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专升本考试大学政治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专升本考试大学政治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专升本考试大学政治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专升本考试大学政治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专升本考试大学政治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专升本考试大学政治模拟试题一、单选题1、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践性(C)唯一性(D)运动2、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______。A.是纯粹偶然的B.是纯粹必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3、2021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如承担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自主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投入运营,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持续提升,这表明______。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技实力决定经济结构C.新技术日益成长为市场主体D.智能制造服务美好生活4、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其哲学寓意是______。A.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B.质量互变规律的体现C.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D.社会历史辩证法的体现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以______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普遍性B.实践性C.人民性D.同一性6、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A)实践(B)有用性(C)逻辑证明(D)直觉7、黑格尔说“真理是‘绝对理念’的自我显现”,这是______。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B.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C.马克思主义真理观D.形而上学真理观8、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关系(C)消费(D)交换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性善与性恶的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宗教与科学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10、“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邦”。这句话体现的历史观是______。A.历史具有前进性B.英雄史观C.历史具有复杂性D.群众史观11、______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12、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______。A.理论联系实际B.密切联系群众C.批评与自我批评D.坚持自我革命13、我国哲学家范缜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是()(A)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______。A.自然物质的个性B.一切物质的共性C.物质的具体形态D.物质的存在方式15、生活中人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体现了()(A)矛盾的斗争性(B)矛盾的同一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16、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是______。A.毛泽东思想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协商民主制度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关系原理(B)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D)矛盾分析方法19、“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句话在哲学上体现了______。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特殊性20、马克思主义的______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A.阶级分析方法B.综合分析方法C.辩证思维方法D.田野调查方法21、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______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A.物质观点B.运动观点C.实践观点D.发展观点22、“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这句话表明______。A.要善于创造B.自我感觉最可靠C.实践出真知D.认识是有局限的23、“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话表明______。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24、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______。A.政治制度B.社会意识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经济制度25、“一国两制”的核心是______。A.和平谈判B.两制并存C.高度自治D.一个中国26、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______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D.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27、连接北京和雄安的______全线开通运营后,北京西站至雄安区间最快的旅行时间为50分钟,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最快19分钟可抵达。A.京雄铁路B.京雄城际铁路C.京雄高铁D.京雄地铁28、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______。”A.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B.国富民强、民族解放、和平共处C.民族振兴、开放包容、共同富裕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9、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______。A.决定因素B.必要条件C.物质基础D.自然基础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二、多选题3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现了______。A.中国从贫穷落后到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伟大飞跃B.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C.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D.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32、有人说:“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混淆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B)否认了社会实践中的意识能动性(C)否认了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否认了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______。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3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它______。A.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B.是贯彻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C.是理解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钥匙”D.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3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和______的世界”。A.普遍安全B.共同繁荣C.开放包容D.清洁美丽三、判析题36、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的现实依据。A.正确B.错误37、中国的现代化是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38、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39、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40、简答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41、简答确保党始终总损全局协调各方。五、论述题42、材料一: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摘自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路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征程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同形势任务要求相比,我国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不足,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能力不强,维护国家安全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请结合材料回答:(分数:1.50)(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六、材料分析题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同志等中国共产党人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和香港同胞切身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材料2:“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制度优越性。材料3: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列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13个方面显著优势之一。——以上材料均摘自《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增刊(2021—2022),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2021年版问题:1.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容。2.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理论,论述始终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对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深远意义。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试题解析】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2、C[解析]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产生影响,但这些作用仅仅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现象,只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个别原因。故选C。3、A[解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题目材料中展示了我国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并说明了科技发展对经济的重要作用,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观点。故选A。4、B[解析]题干中的“积跬步”“积细流”是量的积累,“至千里”“成江海”是量变达到一定度而发生质变,因此说“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故体现的是质量互变规律。故选B。5、B[解析]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选B。6、A【试题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B[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感觉、心灵、意识观念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绝对精神”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的存在,并把物质世界说成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题目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理念”是指某种客观的精神,所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故选B。8、A【试题解析】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而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又影响和制约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9、B【试题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10、B[解析]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题目中描述夸大了英雄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抹杀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故选B。11、C[解析]生产力是结构复杂的系统,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故选C。12、B[解析]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故选B。13、A【试题解析】“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出自南朝时期范缜的《神灭论》,主要意思是人的精神与形体是不可分离的,形不离神,神也不离形,形存神也存,形体死亡,则精神也就灭亡了,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14、B[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现实存在着的自然和社会存在中抽象出了其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故选B。15、D【试题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16、D[解析]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故选D。17、A[解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政体。故选A。18、C【试题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19、A[解析]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就是对矛盾的普遍性的形象表述。故选A。20、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坚持阶级分析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故选A。21、C[解析]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故选C。22、C[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指的是只有实际穿鞋子才知道鞋子合不合适,突出实践的重要性。故选C。23、D[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故选D。24、C[解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故选C。25、D[解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其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故选D。26、D[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故选D。27、B28、D[解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总的来说,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具体来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这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故选D。29、B[解析]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故选B。30、B【试题解析】生产关系是可以逾越的,生产力是不可逾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二、多选题31、BCD[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上的讲话: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故选BCD。32、A,B,D【试题解析】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资本主义灭亡是必然的,但也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革命来推翻它。题干中的观点错误理解了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的方式,否认了人作为历史主体通过革命实现社会形态演变的作用。C项错误,题干没有否定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题干并没有否定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33、ABD[解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ABD都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故选ABD。34、ABCD[解析]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的“钥匙”;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故选ABCD。35、ABCD[解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故选ABCD。三、判析题36、A解析:第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是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伟大创造,是理论发展的源泉。邓小平领导全党总结群众成功实践的经验中,也从总结工作的某些失误的教训中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从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第二,邓小平理论指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邓小平理论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而且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邓小平理论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检验,已经被证明是指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中国在改革开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系统的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邓小平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才富,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7、A解析: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独具特色、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对外殖民血腥掠夺、对内残酷剥削人民的原始积累基础上的。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弊端,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在发展的很多方面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四、简答题38、(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现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3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40、(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41、(第一,确保党始终总损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二,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第三,确保党始终总搅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第四,确保党始终总搅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五、论述题42、(言之有理即可。)(2).怎样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分数:0.50)六、材料分析题43、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