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陕西省安康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现代文阅读(有解析)陕西省安康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现代文阅读
一.语段阅读(共3小题)
1.(2022岚皋县)[材料一]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智慧,提高我们的素质。读书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展示我们的个性,提高我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们要多读经典书籍。因为每一个民族与时代的精神都凝聚在其中,最美好的创造都汇聚在其中。阅读名篇名著,犹如聆听大师的教诲,教我们热爱生活与学习做人,教我们明辨是非并懂得友爱。一部名著,能够使我们的情感受到震撼,心灵得到净化,甚至在做人、学习、事业上影响我们一生。
课外阅读不能只读一类书,要广泛地多读有益之书。首先不要只看和习作有关的书。当然看作文书短时间内有利于提高习作水平,但把课外阅读变成纯粹的“习作阅读”,这种做法是不能真正提高习作水平的。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好比蜜蜂采蜜,不能只采一朵花,必须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其次不要只选择卡通和动漫类书籍。这些书虽然情节有趣,但内容较浅,不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千万不能着迷。
总之,同学们读课外书要有选择。要读好书,对于重要的文章和书籍,我们还要认真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述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课外阅读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提出,学生课外阅读选择内容时要注意:不要和。
(2)材料一提出要多读经典书籍,请简要说明理由。(写出三点即可)
(3)根据材料二的调查结果,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读文学名著的最少。
2)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最喜欢读的课外书是卡通画。
3)红林小学大多数六年级学生都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
4)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读杂志的比读武侠小说的少。
(4)读了以上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请你给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提出两点建议。
2.(2022紫阳县)童年的趣味。
表里的生物(选段)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bō)子里,蝈(guō)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给选文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美丽好听恐怖可怕
2.“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小蝎子的尾巴实际是,父亲这样说的原因是。
3.下列对“但是我也感到愉快”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为发现了父亲的谎言而感觉愉快。
B.“我”终于看到表里美丽的世界,知道了表里的秘密,所以开心愉快。
C.小蝎子证实了“我”的猜测没有错,所以我感到愉快。
4.结合选段,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2021旬阳县)材料一: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一2月20日由中国首都北京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又一次举办的奥运赛事。
材料二:2017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为“冬梦”。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为滑冰运动员形象,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冰雪赛场和飘舞的丝带。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材料三:
吉祥物以其富有活力的独特形象,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为人们所喜爱。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精彩亮相。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1)上述材料是围绕北京冬奥会的话题展开,三则材料分别从24届冬奥会举办的时间及城市、和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的。
(2)请你结合材料二说一说“冬梦”的设计都融入了哪些“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至少写出三点)
(3)“冰墩墩”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你觉得它的设计新颖独特在哪里?(至少写出三点)
(4)假如你是主办城市的市民,为了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你准备做些什么呢?(至少写出两点)
二.非连续性文本(共1小题)
4.(2021新城区)
不一样的“金字塔”
提起金字塔,可能你最先想起来的是埃及金字塔。其实,在很多领域,人们把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呈现出很多有趣的不一样的“金字塔”。
材料一:
学习金字塔
这是一项对人们学习效果的研究。研究者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看看他们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然后,把测验结果由多到少排列,呈现了如金字塔一样的特点。在塔尖上的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留下5%。第二种,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借助声音和图片进行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材料二:
营养金字塔
为指导人们健康饮食,营养学家提出了饮食指南,并形象地称为“营养金字塔”,它按我们每天应该科学合理地摄取食物量的多少,在金字塔上进行排列。第一层塔基是最重要的粮食谷类食物。占每天饮食中的很大比重,约30%。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约占25%。第三层是奶和奶制品,约占20%。第四层是禽、鱼、肉、蛋,可以补充优质蛋白和钙,约占15%。第五层是“金字塔”的塔尖,包括高糖、油炸食品等,约占10%,应尽量少吃。
(1)材料一中共介绍了学习方式,介绍的学习方式中,能记住一半内容,,能记住四分之三;几乎能全部记住。(填序号)
A.“做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
B.经常进行“小组讨论”
C.“教别人”或“马上应用”
D.六种
E.七种
(2)在语文课上,王老师经常让学生当小老师,把自己理解的内容教给其他同学,你觉得王老师的做法怎么样?请结合材料内容说明理由。
(3)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4)小明妈妈为了减肥,每顿只吃蔬菜,她这样很不健康。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劝妈妈?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写一写。
三.说明文(共1小题)
5.(2021白河县)
最佳用脑时间
①最佳用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高。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
②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说,一天里早晨的时光最好。但是,实际上,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大多数作家都习惯夜间挥笔。巴尔扎克则更独特,他吃完晚饭就睡觉,在午夜起床开始写作。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都是夜间工作的产物,有的作家甚至将书的名字取为《灯下集》《月下集》《书海夜航》《燕山夜话》等。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大脑在白天时思维效率较高,比如诗人艾青就喜欢在清晨写诗,作家姚雪垠和数学家陈景润习惯在凌晨三点起床投入工作。
③总之,不同的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一天里的思维效率也是不同的。就记忆来说,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的效率比较高。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因为它不再受新的学习材料干扰。因此,选择清晨和晚上的时间读书、背诗、记单词是比较适宜的。
④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不宜长期夜间用脑,但偶尔在情绪激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间断地干几次,还是可以的。如果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昏昏欲睡,还硬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去学习,不仅效果不好,还有损健康,不宜提倡。
⑤所谓“用脑时间”问题,从广义上讲,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最佳用脑年龄区。这个时期大脑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造能力及对信息的自觉调节能力最强,容易产生创造的冲动。因此可以说,在一天中的最佳用脑时间内和一生中的最佳用脑年龄区里,勤奋地学习和创造,是人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1)阅读文章,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理论上看,人的最佳用脑时间是;从广义上看,人的最佳用脑年龄区是。
①清晨或白天
②夜间
③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
④青少年时期
⑤中老年时期
A.②④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调整第①段中“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输出信息”的顺序,不影响表述效果。
B.同一个人的“最佳用脑时间”是固定的。
C.绝大多数人的大脑在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
D.如果感到昏昏欲睡,就说明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应当及时休息。
(3)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老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晚上睡觉前和清晨起床后进行背诵,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说一说原因。
四.议论文(共2小题)
6.(2022白河县)
要从小培养学生“善问为什么”
著名感染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杭州一所学校勉励小学生:“希望你们从小开始,培养爱科学、爱钻研的品质,善于问为什么。”
学贵质疑,发问是求知的起点。201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给山东大学新生上开学第一课,特意强调“科学家的好奇心比论文重要”。(A)不仅是科学家,各行各业取得成绩的人物,好奇心和发问都是引领他们在工作.上不断进步的重要源泉。
发问意识要从小培养,并使其成为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李兰娟所说的“善于问为什么”的第一层含义,是精神层面的,要启发学生敢于发问。第二层含义是能力层面的,即要培养学生善于发问。
随着接受教育时间的增长,学生问为什么,要能问到点子上,问到关键处。能否问出有意义的问题,标志着学习是否进入了高阶段。(B)学生平日要在学习中勤于思考,这样才能在发问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意识到了善问的重要性。《礼记》有云:“善问者,如攻坚木。”意思是说善于发问的人,犹如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C)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导向的是最终解决之道。
从人类知识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讲,敢问为什么,善问为什么,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使命与担当。
教师要积极引导,从小培养学生敢问、善问为什么的能力与素养。
(1)本文要表述的主要观点是围绕这一观点是,首先讲了质疑与发问是求知的起点,接着讲了,最后讲了善问的重要性。
(2)引用丁肇中的话是为了说明。
(3)把下面这段话放在文中的括号内,合理的位置应该是
如果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接受现成的知识而不问任何问题,那就意味着他只是在进行机械地学习,不利于其未来发展。
(4)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7.(2022兴平市)
失败是个未知数
你尝过失败的滋味吗?测验不及格,升学测试达不到录取分数线,比赛争不到……这都叫失败。失败的滋味当然是苦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只不过有的人栽跟头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罢了。可以说,人生是不断栽跟头,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过程。
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这岔道口分出两条路: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这条路通向彻底的失败;另一条是吸取教训、再接再厉的道路,这条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一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问题在于:站在“痛苦”这个岔道口的时候,自己选择的是哪一条路。
19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看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网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了。将军深受鼓舞,后来重整旗鼓,终于打垮了自己从前的对手。
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的道理吗?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失败是一个未知数。当我们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的路。我说的这番话,你认为对吗?
(1)本文在论述观点时多次运用比喻,如以“”来比喻人生受挫折;以“岔道”“分出两条路”来比喻。
(2)文章用“你认为对吗”这个问句收束全文,其表述作用是
A.照应开头,引人思考。
B.照应结尾,揭示主旨。
C.设置悬念,拓开话题。
D.照应开头,完善结构。
(3)文章列举了什么事例?以此来证明什么道理?
(4)为什么说“失败是一个未知数”?
五.形象分析(共1小题)
8.(2022白河县)
“汤姆索亚,6月17日大约半夜时分,你在什么地方?”
看见印江乔埃那张冷酷的脸,汤姆舌头僵住了。讲不出话来。听众们屏息敛气静听,可是话还是没有说出来。然而,过了几分钟,这孩子恢复了一点气动,勉强提高了声音,但仍旧只有部分人能听清楚他的话:“在坟地!”
“请你稍微大声。别害怕。你是在……在”“在坟地。”
印江乔埃的脸上迅速闪过一丝嘲弄的微笑。“你是在霍斯威廉斯的坟墓附近的什么地方吗?”
“是的,先生。”
“大点声——再稍微大点声。距离有多远?”
“就像我离您这么远。”
“你是不是藏起来了?”
“是藏起来了。”
“什么地方?”
“藏在坟边的几棵榆树后面。”印江乔埃吃了一惊,别人几乎没有察觉到。
“还有别人吗?”“有,先生。我是和……”
“别忙——等一下。你不要提及你同伴的名字。我们在适当的时候,会传问他的。你到那里去,带着什么东西吗?”
汤姆犹豫着,不知所措。
“说出来吧,孩子你别害怕。说真话总是让人敬佩的。带了什么去的?”
“就带了一只——呃——一只死猫。”人们一阵哄笑。法官把他们喝止住了。“我们会把那只死猫的残骸拿来给大家看的。现在,孩子,你把当时发生的事说出来,照实说,什么也别漏掉,别害怕。”
汤姆开始说了,起初有些吞吞吐吐,可是渐渐地喜欢这个话题了,于是,就越说越流畅自如。没过多久,除了他在说话外别无其他声音,每双眼睛都在盯着他;人们张着嘴,屏住呼吸,兴致盎然地听他讲述着这个传奇般的经历,一点都没注意到时间,都被这个恐怖而又魅力十足的历险吸引住了。
说到后来,汤姆觉得好像有神的力量相助,他似乎有了无畏的勇气,于是他接着说:“……医生一挥那木牌,莫夫波特就应声倒在地上,我亲眼看到的,他当时是昏过去了。趁医生没注意的时候,印江乔埃拿着刀偷偷地过来,狠狠就是一下……”
“哗啦!”那个野蛮人闪电一般,朝窗口窜去,冲开所有阻挡他的人,印江乔埃逃跑了!
(1)请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文章中画横线的语句把比作,这样写的好处是。
(3)“这个恐怖而又魅力十足的历险”指的是
A.重返山洞,寻找宝藏。
B.在山洞里迷了路,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C.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
D.到墓地试胆量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
(4)文章对汤姆的语言描写生动细腻,汤姆先是感到,然后终于开始说了,起初接着越说越,最后一吐为快,指出坟场杀人案的凶手就是。
(5)汤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做出合理评价。
六.课文内容分析(共3小题)
9.(2022汉阴县)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1)选文第1自然段是围绕“”这个词来写的,第一句与后面的句子是关系。这段中的“除非”“必定”两个词语体现了。
(2)“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A.时光景物
B.情景
C.表示估计
(3)小孩子们为什么爱逛庙会?
(4)第3自然段中,选取了哪几类人进行了描写?说明了什么?
10.(2022紫阳县)课内阅读。
①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②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③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被表盖保护着,()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给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序号)
A.因为所以
B.不但还
C.无论...都
D.只要...就
(2)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是从哪个方面对人物进行描写的?
句子①是描写
句子②是描写
句子③是描写
(3)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可多选)
A.“我”对表里的生物十分好奇。
B.想要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C.“我”喜欢那块表,希望爸爸送给我。
(4)从文段描写的事例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11.(2020紫阳县)课内阅读。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选段写了人们在正月十五、、的欢乐情景。
(2)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又”字,说明春节的高潮。
(3)选段中,着力描写灯的多,多,目的是为了突出,突出。采用的是的段落结构。
(4)请用“”划出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
陕西省安康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现代文阅读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语段阅读(共3小题)
1.(2022岚皋县)[材料一]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智慧,提高我们的素质。读书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展示我们的个性,提高我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们要多读经典书籍。因为每一个民族与时代的精神都凝聚在其中,最美好的创造都汇聚在其中。阅读名篇名著,犹如聆听大师的教诲,教我们热爱生活与学习做人,教我们明辨是非并懂得友爱。一部名著,能够使我们的情感受到震撼,心灵得到净化,甚至在做人、学习、事业上影响我们一生。
课外阅读不能只读一类书,要广泛地多读有益之书。首先不要只看和习作有关的书。当然看作文书短时间内有利于提高习作水平,但把课外阅读变成纯粹的“习作阅读”,这种做法是不能真正提高习作水平的。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好比蜜蜂采蜜,不能只采一朵花,必须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其次不要只选择卡通和动漫类书籍。这些书虽然情节有趣,但内容较浅,不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千万不能着迷。
总之,同学们读课外书要有选择。要读好书,对于重要的文章和书籍,我们还要认真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述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课外阅读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提出,学生课外阅读选择内容时要注意:不要只看和习作有关的书和不要只选择卡通和动漫类书籍。
(2)材料一提出要多读经典书籍,请简要说明理由。(写出三点即可)
①经典书籍教我们热爱生活与学习做人。②经典书籍教我们明辨是非并懂得友爱。③经典书籍能够使我们的情感受到震撼,心灵得到净化,甚至在做人、学习、事业上影响我们一生。
(3)根据材料二的调查结果,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读文学名著的最少。√
2)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最喜欢读的课外书是卡通画。√
3)红林小学大多数六年级学生都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
4)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读杂志的比读武侠小说的少。×
(4)读了以上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请你给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提出两点建议。
①多读经典书籍。②对于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
1.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由句子“首先不要只看和习作有关的书”“其次不要只选择卡通和动漫类书籍”可得出解析。
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由句子“阅读名篇名著,犹如聆听大师的教诲,教我们热爱生活与学习做人,教我们明辨是非并懂得友爱。一部名著,能够使我们的情感受到震撼,心灵得到净化,甚至在做人、学习、事业上影响我们一生”可得出解析。注意分点作答。
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由材料二图表可以看出,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读文学名著的最少,只有26人,占比13%,(1)说法正确。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最喜欢读的课外书是卡通画,有112人,占比56%,(2)说法正确。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每天阅读的只有15人,占比7.5%,(3)说法错误。红林小学六年级学生读杂志的有32人,读武侠小说的有30人,(4)说法错误。
4.本题考查根据材料提建议的能力。可结合句子“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们要多读经典书籍”“要读好书,对于重要的文章和书籍,我们还要认真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述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来提建议。
故解析为:
1.只看和习作有关的书不要只选择卡通和动漫类书籍;
2.①经典书籍教我们热爱生活与学习做人。②经典书籍教我们明辨是非并懂得友爱。③经典书籍能够使我们的情感受到震撼,心灵得到净化,甚至在做人、学习、事业上影响我们一生。
3.(1)√(2)√(3)×(4)×;
4.①多读经典书籍。②对于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
2.(2022紫阳县)童年的趣味。
表里的生物(选段)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bō)子里,蝈(guō)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给选文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美丽好听恐怖可怕
2.“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小蝎子的尾巴实际是表针,父亲这样说的原因是为了不让“我”动它。
3.下列对“但是我也感到愉快”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我”为发现了父亲的谎言而感觉愉快。
B.“我”终于看到表里美丽的世界,知道了表里的秘密,所以开心愉快。
C.小蝎子证实了“我”的猜测没有错,所以我感到愉快。
4.结合选段,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是一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美丽:好看。好听:声音悦耳。恐怖:因受到某种威胁而引起的恐惧。可怕:让人恐惧,害怕。故第一空选择“恐怖”,第二空选择“美丽”,第三空选择“可怕”,第四空选择“好听”。
2.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可知,小蝎子的尾巴实际是表针,父亲这样说的原因是为了不让“我”动它。
3.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但是我也感到愉快”的原因是:小蝎子证实了“我”的猜测没有错,所以我感到愉快。
4.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文段可知,从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故解析为:
1.恐怖美丽可怕好听;
2.表针为了不让“我”动它;
3.C;
4.“我”是一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3.(2021旬阳县)材料一: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一2月20日由中国首都北京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又一次举办的奥运赛事。
材料二:2017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为“冬梦”。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为滑冰运动员形象,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冰雪赛场和飘舞的丝带。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材料三:
吉祥物以其富有活力的独特形象,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为人们所喜爱。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精彩亮相。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1)上述材料是围绕北京冬奥会的话题展开,三则材料分别从24届冬奥会举办的时间及城市、会徽和吉祥物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的。
(2)请你结合材料二说一说“冬梦”的设计都融入了哪些“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至少写出三点)
①上半部分为滑冰运动员形象。②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③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冰雪赛场和飘舞的丝带。
(3)“冰墩墩”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你觉得它的设计新颖独特在哪里?(至少写出三点)
①“冰墩墩”以中国国宝熊猫为原型,形象友好可爱。②“冰”“墩墩”都有着鲜明的象征意义。③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深刻。
(4)假如你是主办城市的市民,为了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你准备做些什么呢?(至少写出两点)
①在冬奥会期间,通过电视或者网络观看比赛。②出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尽量不开私车。
1.考查对内容的概括。材料一主要介绍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的时间及城市,材料二主要介绍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材料三主要介绍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
2.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冬梦”的设计融入的“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可结合“上半部分为滑冰运动员形象,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冰雪赛场和飘舞的丝带”来理解。
3.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冰墩墩”设计的新颖独特,由“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可概括为:以中国国宝熊猫为原型,形象友好可爱。由“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初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可概括为:“冰”“墩墩”都有着鲜明的象征意义。由“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可概括为: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深刻。
4.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述。此题为开放性题,要能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想法,阐述出充足的理由。①从关注冬奥会、成为冬奥会志愿者、宣传冬奥会等角度作答。②从减少出行,绿色低碳出行的角度作答。
故解析为:
1.会徽吉祥物;
2.①上半部分为滑冰运动员形象。②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③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冰雪赛场和飘舞的丝带。
3.①“冰墩墩”以中国国宝熊猫为原型,形象友好可爱。②“冰”“墩墩”都有着鲜明的象征意义。③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深刻。
4.①在冬奥会期间,通过电视或者网络观看比赛。②出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尽量不开私车。
二.非连续性文本(共1小题)
4.(2021新城区)
不一样的“金字塔”
提起金字塔,可能你最先想起来的是埃及金字塔。其实,在很多领域,人们把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呈现出很多有趣的不一样的“金字塔”。
材料一:
学习金字塔
这是一项对人们学习效果的研究。研究者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看看他们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然后,把测验结果由多到少排列,呈现了如金字塔一样的特点。在塔尖上的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留下5%。第二种,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借助声音和图片进行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材料二:
营养金字塔
为指导人们健康饮食,营养学家提出了饮食指南,并形象地称为“营养金字塔”,它按我们每天应该科学合理地摄取食物量的多少,在金字塔上进行排列。第一层塔基是最重要的粮食谷类食物。占每天饮食中的很大比重,约30%。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约占25%。第三层是奶和奶制品,约占20%。第四层是禽、鱼、肉、蛋,可以补充优质蛋白和钙,约占15%。第五层是“金字塔”的塔尖,包括高糖、油炸食品等,约占10%,应尽量少吃。
(1)材料一中共介绍了E学习方式,介绍的学习方式中,B能记住一半内容,A,能记住四分之三;C几乎能全部记住。(填序号)
A.“做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
B.经常进行“小组讨论”
C.“教别人”或“马上应用”
D.六种
E.七种
(2)在语文课上,王老师经常让学生当小老师,把自己理解的内容教给其他同学,你觉得王老师的做法怎么样?请结合材料内容说明理由。
王老师的做法是对的。因为“教别人”是“学习金字塔”基座的学习方式,可以记住90%的内容,小老师教别人,也促进自己的学习。
(3)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小明妈妈为了减肥,每顿只吃蔬菜,她这样很不健康。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劝妈妈?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写一写。
妈妈。科学合理地饮食才能保证身体的营养,您只吃蔬菜是会影响健康的,您不能为了身材而牺牲健康。
(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材料一中共介绍了七种学习方式,介绍的学习方式中,经常进行“小组讨论”能记住一半内容,“做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能记住四分之三;“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几乎能全部记住。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发表观点的能力。由材料一可知,王老师的做法是对的,理由可结合由句子“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来谈。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列举了大量的数字,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本题考查语言表述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二来劝说妈妈,可抓住关键句子“‘营养金字塔’按我们每天应该科学合理地摄取食物量的多少,在金字塔上进行排列”来劝说妈妈。注意语言得体。
故解析为:
(1)EBAC;
(2)王老师的做法是对的。因为“教别人”是“学习金字塔”基座的学习方式,可以记住90%的内容,小老师教别人,也促进自己的学习。
(3)列数字;
(4)妈妈。科学合理地饮食才能保证身体的营养,您只吃蔬菜是会影响健康的,您不能为了身材而牺牲健康。
三.说明文(共1小题)
5.(2021白河县)
最佳用脑时间
①最佳用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高。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
②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说,一天里早晨的时光最好。但是,实际上,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大多数作家都习惯夜间挥笔。巴尔扎克则更独特,他吃完晚饭就睡觉,在午夜起床开始写作。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都是夜间工作的产物,有的作家甚至将书的名字取为《灯下集》《月下集》《书海夜航》《燕山夜话》等。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大脑在白天时思维效率较高,比如诗人艾青就喜欢在清晨写诗,作家姚雪垠和数学家陈景润习惯在凌晨三点起床投入工作。
③总之,不同的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一天里的思维效率也是不同的。就记忆来说,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的效率比较高。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因为它不再受新的学习材料干扰。因此,选择清晨和晚上的时间读书、背诗、记单词是比较适宜的。
④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不宜长期夜间用脑,但偶尔在情绪激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间断地干几次,还是可以的。如果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昏昏欲睡,还硬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去学习,不仅效果不好,还有损健康,不宜提倡。
⑤所谓“用脑时间”问题,从广义上讲,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最佳用脑年龄区。这个时期大脑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造能力及对信息的自觉调节能力最强,容易产生创造的冲动。因此可以说,在一天中的最佳用脑时间内和一生中的最佳用脑年龄区里,勤奋地学习和创造,是人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1)阅读文章,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C
从理论上看,人的最佳用脑时间是③;从广义上看,人的最佳用脑年龄区是④。
①清晨或白天
②夜间
③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
④青少年时期
⑤中老年时期
A.②④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调整第①段中“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输出信息”的顺序,不影响表述效果。
B.同一个人的“最佳用脑时间”是固定的。
C.绝大多数人的大脑在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
D.如果感到昏昏欲睡,就说明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应当及时休息。
(3)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4)老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晚上睡觉前和清晨起床后进行背诵,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说一说原因。
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因为它不再受新的学习材料干扰。因此,选择清晨和晚上的时间读书、背诗、记单词是比较适宜的。
(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从理论上看,人的最佳用脑时间是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从广义上看,人的最佳用脑年龄区是青少年时期。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高”可知,这句话中对于“人”和“信息”的描述,应该是先“接收信息”,然后是“整理信息”,再是“贮存信息”最后是“输出信息”。故A表述错误。“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一天里的思维效率也是不同的。故B说法错误。有的人夜间工作效率高,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高。故C项中描述绝大多数人的大脑在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是错误的。如果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昏昏欲睡,说明脑细胞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学习效率会明显下降,这个时候如果还硬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去学习有可能还会影响健康。故D说法是正确的。
(3)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阅读句子“比如诗人艾青就喜欢在清晨写诗,作家姚雪垠和数学家陈景润习惯在凌晨三点起床投入工作”可知,这句话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手法说明“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这种说明方法,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老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晚上睡觉前和清晨起床后进行背诵,是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因为它不再受新的学习材料干扰。因此,选择清晨和晚上的时间读书、背诗、记单词是比较适宜的。
故解析为:
(1)C;
(2)D;
(3)这句话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4)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因为它不再受新的学习材料干扰。因此,选择清晨和晚上的时间读书、背诗、记单词是比较适宜的。
四.议论文(共2小题)
6.(2022白河县)
要从小培养学生“善问为什么”
著名感染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杭州一所学校勉励小学生:“希望你们从小开始,培养爱科学、爱钻研的品质,善于问为什么。”
学贵质疑,发问是求知的起点。201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给山东大学新生上开学第一课,特意强调“科学家的好奇心比论文重要”。(A)不仅是科学家,各行各业取得成绩的人物,好奇心和发问都是引领他们在工作.上不断进步的重要源泉。
发问意识要从小培养,并使其成为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李兰娟所说的“善于问为什么”的第一层含义,是精神层面的,要启发学生敢于发问。第二层含义是能力层面的,即要培养学生善于发问。
随着接受教育时间的增长,学生问为什么,要能问到点子上,问到关键处。能否问出有意义的问题,标志着学习是否进入了高阶段。(B)学生平日要在学习中勤于思考,这样才能在发问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意识到了善问的重要性。《礼记》有云:“善问者,如攻坚木。”意思是说善于发问的人,犹如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C)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导向的是最终解决之道。
从人类知识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讲,敢问为什么,善问为什么,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使命与担当。
教师要积极引导,从小培养学生敢问、善问为什么的能力与素养。
(1)本文要表述的主要观点是围绕这一观点是“善问为什么”,首先讲了质疑与发问是求知的起点,接着讲了发问意识要从小培养,并使其成为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最后讲了善问的重要性。
(2)引用丁肇中的话是为了说明。
“好奇心”的重要性。
(3)把下面这段话放在文中的括号内,合理的位置应该是B
如果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接受现成的知识而不问任何问题,那就意味着他只是在进行机械地学习,不利于其未来发展。
(4)读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要从小培养敢问、善问为什么的能力与素养。
(1)考查了学生对短文文段的理解能力和总结能力。从文段“学贵质疑,发问是求知的起点”;“发问意识要从小培养,并使其成为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意识到了善问的重要性”这些话中得出。
(2)考查了学生对论证思路的梳理。引用丁肇中的话加以论证,突出善于发文的好处。
(3)考查了学生对短文文段的理解能力。第四自然段中指出:学生问为什么,要能问到点子上,问到关键处。能否问出有意义的问题,标志着学习是否进入了高阶段,所以把括号内的话放到这儿比较合理,回答了学生“问问题”与“不问问题”的区别。
(4)考查了对短文的理解与感悟。文章最后一句指出:教师要积极引导,从小培养学生敢问、善问为什么的能力与素养,所以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
故解析为:
(1)“善问为什么”发问意识要从小培养,并使其成为一个人的思维习惯;
(2)“好奇心”的重要性;
(3)B;
(4)要从小培养敢问、善问为什么的能力与素养。
7.(2022兴平市)
失败是个未知数
你尝过失败的滋味吗?测验不及格,升学测试达不到录取分数线,比赛争不到……这都叫失败。失败的滋味当然是苦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只不过有的人栽跟头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罢了。可以说,人生是不断栽跟头,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过程。
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这岔道口分出两条路: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这条路通向彻底的失败;另一条是吸取教训、再接再厉的道路,这条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一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问题在于:站在“痛苦”这个岔道口的时候,自己选择的是哪一条路。
19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看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网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了。将军深受鼓舞,后来重整旗鼓,终于打垮了自己从前的对手。
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的道理吗?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失败是一个未知数。当我们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的路。我说的这番话,你认为对吗?
(1)本文在论述观点时多次运用比喻,如以“栽跟头”来比喻人生受挫折;以“岔道”“分出两条路”来比喻痛苦。
(2)文章用“你认为对吗”这个问句收束全文,其表述作用是C
A.照应开头,引人思考。
B.照应结尾,揭示主旨。
C.设置悬念,拓开话题。
D.照应开头,完善结构。
(3)文章列举了什么事例?以此来证明什么道理?
文章列举了19世纪初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又从坚持织网的蜘蛛身上受到鼓舞,最终重整旗鼓,打败之前的对手的事例。证明了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的道理。
(4)为什么说“失败是一个未知数”?
因为有彻底失败的可能,也有成功的希望。当我们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的路。
1.考察了对比喻论证的理解。从“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只不过有的人栽跟头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罢了。”可知,把“栽跟头”来比喻人生挫折;从“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可知,把痛苦比作“岔道”“分出两条路”。
2.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结尾使用问句的理解。用疑问句结尾引发读者思考,使文章更加耐人寻味,挖掘出更深刻的主题,也拓宽了文章的内容。应选C;
3.考查学生对举例论证的掌握。事例可从文章“19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看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网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了。将军深受鼓舞,后来重整旗鼓,终于打垮了自己从前的对手。”进行概括;从“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的道理吗?”可知事例告诉我们的道理;
4.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句子即可。
故解析为:
1.栽跟头痛苦;
2.C;
3.文章列举了19世纪初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又从坚持织网的蜘蛛身上受到鼓舞,最终重整旗鼓,打败之前的对手的事例。证明了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的道理。
4.因为有彻底失败的可能,也有成功的希望。当我们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的路。
五.形象分析(共1小题)
8.(2022白河县)
出庭作证
“汤姆索亚,6月17日大约半夜时分,你在什么地方?”
看见印江乔埃那张冷酷的脸,汤姆舌头僵住了。讲不出话来。听众们屏息敛气静听,可是话还是没有说出来。然而,过了几分钟,这孩子恢复了一点气动,勉强提高了声音,但仍旧只有部分人能听清楚他的话:“在坟地!”
“请你稍微大声。别害怕。你是在……在”“在坟地。”
印江乔埃的脸上迅速闪过一丝嘲弄的微笑。“你是在霍斯威廉斯的坟墓附近的什么地方吗?”
“是的,先生。”
“大点声——再稍微大点声。距离有多远?”
“就像我离您这么远。”
“你是不是藏起来了?”
“是藏起来了。”
“什么地方?”
“藏在坟边的几棵榆树后面。”印江乔埃吃了一惊,别人几乎没有察觉到。
“还有别人吗?”“有,先生。我是和……”
“别忙——等一下。你不要提及你同伴的名字。我们在适当的时候,会传问他的。你到那里去,带着什么东西吗?”
汤姆犹豫着,不知所措。
“说出来吧,孩子你别害怕。说真话总是让人敬佩的。带了什么去的?”
“就带了一只——呃——一只死猫。”人们一阵哄笑。法官把他们喝止住了。“我们会把那只死猫的残骸拿来给大家看的。现在,孩子,你把当时发生的事说出来,照实说,什么也别漏掉,别害怕。”
汤姆开始说了,起初有些吞吞吐吐,可是渐渐地喜欢这个话题了,于是,就越说越流畅自如。没过多久,除了他在说话外别无其他声音,每双眼睛都在盯着他;人们张着嘴,屏住呼吸,兴致盎然地听他讲述着这个传奇般的经历,一点都没注意到时间,都被这个恐怖而又魅力十足的历险吸引住了。
说到后来,汤姆觉得好像有神的力量相助,他似乎有了无畏的勇气,于是他接着说:“……医生一挥那木牌,莫夫波特就应声倒在地上,我亲眼看到的,他当时是昏过去了。趁医生没注意的时候,印江乔埃拿着刀偷偷地过来,狠狠就是一下……”
“哗啦!”那个野蛮人闪电一般,朝窗口窜去,冲开所有阻挡他的人,印江乔埃逃跑了!
(1)请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文章中画横线的语句把印江乔埃比作闪电,这样写的好处是形象生动地写出印江乔埃逃跑的速度之快。
(3)“这个恐怖而又魅力十足的历险”指的是D
A.重返山洞,寻找宝藏。
B.在山洞里迷了路,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C.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
D.到墓地试胆量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
(4)文章对汤姆的语言描写生动细腻,汤姆先是感到害怕,然后终于开始说了,起初吞吞吐吐接着越说越流畅自如,最后一吐为快,指出坟场杀人案的凶手就是印江乔埃。
(5)汤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做出合理评价。
(1)考查拟小标题的能力。语段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次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节选的这部分是在庭审上,汤姆做证时的情节。可以拟小标题为“出庭作证”。
(2)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画线句子“哪个野蛮人闪电一般,朝窗口窜去,冲开所有阻挡他的人,印江乔埃逃跑了!”是一个比喻句,“野蛮人”就是印江乔埃,把“印江乔埃”比作了“闪电”,突出了他逃跑的速度快。
(3)考查文章的理解能力。“这个恐怖而又魅力十足的历险”出现在十八自然段,从开始的一问一答可以看出汤姆在庭审现场,而汤姆说的这个恐怖又魅力十足的历险就是到坟地试胆量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故选D。
(4)此题考查文章的理解能力。庭审上的一问一答可以看出选段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从“看见印江乔埃那张冷酷的脸,汤姆舌头僵住了。讲不出话来”可以看出最开始汤姆看见凶手是非常害怕的,话都讲不出来。从句子“汤姆开始说了一起初有些吞吞吐吐,可是渐渐地喜欢这个话题了,于是,就越说越流畅自如”可以看出起初有些吞吞吐吐,接着越说越流畅自如。最后“趁医生没注意的时候,印江乔埃拿着刀偷偷地过来,狠狠就是一下……”说明了凶手就是印江乔埃。
(5)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读原文可知,汤姆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汤姆不怕凶手报复自己,勇敢地站了出来说明真相,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故解析为:
(1)出庭作证;
(2)印江乔埃闪电形象生动地写出印江乔埃逃跑的速度之快;
(3)D;
(4)害怕吞吞吐吐流畅自如印江乔埃;
(5)汤姆出庭作证,指出真正的坟场杀人案的凶手,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勇敢的,充满正义感的孩子。
六.课文内容分析(共3小题)
9.(2022汉阴县)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1)选文第1自然段是围绕“热闹”这个词来写的,第一句与后面的句子是总分关系。这段中的“除非”“必定”两个词语体现了除夕吃团圆饭的重要性。
(2)“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B
A.时光景物
B.情景
C.表示估计
(3)小孩子们为什么爱逛庙会?
因为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4)第3自然段中,选取了哪几类人进行了描写?说明了什么?
选取了男人、女人、孩子们进行了描写。说明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的活动不同。
1.考查段落内容关系及对段落内容的理解。通读段落,可知第1段围绕“除夕真热闹”来写,重点词是“热闹”。此句起的作用是总结性的,后面是对该句的分说,所以第一句与后面的句子是总分关系。“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非、必定”两个词语体现了除夕吃团圆饭的重要性。
2.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此句的意思是正月初一的情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故“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情景。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文中“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可知解析。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文中“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可知,选取了男人、女人、孩子们进行了描写,是为了说明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的活动不同。
故解析为:
1.热闹总分除夕吃团圆饭的重要性;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十电磁感应第3讲电磁感应定律的综合应用练习含答案
- 劳务分包合同价款确定技巧
- 2023年华侨生联考英语作文真题
-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英语 Unit 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Reading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到实验室去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教案(2)(新版)鲁教版
- 2024年一年级品生下册《班级小公约》教案 未来版
-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pdf)(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3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下册 Unit 8 What Can You Do Lesson 2教案 陕旅版(三起)
- 山东济南槐荫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 全文《中国式现代化》PPT
- 《红楼梦》深入研读学习任务群设计
- 消毒供应中心专科试题
- 12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 加油站两体系制度
- 医养康养中心设备配备清单
- TRIZ理论-创新方法课件
- 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科学4.14《风能和水能》教学课件
- 沥青混凝土面层夜间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 客户满意度及设备使用情况调查表
- 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章节自检自测题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