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报道(第3版)课件 第六章 出镜记者的非言语表达_第1页
出镜报道(第3版)课件 第六章 出镜记者的非言语表达_第2页
出镜报道(第3版)课件 第六章 出镜记者的非言语表达_第3页
出镜报道(第3版)课件 第六章 出镜记者的非言语表达_第4页
出镜报道(第3版)课件 第六章 出镜记者的非言语表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镜报道ReportonCamera出镜记者的非言语表达本章要点关键词第6章出镜报道中的非言语类型;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特点;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原则非言语类型非言语表达01

出镜报道中的非言语类型02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特点03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制约因素04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原则第1节出镜报道中的非言语类型一、副语言副语言仅限于有声语言中的语言特征以及有声而无固定语义的功能性发声,其最大的特征便是与声音有关,无声便不是副语言。副语言包括言语造型元素和功能性发声两大类。每一大类下面又可分为众多小类。其中语造型元素包括:音色、音质、音高、语调、音长、音速、语顿、静默、节奏、语气、声强、声律等。功能性发声包括特征音(如笑声、哭声、叹息声、咒语等)和隔断音(其中又分为填充音和缓冲音。填充音如“啊”“唉”“哦”等叹词,缓冲音如“……“你知道……”等)。第1节出镜报道中的非言语类型二、体态语体态语又称体语,包括表情、动作、姿势、体触、体征(如容貌、身高、肤色等)等。体态语的含义必须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去解读,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赋予同一个体语不同的含义;体态语的解读还必须置于特定的语境中去考察,并和与言语传播以及其他相关行为联系起来。第1节出镜报道中的非言语类型三、时空语时空语是指与时间、空间相关的事物所传递的信息。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就人对周围空间的反应、人如何利用空间来对他人传递信息进行了研究。他从人与人关系的亲疏、心理距离的大小和自卫原则出发,将人在社会交往中对界域(proxemics)的运用做如下分类:亲密距离(在1米以内),在1米以内允许身体的相互接触,这是关系亲密的人之间相互交流时的距离。个人距离(2米左右),这是在晚会、会议间隙或者课间休息时,个人之间进行交谈时所采取的距离。社交距离(2米至25米),这是业务交谈、新闻采访或商业合谈等社交性活动中所保持的距离。公共距离(4米以上),这是上级下达命令、交授任务、做报告,教师讲大课所保持的距离。第1节出镜报道中的非言语类型四、道具道具是与新闻事件、人物相关的各种真实的事物、元素,并能在电视新闻中充分运用,增强传播效果。常见道具包括提示板、示意图、地图、模型、记者身体、实物以及其他道具。第1节出镜报道中的非言语类型四、道具1.提示板当新闻事件的关注点包含多个时,观众在线性的收看中不容易记住,因此将新闻事件中的核心问题写在白板上,有助于观众快速理解记忆信息。2.示意图

示意图与图表在信息传达上具有展现内在状态,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信息简明化、繁较适于用来传达内在性、系统性、整体性、宏观性、对比性的信息。3.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的重要方式,具有信息载负、模拟,信息传输和认知等多种功能,在空间认知中成为不可替代的工具。第1节出镜报道中的非言语类型四、道具4.模型2014年4月,在辽宁150米最高烟囱爆破的新闻报道中,央视记者出镜时使用烟囱模型,用“模拟爆破”的方式直观地向观众介绍了爆破技术和过程,使观众在电视线性传播中迅速理解了报道内容。5.记者身体6.实物在出镜报道中涉及内容如果有可能引起观众怀疑,或者为了证明事实的真实性,出镜记者还可以用实物做道具。7.其他道具第1节出镜报道中的非言语类型五、服饰在一般情况下,记者日常采访时所穿戴的服饰并不一定可以传递或者体现新闻现场的信息,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媒介事件、重大灾害、重要场合,记者的服饰便成为电视新闻文本的一部分,被“附着”意义,即便记者无意为之,也可能会被他人放大解读。第2节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特点一、前台角色性出镜记者是一种社会角色,其在镜头前的行为受到角色规范的制约。虽然出镜记者在角色扮演中,会有个性“我”的表露,但个性“我”的存在是以服从角色“我”的需要为条件的,否则就可能会出现“角色中断”的情况。第2节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特点二、情境多重性特定的语境、特定的时空、特定的条件反射可以引发出镜记者的特定非言语行为,这是非言语传播的情境性。出镜记者的非言语传播不仅服从于新闻事件的采访情境,还要考虑媒体规范、节目定位、受众接受等要素,一旦面对镜头,“镜前情境”将超越其他情境成为首要情境。第2节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特点三、表意明确性“不可能不传播原理”:尽管记者的话语可以表示自己是一位冷静、客观的叙事者,然而只要他在场,他的一举一动就都具有叙事的功能。电视的线性传播特征要求出镜记者在传递信息时表意明确,尽可能消除非言语符号的多义性。第3节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制约因素一、采访、出镜中的环境

人的一切传播(盲语的和非言语的)都是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产物,都必然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出镜记者的非言语行为有很多是条件反射的产物,心理学家勒温(Lewi)有一个著名公式B=f(P*E),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是其人格或个性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出镜记者在采访中融入“现场”,自身感受要与采访环境的“气场”相契合,否则容易产生两个极端:一是对现场环境的感知迟钝或置身其外,不仅使新闻采访难以顺利进行,面且呈现在镜头上的是记者与现场环境格格不入;二是过度融入现场环境,对现场环境的反应大敏感,导致非言语表达夸张,有损专业形象。第3节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制约因素二、摄制中的规则

电视对于非言语的呈现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是按照固定的、有序的逻辑呈现的,这一规则包括框架——镜头语言、编辑因素——分切与蒙太奇。三、受众的接受环境出镜记者在传播中要有受众本位的观念,即要考虑到自己的传播行为在观众的接受环境中可能会造成何种影响。传播形式是拟人际传播和线性传播,出镜记者的传播只有一次机会,而不像人际传播那样,可以在传播中即时调整。第4节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原则一、协调原则电视传播是视听双主体,也是言语传播与非言语传播双主体。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协调原则首先是言语表达与非言语表达的协调。其次还包括非言语表达与当时情境的协调。第4节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原则二、凸显原则凸显原则是指出镜记者要注重非言语传播符号的使用,发挥非言语符号的信息传达中的强调、补充功能。在新闻细节化、细节放大化的电视新闻报道理念下,记者在出镜采访报道中要善于将事件中蕴含的信息点和重要的信息点,以非言语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凸显原则意味着将抽象的事物或内容具象化,记者要留意视觉道具如物体、模型、图表、图示等的运用。第4节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原则三、创新原则创新原则是指调动各种非言语符号参与信息传播,创新出镜形式和表现手段,使出镜报道具有吸引力。出镜记者还要充分利用摄制规则创新,如利用镜头在画面传达时的局限制造悬念,或采用蒙太奇手法让出镜记者的非言语表达具有戏剧性,等等。第4节出镜记者非言语表达的原则三、创新原则摄制叙事的陌生化可以通过镜头语言的陌生化运用和蒙太奇技巧的陌生化运用来进行。1.镜头语言的陌生化改变以往的拍摄套路,带着观众更多的现场感。镜头语言“陌生化”叙事的技巧之一是在西方电视台经常见到的主观镜头的使用。2.蒙太奇技巧的陌生化需要注意的是,蒙太奇语法的“陌生化”不得超越观众的认知逻辑,因为其目的是更好地讲述新闻事实、还原新闻事实,让观众对新闻事件产生正确的认知,而非单纯创造一个“模式化”的时空。本章小结言语传播和非言语传播共同构成出镜记者的多模态传播系统。在实践中,不少出镜记者注重有声语言表达,却忽略甚至不会非言语表达,这应当引起出镜记者的重视。出镜记者的非言语表达具有自身的特点,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在进行非言语表达前,应当综合考虑各种传播和接受因素,以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