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十二月月考物理试卷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十二月月考物理试卷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十二月月考物理试卷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十二月月考物理试卷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十二月月考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新区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分)关于下列物理量,较合理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5℃ B.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17dm C.人正常行走速度约为5m/s D.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km/s2.(2分)下列关于“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和“人眼看不见的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远大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B.超声波的频率大于次声波的频率 C.红外线从空气射向玻璃传播速度变小 D.它们的传播速度都与介质有关3.(2分)下列是我国北方冬季发生的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B.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锤 C.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由于水蒸气液化眼镜片上会出现有水雾 D.邻居家孩子堆的雪人因发生升华会逐渐变小4.(2分)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时,身穿红衣服,绿裤子和白鞋子,当只有红光照向演员时,观众透过绿色的眼镜看到的服装颜色是()A.衣服是红色,裤子是绿色,鞋子是白色 B.衣服是黑色,裤子是黑色,鞋子是黑色 C.衣服是红色,裤子是黑色,鞋子是红色 D.衣服是黑色,裤子是黄色,鞋子是黑色5.(2分)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速度之比是1:2,则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4:3 B.3:1 C.3:4 D.3:26.(2分)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别为23.9mm、24.0mm、24.0mm,若以cm为单位记录最终测量结果,应记为()A.2.39cm B.2.397cm C.2.40cm D.2.4cm7.(2分)鸟儿白天会将玻璃幕墙看成蓝天白云,黄昏会透过玻璃看到明亮室内的绿色植物,导致其贸然飞往撞击受伤。鸟儿在如图所示位置所见情景,是因为在玻璃与空气分界面处分别发生()A.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B.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8.(2分)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9.(2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两块平面镜做了一个简易潜望镜,通过该潜望镜观察教室内的挂钟,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该挂钟的实际时间是()A.4时35分 B.1时50分 C.10时05分 D.7时25分10.(2分)小明同学在课外用直径不同的纸筒制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外筒左侧中央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点燃蜡烛并置于小孔前一段距离,贴在内筒左侧半透明纸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关于小孔成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半透明纸上成的是整个蜡烛倒立的实像 B.像的形状不是三角形,而是圆形的亮斑 C.增大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并向右拉动内筒,像变大 D.其他不变,仅移动内筒,既可成放大也可成缩小的像11.(2分)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A.① B.② C.③ D.④12.(2分)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8分)13.(4分)利用易拉罐,我们可以做许多物理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将其放置在湿抹布上,这时能观察易拉罐的底部和下部,会出现许多白霜,这是空气中的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实验在(选填“夏天”或“冬天”)效果会更明显;(2)如图乙所示,在易拉罐底部开一个小的圆孔,除去盖子,蒙上一张牛皮纸。在桌子上每隔5cm沿一条直线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用手敲击一下纸膜,在听到敲击声的同时,会看到蜡烛火焰由近及远逐一被“吹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14.(3分)(1)图甲中,体温计的示数为℃;(2)图乙中,物体的长度为cm;(3)图丙中,秒表的示数为s。15.(2分)潜水者看岸边的观光者,看到的是(选填“变矮”或“变高”)的虚像。如图观光者在A处看到B处有一块鹅卵石,若想从A处发射激光照到鹅卵石上,则激光应射向(选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16.(4分)小明和小华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完成光学小实验。(1)小明向空杯中倒入水后,透过水杯观察卡纸,如图甲所示。此时卡纸通过水杯形成的是像(选填“虚”或“实”),若要看到“左黑右白”的像,卡纸应(选填“靠近”或“远离”)水杯。(2)小华将刻有边长为5cm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阳光,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30cm不变,用另一张不透明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所示。向左慢慢移动覆盖的卡片直到三角形孔完全被覆盖,在此过程中地面上光斑的形状会(选填序号:①一直为三角形、②一直为圆形、③由三角形变为圆形、④由圆形变为三角形),整个过程中光斑亮度的变化情况是。17.(5分)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利用手机拍照成的是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图甲和图乙是小北用一部可变焦的手机站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的截屏图,拍摄这两幅照片时对应的像距,所用镜头焦距(以上两空均选填“甲大”、“乙大”或“一样大”)。(2)如图丙所示为一款手机放大器,将手机放在支架处,透过透明的屏幕放大器即可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选填“虚”或“实”)像。图丁为其观看效果,手机放大器对光具有作用。18.(2分)一位同学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限速为60km/h的公路上,他测出汽车每隔10s就驶过6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相距45m),则汽车的速度是m/s,汽车(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19.(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凸透镜位置固定。如图甲,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焦距范围是。接下来互换蜡烛和光屏位置,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因为。将烛焰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虚像。若将一不透明光屏置于如图乙中虚线处,则此时人眼(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20.(4分)人的眼球好像一架(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正常人看物体由远及近时,为了使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则晶状体(填“变厚”、“不变”或“变薄”)。小明两眼视力缺陷不同。将一只2B铅笔紧贴他眼镜的两个镜片,透过镜片看到铅笔的像如图甲所示。则图中右侧镜片是;如图乙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入图甲中眼镜的(选填“左侧镜片”或“右侧镜片”)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8分)21.(2分)如图,阳光下水平地面上站着小明和小红,请根据小红的影长,画光路图标出小明的影长。22.(2分)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是发光物体,A′B′是AB经过透镜所成的像,找出透镜的位置,并作出凸透镜的右焦点。23.(2分)请在图中画出两束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24.(2分)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四、解答题(每空1分,共6题,共40分)25.(7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2949698999999(1)如图甲A处铁圈的位置是根据来确定的。(2)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甲所示,上升的气泡越来越大,请做出解释:,此时烧杯中的水处于(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状态。(3)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室的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4)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还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其原因是:。(5)实验时小明发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烧杯内壁上出现大量小水珠,这是由于;在图甲中烧杯上方(填“1”或2)位置的“白气”更浓。26.(7分)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超超在竖立的玻璃板前一段距离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与蜡烛A等长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若在甲图中水平向右移动玻璃板,A蜡烛的像(填“会”或“不会”)跟着向右移动;(2)在寻找蜡烛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或“B”)这一侧观察。小华无论在桌面上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使之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3)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蜡烛B一侧翻转90°,则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烛焰(忽略烛焰的大小)与烛焰的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填“变大”、“变小”、“不变”、“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且烛焰的像的运动轨迹为(填“直线”或“圆弧”);(4)雯雯同学在做实验时,找不到玻璃板,只有一小块长方形平面镜。为了找到像的大致位置,她将平面镜垂直纸面靠右放置,且让镜面垂直于已经画好的直线MN,将蜡烛放在MN所在的直线上,俯视图如图乙所示。接着,只要让眼睛从(填“A”、“B”或“C”)区域进行观察便可确定蜡烛A像的大致位置。27.(6分)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方竖直放一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白板组成,如图甲所示:(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实验过程中,当入射光与平面镜时,反射光与入射光重合,此特殊的位置即为法线的位置。(3)实验中采用可折转的光屏,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4)图甲中,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沿纸板E上的AO射向镜面,则在纸板F上得到沿OB的反射光线,在纸板前的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光线,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8.(5分)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意外发现:下部水槽装满水,当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如图甲),随着入射角增大到一定角度,空气中的折射光会突然消失同时反射光变得更亮(如图乙)。课后,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改变入射角的数值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分析数据可知:入射角i0°8°15°24°30°35.2°40°45°46.8°50°折射角r0°10°20°30°40°50°60°70°90°/(1)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选填“不变”“减小”或“增大”),当入射角i>°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发生反射现象。(2)根据光路可逆的特性,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时,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因此随着入射角增大时,折射光线(选填“会”或“不会”)消失。(3)小明推断:当光从(选填“玻璃斜射向空气”或“空气斜射向玻璃”),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光线也会消失,只发生反射现象。小明进一步查资料了解到,原来这种现象是光纤通讯的基本原理﹣﹣全反射,光纤通信的发展以及光纤宽带的普及都带动了互联网速的提升和网络环境的改善,而这一切的理论基础仅仅来源于这个简单的光学实验。29.(5分)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1)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选择图中(选填“甲”或“乙”)所示的位置。(2)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①发现下落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增加或换用锥角较(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测量;②如表为该同学设计的用以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问该表格设计有何缺陷?;序号下落高度h下落时间t速度v(3)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照片如图丙所示,由此可判断纸锥下落过程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30.(10分)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将凸透镜正对阳光,调整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透镜的焦距是cm。(2)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应调节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在。使像成在光屏中央。若此时图乙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光屏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3)下列是小明实验过程中一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发现无论怎样移动三者位置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可能是凸透镜选择的焦距太小了B.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而变短,则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下移C.实验时有个小飞虫停在凸透镜表面,则光屏上所成实像将被遮挡一部分D.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像大小没有变化但是变暗一些(4)小华同学尝试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她将装置调整至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如果固定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要将凸透镜移到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若在图丙位置时,小华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为使像变清晰,可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重新呈现的像与之前的像相比(选填“更大”、“更小”或“大小不变”);或者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给水凸透镜带上合适的(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5)此时,窗外阳光明媚,小华看到窗边的饮水机水桶旁有一条亮线,由此,她认为装有水的水桶相当于凸透镜。小华又找来一个圆柱形玻璃杯,在玻璃杯后白纸上画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丁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不可能是图戊中的。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分)关于下列物理量,较合理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5℃ B.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17dm C.人正常行走速度约为5m/s D.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km/s【解答】解:A、人的正常体温是37℃,故A错误;B、中学生的身高约1.7m,合17dm,故B正确;C、人正常的行走速度约1m/s,故C错误;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故D错误。故选:B。2.(2分)下列关于“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和“人眼看不见的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远大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B.超声波的频率大于次声波的频率 C.红外线从空气射向玻璃传播速度变小 D.它们的传播速度都与介质有关【解答】解:A、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A错误;B、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超声波的频率大于次声波的频率,故B正确;C、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所以红外线从空气射向玻璃传播速度变小,故C正确;D、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都与介质的种类有关,故D正确。故选:A。3.(2分)下列是我国北方冬季发生的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B.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锤 C.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由于水蒸气液化眼镜片上会出现有水雾 D.邻居家孩子堆的雪人因发生升华会逐渐变小【解答】解:A、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的,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故A不符合题意。B、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锤,故B不符合题意。C、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室内水蒸气遇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沾在镜片上,故C符合题意。D、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雪人因发生升华会逐渐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2分)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时,身穿红衣服,绿裤子和白鞋子,当只有红光照向演员时,观众透过绿色的眼镜看到的服装颜色是()A.衣服是红色,裤子是绿色,鞋子是白色 B.衣服是黑色,裤子是黑色,鞋子是黑色 C.衣服是红色,裤子是黑色,鞋子是红色 D.衣服是黑色,裤子是黄色,鞋子是黑色【解答】解: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时,身穿红衣服,绿裤子和白鞋子,当只有红光照来时,红衣服会反射红光,红光被绿色的镜片吸收,故衣服是黑色的;绿裤子吸收红光,不反射光,透过绿色镜片是黑色;白色的鞋子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故鞋子反射红光,红光被绿色的镜片吸收,显示黑色。故选:B。5.(2分)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速度之比是1:2,则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4:3 B.3:1 C.3:4 D.3:2【解答】解:根据v=可得t=,则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故选:A。6.(2分)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别为23.9mm、24.0mm、24.0mm,若以cm为单位记录最终测量结果,应记为()A.2.39cm B.2.397cm C.2.40cm D.2.4cm【解答】解:物体的长度L=≈24.0mm=2.40cm,故C正确。故选:C。7.(2分)鸟儿白天会将玻璃幕墙看成蓝天白云,黄昏会透过玻璃看到明亮室内的绿色植物,导致其贸然飞往撞击受伤。鸟儿在如图所示位置所见情景,是因为在玻璃与空气分界面处分别发生()A.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B.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解答】解:鸟儿白天会将玻璃幕墙看成蓝天白云,这是因为远处的蓝天白云反射的光在玻璃与空气分界处发生了反射进入了鸟的眼睛,是光的反射现象;鸟儿在黄昏时会透过玻璃看到明亮室内的绿色植物,这是室内绿色植物反射的光通过玻璃与空气分界处发生了折射进入了鸟的眼睛,是光的折射现象。故选:A。8.(2分)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解答】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图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会聚了,故A错误;B、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而图中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会聚了,故B错误;C、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图中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了,故C正确;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而图中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发散了,故D错误。故选:C。9.(2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两块平面镜做了一个简易潜望镜,通过该潜望镜观察教室内的挂钟,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该挂钟的实际时间是()A.4时35分 B.1时50分 C.10时05分 D.7时25分【解答】解:根据潜望镜中使用的是两块平面镜;第一个镜子成正立、等大的像,左右相反,第二个镜子成正立、等大的像,再次把左右反过来,最后的像就是跟挂钟原来指针的位置相同,所以该挂钟的实际时间是7时25分。故选:D。10.(2分)小明同学在课外用直径不同的纸筒制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外筒左侧中央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点燃蜡烛并置于小孔前一段距离,贴在内筒左侧半透明纸上能看到清晰的像。关于小孔成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半透明纸上成的是整个蜡烛倒立的实像 B.像的形状不是三角形,而是圆形的亮斑 C.增大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并向右拉动内筒,像变大 D.其他不变,仅移动内筒,既可成放大也可成缩小的像【解答】解:A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由于烛焰发射的光比蜡烛其他部分反射的光要强得多,所以,在半透明纸上看到清晰像是烛焰倒立的实像,而不是整个蜡烛的实像,故AB均错误。C、像的大小和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增大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并向右拉动内筒,物距和像距均增大,则无法确定像变大还是变小,故C错误;D、其他不变,仅移动内筒,当小孔到光屏的距离大于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可成放大的像,当小孔到光屏的距离小于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可成缩小的像,故D正确。故选:D。11.(2分)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A.① B.② C.③ D.④【解答】解: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对于球体而言,入射点与球心所在的直线即法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就图而言,OO2所在的直线即法线,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①。故选:A。12.(2分)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解答】解:放大镜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萤火虫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恰好在另一侧的2倍焦距处形成等大、倒立的实像。萤火虫发出的通过凸透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表明萤火虫正在远离凸透镜运动,由于萤火虫移动到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它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从2倍焦距处移动到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所以萤火虫的像将逐渐靠近凸透镜。由于像距小于物距,则像的移动速度也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故萤火虫的像将逐渐靠近放大镜,像的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8分)13.(4分)利用易拉罐,我们可以做许多物理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将其放置在湿抹布上,这时能观察易拉罐的底部和下部,会出现许多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实验在夏天(选填“夏天”或“冬天”)效果会更明显;(2)如图乙所示,在易拉罐底部开一个小的圆孔,除去盖子,蒙上一张牛皮纸。在桌子上每隔5cm沿一条直线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用手敲击一下纸膜,在听到敲击声的同时,会看到蜡烛火焰由近及远逐一被“吹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声能传递能量。【解答】解:(1)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该实验在夏天效果会更明显;(2)蜡烛火焰由近及远逐一被“吹斜”,是因为声能传递能量;故答案为:(1)水蒸气;凝华;夏天;(2)声能传递能量。14.(3分)(1)图甲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8.5℃;(2)图乙中,物体的长度为1.95cm;(3)图丙中,秒表的示数为274.2s。【解答】解:(1)体温计每大格是1℃,每大格内有10小格,所以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液柱末端在38.5℃刻度线处,读数为38.5℃。(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9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L=2.95cm﹣1.00cm=1.95cm;(3)秒表的中间小表盘上,每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指在“4”和“5”之间,偏向“5”一侧,小表盘的读数为4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0.2s,因为小表盘指针偏向“5”一侧,所以大表盘指针的读数为34.2s,秒表的读数为4min34.2s=274.2s。故答案为:(1)38.5;(2)1.95;(3)274.2。15.(2分)潜水者看岸边的观光者,看到的是变高(选填“变矮”或“变高”)的虚像。如图观光者在A处看到B处有一块鹅卵石,若想从A处发射激光照到鹅卵石上,则激光应射向B点(选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解答】解:连接AB,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B点是鹅卵石的虚像,鹅卵石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B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鹅卵石上了。如图所示:同理,当水下的潜水员看岸上景物的时候看到的是变高了的虚像;故答案为:变高;B点。16.(4分)小明和小华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完成光学小实验。(1)小明向空杯中倒入水后,透过水杯观察卡纸,如图甲所示。此时卡纸通过水杯形成的是实像(选填“虚”或“实”),若要看到“左黑右白”的像,卡纸应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水杯。(2)小华将刻有边长为5cm等边三角形的纸板正对阳光,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30cm不变,用另一张不透明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所示。向左慢慢移动覆盖的卡片直到三角形孔完全被覆盖,在此过程中地面上光斑的形状会③(选填序号:①一直为三角形、②一直为圆形、③由三角形变为圆形、④由圆形变为三角形),整个过程中光斑亮度的变化情况是减弱。【解答】解:(1)装水的玻璃杯的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凸透镜,则图中的像是实像;与卡片相比,左右颠倒,说明物体位于f和2f之间,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像,因此若想看到“左黑右白”的像,卡纸应靠近水杯;(2)因为太阳光是平行光,开始时孔较大,所以形成的是和孔面积大小相等的光斑,而且亮度与孔大小无关,光斑亮度不变;则减小孔的大小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小,光斑亮度不变;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来越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小孔成像),此时光斑形状是由三角形变为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不变,光斑亮度减弱。故答案为:(1)实;靠近;(2)③;减弱。17.(5分)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利用手机拍照成的是倒立、缩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图甲和图乙是小北用一部可变焦的手机站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的截屏图,拍摄这两幅照片时对应的像距乙大,所用镜头焦距乙大(以上两空均选填“甲大”、“乙大”或“一样大”)。(2)如图丙所示为一款手机放大器,将手机放在支架处,透过透明的屏幕放大器即可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虚(选填“虚”或“实”)像。图丁为其观看效果,手机放大器对光具有会聚作用。【解答】解:(1)手机拍照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可知,甲的像要小于乙的像,物距相同时,像越大,则像距大,所以拍摄这两幅照片时对应的像距乙大,乙的焦距大;(2)手机屏幕放大器的实质是一个凸透镜,把手机屏幕放大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手机放大器属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答案为:(1)缩小;乙大;乙大;(2)虚;会聚。18.(2分)一位同学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限速为60km/h的公路上,他测出汽车每隔10s就驶过6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相距45m),则汽车的速度是22.5m/s,汽车已经(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解答】解:汽车驶过6根电线杆通过5个间隔距离,所以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5×45m=225m,汽车行驶的速度:v===22.5m/s=81km/h>60km/h,所以该汽车已经超速。故答案为:22.5;已经。19.(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凸透镜位置固定。如图甲,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焦距范围是6.5cm<f<13.0cm。接下来互换蜡烛和光屏位置,光屏上能(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因为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将烛焰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虚像。若将一不透明光屏置于如图乙中虚线处,则此时人眼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解答】解:在图甲所示位置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距u=40.0cm,则f<13.0cm<2f;解得:6.5cm<f<13.0cm;接下来互换蜡烛和光屏位置,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能成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将烛焰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人眼能看到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成像。故答案为:6.5cm<f<13.0cm;能;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能。20.(4分)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正常人看物体由远及近时,为了使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则晶状体变厚(填“变厚”、“不变”或“变薄”)。小明两眼视力缺陷不同。将一只2B铅笔紧贴他眼镜的两个镜片,透过镜片看到铅笔的像如图甲所示。则图中右侧镜片是凸透镜;如图乙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入图甲中眼镜的左侧镜片(选填“左侧镜片”或“右侧镜片”)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解答】解: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正常人看物体由远及近时,为了使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则晶状体的焦距自动调节,将逐渐变小,即晶状体变厚;由题意可知,透过眼镜看到铅笔的形状,左侧是正立缩小的虚像,右侧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右侧的镜片是凸透镜,左侧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要使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则表明此时的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需要放置凹透镜,即左侧的镜片。故答案为:照相机;变厚;凸透镜;左侧镜片。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8分)21.(2分)如图,阳光下水平地面上站着小明和小红,请根据小红的影长,画光路图标出小明的影长。【解答】解:连接小红头顶与影子顶端,按此光线由小明顶端作平行线,交地面与A点,则小明到A点是小明的影长,如图所示:故答案为:见解答图。22.(2分)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是发光物体,A′B′是AB经过透镜所成的像,找出透镜的位置,并作出凸透镜的右焦点。【解答】解:由图可知,该透镜成实像,所以该透镜为凸透镜;由于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据此可以确定凸透镜光心的位置;连接A、A′,与主光轴相交于一点,即为凸透镜的光心;然后垂直于主光轴画出凸透镜,由A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则通过凸透镜的会聚后过焦点而会聚在A′点。则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F为左焦点的位置,由此可画出右焦点的位置,如图所示:23.(2分)请在图中画出两束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24.(2分)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解答】解:连接眼睛处的E点与点A,EA与界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OE就是折射光线,连接BO,BO就是入射光线,即可完成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B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四、解答题(每空1分,共6题,共40分)25.(7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2949698999999(1)如图甲A处铁圈的位置是根据酒精灯外焰来确定的。(2)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甲所示,上升的气泡越来越大,请做出解释:水沸腾时不断有水汽化成的水蒸气进入气泡导致气泡体积越来越大,此时烧杯中的水处于沸腾时(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状态。(3)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室的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4)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还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其原因是:烧杯底部的温度仍然高于水的沸点,水短期内可以从烧杯底部吸收热量。(5)实验时小明发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烧杯内壁上出现大量小水珠,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在图甲中烧杯上方2(填“1”或2)位置的“白气”更浓。【解答】解:(1)由于酒精灯使用时要利用外焰加热,所以图甲A处铁圈的位置是根据酒精灯外焰来确定的。(2)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水内部的温度基本一致,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成的水蒸气进入气泡导致气泡体积越来越大。(3)由实验数据知烧杯中水的沸点为99℃,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由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关系可知,实验室的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4)水沸腾过程中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烧杯底部的温度仍然高于水的沸点,水短期内可以从烧杯底部吸收热量,故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5)烧杯壁上出现的液态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杯口附近1处温度高、2处的温度低,2处的“白气”更浓。故答案为:(1)酒精灯外焰;(2)水沸腾时不断有水汽化成的水蒸气进入气泡导致气泡体积越来越大;沸腾时;(3)小于;(4)烧杯底部的温度仍然高于水的沸点,水短期内可以从烧杯底部吸收热量;(5)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2。26.(7分)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超超在竖立的玻璃板前一段距离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与蜡烛A等长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若在甲图中水平向右移动玻璃板,A蜡烛的像不会(填“会”或“不会”)跟着向右移动;(2)在寻找蜡烛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A”或“B”)这一侧观察。小华无论在桌面上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使之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3)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蜡烛B一侧翻转90°,则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烛焰(忽略烛焰的大小)与烛焰的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变小(填“变大”、“变小”、“不变”、“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且烛焰的像的运动轨迹为圆弧(填“直线”或“圆弧”);(4)雯雯同学在做实验时,找不到玻璃板,只有一小块长方形平面镜。为了找到像的大致位置,她将平面镜垂直纸面靠右放置,且让镜面垂直于已经画好的直线MN,将蜡烛放在MN所在的直线上,俯视图如图乙所示。接着,只要让眼睛从B(填“A”、“B”或“C”)区域进行观察便可确定蜡烛A像的大致位置。【解答】解:(1)玻璃板有透光性,平板玻璃既能成像,又能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若在甲图中水平向右移动玻璃板,因对称面的位置不变,A蜡烛的位置不变,A蜡烛的像不会跟着向右移动;(2)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人眼睛应该在跳棋A的一侧观察;根据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的原理,如果玻璃板不垂直于桌面,像会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就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3)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则在此过程中,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烛焰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变小,且烛焰的像的运动轨迹为圆弧;(4)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蜡烛的像本是蜡烛射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但人感觉光是从蜡烛的像点发出射入人眼的,根据像点、入射点、人眼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从B区域进行观察,直到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蜡烛的像和另一支蜡烛完全重合,说明另一支蜡烛所在的位置就是蜡烛像的位置。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不会;(2)A;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3)变小;圆弧;(4)B。27.(6分)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方竖直放一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白板组成,如图甲所示:(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量角器。(2)实验过程中,当入射光与平面镜垂直时,反射光与入射光重合,此特殊的位置即为法线的位置。(3)实验中采用可折转的光屏,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验证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4)图甲中,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沿纸板E上的AO射向镜面,则在纸板F上得到沿OB的反射光线,在纸板前的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光线,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F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解答】解:(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量角器;(2)实验过程中,当入射线垂直于镜面入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此特殊的位置即为法线的位置;(3)将光屏向后折,可验证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4)在纸板前的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光线,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因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故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故答案为:(1)量角器;(2)垂直;(3)验证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4)漫反射;在;不能。28.(5分)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意外发现:下部水槽装满水,当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如图甲),随着入射角增大到一定角度,空气中的折射光会突然消失同时反射光变得更亮(如图乙)。课后,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改变入射角的数值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分析数据可知:入射角i0°8°15°24°30°35.2°40°45°46.8°50°折射角r0°10°20°30°40°50°60°70°90°/(1)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选填“不变”“减小”或“增大”),当入射角i>46.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发生反射现象。(2)根据光路可逆的特性,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时,折射角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因此随着入射角增大时,折射光线不会(选填“会”或“不会”)消失。(3)小明推断:当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选填“玻璃斜射向空气”或“空气斜射向玻璃”),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光线也会消失,只发生反射现象。小明进一步查资料了解到,原来这种现象是光纤通讯的基本原理﹣﹣全反射,光纤通信的发展以及光纤宽带的普及都带动了互联网速的提升和网络环境的改善,而这一切的理论基础仅仅来源于这个简单的光学实验。【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水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达到46.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发生反射现象。(2)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随着入射角增大时,折射光线不会消失。(3)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光线也会消失,只发生反射现象。故答案为:(1)增大;46.8;(2)小于;不会;(3)玻璃斜射向空气。29.(5分)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1)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选择图中甲(选填“甲”或“乙”)所示的位置。(2)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①发现下落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增加下落的高度或换用锥角较大(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测量;②如表为该同学设计的用以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问该表格设计有何缺陷?物理量缺少单位;序号下落高度h下落时间t速度v(3)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照片如图丙所示,由此可判断纸锥下落过程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解答】解:(1)若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应使纸锥的尖端位置在同一水平高度处。应该选择图中甲所示的位置;(2)①纸锥下落快,时间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