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校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_第1页
九校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_第2页
九校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_第3页
九校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_第4页
九校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校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思维的工具;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社交方式,也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方式。当我们在说流行语的时候,流行语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活动。

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当然有新鲜、活泼、接地气的优点,但也存在三个明显的缺点: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浮夸化就是追求夸张的语义表达,动不动就封“王"称“霸”,说“神"道“仙”,语不惊人死不休。标签化就是把复杂的社会现实、复杂的人物事件,都粗线条地划分为有限的类别。浅薄化就是不追求形义配合的深层语言趣味,而只进行形式上的浅加工,能夺人眼球就够了。谐音梗就是浅薄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每年通过谐音的方式会产生大量的流行语,比如蓝瘦香菇(难受想哭)、集美(姐妹)、雨女无瓜(与你无关)等等,究其实质只是换了一个别字记音,和修辞中巧妙的谐音双关不可同日而语。

特殊的网络传播方式是造成流行语缺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借助网络,今天流行语发展出一种病毒式的传播方式,其使用率呈几何级数增长,传播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一个新鲜的说法,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就传遍整个互联网络。但是,传播快也带来了一个负面影响——缺少了时间的过滤和积淀,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流行语本是语言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在任何时期都是普遍存在的,网络时代之前的流行语往往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春节联欢晚会中流传出来的,经过长期的口耳相传或者文字媒体的广泛引用才能流行起来,所以留下的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如果说从前的流行语是久经考验的“经典款式”,一用忘不了;那么现在的流行语就是“新潮产品",尝个鲜就很快下架了。在这种形势下,浮夸化诉诸强烈的情感表达,标签化夺人眼球地凸显特征,浅薄化立竿见影地无厘头搞笑,这都是促进快速传播的高效手段。

网络流行语的这些缺陷肯定会对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如果长期使用浮夸的流行语,就会养成一种过度夸张的思维习惯,用情感的宣泄来代替理性的明辨。对习惯使用网络语言的一代人来说,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是被放大的,好像说出的任何话语都是加上一个感叹号的,都是以“哇哦”“哇塞"这样的一种情绪表达出来的,但是对精微细腻的思想感情却缺少了识别和表达的能力。

热衷于到处套用网络流行语,也很容易简化思维活动,采用“贴标签”的方式去和对象打交道。仔细辨析的话,就可以发现标签的类型就那么几组,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热点事件就换一个新表达,比如“社畜"“996”“打工人"流行的时间不同,但都表达了一个核心意思,并没有太多观念上的创新。在人际交往中,按照这样简单分类的方式去评判对象,我们就不愿意去深入体会一个人身上的复杂性和全面性,而是用“海王”“内卷"“后浪”一下子就对号入座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网络语言暴力频繁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在赞扬别人的时候也不例外,所有和疫情斗争的人都是“逆行者",不再去思考“逆行”的动机、过程和压力,不再去思考不同逆行者的细微差异。网络流行语里的人物都是扁平的,不是立体的。显然,这种语言使用方式对我们认识世界和社会、处理人际关系都是有很大危害的。

浅薄化则会带来追求快速反馈、放弃深度思考的习惯。使用者希望话语一经使用就引发别人的关注,用最低的成本去求取最大的收益。长此以往,我们的语言就会粗鄙化,我们的思考也会肤浅化。别字代替双关,搞笑代替幽默,哈哈一笑之余没有可回味的东西,还会对这种快速刺激逐渐上瘾,放弃对精致事物的追求。就像长期用鸡精做菜,会带来口感的迅速提升,但久而久之就败坏了味蕾,不能体会真正鸡汤的醇厚了。

流行语的诞生、传播和消亡,本来是语言正常的新陈代谢,这种新陈代谢一直在进行着,但是网络时代极大提升了流行语变化的速率,我们要留心的不仅是它们对语言规范的影响,更要警惕它们对思维方式的冲击。慎重对待语言,就是慎重对待我们的思想。

(徐默凡《当我们说流行语时,我们在想些什么》,选自《咬文嚼字》2021年第5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流行语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方式,但因为语言也是思维工具,所以使用流行语的过程也是体现人类认知的过程。

B.“集美(姐妹)"一词将“姐妹”以夸张的语义表达方式呈现出来,以达到搞笑的效果,体现了网络流行语存在的浮夸化特点。

C.网络流行语往往会缺乏之前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春节联欢晚会中流传出来的流行语所带有的“久经考验"“文质兼美”的优点。

D.在语言更迭速度很快的网络时代,规范使用网络语言不但体现了我们良好的语言使用习惯,更维护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现在存在的网络流行语存在明显的浮夸化、标签化、浅薄化的缺点,所以其带有的新鲜、活泼、接地气的特点很难产生意义。

B.流行语可以借助网络以病毒式的方式迅速传播,一夜爆红,广为大众知晓,但也常常使得流行语的质量缺陷因为缺少时间的考验而暴露、放大。

C.大量持续地使用浮夸类型的网络流行语,会降低人理性思考的能力,情感的宣泄在一定程度上会折损语言带有的细腻情感表达。

D.赞美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的勇者为“逆行者"固然是好,若仅是不假思索地称呼,而不去仔细探究其背后因果差异,是不利于我们的思考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5段观点的一项是()

A.网络上,人们动辄“寻死觅活”,“哭死"“笑死”“累死"的表达随处可见,一天下来不知道要“死去活来”多少次。

B.“亚历山大"本为一个外国人名,在网络流行语中也可意为“压力山大”,即感到压力像山一样大。

C.“神仙"代表着尘世无法企及的无上神通,但在网络语言中,常见“学神”“男神"“女神”,连报道中也可见“神展开"“神转折”的用语。

D.使用“网红"一词来指称所有在网上走红的名人,并常对其带有“哗众取宠”“轻浮浅薄"“不择手段博取流量”的贬义指代。

4.在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中,小宁掌握了用思维导图整理文本思路的方法,现在他学以致用,完成了本篇文章的思维导图,请你填出图中的空缺部分。

5.你的同学小波是一位网络冲浪爱好者,你总能从他口中听到“绝绝子"“柠檬精”“冲鸭"等流行语,甚至在他的书面表达中也常常可见这些词汇。如何改掉这一不良习惯请你结合文本为他提供合理建议。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采蒲台

孙犁

越过平原,越过一条大堤,就是白洋淀水乡了。

这里地势低下,云雾很低,风声很急,淀水清澈得发黑色。芦苇万顷,俯仰吐穗。

自从敌人在白洋淀修起炮楼,安上据点,抢光白洋淀的粮食和人民赖以活命的苇,白洋淀的人民就无以为生。鱼米之乡,变成了饿殍世界。

正二月间,正是环境残酷、白洋淀的人们没法生活的时候,县里派我到这一带组织渔民斗争,就住在采蒲台。

①采蒲台是水淀中央的一个小村庄,平常敌人扫荡不到。支部书记把我领到紧靠水边的曹连英家去住下。

每天,天不明,这一家人就全起来了。曹连英背上回子,沿着冰上的小路,到砸好的冰窟窿那里去掏鱼。小红穿一件破花布棉袄,把苇放在院里,推动大石磙子来回碾轧。她整天在苇皮上践踏,鞋尖上飞破,小手冻得裂口。轧完苇,交娘破着,她提上篮子去挖地梨。直等到天晚了才同一群孩子沿着冰回来,嘴唇连饿带冻,发青发白;手指头叫冰凌扎得滴着血。娘抬头看见,眼里含着泪说:“孩子饿了,先去吃块糠饼子吧!开了凌,我们拿上席到端村去卖,换些粮食。”

小姑娘嚼着冰硬的饼子说:“粮食,粮食,什么时候我们才有粮食吃呀。"说完,她望着我。娘笑着说:“对,跟同志要吧!他是咱们的一个指望,他来了,我们就又快过好日子了!”

我看在眼里,也酸酸地难过,就说:“开了凌,我们去弄些吃喝来!"说着,连英也背着回子回来了,把鱼倒在筛子里,说:“淀里起风了,凌就要开!”

这一晚上,我听见小红在外间屋地下一边编席一边唱:

眉子细,席子白,

八路同志走了你还要来。

你们远出在外,

敌人,就上咱的台阶!

你快快打回来,

你快快打回来!

风越刮越大,整整刮了一夜。第二天,我从窗口一看,淀里的凌一丝也不见,全荡开了,一片汪洋大水,打得岸边劈劈拍拍地响。

这天正是端村大集,各村赶集的小船很多。小红和她母亲,也要带着编好的席、织好的网,到集上去换粮食,我也跟着到集上看看。

赶集的人很多,那些老乡们都是惊惊惶惶的。我跟着小红娘到了席市。

席一捆一捆并排放着,卖席的妇女都眼巴巴望着南边大梢门那里,等候着那收席的汉奸出来。

很久不见有人出来。巳牌时以后,那个收席的大官员,本街有名的地主豪绅冯殿甲家的大少,外号“大吉甲",才前呼后拥地出来。他一手拿着一个丈量席子的活尺,一手提着黑色印桶。

收席的像员大将,站在席边,把尺丈一抛说:“五百!”

小红的娘吃了一惊,抬起头来说:“先生,这样的席五百一领呀"

收席的说:“这是头等价钱!”

小红的娘叹口气说,“先生,你说小米子多少钱一斗啊"

“我买的是你的席,我管你小米子多少钱一斗”收席的愣着眼说,“不卖好,看第二份!"

他从她的席上踏过,就来看第二家的席。小红的娘呆呆地坐在自己的席上。

第二家卖席的是个年轻人,五百一领,他哭丧着脸答应了,收席的就啪啪地在席上打上印记,过去了。年轻人一边卷着自己的席,一边回头对小红的娘说:“谁愿意卖呀!可是你不卖就是死路一条,除了他这里,你没有地方去买苇,他又不让别的客人来收席!大嫂,我看你还是卖了吧!”年轻人弯腰背起他那一捆席,到梢门口里换票去了。

背席进去的人,手里捏着一沓票出来换苇或是换米去了。太阳已经过午。小红的娘抬头看见了我,她许是想起家里等着她弄粮食回去,就用力站起来,一步一步挪到收席的汉奸那里说:“你收了我那一份席吧!"

“你不是说不卖吗怎么样,过了晌午,肚子里说话了吧,生成的贱骨头!”

小红的娘卖了席,背进去换了一沓票出来。

②我到梢门口那里一望,看见院里和河码头上,敌人收的苇席,垛得像一座座的山。我心里想:这一捆捆的、一张张的席都是这一带的男女老幼,不分昼夜,忍饥挨冻,一尺一寸织成了的。敌人收买席子的办法是多么霸道!这些卖席的人,竟像是求告乞讨,买席的一定要等到他们肚里饿得不能支持的时候,才肯成交。这还不如明抢明夺!他们设下一层层的圈套拴得老百姓多么紧!

晚上,就召集人们开会。

支部书记说:“同志,你知道,我们这围村子不大,却是个出鱼米的富庶地方。自从敌人在端村、关城、同口一带安上据点炮楼,扒大堤破坏了稻田,人们就没有粮食吃。我们这里出产好苇,远近驰名,就是织席编篓,也吃穿不尽。敌人和汉奸们又下令,苇席专收专卖,抢了席子去,压低席的价钱,把人们逼到绝路上来了。③端村大街,过去是多么繁华热闹!现在一天要饿死几口人!再有一年工夫,我们这水淀里就没有人了!"

我说:“我们要组织武装,寻找活路。我们把村里的枪支修理一下,找几只打水鸭的小船,组织一个水上游击队,先弄敌人的粮食,有了粮食,什么也就好办了。”

游击小队组织起来,一共有十只小船,二十个人。我们就在村南一带去年没有收割的大苇塘里驻扎,每天拂晓和黄昏演习。

④有一天,小红在淀里顺着标志收鱼篓,看见敌人一只对糟大船过来,她绕着弯飞快地来告诉我们。我们在大苇塘附近,第一次袭击了敌人,夺回一大船粮食,分给采蒲台的人们吃。

直到现在,白洋淀还流行着这首描写了真实战斗情况的歌:

队长下命令,

弟兄往前冲,

不怕流血,

不怕牺牲。

打得他们见了阎王。

盒子大枪敛了一大舱;

嘿!

一大船粮食送进大苇塘!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天天不明,曹连英一家就都起来干活。这一部分的描写不仅表现了劳动人民勤劳坚韧的品质,还反映了当时百姓生存艰难。

B.对“收席大少"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了贪婪蛮横、趾高气扬的汉奸形象,生动刻画了其为虎作伥、鱼肉百姓的丑恶嘴脸。

C.从卖席年轻人的话语中可看到敌人收席子的霸道一面,这和后文“我”的心理活动相一致,都直接表现了敌人的狡诈和阴险。

D.小说以“我"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展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存环境和人物面貌,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地方色彩。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交代了住所的地理位置和具体情况,“水淀中央”“扫荡不到"“紧靠水边”都有助于“我"隐蔽在群众中。

B.句子②描写了敌人收的苇席堆叠如山的画面,也反映普通百姓在面对敌恶势力时饱受压迫、麻木不知反抗的情状。

C.句子③通过对比端村大街过去和现在的景象,突出了人民的苦难现状,表现了支部书记的愤慨和与敌抗争的决心。

D.句子④通过对小红动作的描写,不但展现了她勤劳、机智、勇敢的一面,而且体现了军民之间深厚的信任和默契。

8.小说以白洋淀流行的歌为结尾,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9.本篇小说与《百合花》都以诗意的方式叙写战争,请分析两篇小说的相同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①。而辙也未之见焉。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节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有删改)

材料二: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皆许与气义。此畴曩②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③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李白《与韩荆州书》,有删改)

【注】①方叔、召虎:都是周宣王时大臣,曾先后出征,建立战功。②畴曩:过去,往昔。

③侔:相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且A人非B尧舜C谁能D尽善E白F谟猷G筹画H安能自矜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习"指全面学习,和《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通习"含义相同。

B.“吐握”的“吐"和《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吐哺"含义不同。

C.“诸侯”一词原来可指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选文中这里指代了地方高官。

D.“下车"在这里意为官吏到任,这和现代汉语中的常用的“下车”一词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认为人应当了解广大的天地以增益自我,所以他游历四方。此外,他还希望能够一睹贤人风采,得到韩太尉的赐教。

B.为了得到赏识,苏辙赞美韩太尉有周公、方叔的风范,李白称韩荆州是国家才能最优秀的人,二人全都极尽阿谀谄媚之词。

C.李白在文中一一列举了王子师、山涛等前代被人称赞的举荐人才的例子,是希望韩荆州也能和那些人一样可以举荐自己。

D.在文章的最后,李白以青萍宝剑、结绿美玉为喻,希望韩荆州能够像善相剑的薛烛、善识玉的卞和那样发现自己的才能。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4.材料二的第2、3段中,李白是如何向韩荆州推荐自己的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①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欧阳修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本诗作于次年春。元珍,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军事判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表明这是首酬答诗,是作者在收到元珍写的《花时久雨》一诗后的回赠之作。

B.首联先以“疑"字起句,又以“未见花”作答,前后映衬,因果相连,富有意趣。

C.颔联描写残雪压枝、冻雷阵阵,一派肃杀,和前文的春风不至、山花不开相呼应。

D.全诗最后一句是诗人在安慰自己,山城野花虽然晚开放,但无须过多在意和嗟叹。

16.本诗题中带有“戏"字,意为游戏之作,但有人认为此诗也流露了作者的失意、落寞之感,并非“戏言”。请结合全诗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17.(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中,写士大夫这一类人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2)涉江采芙蓉》中,“,”两句表明主人公与思念之人分隔两地,充满无奈、悲伤。

(3)用典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法,曹操的《短歌行》善化《诗经》中的诗句为己用,请你举出例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根据抖音发布的《2023抖音唐诗数据报告》显示,②过去一年,近百万名网友在抖音发布短视频分享唐诗之美,③其中有不少文学“大咖”。④他们的讲解扩大了短视频内容的含金量,⑤保证了输出持续的高质量作品,⑥将经典古诗词携带的文化基因融入更多人的血脉,⑦使得短视频也成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破圈"传播的利器。此外,⑧这些知名学者提出了不少有关使用新媒体传播古诗词的建议。

位学者强调,给公众讲诗词,A____:“学术性是为了诗词研究的高度,那么趣味性则是为了传播的广度。过度强调学术性,可能会让有些观众一头雾水,觉得离自己太远了;但也不能为了流量一味强调趣味性,让诗词的内涵受损。”

另一位学者建议传播者遵循三个原则:“首先,传播者要真的喜欢,不能以商业利益为首要目的;其次,要传播自己擅长的内容,否则极容易翻车;再次,B____,以正能量净化网络空间。"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艾舍斯特推起窗,探出身子去。暮色已经浓了。农场的房屋和水车护架都模模糊糊了,呈现着淡蓝色;苹果园只剩一片黑魆魁的荒野;空气里闻得出厨房里烧木柴的炊烟味儿。有一只独自还没有归巢的鸟意兴阑珊地嘁嘁喳喳叫着,仿佛看见夜色而吃惊似的。马棚里传来一匹正在喂食的马的鼻声和蹄声。远处隐现着荒原。更远处还没有亮足的羞怯的星星,白晶晶地镶嵌在深邃的蓝色天空里。一只颤声的猫头鹰呼呼地叫着。艾舍斯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多美的夜,出去走走多好啊!一阵没有钉蹄铁的马蹄声打小路上传来,三个模糊的黑影走过——是黄昏出来遛放的小马。它们的脑袋,黑糊糊、毛茸茸的,映露在大门上端。他把烟斗一敲,落下一阵火星,马儿立刻往旁里退避,接着便逃跑了。一只蝙蝠鼓着翅膀飞过,发出几乎听不见的“支波、支波”声。

20.文中有不少重叠形式的词汇,请你分析加点的“模模糊糊"“哦哦喳喳”和“模糊"“喊喳”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1.请你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写景艺术。

22.下列选项中的破折号用法和文中一致的是()

A.“小林——,我来了!"他一边大喊着一边跑向远处。

B.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当地政府部门一直高度关注着孤寡老人的居住情况。

C.坚强,勇敢,严以律己,富有正义感——这一切都集中体现在了他的身上。

D.新年的钟声已然敲响,这意味着新的一岁——农历龙年已经到来。

四、写作。

23.(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曹植《求自试表》

真正的伟大,就在于拥有脆弱的凡人的躯体却具有不可战胜的神性。——塞涅卡

人类既是渺小、短暂的存在,又常常能绽放不一样的光彩。对此,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们有什么样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3.D

4.①点明网络流行语存在三个缺点;②举例论证;③比喻论证/类比论证;④总结强调要慎重对待流行语。

5.①避免养成过度夸张的思维习惯,要注意提高对精微细腻的思想感情的识别、表达的能力;②不能按照简单分类的方式去评判对象,要深入体会一个人身上的复杂性和全面性;③不能一味追求快速反馈,要注意深度思考,优化思维品质。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论点、论证方法;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5)本题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

B.“集美(姐妹)”一词利用谐音,体现的是浅薄化的缺点。

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A.强加因果。而且从第2段开头可见,原文并没有说明网络流行语新鲜、活泼、接地气的特点“很难产生意义",反而认为这是“优点”。

故答案为: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

D.第5段的主要观点为“标签化的表达很容易简化人的思维活动",选项D为标签化表达现象。选项A、C为浮夸化表达;选项B为浅薄化表达。

故答案为: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结合第2段首句“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当然有新鲜、活泼、接地气的优点,但也存在三个明显的缺点: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可以得出①点明网络流行语存在三个缺点;结合第5段“比如'社畜’996’打工人’.……"的表述,可以得出②举例论证;结合第6段“就像长期用鸡精做菜……”可以得出③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结合第7段“慎重对待语言,就是慎重对待我们的思想和全文内容,可以得出④总结强调要慎重对待流行语。

故答案为:①点明网络流行语存在三个缺点;②举例论证;③比喻论证/类比论证;④总结强调要慎重对待流行语。

5.本题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用者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如果长期使用浮夸的流行语,就会养成一种过度夸张的思维习惯,用情感的宣泄来代替理性的明辨"可知,避免养成过度夸张的思维习惯,要注意提高对精微细腻的思想感情的识别、表达的能力;②结合“热衷于到处套用网络流行语,也很容易简化思维活动,采用'贴标签’的方式去和对象打交道”可知,不能按照简单分类的方式去评判对象,要深入体会一个人身上的复杂性和全面性;③结合“浅薄化则会带来追求快速反馈、放弃深度思考的习惯"可知,不能一味追求快速反馈,要注意深度思考,优化思维品质。

故答案为:①避免养成过度夸张的思维习惯,要注意提高对精微细腻的思想感情的识别、表达的能力;②不能按照简单分类的方式去评判对象,要深入体会一个人身上的复杂性和全面性;③不能一味追求快速反馈,要注意深度思考,优化思维品质。

【答案】6.C

7.B

8.①内容上,通过歌曲交代了战斗的画面和结果,补充了战斗的具体情况;②形式上,呼应了前文小红编席时唱的歌;③主旨上,以后人流传歌曲来表达对军民并肩作战的赞美和讴歌。

9.①都避开残酷血腥的战争环境描写。如本篇小说开篇描绘的白洋淀淀水清澈、万顷芦苇的自然景色带有诗意美感;《百合花》中行军路上、回忆中秋节等处的环境描写也自然清新。②两篇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富有人性美,如《采蒲台》的小红虽生活艰难,但乐观勤劳,后又积极参与斗争;《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借出新被子并为牺牲战士缝补衣服;③两篇小说都从军民齐心协作的鱼水情角度来展现战争中的人格美,反衬战争的残酷。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结尾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小说对小说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两篇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

6.C.“都直接表现了敌人的狡诈和阴险”错误。年轻人和“我"的评价都属于侧面描写,间接表现了敌人的狡诈和阴险,

故答案为:C。

7.B.“麻木不知反抗”错误。自洋淀的百姓对敌人及其爪牙怀有强烈的愤恨,但无奈找不到合适的积极的斗争方法,在“我"到来并组织武装之后,大家都积极参与斗争,所以“麻木”的表述不合适。

故答案为:B。

8.①由“打得他们见了阎王。盒子大枪敛了一大舱,嘿!一大船粮食送进大苇塘!"可知,内容上,通过歌曲交代了战斗的画面和结果,补充了战斗的具体情况;

②由“八路同志走了你还要来。你们远出在外敌人,就上咱的台阶!你快快打回来,你快快打回来!”可知,形式上,呼应了前文小红编席时唱的歌,是文章结构严谨;③由“直到现在,白洋淀还流行着这首描写了真实战斗情况的歌:队长下命令,弟兄往前冲…..

一大船粮食送进大苇塘!"“我们在大苇塘附近第一次袭击了敌人,夺回一大船粮食,分给采蒲会的人们吃”可知主气上以后人流传歌曲来表达对军民并肩作战的赞美和讴歌。

故答案为:①内容上,通过歌曲交代了战斗的画面和结果,补充了战斗的具体情况;②形式上,呼应了前文小红编席时唱的歌;③主旨上,以后人流传歌曲来表达对军民并肩作战的赞美和讴歌。

9.①都避开残酷血腥的战争环境描写。如本篇小说开篇“这里地势低下,云雾很低,风声很急,淀水清澈得发黑色。芦苇万顷,俯仰吐穗描绘的白洋淀淀水清澈、万顷芦苇的自然景色带有诗意美感;由“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姓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可知,《百合花》中行军路上、回忆中秋节等处的环境描写也自然清新。②两篇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富有人性美,如由“小红穿一件破花布棉袄,把苇放在院里,推动大石磙子来回碾轧。她整天在苇皮上践踏,鞋尖上飞破,小手冻得裂口”“有一天,小红在淀里顺着标志收鱼篓,看见敌人一只对糟大船过来,她绕着弯飞快地来告诉我们"可知,《采蒲台》的小红虽生活艰难,但乐观勤劳,后又积极参与斗争;由“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响,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可知,《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借出新被子并为牺牲战士缝补衣服一小区乡土3内几十个人。我们就在村南一带去年没有收割的大苇塘里驻扎,每天拂晓和黄昏演习”“有一天,小红在淀里顺着标志收鱼篓,看见敌人一只对糟大船过来,她绕着弯飞快地来告诉我们。我们在大苇塘附近,第一次袭击了敌人,夺回一大船粮食分给采蒲台的人们吃"“接着还对她说了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可知,两篇小说都从军民齐心协作的鱼水情角度来展现战争中的人格美,反衬战争的残酷。

故答案为:①都避开残酷血腥的战争环境描写。如本篇小说开篇描绘的白洋淀淀水清澈、万顷芦苇的自然景色带有诗意美感;《百合花》中行军路上、回忆中秋节等处的环境描写也自然清新。②两篇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富有人性美,如《采蒲台》的小红虽生活艰难,但乐观勤劳,后又积极参与斗争;《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借出新被子并为牺牲战士缝补衣服;③两篇小说都从军民齐心协作的鱼水情角度来展现战争中的人格美,反衬战争的残酷。

【答案】10.CEH

11.B

12.B

13.①天下人依靠您而没有忧虑,四方异族害怕您而不敢侵犯。

②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藏身,是因为用心浮躁。

14.①讲述自己游历各方的经历,表明自己心志超越常人,心怀远大志向;②以王公大人对自己气节、道义的夸赞来推荐自己;③以“日试万言"“倚马可待”来表示文思敏捷,突显自己的才能;④通过夸赞韩荆州的功业比肩神明,德行感动天地,学问比肩天道,是天下人公认的可以品评文章的人物以期获得认可。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化常识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以开阔自己的心胸。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胖大地也比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太尉以才能谋略称冠天下,天下人依靠您而没有忧虑,四方异族害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材料二:

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人生不用封为万户候,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您怎么使人敬仰爱慕,竟到如此程度!难道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亲自做吐哺握发之事(广纳贤才),故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

我李白是陇西平民,在楚汉游历。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文章有成就,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虽然身长不满七尺,但心志超过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的)气节和道义。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回您表露呢!您制定法度的功业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希望您打开心怀,和颜相待,不因我仅施长揖之礼而拒绝我。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如今天下人认为您是主宰文章的星君,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便被认作优秀人才。您何必舍不得阶前的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呢从前王子师担任豫州刺史,未到任即征召荀慈明,到任后又征召孔文举;山涛作冀州刺史选拔三十余人,有的成为侍中、尚书。这都是前代人所称美的。而您也荐举过一位严协律,进入中央为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这些人,有的人因为才干声名被知遇,有的人因(品行)清白而被您赏识。我常常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因此我感动激励,知道您对诸位贤士推心置腹,赤诚相见,故而我不归向他人,而愿意托身于您况且人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尽善尽美我的谋略策画,岂能自我夸耀至于我的作品,已积累成为卷轴,想要请您过目。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在薛烛、卡和的手中提高价值。愿您顾念身居下位的人,大开奖誉之门。请您加以考虑。

10.(1)从句子的对称性来看,“谁能尽善"和“安能自矜”都是反问句,应该独立开来。“白"指李白,作主语,“谟猷”指谋划、打算,和“筹画"的意思相同,一起作“白”的谓语。句子意思:况且人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尽善尽美我的谋略策画,岂能自我夸耀

故答案为:CEH。

11.B.两个“吐"都意为“吐出口种食物”,含义相同。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见《史记·鲁世家》),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

故答案为:B.

12.B.“阿谀谄媚"指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含有贬义。李白的书信虽为求人奖掖之信,不免有恭维之词,但无丝毫媚态,如“日试万言,倚马可待”“青萍、结绿"等都表现出他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和自傲。全文不卑不亢,也体现了李自“平交王侯”的性格。故而这里的“极尽阿谀谄媚之词"的表述不合适。

故答案为:B。

13.①优告无千上族、少数民族;惮,害怕;发,侵犯、进发。句意:天下人依靠您而没有忧虑,四方异族害怕您而不敢侵犯。

②重点词语:而,和,表并列;寄托,藏身用,因为。句意: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藏身,是因为用心浮躁

故答案为:①天下人依靠您而没有忧虑,四方异族害怕您而不敢侵犯。

②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藏身,是因为用心浮躁。

14.用“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告诉韩荆州自己年少有本领,曾游历各方,心志超越常人;用“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人皆许与气义”告诉韩荆州自己心怀远大志向,王公大人都曾夸赞自己有气节、道义,用“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来让韩荆州以日写万言试自己,并告诉他自己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表明自己文思敏捷,突显自己的才能。用“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来夸赞韩荆州的功业比肩神明,德行感动天地,学问比肩天道,是天下人公认的可以品评文章的人物以期获得认可。

故答案为:①讲述自己游历各方的经历,表明自己心志超越常人,心怀远大志向;②以王公大人对自己气节、道义的夸赞来推荐自己;③以“日试万言"“倚马可待”来表示文思敏捷,突显自己的才能;④通过夸赞韩荆州的功业比肩神明,德行感动天地,学问比肩天道,是天下人公认的可以品评文章的人物以期获得认可。

【答案】15.C

16.①首联写二月山城春风不至、山花不开,写出了山城的荒凉、偏僻,也流露出作者的失望之意,表明其被贬冷落之地的失意。②“夜闻归雁生乡思"一句借景抒情,以归雁的鸣叫声渲染凄凉气氛,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③“病入新年感物华”一句以乐景衬哀情,以新年美好景物的绚丽来反衬自己疾病缠身、年华逝去的悲凉。④“曾是洛阳花下客"一句以回忆的方式虚写自己曾在洛阳见过花开胜景,与如今的凄凉之境形成对比,带有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之情和对当下落寞的无奈之意。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15.C.“一派肃杀”错,领联描写残雪压枝仍有柑橘可见,春雷震动催促新笋抽芽,可见生机的萌发和孕育,并非“肃杀"之景。

故答案为:C。

16.首句写夷陵山城的恶劣环境。二月时分在其他地方早就应该花开满眼香气逼人了,但在此地却遍地荒凉。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但实际上是写政治环境的不善,言下之意是朝廷的关怀怎么就不再远度天涯光顾一下这小城的官员呢残雪压枝,但夷陵还有鲜美的柑橘可以品味,意即尽管如此,但在山城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着,并且还要品出美味打破生活的寂寞;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压制。“夜闻归雁生乡思”,借景抒情,以归雁的鸣叫声渲染凄凉气氛,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病入新年感物华",以乐景衬哀情,以新年美好景物的绚丽来反衬自己疾病缠身、年华逝去的悲凉,“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两句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流放山城兴起乡思之情在所难免,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诗末两句“的旦次阳花下安野苦虽晚不须嗟”写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

故答案为:①首联写二月山城春风不至、山花不开,写出了山城的荒凉、偏僻,也流露出作者的失望之意,表明其被贬冷落之地的失意。②“夜闻归雁生乡思"一句借景抒情,以归雁的鸣叫声渲染凄凉气氛,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③“病入新年感物华”一句以乐景衬哀情,以新年美好景物的绚丽来反衬自己疾病缠身、年华逝去的悲凉。④“曾是洛阳花下客"一句以回忆的方式虚写自己曾在洛阳见过花开胜景,与如今的凄凉之境形成对比,带有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之情和对当下落寞的无奈之意。

17.【答案】(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易错字“谀”“衿"的书写。

故答案为:(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和开放性默写三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答案】18.A要注意学术性和趣味性的平衡;B要在传播过程中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19.①根据……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根据”

④扩大了……含金量,搭配不当,改为“提升/提高了……含金量"

⑤语序不当,改为“保证了高质量作品的持续输出”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18.A.横线处冒号,可知是对后面内容的总接,根据“学术性是为了诗词研究的高度,那么趣味性则是为了传播的广度”可知要件有学术性和趣味性,又根据“过度强调学术性"“一味强调趣味性”的后果可知要注意学术性和趣味性的平衡,可填“要注意学术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B.根据“以正能量净化网络空间”可知要传播正能量,可填“要多传播积极向上的内容"。

故答案为:A要注意学术性和趣味性的平衡;B要在传播过程中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19.①根据......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根据”。

④扩大了………含金量,搭配不当,改为“提升/提高了...…..含金量"⑤“保证了输出持续的高质量作品”语序不当,根据语意,保证的内容是作品的持续输出,不是产品,改为“保证了高质量作品的持续输出"

故答案为:①根据……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根据”④扩大了……含金量,搭配不当,改为“提升/提高了……含金量"

⑤语序不当,改为“保证了高质量作品的持续输出”

【答案】20.①“模模糊糊"和“喊喊喳喳”相较“模糊"“喊喳”更富有韵律感,使语言充满音乐美和节奏美。②“模模糊糊"比“模糊”强化了暮色的浓重,表明更看不清农场的房屋和水车护架;“啾啾喳喳"相较“喊喳”更贴切摹写了鸟的鸣叫声,突出声音繁密的特点。

21.①运用拟人手法,将还没有亮足的星星写作“羞怯",形象地写出了星星将亮未亮、黯淡闪烁的样子。②以声衬静(以动写静),通过描写猫头鹰的叫声来衬托夜色的静谧。③视听结合。从视觉角度描写深蓝的天空和白晶晶的星星,从听觉角度描写猫头鹰的鸣叫,使人如临其境,富有感染力。④运用叠词、拟声词。“白晶晶”写出了天上星辰的明亮,“呼呼"拟声写出了猫头鹰的鸣叫声。

22.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句子艺术手法辨析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词语的表达效果,应先分析词语的词性、词义等,然后分析词语蕴含的情感,再有针对性地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句子的表达效果,应先分析句式特点、修辞运用等,再有针对性地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二要结合语句进行判断。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顿,表示语气,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标号包括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连接号、间隔号、着重号、专名号等,主要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及冒号等,主要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

20.①从表达效果来看,“模模糊糊”和“喊喊喳喳"是叠音词,叠音词的使用比“模糊”“喊喳"更富有韵律感,使语言充满音乐美和节奏美。②“模模糊糊”比“模糊"强调非常模糊,强化了暮色的浓重,表明更看不清农场的房屋和水车护架:“啾啾喳喳”表现鸟叫声之繁复,相较“喊喳"更贴切摹写了鸟的鸣叫声,突出声音繁密的特点。

故答案为:①“模模糊糊”和“喊喊喳喳"相较“模糊”“喊喳"更富有韵律感,使语言充满音乐美和节奏美。②“模模糊糊”比“模糊"强化了暮色的浓重,表明更看不清农场的房屋和水车护架;“啾啾喳喳”相较“喊喳"更贴切摹写了鸟的鸣叫声,突出声音繁密的特点。

2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看,运用拟人手法“羞怯”将还没有亮足的星星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星星将亮未亮、黯淡闪烁的样子。②从表现手法来看,运用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的手法,“一只颤声的猫头鹰呼呼地叫着"通过描写猫头鹰的叫声来衬托夜色的静谧。③从感官调动来看,视听结合。“更远处还没有亮足的羞怯的星星,白晶晶地镶嵌在深邃的蓝色天空里”从视觉角度描写深蓝的天空和白晶晶的星星,“一只颤声的猫头鹰呼呼地叫着"从听觉角度描写猫头鹰的鸣叫,使人如临其境,富有感染力。④从词语运用的角度看,“白晶晶”“呼呼"均运用叠词、拟声词。“白晶晶”写出了天上星辰的明亮,“呼呼拟声写出了猫头鹰的鸣叫声。

故答案为:①运用拟人手法,将还没有亮足的星星写作“羞怯",形象地写出了星星将亮未亮、黯淡闪烁的样子。②以声衬静(以动写静),通过描写猫头鹰的叫声来衬托夜色的静谧。③视听结合。从视觉角度描写深蓝的天空和白晶晶的星星,从听觉角度描写猫头鹰的鸣叫,使人如临其境,富有感染力。④运用叠词、拟声词。“白晶晶”写出了天上星辰的明亮,“呼呼"拟声写出了猫头鹰的鸣叫声。

22.原文破折号表示注释内容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总结上文。

D.表示注释内容

故答案为:D。

23.【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对渺小和伟大的思辨性思考。

第一则材料表明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短暂和渺小的,指出人类生存于世常常会有无力、有限的时刻;第二、三则材料表明,再微小的个体,也可以对山海有益,为日月增辉,表明人类即使微小,也能够展现伟大之处。

立意上,可以对人类渺小的一面展开论述,也可以论述个体的伟大之处。若要评为二类作文及以上,应二者兼而有之,由此体现学生正面、积极的价值取向。此外,作文的论述要能够体现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材料中心聚焦于人类自身,人类渺小而又伟大。

【题干分析】

材料提供了三句名言,首先理解其深刻含义。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现了人类相对于宇宙的渺小与短暂。曹植的“冀以坐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大意为,希望用微薄的尘雾去补益山海,然后再去使用一些微弱的烛光,从而给日月增辉。结合出处的文章题目——《求自试表》,也就是曹植愿意奉献自身,即使自己只是如同微薄的尘雾、微弱的烛光。揭示了即使微小如尘雾、荧烛,也能为宏大的自然增添价值。塞涅卡的“真正的伟大,就在于拥有脆弱的凡人的躯体却具有不可战胜的神性”则强调了人类精神力量的伟大。这些名言共同构成了人类存在的矛盾之美:既渺小又伟大,既脆弱又坚韧。

人类存在的矛盾之美:可以从人类存在的双重性入手,分析人类既渺小又伟大的矛盾特点,以及这种矛盾如何构成了人类存在的独特魅力。珍惜与追求:结合苏轼和曹植的名言,讨论如何在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短暂后,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精神的力量:借鉴塞涅卡的思想,探讨人类精神力景加何超越肉休的盼弱展现中不可战胜的袖性,以及在逆境中如何发挥这种力量,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曹植的名言,讨论作为个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自己的微小力量,为集体和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如何面对时代的挑战,如何在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脆弱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光彩。

【立意提取】

1.小与佳大的衣面区立意说明:将人类的存在比作一场交响乐章,其中渺小的个体如同音符,而伟大的精神与创造力则构成了乐章的旋律。这种交响乐章既展现了人类的渺小,也呈现了其伟大之处。

2.脆弱的凡躯,不朽的梦想立意说明:着重于人类肉体的脆弱与梦想的伟大之间的矛盾。尽管我们的身体是脆弱的,但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却是永恒不朽的。这种矛盾展示了人类精神的坚韧与不屈,

3.在渺小中寻找伟大,于短暂中追求永恒立意说明:人类的存在虽然渺小和短暂,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追求,在生命的有限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和意义。这种追求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4.矛盾中的自我超越立意说明:分析人类如何在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矛盾后,通过自我反思和超越,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这种自我超越的过程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5.宇宙尘埃与星辰大海:人类的双重身份立意说明:将人类比作宇宙中的尘埃和星辰大海。作为尘埃,我们渺小且脆弱;作为星辰大海,我们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这种双重身份构成了人类存在的独特魅力。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1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思维的工具;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社交方式,也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方式。当我们在说流行语的时候,流行语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活动。

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当然有新鲜、活泼、接地气的优点,但也存在三个明显的缺点: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浮夸化就是追求夸张的语义表达,动不动就封“王"称“霸”,说“神"道“仙”,语不惊人死不休。标签化就是把复杂的社会现实、复杂的人物事件,都粗线条地划分为有限的类别。浅薄化就是不追求形义配合的深层语言趣味,而只进行形式上的浅加工,能夺人眼球就够了。谐音梗就是浅薄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每年通过谐音的方式会产生大量的流行语,比如蓝瘦香菇(难受想哭)、集美(姐妹)、雨女无瓜(与你无关)等等,究其实质只是换了一个别字记音,和修辞中巧妙的谐音双关不可同日而语。

特殊的网络传播方式是造成流行语缺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借助网络,今天流行语发展出一种病毒式的传播方式,其使用率呈几何级数增长,传播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一个新鲜的说法,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就传遍整个互联网络。但是,传播快也带来了一个负面影响——缺少了时间的过滤和积淀,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流行语本是语言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在任何时期都是普遍存在的,网络时代之前的流行语往往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春节联欢晚会中流传出来的,经过长期的口耳相传或者文字媒体的广泛引用才能流行起来,所以留下的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如果说从前的流行语是久经考验的“经典款式”,一用忘不了;那么现在的流行语就是“新潮产品",尝个鲜就很快下架了。在这种形势下,浮夸化诉诸强烈的情感表达,标签化夺人眼球地凸显特征,浅薄化立竿见影地无厘头搞笑,这都是促进快速传播的高效手段。

网络流行语的这些缺陷肯定会对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如果长期使用浮夸的流行语,就会养成一种过度夸张的思维习惯,用情感的宣泄来代替理性的明辨。对习惯使用网络语言的一代人来说,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是被放大的,好像说出的任何话语都是加上一个感叹号的,都是以“哇哦”“哇塞"这样的一种情绪表达出来的,但是对精微细腻的思想感情却缺少了识别和表达的能力。

热衷于到处套用网络流行语,也很容易简化思维活动,采用“贴标签”的方式去和对象打交道。仔细辨析的话,就可以发现标签的类型就那么几组,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热点事件就换一个新表达,比如“社畜"“996”“打工人"流行的时间不同,但都表达了一个核心意思,并没有太多观念上的创新。在人际交往中,按照这样简单分类的方式去评判对象,我们就不愿意去深入体会一个人身上的复杂性和全面性,而是用“海王”“内卷"“后浪”一下子就对号入座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网络语言暴力频繁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在赞扬别人的时候也不例外,所有和疫情斗争的人都是“逆行者",不再去思考“逆行”的动机、过程和压力,不再去思考不同逆行者的细微差异。网络流行语里的人物都是扁平的,不是立体的。显然,这种语言使用方式对我们认识世界和社会、处理人际关系都是有很大危害的。

浅薄化则会带来追求快速反馈、放弃深度思考的习惯。使用者希望话语一经使用就引发别人的关注,用最低的成本去求取最大的收益。长此以往,我们的语言就会粗鄙化,我们的思考也会肤浅化。别字代替双关,搞笑代替幽默,哈哈一笑之余没有可回味的东西,还会对这种快速刺激逐渐上瘾,放弃对精致事物的追求。就像长期用鸡精做菜,会带来口感的迅速提升,但久而久之就败坏了味蕾,不能体会真正鸡汤的醇厚了。

流行语的诞生、传播和消亡,本来是语言正常的新陈代谢,这种新陈代谢一直在进行着,但是网络时代极大提升了流行语变化的速率,我们要留心的不仅是它们对语言规范的影响,更要警惕它们对思维方式的冲击。慎重对待语言,就是慎重对待我们的思想。

(徐默凡《当我们说流行语时,我们在想些什么》,选自《咬文嚼字》2021年第5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流行语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方式,但因为语言也是思维工具,所以使用流行语的过程也是体现人类认知的过程。

B.“集美(姐妹)"一词将“姐妹”以夸张的语义表达方式呈现出来,以达到搞笑的效果,体现了网络流行语存在的浮夸化特点。

C.网络流行语往往会缺乏之前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春节联欢晚会中流传出来的流行语所带有的“久经考验"“文质兼美”的优点。

D.在语言更迭速度很快的网络时代,规范使用网络语言不但体现了我们良好的语言使用习惯,更维护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现在存在的网络流行语存在明显的浮夸化、标签化、浅薄化的缺点,所以其带有的新鲜、活泼、接地气的特点很难产生意义。

B.流行语可以借助网络以病毒式的方式迅速传播,一夜爆红,广为大众知晓,但也常常使得流行语的质量缺陷因为缺少时间的考验而暴露、放大。

C.大量持续地使用浮夸类型的网络流行语,会降低人理性思考的能力,情感的宣泄在一定程度上会折损语言带有的细腻情感表达。

D.赞美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的勇者为“逆行者"固然是好,若仅是不假思索地称呼,而不去仔细探究其背后因果差异,是不利于我们的思考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5段观点的一项是()

A.网络上,人们动辄“寻死觅活”,“哭死"“笑死”“累死"的表达随处可见,一天下来不知道要“死去活来”多少次。

B.“亚历山大"本为一个外国人名,在网络流行语中也可意为“压力山大”,即感到压力像山一样大。

C.“神仙"代表着尘世无法企及的无上神通,但在网络语言中,常见“学神”“男神"“女神”,连报道中也可见“神展开"“神转折”的用语。

D.使用“网红"一词来指称所有在网上走红的名人,并常对其带有“哗众取宠”“轻浮浅薄"“不择手段博取流量”的贬义指代。

4.在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中,小宁掌握了用思维导图整理文本思路的方法,现在他学以致用,完成了本篇文章的思维导图,请你填出图中的空缺部分。

5.你的同学小波是一位网络冲浪爱好者,你总能从他口中听到“绝绝子"“柠檬精”“冲鸭"等流行语,甚至在他的书面表达中也常常可见这些词汇。如何改掉这一不良习惯请你结合文本为他提供合理建议。

【答案】1.B

2.A

3.D

4.①点明网络流行语存在三个缺点;②举例论证;③比喻论证/类比论证;④总结强调要慎重对待流行语。

5.①避免养成过度夸张的思维习惯,要注意提高对精微细腻的思想感情的识别、表达的能力;②不能按照简单分类的方式去评判对象,要深入体会一个人身上的复杂性和全面性;③不能一味追求快速反馈,要注意深度思考,优化思维品质。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论点、论证方法;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5)本题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

B.“集美(姐妹)”一词利用谐音,体现的是浅薄化的缺点。

故答案为:B。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A.强加因果。而且从第2段开头可见,原文并没有说明网络流行语新鲜、活泼、接地气的特点“很难产生意义",反而认为这是“优点”。

故答案为: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

D.第5段的主要观点为“标签化的表达很容易简化人的思维活动",选项D为标签化表达现象。选项A、C为浮夸化表达;选项B为浅薄化表达。

故答案为: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结合第2段首句“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当然有新鲜、活泼、接地气的优点,但也存在三个明显的缺点: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可以得出①点明网络流行语存在三个缺点;结合第5段“比如'社畜’996’打工人’.……"的表述,可以得出②举例论证;结合第6段“就像长期用鸡精做菜……”可以得出③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结合第7段“慎重对待语言,就是慎重对待我们的思想和全文内容,可以得出④总结强调要慎重对待流行语。

故答案为:①点明网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