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邵东县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邵东县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邵东县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邵东县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邵东县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邵东县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

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L5分,共30题,45分)

1.下列生活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舞台上常见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B.烧开水时壶嘴附近冒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气液化形成的

C.冬天空调房的窗玻璃上形成的水珠在窗玻璃外壁

D.喷气式飞机在空中飞过时留下的“白色尾巴”是飞机喷出的气体

2.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B.科学家研制冰箱中氟利昂的代用品

C.在摩托车内烯机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上安装高音喇叭

3.当你照镜子时,你会在镜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里的这个“你”就是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下列关于这个像

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镜里的像是虚像B.像的大小与镜的大小有关

C.镜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人向镜靠近0.5m,像将远离镜0.5m

4.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B.调节天平时,应将游码移到标尺的最右端

C.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一定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立即读数

D.使用刻度尺长度时,不一定使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5.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书包带做得较宽

B.啄木鸟的喙坚硬而细长

C.把酸奶吸管的一端切成斜口

D.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

6.物理课上,老师先让同学们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发现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接着,让甲同学

用镜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

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霜是凝固现象

B.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C.白雾是由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D.白雾是干冰升华后,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成的小液滴

7.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Ih内行驶15km;乙在3min内行驶750m;丙行驶IOOm需24s.则三人

骑车速度的大小为

A.甲最大,丙最小B.甲最小,丙最大

C.乙最大,甲最小D.甲、乙、丙一样大

8.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f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C

9.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i

C.15°C时空气中声速为3X10(nι∕s

D.声音在气体中比在固体中传播得快

10.如图所示,一束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入射角是30°

B.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5°,反射光线也顺时针旋转5。

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60°

11.某同学要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绿豆的密度,下列四种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A.先用量筒和水测量一些绿豆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这些绿豆的质量

B.先用天平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量这粒绿豆的体积

C.先用天平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再将这些绿豆直接倒入量筒测出体积

D.先用天平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量这些绿豆的体积

12.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三个空心球,它们的材料分别是铝、铜和铅,则空心部分最大的是()

A.铝球B.铜球C.铅球D.无法判断

13.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m∕s的声

B.次声波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C.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

D.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

14.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实验次数①②③④

测量值12.84cm12.86cm12.85cm12.35cm

A.12.85cmB.12.9cmC.12.725cmD.12.73cm

15.如图所示是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球的光路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应该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远视眼,凹透镜B.远视眼,凸透镜C.近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

16.开往博物馆的大客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车内的甲同学认为客车是运动的,而车内的乙同学认为路旁的

建筑物是运动的。如果甲和乙的说法都是正确的,那么他们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甲同学和乙同学都是以乘坐的客车为参照物

B.甲同学和乙同学都是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C.甲同学以乘坐的客车为参照物,乙同学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D.甲同学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乙同学以乘坐的客车为参照物

17.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U-/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电阻值保持IOQ不变

B.乙的电阻值保持200不变

C.甲、乙并联接在电压为2V电源上时,乙的功率为0.4W

D.甲、乙串联通过电路中电流为0.2A时,经过IS的时间,电阻甲产生的热量为0.6J

18.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

是()

*

PllwIlPnllmTIIiI川IFlIl川IFlllI川FnIIllIPmIInlp川IlnIP川IlnTlUllnll

bcm102030405060708090IOb

A.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如果利用注射器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一个

清晰的更小的实像

C.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变,向左移动水凸透镜到适当的位置后,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内慢慢抽水,在光屏上有可能

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

D.水凸透镜内有一个正方形纸片,则在光屏上不会得到蜡烛完整的像

19.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道路两旁植树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20.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测量某品牌食用油的密度,用量简和己调好的天平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

量为70g;②将适量食用油倒入烧杯内,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③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

量筒内(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0

S0

60

40

20

=-

≡∙--

=

=

≡-

=

≡-

≡-

≡-

≡-

≡L

甲Z

A.烧杯内食用油的质量为62.4g

B.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65cm'

C.用这个实验方案测量出的食用油密度小于真实值

D.采用2-3-1的实验步骤顺序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21.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Ikg棉花和Ikg的铁质量一样大

B.一个杯子随飞船进人太空后,质量和密度都变为零

C.一块冰全部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D.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2.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将蜡烛A作为物体,用蜡烛B模拟A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纸应放在水平面上,茶色玻璃板应与白纸垂直

B.为了使成像更清晰,蜡烛B应该点燃

C.蜡烛A、B的长度应该相等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好

23.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的形成,需要吸热的是()

冰雪消融

露珠晶莹

■■浓雾缭绕

霜染枝头

25.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胆、液体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60cnP的该液体质量为80g

B.量筒质量为40g

C.该液体密度为1.25g∕cn√

D.该液体密度为1.00g/cn?

26.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课桌的高度大约50Cm

B.冬季室内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ΓC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50kg

D.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IN

27.如图所示,两手的食指分别用沿水平方向的力顶在削好的铅笔两端,使铅笔保持水平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铅笔对左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B.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C.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强较大

D.铅笔对两侧食指的压强大小相等

28.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llll∣lllljllll∣llll∣llll∣lllIll∣μ∣l∣lIlψιιTjrrtψιu∣ιιιι

30Cm20102030

A.透镜成的是虚像B.透镜的焦距小于IOCm

C.透镜的焦距等于IOCmD.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29.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则()

A.焦距可能为18厘米

B.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大了

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

30.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5cmB.IOcmC.15cmD.20c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学习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后,小华同学做了部分小结:

⑴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2.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

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

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33.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此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会发现白

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现象产生的,马上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发现温度计示数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0℃。

34.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甲图中汽车的运动是(选填“匀

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乙图汽车行驶速度越来越(选填“快”或“慢”),0~30s之间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m∕s<,

35.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李的新铅笔上,小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

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cm;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m/s;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

笔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l

'llll∣llll∣T∣HTH"IIΓ∣llll∣f''ΛI∣llll∣lll∣θ7i∣lll∣ΓII∣'l

OemI23111617IS1

36.将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从9V减少到6V时,通过它的电流变化了0.2A,则电阻R所消耗的电功率减少了Wo

37.家庭照明电路电压是V,四节干电池串联的电压是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V»

38.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一叶障目”说的是光的,“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39.物理是一门注意实验的自然科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用下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2)天平是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工具,它有着严格操作步骤。实验课上,小明未听讲解就操作起来,这场景被老师拍了

下来,作为操作错误的案例。同学们在这张图片里(如图)发现了三处错误,分别是:

①;

②;

③.

40.如图(a)所示,小欣用刻度尺测出玩具小甲虫的长度为cm。接着她又想测量玩具小甲虫上了发条之后在水平

面上运动的速度。于是,她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了两个标记4、B,如图(b)所示。用刻度尺测出4、8间的距离

s=32,00cm,并标出AB的中点接着,她让上了发条的玩具小甲虫从A点开始运动,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测出小

甲虫运动到M点所用的时间∕ι=3.2s,以及小甲虫运动到8点所用的时间f2=7∙2s,则小甲虫在M5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小甲虫在45间做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川U川旧HWlII川IIlIHII川Ilillp川川岬Ill川H『山川川

Ocm1234567

MB

(b)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小明在测金属块密度时,按照以下实验步骤操作,请将过程补充完整。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把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后,指针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一端调

节(选填“左”或“右”).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将待测金属轻轻放在一盘,估计待测金属的质量,加减祛码,当托盘天平中的祛码和游码的

位置如图所示时,天平重新平衡,则金属的质量是一g。

(3)如图所示,金属的体积是一Cm3,该物体的密度是—kg/m3»

42.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处,蜡烛和光屏各位于光具座

上Ocm和IOOcm刻度处。

(1)实验时,应把凸透镜、光屏和(选“蜡烛”或“蜡烛的烛焰”)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上;

(2)将蜡烛和光屏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当光屏位于70Cm时恰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

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cm;

(3)在如图甲中,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IO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

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此时在透镜和蜡烛之

间放一近视眼镜(如图乙),则光屏要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重新看到清晰的像;

(4)如图丙,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移动至“42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处(选填“A”或“8”)

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下图为小明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TAX(车费发票

车号码

陕D-Tl234

日期18-08-16

上车10:00

下车10:05

单价2.00元

里程6.0km

金额16.00元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44.中山二桥旁的建筑工地需要400m3的沙石,用一辆载重4t的卡车运送沙石,工程队为了估算运沙的车次,需要估

测沙石的密度,用一只桶装满沙石,测得桶中的沙石质量为52kg,将沙石倒出,再用这只桶装满水,测得桶中水的质

量20kg,已知夕水=LoXIo3kg∕∏√,g取IoN∕kg<,求:

⑴桶的容积;

(2)沙石的密度;

(3)运沙的车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B

【详解】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这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故A错误;

B.烧开水时壶嘴附近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窗子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屋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故C错误;

D.喷气式飞机在空中飞过时留下的“白色尾巴”,是温度很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2、C

【详解】A.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会污染环境,对噪声无影响,不符合题意;

B.氟里昂的代用品可以减小温室效应,对噪声无影响,不符合题意;

C.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D.用高音喇叭宣传产品,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生活,不符合题意.

【点睛】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

的减弱噪声.

3^A

【详解】A.人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故A符合题意;

B.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跟平面镜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都没有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向镜靠近0.5m,像将靠近镜0.5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A.在量筒中的水面是凹形的,因此在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故A错误;

B.调节天平时,应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故B错误;

C.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能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读数,应将温度计保持在液体中进行读数,故C错误;

D.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不一定使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也可以使用其它整数刻度线做为临时“零刻线”,故D正

确。

故选D。

5、A

【解析】A.书包带做得较宽,在书包的重力不变时,根据可知,书包带产生的压强较小,A项符合题意;

B.啄木鸟的喙坚硬而细长,根据P=(可知,在啄木鸟施加的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那么产生的压强

越大,B项不合题意;

C.把酸奶吸管的一端切成斜口,可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C项不合题意;

D.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这样可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D项不合题意。

6、B

【分析】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吸收大量的热量;白霜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气泡”内主要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而成.

【详解】A、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容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不是凝固,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气泡”内主要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是水蒸气,故B正确;

CD、水面上方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甲的速度:

S甲_1500Om

U甲=一~ɔrnnQ4∙17m∕s,

加3600s

乙的速度:

S乙_750m

U乙=—=~~77-^4.17m∕s,

t乙3×60s

丙的速度

S丙IOOm

y丙=—=-τ-~=4.17m∕s,

/丙24s

通过比较可知三者的速度相等,故选D。

8、D

【详解】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f时=5min

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错误;

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B错误;

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C,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正确;

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

故B错误;

C.15C时空气中声速为340m∕s,故C错误;

D.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较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较小,故D错误。

故选Ao

10、C

【详解】A.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的夹角是30°,说明入射角是:

90°-30°=60°,

故A错误;

B.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5°,即入射角减小5°,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减小5°,则反射光线逆时针旋转5。,

故B错误;

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等于是30°,故C正确;

D.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和,也就是入射角的2倍:

60o×2=120o,

故D错误。

11,D

【详解】一粒绿豆的质量和体积不便于测量,因此要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和体积;绿豆是圆形的,它们放在一起时有

很大的缝隙,因此不能直接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应采用排水法,并且从减小误差的角度考虑应先测质量,再测体积.

故选D.

12、C

YYl

【详解】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三个空心球,它们的材料分别是铝、铜和铅,夕钳>z⅞>χ⅛,由V=%可知:铅球的实

心部分体积最小,铝球的实心部分体积最大,由于它们的总体积相同,所以则空心部分最大的是铅球,C符合题意.

13、D

【详解】A.超声波是声音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故A错误;

B.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故B错误;

C.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故C错误;

D.次声波是声音振动频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故D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从表格中提供数据可知,12.3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准确值与其他数据不同,所以12.35Cm是错误的,

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12.84cm+12.86cm+12.85cm

L=-------------------------------------------------------=12.85cm;

3

故选A.

15、C

【详解】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由

题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同学患上了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G

16、D

【详解】大客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车内的甲同学若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客车与路旁的树木有位置的变

化,客车是运动的;车内的乙同学若以客车为参照物,路旁的建筑物与客车有位置的变化,路旁的建筑物是运动的。

故选D。

17、C

【详解】A.由图象可知,甲对应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甲电阻的阻值不变,当。甲=2V时,对应

的电流为O∙1A,由/=且可得,甲的电阻值

R

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乙电阻的阻值在变化,故B错误;

C.甲、乙并联时,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由图象可知,当电源的电压为2V时,通过甲、乙的电流

/甲=0.1A,/乙=0.2A

时符合,此时电路总电流

/=/甲+/4=0.IA+0.2A=0.3A

则乙的功率

2=U/乙=2VX0.2A=0.4W

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甲、乙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为0.2A时,甲乙两端电压分别为

U甲=4V、U乙=2V

经过IS的时间,电阻甲产生的热量

2

Q=(r)2RM=(0.2A)X20ΩXIS=0.8J

故D错误。

故选C

18、BC

【详解】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交汇,所以像会

向透镜方向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地像,光屏将靠近透镜向左移动,

而且像变小,故B正确;

C.水透镜移动到蜡烛和光屏中点时,利用注射器抽水,水透镜的焦距变大,当焦距变大为蜡烛和光屏距离的四分之

一时,会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正确;

D.水凸透镜内有一个正方形的纸片,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照

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改变,折射光线变少,故D错误。

故选BCo

19、B

【解析】噪声防治途径有三条:1.在声源处防治噪声;2.在传播路径中防治噪声;3.在人耳(声音接收处)处防治噪声。

【详解】AC.道路两旁植树和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都是在传播路径中防治噪声,A、C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是在声源处防治噪声,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B选项符合题意;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声音接收处)处防治噪声,D选项不符合题意。

20、D

【详解】A.烧杯和食用油的质量

m2=100g+20g+10g+2g=132g

空烧杯的质量""=70g,则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为

W=,〃2・J〃i=132g・70g=62g

故A错误;

B.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

V=70mL=70cm3

故B错误;

C.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过程中,有部分食用油会附着在烧杯内壁上,使测出的体积偏小,由P=£可知,计算

出的密度偏大,故C错误;

D.若采用②-③-①的实验步骤顺序,两次质量之差为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可以准确计算出密度,故D正确。

故选D。

21、B

【详解】A.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表示的是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Ikg的铁和Ikg的棉花比较,它们的质量

是相等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杯子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而质量和密度都没有改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尽管状态改变,但质量不变,但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对于同种物质,密度一定,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2、B

【详解】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与桌面垂直,像就不能呈在桌面上,不利于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就不利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白纸应放在水平面上,茶色玻璃板应与白纸垂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为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

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不能点燃B蜡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完全相同的两个蜡烛,目的是通过比较看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B

【详解】此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被弹开,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

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本实验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B符合题意.

24、A

【详解】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雪变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晶莹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上遇冷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并附着在草叶上,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了固态的霜,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D

【详解】设量筒的质量为,〃.府,液体的密度为P,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ι=2()cm3时,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机总I=机ι+mg=40g,

3

根据。=歹可得,"=〃匕则有:P×20cm+m*m=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z2=80cm3时,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⅛,2=∕W2+,"量fs=100g,

同理可得:p×80cm3+mHtaj=IOOg,-------②

②-①解得,液体的密度:p=lg∕cmj,故C错误、D正确;

将〃=lg∕cm3代入①得:/"*ιs=20g,故B错误;

当液体的体积L=60cm3,液体的质量:,"3=0义%=lg∕Cm3χ60cm3=60g,故A错误.

26>C

【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C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C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一个鸡蛋的质量在

50g=0.05kg

左右,托起一个鸡蛋的力为

F=G=Wg=O.05kgxl0N∕kg=0.5N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27>C

【详解】铅笔处于静止状态,铅笔受到的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等,由于手指对铅

笔的压力与铅笔对手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铅笔对手的压力也相等;由图可知,右手指的受力面积比较小,

根据P=I可知,右手指受到的压强比较大,故C正确,ABD错误.

28、B

【详解】BC.由题图知,物距为20cm,已知物体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倒立、缩小的像,说明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即

20cm>2/,所以∕<10cm,故B项正确、C项错误;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而∕<10cm,所以折射光线不可能过凸透镜右侧的20Cm处,故D

项错误;

A.凸透镜所成虚像是正立的,已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是实像,故A项错误。

故选B。

29>D

【详解】AB.由题意可知,物距是30cm,像距20cm,可知物距大于像距;而且此时光屏出现了清晰实像,由凸透镜

成像的规律可知,可以判断此时的实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且

u=30cm>2/

则15cm>∕,故AB不符合题意;

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时,物距变大,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会变小,像会变小,所以移动光屏找到

实像后,此实像变小了,故C不符合题意;

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时,此时的物距变为20cm,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此

时的像距应该为30cm,即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0>A

【详解】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说明“即20cm>2∕,则/

<IOcm□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振动大于

【详解】(1)[1]根据课本知识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2]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2、凸发散

【详解】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说明不戴眼镜时不能看清近处物体,是远视眼,须凸透镜矫正,所以下半

部分是凸透镜;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说明不戴眼镜时不能看清远处物体,是近视眼,须凹透镜矫正,

所以上半部分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33、凝华低于

【详解】[1]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

[2]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冰的熔点降低,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低于0℃,则温度计示数低于

34、匀速快25

【详解】口]由图甲可知,在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运动的距离相等,故甲图中汽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⑵由图乙可知,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汽车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

[3]有图乙可知,汽车在()~30s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750m,则0~30s之间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s750m

V=—=---------=25m/s

t30s

35、18.000.036运动

【详解】[1]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Imm,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该物体的长度为

18.00Cm=O.1800m∙[2]小虫爬行的速度V=£="驷=0∙036m∕s.[3]以小虫为参照物时,铅笔的位置发生了变

t5s

化,故说铅笔是运动的.

【点睛】

1、要弄清楚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刻度尺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注意起始端从零刻度线开始的,要估读

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根据公式v=2,计算出小虫的爬行速度;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

t

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它运动.

36、3

【详解】定值电阻的阻值

„∖U9V-6V

R-----=---------=15Ω,

M0.2A

第一次的功率:

**髓*W,

第二次的功率:

所以电功率减小了:

△P=P\-P[=5.4W-2.4W=3Wo

37、2206不高于36

【详解】[1]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各用电器之间并联,所以照明电路电压是220V。

⑵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所以四节干电池串联的电压是6V。

[3]电压高于36V对人体会造成伤害,所以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

38、直线传播折射

【详解】[1]“一叶障目”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挡住视线造成的。

⑵“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将水底“抬高”形成的。

39、Imm3.30cm物码倒置用手拿祛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