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1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2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3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4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巴中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零诊”测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闻陈胜等作乱,天下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谿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陆生至,尉佗難结、箕倨见陆生。陆生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族、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威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也。”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耳,何乃比于汉!”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留陆生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帝大悦,拜陆贾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3分)

曰A越B中C无D足E与F语G至H生I来J令K我L日M闻N所O不P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檄”,是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的官方文书,在文中是发布文告晓示的意思。

B.“箕倨”是一种傲慢无礼的坐姿,与《荆轲刺秦王》“箕踞以骂曰”的“箕踞”含义相同。

C.“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D.“谢”在文中的意思是“谢罪”,与《孔雀东南飞》“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的“谢”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海尉任器将死之时,嘱托赵佗可在南越据险立国,并假借朝廷名义,发给赵佗委任书,让其接替自己职务,管辖南越。

B.秦亡之后,赵佗夺取部分土地,自立为南越王,在陆贾刚到南越之时,他并未以礼相待。

C.陆贾主要从赵佗家庭、汉和南越力量对比等角度说服赵佗臣服汉朝,语带威胁,赵佗听后胆颤心惊。

D.赵佗钦佩陆贾的见识和才华,不仅盛情款待他,还送上丰厚的礼物。最终归附汉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薛放,河中宝鼎人。其兄戎少有学术,不求闻达,年余四十,不易其操。戎检身处约,不务虚名,俸入之余,散于宗族。兄弟五人,季弟放最知名。放登进士第,性端厚寡言,于是非不甚系意。累佐藩府,莅事干敏。官至兵部郎中。遇宪宗以储皇好书,求端士辅导经义,选充皇太子侍读。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放叩头曰:“臣实庸浅,固不足猥尘大位。辅弼之任,自有贤能。"其言无矫饰,皆此类也。穆宗深嘉其诚,因召对思政殿,赐以金紫之服。转工部侍郎、集贤学士。穆宗常谓侍臣曰:“朕欲习学经史,何先”放对曰:“经者,先圣之至言,仲尼之所发明,皆天人之极致,诚万代不刊之典也。史记前代成败得失之迹,亦足鉴其兴亡。然得失相参,是非无准的,固不可为经典比也。”帝曰:“《六经》所尚不一,志学之士,白首不能尽通,如何得其要”对曰:“《论语》者《六经》之菁华,《孝经》者人伦之本。穷理执要,真可谓圣人至言。是以汉朝《论语》首列学官,光武令虎贲之士皆习《孝经》,玄宗亲为《孝经》注解,皆使当时大理,四海安宁。盖人知孝慈,气感和乐之所致也。”上曰:“圣人以孝为至德要道,其信然乎!”转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判院事。放闺门之内,尤推孝睦,孤孀百口,家贫每不给赡,常苦体薄。放因召对,恳求外任。其时偶以节度使无阙,乃授以廉问。及镇江西,惟用清洁为理,一方之人,至今思之。宝历元年,卒于江西观察使,废朝一日。

(节选《旧唐书·列传一百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

B.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

C.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

D.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易其操"与"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同。

B."气感和乐所致也"与"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

C."家贫每不给赡"与“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两句中的“每”字含义相同。

D.“其时偶以节度使无阙"与"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阙"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放的兄长薛戎有学问,却不追求名望显达与虚名。薛放性情也端庄少言,不把别人的是非之言放在心上。

B.薛放认为经书是先圣至理之言,如孔子所阐明的,都是天人的最高造诣,这些经典不是后世万代可以刊印得了的。

C.皇帝认为学《六经》,即使皓首穷经也未必能精通。薛放给皇帝提议,可以选其中的精髓《论语》和《孝经》来学习。

D.薛放家里穷困,常常苦于微薄的俸禄不够供养,便请求出京赴任。他到江西镇守,只用清正廉洁来治理,当地百姓怀念至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穆宗深嘉其诚,因召对思政殿,赐以金紫之服。(5分)

答:_______________。

然得失相参,是非无准的,固不可为经典比也。(5分)

答:____________。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节选自《孝经》)

材料二:

任敬臣,字希古,棣州人。五岁丧母,哀毁天至。七岁,问父英曰:“若何可以报母?”英曰:“扬名显亲可也。”乃刻志从学。汝南任处权见其文,惊曰:“孔子称颜回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十六,刺史崔枢欲举秀才,自以学未广,遁去。又三年卒业,举孝廉,授著作局正字。父亡,数殒绝,继母曰:“而不胜丧,谓孝可乎?”敬臣更进饘粥。服除,迁秘书郎。休沐,阖门诵书。监虞世南器其人,岁终,书上考,固辞。召为弘文馆学士,俄授越王府西阁祭酒。当代,王再表留,进朝请郎。举制科,擢许王文学。复为弘文馆学士,终太子舍人。

(节选自《新唐书·任敬臣传》)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试卷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爱A敬尽于事B亲C而德教D加E于百姓F刑于四海G盖天子H之孝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敏,指不聪慧,属于谦辞,与成语“敬谢不敏”的“不敏”意思相同。

B.因,指利用,与《烛之武退秦师》“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意思相同。

C.报,指报答,与《陈情表》“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报”意思不相同。

D.进,指晋升,与《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进”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先代的圣帝贤王,有一种至为高尚的品行和重要的道德,它使得天下百姓和睦融洽,上上下下没有怨恨不满。

B.孔子在论述完立身行道扬名之义后,引用《大雅》之诗作结,以表明凡是为人子孙者,应当常常念及先祖并修养其德行。

C.汝南人任处权见到任敬臣的文章,深为震惊地说,自以为贤不及颜回的孔子如果能够结识任敬臣,一定会再次自愧弗如。

D.秘书监虞世南器重任敬臣的人品,年终考核时,将其列为上等,这却招致他的坚决反对;此后,任敬臣又深受越王青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2)父亡,数殒绝,继母曰:“而不胜丧,谓孝可乎?”

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节选自《孙子兵法·虚实篇》《孙子兵法·九地篇》《孙子兵法·计篇》)

材料二:

张仁愿,华州下邽人。本名仁亶,以睿宗讳音近避之。有文武材。武后时,累迁殿中侍御史。万岁通天中,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清边军,战还,自图先锋当矢石状。武后叹曰:“御史乃能如是乎!”擢为右肃政台中丞,诏仁愿即叙其麾下功。仁愿先问承景破敌曲折,承景实不行,所问皆穷。仁愿劾奏承景罔上,虚列虏级。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为突厥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之。既至,贼已去,引兵踵击,夜掩其营破之。始,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界。北涯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解,然后料兵渡而南。仁愿请乘虚取漠南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绝虏南寇路。唐休璟以为:“两汉以下皆北守河,今筑城虏腹中,终为所有。”仁愿固请,中宗从之。表留岁满兵以助功,咸阳兵二百人逃归,仁愿禽之,尽斩城下,军中股栗,役者尽力,六旬而三城就。又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候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益无寇,岁损费亿计,减镇兵数万。初建三城也,不置壅门、曲敌、战格。或曰:“边城无守备,可乎?”仁愿曰:“兵贵攻取,贱退守。寇至,当并力出拒,有回望城者斩。何事守备,退忸其心哉!”景龙二年,封韩国公。还朝,卒。仁愿为将将吏信伏按边抚帅赏罚必直功罪。后人思之,为立祠受降城,出师辄享焉。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卷九》)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3分)

仁A愿B为C将D将E吏F信G伏H按I边J抚K帅L赏M罚N必O直P功Q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旧时指不敢直称帝王或尊长名字,张仁愿因本名与唐睿宗之名音近而改名。

B.破,指攻克。与《屈原列传》中“然亡国破家相随属”的“破”字意思相同。

C.摄,指暂代,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摄乎大国之间”的“摄”字意思不相同。

D.烽候,即烽火台、文中指为了侦察敌人、以点燃烟火的方式示警的军事防御设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仁愿具备文武才略,武则天时期就受到重用、在担任殿中侍御史时,他详细询问孙承景破敌的情况,结果发现孙承景欺君罔上,虚报战功。

B.当张仁愿提出在黄河以北修筑三座受降城时,唐休璟表示反对,认为这些城池最后都会被突厥人攻占,在张仁愿坚决请求下,唐中宗才同意。

C.张仁愿上表请求留下满足年龄条件的士兵来帮助筑城,但两百名咸阳籍的士兵逃跑,被他抓住后予以严惩,在这之后服役的人全都尽心尽力。

D.张仁愿战功显赫,治军严明,被封为韩国公,在他去世之后,后世之人十分怀念他,在受降城为他建立祠堂,每次朝廷军队出征都前往祭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北涯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解,然后料兵渡而南。

(2)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益无寇,岁损费亿计,减镇兵数万。

四川省泸州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小题。(19分)

东汉章帝章和二年秋七月,南单于上言:“宜及北虏分争,出兵讨伐,破北成南,并为一国,令汉家长无北念。愿发国中及诸部故胡新降精兵,分道并出,期十二月同会虏地。臣兵众单少,不足以防内外,愿遣执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及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太守并力而北。冀因圣帝威神,一举平定,臣国成败,要在今年。已敕诸部严兵马,唯裁哀省察。”太后①议欲从之,尚书宋意上书曰:“自汉兴以来,征伐数矣,其所克获,曾不补害。光武皇帝躬服金革之难,深昭天地之明,故因其来降,羁縻畜养,边民得生,劳役休息,于兹四十余年矣。汉兴功烈,于斯为盛。今北虏西遁,请求和亲,宜因其归附,以为外捍,巍巍之业,无以过此。若引兵费赋以顺南虏,则坐失上略,去安即危矣。诚不可许。”和帝永元元年春,窦宪将征匈奴,三公、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宋由②惧,遂不敢复署议,而诸卿稍自引止。唯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前后且十上,众皆为之危惧,安、隗正色自若。侍御史鲁恭上疏曰:“国家新遭大忧,陛下方在谅阴,百姓阙然,三时不闻警跸之音,莫不怀思皇皇,若有求而不得。今乃以盛春之月,兴发军役,扰动天下,以事戎夷,诚非所以垂恩中国、改元正时、由内及外也。万民者,天之所生。天爱其所生,犹父母爱其子,一物有不得其所者,则天气为之舛错,况于人乎?故爱民者必有天报。今始征发,而大司农调度不足,上下相迫,民间之急,亦已甚矣。群僚百姓咸曰不可陛下独奈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不恤其言乎!上观天心,下察人志,足以知事之得失。臣恐中国不为中国,岂徒匈奴而已哉!”尚书令韩稜、骑都尉朱晖、议郎京兆乐恢皆上疏谏,太后不听。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两匈奴叛服》)

注:①太后,窦太后,汉文帝皇后。②宋由,东汉臣,京兆长安人,曾任大司农,后迁司空、太尉。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群僚A百姓B咸C曰D不E可F陛下G独H奈I何J以K一L人M之N计O弃P万Q人R之S命T不U恤V其W言X乎!(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功烈”,意为“功业”,“烈”与《过秦论》中“奋六世之余烈”的“烈”含义相同。

B.“敕”,意为“命令、吩咐”,与《林黛玉进贾府》中“敕造宁国府”中的“敕”含义相同。

C.“期”,意为“约定”,与《归去来兮辞(并序)》里的“帝乡不可期”的“期”含义不同。

D.“因”,意为“凭借、依靠”,与《过秦论》中的“蒙故业,因遗策”的“因”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匈奴单于希望与汉朝合力讨伐北匈奴,让南北匈奴合并为一国,使汉朝长久没有北方边患之忧。

B.窦太后打算同意北征,尚书宋意却认为应许南匈奴的请求是放弃安全而走向危险境地。

C.对于出征讨伐匈奴之事,司徒袁安、司空任隗不惧危险据理劝谏,前后上书近十次。

D.窦宪将要出征讨伐匈奴时,侍御史鲁恭上书谏言在章帝居丧期间出兵不符合天意民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汉兴以来,征伐数矣,其所克获,曾不补害。

(2)书连上,辄寝。宋由惧,遂不敢复署议,而诸卿稍自引止。

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巴中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零诊”测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闻陈胜等作乱,天下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谿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陆生至,尉佗難结、箕倨见陆生。陆生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族、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威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也。”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耳,何乃比于汉!”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留陆生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帝大悦,拜陆贾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3分)

曰A越B中C无D足E与F语G至H生I来J令K我L日M闻N所O不P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檄”,是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的官方文书,在文中是发布文告晓示的意思。

B.“箕倨”是一种傲慢无礼的坐姿,与《荆轲刺秦王》“箕踞以骂曰”的“箕踞”含义相同。

C.“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D.“谢”在文中的意思是“谢罪”,与《孔雀东南飞》“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的“谢”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海尉任器将死之时,嘱托赵佗可在南越据险立国,并假借朝廷名义,发给赵佗委任书,让其接替自己职务,管辖南越。

B.秦亡之后,赵佗夺取部分土地,自立为南越王,在陆贾刚到南越之时,他并未以礼相待。

C.陆贾主要从赵佗家庭、汉和南越力量对比等角度说服赵佗臣服汉朝,语带威胁,赵佗听后胆颤心惊。

D.赵佗钦佩陆贾的见识和才华,不仅盛情款待他,还送上丰厚的礼物。最终归附汉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10.AGJ(赵佗说:“南越没有可说话的人,直到你来,才让我每天听到从未听过的事。”)

11.D(两“谢”含义不同。“阿母谢媒人”的“谢”是推辞、拒绝的意思。)

12.A.(“并假借朝廷名义,发给赵佗委任书",理解错误,应该是“任嚣说完,便为赵佗写下委任书,请他代理南海尉的政事"。)

13.(1)赵佗随后又逐渐地利用法律诛杀秦朝所设官员,用他的同党做代理郡守。(稍、置、假各1分,大意2分)

(2)我没有在中原兴起,所以在这里称王;如果我在中原,怎么就见得不如汉朝!(不起、使、何1分,大意2分)

当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重将死,他召来龙川县令赵佗,对赵佗说:“秦朝的政治暴虐无道,天下都十分怨愤。听说陈胜等人已起兵造反,天下不知怎样才能安定。我们南海虽然地处偏远,我也担心盗贼匪兵到这里来侵占地盘,想发动军队切断秦朝修筑的通往内地的新道,以自做准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在此时我却病重。再说我们的番禺城后山势险要,前有南海阻隔,东西几千里,有很多中原人在辅佐治理,这也是一州之主,可以建立个国家。我看郡中的官员,没有人足以商议,所以召你前来,告诉你我的嘱托。”任嚣说完,便为赵佗写下委任书,请他代理南海尉的政事。任嚣死后,赵佗立即发出檄文通知横浦、阳山、湟关说:“盗匪军队就要来到,各地立即断绝通道,聚兵自守。”随后又逐渐地利用法律诛杀秦朝所设官员,以他的同党做代理郡守。秦朝灭亡后,赵佗立即发兵进攻吞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陆贾来到南越,赵佗头上盘着南越族的头髻,伸开两脚坐着接见他。陆贾劝说赵佗:“您是中原人士,亲戚、兄弟、祖先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违反天性,抛弃华夏冠带,想以区区南越之地与汉朝天

子相抗衡成为敌国,大祸就要临头了!再说,秦朝丧失德政,各地诸侯、豪强纷纷起兵反抗,只有汉王能先入关中,占据咸阳。项羽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都成为他的部属,他可以说是极强大的了。但汉王起兵巴、蜀后,便横扫天下,终于诛杀了项羽,消灭了楚军。五年之间,海内获得平定,这并非人力所为,而是上天的建树啊!汉朝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却不协助天下诛杀暴逆,文武将相都请求派兵来剿灭您。但天子怜悯百姓刚刚经过兵事劳苦,所以暂且休兵不发,派我前来授您君王印信,颁发符节,互通使臣。您应该亲自到郊外迎接,向北称臣才是,而您竟要凭借新近缔造尚未安定的越国,对汉朝如此倔强不服从!汉朝

耍是知道了,掘毁焚烧您祖先的坟墓,杀光您的宗族,再派一员偏将率领十万大兵压境,那么南越人杀您投降汉朝,是易如反掌的!"于是赵佗大惊失色,立即离开坐位,向陆贾谢罪说:“我在蛮夷民族中居住已有久,太没有礼义了。”他又问陆贾:"我与萧何、曹参、韩信比,谁高明”陆贾回答:"似乎是您高明些。”赵佗又问:“那么我与汉朝皇帝比,谁高明”陆贾说:“皇帝继承三皇、五帝的伟业,统一治理中国;中原人口以亿计算,土地方圆万里,万物殷实丰富;皇帝能把政权集于一家之手,是开天辟地以来未曾有过的事。您的臣民不过几十万,还都是蛮夷,散布在崎岖的崇山大海之间,好像是汉朝的一个郡而已,怎么可以与汉朝相提并论!"赵佗大笑着说:“我没有在中原兴起,所以在这里称王,如果我在中原,怎么就见得不如汉朝!”说完便留下陆贾与他畅饮。过了几个月,赵佗说:“南

越没有可说话的人,直到你来,才让我每天听到从未听过的事。”又赏赐陆贾一袋珠宝,价值千金,其他馈赠也达千金之多。陆贾最后便拜赵佗为南越王,令他向汉朝称臣,遵守汉朝的约定。陆贾回朝报告,高帝大为高兴,封陆贾为太中大夫。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薛放,河中宝鼎人。其兄戎少有学术,不求闻达,年余四十,不易其操。戎检身处约,不务虚名,俸入之余,散于宗族。兄弟五人,季弟放最知名。放登进士第,性端厚寡言,于是非不甚系意。累佐藩府,莅事干敏。官至兵部郎中。遇宪宗以储皇好书,求端士辅导经义,选充皇太子侍读。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放叩头曰:“臣实庸浅,固不足猥尘大位。辅弼之任,自有贤能。"其言无矫饰,皆此类也。穆宗深嘉其诚,因召对思政殿,赐以金紫之服。转工部侍郎、集贤学士。穆宗常谓侍臣曰:“朕欲习学经史,何先”放对曰:“经者,先圣之至言,仲尼之所发明,皆天人之极致,诚万代不刊之典也。史记前代成败得失之迹,亦足鉴其兴亡。然得失相参,是非无准的,固不可为经典比也。”帝曰:“《六经》所尚不一,志学之士,白首不能尽通,如何得其要”对曰:“《论语》者《六经》之菁华,《孝经》者人伦之本。穷理执要,真可谓圣人至言。是以汉朝《论语》首列学官,光武令虎贲之士皆习《孝经》,玄宗亲为《孝经》注解,皆使当时大理,四海安宁。盖人知孝慈,气感和乐之所致也。”上曰:“圣人以孝为至德要道,其信然乎!”转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判院事。放闺门之内,尤推孝睦,孤孀百口,家贫每不给赡,常苦体薄。放因召对,恳求外任。其时偶以节度使无阙,乃授以廉问。及镇江西,惟用清洁为理,一方之人,至今思之。宝历元年,卒于江西观察使,废朝一日。

(节选《旧唐书·列传一百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

B.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

C.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

D.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易其操"与"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同。

B."气感和乐所致也"与"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

C."家贫每不给赡"与“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两句中的“每”字含义相同。

D.“其时偶以节度使无阙"与"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阙"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放的兄长薛戎有学问,却不追求名望显达与虚名。薛放性情也端庄少言,不把别人的是非之言放在心上。

B.薛放认为经书是先圣至理之言,如孔子所阐明的,都是天人的最高造诣,这些经典不是后世万代可以刊印得了的。

C.皇帝认为学《六经》,即使皓首穷经也未必能精通。薛放给皇帝提议,可以选其中的精髓《论语》和《孝经》来学习。

D.薛放家里穷困,常常苦于微薄的俸禄不够供养,便请求出京赴任。他到江西镇守,只用清正廉洁来治理,当地百姓怀念至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穆宗深嘉其诚,因召对思政殿,赐以金紫之服。(5分)

答:_______________。

然得失相参,是非无准的,固不可为经典比也。(5分)

答:____________。

10.A11.D12.B13.

14.(1)穆宗很赞赏他的诚实,因而召他到

思政殿对答,用金紫一类服饰来赏赐他。

(2)然而(史书)得失参半,是非没有固定的标准,本来就不能与经书相

比。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等到穆宗继承帝位,还未临朝听政时,薛放时常在其身边,秘密参预

机要政令。穆宗曾对薛放说:“先生您造合担任宰相,以便匡正不当之处。”

“放”为“多在左右”的主语,应在“放”前断开,排除BD;

“宜”作“为”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易,改变,句意:不改变这种节操;易,交换,句意: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B.致,达到,句意:受此和睦气氛的感化就能达到治理(的目的);致,招致,句意:来招致天下的士人。

C.每,往往,总是,句意:因财物贫乏往往不能供给生活所需;每,往往,总是,句意:每次打扮好,画好妆容后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D.阙,空缺,句意:当时正好节度使位置没有空缺;阙,侵损、削减,句意: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两句中的“阙”字含文不同。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B.“这些经典不是后世万代可以刊印得了的”错误,“刊”是“修改”之意,有成语“不刊之论”,句意是:确实是万代不可修改的经典。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嘉”,赞赏;“对”,对答;“赐以金紫之服”,状语后置句。

(2)“相参”,参半;“准的”,标准;“固”,本来。

参考译文:

薛放,是河中宝鼎人。他的哥哥薛戎年轻时有学术,不求名望显达,直到四十多岁,也不改变这种节操。薛戎检点自己,崇尚俭约,不追求虚名,俸禄收入的多余部分,全分发给宗族之人。兄弟五人,小弟薛放最知名。薛放进士及第,性情端庄严肃少言语,对于是非之言不太在意。他多次在节帅幕府任职,处事干

练敏捷,官做到兵部郎中。恰逢宪宗因皇太子好读书,并求正直之士辅子经义,

薛放被选中而充任皇太子侍读。等到穆宗继承帝位,还未临朝听政时,薛放时常在其身边,秘密参预机要政令。穆宗曾对薛放说:“先生您造合担任宰相,以便匡正不当之处。”薛放叩头说:“臣确实平庸不才,万万不敢玷污宰相之位。辅佐之职,自有贤能来充任。”他的话语没有故意造作,都像这类言辞。穆宗很赞赏他的诚实,因而召他到思政殿对答,用金紫一类服饰来赏赐他,转任工部侍郎、集贤学士。穆宗曾对侍臣说:“朕要学习经史,先学什么?”薛放回答说:“经书,是先圣的至理之言,孔子所阐明的,都是天人的最高造谐,确实是万代不可修改的经典。史书记载前代成败得失之事,那些兴亡的经验教训也足以借鉴,然而(史书)得失参半,是非没有固定的标准,本来就不能与经书相比。”穆宗说:“《六经》所崇尚的也不一致,立志学业的人士,头发都白了也未能全部精道,怎样才能得到其中的精髓?”薛放回答说:“《论语》是《六经》的精华,《孝经》是人伦的根本,深究义理寻得精髓,真可说是圣人的至理之言了。所以汉朝首先设列《论语》学官,光武帝命令勇猛之士都学习《孝经》,玄宗又亲自给《孝

经》作解释,都使得当时天下大治,四海安宁。原因在于人们知道孝敬仁慈,受此和睦气氛的感化就能达到治理(的目的)。”穆宗说:“圣人把孝作为最高的道德要义,确实是这样啊!”薛放后来转任兵部侍郎、礼部尚书,主持集贤院事务。薛放在家门之内,尤其推崇孝敬和睦,薛家孤儿寡母一百口人,因财物贫乏往往不能供给生活所需,常常苦于俸禄微薄。薛放借召入对答之机,恳求出京外任。当时正好节度使位置没有空缺,于是授任他为观察使。等到镇守江西,只用清正廉洁来治理,当地的百姓,直至今天还怀念他。宝历元年,薛放死在江西观察使任上,皇帝下令停止朝会一天。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节选自《孝经》)

材料二:

任敬臣,字希古,棣州人。五岁丧母,哀毁天至。七岁,问父英曰:“若何可以报母?”英曰:“扬名显亲可也。”乃刻志从学。汝南任处权见其文,惊曰:“孔子称颜回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十六,刺史崔枢欲举秀才,自以学未广,遁去。又三年卒业,举孝廉,授著作局正字。父亡,数殒绝,继母曰:“而不胜丧,谓孝可乎?”敬臣更进饘粥。服除,迁秘书郎。休沐,阖门诵书。监虞世南器其人,岁终,书上考,固辞。召为弘文馆学士,俄授越王府西阁祭酒。当代,王再表留,进朝请郎。举制科,擢许王文学。复为弘文馆学士,终太子舍人。

(节选自《新唐书·任敬臣传》)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试卷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爱A敬尽于事B亲C而德教D加E于百姓F刑于四海G盖天子H之孝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敏,指不聪慧,属于谦辞,与成语“敬谢不敏”的“不敏”意思相同。

B.因,指利用,与《烛之武退秦师》“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意思相同。

C.报,指报答,与《陈情表》“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报”意思不相同。

D.进,指晋升,与《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进”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先代的圣帝贤王,有一种至为高尚的品行和重要的道德,它使得天下百姓和睦融洽,上上下下没有怨恨不满。

B.孔子在论述完立身行道扬名之义后,引用《大雅》之诗作结,以表明凡是为人子孙者,应当常常念及先祖并修养其德行。

C.汝南人任处权见到任敬臣的文章,深为震惊地说,自以为贤不及颜回的孔子如果能够结识任敬臣,一定会再次自愧弗如。

D.秘书监虞世南器重任敬臣的人品,年终考核时,将其列为上等,这却招致他的坚决反对;此后,任敬臣又深受越王青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2)父亡,数殒绝,继母曰:“而不胜丧,谓孝可乎?”

10.CFG

11.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报”亦指报答)

12.C(在任敬臣面前“自愧弗如”者应当是“任处权”,而非“孔子”)

13.(1)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所由生”“复坐”“语”各1分,大意2分)

(2)父亲去世,他昏倒了好几次,继母说:“你悲伤过度而不能守完孝期,能说是孝顺吗?”(“殒绝”“而”“不胜”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明,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思念你的先祖,修养自己的德行。’”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曾子说∶“太伟大了!孝道是多么博大高深呀!”孔子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天地有其自然法则,人类从其法则中领悟到实行孝道是为自身的法则而遵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变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优势,顺乎自然规律对天下民众施以政教。因此其教化不须严肃施为就可成功,其政治不须严厉推行就能得以治理。从前的贤明君主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民众,所以他首先表现为博爱,人民因此没敢遗弃父母双亲的;向人民陈述道德、礼义,人民就起来去遵行,他又率先以恭敬和谦让垂范于人民,于是人民就不争斗∶用礼仪和音乐引导他们,人民就和睦相处;告诉人民对值得喜好的美的东西和今人厌恶的丑的东西的区别,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犯法了。《诗经·小雅·节南山》篇中说∶‘威严而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都仰望着你。’”

材料二:

任敬臣,字希古,是棣州人。五岁时死了母亲,哀痛而损伤身体,完全出自天性。七岁时,任敬臣问父亲任英说:“怎样才可以报答母亲之恩?”任英说:“扬名使父母显贵就行了。”于是他专心致志地学习。汝南人任处权见到他的文章,吃惊地说:“孔子称赞颜回的贤德,认为自己不如他。我虽然不是古人,但见到这个小儿,确信自己比不上他。”十六岁时,刺史崔枢想推荐他应试秀才科,他自认为学业不够广博,就避开了。又过了三年完成学业,考中孝廉,授任著作局正字。父亲去世,他昏倒了好几次,继母说:“你悲伤过度而不能守完孝期,能说是孝顺吗?”任敬臣便改喝粥食了。守丧期满,迁任秘书郎。休假时,闭门读书。秘书监虞世南器重他的人品,年终考核,给他定为上考,他坚持辞谢不接受。召入任弘文馆学士,不久被授任越王府西阁祭酒。等到替换时,越王两次上表请求挽留,晋升他为朝请郎。考中制科,升许王文学。又担任弘文馆学士,最终官职为太子舍人。

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节选自《孙子兵法·虚实篇》《孙子兵法·九地篇》《孙子兵法·计篇》)

材料二:

张仁愿,华州下邽人。本名仁亶,以睿宗讳音近避之。有文武材。武后时,累迁殿中侍御史。万岁通天中,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清边军,战还,自图先锋当矢石状。武后叹曰:“御史乃能如是乎!”擢为右肃政台中丞,诏仁愿即叙其麾下功。仁愿先问承景破敌曲折,承景实不行,所问皆穷。仁愿劾奏承景罔上,虚列虏级。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为突厥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之。既至,贼已去,引兵踵击,夜掩其营破之。始,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界。北涯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解,然后料兵渡而南。仁愿请乘虚取漠南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绝虏南寇路。唐休璟以为:“两汉以下皆北守河,今筑城虏腹中,终为所有。”仁愿固请,中宗从之。表留岁满兵以助功,咸阳兵二百人逃归,仁愿禽之,尽斩城下,军中股栗,役者尽力,六旬而三城就。又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候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益无寇,岁损费亿计,减镇兵数万。初建三城也,不置壅门、曲敌、战格。或曰:“边城无守备,可乎?”仁愿曰:“兵贵攻取,贱退守。寇至,当并力出拒,有回望城者斩。何事守备,退忸其心哉!”景龙二年,封韩国公。还朝,卒。仁愿为将将吏信伏按边抚帅赏罚必直功罪。后人思之,为立祠受降城,出师辄享焉。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卷九》)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3分)

仁A愿B为C将D将E吏F信G伏H按I边J抚K帅L赏M罚N必O直P功Q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旧时指不敢直称帝王或尊长名字,张仁愿因本名与唐睿宗之名音近而改名。

B.破,指攻克。与《屈原列传》中“然亡国破家相随属”的“破”字意思相同。

C.摄,指暂代,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摄乎大国之间”的“摄”字意思不相同。

D.烽候,即烽火台、文中指为了侦察敌人、以点燃烟火的方式示警的军事防御设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仁愿具备文武才略,武则天时期就受到重用、在担任殿中侍御史时,他详细询问孙承景破敌的情况,结果发现孙承景欺君罔上,虚报战功。

B.当张仁愿提出在黄河以北修筑三座受降城时,唐休璟表示反对,认为这些城池最后都会被突厥人攻占,在张仁愿坚决请求下,唐中宗才同意。

C.张仁愿上表请求留下满足年龄条件的士兵来帮助筑城,但两百名咸阳籍的士兵逃跑,被他抓住后予以严惩,在这之后服役的人全都尽心尽力。

D.张仁愿战功显赫,治军严明,被封为韩国公,在他去世之后,后世之人十分怀念他,在受降城为他建立祠堂,每次朝廷军队出征都前往祭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北涯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解,然后料兵渡而南。

(2)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益无寇,岁损费亿计,减镇兵数万。

10.DHL

句意:张仁原担任将领,受到将士们信服,巡视边境,慰问将领,赏罚一定按照功罪。

第一个“将”是名词,作“为”的宾语,其后断开,所以D处断句;

“将吏信伏”是主谓句,“信伏”后断开,所以H处断句;

“按边抚帅”“赏罚必直功罪”是赞颂张仁愿的两个方面,L处断句。

综上所述,DHL标号涂黑。

11.BA.正确。B.“意思相同”错误,“然亡国破家相随属”的“破”,残破、破败。句意:夜晚偷袭攻克敌兵。/然而,国亡家破的事一件连着一件发生。C.“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之”的“摄”,指暂代官职。句意:皇帝命令张仁愿代理御史大夫。“摄乎大国之间”的“摄”,夹。句意:夹处在大国之间。D.正确。故选B。

12.CC.“留下满足年龄条件的士兵来帮助筑城”错误,根据原文“表留岁满兵以助功”可知,他上表留下服役期满的士兵帮助修城。选项“留下满足年龄条件的士兵”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

故选C。

13.(1)河北岸有座拂云祠,突厥每次进犯边境,必定先到祠里拜神祈祷,然后率兵渡河南下。(“犯”,侵犯;“谒”,拜谒;“料兵”,率兵。)

(2)从此突厥不敢越过山岭来牧马,朔方再也没有敌人,每年减少费用按亿计,裁减数万镇兵。(“逾”,越过;“益”,增加;“损”,减少)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能够调动敌人使之自动前来我预想的战地,是用利益来引诱;能使敌人不能先我来到战场,是设置障碍、多方阻挠的结果。

士兵的心理是:被包围就会抵御,迫不得已就会战斗。

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

材料二:

张仁愿,华州下邽人。本名叫仁亶,以读音近似睿宗的名讳而改。年轻时有文武才干,武后执政时,几次升职担任殿中侍御史。万岁通天二年,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清边军,作战返回,画作战图献上。每幅交战图总是画上孙承景亲自冒着枪林箭雨、身先士卒冲锋杀贼的形象。武则天感叹地说:“御史竟能如此的忠诚!”升任孙承景为右肃政台中丞,命令张仁愿前去记录孙承景以下立功将士。张仁愿离开都城前,先去问孙承景交战胜负的情况。孙承景实际并未亲临战阵,所问的都不能回答。张仁愿在朝廷上奏告孙承景的欺君罔上、虚报战功之罪。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被敌军打败,皇帝命令张仁愿代理御史大夫,接替沙吒忠义统率部队。张仁愿来到军中而敌兵已退,于是在后面紧追敌兵,夜晚偷袭大破敌兵。先前,朔方军北面与突厥以黄河为界,黄河北岸有座拂云神祠,突厥每次将要入侵时,必定先到祠前祭酒以求神的保佑,然后牧马整兵渡过黄河向南进军。张仁愿请求乘虚夺取漠南地区,于黄河北岸修筑三座受降域,以断绝突厥的南侵之路。太子少师唐休璟认为:“两汉以来,都是北守黄河,如今在敌寇境内筑城,恐怕最终城池还会被敌人占有。”张仁愿执意请求不止,中宗最终答应了他。他上表留下服役期满的士兵帮助修域,二百名咸阳籍士兵逃归,被张仁愿抓住,全部斩于城下,军中害怕,服役者尽力,六十天就修完三座城。又在牛头朝那山北设置烽火台一千八百所。从此突厥不敢越山牧马,北方再没有敌人,每年减少费用达亿计,裁减镇兵数万,起初建筑三城,没有设置壅门、曲敌、战格等守备设施。有人说:“边城没有防守设备,行吗?”张仁愿说:“兵贵在攻取,贱于退守。敌人到来,应当全力出战抗击,敢回头望城者斩,何用设置守备,养成退守的习惯呢!”景龙二年,被封为韩国公。回朝后去世。张仁愿担任将领,受到将士们信服,巡视边境,慰问将领,按照真实的功过是非赏罚将士。后人思他,在受降城为他立祠,出兵前总会去祭祀他。

四川省泸州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小题。(19分)

东汉章帝章和二年秋七月,南单于上言:“宜及北虏分争,出兵讨伐,破北成南,并为一国,令汉家长无北念。愿发国中及诸部故胡新降精兵,分道并出,期十二月同会虏地。臣兵众单少,不足以防内外,愿遣执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及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太守并力而北。冀因圣帝威神,一举平定,臣国成败,要在今年。已敕诸部严兵马,唯裁哀省察。”太后①议欲从之,尚书宋意上书曰:“自汉兴以来,征伐数矣,其所克获,曾不补害。光武皇帝躬服金革之难,深昭天地之明,故因其来降,羁縻畜养,边民得生,劳役休息,于兹四十余年矣。汉兴功烈,于斯为盛。今北虏西遁,请求和亲,宜因其归附,以为外捍,巍巍之业,无以过此。若引兵费赋以顺南虏,则坐失上略,去安即危矣。诚不可许。”和帝永元元年春,窦宪将征匈奴,三公、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宋由②惧,遂不敢复署议,而诸卿稍自引止。唯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前后且十上,众皆为之危惧,安、隗正色自若。侍御史鲁恭上疏曰:“国家新遭大忧,陛下方在谅阴,百姓阙然,三时不闻警跸之音,莫不怀思皇皇,若有求而不得。今乃以盛春之月,兴发军役,扰动天下,以事戎夷,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