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第一章一、单项选取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贡献是(B)A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B创立了唯物史观C确立了辩证法科学地位D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C)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B从理论和实践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D从自然和社会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3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办法论集中体现和主线规定是(D)A它革命性B它能动性C它科学性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她哲学最明显特点是(A)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阶级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是(C)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C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D17、18世纪资产阶级哲学6下列观点对的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详细科学关系是(C)A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就是一门详细科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代替详细科学D详细科学可以脱离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7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使人:(B)A掌握所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知识B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C对的结识自然现象D妥善解决工作中一切事情新增考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对的结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作用。二、不定项选取题8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集中体现为(AE)A它批判精神B它要变化整个世界C它代表工人阶级利益和愿望D它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思想体系E它在对现存事物必定理解中包括着否定理解9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影响体当前(ACE)A证明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B扬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C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D取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某些内容E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进步和发展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含义在于(BCDE)A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找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实问题答案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详细实际相结合C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哲学先进老式相结合D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作风气派E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所掌握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办法论,这是由于(BCDE)A它是“科学之科学”,涉及一切科学B它科学地规定了哲学研究对象C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高度统一D它体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E它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科学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普遍办法1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伟大变革,是由于(BCD)A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有了绝对真理理论体系B使得无产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科学理论武器C创立了唯物史观D在实践基本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E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理解决一切革命和建设问题现成答案第二章第一节一、单项选取题1物质惟一特性是(C)A外在性B可感性C客观实在性D直接现实性2运动着物质存在形式是(C)A机械、物理、化学、生命、社会B液体、固体、气体、等离子体C时间和空间D实践和社会3设想脱离物质运动观点是(A)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相对主义4设想没有运动物质观点是(D)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形而上学5形而上学“绝对时空”观错误在于(D)A否认时空客观性B否认时空无限性C否认时空可变性D否认时空与物质运动联系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定义是通过(A)A物质与意识关系界定B个别与普通关系界定C哲学与详细科学关系界定D结识与实践关系界定7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物质范畴关系是(B)A本质和派生关系B普遍和特殊关系C本质和现象关系D形式和内容关系8“运动应当从它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量度”,由于静止是(B)A运动主线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成果和将来运动出发点C运动因素和依照D运动基本和承担者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知名诗句所蕴含哲理是(D)A物质运动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统一C物质运动多样性和静止单一性统一D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统一10《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白惠能关于运动基本观点是(D)A运动是物质主线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主体11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备类似感觉反映特性是(A)A辨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2“假定一切物质都具备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特性、反映特性,这是合乎逻辑”。这一论断是(D)A以为一切物质都是故意识物活论观点B把意识同物质等同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感觉论观点D揭示意识来源对的观点二、不定项选取题13下列属于物质范畴有(ABCE)A自然界盲目自发运动B动物本能活动C人感性活动D人感性结识E人实践活动14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BCDE)A多元论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不同体现形式思想C朴素辨证法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思想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思想15社会物质性体现为(ABCD)A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普通过程D物质生活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E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客观过程16《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有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错误是(AB)A把人对花感觉与花存在等同起来B把人对花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独立实体C以为人对花感觉与花存在具备同一性D主张人对花感觉是主观与客观同一E必定人对花感觉能动性17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意义是(ABCD)A指出物质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批判了唯心论和二元论B坚持了物质世界可知性,体现了本体论和结识论统一C坚持了世界多样性物质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缺陷,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D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E结束了对物质及其构造结识,从而形成了完整科学物质观18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BCE)A形式B主体C承担者D属性E基本19承认相对静止意义在于(BCDE)A它是辩证法革命本质主线体现B它是理解运动前提C通过静止可以衡量运动D它是事物多样性条件E它是事物互相区别基本20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BC)A惟一特性B主线属性C存在方式D内在构造E外在形式21国内古代哲学家王夫之以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理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E)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明显运动C静止是相对,运动是绝对D静止就是运动,不存在静止E静止和运动是互相包括22“观念东西不外是移入人头脑并在人头脑中改造过物质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CDA人脑是意识源泉B意识是人脑产生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主观映象D观念东西同物质东西是具备同一性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第二节一、单项选取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包括到对物质范畴理解中,这是由于实践具备(B)A实体性B直接现实性C目性D能动性2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因此人类最基本实践活动是(C)A科学实验B社会关系实践C生产实践D精神文化创造实践3人类世界与自在世界分化和统一基本是(C)A自我意识浮现B社会对自然诞生C人类实践活动D自然对于人生成4人类生活现实世界是(A)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人类社会关系总和5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状况阐明(B)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二、不定项选取题6实践是人存在方式,这是由于(ABE)A实践创造了人基本特性B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C实践作为真理原则具备拟定性D实践作为真理原则具备不拟定性E实践是社会关系发源地7一位科学家说:“咱们今天生活着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世界。在咱们周边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技能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CDE)A人造或人为世界是惟一存在世界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创造物C人类世界是人实践活动对象化成果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伟大力量E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8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基本环节是(ABCD)A实践决策B实践目的制定C实践组织和管理D实践成果检查E实践无限发展9马克思说过:“蜘蛛活动与织工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羞愧。但是,最蹩脚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机灵蜜蜂高明地方,是她在用蜂蜡建筑蜂房此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阐明(CDE)A动物具备能动地改造世界本领B动物能动改造世界能力超过了人,因而使人“感到羞愧”C动物活动是本能活动D人实践活动是故意识、有目活动E人实践活动具备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三节一、单项选取题1人意识产生决定性因素是(C)A人工语言形成B世界物质本原C社会性劳动活动D对客观事物能动反映2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为世界统一性在于(D)A多样性统一B意识与物质统一C结识与实践统一D多样性物质统一3人类创造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C)A是人类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物质外壳D是意识客观内容4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白人意识具备(B)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5意识产生决定性环节是(C)A人脑进化B动物心理产生C劳动D语言产生6否认意识主观性,把意识看做是人脑分泌物,这是(D)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古代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7人工智能浮现对哲学意识论意义是(D)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能动性B主线变化了人类意识活动规律性C减少了人在乎识活动中主体性D表白意识活动与其她物质运动形式同一性8在人与世界互相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步得到了变化,并获得日益丰富内容。导致这一变化基本是(A)A人实践活动B人意识能动作用C人先知先觉D工具制造与使用9人工智能浮现对哲学意识论意义是(D)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B主线变化了人类意识活动规律性C减少了人在乎识活动中主体性D表白意识活动与其她物质运动形式同一性新增考点:意识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二、不定项选取题10意识和物质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范畴内才有绝对意义,超过这个范畴,其对立便是相对。这是由于(ABE)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反映C意识是物质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存在形式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11人意识主观性方面体现为(ABCDE)A反映形式主观性B对事物反映虚幻性C对客观对象反映近似性D对客观事物反映超前性E不同主体意识之间差别性12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本质区别在于(BCDE)A运算速度B有无社会性C运动形式D有无创造性E有无主体性13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她们写出来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人体身上增长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阐明,人们头脑中鬼神观念是(BDE)A头脑中主观自生B人脑对客观世界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虚幻反映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原型E人按照自己形象塑造出来14当代科学家运用电子计算机解决了数学运算、工程设计和科学实验中某些难题,这表白电脑(CE)A具备能动性、创造性B具备思维属性C可以代替人脑一某些活动D可以完全取代人脑E可以模仿人脑某些功能15IBM公司制造“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表白(BD)A电脑具备比人脑更高档运动形式B电脑是人脑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工具C人脑运动与电脑同样,归根究竟是电子等物质粒子运动D电脑是物化了人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E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16从物质与精神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由于(DE)A精神与物质不具备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备相对独立性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E观念东西不能代替物质东西第三章第一节一、单项选取题1唯物辩证法总特性是(D)A矛盾和运动观点B绝对和相对观点C普遍和特殊观点D联系和发展观点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焦点在于(C)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B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C与否承认矛盾D与否承认事物发展质奔腾3唯物辩证法过程论思想是(D)A方生方死,方死方生B一切皆流,无物常驻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D在对现存事物必定理解中包括着否定理解4规律特点是(A)A重复性和客观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C普遍性和特殊性D必然性和偶尔性5假象是(B)A由主观因素导致对事物错误反映B以否定形式体现本质现象C以正面形式体现本质现象D对客观事物一种虚幻反映6“一切详细事物和现象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是()A机械论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辩证唯物论观点D外因论观点7辩证唯物主义以为事物发展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顿感性材料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本质稳固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基本环节8唯物辩证法以为(C)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尔性可以忽视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偶尔性是无法结识C必然性是不可选取,偶尔性是可以选取D必然东西是偶尔,偶尔东西是必然9唯物辩证法扬弃范畴是指(D)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B事物发展过程非持续性C事物发展过程持续性D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存10科学家洛伦兹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这种“蝴蝶效应”说法(D)A片面夸大了联系普遍性B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否认了联系客观性C否认了联系多样性D阐明了一种事物、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二、不定项选取题11下列事物和现象属于系统是(ABCD)A一部汽车B生命有机体C都市交通D人类社会E一堆杂物12主观辩证法是指(ACD)A客观辩证法反映B黑格尔哲学核心C辩证思维D人类思维运动普通规律E唯心主义辩证法13增强创新意识哲学根据有(ABCD)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B世界永恒发展原理C辩证否定原理D实践是结识发展动力原理E矛盾特殊性原理14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有(BC)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B冬去春来,昼夜交替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D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13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有(ADE)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先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14下列办法符合事物发展是迈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是(BCD)A抓典型B“欲擒故纵”C“将欲取之,必先与之”D“为了迈进而后退”E“有备无患”第三节一、单项选取题1“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信条实质是(B)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狡辩论D绝对主义2矛盾基本属性是(A)A同一性和斗争性B普遍性和特殊性C贯通性和排斥性D绝对性和相对性3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哲学家柳宗元说:“自动自休,自峙自流”,“吁炎吹冷,交错而动”。这是(B)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狡辩论观点4“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遇良医得生,遇庸医致死”这阐明(C)A外因是事物变化主线因素B外因是事物变化依照C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化事物发展进程D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唯物辩证法核心是(D)A量变质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6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精髓”,是指(A)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C重要矛盾和非重要矛盾关系D矛盾重要方面和矛盾非重要方面关系7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引述列宁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活灵魂”在于(D)A分析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B分析重要矛盾和非重要矛盾关系C分析内因和外因关系D详细地分析详细状况二、不定项选取题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由于对立统一规律(ABCDE)A揭示了联系实质内容B揭示了发展内在动力C是与形而上学对立实质D是贯穿辩证法其她规律范畴中心线索E所揭示矛盾分析办法是最主线结识办法9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括辩证法思想有(ABCE)A矛盾同一是包括差别同一B对立面统一是事物发展动力C不包括内部差别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矛盾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干达到统一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统一体10矛盾解决基本形式涉及(BDE)A矛盾双方调和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C矛盾双方自行消失D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E矛盾双方融和成一种新事物11矛盾发展不平衡性体现涉及(BE)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B矛盾重要方面和非重要方面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E重要矛盾和非重要矛盾12下列哪些思想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式哲学整体观(ABC)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C“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D“独中又自有对。”E“万物皆化。”13下列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式哲学关于矛盾普遍性思想有(ABC)A“物生有两”B“万物莫不有对”C“耦之中又有耦”D“和实生物”E“过犹不及”14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式哲学主张有差别矛盾统一,更注重“和合”和统一,其体现是(ABC)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C“礼之用,和为贵。”D“一分为二”E“动非自外”1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是由于它:(BCE)A揭示了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B揭示了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本质内容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她规律和范畴主线1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体现为(ABD)A矛盾双方在互相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助于自身发展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发展17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达到了“双赢”合同,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启示是(ABDE)A矛盾双方在互相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发展以另一方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E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吸取有助于自身因素而得到发展18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ABDE)A普通和个别关系B共性和个性关系C整体和某些关系D普通和特殊关系E抽象和详细关系19在下列命题中,包括辩证法思想有(ABDE)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20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详细运用(ABE)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21重要矛盾是(CDE)A矛盾两方面中处在主导地位矛盾方面B构成系统主体要素C在许多矛盾中处在支配地位矛盾D对事物发展起重要作用矛盾E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工作重心所要解决矛盾第四章第一节一、单项选取题1辩证唯物主义结识论在实质上是与唯心主义先验论对立(B)A感觉论B反映论C经验论D实践论2结识论上两条主线对立路线是指(D)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能动反映论和直观反映论D“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3唯理论和经验论对立是(B)A结识路线上对立B结识理论上对立C结识机制上对立D结识方式上对立4批驳不可知论最有力武器是(D)A唯物辩证法批判武器B人类思维方式深化C逻辑工具和办法进步D人类实践发展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关系是(D)A存在和思维关系B物质与意识关系C现实和理论关系D知识“源”和“流”关系6“在实践基本上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先导”这一命题(C)A强调了结识对实践决定作用B夸大了结识对实践反作用C强调了结识对实践能动作用D低估了实践对结识决定作用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对立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8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差别小得多。她们之间鸿沟是分工掘成。”这表白人才干(B)A与人先天生理素质没关于联B重要来源于日后实践C取决于人主观努力限度D是由人社会政治地位决定9辩证唯物主义以为,结识本质是(B)A主体对各种结识要素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选取10依照结识发展规律,在结识“熟知”与“真知”问题上对的观点是(B)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来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1实践是高于理论结识,是由于实践具备(D)A普遍性B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D直接现实性12爱因斯坦相对论指出:主体选取不同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件和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成果也许不同样。在结识论上来说是由(C)A真象和假象区别所导致B现象和本质矛盾所导致C主体和客体关系变化所导致D由于主观结识错觉所导致13实践原则因此具备不拟定性,是由于(B)A实践具备客观性B实践具备历史局限性C实践自身是一种精神活动D实践是人类自觉活动14人结识能力形成,归根究竟取决于(D)A人脑发育限度B人智力状况C周边环境D人实践活动15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迈进。”这在结识论上阐明(D)A实践是结识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发展C科学技术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实践是结识发展动力16恩格斯说:“人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这句话阐明(B)A自然界是结识发展动力B实践是结识发展动力C人结识具备主观能动性D人具备改造自然能力17人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光和颜色功能。可见光波长范畴普通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畴内,不同波长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普通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白(C)A人只能结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感觉B人感官所具备生理阈限是人结识能力界限C人感觉中包括着对外界事物信息选取、加工和转换D人所形成关于事物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成果二、不定项选取题18结识过程中“重构”是指(CDE)A理论指引实践过程B主体实际地把握客体过程C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过程D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过程E主体加工客体信息,形成与客体相符性反映过程19马克思主义结识论与唯心主义结识论区别在于与否承认(BD)A世界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结识对象C结识来源于经验D社会实践是结识基本E结识发展辩证过程20马克思主义结识论所讲主体是(BCD)A人主观意识B从事实践和结识活动人C一定社会集团和社会D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现实人E普通人21辩证唯物主义以为,主体和客体关系是(BD)A第一性和第二性关系B改造和被改造关系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关系D反映和被反映关系E理论指引实践关系22马克思主义结识论以为,主体与客体关系内涵涉及(ABCD)A实践关系B结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E主从关系23下列属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是(ABCD)A孔子主张“生而知之”B老子主张“不行而知”C柏拉图主张知识是灵魂对理念世界“回忆”D贝克莱以为“存在就是被感知”E洛克以为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24关于反映、信息和选取关系,下列论断对的是(ABCE)A反映、信息和选取是物质形态普遍具备属性或能力B反映是接受、选取、传播信息过程C信息在事物间互相作用和反映中体现出来D只有人才具备选取和反映信息能力E人结识是在实践上能动选取、加工信息高档反映形式25不可知论错误在于(ABCDE)A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B割裂了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C割裂了感性结识和理性结识辩证关系D否认了人对的反映世界能力E把未知和不可知混同26下列思想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式哲学中唯物主义知行观是(CE)A“生而知之”B“不行而知”C“先行后知”D“不虑而知”E“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27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一思想办法表白(DE)A课本知识对实际工作是不重要B上级批示和决策可执行也可不执行C要事事通过实践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E要将上级批示和决策尽量地与详细实际结合起来28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结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白了(ACD)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C知行互相增进D行先知后E行难知易第二节一、单项选取题1由结识到实践奔腾是更为重要一次奔腾,由于(B)A它是结识过程中第二次奔腾B它可以指引实践和检查结识C它可以扬弃抽象观念D它是结识过程结束2理性结识特点是(D)A对感性结识综合B与客观事物无关人自由创造物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直接把握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把握3判断对某一事物结识与否完毕标志是(D)A占有感性材料与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感性结识与否已经上升到理性结识C对该事物结识与否通过多次重复D对该事物理论结识与否运用于实践,获得预期效果4人知识可以划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某些,直接经验是(D)A感性结识B理性结识C对的结识D亲自实践获得知识二、不定项选取题5结识辩证过程是(CDE)A从抽象上升到详细过程B从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转化C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发展D实践——结识——实践无限循环E从感性结识到理性结识,从理性结识到实践6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是它形态特性,这是由于(ABD)A人感觉受理性指引B人结识具备能动性C理性结识是感性结识基本D已有结识影响感觉活动E意识建构结识对象7结识运动因此要通过实践—结识—再实践—再结识多次重复,是由于(ABCE)A事物矛盾暴露有个过程B事物自身复杂性C结识自身复杂性D人类结识能力有限性E人们实践及其结识条件历史性第三节一、单项选取题1所谓客观真理,重要是指(D)A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B主观对客观反映C人结识对象客观属性D人对的结识中所具有客观内容2实践是检查真理主线原则,由于(C)A实践具备社会历史性B实践是人有目活动C实践具备直接现实性长处D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3真理相对性应理解为(B)A真理原则是多重B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C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拟定界限D对同一对象不同乃至对立结识都是真理4“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这一知名诗句所包括哲理是(C)A结识经历着从感性结识到理性结识发展B结识主线任务是通过现象结识本质C结识不能停滞,而应当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结识世界更重要5承认“人类一切结识都具备相对性”是(C)A相对主义观点B狡辩论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怀疑论观点6没有抽象真理,真理总是详细。这一命题依照在于(D)A真理是感性存在,不是理性抽象B真理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实在C真理是与人详细利益相联系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综合、多样性统一二、不定项选取题7真理和价值关系体现为(ABCDE)A真理原则侧重于客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B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两大主题C真理和价值矛盾是人类活动内在矛盾D实践是真理和价值共同检查原则E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互相引导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是(ABCE)A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B相对真理具有绝对真理成分C它们是人结识至上性和非至上性体现D它们之间是不可逾越E同一真理两种性质9实践作为检查真理原则,既是拟定,又是不拟定,其不拟定性是由于(BD)A有些真理主线无法通过实践来检查B作为检查真理实践总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限制C实践自身是不断发展D不同人、不同阶级各有其不同实践原则E有些真理需要通过逻辑证明才干检查10如下论断对的反映非理性因素在结识中作用有(BDE)A只有诗人才需要想像B幻想是极可贵品质C意志决定一切D顿然醒悟,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症结E在科学道路上,只有不畏劳苦坚持攀登人,才有但愿达到光辉顶点第四节一、不定项选取题1“由抽象上升到详细”是指(BDE)A思维生成现实详细过程B在思维中再现详细过程C由理性结识回到实践过程D由抽象规定形成思维详细过程E在思维中形成多重规定综合过程2“逻辑和历史统一”体现了(BCDE)A逻辑和历史完全一致B主观和客观统一C历史是逻辑基本D逻辑反映历史主流方向E逻辑不跟随历史详细环节第五章第一节一、单项选取题1人类社会物质基本是(A)A社会存在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钥匙”是(A)A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史C思想发展史D国家发展史3社会构造内涵是指社会(D)A阶级构造B部门构造C各种组织之间关系D经济构造、政治构造和观念构造4囊括所有社会生活总体性范畴是(D)A社会形态B社会经济构造C社会政治构造和观念构造D社会有机体5生产方式是(B)A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C经济基本和上层建筑统一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统一二、不定项选取题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这一命题含义是(ABCDE)A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基本领域B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动力C实践是社会关系发源地D实践是社会生活本质内容E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方式7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意义在于(BCE)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事实上是等同B社会同自然界同样本质上是客观物质体系C社会同自然界同样是有规律辩证发展过程D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同样实现于人无意识活动E人们有也许用象自然科学那样精准眼光考察社会第二节一、单项选取题1人类社会最基本社会关系是(B)A血缘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2生产力范畴反映是(A)A人与自然之间关系B人与人之间关系C人与生产资料关系D人与物质世界关系3生产关系所体现是生产过程中(D)A人与人政治关系B人与人思想关系C人与劳动对象关系D人与人物质利益关系4衡量生产力水平客观尺度是(A)A劳动工具状况B劳动者素质C劳动对象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数量和质量5在知识经济时代(B)A知识生产决定物质生产B物质生产决定知识生产C知识生产取代了物质生产基本地位D知识生产成了社会发展原动力6衡量生产力性质客观尺度是(A)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者技能高低D产品质量7生产关系中具备决定意义因素是(A)A产品分派关系B产品互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地位8在构造复杂、范畴广泛劳动资料系统中,具备决定意义因素是(C)A生产工具系统B信息传递系统C自动化控制系统D能源动力系统9历史唯物主义以为,划分阶级重要根据是(A)A对生产资料占关于系B分派多少C社会分工D政治立场和思想觉悟二、不定项选取题10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是由于科学技术(D)A是直接现实生产力要素B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独立要素C可以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D渗入到生产力要素中形成现实生产力E近代以来已成为最重要生产力要素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作用是(ABCD)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前提B它加速或延缓人类社会发展C它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来源D它制约生产部门分布和发展方向E它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12生产关系客观性含义涉及(ABDE)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变化发展B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取C人们不能干预生产关系变化D生产关系体现是人与人之间物质关系E生产关系三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第三节一、单项选取题1上层建筑核心是(B)A政党B国家政权C政治法律制度D道德伦理2政治文明是指(B)A当代社会政治构造体现形式B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有益成果C反映人类调节社会关系实践政治理论D与野蛮、无知和愚味相对立开化状态3社会政治构造核心是(B)A政党B国家政权C法律D哲学第四节一、单项选取题1两种主线对立历史观是(B)A奴隶史观和英雄史观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C科学史观和文化史观D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非决定论2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完全不属于意识形态是(C)A道德、语言学、政治思想B政治法律思想、文学、逻辑C自然科学、形式逻辑、语言学D哲学、艺术、宗教3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主线原则是(D)A与否承认阶级斗争B与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8 Revision Lesson 28(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京版英语四年级下册
- 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 一 四则混合运算第2课时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 Unit 1 You and Me Section A 1a~1d How Do We Get to Know Each Other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8网络新世界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3 曲曲直直(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
- 2024秋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5 Dinners ready Part B 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PEP
- 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 3 运算律第5课时 乘法分配律配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美术课课件制作
- 《0×5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Unit 6 rain or shine Section A Grammar英文版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运算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中班音乐《月亮婆婆喜欢我》课件
- 网络舆情风险评估与预警
- 学做麦糊烧课件
- 内蒙古师范大学定向协议书
- T-CTSS 86-2024 原味茶饮料标准
- 南航社会招聘笔试题目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竖式计算200题及答案
- 燃料电池汽车讲解
- DL∕T 5161.17-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7部分:电气照明装置施工质量检验
- 金蝉养殖注意事项及常见病虫害防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