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蜀中学2024届商考适应性月考卷(三)
生物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
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病毒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存活。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病毒既含有DNA,又含有RNA
B.病毒在宿主细胞中以无丝分裂的方式增殖
C.病毒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D.病毒寄生时都需要将蛋白质留在细胞外
种
脂
子
2.科研人员将某油料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肪、脂肪含量
干
的
发过程中(含幼苗)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1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相
对
I的s
的是含、种子干重
相
量
A.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元素主要是氧元素对
值
B.be段细胞中“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会下降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导致be段种子干重减少
D.c点幼苗开始光合作用,种子干重开始增加
3.由光驱动的分子转子能识别特定细胞,并在细胞膜上钻孔,进而将某物质运入细胞中,其他物质不
能随意进入。如图2为钻孔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转子能在细胞膜上钻孔,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分子转子能将某物质带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能控制
物质进出
C.分子转子在钻孔时,需要消耗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
提供的能量
图2
D.如果改变环境温度,可能会影响分子转子的钻孔效率
生物学•第1页(共10页)
4.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浓度约是血浆中1-浓度的30倍。血浆中「进入滤泡上皮细胞是
由钠碘同向转运体(NIS)介导的、如图3所示。哇巴因是钠钾泵抑制剂,硝酸根离
子(NO;)可与「竞争NIS。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八
A.Na+通过NIS进入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方式情*耳向转运%和照纸
是主动运输
B.K+通过钠钾泵进入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方式血液沧eATP、甲状啤源泡涔
是主动运输
C.哇巴因可抑制「进入细胞,从而影响甲状钠钾泵937
腺激素的合成
D.NCh可以抑制「进入细胞,从而影响甲状
腺激素的合成
+
5.H-ATPase在膜上能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同时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o为了进
一步研究H+-ATPase的作用机理,设计了以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将某植物的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细胞内的pH高
于细胞外),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实验二: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均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
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抑制剂,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ATPase与双缩月尿试剂反应呈紫色
B.H'ATPase具有运输、催化等功能
C.蓝光会导致H+从保卫细胞主动运输到细胞外
D.实验二中自变量是蓝光和H+-ATPase抑制剂
6.图4展示了某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蔗糖是光合产物从叶片向各器官移动的主要形
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威卡尔3
•ADP+P14循环
2酸丙精,商酸丙糖
硬酸丙馅
A.磷酸丙糖有三个去向,用于合成蔗糖、淀粉和Cs
B.适当降低淀粉合成量,增加蔗糖合成鼠,有利于小麦提高产量
C.可采取适当增施磷肥的措施达到作物增产的目的
D.加入磷酸丙糖转运器抑制剂,可能导致C3的含量减少
7.nuc-1基因被称为高等生物细胞中的“死亡基因”,它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
降解。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自噬,必然导致nuc-1基因被激活
B.靶向激活nuc-1基因,有望用于治疗癌症
C.nuc-1基因编码蛋白质时,核糖体与高尔基体的作用同等重要
生物学•第2页(共10页)
D.nuc-1基因只在个休衰老时表达,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会表达
8.胞外蛋白TGF-pl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
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TGF-P1可能会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
B.Smads失活,可能导致细胞异常增殖
C.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原癌基因
D.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9.苯丙酮尿症(PKU)患者体内,因产生过多的苯丙酮酸,导致神经系统受到伤害。
PHA基因控制合成苯丙氨酸羟化酶,对某家系成员的PHA相关基因进行扩增,
用Rsal酶切后并电泳,结果如图5所示。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法丙翅酸
及化施公~验的氨肢前电生玄
※丙氨酸----------鳍也酸---------♦黑色素
常丙
陵化院嗣限
图5
A.导致PKU的根本原因是PHA基因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B.PHA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若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PHA基因与等位基因发生了互换,则生一个PKU
患者的概率会增大
D.以上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
10.STR是核DNA上的短中联重复序列,单元的重复次数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
成对染色体的同STR位点简记为n/m,若某染色体无它的同源区段,则STR
位点简记为n,如图6所示、已知父亲是红绿色百患者、母亲的父亲也是红
绿色育患者,其余正常,分别提取他们的DNA,用于STR分析,结果如表
(“一”表示未检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STR位点父亲母亲儿子CATA用双”次.该STR位点简记为13
D[・•、.........|(;ATA[•”了个|
225/2923/2925/29
D236/3624/2836/24CAT.*乖SZ2I次.京STR位点简记为21
这对《色体位点荷记为)
D2817/21215rH3/21
3图6
——
D43030
A.染色体的STR位点可用作亲子鉴定
生物学•第3页(共10页)
B.y色盲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STR位点肯定是D3
C.这对夫妻再生一个与表中“儿子”D2相同的孩子的概率为1/4
D.父亲的细胞有丝分裂时25/29、36/36、28、30可分配到同一个子细胞中
11.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这两条基本规律
是指
A.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规律
B.遗传性状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规律
C.生物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D.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之间传递的基本规律
12.中国科学家首创了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和可育系为核心的两系杂交水稻,图7表示
利用光/温敏雄性不育系水稻留种及获得H杂交种的过程。现有甲和乙两雄性不育
植株,导致其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依次为21(、25℃O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可自
交留种,用于每年制备
常规可育系
杂交种光沮敏雄性不育系
I-----1
B.为制备J杂交种,自然低温旦高温或
短日照条件长日照条件
环境下最好选用植株乙]I
作为母本雄性可育樵性不育雄性可育
!®I___I
C.光温敏不育系水稻受环境光/溟敏透性不育系%杂交种可行系品种
因素影响,基因不变而I
国种
表现型发生改变图7
D.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与
常规可育系进行正反交,
得到的R均可育,则不
育基因位于细胞核
13.将所有核DNA双链均含32P的果蝇精原细胞,放在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时
长a+b(如图8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细胞内的核DNA数
A.CD段时,一个细胞中含5
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
B.CH段时,一个细胞中含32P
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
时间
C.U段时,一个细胞中含32P的图S
染色体可能有8条
D.受精时,不会发生非同源染
色体的自由组合
14.在雄果蝇减数分裂中,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会发生互换,雌
果蝇则可能发生互换。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由等位基因(B、b)
控制,长翅与残翅由等位基因(V、v)控制,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学•第4页(共10页)
实验PFiFz(B中雄、雌个体相互交配获得)
灰身长翅:黑身残
纯种灰身长翅X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翅:灰身残翅:黑身
长翅=14:4:1:1
A.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Fi雄果蝇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BV:bv=l:1
C.Fi雌果蝇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BV:bv:Bv:bV=4:4:1:1
D.若R某卵母细胞发生了互换,产生的卵细胞是Bv.则与之来自同一
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极体必然是bV
15.野生型欧洲麦粉蛾的细胞质中含有犬尿素。能使皮肤着色,犬尿素的合
成受基因A控制,突变型麦粉蛾皮肤无色。麦粉蛾肤色的遗传还存在
短暂母性影响,即基因型为Aa的雌蛾形成卵细胞时,细胞质中含有
足量的犬尿素使幼虫皮肤着色,发育到成虫时犬尿素会耗尽、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亲本子代
实验1野生型(》)x突变型(》)幼虫皮肤有色
实验2野生型&)x突变型(6)幼虫皮肤有色
实验3实验1的子代(》)x突变型(?)幼虫皮肤有色:无色=1:1
A.短暂的母性影响属于细胞质遗传
B.欧洲麦粉蛾成虫的肤色最终不会出现孟德尔分离比
C.实验3•子一代幼虫皮肤无色是因为自身不能合成犬尿素且母本没有
传递下来犬尿素
D.实验1的RQ)x突变型(6),子代幼虫皮肤有色:无色=1:1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2分)光合作用是生物直接或间接获取有机物及能量的重要代谢途径,科学家研究
发现了CO?的固定过程(如图9所示),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问题:
生物学•第5页(共10页)
△-取核酶助&
。足假甘油陂C,
15。一。由皎己糖C,
10
5一•蔗釉
相光
对
含
M
硝股甘油酸C,
光25102030
-100暗025
时间(秒)暴露在“CO)的时间(分钟)
甲乙
图9
(1)为研究暗反应过程,卡尔文改变了供给小球藻14co2浓度,并检测了相关放
射性产物的相对含量。据图甲推测,(物质)直接参与CO2固定过程,依据是
⑵卡尔文将小球藻暴露在14co2中一段时间后,关掉灯光,检测了放射性C3、C
5、C6o和蔗糖的含量变化,见图乙。结果表明,为光合作用的最终
产物。关掉灯光后,由于合成受阻,影响C3还原,导致C3含量显著上
升而C5,明显下降。
(3)已知PEP竣化酶可以催化CO2与PEP结合,形成草酰乙酸(OAA)再被还原氢
(NADH)还原成苹果酸(CJ这样就将CO2固定在苹果酸中,苹果酸也可以分解释
放CO?。德国景天可以生活在光照强、温度高的干旱环境中,为确定其应对机制,
完成了以下实验设计。
将德国景天分为甲、乙两组,一次性浇足水后,甲组正常浇水,乙
组,每隔1。天,测定叶片的胞间CO?浓度和PEP竣化酶的活性,结果如图
图10
(4)根据上述结果,可以推测德国景天适应商温、干旱环境的机制是①,
②白天虽然气孔关闭,但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有,一,所以不影
响光合作用。
17.(10分)科学家将菠菜细胞中的类囊体导入小鼠软骨细胞,重建动物细胞
内的能量代谢平衡,让衰老细胞恢复活力,实现了在哺乳动物骨关节
炎治疗上有价值的探索。图11甲为叶绿体的局部照片,图乙为导入过
程示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类囊体(NTU)
CM-NTU
软竹细胞•,
(D
②
软骨细胞
申乙
图11
(1)图甲是借助—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结构,NADPH的合成场所一
(填图中标号)。
⑵据图乙分析,能实现类囊体跨种“移植”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特
性),NTU在软骨细胞内能正常发挥作用,说明NTU保留了类《体表
面的O
⑶软骨细胞的退变、老化,源于软骨细胞内部的合成代谢能量和物质
不足。研究发现,NTU进入动物软骨细胞后接受(外界刺激)发挥上
述作用,细胞内的(物质)水平显著提升,小鼠的关节健康得到
明显改善。
(4)若直接将菠菜的类囊体移植到人体内,体内的巨噬细胞会将其视作
异物清理。为了使类囊体更容易进入动物细胞,制备结构CM-NTU时最
好选用同一个动物个体的细胞膜,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
功能,
(5)为了观察、评估软骨细胞膜(CM)协助NTU进入细胞的效果、研究团
队完成了以下实验:
细胞中红色荧
实验及组别培养组合
光平均强度
1蓝色荧光标记的巨噬细胞+NTU(红色荧光标记)强
实验一2蓝色荧光标记的巨噬细胞+CM-NTU(红色荧光标记)弱
3蓝色荧光标记的巨噬细胞+LNP-NTU(红色荧光标记)强
1蓝色荧光标记的软骨细胞+NTU(红色荧光标记)0.002
实验二2蓝色荧光标记的软骨细胞+CM-NTU(红色荧光标记)0.27
3蓝色荧光标记的软骨细胞+LNP-NTU(红色荧光标记)0.005
说明:LNP为非细胞膜结构脂质体。
①实验设置LNP-NTU组的目的是o
②据实验一分析,相比NTU直接进入巨噬细胞,用CM包裹的优点
是O
③据实验二结果推测:CM-NTU进入动物细胞与细胞膜上的有
关。
18.(10分)图12甲为根据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相关数据绘制的数学模型。
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多种物质的调节,其中CDK2-cyclinE能促进细胞从Gi期进入S
生物学•第7页(共10页)
期。如果细胞中的DNA受损,会发生图乙所示的调节过程。
每条染色体上DNA含址
,一,DNA损伤DNA正常
依空力尢------旗一<T>p2】蛋白
⑷基因融_L超一一
CDK2-cyclinE失活的CDKlvyclinE
乙
图12
(1)图甲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该变化可出现在哺乳动物细
胞分裂的(时期)。
(2)若细胞中的DNA受损,通过活化p53蛋白,导致细胞内的产生,并与CDK2
-cyclinE结合,使其失活。失活的CDK2-cyclinE将导致处于图甲中AB段的细胞比例—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⑶研究发现,CDK2-cyclinE参与中心体复制的起始调控,如果中心体复制异常,将形
成单极或多极纺锤体,进而会导致细胞发生—(变异类型)。从题目信息中推知CDK2-
cyclinE—(填“是”或“否”)调控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
(4)减数分裂是形成生殖细胞的特殊分裂方式。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
的活动是(编号选填)。
①DNA的精确复制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③同源染色体联会
④同源染色体分开⑤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⑥核膜、核仁的解体和重现
(5)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如
果在减I前期的早期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则SC不能形成,并将导致同源染色
体的配对过程受阻,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在减I前期的
晚期,联会复合体解体消失。研究发现,用RNA酶处理可使SC结构破坏。下列分析
合理的是(多选)。
A.SC的组成成分有蛋白质、DNA、RNA
B.SC可能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基因重组有关
C.减数分裂前期可能合成某些DNA
D.S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挥重要作用
19.(12分)肥胖受多对基因的控制,若小鼠的体重同时由F和FTO基因决定,F、FTO基
生物学•第8页(共10页)
因具显性累加效应,使小鼠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遗传与性
别无关、将FTO基因导入到水稻细胞中,提高了水稻光合作用效率,获得了更多
生物量积累。
(1)研究肥胖症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缓解肥胖的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
(2)若要探究肥胖基因F遗传方式,请利用若干健康小鼠和肥胖小鼠作实验材料,
补充以下杂交实验:
①杂交方法:O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子一代表现型均,则肥胖基因F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若子一代表现型均,则肥胖基因F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若子一代表现型均,则肥胖基因F遗传方式为细胞质遗传。
(3)若把肥胖基因FTO导入植物细胞,要用基因工程相关技术,最核心的步骤是一
o把导入了肥胖基因FTO的转基因植株(核DNA中仅插入一个FTO基因)进行自
交,在子代含FTO基因的植株中,纯合子占一0
(4)若一对雌雄小鼠基因型相同,都含有F和FI。基因,繁殖能力极强,对其所
生第一窝小鼠基因型分析、发现有几只小鼠既不含F基因也不含FPO基因(用A
代表F基因,B代表FT0基因)。请问此窝小鼠体重与父母一样的概率是一、
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可能有O
20.(11分)图13a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b为线粒体中某种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及有氧
呼吸某阶段简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3
(1)将图b中的M侧和N侧标注在图a线条所连处。
(2)图b表示(结构),此结构上发生了(生理过程)。图b中蛋白
质P催化ATP合成的能量来源是,此过程中蛋白质P具有—作用。
(3)研究发现肝癌肿瘤细胞的线粒体融合增强(线粒体喳密度增大、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
生物学•第9页(共10页)
增强,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细胞长度变长。为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
胞糖代谢的调控、研究者用肝癌细胞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注:线粒体靖密度
=喳数目/线粒体长度),据表分析:
指标组别细胞耗线粒体AT恂外乳酸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孔酸脱氢酶
氧速率P产生量水平崎密度的活性的量
甲组:常规
培养组4.21.00.3510.10.91.01
乙组:营养缺乏
5.61.40.2817.52.390.25
组
丙组:营养缺乏+
抑制DRP1*O7磷3.10.80.389.81.221.22
酸化
乙组与甲组相比,营养缺乏与线粒体融合的关系是;丙组
与乙组相比,推测DRPL617磷酸化对线粒体融合的作用是用蒸
储水处理甲、乙、丙线粒体,线粒体破裂程度由轻到重依次
为O
生物学•第10页(共10页)
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
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12345678
茎塞
1=1木CDCADDBC
题号9101112131415
茎[=1空木CCCBCDC
【解析】
1.一种病毒只含有DNA或者RNA,A错误。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B错误。病毒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C正确。有的病毒需要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内,
蛋白质留在细胞外,有的病毒蛋白质也会进入宿主细胞,D错误。
2.脂肪氧含量低,转化成糖类时,结合大量的氧,导致种子干重增加,A正确。种子萌发时,
细胞代谢旺盛,需要的自由水含量增加,“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会下降,B正确。be段糖
继续氧化分解,导致干重减少,C正确。c点前,光合作用就已经开始;c点后,幼苗开始积
累有机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D错误。
3.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因此钻孔需钻开磷脂双分子层,体现了细胞
膜的流动性,A正确。药物通过钻的孔进入细胞说明了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正
确。分析题图可知,分子转子是光驱动,不消耗其他能量,C错误。分子转子钻孔原理利
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而细胞膜的流动性会受到温度的影响,D正确。
4.根据题干信息“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浓度是血浆中「浓度的30倍”血浆中「进入滤泡
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是主动运输,Na+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为协助
扩散,A错误。钠钾泵通过主动运输将细胞外的钾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入细胞,B正确。哇
巴因是钠钾泵抑制剂,阻碍了Na卡排出细胞,细胞外Na+浓度减少则会抑制NIS运输I,
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C正确。NO,可以与竞争NIS,则影响了进入甲状腺滤
泡上皮细胞,D正确。
5.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IP水解酶活性,它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说明它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双缩服试剂鉴定呈紫色,A、B正确。对比两组实验可知,
蓝光引起细胞内比转运到细胞外需要通过H+-ATPase,且原先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7页)
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因此该H+为逆浓度梯度转运,H+从保卫细胞主动运输到细
胞外,C正确。此实验的自变量是H+-ATPase抑制剂,无关变量有蓝光、实验的温度和保
卫细胞的含量等,D错误。
6.据题图可知,磷酸丙糖有三个去向,用于合成蔗糖、淀粉和C5,A正确。蔗糖是光合产物
从叶片向各器官移动的主要形式,叶片淀粉含量少,蔗糖积累较多,利于蔗糖向其他器官
转移,提高小麦的生长和产量,B正确。增加磷肥的含量,通过磷酸丙糖转运器的作用,
将更多的磷酸运入叶绿体,同时将磷酸丙糖运出叶绿体,合成蔗糖,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提高,C正确。磷酸丙糖转运器的抑制剂会抑制磷酸丙糖转运器
将磷酸丙糖运出叶绿体,磷酸丙糖积累导致C3的还原受阻,同时磷酸丙糖增加导致C5增
力口,从而生成的C3增加,所以叶绿体内C3含量会增加,D错误。
7.细胞自噬不一定分解DNA,所以nucT基因不一定被激活,A错误。靶向激活nucT基因,
可让癌细胞因DNA降解而凋亡,可治疗癌症,B正确。基因编码蛋白质时,主要是核糖
体起作用,C错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也有细胞的凋亡,nuc-l基因也会表达,D错误。
8.TGF-[31为主要成分的药物会阻止细胞异常增殖,因此会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A正确。
若Smads空间结构异常,不能被激活,将不能阻止细胞异常增殖,B正确。胞外蛋白TGF-阻
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
导靶基因的表达来阻止细胞异常增殖,靶基因很可能是抑癌基因,C错误。复合物的转移
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正确。
9.156kb等于被切割另外两个片段的加和,A正确。父亲和母亲的两个PHA基因,其中一个
被RsaI酶切成两个片段36kb和120kb,另一个没被切的PHA基因的长度为156kb,所以
父亲和母亲是表现正常的携带者,他们的女儿是PKU患者,有两个致病基因,所以PKU
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B正确。一对等位基因无论互换与否,子代患该病的概率
不会改变,C错误。上述基因异常导致不能合成相关酶,进而导致性状异常,说明了基因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D正确。
10.STR位点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用作亲子鉴定,A正确。从表中可知,D3为X染色体的
STR(父亲有1个,母亲有两个),所以D4与色盲基因连锁,B正确。若只考虑STR位
点口2,双亲的D2位点表现为36/36、24/28,则这对夫妻日后再次怀孕,后代中出现该位
点的组合为36/24、36/28,即下一胎与此次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概率为1/2,C错误。有丝
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和亲代细胞染色体组成
相同,D正确。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2页(共7页)
11.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受精作用,A错误。传递的是遗传因子而不是遗传性状,遗传因子控
制性状,B错误。两大基本规律的精髓是生物体遗传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
传因子,C正确。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之间传递的基本规律是中心法则,D错误。
12.据图分析,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相比于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雄性不育系,其在杂交育种上的
优点是可通过改变环境条件能够实现自交公众号三人行试卷库留种,用于每年制备杂交种,A正确。与乙相
比,
用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更低,考虑到大田中环境温度会有波动,甲受粉时出现雄性可育
的情况更少,不易出现自交和杂交种混杂的现象,因此制备水稻杂交种子时,选用植株
甲作母本进行杂交更合适,B错误。不同环境条件只改变了育性,即表现型,基因不变,
C正确。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与常规可育系进行正反交,得到的Fi均可育,Fi性状稳定
(均为可育),由于细胞质中的基因易发生丢失且性转随母本,说明不育基因位于细胞核
(染色体上),D正确。
13.CD段时,一个细胞中含3种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共5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A正
确。一个细胞经历了a时期后,每条染色体的DNA上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含3ip,一
共有8条染色体,GH段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每条染色体含两个DNA,其中一个
DNA的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含31p,另一个DNA上,两条链都含3甲,导致该时段的
8条染色体一定都含有32p,B正确。IJ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只有4条染色单体
上含有32P,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含32P的染色体仍为4条,不可能为8条,C错误。非
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不是受精过程中,D正确。
14.如果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2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
=9:3:3:1,A正确。雄果蝇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互换,因B与V在一条染色体上,b与
v在一条染色体上,则得到的精子比例为BV:bv=l:1,B正确。已知雄果蝇减数分裂时
不发生交叉互换,现得到的F2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
=14:4:1:1,黑身残翅4/20,Fi雌果蝇产生的bv=4/10,Bv=4/10,所以四种配子比例
为BV:bv:Bv:bV=4:4:1:1,C正确。因B与V在一条染色体上,b与v在一条染
色体上,当B与b互换,若产生了Bv卵子,与之来自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极体必然是
bv,当V与v互换,若产生了Bv卵子,与之来自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极体必然是BV,
D错误。
15.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母系遗传,即子代表现出与母本相同的表型,不遵循孟德尔遗传
规律,而短暂的母性影响,只能影响某动物子代的早期生长发育阶段,最终欧洲麦粉蛾
成虫的肤色会出现孟德尔分离比,因为成虫阶段,基因型为aa个体的犬尿素已消耗完,
色素不能继续形成,性状由自身基因型决定,因此两者并不相同,上述短暂的母性影响
不属于细胞质遗传,A、B错误。由题意可知,实验3为测交过程,即Fi有色成虫Aa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3页(共7页)
和突变型皮肤无色aa(卒)杂交,则子一代基因型为Aa和aa,表型为幼虫有色:无色
=1:1,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身不能产生犬尿素使皮肤着色,也没有卵细胞质传递的犬尿
素使皮肤着色,因此表现为幼虫皮肤无色,C正确。Aa(¥)和幼虫肤色无色aa(初,
子一代基因型为Aa和aa,因为存在短暂的母性影响,即基因型为Aa的母本形成卵细胞
时,细胞质中都含有足量的犬尿素使幼虫皮肤着色,结果幼虫基因型无论Aa或者aa皮
肤均为有色;成虫阶段,基因型为aa个体的犬尿素已消耗完,色素不能继续形成,结果
为成虫皮肤有色:无色=1:1,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
(1)二磷酸核酮糖C514co2浓度下降后,二磷酸核酮糖C5含量最先上升
(2)蔗糖(1分)NADPH和ATP(1分)
(3)停止浇水
(4)提高PEP竣化酶活性苹果酸分解和细胞呼吸产生
【解析】(1)如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相对含量,T00~0s之间I,CQ浓度为1%,
且C3和C5的比例维持在约2:1,符合一分子C5和一分子C02结合形成两分子C3的过
程。随后降低14co2浓度至0.003%,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二磷酸核酮糖C5是最先出现上
升变化的,说明降低14co2浓度后,消耗该物质的速率最先受到影响,结合磷酸甘油酸
C3立即下降可知,直接参与CO2固定过程的是二磷酸核酮糖C5o
(2)从曲线来看,在照光阶段所检测物质的放射性相对含量均在增加,但是只有蔗糖在
持续增加,且从无到有。转为黑暗条件,光反应立即停止,暗反应在剩余积累的少量田]
和AIP的作用下还可以进行一段时间,但只有蔗糖在持续增加,且没有出现显著下降,
因此可知蔗糖是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关掉灯光后,光反应立即停止,ATP和[H]不再合
成,最先受影响的是C3的还原,该过程速率降低,但此时14co2浓度不变,CO?固定速
率基本可以在短时间内维持不变,即C3来源速率(C5+CO2-C3)不变,但消耗速率降低,
所以C3含量增加。对于C5来说,其去路(C5+CO2-C3)依然继续进行,但是其来源速
率(C3的还原)降低,因此其含量明显下降。
(3)乙组处理成在干旱环境中,所以停止浇水。
(4)分析图像数据,乙组处于干旱时,会发现胞间CO2浓度低,说明气孔关闭,但通过
提高PEP竣化酶的活性,提高夜晚对CO2的固定,白天苹果酸分解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保证了光合作用的进行,这样生理特性能够提高德国景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4页(共7页)
17.(每空1分,共10分)
(1)电子①
(2)流动性(光合作用所需的)光合色素和酶
(3)光照ATP和NADPH(和氧气)
(4)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5)①作为对照②减少巨噬细胞对NTU的吞噬③蛋白质(糖蛋白)
【解析】(1)图甲为叶绿体的局部电镜照片,叶绿体包括外膜、内膜、基粒和基质,基粒
是由多个类囊体堆叠形成的具膜结构,基粒与基粒之间通过膜结构相连,图中①表示类
囊体。
(2)结合图乙可知,被细胞膜包被的NTU以胞吞的方式进入动物细胞内,说明菠菜类囊
体进入动物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NTU
在软骨细胞内能发挥作用,说明类囊体仍可作为光反应的场所,可见NTU保留了类囊体
表面的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光合色素和酶,保证类囊体仍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反应。
(3)类囊体上含有光和色素,是进行光反应阶段的场所,在光照刺激下,含有类囊体的
软骨细胞内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水平显著提升,小鼠的关节健康得到明显改善。
(4)制备CM-NTU是软骨细胞的细胞膜,将类囊体包住,再和该动物软骨细胞融合。同
一动物的细胞膜能相互识别,更容易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5)该实验目的是观察、评估软骨细胞膜(CM)协助NTU进入细胞的效果,实验一和
实验二均设置了三组实验,其中设置LNP-NTU组的目的是作为对照组,以保证细胞中
荧光平均强度的变化是由CM弓|起的。实验一中CM-NTU组的细胞中荧光平均强度较弱,
而另两组则较强,可见用CM包裹NTU协助其进入细胞可减少巨噬细胞对NTU的吞噬消
化。实验二中,CM-NTU组的细胞中荧光平均强度均明显高于另两组,说明软骨细胞膜
(CM)能有效地协助NTU进入细胞内,即CM-NTU能更有效的被软骨细胞内化(吸收)。
1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
(2)p21蛋白下降
(3)染色体数目变异否
(4)②③④(2分)
⑸ABC(2分)
【解析】(1)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的数量是1或者2,
生物学参考答案•第5页(共7页)
CD段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变为1,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2)结合图示可知,若DNA损伤,可活化p53蛋白,促进p21的转录;产生的p21蛋白
使CDK2-cy-clinE失活,而CD&-cy-clinE能促进细胞从G1期(DNA合成前期)进入S
期(DNA合成期),因此使细胞难以进入DNA合成期,则AB段的细胞比例下降。
(3)中心体复制异常,将形成单极或多极纺锤体,染色体不能平均移向细胞两极,会导
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异。从题目信息可知CDK2-cyclinE能促进细胞从Gi期进入S期,
而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是发生在分裂前期,所以CDK2-cyclinE不是调控此过程。
(4)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需要进行DNA的复制,①不符合题意;②有丝分裂时,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减数分裂时,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②符合题
意;③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过程中,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7 Protect the Earth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第1框单音与和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1章 发酵工程 第2节 第2课时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 《第2课 查找信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三年级下册
- 6《蛋壳与薄壳结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直流电路 单元整合与提升教学设计 教科版选修3-1
- 蓝色教育美术课件
- 西北工业大学保密协议书8篇
-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 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配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最后一课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JJF 1603-2016(0.1~2.5)THz太赫兹光谱仪校准规范
- 《民法典》-第二编 物权编-案例分析,解读-3
- GB/T 1266-2006化学试剂氯化钠
- 海岸动力学全册配套完整课件
- 工作面防飞矸封闭式管理规定
- 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
-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岗位培训的讲义课件
- 验电接地环安装规范
- 计算机监控系统安装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
- 外墙干挂大理石施工方案(标准版)
- DB65∕T 2683-2007 建材产品中废渣掺加量的测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