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戊戌维新运动的经过;认识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近代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重点:1.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难点:1.戊戌维新运动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探学新知一、戊戌维新运动1、序幕——公车上书(1)背景: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2)经过:在京官员及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3)结果: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的序幕。2、高潮——百日维新(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诏书。(2)过程:①此后的103天里,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②清政府中的以种种理由阻止变法的开展。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③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3)结果: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得以幸免外,全部被废止。(4)作用: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的发展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5)失败原因: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学而致用:题1、揭示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创办强学会B.创办《实务报》 C.维新思潮兴起 D.公车上书题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倡导变法,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道B.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C.宣传天陚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D.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义和团运动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日益加剧。义和团运动是在反洋教的斗争中兴起的。发展:(1)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以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2)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袁世凯等,对义和团采取的举措。(3)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4)慈禧太后采用“招抚”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3、结果:在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4、评价(1)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思想,也存在盲目的排外思想和行为。(2)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在的深渊沉沦,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学而致用:题3、“民族主义有时候是一种激发大众爱憎和造就大众理想的信念,与此同时,非理性的排他意识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渲染,暴力由此找到了滋生的场所。”下列各项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A.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题4、著名维新人士容闳认为,(美国)“十三州独立,杀英税吏,焚英货船,其举动何殊义和团?”这表明其(
)A.肯定义和团反帝斗争的正义性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指导意义
C.批判义和团反帝斗争的盲目排外性D.希望义和团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八国联军侵华过程:(1)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2)6月中旬,大批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7月14日,天津陷落。(3)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后到西安。逃亡途中,慈禧太后发布铲除的谕旨,并指定庆亲王奕劻与为全权代表与列强议和。罪行:(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扩大征伐,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2)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3、“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学而致用:题5、
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题6、1901年10月,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由西安回銮,“除省城趋炎附势之士绅紧张周旋外,一般人民则毫无表示,彼此既休”。这一现象表明()A.清政府统治基础日益丧失B.近代民族民主意识觉醒C.清廷成为列强治华工具D.屈辱条约引发朝野共愤四、民族危机的加深1、标志:1900年12月,列强向清政府提出,后又订立详细条款。由于各国利益不同,谈判旷日持久。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内容:(1)惩办,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2)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3)将北京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4)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5)禁止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等。3、性质:《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丧失最严重、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4、影响:(1)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2)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3)在北京设立的,实际成为“国中之国”;(4)《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形成。学而致用:题7、下图为北京某历史时期的地图,该图可以印证()A.北京成为通商口岸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允许在京开设工厂D.北京使馆界的设置题8、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中国的占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随堂训练1、“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
)①希望参与政治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④反对君主专制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2、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3、著名学者秦晖教授曾撰文指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晚清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其中,“反西化”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4、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体现了()A.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 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C.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 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5、津京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首祸”,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狩”途中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威严。给慈禧太后造成此影响的事件是
(
)A.太平军的北伐
B.英法联军进入北京
C.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梁启超于1898年12月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至1901年12月止)。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是向日本学习;然而后期则是仇日和谴责日本内容居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惊醒了国人C.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更加理性D.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加重了民族危机7、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断绝之处。如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其影响是()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C.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D.中国通商口岸数量增加答案一、学而致用题1答案及解析:答案:题2答案及解析:答案:解析: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深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故项正确;项错误,错在“开辟”;项错误,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是辛亥革命,项错误。题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排他”是指抵制西方,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则是典型的非理性的“排他”,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均是向西方学习,不属于“排他”,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的非理性的排他意识题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容闳认为义和团运动等同于北美独立战争,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故选A项。义和团运动发生于美国独立之后,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盲目排外,C项不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D项不正确。题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的民族抵抗意识还没有全部丧失,故A项错误;中法战争时清政府的民族抵抗意识还没有全部丧失,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时清政府的民族抵抗意识还没有全部丧失,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抵抗意识全部丧失,故D项正确。题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除省城趋炎附势之士绅紧张周旋外,一般人民则毫无表示,彼此既休”可知,在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社会的离心现象明显加深,民众对清政府日益淡漠,清政府统治基础日益丧失。故答案为A项。B项,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与中国近代民族民主意识觉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清廷成为列强治华工具的结论,排除;D项,材料信息体现了下层民众对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不满,但未反映政府官员的态度,该项中“朝野共愤”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题7答案及解析: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材料中的“使馆”“兵营”可印证《辛丑条约》的内容——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各国可派兵驻守,D项正确;北京在近代没有成为通商口岸,A项与史实不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天津条约》的内容,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开设工厂的信息,C项可排除。题8答案及解析:答案:C二、随堂训练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要在中国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等主张。分析选项,①②③④均合题意,所以应选B。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戊戌变法运动很快失败.A项没有达到.B、C两项也仅限于口头,只是在思想启蒙和促进人民觉醒方面起到了作用。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车间消防演练
- 气象学教师劳动合同样本
- 无人驾驶技术董事聘用合同
- 本溪市供热环保政策实施
- 经济适用房交易附加协议
- 畜牧业会计聘用合同样本
- 停车场绿化工程合同
- 商务楼宇电梯安全运行规范
- 采矿技术人员培训课件
- 校园文明礼貌教育活动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讲练专题复习实数章末重难点题型(原卷版+解析)
- CJT 437-2013 垃圾填埋场用土工滤网
- 主观验光概述-综合验光仪结构(验光技术课件)
- 专题一第3课三、《SmartArt图形工具的使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项自评报告
-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物联网技术课程标准
- 小学道德与法治行动研究报告
- 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通信保障中心招聘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工程部项目培训
- 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于英
- 2024版《隐患排查标准手册》(附检查依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