果---概念---判定---推理-----结论过程所形成见解。比如,影响试验根本原因是什么,扩大试验路径是什么,试验结果意义是什么,怎样从理论上去解释试验结果等。下结论时,语言要正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逻辑性。结论适用范围应同取样范围一致。附录和参考文件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意见汇报但又必需向读者交代部分关键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统计、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件是指在试验汇报中参考和引用她人材料和叙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件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如引用未经翻译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例文《几何画板》和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探索——《几何画板》教学试验汇报1试验课题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对我校学生数学影响。2试验目标在全国部分关键学校,几何画板已经和正在被证实在数学思维、态度、成绩等方面对学生有显著正面影响。职业高中教育占据了高中教育半壁河山,学生素质较差是困忧我们大多数职高老师问题。任何一个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假如不能经过职高教学实践检验,其意义就要大打折扣。我们试验目标,就是要研究对于象我们这么生源较差职业高中来说,几何画板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是否显著,探讨怎样才能达成几何画板和数学学科教学最优整合,并期望对弟兄学校能提供借鉴。3研究方法3.1受试受试为新沙职校99级各班(共8个)。其中1、2班为试验班,共73人;3-8班为控制班,共179人。缺入学成绩等学生(极少)未统计在内。试验跨越三个学期,即高一整年和高二第一学期。根据学校进度计划,全体受试在高一整年学习代数,在高二上学期学习《解析几何》。各试验班、控制班使用教材相同,教学要求也一样。在讲课时数方面,高一时试验班(1、2)班和控制班3、4、5、6班每七天4课时,控制班7、8班每七天5课时;高二时试验班和控制班每七天全部是5课时。师资方面,控制班由本校3个高级数学老师任教,试验班由本文作者(中级)任教。自变量在试验班系统地使用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并教会学生使用几何画板软件,使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探索性学习。对控制班,我们没有要求系统地使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但也不严禁使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实际上因为多种原因,这些班几乎不使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当然,我们也不要求控制班学生使用几何画板。试验班实际做法以下:试验班第一学期,由老师用几何画板上了5节演示课;试验班第二学期有8节课使用了几何画板,而且老师开始发放课件由学生自行操作、探索;试验第三学期平均每七天全部有一节课使用几何画板。多数时候,老师并不事先制作课件,而是在课堂上一边和学生一起“制作课件”,一边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而且学生也有动手机会(在电脑房上课)。一共部署、收改过5次相关几何画板家庭作业(交软盘,两个班一共有6位学生因为没有电脑使用条件而没有交)。另外,常常部署部分探索性问题激励有爱好学生借助于几何画板进行探索、思索。学期末进行了课件制作测试,内容是制作三维圆锥曲线,多数学生取得满分5分(成绩记入学生总评成绩)。因变量高二第学期期末(即《解析几何》教学结果)全体99级学生接收同一份测验成绩是因变量,测试内容全部是《解析几何》。四数据分析和结论采样方法高二期末测试成绩统计表明,受试8个班共253人,平均成绩是56.1分,标准差是19.2分。其中试验班两个班共73人平均成绩是67.9分,而控制班6个班共179人平均成绩是51.6分,试验班比控制班高出16.2分。不过单纯作这种简单比较并不能说明什么。为此,将试验班和控制班学生进行配对,得到试验组和控制组两个相关样本。配对具体标准是:对别入学教学试验组X1对照组X2差数值D差数值平方D21533986434115624879062287843481645686444797949309005474664422484647477443310897472635586484655777-2040094506762525104504760-131691144562412144112440622240160013438853055302514428654718324154285775-183241641773611214417412531934115618407633330900n=18∑X1=1228∑X2=901∑D=327∑D2=13049=68.22222=50.05556=18.1667每对学生性别相同;每对学生高一入课时中考数学成绩完全相同;假如试验班、控制班中同时满足标准1、2学生人数相同,则相关数据必需采入样本,反之则放弃相关数据。比如入课时487分学生在试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全部只有一个,而且全部是男生,故相关数据采入样本;而456分学生在试验班中只有一个女生,而在对照班中有一个男生、五个女生,则她们全部不入选。根据上述标准得到以下18对数据,其中X1、X2是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成绩。统计分析轻易看出,试验组18位同学平均成绩为68.2分,比控制组18位同学平均成绩高出18分多。下面我们深入对这两个相关样本作平均书差异显著性检验。提出假设假设Ho:(即试验班和控制班平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备择假设H1:(即试验班和控制班平均成绩含有显著性差异)2、选择、计算检验统计量试验组和对照组测验得分假定是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出相关样本,它们差数总体也呈正态分布,而差数总体标准差ÓD未知,差数数目n=18<30为小样本,于是样本差数平均数和差数总体平均数离差统计量呈t分布。≈3.6792检验形式因为手头没有科学严格资料能够说明两种教学方法何种为好,故采取双侧检验。统计决断依据自由度df=n-1=18-1=17,查t值之双侧检验表得=2.110,=2.898。∵实际计算出|t|=3.769>,p<0.01,∴在0.01显著水平上拒绝零假设,而接收备择假设,即:试验班和控制班测试成绩平均数含有极为显著差异。实际上,因为|t|=3.769>=3.646,故即使是在0.002显著水平上也能够拒绝零假设,从而接收备择假设。结论依据上述统计决断,又因为68.2>>50.1,于是能够得到以下结论:几何画板辅助我校数学教学效果极为显著。5总结和思索5.1几何画板两大优势通常说来,学生数学成绩较差并不意味着其多种数学能力全部差。和“优等生”相比,我们“发展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差距关键表现在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而形象思维能力差异较小;在数学技能方面,差异较大是心智活动技能,动作技能差异较小。而几何画板优势,恰好是直观形象、支持试验。这么,这些“发展中学生”观察中,充足利用其相对优势去学习数学知识、发展她们相对微弱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心智活动技能等等。5.2利用几何画板关键是指导学生进行“发觉学习”几何画板上述两大优势,有部分老师只发掘了其中第一个即只是发挥了其几何直观优势,有些甚至只是把它看成电脑黑板。这简直是暴殓天物。现代社会要讨教育为其培养有知识、有能力劳动者,而且认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比知识更关键。几何画板试验支持功效恰好能出色地帮助老师达成这个目标。一直以来,作为职高数学老师,我有一个经验,就是:有不少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尽管在理论上显得言之超级有理,在实践上有没有数关键中学成功示范,一到我们学校就显得英雄无用武之地。原因很简单,“理论围困万千重,学生无动于衷”。比如,多种教育宝典一致告诉我们,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发觉学习”。不过,指导上高一了还是认为学生进行“发觉学习”,对于象我这么平庸老师来说,以前是想全部不敢想。根据以前经验,往往当我好不轻易作出了y=Asin(ax+b)图象一个特例时,离下课也不远了,而大多数学生茫然地看着我,不知道我在干什么。时间久了,学生对数学越来越没有信心,也越来越没有爱好,这么,还奢谈什么“发觉学习”呢?老实说,我自己当初求课时也没有“发觉学习”,非不愿也,实不能也。有了几何画板就不一样了。当我把能够随时调控函数图象课件交给学生时候,沉寂课堂沸腾了。即使我已经数次使用几何画板上过课,但学生还是大惊小怪地“哗”、“好靓”地感叹。当我问题刚刚提出,答案就如潮水般涌来,甚至平时从不回复问题学生也面色潮红,期望我提问她们。我所要做,只是引导她们把她们自己“发觉”知识用规范语言进行归纳就能够了,轻松得出乎我意料。在讲完椭圆几何画板做法以后,我让同学们回家照样用电脑画一个椭圆。第二天,有一个学生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老师,我发觉了一个新东西原来她把我特意要求作线段AD(图1)作成了直线,而且偶然将点C移到了圆外,从而发觉了特意安排这位同学讲述她发觉作为新课引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显得很兴奋,连声赞叹。我相信,这是对数学美由衷赞叹,也是对这位同学迈出发觉学习第一步由衷赞叹。自从将几何画板引入课堂后,自从开始“发觉学习”尝试以后,我认为我学生对数学自信心比以前强了很多,爱好也浓厚了很多上课勇于大胆地和老师争论问题了下课后愿意花时间探讨一下数学问题了。其中有部分争论、探讨结果出孚我意料(详见附录)。关键学校老师或许会认为这些结果不值一晒,但对我来说这些就是小诗一篇,小花一朵。假如能得到正确指导,谁又能断定,这些“发展中学生”就没有诗传久远,香飘万里那一天呢?例文“问题·探究”教学策略现实意义中小学骨干老师国家级第二期培训学员夏平洋一、文件综述相关问题处理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始已成为世界性数学教育热点,美国、英国、日本等部分教育发达国家均把“问题处理”视为目前数学教育改革目标之一,到了90年代早期,“问题处理”引发了中国教育界重视,并成为数学教学新发展趋势,很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及部分教学教授现在对“问题处理”进行了大量系统地研究,提出了很多见解,对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了关键依据。1980年,全美教学老师协会(NCTM)在一份文件中提出“必需把问题处理作为80年代中学数学关键”。实际上问题处理在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何尝不是关键问题呢?很多国家已将“问题处理”结果和模式,融会于日常数学教学中,制订了具体目标,课程和培训计划。美国“问题处理”以实用为目标,以基础技能培养为中心而展开,认为数学课程应该围绕问题处理来组织,应该发展数学解题定义和语言,而且扩展到广泛策略、过程和包含全部数学应用展现模式;数学老师应发明使问题处理活跃起来学习环境。英国则提出了问题处理能力培养应该为数学教学关键,并在课程中设置了专门课程;中国对“问题处理”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快速,对这一专题研究已正从议论转为探究,由现象描述转为实质探索。纵观中国外对“问题处理”研究,大全部针对中学,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处理这一课题研究极少,对“问题处理”认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问题处理是数学教学一个目标;问题处理是一个过程;问题处理是一个基础技能;问题处理是一个教学形式;问题处理是一个活动。围绕以上多个见解研究,中国外研究者建构了很多对应教学模式,并作了大量理论叙述,但就其关键见解而言,她们研究方向是共同,那就是怎样在数学活动中还给学生主体学习权力,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二、试验目标(一)试验目标本试验目标在于怎样在数学问题处理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提出“探究”是“问题处理”一个关键步骤,作为培养和发展学习学习能力一个假设,建构“问题·探究”活动一个教学模式,使学生经过训练,掌握一定学习方法,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式”接收知识和“被动式”参与学习状态,从而充足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提升其数学问题处理能力。(二)试验意义1、理论背景60年代以来,美国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当初出现了很多新教学流派,其中最含有代表性有三大流派:认知学派、新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和新行为主义学派教学见解,在问题处理路径中,前者提倡发觉教学,后者提倡程序教学,前者是在老师有意识“教”中去发觉,欠缺学生自主认识发展训练。后者则是机械被动实施,学生学习完全受制于老师。二者之间最大差异在于认知学派强调对结果“顿悟”和新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对结果“试误”。人本主义学派将其基础见解用于学习领域,则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学习形式自我;(2)学习促进自我实现;(3)学习是通向健康生活钥匙。多年以来,围绕以上几大教学流派见解,不少教学研究者结合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发展建构了多个不一样“问题处理”教学模式,有强调儿童参与性教学;有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教学;有则强调师生互动教学。这些教学模式全部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动性,使儿童能在活动情境中经过一系列假设、推理和检验去取得经验。但其存在不足是:片面强调了直接经验而忽略了系统知识教学。所以在建构“问题·探究”教学认知策略时,既要注意儿童在学习中主体发挥,也要重视其基础知识教学,这对老师本身也极具挑战性。2、理论意义经过对杜威现代教育理论、布鲁纳认知发展论和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论分析,能够认为教学必需和学生心理结构相协调,才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那么,儿童心理结构指又是什么呢?很多心理学家对这一问题作过试验和研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结组成熟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布鲁纳在皮亚杰影响下提出成熟智力或认知结构是由动作模式、影象模式和符号模式组成。但我们教学并不一定要求被动地服从它们发展秩序,而是要在保持协调同时,主动地促进儿童认识和智力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去重视对人培养。在现代心理学领域里发生改变,是活动在心剪发展中作用受到了大家重视,儿童活动在儿童认知发展中地位也越来越关键,而和儿童活动最为相关问题是儿童实践,能够肯定地说,实践也是一个活动,在“问题·探究”教学中“探究”本身就是一个活动,这一活动建构和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参与意识及协作精神培养起着主动作用,更关键是经过“探究”活动依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来发展认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起来,既动脑、又动手、动口,而不是静听、静观。3、现实意义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说明: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教学,而不是数学活动结果——数学知识教学,所以,能够认为数学教学中“问题·探究”正是数学思维活动一个很关键过程,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乏一个关键活动。相关“问题处理”这一课题研究,多年来中国很多教育发展很好省、市地域,早已由理论描述转为实质探索,但在部分教育落后地域还没有引发高度重视,教学方法、手段还停留在早已落后教学模式之中。为此,对“问题·探究”教学策略进行试验研究,推进“应试教育”问素质教育转轨和深化教育改革,有着十分关键意义。三、试验过程为研究本课题提出理论假设可靠性,我们采取了六年级两个班来进行课题试验,一个班为试验班,另一个班为控制班。控制班采取传统“讲授法”进行教学,做到“精讲多练”;试验班则采取本课题构建策略进行教学试验。(一)构建“问题·探究”教学策略1、在试验班把学生按数学成绩好坏搭配组成学习小组,每组由学生自己推荐各自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研究及小组活动。“问题·探究”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学生主体间思想、情感、协作交流。在发觉问题、处理问题探究过程中,常常需要用语言形式表示出各自内心思想,使知识互补,降低片面性,同时,促进认知视野拓宽和思维多元化发展。而在对“问题·探究”学习交往过程中,能使学生主体间拥有越来越多学习活动空间和更多共同语言,反过来又更深地激发了她们进行知识探究爱好和热情,对“问题·探究”教学产生促进作用。学习爱好是推进学生学习一个最实际动力,它能促进学生主动主动地去学习去认知,并在认知成功喜悦中取得最大满足,在学生主体大脑中产生“我还行”理念,从而坚定了学习信心。爱好和信心是相辅相存,对于“问题·探究”教学活动来说,也是必不可少,学习小组有机组合,能使学生产生一个新鲜感和好奇心,而由好奇心产生求知欲和浓浓学习爱好。为“问题·探究”教学提供了确保。2、明确“问题·探究”目标经过“问题·探究”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交往能力综合发展,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认知、学会学习。(1)建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对数学问题处理宏观思索过程进行分析,极富盛名G·波利亚解题表对“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建构有着关键指导意义。波利亚正是围绕“怎样解题”这一中心开展数学启发法研究。她把数学解题过程归结为四个阶段,即(1)搞清问题;(2)确定计划;(3)实现计划;(4)回顾。在波利亚看来,解题过程就是利用探索法诱发解题策略过程,实际上可看成是“问题·探究”认知过程。以知学派学习观来看,认知是指在意识水平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包含信息获取、信息转化、信息贮存,信息对深入认识指导。结合以上理论,在寻求问题处理过程中培养学习主体探究处理问题能力,我们在“问题·探究”试验中建构以下教学模式:确定问题(质疑)发觉问题(试探性)确定问题对象(情境)自主观察确定问题(质疑)发觉问题(试探性)确定问题对象(情境)协作讨论引导问题处理提升(应用)发明性探究小组讨论问题处理提升(应用)发明性探究小组讨论提出见解(非终极性)提出见解(非终极性)归纳小结(终极性)发觉处理方法(探究)师生互动发觉处理方法(探究)修正见解验证(2)在“问题·探究”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小学儿童认知发展是学习基础,而学习又促进了小学儿童认知深入发展。实质上儿童学习能力和小学儿童认知发展水平有着亲密联络,儿童认知包含儿童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功效发展改变。经过“问题·探究”教学,目标还在于探索发展认知水平教学策略。3、有效设置问题如此所述,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教学。所以说在数学教学这一活动中,会出现很多承前启后启发性问题,而在很多教学活动中又常常被很多老师所忽略。围绕“问题·探究”这一教学目标,往往部分不为人重视关键性问题又恰恰是十分关键。这里所说关键性问题,并不是指“问题·探究”中“问题”这一教学目标,而是指围绕处理这一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中所设置,极富启发性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常听到同行们谈论一个现象:“大多数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成绩很好,但伴随年级升高,学生学习成绩却逐步呈下降趋势”。有老师认为这是因为知识面增广,知识难度加深所造成结果,是一个正常现象。我却不赞同这种见解,从学习中认识方法来看,小学儿童认知大多属冲动型,而慎思型学生偏少。所谓冲动型是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中时,倾向于用自己想到第一个答案往返复问题。所谓慎思型是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中时,倾向于仔细考虑所观察到现象及所面临问题,在行动前致力于把问题考虑清楚。小学低年级学习内容大多是来自于直观感性知识领域,知识内部逻辑性不强,伴随年级升高,数学知识形成了一个严密概念体系,知识内部逻辑性加强,冲动型学生假如没有受到有效学习方法训练,就难适应这一内在改变,随之而来是知识体系断层,造成学生取得是片面知识,这就形成学生成绩随年级升高,成绩却逐步下滑关键原因之一。那么,怎样有效地去处理好这一问题呢?我想,除了继续研究和探讨多种教法改革之外,在教学中有效设置问题也是一个激发学生思维激情、培养学生知识探究能力,让冲动型儿童主动参与认真思索。为此,我在“问题·探究”教学试验过程中;十分重视问题设置,使所设置问题含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并形成一套自己教学思维方法,即:旧知识思维相关知识思维获取新知识以这个教学主导思想建构前面讲到教学模式,经过这一教学模式利用和操作,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每一个问题提出全部必需适宜,少提部分“废话”问题,如:行不行?对不对?懂不懂?……等等,教课时要设置部分相关问题,努力争取达成激趣、激思作用。如:一个长方形,把它长和宽全部同时扩大2倍,它面积扩大多少倍?教课时,有不少学生很随便回复:“面积扩大2倍。”当初我没有给否定或肯定,而是将这个题(问题对象)交给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在讨论前提出问题:这道题解题关键在于什么地方?你们能推出结论吗?问题抛出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议论开了,大多数学生发觉了问题关键所在是“长和宽全部同时扩大了2倍”,老师对这一结论作出了肯定以后,让大家去探索处理问题方法(小组探究),在检验中,发觉学生中两种解题方法,一个是画图观察法,即先任意画出一个长方形,然后将长和宽各延长1倍后画出长方形,最终看图而得到结论为长方形面积扩大4倍;另一个方法是先假定出长和宽各是一定数据后,再各扩大2倍及出新面积,然后经过计算得出结论为长方形面积扩大4倍。老师对学生解题合理性和结论表示了赞赏。最终,老师又经过一系列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另一个思索方法;(l)你能说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说,老师板书公式)旧知识思维(记忆);(2)把长和宽全部扩大2倍,你能在公式中表示出来吗?请试一试。相关知识思维;(3)经过观察,现在你知道这个长方形面积扩大多少倍了吗?(4倍)获取新知识。经过一系列问题设置、探究到问题处理,不难看出,设置得问题,能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探索和研究问题能力,这也是数学教学活动中很关键。数学教学活动中问题设置做到有目标、抓时机、抓对象、有引导“四结合”,即做到问题设置和应用上心中有数。(l)设置问题必需有目标进行问题设置时,老师必需对新旧知识及后续知识联络有深刻了解,必需是为处理终极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或操作活动而服务。部分目标性不强,作用不大问题提出,会给学生造成乏味感,从而阻碍学生思维纵深发展,影响学生主体学习发展。这次我听过有位老师上这么一堂课:12+8×3运算次序,她先是让学生试算(尝试练习),然后检验结果,发觉学生试算中出现了两种结果:12+8×3=6012+8×3=36随即她指着板书出来两种结果向学生提问:“哪一个结果正确?结果众说不一,有说得60,有说得36,于是老师作了这么讲解,这种有加法有乘法算式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所以,结果应是36。当初做对了学生显得尤其兴奋,表情十分得意,而算错了学生则显得失望,此时,我无意中听见有个学生在小声嘀咕;为何要先算乘法呢?是呀,为何要先算乘法呢?莫非说那些做对了学生已真正了解了吗?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值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问题。“对不对?”这个问题既然提出来了,那么现在展现给学生新问题就该是“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探索性问题了。此时,老师应有意识有目标地打开学生思维大门,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去获取知识。如:为何得60,你是怎样算?你是怎样了解“12+8×3”这个算式意义?经过这些问题设置,结合实物演示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验证结论,相信学生是能够了解先算什么后算什么道理。数学知识中很多概念、法则全部不是无中生有,全部是有其规律和依据。我们在教学中,就是要研究怎样有效引导学生经过思索、操作,找出依据、发觉规律,从而归纳结论,而有目标问题设置能把整个思维过程及学习过程无形串连起来,对引导“问题·探究”活动有着严密组织作用。
(2)提出问题掌握好时机一堂课中所设置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要做到程序清楚,时机合适。在讲授“利息”这个概念时,考虑到学生对“利息”这一概念比较陌生,假如直接进行教学,只能给学生造成机械记忆,而难达成认识目标,于是我在课前两天给学生抛出了以下问题和任务:①、假如你家有多出钱而又临时不用,请想想这笔钱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银行或信用社)②、你想了解部分存款简单常识吗?③、请各学习小组明天到周围银行或信用社去进行实地考查。以上问题和任务抛出,不仅为课前学习创设了情境,更关键是激发了学生求知欲。经过学生实地考查以后,在教课时,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极佳。可见问题提出,不一定只在课堂上进行,只要时机合适、提出问题合理就能达成良好教学效果。(3)提问对象做到合适在设置问题中,难易程度各不相同,事先应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差异性,提出问题以照料大多数学生为主,做到难易结合,提出问题做到充足估量哪些学生能作答,努力争取心中有数,假如所提问学生常常答错或不会答,就会挫伤学生自尊,打击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产生阻碍学生主体学习发展负作用,影响学生探究问题情趣,使部分学习上原来有困难学生愈加对学习失去信心。如教学这么一道题:“工大家修一条路,天天修12千米,10天修完。假如天天修15千米,几天修完?”对此,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么一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索和自学:①这是哪种类型应用题?②有哪三种基础数量?③求哪一个数量?④另外两种数量全部是己知吗?哪一个未知?怎么办?⑤处理问题数量关系是什么?在学生独立思索完成后,依据以上5个问题检验学生自学情况,对于问题①,我提问对象是成绩中等学生,因为这一问题中等成绩学生是应该能正确作出判定,对于问题②,我让学习上有困难学生来作答,因为前面学生已经判定出应用题类型,所以她们应该知道其中三种数量,问题③,我又让学习成绩中等学生来作答;因为判定问题求是哪一个数量比较轻易作答,而问题④是整个问题中最难,也是处理问题最为关键一环,所以我就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让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带动其它学生参与探索和思索,然后再让学生自由发表各自见解,老师最终归纳整理结论,这个问题是一个基础概念,所以我让全班学生一齐作答理顺思绪后,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这么做,不仅充足调动了全班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得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发挥了老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但若不顾及问题和提问对象协调,可能会影响到教学顺利进行,而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所以提问对象一定要合适。(4)问题有难度要注意引导在提出问题中,并非全部问题学生全部能作答,在学生答错或有困难时,作为老师千万不要急于“包办”,应充足相信学生探究潜能,只要加以引导和启发,相信学生是能够克服困难,找出处理措施。如:在教学“圆柱体积”时,首先我告诉学生:我有铁铸圆柱体一个,己知每立方分米重0.78千克,你们能帮老师想措施求出它重量吗?绝大多数学生很轻易就想到了用秤称措施,老师对学生回复作肯定以后,随即又问学生:假如不用秤,你还有什么措施?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思索,讨论以后,有学生告诉老师,能够经过计算求出重量,但就是不知道这个圆柱体积。于是老师抓住这一关键所在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激励,让大家先回顾前一个练习中思索题“小明计算铁球体积”方法,然后再让大家进行思索,很快大多数学生想出了用长方形水槽来试验测量方法计算圆柱体积。老师对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精神加以表彰以后,告诉学生这不是最简单方法,今天要研究是怎样直接求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这么无形中激起了学生更强烈求知欲,对接下来教学新知识活动产生了主动推进作用,可见部分有一定难度问题,往往是关键性问题,只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启发,充足调动学生思维主动性,就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索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4、“问题·探究”强调师生互动和主体参与“问题·探究”中“探究”,强调是学习者主体探究,学习者本身心理活动情况起着决定性作用。认知学习理论家认为,在学习过程中,S(刺激)一R(反应)之间联结不是直接,而是以认知为中介,也就是说,在S和R之间还有学习者本身原因在起作用,用公式表示S一O-R。师生互动主体参与,实质上就是学习过程中一个知识生成交往过程。(1)“问题·探究”注意强调师生互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知识不是从对象那里抽象出来,而是从动作那里。从动作配合协调中抽象出来”。由此给予学习者在知识生成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极其关键主体地位,知识取得是一个动作逐步内化过程。但皮亚杰这一学习理论,过分降低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知识生成,离不开老师对知识体系引导、组织、解惑等,我们在强调学习者本身关键地位同时,更不能忽略老师主导作用,应该重视师生双边互动。师生互动成为“问题·探究”教学一条关键策略,在“问题·探究”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老师在这一活动中,以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角色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互动加强了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交往,经过交往,对“问题·探究”,这一教学过程操作。学生学习情感交流及学者学习心理活动情况全部起着主动促进作用。(2)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主体参与能力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学生认知方法大多依靠于老师讲授而获取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意识。在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试验下,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主体参与能力是不可缺乏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弘扬人主体精神是当今时代要求,“问题·探究”教学活动关键对象就是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争取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全部有进步,全部有愉快合作实践和成功喜悦。除了在老师或书本所设置问题对象进行显性思维外,更要强调是学生自发隐性思维,只有这么,才能真正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发挥学生个体潜能,从实质上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四、试验结果经过三个多月试验,试验班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知识掌握水平怎样?对数学问题探究能力怎样?我对小学六年级试验和控制班学生进行了数学能力测试和年级毕业统考成绩统计,结果以下:1、从知识总体掌握水平看,试验班和控制班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班学生学习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班(见表1)表1、试验班和控制班平均数差异检验表班级人数平均分标准差显著性检验试验班5074.8112.73Z=2.17P<0.05在显著性水平a=0.05时,有显著差异控制班5069.4016.192、从学生对于数学概念了解、计算能力、几何形体处理、应用解题能力来看,试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在概念了解和计算能力上无显著差异,试验班学生计算能力还不如控制班,但在几何形体了解及应用解题上,试验班学生能力显著高于控制班(见表2)
表2、试验班和控制班各方面能力差异比较表班级人数概念了解(18分)计算能力(30分)几何形体(12分)应用解题(40分)平均分标准差平均分标准差平均分标准差平均分标准差试验班50133.08421.035.02072.21633.787.043控制班50123.12123.205.48643.06630.2011.05显著性检验t=2.26>t0.05=2.009P<0.05在显著性水平a=0.05时,有显著性差异t=1.48<t0.05=2.009P>0.05在显著性水平a=0.05时,无显著性差异t=3.19>t0.05=2.009P<0.05在显著性水平a=0.05时,有显著性差异t=4.51>t0.05=2.009P<0.05在显著性水平a=0.05时,有显著性差异表中数据总体上显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学习方法和学生学习成绩存在一定相关。3、从学生数学能力上看,我用第六套数学能力测验题对试验班和控制班全体学生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见表3)表3、六年级试验班各类题贩平均分数和标准差班级数概念(1)数概念(2)数概念(3)基础能力空间关系平均分标准差平均分标准差平均分标准差平均分标准差平均分标准差试验班3.472.1474.212.211.62.3048.62.26154.6控制班3.062.1754.82.13310.42.417.82.37513.24.754显著性检验t=2.48>t0.05=2.009P<0.05在显著性水平a=0.05时,有显著出差异t=0.543<t0.05=2.009P>0.05在显著性水平a=0.05时,有显著出差异t=2.008<t0.05=2.009P>0.05在显著性水平a=0.05时,有显著出差异t=6.64>t0.05=2.009P<0.05在显著性水平a=0.05时,有显著出差异t=9.47>t0.05=2.009P<0.05在显著性水平a=0.05时,有显著出差异表中数据显示,除部分概念了解能力较差外,其它方面数学能力有较大提升。可见开展对学生‘“问题·探究”能力训练,只要持之以恒,是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五、结论和提议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班学生和控制班学生在数学知识考试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数学能力上也呈显著差异。但从全方面角度来看,也存在很多不足,即部分概念和计算能力上不足,就其原因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前5年学习活动中已形成了一定认知模式,这一模式改变要在短短三个多月时间内从本质上要完成过渡,看来是极难做到。从试验过程中,学生反应情况来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性和主动性全部较此之前有显著进步,在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教学活动中,除了对部分规范性问题或老师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处理路径之外,还能一些问题提出质疑。如:一个数乘以比1大数,积比被乘数大;一个数乘以比1小数,积比被乘数小。在学生复习到和之相关题目时,有学生对此向老师提出了质疑,这一概念出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上,记适当初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没有任何学生对此作出怀疑,甚至包含老师自己,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也把我给问住了,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新能源光伏电站运维术语
- 2025年度跨境电商仓储设施房地产抵押合同
- 芯片定金合同范本
- 2025年户外广告位商品陈列合作协议
- 货物抵债合同范本
- 快递押金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接线箱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音箱专用快干墨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花卉园艺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劝学》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事故隐患安全培训事故排查安全隐患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套精品课件
- 新公务员法培训课件
- 领导干部的国学修养讲义
- 05-第三章-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生物转化幻灯片
- 公司精益改善项目推进管理制度及激励方案
- 工科高等数学(下)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上海海洋大学
- oppor11t刷全网通改全教程
- 儿童羽毛球教程
- 福建某机场二次雷达站基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内部控制-仓储与存货循环调查问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