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jjx-kj- (新窗口) - 上海财经大学_第1页
zzjjx-kj- (新窗口) - 上海财经大学_第2页
zzjjx-kj- (新窗口) - 上海财经大学_第3页
zzjjx-kj- (新窗口) - 上海财经大学_第4页
zzjjx-kj- (新窗口) - 上海财经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冒佩华主讲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开展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第四节政治经济学方法第五节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开展一、“经济〞的含义及“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名词的由来1.“经济〞的含义2.“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一、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一、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概念:人们利用、改造自然,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就是生产力。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2、生产力由三个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组成。其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其作用也不能无视。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过程、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关系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根底。生产关系概念: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总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社会生产方式政治经济学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对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密切联系。生产关系应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加以研究。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依据:A.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如果将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包括进来,乃是用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性质来否认科学研究对象合理区分的可能性,没有弄清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关系,也没搞清研究对象与必须联系的对象的关系。B.马克思?资本论?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中的四环节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环节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环节,而交换、分配、消费也会起积极的反作用。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政治经济学从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考察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一、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二、经济规律的分类一、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概念: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本质和必然的联系。1、经济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以经济条件为转移。 2、经济规律的作用必须有人的活动的参与,直接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也由于人们认识、利用经济规律的能力有限,从而使经济规律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特点性质: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按自己的要求起作用;不能违背、制定、改造它。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它。二、经济规律的分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表现为人类所有社会形态经济开展过程中最一般的共同的本质联系。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表现为特定社会形态经济开展过程中特殊的本质联系。假设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表现为几个社会形态经济运行过程中共同的本质联系。第四节政治经济学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1、科学抽象法2、矛盾分析法3、历史与逻辑相一致方法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

唯物辩证法关于数学方法

马克思自己就曾经想运用数学方法来说明经济危机的规律性。马克思提出了运用数学方法的前提条件:首先,材料必须是足够的;其次,材料必须是经过检验的。自从19世纪以后,数学的开展为西方经济学家提供了方便。西方经济学家在他们的研究中大量地运用数学,他们所用的数学方法几乎普及纯数学的各主要分支。不可否认,数理分析的方法要比单纯文字说明、推理更方便、更精确,有时也更能说服人。大量的数学符号和算式推导,使经济过程和现象的表述较为简洁、清晰。然而,当前西方经济学似乎越来越追求经济学的数学形式。微观经济学所使用的数学工具甚至比物理学家使用的还多。过去使用数学工具较少的宏观经济学,现在也连篇累牍地充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随着数学对经济学的渗透,西方有些经济学家在经济分析采用很深的数学方法,引起了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非议,认为这是一种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倾向。经济学的数学化应该是经济学开展的方向吗?对这一问题,国内外都有剧烈的争论。B:西方经济学滥用数学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工具被当作了目标,简单明了的经济思想披上了烦琐的数学外衣,增大了认知费用,理论经济学有被数学主宰的倾向。西方学者在经济学中滥用数学的结果导致数学形式主义,它所追求的只是数学形式。甚至有人认为只有使用数学工具的文章才是具有理论创新的文章,否那么就属于“垃圾〞。可是,在经济学中,数学形式的正确决不能证明经济理论的正确。给错误的经济理论装配一套数学公式,其作用是给错误的内容以貌似科学的包装。詹姆斯·布坎南指出:“不管当代的学者如何想尽各种方法使问题复杂化,来掩盖自己理论上的不可靠,经济学的主要原理仍然是根本的原理。我们不需要用现代数学这种多余的‘超重行李’〞去掌握和传播亚当·斯密实现的、并由他的继承者所强调的原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本是学数学的,后来改行研究经济学。他对他们自己圈子内的人在经济学中滥用数学的情况相当熟悉,并对此提出了可以说是中肯的批评。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挖苦当时兴起的数理经济学时说:那些作者,“在神气十足但毫无用处的符号迷阵中,把现实世界中之复杂与息息相通性置诸脑后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瓦西里·里昂惕夫在?科学?杂志上撰文,对西方经济学滥用数学提出了锋利的批评,他说:“专业经济学杂志上连篇累牍地充满了数学公式。这将读者从一套似乎有理而完全是任意的假说引到精确的但是却是无关的理论结论。〞他把“经济理论家不停地建立大量的数学模型〞以及“经济计量学家把大体上相同的一套一套的数据和具有一切可能形式的代数函数相拟合〞称为“一场沉闷的演出〞。这种批评出自一个对经济学数学化做出重大奉献的学者之口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评论:应该成认,数学是辅助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很有益的方法。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是有其必然原因的。首先,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它要研究经济中的数量关系。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经济变量可以定量化,这就为经济学的数学化提供了可能。其次,在经济理论研究中恰当地运用数学方法,可以使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成果表达的更为准确和精确,可以更好地检验结论和前提是否一致或矛盾,可以更有力地增强研究成果中的结论。最后,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借助数学工具所建立的经济模型对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注意,在经济理论研究中不能滥用数学。数学不是经济学本身,而是一种工具。数学本身不能创造任何经济理论,不能创造任何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数学是从前提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在经济研究中运用数学时,要结论正确,首先要求前提正确。自然科学家懂得,在数学这个磨盘中,你放进小麦,可以磨出面粉;你放进草籽,就不可能磨出同样的东西。从错误的前提出发,不管用了多少数学和多么复杂的数学,都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数学可以给错误的经济理论披上科学的外衣,但不可能赋予错误理论以科学的内容。离开了思想,工具就是没有意义的。而且,经济学分析的工具也不只是数学一种,应提倡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第五节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意义一、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阶级性与人文性二、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一实践性、阶级性和人文性实践性:政治经济学本质是一门实践的科学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或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或利益关系必然表现为阶级关系。人文性:国度性和以人为本〔也表现为阶级性〕

二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社会经济革命的指导思想2、社会经济建设的理论根底3、人类知识结构的理论依据背景资料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1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关于经济理论的阶级性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根底理论本身具有普遍的、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的、无阶级的。因此,不应该有中国特色的根底理论。〞见樊纲:?经济科学现代化与中国化的再思考??中国书评?1995年5月。另一种观点认为:“追求理论的普遍性,并不等于该理论已经有了普遍性。在数学根底理论中,尚且有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波兰学派等等,难道经济学家们比数学家还更容易团结在一个旗帜下吗?〞见崔之元?西方经济理论的范式危机——与樊刚先生商榷??中国书评?1995年9月。背景资料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2马克思指出:我绝不用玫瑰色描述?资本论?中出现的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的特殊性,必然会把人们心中最剧烈、最卑劣、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例如,英国高教会宁愿饶恕对它的39个信条中的38个信条展开的攻击,而不饶恕对它的现金收入的1/39进行攻击。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价值第二节商品价值量第一节商品价值一商品的两个因素二劳动的两重性三商品经济及其根本矛盾四商品拜物教“商品〞是经济的元素形式商品范畴是经济学最本质的抽象,是经济的细胞形式;商品关系孕育着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细胞更容易研究些〞。

一、商品的两个因素

商品概念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两因素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或精神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社会使用价值,永恒范畴特点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其次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交换关系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特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表达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根底和内容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知识、信息、科技与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效用、供求、知识决定价值的理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比较名称使用价值价值含义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无差异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的凝结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形成人类具体劳动的产物人类抽象劳动的产物实现在使用和消费中实现在商品交换中实现特点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是交换价值的根底,容,是交换价值的物是物化的人类抽象劳质承担者动目的消费的需要商品生产者的需要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概念: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久性特点概念: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异的一般人类劳动特点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历史范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别离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根底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根底为政治经济学其它一系列理论奠定了根底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x)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只有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根底上,才能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只有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根底上,才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只有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根底上,才能解决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系列问题,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比较名称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含义生产产品时人类特定是一种抽去具体形式的种类的劳动消耗一般人类劳动性质是由它的目的、方法、同质的人类劳动对象和结果断定的,是不同质的人类劳动结果创造使用价值创造价值量的变受生产力的变化而变不受生产力变化的影响化因素化三、商品经济及其根本矛盾商品经济概念:是以交换为目的,具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经济形式前提条件:社会分工;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属不同的所有者条件矛盾产生根底: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解决:商品交换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二因素的矛盾都源于简单商品经济的根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四、商品拜物教概念在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者之间生产关系的物化以及人的力量表现为物的力量,是支配人这种社会现象的一种观念反映。不是产生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来源于劳动〔价值的内容〕是由商品形式本身引起的根源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根源商品拜物教的历史性:商品经济的产物第二节商品价值量一价值量的决定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三价值量的变化规律一、商品价值量决定商品价值量概念:是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x)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获超额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重要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社会生产力开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以下几个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是在现有的社会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2〕是在正常的〔或一般的〕生产条件下的劳动时间。〔3〕是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下的劳动时间。〔4〕是在平均劳动强度下的劳动时间。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概念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换算一定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是通过千万次交换,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

三、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劳动生产率概念: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表示方法: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科技〔劳动〕、管理〔劳动〕与价值创造〔逄锦聚P43-44〕决定决定商品两因素劳动二重性商品生产的根本矛盾商品

使用价值

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质〕〔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私人劳动具体劳动…具体劳动…使用价值

或社会劳动

品局部劳动脑力、体力支出…抽象劳动…价值

补充材料:

谷书堂、钱伯海的价值见解:谷:认为劳动生产力、资本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共同创造价值,而工资、利息、地租不过是根据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所作奉献给予这些奉献者的报酬钱:认为生产诸要素〔科技、先进设备〕〔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所以按资分配不存在剥削社会产品价值分解为V+M。两位向理论界提出了一系列问题。1、非劳动生产要素是否创造价值?2、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3、收入分配是否取决于生产要素在创造价值中的奉献?补充材料:

吴易风价值的见解:他们与斯密和李嘉图弟子犯的是同样的错误。斯密虽然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但是却陷入了三个理论陷阱使他的理论矛盾重重,无法贯彻始终。由于资本积累和私有产权出现后,资本、土地及其收入这些市场经济的现象严重困绕了他,使得他乱了思路,不得不认为,劳动价值论只适应简单商品经济而不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值一局部用来支付工资,一局部用来给资本家支付利润,一局部用来支付地租,于是他就认为全部商品价值分解为这三局部而漏掉了不变资本,著名的“斯密教条。工资、利润、土地是一切收入的源泉,彻底违背了劳动价值论〞,从而引出了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可见,谷、钱的价值新见解不是开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是斯密和萨伊的理论的翻版第二章货币第一节价值形式的演变与货币起源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与货币流通规律第三节商品经济的根本规律第一节价值形式演变与货币的起源一简单的价值形式二扩大的价值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四货币形式及其开展

一、简单的价值形式概念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等式1只绵羊=2把斧子等价形式:三个特征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的地位作用: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关系:对立统一相对价值形式的质:两端的商品都有价值,是价值关系相对价值形式的量〔交换价值量〕的变化规律局限性:同一人类劳动的本质没有充分表现地位作用:

1只绵羊=2把斧子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起主动作用起被动作用要表现自己的价值不表现自己的价值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是充当其它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

二、扩大价值形式概念某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的价值形式等式

=

1把斧子

=

80斤粮食1只绵羊=

60尺布

=

5张兽皮

=一定量的其他商品局限性:无统一的等价物特点:真正表现为无差异的人类劳动

三、一般价值形式概念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等式1把斧子=80斤粮食=60尺布=1只绵羊5张兽皮=一定量的其他商品=局限性:一般等价物不固定特点: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四、货币形式概念某种商品从商品世界别离出来,并固定地独占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等式货币产生的根源及开展历史:“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表达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五货币形式开展1.实物货币阶段;2.贵金属货币阶段;3.代用货币阶段;4.信用货币阶段;5.电子货币阶段。第二节货币职能与货币流通规律一货币职能二货币流通规律三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和紧缩

一、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涵义:用货币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作用:使商品在量上可以比较;特点:只是想象或观念的货币。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关系:价格标准:包含一定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流通手段涵义: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特点:必须是现实货币,但可以是缺乏值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货币始终留在流通领域。包含商品相对过剩危机的可能:贮藏手段涵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作用: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一般不会发生货币过多的现象特点:必须既是现实货币,又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支付手段: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涵义: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的职能;产生的前提:商业信用世界货币涵义:超出国界,在世界市场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职能:价值尺度、购置手段、支付手段、平衡贸易差额、财富转移。特点:金银条块〔但存在“特别提款权〞〕五种职能的关系: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根本职能,其他是派生职能

二、货币流通规律概念: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规律决定因素:1、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2、货币流通速度公式:PQ〔商品价格总额〕M〔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V〔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关系:1、M与PQ成正比2、M与V成反比调整公式:PQ-PQ1〔赊销商品〕+PQ2〔到期支付〕-PQ3相互抵消M=——————————————————————————V三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和紧缩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第三节商品经济的根本规律一价值规律的根本内容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三价值规律的作用一价值规律的根本内容价值规律的根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根底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如何决定的规律〔生产中的价值规律〕,也是价值如何实现的规律〔流通中的价值规律〕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根底,它的涨落总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进行的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根本一致的。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

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私人劳动创造决定决定决定私有制社会分工形成交换价值决定交换衡量大小价值量决定货币价格决定表现定义本质职能基本职能其它职能供求关系影响价值规律基本内容表现形式主要作用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案例1讨论: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课堂分析戏曲“天仙配〞中唱到:“你耕田,我织布;你挑水,我浇园。〞这里是否表达商品生产?古语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用商品生产理论解释,人们为什么老死不相往来。

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格为1元。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货币币值仍然没变。当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社会生产这种商品为10000件,而社会需求为15000件。试计算:1、该商品单位价格应为多少?2、单位商品价值与价格偏离是多少?

提示:1、设货币币值不变,在供求一致条件下单位价格与价值一致,按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成反比的原理求今年单位商品价值2、按求过于供影响价格偏离价值假定按比例提高,求今年单位商品价格。计算题答案:根据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力=1/单位商品价值量∵去年劳动生产力=1∴今年劳动生产力=1·〔1+25%〕=125%∴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100/125=0·80元根据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原理:∵社会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为10000件,社会需求商品使用价值量为15000件∴社会必需的价值量为15000×0·80元=12000元∴单位商品价格=12000/10000=1·20元单位商品价格高于价值:1·20元-0·80元=0·40元答:1、该商品的单位价格为1·20元;2、价格高于价值0·40元

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2、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提示:1、按货币流通公式计算所需要的货币量2、按流通需要货币量与纸币发行量之比求纸币每元值多少。

计算题答案根据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当年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1400+400-350-250=150亿元8货币贬值后每元值=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50=0·75元流通中实际发行货币量200答: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50亿元2、货币贬值后每元值为0·75元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源泉与资本的属性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第四节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企业制度的演进第五节工资的本质和形式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二、劳动力的买和卖三、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总公式:G—W—G`适用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循环形式不同运动目的不同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资本总公式及矛盾

矛盾:等价交换〔价值规律〕与价值增殖的矛盾矛盾解决的关键:购置到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力商品

PmG——W…P…W`——G`(G+△G〕AG——W——G’G——G’完全自由的人

概念: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存在于健康的活的人体中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劳动力使用价值:劳动〔能生产大于自身的价值〕 劳动力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包括三局部:劳动力自身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维持劳动力家属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力教育训练费用 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1.有一个最低限度;2.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3.劳动力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三、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双重身份:1、劳动者作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是公有企业和社会的主人,并通过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的受益来表达;2、由于公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劳动者只能通过劳动合同的形式与企业发生劳动交易关系,劳动者在一定的期限内就自己的劳动力的支配权转让给企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从公有制经济来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包括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这一关键因素

第二节剩余价值源泉与资本属性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二、总体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四、资本特征与属性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

劳动过程:劳动者借助于劳开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劳动过程三要素:人类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劳动产品对资本家所有价值形成过程:生产过程既转移了旧价值又包含了劳动者新创造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具体创造使用价值预生产资料………………(12)劳动过程付价值(12)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资商品本劳动生产价劳动力抽象创造新价值过程值价值(3)…………(3)价值形成过程(15)(15)劳动劳动力价值小商品生产过程

具体创造使用价值预生产资料………………(24)劳动过程付价值(24)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市场资经济本劳动生产价劳动力抽象创造新价值过程值价值(3)…………(6)价值增殖过程(30)(27)劳动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二、总体劳动者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从简单的劳动过程考察: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否那么是非生产劳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1.从生产力角度看〔从劳动过程看〕从协作的劳动过程考察:不仅直接而且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的涵义扩大〕从高效率的劳动过程考察:即从生产力开展的要求看,提供剩余劳动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的涵义缩小〕

总体劳动2.从生产关系角度看〔价值增殖过程〕,为资本家生产或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否那么是非生产劳动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C:是购置生产资料的那局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转移原有的旧价值,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划分意义:揭露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划分标准:价值增殖中作用。 可变资本V:购置劳动力的那局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 这一原理在现代社会不会改变〔机器人不创造价值〕:自动化机器仍是机器,是不变资本。

自动化机器代替不了人的劳动。制造和使用自动化机器的工人劳动是复杂劳动。率先使用自动化机器的企业获得超额价值。四、资本的特征与属性

资本是历史的产物,具体说是商品经济社会的产物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结合,性质是带来私人剩余价值的价值,表达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结合,由国家或集体所有,是由公有企业占有的能带来增殖的价值,表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般属性:垫支性运动性增殖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示意图

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一、产品的价值构成二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四、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五、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六、剩余价值规律一、产品的价值构成Z=c+v+m产品的价值最终可以分解为三个局部: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二、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说明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公式:物化劳动表示: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活劳动表示: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时间表示: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剩余价值量的两个因素:

M=m`·v剩余价值率可变资本总量“假设这个工人自己占有生产资料,并且满足于工人的生活,那么只要再生产他的生活资料的必要劳动时间,比方说每天8小时,对他来说就够了。因而他只需要够8小时用的生产资料。但是,资本家除这8小时外还要工人再进行比方说4小时剩余劳动,这样,他就需要一个追加的货币额,来购置追加的生产资料。按照我们的假设,他必须使用2个工人,才能靠每天占有的剩余价值来过工人那样的生活,即满足他的必要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生产的目的就只是维持生活,不是增加财富;而在资本主义生产下,增加财富是前提。为了使他的生活比一个普通工人好一倍,并且把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半再转化为资本,他就必须把预付资本的最低限额和工人人数都增加为原来的8倍。·······资本主义生产开展到一定高度,就要求资本家能够把他充当资本家即人格化的资本的全部时间,都用来占有从而控制别人的劳动,用来出售这种劳动的产品。〞〔?资本论?第1卷,341~342页〕

8个工人是否是个体与私营企业的界限?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根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劳动日的最高限度:1、生理界限;2、道德界限

6小时12小时15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15-6=9小时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争取缩短工作日的斗争社会主义社会延长工作日与社会主义性质不相容

四、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4612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8小时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都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前者: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者: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五、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

提供剩余价值的部门大为扩展提供剩余价值的主体有所变化提供剩余价值的手段更文明六、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内容:通过扩大和增加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到达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剩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实质决定着社会资本运行的各个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矛盾开展全过程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建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把钥匙

第四节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企业制度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企业制度的演进企业管理及其性质一、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

(一)简单协作(二)工场手工业(三)机器大工业

二、企业制度的演进

三、企业管理及其性质〔一〕资本主义企业管理三阶段1.传统管理阶段,即经验管理阶段2.科学管理阶段3.现代管理阶段,最主要的有管理科学学派和行为科学学派〔二〕企业管理二重性1.自然属性:一般管理职能2.社会属性:资本主义管理的特殊职能

第五节工资的本质和形式一、工资的一般现象与本质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工资三、工资的形式及其变动一、工资的一般现象与本质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不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1、如果劳动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算。2、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3、把劳动看成商品,不是违背价值规律,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1、工人出卖的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但是,看起来好象是一定时间的劳动。2、工资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支付的,所以被误认为是劳动的价格。3、在工资形式的实际运动中,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工资也不同。4、劳动是工人谋生手段,工资往往被看作是劳动换来。

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表达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社会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在公有制经济内部是社会主义市场性按劳分配的结果和实现形式,表达社会主义经济关系。

三、工资形式及其变动主要形式:计时工资:是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的形式。计件工资:是按照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的数量支付工资其他形式:名义工资:是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资料的数量。变动趋势:名义工资呈上升趋势,实际工资呈曲折上升趋势。四、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其他转化形式奖金:对劳动者超额劳动支付的价值联产承包计酬: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的一种劳动报酬形式。津贴:对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劳动者额外劳动和某种艰苦劳动的补偿。计算题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试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题解:1、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局部构成的。即w=k〔=c+v)+m,∴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m=w-k。∴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元-14.90元〕×1.88×30=7·75×1·88×30=437.10元。2、m’=m/v=437.10元/32.34元=1,351.58%答:〔1〕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437.10元;〔2〕剩余价值率是1,351.58%。

计算题题解:1、∵每月固定资产折旧费=60,000元/〔12×5〕=1,000元每月工人工资=80×50=4000元∴每月总产值=〔1000+16000〕c+4000v+〔4000×100%〕m=25000元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25000/10000=2.5元2、∵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产量增加到15000斤,原料消耗为16000元×〔1+50%〕=24000元∴当月个别价值=〔1,000+16,000×1.5〕c+4,000v+〔4,000×100%〕m=33,000元当月社会价值=15000斤×2·5元=37500元∴本月的超额剩余价值=37500-33000=4500元3、本月的m`=〔4500+4000〕/4000=212·5%答:〔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2.50元;〔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4,500元;〔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212.5%。

思考题:1.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2.试述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3.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及其关系。4.试述市场经济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5.试述生产劳动的内涵。6.试述工资的本质。

第四章资本积累第一节简单再生产第二节扩大再生产第三节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第四节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第一节简单再生产

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三、经济关系的再生产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再生产: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形式: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概念:按照原有生产规模不断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存在的意义:1、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2、是社会再生产的手段 二、资本价值再生产

价值再生产揭示出不同社会生产过程的特征:全部资本也是工人创造 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不仅创造了自身价值还为资本家创造了全部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

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上缴国家,由所有劳动者共同使用。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 工人不仅创造自身的价值,还创造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公有资本也是工人创造剩余价值转化来的

三、经济关系的再生产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制度表达的经济关系:生产和再生产雇佣劳动者资本主义制度表达的经济关系 表达劳动者在再生产过程中摆脱剥削和贫困地位,走向共同富裕的经济关系。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家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劳动者间接结合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动者直接结合

第二节扩大再生产

一、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二、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的转变三、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一、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把剩余价值的一局部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

无偿占有M扩大剥削、资本规模榨取更多M关系: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主要源泉唯一源泉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资本积累的实质二、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的转变

二规律的关系:所有权规律转变为占有权规律没有破坏等价交换规律。占有权规律是在所有权规律根底上生成,是对所有权规律的应用。商品所有权规律:按等价交换原那么实行商品交换的商品经济规律。商品所有权建立在自己劳动的根底上。资本主义占有权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资本家无偿占有他人劳动产品的权利。特点是以等价交换的形式掩盖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内容。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占有权规律是转变为公有制企业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的规律。三、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

剩余价值率的上下所用资本:投入生产中的全部资本所费资本:在生产中实际消耗的资本劳动生产率的上下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大小预付资本的多少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第三节资本有机构成与相对人口过剩

一、相对人口过剩的形成二、资本的积累和集中及其现代特点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资本积累(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的两个社会经济后果:1.相对过剩人口;2.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第八章介绍〕价值构成: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构成的资本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劳动力需求相对绝对减少妇女儿童、破产者、农民成为雇佣劳动者劳动力供给绝对增加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开展的必要条件A劳动力蓄水池B加强在业工人的剥削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A流动的过剩人口;B潜在的过剩人口;C停滞的过剩人口失业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1.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2.科技进步、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对劳动者需求减少3.市场经济的周期波动4.劳动力市场与就业余缺信息二、资本积聚和集中及其现代特点

资本积聚:个别资本依靠自己的资本积累,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量。资本积累与积聚的关系:积累是积聚的根底,积聚是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积聚的限制:A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财富的限制B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资本集中:个别资本通过合并而形成的较大的资本。途径:兼并和联合。杠杆:竞争和信用。关系:区别:A、B联系:A、B并购:一家企业利用购置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股份的方式,来实现对另一家企业的控制或两家企业相互联合的行为。第四节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与历史趋势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其当代效应二、中外原始资本的积累三、资本积累的不同历史作用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其当代效应

资本积累一般规律:一极是财富作为资本在资本家手中的积累,另一极是创造财富的无产阶级的贫困的积累。资本主义积累规律实质:资本主义制度必然造成社会阶级的两极分化无产阶级相对贫困: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即在无产阶级创造的价值中,无产阶级的工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无产阶级绝对贫困: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经济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表现:A、失业人口大量增加B、实际工资下降C、大量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下二、中外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别离,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剥夺生产者,强迫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别离,并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迅速集中在自己手中的过程。消灭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国有和集体所有制。苏联的援助社会主义原始积累三个阶段: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实质:暴力剥夺三、资本积累的不同作用

资本积累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开展,生产社会化的规模迅速扩大,社会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获得广泛开展,社会产品得到成倍增长。中国社会主义积累的作用:实践了“剥夺者被剥夺〞的真理,即把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资本主义积累的作用: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加深了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社会主义积累与资本主义积累的区别:社会主义积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计算题某企业原预付资本总额为10万美元,有机构成〔c:v〕为9:1,工人平均周工资为50美元。这周又追加资本4万美元,资本有机构成为19:1,且工人平均周工资仍保持不变。试计算:该企业这周是增加了就业人口还是减少了就业人口?假设减少了就业人口,数量是多少?

计算题∵按原资本有机构成9:1,用于购置劳动力的资本1万美元可雇佣工人=10000/50=200名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19:1后,原资本有机构成变为95000:5000追加资本40000美元,资本的有机构成为38000:2000∴本周可变资本=5000+2000=7000美元可雇佣的工人数=7,000/50=140人本周失业人数为:200人-140人=60人答:该企业在本周就业人数减少,失业人数为60人。练习题1.试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决定和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2.试述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与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3.试述资本积累、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第五章资本循环和周转第一节资本循环第二节资本周转

第一节资本循环

一、循环的三个阶段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态三、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四、流通时间一、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投放在工业、农业、建筑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 产业资本循环:就是产业资本依次地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公式:G—W…P…W’—G’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购置阶段〔货币转化为商品〕 A公式:G—W〔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pm第二阶段:生产阶段

公式:W…P…W’〔生产剩余价值,决定性阶段)第三阶段:销售阶段〔商品转化为货币〕 公式:W’—G’〔实现剩余价值〕

第一节的图式

过程

G—W

W···P···W'W'—G'

阶段购买阶段流通过程

生产阶段生产过程

出售阶段流通过程

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

(G)

生产资本

(P)

商品资本

(W')

职能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

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与剩余价值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形态

货币资本循环:以货币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点的资本运动

公式:G—W…P…W`—G`特点:明显地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片面性:价值增殖好象是货币本身具有的魅力

生产资本循环: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点的资本运动公式:P…W`—G`·G—W…P特点: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片面性: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生产而生产。商品资本循环:以商品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点的资本运动公式:W`—G`·G—W…P…W`特点:揭示了生产和消费的内在联系。片面性: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

G—W…P…W’—G’·G—W…P…W’—G’(1)(3)(2)W’WwG’Gg三、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产业资本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指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要按一定比例在空间上并存。产业资本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个循环形式统一。产业资本循环在时间上的继起性:指产业资本的各个局部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的运动,在时间上相互继起。产业资本循环条件:产业资本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关系: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并存性决定继起性,而并存性又是继起性的结果。四、流通时间

资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相互排斥。资本生产时间:是资本在生产领域里停留的时间。包括劳动期间和非劳动期间。概念:资本循环一次需要的全部时间,包括两个局部,资本生产时间和资本的流通时间。劳动期间:生产一种产品所经历的劳动过程的全部时间,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一起创造剩余价值的过程。非劳动期间:是生产资料处在生产领域,但是没有和劳动力结合。包括:A备料时间B停工时间C自然力作用时间资本流通时间:是资本在流通领域里停留的时间。包括购置时间和出售时间。

流通时间

生产时间

流通时间

购买时间劳动期间A与Pm相结合非劳动期间(原料储备、停工、自然力作用时间)出售时间

第二节资本周转

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三、预付资本总周转四、资本周转速度提高的意义和途径五、资本的筹集和运用一、周转时间和次数

资本周转速度:用资本周转时间长短和和周转次数来表示。资本周转: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公式:n〔周转次数〕=U〔年〕/u〔周转一次的时间〕周转时间是资本周转一次所持续的时间,等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资本周转次数是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一年〕资本循环的次数。关系: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比,与周转时间成反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千方百计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流动资本: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那么一次生产过程中完全消失其原有的独立的使用价值形态,其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固定资本: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资本是一次预付,实物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并随着物质磨损程度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

价值周转方式周转时间回收方式物质更新方法与C和V的关系:依据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区别固定资本磨损:物质磨损〔有形〕和精神磨损〔无形〕固定资本物质要素受到损失固定资本价值上受到损失固定资本价值补偿:折旧——折旧费—折旧率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制约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因素:预付资本总周转:预付资本价值在一年内的周转次数。总周转速度=1年内固定资本周转总值+1年内流动资本周转总值预付资本总值预付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周转速度快慢四、资本周转速度提高的意义和途径

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意义: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可以加速资本或剩余价值的流通可以缩短资本的回收期加快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剩余价值率和预付可变资本量及其周转次数的乘积公式:M`=m’·v·n/V=m`n途径可以节省预付资本

缩短周转时间公式:M=m`·v·n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一、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

1.计算公式不同

2.表示的涵义不同

3.大小不同

二、年剩余价值率与年利润率

1.计算公式不同

2.反映的内容不同五、资本的筹集和运用

资本筹集途径:信用资本

吸引外资自有资本

计算题

题解依据关于预付资本总周转和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影响的原理进行计算:1、m´=生产周期的剩余价值量/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30×9,000〕W-〔5万×12/3+10万/10年〕(C+V)(100人×50元×12个月)V=6万/6万元=100%2、年预付资周转速度=10万元×1/10+5万元×12/3=1·4次10万元+5万元3、M`=m´·n=100%×12/3=400%答:1、剩余价值率为100%;2、年预付资本周转1·4次3、年剩余价值率为400%。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第一节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第二节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条件第三节经济增长及其模型第一节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一、社会总资本二、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一、社会总资本概念1.个别资本: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2.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个别资本运动的总和。个别资本运动与社会总资本运动异同点1.共同点〔1〕从运动的内容看,二者都包含生产剩余价值或资本增值的生产消费;〔2〕从运动的形式看,二者都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3〕从运动的过程看,二者都经过三个阶段或两个过程;〔4〕从运动的目的看,二者都是为了价值增值。2.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1〕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还包括个人消费;〔2〕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还包括商品、剩余价值流通;〔3〕社会资本运动不仅考察价值补偿,还考察实物补偿。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1.社会总产品〔社会总商品资本〕: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2.出发点:社会总商品资本社会总商品资本能够成为研究的出发点是因为社会总商品资本的运动具有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内容和特点。G—W···P···W’W’——G’g--w二、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根本理论前提1.实物: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2.价值:C+V+M3.社会生产:Ⅰ和Ⅱ为什么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1.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运行的前提;2.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3.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是这个核心问题的核心。第二节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条件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图式假定前提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2000C+500V+500M=3000图式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三大交换〕Ⅰ内部交换:Ⅰ4000C〔生产资料〕本部类各企业之间交换实现Ⅱ内部的交换:Ⅱ500V+500M〔生活资料〕,通过Ⅱ内部各企业的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交换实现ⅠⅡ之间交换:Ⅰ1000V+1000M与Ⅱ2000C两大部类间交换实现Ⅱ〔C+V+M〕=Ⅰ〔V+M〕+Ⅱ〔V+M〕根本实现条件Ⅰ〔V+M〕=ⅡC说明: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互为条件、密切联系的内在关系派生实现条件Ⅰ〔C+V+M〕=ⅠC+ⅡC说明:Ⅰ生产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必须保持平衡说明:Ⅱ消费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必须保持平衡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Ⅱ〔C+V+M〕>Ⅰ〔V+M/X〕+Ⅱ〔V+M/X〕或Ⅱ〔C+M-M/X〕>Ⅰ〔V+M/X〕〔M/X:资本家个人消费,M-M/X:积累〕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1500C+750V+750M=3000图式ⅠC+Ⅰ〔V+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