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1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2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3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4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①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②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鄙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③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

儒④!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①握鲰(chuò):同“龌龊”,指气量狭小,拘泥于小节。②里中子:同乡人。③溲溺:解小便。溺,同“尿”。④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吾闻A沛公B慢C而易人D多大略E此真吾所愿E从游G莫为我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指有才学之人,也为读书人的通称,和我们今天先生的称谓有些类似。

B.“及陈胜、项梁等起”与“恍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起”含义不同。

C.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今指旅馆、饭店之类的地方。

D.“延郦生上坐”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延”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郦食其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没有可以用来供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于是便去做了一名看管里门的小吏。

B.尽管郦食其穷困潦倒,只是一名小吏,县里有名望、有权势的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当地人都称他为狂生。

C.虽然经过高阳的各路将领有数十人,但郦食其都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并通过同乡的引荐,追随了沛公。

D.郦食其后来向沛公推荐了自己的弟弟郦商,让郦商跟随沛公南征北战,而自己常常作为说客出使各路诸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4分)

(2)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4分)

14.沛公并不喜欢儒生,作为读书人的郦食其是如何赢得沛公的信任并被封为广野君的请简要说明。(3分)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显德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籍之以归,悉上送官。世宗强还之,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七年,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十一月,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归命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夫是行也,仗天威,乃能成事,吾何功哉,献俘。太祖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性仁敬和厚。遇士夫于途,每白事,必冠而后见。居官奉入给宗族,无余积。平蜀回,太祖从容问官吏善否,非臣所闻也。”固问之,唯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谨可任。知徐州日,既具案,逾年而后杖之,若杖之,其公婆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吾故缓其事,然法亦未尝屈焉。”

(节选自《宋史曹彬列传》,有改动)

①觌(dí):相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B.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C.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D.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俎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食物用的两种器皿,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

B.显德,后周太祖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

C.籍之以归,文中指曹彬将馈赠登记清楚后带回来,表明他没有意愿占有这份馈赠。

D.居,文中是担任的意思,与《琵琶行》中“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居”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为官清廉,坚持原则。再三拒绝吴越人赠送的礼物,迫不得已接受也全部上交,他才拜谢皇帝恩赐。

B.曹彬为人低调,不居功。打败李煜后,宋太祖要任命他为使相,拒绝担任,于是太祖赐他二十万钱。

C.曹彬为官谨慎,小心应对皇帝提问。平定后蜀回朝后,宋太祖问及官吏的好坏优劣,不说一句闲话。

D.曹彬仁和谦卑,尊重他人。在路上遇到其他官员,他必定领着车子避让,他定要穿戴整齐后才召见。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②其公婆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

(5)有人评价曹彬“宅心仁厚”,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这一品质的具体表现。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范文正公,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已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义田记》,有删改)

材料二:

范仲淹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公既殁A后B世C子孙修D其业E承F其志G如公H之存也。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正: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范文正公即范仲淹,谥号“文正”。

B.斋:斋戒,指古人祭祀前整洁身心等。范仲淹去世后,羌族首领斋戒三日,表示崇敬与怀念。

C.为:意为“成为”,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的“为”字,意思不同。

D.堪:意为“经得起、忍受”,与李清照《声声慢》“如今有谁堪摘”的“堪”字,意思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买了靠近外城能常年丰收的一千亩良田,叫作“义田”,用它来养活、周济众多同族的人。

B.范仲淹去世时,遗体没有好衣服装殓,儿子也没有钱办好丧事。数百人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

C.许多身居三公高位的人,享受着优厚俸禄,可族人却不能进他们的大门,这与范仲淹形成了对比。

D.范仲淹为政多年,到过的地方留下了恩德。范仲淹死后,当地百姓画上他的像并建立祠堂祭祀他。

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2)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13.范仲淹身上有哪些高尚品质?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珪,太原祁县人也。武德中,为隐太子中允,甚为建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嶲州。建成诛后,太宗即位,召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切谏,太宗谓曰:“卿所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太宗又尝谓珪曰:“卿若常居谏官,朕必永无过失。”顾待益厚。贞观元年,迁黄门侍郎,参预政事,兼太子右庶子。二年,进拜侍中。时房玄龄、魏征、李靖、温彦博、戴胄与珪同知国政,尝侍宴,太宗谓珪曰:“卿识鉴精通,尤善谈论自玄龄等咸宜品藻又可自量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征。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任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①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②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节选自曹操《求贤令》)

①孟公绰:鲁国人,性寡欲,廉洁有德。②盗嫂受金:指陈平。汉高祖的谋臣陈平曾经和嫂子私通,又曾接受贿赂。魏无知了解他是个治国之才,就推荐给了刘邦,后陈平辅佐刘邦建功立业。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尤善谈论A自玄龄B等C咸宜D品藻E又可自F量G孰与H诸子贤。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B.知国政,管理国政,知,主管,管理。与文中“知无不为”中的“知”意思不同。

C.孜孜,文中指勤勉努力,毫不懈怠。与成语“孜孜不倦”中的“孜孜”意思不同。

D.被,同“披”,指穿着。与《陈涉世家》中“身被坚执锐”中的“被”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君王不能够让国家安定,是因为有的君王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有的知道自己的过失但没有改正。

B.唐太宗厚待并重用王珪的原因是他为人尽职尽责,有过人的知人识人的才能,并且能忠言直谏,激浊扬清。

C.王珪认为自己在有条理地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且向君王举例说明的能力上比不上戴胄,但也有一己之长。

D.曹操举“孟公绰能胜任赵、魏氏的家臣,但不能胜任滕、薛两国的大夫”的例子是想阐明任用贤才的标准。

13.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

(2)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1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曹操关于求贤用贤的观点。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9.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填涂四处。

比数年[A]来[B]颇发愤[C]自惩艾[D]悔前所为[E]而聪明衰耗[F]殆[G]不如曩时[H]十一二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与今天的“步”不同。

B.“筋骨之强”,与韩愈《师说》中“句读之不知”的句式具体结构不同。

C.“辄复不省”与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两句中的“省”意义不同。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意义不同。

1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3.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

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

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

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

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

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

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

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10.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符号列出来(3分)

率其徒A持畚锸B以出C筑东南D长堤E首起F戏马台G尾属于H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难道,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入门不顾”的“顾”词义并不相同。

B.冠,指的是把帽子戴在头上。在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C.会,恰巧、适逢,与《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的“会”词义相同。

D.庐,泛指简陋的房屋,与诸葛亮《诫子书》“悲守穷庐”的“庐”用法相同。

12.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诤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他既喜欢贾谊等人的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干

好事的父母官。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2)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①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②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鄙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③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

儒④!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①握鲰(chuò):同“龌龊”,指气量狭小,拘泥于小节。②里中子:同乡人。③溲溺:解小便。溺,同“尿”。④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吾闻A沛公B慢C而易人D多大略E此真吾所愿E从游G莫为我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指有才学之人,也为读书人的通称,和我们今天先生的称谓有些类似。

B.“及陈胜、项梁等起”与“恍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起”含义不同。

C.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今指旅馆、饭店之类的地方。

D.“延郦生上坐”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延”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郦食其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没有可以用来供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于是便去做了一名看管里门的小吏。

B.尽管郦食其穷困潦倒,只是一名小吏,县里有名望、有权势的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当地人都称他为狂生。

C.虽然经过高阳的各路将领有数十人,但郦食其都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并通过同乡的引荐,追随了沛公。

D.郦食其后来向沛公推荐了自己的弟弟郦商,让郦商跟随沛公南征北战,而自己常常作为说客出使各路诸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4分)

(2)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4分)

14.沛公并不喜欢儒生,作为读书人的郦食其是如何赢得沛公的信任并被封为广野君的请简要说明。(3分)

10.DEG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11.D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两个“延”都译为“邀请”。

12.C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但郦食其都拒绝了他们的邀请”错误,郦食其不是拒绝了他们的邀请,而是深居简出,隐藏起来。

13.(1)沛公并不喜欢儒生,凡是戴儒生帽子的宾客来到,沛公就摘掉他们的帽子,并在帽子里小便。

(2)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是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如今城里又囤积了很多粮食。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诸客冠儒冠”定语后置句;解,摘掉、脱去;其(第一个),他们的。第(2)小题的关键点:判断句;冲,交通要道;郊,野

外,引申为地方。每小题关键点各1分,大意1分。

14.①郦食其没有跪拜沛公,而是当面指出,沛公如果想要讨伐暴秦就不应该用傲慢的态度来接

见长者。②郦食其与沛公谈起当年六国合纵连横的形势,并制订伐秦的计划。③郦食其出

使作为交通要道的陈留,劝陈留县令归附沛公,轻而易举地取得了陈留。(每点1分,意思答

对即可)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找到郦食其所言所行的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概括。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他喜欢读书,但是家里贫寒落魄,没有可以用来供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于是便去做了一名看管里门的小吏。但是县里有名望、有权势的人没有敢役使他的,当地人都称他为狂生。

等到陈胜、项梁等人反秦起义的时候,各路将领攻城略地经过高阳的有数十人,但郦食其听说这些将领都气量狭小,拘泥于繁文缛节,并且自以为是,不能有宏伟抱负的言论,于是郦食其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后来他听说沛公率领军队攻到了陈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名骑兵恰好与郦食其是同乡,沛公时常向他询问陈留县中的贤士豪杰的情况。那名骑兵回乡,郦食其看到他后说道:“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但是没有人替我引荐。你见到沛公,就告诉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已经六十多岁了,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为狂生,但他本人却说自己并非狂生’。”骑兵说:“沛公并不喜欢儒生,凡是戴儒生帽子的宾客来到,沛公就摘掉他们的帽子,并在帽子里小便。他与人谈话时,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千万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游说沛公。”郦食其说:“你只管将我的话传到就行了。”于是骑兵很从容地将郦生所嘱咐的话转告给沛公。

沛公来到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见郦食其。郦食其来到旅舍,便进去拜见沛公,当时沛公正坐在床沿上,让两个女子为他洗脚,他就这样召见郦食其。郦食其进来,只是对沛公行了一个拱手礼,并没有跪拜,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呢”沛公骂道:“你这个没见识的儒生!天下人苦于秦朝的暴政已经很久了,所以各路诸侯才相继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能说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如果您真的打算聚集民众、召集义兵去讨伐暴虐无道的秦朝,那么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沛公停止了洗脚,站起身来整理好衣服,然后请郦食其坐到上宾的座位,向他赔礼道歉。郦食其便谈起当年六国合纵连横的形势。沛公听了非常高兴,赏赐郦食其饭食,问道:“该怎么制订伐秦的计划呢”郦食其说:“您聚集乌合之众,收编散兵游勇,不足一万人,想依靠他们直接进军攻打强秦,这就是所谓的摸虎口!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是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如今城里又圈积了很多粮食。我与陈留的县令关系很好,请您派我出使陈留,我会劝他归附于您。如果他不听劝的话,您就出兵攻打他,到时候我做内应。”于是沛公派郦食其前往,自己带兵紧随其后,这样就攻取了陈留。此后,沛公就封郦食其为广野君。

郦食其又推荐了他的弟弟郦商,让郦商带领几千人跟随沛公向西南攻城略地。郦食其常常作为说客,乘坐马车出使各路诸侯。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显德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籍之以归,悉上送官。世宗强还之,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七年,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十一月,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归命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夫是行也,仗天威,乃能成事,吾何功哉,献俘。太祖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性仁敬和厚。遇士夫于途,每白事,必冠而后见。居官奉入给宗族,无余积。平蜀回,太祖从容问官吏善否,非臣所闻也。”固问之,唯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谨可任。知徐州日,既具案,逾年而后杖之,若杖之,其公婆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吾故缓其事,然法亦未尝屈焉。”

(节选自《宋史曹彬列传》,有改动)

①觌(dí):相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B.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C.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D.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俎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食物用的两种器皿,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

B.显德,后周太祖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

C.籍之以归,文中指曹彬将馈赠登记清楚后带回来,表明他没有意愿占有这份馈赠。

D.居,文中是担任的意思,与《琵琶行》中“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居”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为官清廉,坚持原则。再三拒绝吴越人赠送的礼物,迫不得已接受也全部上交,他才拜谢皇帝恩赐。

B.曹彬为人低调,不居功。打败李煜后,宋太祖要任命他为使相,拒绝担任,于是太祖赐他二十万钱。

C.曹彬为官谨慎,小心应对皇帝提问。平定后蜀回朝后,宋太祖问及官吏的好坏优劣,不说一句闲话。

D.曹彬仁和谦卑,尊重他人。在路上遇到其他官员,他必定领着车子避让,他定要穿戴整齐后才召见。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②其公婆必以妇为不利,而朝夕笞詈之,使不能自存。

(5)有人评价曹彬“宅心仁厚”,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这一品质的具体表现。

3.(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

(1)句意:李煜与他的大臣们一百多人到军营请罪,曹彬安慰他,请李煜入宫换装。

“请罪”的主语是李煜与他的大臣们一百多人,其后应断开;“彬慰”是“安之”的主语,排除D。

故选C。

(2)D.“意思相同”错误。《琵琶行》中“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居”意思是住,一直卧病。

故选D。

(3)B.“宋太祖要任命他为使相,曹彬认为不是自己的功劳,原文是说“本授卿使相,姑少待之”。

故选B。

(4)①“垂”,将近、将要,攻克、战胜:“视事”、处理军务、到职办公,曹彬忽然称病不办公/不处理政事。

②“以……为”,认为:“不利”,打、鞭打,而经常打骂她。

(5)①由“长围中,彬每缓师。十一月,所惜者一城生聚,策之上也’”可知,故意放缓进攻节奏,希望他怜惜一城百姓。

②由“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则自愈矣”“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可知,并用贵宾礼接待李煜。

③由“知徐州日,有吏犯罪,逾年而后杖之。彬曰:‘吾闻此人新娶妇,其公婆必以妇为不利,使不能自存,然法亦未尝屈焉。考虑到处罚犯罪官吏,不能自存。

④由“居官奉入给宗族,无余积”可知。

解析:

(1)C

(2)D

(3)B

(4)①城池将要被攻克时,曹彬忽然称病不办公/不处理政事。

②她的公婆必定会认为新媳妇不吉利,而经常打骂她。

(5)①攻打李煜时,故意放缓进攻节奏,希望他怜惜一城百姓;②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让其君臣均得以保全,其新娶妻子在家也会挨打挨骂,延迟处罚犯罪官吏。

参考译文:

曹彬字国华。曹彬一周岁时,看他选取什么东西,右手拿俎豆之类的礼器,其他什么都不看。显德五年,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他丝毫没有接受,推让了多次,全部上交给朝廷,曹彬才行礼接受。显德七年。在长期的围困中,希望李煜能归降,彬又派人告诉李煜说:“形势如此,如果能归顺。”城即将被攻克时,诸将都来探问病情,只需要诸公诚心立誓,不乱杀一人。”诸将答应了下来,曹彬的病情稍微好转,城池被攻陷,曹彬安慰他,请李煜入宫换装。部下暗地对曹彬说:“李煜入宫如有不测?”曹彬笑着说:“李煜向来懦弱不能果断。”李煜的君臣。起初。宋太祖对曹彬说:“等到战胜李煜。”副帅潘美预先祝贺他,这次征讨,遵照皇上的妙计,我有什么功劳呢!”潘美说:“为什么这样说呢。”等到得胜回朝。皇上对曹彬说:“本来应授予你宰相职位,姑且等一下吧,潘美暗地里看着曹彬笑,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于是据实回答,于是赏赐给曹彬二十万钱。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不称呼手下官吏的名字,一定先整冠才接见,没有积蓄,太祖从容问起官吏好不好,不是臣所知道的,他只推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洁谨慎可以任用,有个属吏犯罪,一年以后才杖打他。曹彬道:“我听说这个人刚娶媳妇,他的父母必定认为是媳妇不利,使她不能活下去,然而也没有枉法。”

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范文正公,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已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义田记》,有删改)

材料二:

范仲淹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公既殁A后B世C子孙修D其业E承F其志G如公H之存也。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正: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范文正公即范仲淹,谥号“文正”。

B.斋:斋戒,指古人祭祀前整洁身心等。范仲淹去世后,羌族首领斋戒三日,表示崇敬与怀念。

C.为:意为“成为”,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的“为”字,意思不同。

D.堪:意为“经得起、忍受”,与李清照《声声慢》“如今有谁堪摘”的“堪”字,意思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买了靠近外城能常年丰收的一千亩良田,叫作“义田”,用它来养活、周济众多同族的人。

B.范仲淹去世时,遗体没有好衣服装殓,儿子也没有钱办好丧事。数百人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

C.许多身居三公高位的人,享受着优厚俸禄,可族人却不能进他们的大门,这与范仲淹形成了对比。

D.范仲淹为政多年,到过的地方留下了恩德。范仲淹死后,当地百姓画上他的像并建立祠堂祭祀他。

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2)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13.范仲淹身上有哪些高尚品质?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9.AEG10.D11.D

12.(1)退居在家、等待职务的人予以供给,出仕做官的人则停止供给。

(2)(范仲淹)曾经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养四方游学之士,几个儿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

13.①乐于施舍、周济族人。②自甘清贫,生活俭朴。③勤奋好学,不怕艰苦。④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任意回答三点,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他去世之后,后代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

“既殁”是“公”的谓语,句子结构完整,“既殁”后断开,即A处;

“后世子孙修其业”中,“后世子孙”是主语,“修”是谓语,“其业”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宾语后断开,即E处;

“承其志”与“修其业”结构一致,承前省主语“后世子孙”,在“其志”后断开,即G处。

故选AEG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正确。成为;/做,作为。句意:本族的亲人,拿着破碗讨饭,成为沟中的饿殍的。/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

D.错误。经得起,忍受;/可以,能够。句意: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范仲淹死后,当地百姓画上他的像建立祠堂”错误,由原文“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可知,应是“范仲淹活着的时候,邠、庆二州百姓及归属的羌人都画上他的像建立祠堂”。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俟”,等待;“与”,供给;“仕”,出仕做官。

(2)“食”,给……吃,供养;“易”,交换;“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泰然处之。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由原文“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可知,乐于施舍、周济族人

②由原文“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可知,自甘清贫,生活俭朴。

③由原文“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仲淹不苦也”可知,勤奋好学,不怕艰苦。

④由原文“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可知,治理国家,崇尚忠厚。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范文正公,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

当他尊贵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一千亩良田,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予以资助。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账目,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千钱,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事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食,来供应在这里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枯竭之时。退居在家、等待职务的人予以供给,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这就是它的大致情况。

当初,范公还未尊贵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做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开始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儿子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子孙罢了。

唉!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职位,享受万钟禄米的人,他们宅第雄伟、车驾华丽、歌妓众多、妻儿富有,仅是为了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不能登门的,难道还少吗?何况说帮助疏远的贤者呢?地位在他们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禄米充裕、享用丰富,也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拿着破碗讨饭,成为沟中的饿殍的,难道少吗?何况对于其他的人呢?这些人都是范文正公的罪人啊!

材料二:

范仲淹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晏殊掌管应天府时,听说范仲淹很有名,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范仲淹曾经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养四方游学之士,几个儿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

范仲淹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显贵,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自己御寒和充饥。范仲淹对人好施与,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替他叹息。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归属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像在他生前就建立祠堂供奉他。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珪,太原祁县人也。武德中,为隐太子中允,甚为建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嶲州。建成诛后,太宗即位,召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切谏,太宗谓曰:“卿所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太宗又尝谓珪曰:“卿若常居谏官,朕必永无过失。”顾待益厚。贞观元年,迁黄门侍郎,参预政事,兼太子右庶子。二年,进拜侍中。时房玄龄、魏征、李靖、温彦博、戴胄与珪同知国政,尝侍宴,太宗谓珪曰:“卿识鉴精通,尤善谈论自玄龄等咸宜品藻又可自量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征。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任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①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②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节选自曹操《求贤令》)

①孟公绰:鲁国人,性寡欲,廉洁有德。②盗嫂受金:指陈平。汉高祖的谋臣陈平曾经和嫂子私通,又曾接受贿赂。魏无知了解他是个治国之才,就推荐给了刘邦,后陈平辅佐刘邦建功立业。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尤善谈论A自玄龄B等C咸宜D品藻E又可自F量G孰与H诸子贤。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B.知国政,管理国政,知,主管,管理。与文中“知无不为”中的“知”意思不同。

C.孜孜,文中指勤勉努力,毫不懈怠。与成语“孜孜不倦”中的“孜孜”意思不同。

D.被,同“披”,指穿着。与《陈涉世家》中“身被坚执锐”中的“被”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君王不能够让国家安定,是因为有的君王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有的知道自己的过失但没有改正。

B.唐太宗厚待并重用王珪的原因是他为人尽职尽责,有过人的知人识人的才能,并且能忠言直谏,激浊扬清。

C.王珪认为自己在有条理地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且向君王举例说明的能力上比不上戴胄,但也有一己之长。

D.曹操举“孟公绰能胜任赵、魏氏的家臣,但不能胜任滕、薛两国的大夫”的例子是想阐明任用贤才的标准。

13.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

(2)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1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曹操关于求贤用贤的观点。

10.ACE

11.C12.C

13.(1)唐太宗认为他评论非常正确,各位大臣也认为王珪的言论说尽了他们的想法,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言论。

(2)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这是特别需要寻求贤才的紧急时刻。

14.①君王治国需要贤才的辅佐。②君王应积极主动地求取贤才。③唯才是用。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你特别擅长探讨理论,从房玄龄开始,都恰当地评论一下。也可以估量自己与各位大臣相比谁更贤能。

“谈论”的主语是前文的“卿”,且“自”为句首词,故A处断句。

从后文得出,唐太宗要求王珪对李玄龄等人进行评价,“自玄龄等”作后文状语,故C处断句。

“宜”为“应该”,后有动词“品藻”;“又可自量孰与诸子贤”为一句,“自量”是一个词,“孰与……”为固定结构,作“自量”的宾语,“又可自量孰与诸子贤”不可分裂,故E处断句。

故在ACE三处断句。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及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主持,管理/知道,了解。句意:当时时房玄龄、魏征、李靖、温彦博、戴胄与珪共同管理国政。/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形容尽心竭力。

C.错误。孜孜,都是“勤勉努力,毫不懈怠”,含义相同。句意:为国勤勉不懈。/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D.正确。被,同“披”,指穿着。句意:现在天下有没有穿着粗布衣服而具有真才的人在渭水岸边垂钓呢?/亲身穿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向君王举例说明的能力”错误,“众务必举”的“举”为全部办理之意,而非“举例说明”。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然”,认为……正确;“以为”,认为;“确论”,准确的言论。

(2)“尚”,还、尚且;“特”,特别;“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判断句。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可概括为:君王治国需要贤才的辅佐。

依据“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可概括为:君王应积极主动地求取贤才。

依据“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可概括为:唯才是用。

参考译文:

王珪,太原祁县人。武德年间,担任隐太子中允,深受太子李建成礼待。后来因为李建成暗中谋划的事情被牵连,被流放到嶲州。李建成被杀后,太宗登上王位,被召回并授官为谏议大夫。王珪常常竭尽忠心,尽职尽责,他所进献的言论多被采纳。王珪曾经向太宗密言极谏,太宗对他说:“你所谈论的事情都切中了我的过失,自古以来没有君王不想要自己的国家永享安定太平,但是不能够实现的君王,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听闻自己的过失,有的人听闻自己的过失但是不能够改正的原因啊。现在我有过失之处,你能够直言极谏,我又能知晓我的过错,哪里需要担忧国家不安定呢?”太宗曾经对王珪说:“你如果一直位居谏官之位,我必定一直没有过失。”更加关心厚待他。贞观元年,王珪升迁为黄门侍郎,参预政事,兼职太子右庶子。二年,又被提升为侍中。当时房玄龄、魏征、李靖、温彦博、戴胄与王珪一起管理国家政事,曾经一同侍奉宴席,太宗对王珪说:“你识别审查能力都透彻通晓,特别擅长探讨理论,从房玄龄开始,都恰当地评论一下。也可以估量自己与各位大臣相比谁更贤能。”王珪回答说:“为国勤勉不懈,尽心竭力,我比不上房玄龄。时常凭借直言进谏的忠心,把君王比不上尧、舜当作耻辱,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兼备,能带兵亦能治国,我比不上李靖。陈奏详细清晰,上传下达,忠诚公正,我比不上温彦博。有条有理地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事务,各种事务必定全部处理,我比不上戴胄。可是在抨击过错,弘扬正气,嫉恶扬善方面,我与各位大臣比较,也是有独到之处的。”唐太宗认为他的评论非常正确,各位大臣也认为王珪的言论说尽了他们的想法,可以说是非常准确的言论。

自古以来即位和使国家复兴的君王,哪一位不是得到贤才与之一同治理天下的呢?至于君王得到贤才,而(那些贤才)竟然并未走出民间,难道(他们)是意外相遇吗?是上面的人寻求发现他们的呀!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这是特别需要寻求贤才的紧急时刻。

“孟公绰作为赵氏、魏氏的家臣是能够胜任的,但是他却不可以成为滕、薛两国的大夫。”如果必须是廉洁的人才可以任用,那么齐桓凭借什么来称霸天下呢?现在天下有没有穿着粗布衣服而具有真才的人在渭水岸边垂钓呢?有没有(像陈平那样)被指斥为盗嫂受金而未遇到魏无知推荐的呢?

诸位还是辅佐我发掘那些被埋没在不为人所注重的社会下层的人才,只要是贤才就举荐,我希望得到并任用他们!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9.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填涂四处。

比数年[A]来[B]颇发愤[C]自惩艾[D]悔前所为[E]而聪明衰耗[F]殆[G]不如曩时[H]十一二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与今天的“步”不同。

B.“筋骨之强”,与韩愈《师说》中“句读之不知”的句式具体结构不同。

C.“辄复不省”与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两句中的“省”意义不同。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意义不同。

1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3.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9.BDEF

10.D11.D

12.(1)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2)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13.可以论证。荀子《劝学》的观点是“学不可以已”。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以及读书时学时辍所导致的后果,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

“比数年来”是时间状语,独立成句,句中的“来”,为时间词的词缀,故B处断;

“颇发愤自惩艾”语意完整,“自惩艾”为“颇发愤”的目的,中间不能断开,且“自”是“惩艾”的前置宾语,结构完整,故D处断;

“悔前所为”中“前所为”为“悔”的具体对象,中间不能断开,故E处断;

“而聪明衰耗”为主谓结构,故F处断。

综上,BDEF处断。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一词多义以及特殊句式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强之筋骨”。/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句意:强劲的筋骨。/不懂得断句。

C.正确。记。/省察。句意: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

D.“意义不同”错,含义相同,都指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句意: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若干条。/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有文采的句子”错误。原文说“可为文用者”,意思是“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负”,依仗;“自放”,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放自”,放纵自己;“滑稽饮酒者”,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旬朔”,意思是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较长的时间。

(2)“少”,年轻;“无知之何”,无可奈何;“长”,成年;“庶几”,也许;“补”,补救。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荀子《劝学》中的观点为“学不可以已”,即学习不可以停止。而秦观《劝学》中说到“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