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崇左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广西崇左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广西崇左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广西崇左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广西崇左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广西崇左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1.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骑共享单车出行B.垃圾分类处理

C.参与植树造林D.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2.下列物质不是空气成分的是()

A.氢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棉线织布B.粮食酿酒C.楠木制舟D.沙里淘金

4.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老年人缺乏某种元素将导致骨质疏松,该元素是()

A.铁B.碘C.钙D.钠

5.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取用大理石D.

6.化肥是农作物丰产的保障。为了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建议施用的化肥是()

A.KC1B.CaHP04C.KNO3D.(NH4)2S04

7.水蒸发为水蒸气后所占体积变大,这一事实说明()

A.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D.水分子的质量增加

8.但(Mo)是稀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的制作。NazMoO,是铝元素的重要化合

物,其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

A.+4B.+5C.+6D.+7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液态的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10.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煤块磨成煤粉可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

B.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易燃物和易爆物应单独保存

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11.酚醐(C20Hl4。4)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下列关于酚麟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酚献由三种元素组成

B.酚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20+lx14+16x4

C.酚曲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x20):(1x14)

D.酚酸是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

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条变成黑色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C.加热混有少量黑色二氧化镒粉末的氯酸钾,黑色粉末逐渐减少

D.水通电一段时间后,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13.在指定条件下,仅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催化剂

A.Fe-iFe2O3D

点燃CutH2S04

NaNO3nH2SO4

C.KC1TKNO3D.BaCl2-HC1

14.某校化学小组利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时,利用传感器测得烧杯中的溶液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C.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和H2sO4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的烧杯中

15.“宏观一一微观一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

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您+一一息+•0-氢原子

■一氧原子

甲乙丙丁忽一氮;原子

A.物质丙是一种氧化物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该反应所属类型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D.参加反应的物质中与物质乙的分子个数比为5:4

16.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HC1>NaNO3>K2S04>NH4C1

B.NH4CKNa2sO4、KNO3、CuS04

C.MgSO4,KQ、NaOH、Na2sO4

D.Na2so4、HCkBa(N03)2>NaHCO3

17.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等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计算,称量5.0gNaCl固体,量取45.0mL水

A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搅拌溶解,装瓶贴标签

B鉴别棉纤维、涤纶、羊毛线分别点燃,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C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利用两种气体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MgC"、CaCl2,Na2sO4取样溶解,依次滴加过量的NaOH、Na2cO3

D

杂质BaCh和稀盐酸四种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A.AB.BC.CD.D

18.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呈酸性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有机化合物中都含碳元素,因此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1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溶3

正确的是()度

g50\1

A.t/C时,将5g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25ga的

饱和溶液20

B.t2°C时将M点的a溶液转变为N点的a溶液,可采用蒸发溶

0

剂的方法温度七

C.将tjc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a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t2°C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a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大

20.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

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X

反应前质量/g4.68000

反应后质量/g004.45.4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m的值无法确定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

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氮元素;

(2)两个氧原子;

(3)3个亚铁离子;

(4)三氧化硫;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2.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许多化学物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下列选项中,

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水银B.酒精C.葡萄糖D.不锈钢E.氧气

(1)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2)用来制作手术刀的是;

(3)体温计中的物质是;

(4)用来杀菌消毒的是;

(5)可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的是o

2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可以用区别硬水和软水,通过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造成它们物理性质差

异很大的原因是o

(3)电木插座破裂后不能进行热修补,因为该塑料具有(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4)用洗洁精除去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作用。

(5)铝制品比铁制品抗腐蚀性好的原因是。

24.能源与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我国氢能汽车采用了第四代以氢气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氢气作为理想能源前景广阔,氢气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氢能源的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

(2)中国空间站舱外宇航服的最外层使用了玻璃纤维和一种叫“特氟隆”的合成纤维,足以抵

御像枪弹一般的微陨石的袭击,它具有的特性是(合理即可)

(3)某同学在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向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Mg(NO3)2和AgNC)3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滤渣和滤液。若滤渣中含有三种金属,

则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5.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

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近一半存留在大气层,其他被陆地

和海洋吸收。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

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所示•

其中CO?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

吸收法吸收CO?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

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所示。

依据文章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填“吸收”或“释放”)CC>2。

(2)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效应增强。

(3)过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使海洋酸化。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海水pH越(填

“大”或“小”)。

(4)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

2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元素的信息。请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2He

4.003

7N9F10Ne

氮甲氟氯

14.0119.0020.18

15P18Ar

磷乙丙氮

30.9739.95

(1)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写出丙元素的元素符号:«

(2)氟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3)画出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乙和丙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

27.金属锌在冶金、化学电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闪锌矿(主要含ZnS,还含有Si。2和少

量FeS、CdS、PbS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稀硫酸ChZnO锌粉

SO2滤渣Fe(OH)3Cd

已知:①SiC>2不溶于水且不与硫酸反应;②常温下PbSO4难溶于水和稀硫酸。

(1)“焙烧”过程中金属硫化物转化成金属氧化物。焙烧尾气必须进行净化处理的原因是

(2)“溶浸”产生的滤渣主要成分除Si。2外还有。

(3)“氧化除杂”的主要反应为:4FeSC)4+4ZnO+02+xH2O=yFe(OH)3+zZnS04,则x、y、

z依次是。

(4)“还原除杂”利用锌粉与CdS04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o

(5)“电解”过程的反应为2ZnSO,+2H2。=2Zn+02T+2H2SO4'则电解得到的溶液可返

回(填“焙烧”“溶浸”“氧化除杂”或“还原除杂”)工序继续使用。

2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利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

面以下,目的是

(3)下面是利用装置E收集气体的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①待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欲使用装置F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

气体应从(填“b”或"c”)端通入。

(5)己知氨气(NH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实验

室常用加热氯化钱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请你从图A—F中选出制备一瓶氨

气所需要的装置组合:。

2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对得到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产生了兴

趣,并对此开展了探究实验。已知试管中氧化铜的质量为8g。

实验一、开展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图1图2

(1)图1中制取氢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时,将进行以下操作:①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硫酸;②点燃酒精灯。这两个操

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

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中固体全部变为红色,经老师提醒,该红色固体不一定是铜,

还可能是氧化亚铜(CU2。)。

实验二、探究反应得到的固体产物的成分

【查阅资料】

(3)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4=Cu+H20+。(请把化学

方程式补充完整)

【提出问题】试管中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铜;

猜想二:氧化亚铜;

猜想三: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4)小军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溶液由无色变为

将试管中的红色固体全部倒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搅拌_______,烧杯底部仍有红猜想二成立

色固体

【交流讨论】

(5)小奇同学认为小军同学的结论错误,他认为可以通过测定烧杯中剩余的红色固体的质量来

验证猜想。于是他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并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处理后,称量固体

的质量为mg,证明猜想三正确,则m的取值范围是«

【拓展延伸】

(6)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协助下取若干质量相等的氧化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

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m),并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曲线图。由图2可

知:为确保氢气还原氧化铜所得固体中不含氧化亚铜,应采取的措施是。

30.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为测定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金通过实验来

测定某品牌的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实验的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假设该食用碱

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CaC12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分析回答:

加100g水

溶解’

食用碱6g

(□1)反应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go

(2)该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I.【答案】D

【解析】解:A、骑共享单车出行,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能减少空气污染,做法合理,故选项

错误。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既可以节约资源又有利于环保,做法合理,故选项错误。

C、参与植树造林,可以吸收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绿色环保,做法合理,故选项错误。

D、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会造成电能浪费,从而增加能源的消耗,增加了空气污染物、二氧化

碳的排放,做法不合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同呼吸、共奋斗”,要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的含义、减少污染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A、氢气不是空气的成分,故选项正确;

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Ao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

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

约占0.03%。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成分和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

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B

【解析】解:A、棉线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项错误。

B、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楠木制舟的过程中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o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

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答案】C

【解析】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

偻病或发育不良,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正确。

D、钠对神经肌肉的功能有重要作用,神经肌肉接头传导有重要的意义,对维持正常的水电解质

酸碱平衡,稳定内环境,对糖代谢,能量代谢,心脏功能,维持正常的血压稳定起很大作用:缺

钠会引起神志不清、头痛等危害,故选项错误。

故选:Co

A、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钠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

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镜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图中不能用手拿药品;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

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

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为了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建议施用的化肥是磷肥。

A、KC1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误;

B、CaHPO,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正确;

C、KNO3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没有磷元素,故错误;

D、(NHD2SO4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故选:Bo

磷肥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达,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氮肥、磷肥、钾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

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水蒸发为水蒸气后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

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

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

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Na2M0O4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铝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

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X+(—2)X4=0,则x=+6价。

故选:Co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9.【答案】C

【解析】解: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不一定是液态的,如合金是一种金属或非金属分散到另一

种金属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可看作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故选项说法正

确。

D、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

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o

A、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了解溶液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

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将煤块磨成粉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煤燃烧更充分,故A说

法正确;

B、用水灭火是利用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而灭火,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

属性,不能改变,故B说法不正确;

C、易燃物和易爆物应单独保存,防止发生爆炸,故C说法正确;

D、天然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然后开窗通风,降低燃气浓度,以防发生危险,故D说法正

确。

故选:Bo

A、根据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C、根据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来分析;

D、根据燃气泄漏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反应,燃烧在为人带来热量服务于人类的同时也会为人类带来灾难,燃烧

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为人类提供了安全利用燃烧反应的保障,是中考的热点题目之一。

11.【答案】D

【解析】解:A、酚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所以酚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20+

1X14+16X4,故B正确;

C、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各元素质量比为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所

以酚酸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x20):(1x14),故C正确;

D、酚醐由酚醐分子构成,酚酥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1个酚醐分子是由20个碳原

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Do

A、根据酚酷的化学式C20Hl4O4进行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进行分析。

C、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

D、根据酚甑由酚酸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解: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夺取小木条里的氢元素与氧元素,生成黑色的炭,描述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该反应中,氯酸钾及反应生成的氯化钾为白色固体,黑色粉末为二氧化镒,二氧化镐为催

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D、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描述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根据浓硫酸的脱水性来分析;

B、根据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

C、根据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知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硫酸的脱水性、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制氧气的原理以及电解水的知识是

解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生成四氧化三铁,不会生成氧化铁,不能通过一步

化学反应实现,故错误;

B、铜单质不能生成稀硫酸,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故错误;

C、氯化钾和硝酸钠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通过一步化

学反应实现,故错误;

D、氯化钢与稀硫酸交换成分有白色的硫酸钢沉淀生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BaCk+

H2SO4=BaS04I+2HC1,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故正确;

故选:D„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能实现转化的需

要逐一进行举例验证,而不能一步转化的只要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转化不能实现即可。

涉及多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时,第一要注意转化的方向,第二是要是否存在明显的不能实现的

转化,也就是找出明显的突破口来加速题目的解决。

14.【答案】B

【解析】解:A、图中c点溶液的pH<7,此时溶液显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至b点恰好完全反应,由c点到d点是向硫酸钠、硫酸的混合溶液中继续加入稀硫酸,此变化过

程中没有继续发生化学反应,溶液整体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C、a点时溶液的pH>7,显碱性,说明此时氢氧化钠还未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反应生成的

硫酸钠和还未反应的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像可知,pH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

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o

A、根据c点溶液的pH<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由c点到d点是向硫酸钠、硫酸的混合溶液中继续加入稀硫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a点时溶液的pH>7,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图像中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

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物质丙为一氧化氮,是一种氧化物,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B正确;

C、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两种化合物,所属类型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故C

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甲与物质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5,故D错误。

故选:Do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氨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

502=4N0+6H20O

本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在解答此类题时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是解决此

类题目的关键,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其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结合选项进行分

析判断。

16.【答案】A

【解析】解:A、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CUSO4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C、Na2s溶液与NaOH溶液交换成分有氢氧化镁沉淀生成,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D、Na2so4、Ba(NC)3)2交换成分有硫酸钢沉淀生成,HCkNaHCC)3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水和二

氧化碳,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则能够在

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

离子等。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

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17.【答案】D

【解析】解:A、计算,称量5.0gNaCl固体,量取45.0mL水,搅拌溶解,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

的NaCl溶液,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B、棉纤维点燃有烧纸味,羊毛线点燃有烧焦羽毛气味,涤纶点燃后的气味与棉纤维、羊毛线不

同,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C、分离空气的氮气和氧气,是利用两种气体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

目的。

D、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钢离

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钢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

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

钠溶液要放在加入氯化钢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钢,完全反应后,再进行

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

目的。

故选:D。

A、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

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C、根据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钢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

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钢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锹离子沉淀,最后再

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

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

断。

18.【答案】A

【解析】解: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呈酸性,故选

项推理正确。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

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推理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组成

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

D、有机化合物中都含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碳的氧化物、碳

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o

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

B、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

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

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9.【答案】D

【解析】解:A.tJC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a物质,则20g水

中最多溶解4ga物质,所以tJC时,将5g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24ga的饱和溶液,故A

不正确;

8上2。(:时,将M点的a溶液转变为N点的a溶液,该温度下,a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了不饱和溶液,所

以应该采用加水的方法,故B不正确;

C.将tJC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溶液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

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不正确;

D、t?°C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分别将a、b、c的饱和

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a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大,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可

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

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

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C

【解析】解: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由于乙醵和氧气反应后质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后质量增

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该反应中,乙醇和氧气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是生成物。

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x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

4.6g乙醇中碳、氢、氧三元素的质量分别是2.4g、0.6g、1.6g;

4.4g二氧化碳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是1.2g、3.2g;

5.4g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6g、4.8g。

因此反应物中共有2.4g碳元素、0.6g氢元素、9.6g氧元素,

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共有1.2g碳元素、0.6g氢元素、8g氧元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1.2g碳元素和1.6g氧元素进入了生成物X中,

说明生成物X由碳、氧两元素组成,X中不含氢元素,其质量为1.2g+1.6g=2.8g,所以m的值为2.8。

由于X在反应前的质量为0,反应后的质量为2.8g,

说明X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有变化,不符合催化剂的特点,所以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设X的化学式为CxOy,则12x:16y=1.2g:1.6g,解得x:y=1:1,即X的化学式为CO。

有以上分析可知:

A、表中m的值能确定,是2.8,故A错误;

B、X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有变化,不符合催化剂的特点,故B错误;

C、由于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说明乙醇燃烧不充分,增加氧气的量,有助于乙醇的充分燃烧,

从而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故C正确

D、X由碳、氧两元素组成,X中不含氢元素,故D错误

故选:C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通过计算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可以确定X的组成、质量和化学式;经计算知X是一氧化碳,说明乙醇没有充分燃烧,增加氧

气的量有助于乙醵的充分燃烧,从而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

本题的难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

2+

21.【答案】N203FeS03H20

【解析】解:(1)氮元素的符号为N;

(2)表示微粒的个数要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两个氧原子表示为20;

(3)离子的表示要在对应微粒的右上方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字在前,符号在后,亚铁离子表示

为Fe2+,几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3Fe2+;

(4)三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3;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分子式为电0;

故答案为:

⑴N;

(2)20:

(3)3Fe2+;

(4)S03;

(5)H20O

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

所含的原子数目,标在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在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的数值,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

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22.【答案】EDABC

【解析】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2)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可用来制作手术刀。

(3)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常温下为液体,是可用作体温计中的物质。

(4)酒精可用来杀菌消毒。

(5)糖类是人体六大营养元素之一,葡萄糖是糖类的一种,能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

故答案为:

⑴E;

(2)D;

(3)A;

(4)B;

(5)C: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

的关键。

23.【答案】肥皂水煮沸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热固性乳化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

生化学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解析】解:(1)生活中区分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

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硬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会生成沉淀,从

而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在日常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造成它们物理性质差异很

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电木就是酚醛塑料,属于热固性塑料•,加热固化后不具有可逆性,所以不能热修补,而热塑性

塑料才能够热修补;

(4)洗洁精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

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洗洁精所起的作用就是乳化作用;

(5)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比铁制品抗腐蚀性好,其原因是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

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故答案为:(1)肥皂水;煮沸;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热固性;

(4)乳化;

(5)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

步氧化。

(1)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碳单质的结构来分析;

(3)根据塑料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5)根据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4.【答案】2H2+02'警2H20燃烧热值大或生成物无污染或制造原料来源广泛强度高或耐撞

击Mg(NO3)2,A1(NO3)3

【解析】解:(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也+02警2H20。氢能源的优点

是:①燃烧热值大;②生成物无污染;③制造原料来源广泛;

(2)因为足以抵御像枪弹一般的微陨石的袭击,则该材料一定具有的特性为强度高或耐撞击(合理

即可);

⑶由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镁〉铝>锌>银,在一定质量Mg(NC>3)2和AgNC)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锌粉和铝粉,铝、锌不能置换溶液中的镁,铝先置换出溶液中的银,生成了硝酸铝,当铝反应完

后,若有剩余的硝酸银,锌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若固体中含有三种金属,则金属应

为铝、锌和银,则溶液中的溶质为未反应的Mg(N03)2和生成的Al(N03)3。

故答案为:(1)2%+。2,警2H2。;燃烧热值大或生成物无污染或制造原料来源广泛;

(2)强度高或耐撞击(合理即可);

(3)Mg(NO3»A1(N03)3O

(1)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进行分析;

(2)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进行分析:

⑶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镁〉铝>锌>银,在一定质量Mg(NC)3)2和AgN0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锌粉和铝粉,铝、锌不能置换溶液中的镁,铝先置换出溶液中的银,生成了硝酸铝,当铝反应完

后,若有剩余的硝酸银,锌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5.【答案】释放温室小碳替代氨基乙酸钾的二氧化碳脱除率最高,二乙醇胺的二氧化碳脱

除率最低(合理即可)

【解析】解:(1)化石燃料燃烧要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释放二氧

化碳。

(2)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海水pH越小。

(4)由图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碳替代,占47%。

(5)对比图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氨基

乙酸钾的二氧化碳脱除率最高,二乙醇胺的二氧化碳脱除率最低(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释放;

(2)温室;

⑶小;

(4)碳替代;

(5)氨基乙酸钾的二氧化碳脱除率最高,二乙醇胺的二氧化碳脱除率最低(合理即可)。

(1)根据化石燃料燃烧要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4)根据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碳替代,占47%进行分析。

(5)根据对比图中三条曲线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

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6.【答案】14.01C1得到F-5电子层数

【解析】解:(1)由元素周期表示意图可知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是氯元素,元素符号为C1;

(2)氟元素原子序数为9,核外电子排布为2、7,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

符号为F-;

(3)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所以有7个质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5,所以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25,

(4)乙和丙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故答案为:

(1)14.01;C1;

(2)得到;F-;

⑶的25;

(4)电子层数。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

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

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

解答。

27.【答案】反应生成的SO?会污染空气或形成酸雨硫酸铅6、4、4CdS04+Zn=ZnS04+Cd溶

【解析】解:(1)“焙烧”过程中金属硫化物转化成金属氧化物,焙烧时ZnS时,硫化锌和氧气反

应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硫,焙烧尾气必须进行净化处理的原因是SO?会污染空气或形成酸雨。

(2)“溶浸”产生的滤渣主要成分除了Si。2外还有PbS04,是因为PbS04常温下难溶于水和稀硫酸。

(3)反应前后锌原子个数相等,因此z=4,铁原子个数相等,因此y=4,氢原子个数相等,因此

x—6o

(4)“还原除杂”利用锌粉与CdS()4反应生成ZnS。4和Cd,化学方程式为:CdS04+Zn=ZnS04+

Cd。

(5)“电解”过程的反应为:2ZnSO4+2H2O^2Zn+O2T+2H2SO4-过程后生成硫酸溶液,所

以电解得到的溶液可以返回“溶浸”工序继续使用。

故答案为:(1)反应生成的SO?会污染空气或形成酸雨;

(2)硫酸铅:

(3)6、4、4;

(4)CdS04+Zn=ZnS04+Cd;

(5)溶浸。

(1)焙烧时ZnS时,硫化锌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硫。

(2)PbS04常温下难溶于水和稀硫酸。

(3)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4)锌粉与CdSC>4反应生成硫酸锌和Cd。

(5)根据物质的循环利用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8.【答案】集气瓶2H202M当22H2O+O2T形成液封,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

出③②①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bAD或AF

【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