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6单元写作课件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6单元写作课件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6单元写作课件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6单元写作课件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6单元写作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6单元习作教学课件【2021年春修订】写作学习仿写第1课时第2课时新课导入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张志公先生曾说:“模仿,是学习的必由之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曾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仿写是学习写作的必经之路。第1课时什么是仿写?仿写就是模仿写作,具体来说就是模仿名家范文的语言、立意、构思、表现手法等技巧,从而进行自我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历史上文人墨客也常用此法。王勃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韩愈模仿孟子,位列“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模仿韩愈,又成为一代宗师……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阅读教材P23的知识短文《学习仿写》,看看这篇知识短文介绍了仿写的哪几方面内容。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仿写不是简单地“东施效颦”,而是借“他山之石”来“攻玉”,“假彼之手”写“我心”,要根据我的“玉”与“心”的需要来选择和确定仿写点。回顾演练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这告诉我们,作者只有感情奔腾涌动时,才能文思如泉,运用文字创造作品。这种“奔腾涌动”的“感情”就是作者写作的出发点,就是“玉”和“心”,就是我们在本单元阅读课中反复提到的作者用以选择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的那个“需要”。经典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基本都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事物)来串联内容的写法。下面我们以本单元课文为例来找一找它们的那个“需要”。看戏后《社戏》“乡土情结”看戏前看戏时:伙伴游玩(乡间生活)平桥概况(随母归省)无船出行(戏前风波)夏夜行船赵庄看戏(船头看戏)深夜返回(月夜归航)停船吃豆(偷豆煮豆)再谈吃豆(戏后余波)《回延安》“极度欢乐”回延安——激动满情怀忆延安——圣地养育我话延安——欢聚话今昔看延安——旧貌换新颜颂延安——圣地大贡献表演前:呆呆表演时宏伟的场面激越的鼓声有力的动作《安塞腰鼓》“旺盛的生命”“磅礴的力量”奇丽的舞姿表演后:寂静挑灯迎祖父,祖孙情深——(祖孙情)接灯上学,母子情切——(母子情)乡俗还愿,孤客心暖——(邻里情)元宵张灯,乡俗情浓——(青春情)族姊远嫁,感伤浮沉——(岁月情)朱红描字,迷恋文化——(文化情)献帝伴灯,岁月沧桑愿做马前卒,表达宏愿《灯笼》“宏愿”事件(明线)(家国情)情感(暗线)

本单元四篇文章的作者们正是分别有了表达“乡土情结”“极度欢乐”“旺盛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以及“宏愿”的情感出发点,才有由这个“需要”进行选材、构思的写作过程,因此我们才能读到他们的经典美文。我们的仿写就要在有这个表达“需要”的前提下展开。(1)课余时间里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搜集了不少家乡的民俗文化,你想要写哪一种呢?牛刀小试牛刀小试在本单元课文里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了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请试着仿照本单元课文,写一写你的家乡吧。(2)自由交流、整理家乡的文化习俗。包饺子(寓意为“喜庆团圆”“吉祥如意”“招财进宝”)、打糍粑(寓意为“团圆”“甜蜜”)、做年糕(寓意为“年年高”,即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贴对联(寓意为“镇邪驱害”“祈福纳祥”)、拜年(寓意为“辞旧迎新”“美好祝愿”)、舞龙舞狮(“祈年”,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元宵灯会(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宴请“春客”(表达亲邻友善、团结和睦)、清明祭祖(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各地人们还赋予了多种不同寓意)、吃月饼(寓意为“团圆”)……小组合作完成仿写,也可以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交流。仿写及交流除夕包饺子,祖孙同吃——(祖孙情)拜年点心,随到随吃——(邻里情)上学午餐,慈母亲送——(母子情)共享午餐,分享秘密——(同学情)升入初中,感伤离别——(岁月情)饺子寄情,探究文化——(寄托乡愁)学包饺子,寄托思念——(文化传承)《饺子》“思念”“乡愁”事件(明线)情感(暗线)

分析仿作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相互评析

相似之处:《饺子》仿照《灯笼》的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分明线和暗线两个方面展开。

不同之处:《饺子》主要表现对孩童时代的美好回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灯笼》中还抒写了家国情怀。举一反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学过的很多经典美文都可以给我们提供仿写的范例。请同学们回顾所学的文章并尝试归纳整体仿写点。(1)线索式:可以事、物、情等贯串;可以一线或多线贯串。如《背影》:引出背影(认为父亲“迂”)——刻画背影(感受父亲的辛酸)——惜别背影(感动、不舍)——再现背影(愧疚、思念)。(2)并列式:画面组合。如《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3)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第五部分(第9段):号召人们学习和仿效叶先生的品德。(4)抑扬式: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先略写不喜欢或厌恶的情感,后详写喜欢、赞扬的情感。如《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卑微的身份和令人讨厌的地方(称呼的由来,黄胖而矮的外形特点;饶舌,多事,睡相不好、极其霸道,繁文缛节多,愚昧),再写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和对她的敬意(非学者且连书名都叫不准,却为“我”买来了《山海经》)。(5)联想式:由事、物、景联想到道理、情感。如《白杨礼赞》:由白杨树(生长环境:雄壮、伟大、单调。外形特点:笔直、向上、靠拢。精神品质:伟岸正直、坚强不屈)联想到北方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抗日军民精神意志(不屈不挠)。总结存储(1)读是仿写的基础。如果说写作是思想、情感、语言的“输出”,那么阅读就是这些内容的“输入”。就好比吃饭和干活,吃饱、吃好了才有力气干活;同样,有益而充足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总结“整体仿写策略”(2)思是仿写的关键。仿写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博观约取。博观约取重在选取精华,这个过程需要思考才能完成。(3)“我的”才是真作文。根据内容和表达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这才是仿写的灵魂。否则就会亦步亦趋,画虎不成反类犬。(1)请认真阅读茨威格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列出文章结构。(2)仿照《列夫·托尔斯泰》的结构,为作文《我的爸爸(妈妈)》写出文章结构。习作训练第2课时新课导入上一节课学习了文章整体仿写的方法。当我们确定了文章的写作目的、内容和整体构思,接下来则需要从细节入手,着重在仿写中展现出自己的语言特色。戏说中考

朱自清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看着试卷上日日见过的题目,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却无从做起。于是忆起《长歌行》里的句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想着,猛一抬头,却见监考老师在讲台上迷迷糊糊,快要睡着了。鲁迅版:桌上有两张纸,一张是试卷,另一张也是试卷。初夏已经颇热,脊背上却一层又一层冷汗。题目照例是不会做了,先生的讲义上全然没有见过。责任似乎并不在我,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我耍棍,能行么?琼瑶版:老师,我一直在晕耶!进了考场,我晕,见了监考老师,我还晕,拿到试卷,我更晕了。我真的觉得我好无用,好无能,好脆弱,好对不起大家……话题同为“中考”,同样围绕“试卷”来表现“考试的不易”,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进行表达,显然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还可以从哪些点来进行仿写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进行局部仿写。学以致用即使是同一主题,选择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手法,也常会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下面我们从写作手法角度来仿写。写作手法是在写作中所运用的方法。它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回顾“写作手法”知识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衬托、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对偶等。(1)仿修辞手法。自主仿写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仿写点分析: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喻体提前的句式。名家范文1:《安塞腰鼓》一弹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近百个黑白分明的琴键,如近百个随音乐不停起舞的舞者,跳动在你面前。流水一样,是汩汩的音符;清风一样,是耳畔的余音;夜莺一样,是清脆的调子;繁花一样,是变幻的节奏;涟漪一样,是起伏的旋律。舞台上,流淌出一曲多么悠扬、多么婉转、多么动人的音乐啊——钢琴演奏!学生仿文1:《钢琴演奏》(2)仿描写手法。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仿写点分析: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心情变化:盼望—焦急—失望—猜测—沮丧—高兴。写法:内心独白、神态显示、动作表现、幻觉展现、环境衬托……名家范文2:《社戏》(鲁迅)我在家里所第一盼望的,那就是看电视了。(盼望)妈妈平时很少让我看电视,我都是趁妈妈不在家时偷着看,难免被抓现行,少不了挨骂。所以看得胆战心惊,而且电视声音不敢放大,时不时要听听楼梯有没有脚步声,要看看门有没有动静。偶尔看到精彩处,一听到钥匙转动的声音,就赶紧关掉电视进卧房。(胆战心惊)今天周六,妈妈居然破天荒答应我晚上可以看电视!这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虽然只能看短短的半小时,我却激动不已,因为可以光明正大地看电视。(激动)学生仿文2:《看电视记》我一早就计划好了,晚上我要看我最喜欢的抗日剧!这一整天里,我几乎是每过一分钟都要看一次表,还一直念叨着时间过得像蜗牛爬一样慢。好不容易挨到快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却让我先把作业写了。我顿时像霜打的茄子——蔫了。我噘着嘴,刚想争辩几句,可妈妈说没商量,否则就不要看了。我沮丧地走进了房间,手中的笔仿佛有千斤重,怎么也拿不起来。但一想到晚上有电视看,我又立马斗志满满开始写作业,写着写着就开始猜测今晚电视剧的剧情。呀!今晚该演八路军劫鬼子的粮食了,想想都兴奋!于是,我越写越快,越想越高兴!(盼望—失落—生气—沮丧—沉重—充满斗志—兴奋—高兴)作业写完了,也该吃晚饭了。我狼吞虎咽,也不挑食,三下五除二把一碗饭吃完,中途还险些噎着。一吃完饭,我就冲向客厅。可刚拿起遥控器要按的时候,妈妈又让我去洗碗。我万分不情愿,不想去却没办法,母命不敢违。我还特意留意了一下时间——七点一刻,电视剧七点半开始,还来得及。但今天的碗特别多,我洗了一半不到,就已经过了五分钟,怎么办?电视马上就要开始了!于是,我赶紧加速,赶在电视剧开始前终于洗完了!(迫不及待—不情愿—焦急)我跑出了厨房,奔向了客厅,一把抓起了遥控器,这下我总算能看电视了,我边想着,边搜索频道,开始享受我的“劫粮记”……(愉快、惬意)(写法:内心独白、动作表现、神态显示、幻觉展现。)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仿写点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写法:白描。名家范文3:《背影》(朱自清)那位年轻母亲缓缓走到儿子身边,在儿子面前慢慢地蹲下,伸出手,抚摸着儿子嫩汪汪的小脸。每天看着这可爱的小脸入眠,是多么的幸福!“妈妈,你别走,你别走!”儿子那痛哭流涕的模样揪紧了母亲的心。忽地,母亲张开双臂,紧紧地搂着儿子,贴着儿子满是泪水的小脸,自己的眼眶也微微泛红,晶莹的泪在眼中打转,终于一滴一滴落下,学生仿文3:《逆行者》沾湿了儿子温暖的衣领。她轻轻地抚摸着儿子的脸,柔声道:“妈妈要去打怪兽了,你在家要乖乖的哦。”儿子哽咽着懂事地“嗯”了一声。该走了,她又一次吻了吻儿子可爱的脸蛋,替儿子整理一下衣角,站起身,一步一步向前走,又转过头,伸出手,轻轻地摇了两下,与儿子告别。站立在风中的儿子身影越来越小,她的泪又无声地滑落……(写法: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直接描写。)(3)仿表达方式。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仿写点分析:叙议结合,概括全文内容、奠定情感基调。名家范文4:《灯笼》(吴伯箫)真的,小纸船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小时候,某次看电视看见一个船长率领着一群水手出海探险,我觉得非常酷。我暗暗立志,一定要当一位船长率领着自己的水手一起出海探险,便缠着妈妈给我买一艘船。妈妈于是给我折了一只小纸船。我把它当作宝贝一样,拿着小船仿佛自己已经是一位在无垠的海洋里乘风破浪的船长了。上学时,我把承载着我梦想的小船拿到学校里,同桌小明非要看看,可我不愿把“梦想”让他随意观赏。小明很犟,学生仿文4:《一个小纸船》我也很倔,一番争抢后,我的“梦想”毁于一旦,我气得好几天没理他……直到那天……那天小明突然对我说他要去外地上学,我没有说话,只是拿出了那个小纸船。空气瞬间变得凝重了,时间仿佛静止了。几秒后,我们哭得跟泪人儿一样。再见了我的朋友,再见了……唉,我的朋友,我想念你。想念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的时光……知识小结(1)仿写点分析。要认真分析、研究片段中的精彩之处,力求准确把握仿文的“外形”和“神韵”。(2)仿写内容选择。选择自己熟悉的、有情感体验的内容,切不可为了“仿”而机械模仿甚至抄袭。(3)变通与创新。分析名家名作的语言特点、写法规律,以“仿写”为阶梯、桥梁,达到写作的新高度、新领域。总结存储1.课堂小结学会根据需要恰当选择具体的、合理的仿写点,达到以“他山之石”来“攻玉”,“假名家之手”写“我心”的目的,是仿写的真正要义。2.实践演练完成课本P24“写作实践”第三题。板书设计学习仿写读是基础,思是关键,“我的”才是真作文仿写点分析,仿写内容选择,变通与创新写作说明的顺序第1课时第2课时第1课时新课导入寒假,小明同学去北京故宫游览了一番,他自觉收获很多,有很多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请你帮他出个主意:他怎样安排想说的内容,才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白?写好说明文,安排好说明的顺序,能够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也能够让读者准确把握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一方面需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以及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来决定,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读者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来安排。重温说明顺序在学习过的说明文中找几段话出来,分析归纳说明顺序的类别。片段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这段话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的四季物候现象。片段二: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叶圣陶《苏州园林》这段话先总说说明内容,然后分别介绍假山和池沼。介绍池沼时,先介绍水的特点,然后介绍位置(中心),再介绍桥梁、石岸、点缀的石头和花草等其他的配合景物,最后介绍池沼里的景致,是按空间顺序介绍的。片段三: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阿西莫夫《被压扁的沙子》这段话先介绍斯石英及其特性,然后推理出“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的结论,这样按照认识事物的规律介绍事物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片段四: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茅以昇《中国石拱桥》这段话先总体介绍中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然后举例说明。简略介绍“旅人桥”后,重点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赵州桥。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顺序,属于逻辑顺序的一种。另外,从“旅人桥”到赵州桥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片段五: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陶世龙《时间的脚印》这段话先说结果——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然后由现象探究本质,解释过程。这也是逻辑顺序。从上面的课文片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从说明顺序的角度得出什么结论?(1)合理的说明顺序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能使说明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能吸引读者。(2)说明顺序一般分为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3)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里可以有多种说明顺序。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其中使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包粽子的方法介绍先选两三片粽叶,把这些粽叶错开折叠,即上面的粽叶压住下面粽叶的一半即可。然后把粽叶折叠成漏斗形状。再在这个漏斗中先放一小半糯米,放几粒红枣后,又放点糯米把红枣盖住。糯米和漏斗口持平即可,太少了粽子很瘪,太多了包不住。最后折叠粽叶使粽叶把糯米全部包住。用棉线缠绕粽子四五圈,系上活扣,吃粽子的时候方便解开。这里使用的是时间顺序。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确定说明顺序从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中或者是上面所列举的五个片段中,你认为该如何确定说明顺序?说明顺序的确定必须根据说明对象或内容进行选择。说说下列对象(内容)应该用怎样的说明顺序来进行说明。①工序流程;②介绍建筑物;③历史发展;④花草树木;⑤旅游景点;⑥生物成长;⑦山川江河;⑧具体物品;⑨概念原理。时间顺序:①③⑥;空间顺序:②⑤⑧;逻辑顺序:④⑦⑨。(部分对象可根据选取的内容角度的不同,选择多种说明顺序进行说明。)小结:选择说明顺序的标准,一般应考虑两点。第一,按说明对象的自身特征与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来安排说明顺序。如果介绍一座建筑物或者景点(静止状态的事物),我们一般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如果介绍事物的发展过程(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我们主要采用时间顺序;如果介绍事物的道理(复杂的事理),一般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要根据说明对象而定。第二,按照读者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对于读者熟悉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明一般规律,再说明个别现象,如《苏州园林》;对于读者比较陌生或者难以理解的说明对象说明时常常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到内在机理,由个别推及一般,如《大自然的语言》。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等。以“我的小天地”为话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200字左右。提示:(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2)写作中,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这样能使介绍更加清楚。实战小练课后作业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提示:1.确定说明对象,如空气、水质、植被、交通状况等,写出它的变化。2.查找相关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3.注意安排好说明顺序。第2课时交流展示小组间展示写作提纲。全班展示同学习作。学习方法学习活动一任务:对照给出的说明语段,找出标志说明顺序的词语。片段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片段二: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片段三: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黄传惕《故宫博物院》正确使用标志性的词语,能使对说明对象及内容的介绍更清楚。小组讨论:以时间、空间或逻辑为序的说明语段,通常使用哪些标志性的词语?时间顺序的说明语段一般要运用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空间顺序的说明语段要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逻辑顺序的说明语段可使用“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词语。学习活动二讨论:假如我们要写一座建筑物,可能会采用哪些说明顺序。对于同一座建筑物,由于关注的角度不同,要介绍的内容不同,采用的说明顺序也会不同。如果介绍该建筑物的历史变迁,应采用时间顺序;如果介绍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应采用空间顺序;如果介绍该建筑物的某个特点及其成因,应采用逻辑顺序。因此写作实践中采用哪一种说明顺序,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学习活动三从以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里任选一个,围绕其特征与功能,从不同角度设计写作思路。手机词典电脑冰箱民居汽车温馨提示:(1)可以写自己拥有的这“一个”事物,如“我的钢笔”“我家的房子”,也可以写“一类”事物。(2)写作思路既要表现事物的外在特征,更要突出事物的内在特征。(3)写作思路力求条理清晰,写完不妨让同桌先看一下,看看他(她)能不能明白。题目解读

介绍一件科技新产品(教材P48“写作实践”第二题)

题目: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

解读:根据读者的年龄特点,采用适宜的说话方式进行表达。如为儿童介绍,可以采用童话体或者拟人化的方式来叙述,这样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为长辈介绍,可以采用问答式来安排行文。

可以查阅相关产品说明书以及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充分了解产品的功能与使用方法,然后根据读者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说明内容,确定介绍的重点与难点,再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组织全文。注意不能照搬产品说明书,或者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资料编辑而成,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写作说明文时要言之有序,必须先确定说明对象,考虑好写哪些内容,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然后正确使用标志性词语,使介绍更清楚;最后再分清主次,综合归纳。这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规律,又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特征,还能把知识讲得清楚明白。顺序理清,写作才能轻松。板书设计说明顺序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一般到个别由现象探究本质写作学写读后感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言外之意是,多读书对写作大有好处。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其实,读书妙处无穷,书香浸润人生。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要写下自己读书的感悟,让每一本书真正发挥效用,成为我们成长旅途中的路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好读后感。新课导入进入初中以来,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名著了,也掌握了不少阅读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做了不少的读书笔记。有的在书上画线做标记,有的在书上做批注,有的用笔记本做摘抄,还有的写读书感悟。了解读后感你发现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有什么关系?了解读后感读书笔记种类多样,但之前所做的读书笔记只能算是一种“低级”的“动笔墨”。我们读了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后,总会有些体会或感想,把这些写下来,就成了读后感。读后感是一种高端的读书笔记,侧重于记录自我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摘抄、批注或记载。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一类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它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了解读后感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一般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感”是重点。“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了解读后感阅读所获得的感受可能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作品主题的思考,有的是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还有的是对某个细节或某些语句的感悟。这就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和别人分享的内容来写。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读后感呢?学写读后感写好读后感的三点要求学写读后感(1)理解原文抓要领。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深入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生发出自己的感想。(2)突出重点谈感受。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3)联系实际深开掘。写读后感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学写读后感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学写读后感读后感常见的写作模式是什么样的?

点——引——议——联——结以《傅雷家书》为例,分析读后感的写法。学写读后感(1)点——提炼感点,开篇点题。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读”可能会有多角度,但“写”要从“读”中提炼出感受最深、见解最新、最有内容可写并能联系实际将其写深写透的感点。感点就是文章最打动你的动情点或给你深刻启示的启示点。《傅雷家书》中能够引发我们感想的东西很多。我们是不是要把它们都写到读后感中?如果都写到读后感中,那么文章就可能蜻蜓点水、毫无条理,没有思考的层次感,也不透彻。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最能引发别人共鸣的一点来写。学写读后感思维导图一学写读后感小结:感点可以是文章的主题中心,也可以是重要情节;可以是闪光的语言句子,也可以是写作手法,还可以是人物精神品质。学写读后感学写读后感(2)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关键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学写读后感(3)议——分析材料,发表议论。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的内容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内容做一番分析;也可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做一番概括;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做一番挖掘,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感点。学写读后感(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泛泛而谈。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用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用丰富多样的社会现象,来衬托自己的感受,从而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思维导图二学写读后感小结: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示例;可以是相关或相似的现象;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实的;可以是阅读积累,也可以是生活实际。学写读后感学写读后感联系实际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联系自己个人生活,不要写成自己某项事迹的汇报,也不要写成检讨书。②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注意分寸,不说假话、大话、空话。这样才能言中有物,切中要害。学写读后感③联系实际时还要力争情理真切。情真才能感人,理切才有力量。切不可言不由衷,胡编乱造。④联系实际时,联想要丰富。多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各个领域有突出表现的人和事,多选择新近发生的,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⑤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前面所引的内容。学写读后感(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篇末首尾呼应,再次点题,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卒章显志,使文章在主题上得到升华,意蕴深长。学写读后感如何拟好读后感的题目?拟一个好的题目能为作文增色不少。确定阅读材料后,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和感悟来拟题。学写读后感(1)直接拟题。“《……》读后感”,如“《傅雷家书》读后感”;“读《……》有感”,如“读《傅雷家书》有感”。(2)以感点为正题,以“读《……》有感”为副标题。学写读后感如:一颗赤子之心——读《傅雷家书》有感;做人的艺术——读《傅雷家书》有感;大爱无言——读《傅雷家书》有感。小结:一个明确精巧的标题能瞬间吸引眼球,让读者第一时间明确文中的感点。围绕感点,正副标题配合使用,感点更加明确,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大爱无言——读《傅雷家书》有感①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七日一列驶往波兰的火车载着傅聪和满车的期盼祝愿出发了。自此,一封封家信穿过一道道国境线,传递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②直到其中一方的生命戛然而止……习作展示静静地翻开《傅雷家书》,书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送别傅聪以后,傅雷写道:“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怎样的严肃,怎样的理智都在离别的一刻分崩离析。这是多么深沉的父爱啊!③一旦化冰为水,这父爱在一个日益独立的青年习作展示面前又显得有些缠绵:“想必不致嫌我烦琐”“饮食寒暖要极小心”这样的语句倒像是抢了母亲的位置。而像是“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这样的话语则如同巨浪般打来,浓烈而又温存地包裹着傅聪,激荡着读者。习作展示厚厚的一沓家书,出自傅雷,却又让人觉得不是他写的:他几乎不提到自己的状况,身体、心情、趣事难以从家书中翻出一星半点。反观我的妈妈:美食、美景、经济状况等话题常在孩子面前谈及,这才像是一位家长在与自己的孩子聊的家常。相比之下,傅雷的信甚至显得有点回避自己,他是将自己的整个身心都习作展示倾注于孩子身上,在孩子面前完全忘了自己。④

生活中,或许也有那么一类父亲。虽然手机电脑早已普及,惠及千家万户,电话那头的声音却急切地问着你:“考得怎么样?和同学相处得怎样?有什么想要的,下次我给你带来。”他们乐此不疲地了解着我们,仿佛从未和我们相见。⑤可当我们做子女的问起他们的情况时,他们先习作展示是短暂地沉默,随即回答“挺好的”“没什么”“还是说说你吧”,类似这些转移话题的应付辞令,其实包含着一种深沉的关爱,那是无言的父爱。阅读《傅雷家书》,我为傅雷先生对人生如此认真的态度和对子女的成长如此深切的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艺术、人生、事业,小到习作展示到吃饭、穿衣、花钱,傅雷对孩子的关心事无巨细,关怀备至。⑥点评:①题目:采用主副标题形式,“大爱无言”高度

概括《傅雷家书》给“我”的感受。②点,提炼感点,开篇点题:开篇概述家书的内

容,点出“深切的关爱”主题。习作展示③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引用的原文,深沉而浓

烈的爱渗透在字里行间。④议,分析材料,发表议论:表达自己对傅雷的敬意,

也是感想的一部分。⑤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联系生活,谈论父爱的

伟大。⑥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结尾再次点题,使文章

结构更加完整,意蕴深长。习作展示小结:本篇习作开篇概述原作内容,抓住要点,简明扼要。感想的内容,先扣住深沉的父爱,表达自己对傅雷的敬意,然后赞美现实生活中父爱的伟大。思路清晰,情感真挚。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借助“反思点”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以致用,在反思和修改中加深对读后感写作的认识,提高写作能力。习作展示试写读后感用已学的读后感知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反思所写读后感是否有以下不足:(1)以“引”代“感”。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往往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试写读后感(2)脱离原文空写“感”。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来。“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里。因此,写“感”应当与原文自然结合起来。试写读后感(3)内容杂乱无中心。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试写读后感(4)感受认识太肤浅。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个人实际和生活现实,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结尾主体开头板书设计学写读后感题目点——感点+读《……》有感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议——分析材料,发表议论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写作

学写游记第1课时第2课时阅读导入读一读下面的短文,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游览北海公园》第1课时游览北海公园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划船,湖边有很多游客。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我们登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岛,看到了负有盛名的北海白塔。游览北海公园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划船,湖边有很多游客。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我们登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岛,看到了负有盛名的北海白塔。这是一篇“记流水账”式的游记。缺少对具体景物的描写;材料主次不清,详略不当;缺少自己游览时的独特感受和思想情感的表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1、112的写作材料,勾画并提炼重要信息。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游踪;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则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写好游记的关键:描写景物时,要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者是你感受最深的景物来写,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鲜明地呈现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其中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一篇好的游记,往往还具有知识性。描写景物以《壶口瀑布》中“枯水季的壶口瀑布”部分为例,看看作者是怎样对景物进行定点观察的,我们能从中得出什么写作方法和启示。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写景物之“奇”;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写景物之“雄”;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写景物之“险”。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写景物之多姿多彩;最后,视角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写景物之震撼人心。应该有一定的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由中间到四周等。多角度观察景物,如远眺、细看、俯瞰、仰视等。这样,描绘的画面、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层次分明,使景物展现出独特的美感。方法和启示结合前面学习写景文章的经验,说说自己知道哪些描写景物的方法。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春》)方法:调动各种感官使所写景物丰满真实,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方法:把主观感受、想象与客观描写融合,慨叹大自然的永恒与伟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永恒壮美的各拉丹冬雪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感官描写、特写镜头、动静结合、修辞手法、联想与想象、虚实结合……描写方法想一想:怎样在写景中写出独特体验?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对黄河水拟人化的描写中,像“推推搡搡,前呼后拥”“翻个身再跌下去”,似写水又似写人;而“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则近乎主观感受与客观景物合一,作者仿佛正是那滔滔河水了。《壶口瀑布》作者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渗透在字里行间。如冰窟中的风本应是寒冷刺骨的,可“感觉不到冷”的作者却听着风声,辨着方向,把思绪放飞到洪荒之始,感喟于自然的永恒。作者在把主观与客观交织融合时,往往从眼前的景物出发,做时间维度上的延展:或感慨于自然历史的无尽(写冰河上的风),或畅想眼前奇景的形成过程(写冰塔林、冰川),或联想当下景物的“未来”(写冰下流水)。《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运用拟人、联想与想象、融情于景、将现实与历史结合等手法,写出独特体验。独特体验将教材P112“写作实践”第一题的提示与下面提示结合,完成习作。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进行描写。运用感官描写、修辞、虚实结合、联想与想象、特写镜头、动静结合等手法生动、细致地描绘景物的特征。运用拟人、联想、想象等手法,或将现实与历史结合,在写景中融入个人感受,写出独特体验。温馨提示点评要求①顺序清楚,多个角度;②多种手法,描写细致;③融入感受,体验独特。西山的秋天是美丽的。①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站在半山腰,抬头仰望,湛蓝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②西山的秋天①句点明描写对象及特点。②句以半山腰为立足点,后文以“仰望”“远望”“近看”“俯瞰”多角度描写西山秋天的美景,条理清晰。远望田野,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谷,在阳光照射下黄得发亮。风吹过,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煞是好看。③近看俊俏秀气的山峰,满山的橘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③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稻谷成熟的景象。诱人的橘子在绿叶的衬托下更加艳丽,叫人垂涎欲滴,恨不得马上咬一口。④俯瞰西山脚下,是一望无垠的太湖,令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④句写作者看到诱人的橘子时的感受,写出了作者独特的体验。山坡上的草,已经枯萎变黄,恰似给山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红叶此时最为惹眼,它充满激情和活力,火红火红的,好像要燃烧起来,真可谓锦上添花。⑤⑤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山坡上的草、红叶装扮了秋天的西山,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写出独特的体验。弯曲的小路旁盛开着点点金色的傲霜秋菊,更为西山增添了一丝隐士的高洁气质。⑥⑥句写细看之美景。结构安排比较下面两篇课文的游踪有何不同,并说说应如何根据游踪安排写作顺序。《壶口瀑布》游踪:雨季的壶口瀑布:站在河滩上。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沟底河心的一块大石头上。《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游踪:第一天,草坝子的营地—在坚冰丛莽间的砾石堆上—沿冰河接近冰山—置身于冰窟—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壶口瀑布》的游踪是定点换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游踪是移步换景游踪不同写作顺序以游踪作为文章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根据立足点的变化组织内容,安排顺序;按照游览者独特体验,分类描摹,一般采用先概括再分述的结构方式。结合《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内容安排,说说游记作品怎样做到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壶口瀑布》:详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突出其雄奇壮观、刚柔相济之美:作者先俯视龙槽,讲明“壶口”之来历;再仰观河面,看巨瀑之源头;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继而又随水雾由下而上;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最后,描写脚下的巨石。略写雨季的壶口瀑布,表现黄河的磅礴气势,衬托了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的刚柔相济之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详写作者置身于冰窟的所见所闻,突出各拉丹冬的雄伟圣洁、威严瑰奇的特点:呼啸的风,纷纷扬扬的雪粒,漂亮的冰体,太阳下的冰世界,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略写探险中的危险和困难,作者身体的难受,近望冰山的千姿百态,衬托了各拉丹冬的威严。

能体现景物特征(独特性)的要详写,而不能体现其特征的则要略写或不写。详略得当写游记时,可以适当增添一些内容,以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化气息。在游记中加入叙事,引入一些典故、传说、史料、前人的评价或者文人墨客的诗文名句等,以丰富游记的内涵,给景物添上一层诱人的人文色彩。

《登勃朗峰》:写下山时车夫车技之高,叙述奇人奇事,具有传奇色彩。

《一滴水经过丽江》:写明朝时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四方街,徐霞客把玉龙雪山写进《徐霞客游记》,四方街中有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等等,这些都使丽江有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历史底蕴,丰富了游记的内容。示例请大家运用以上方法完成教材P112“写作实践”第二题。首先,老师建议这么做——提示:画出游览路线图。将在不同游览点上的所见所闻附在各个游览点旁,并确定写作的详略。按游览顺序拟写写作提纲。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最难忘、独特的一次游览经历,拟写写作提纲。题目:游三峡中心思想:通过描绘三峡山、水、大坝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结构安排开头中间交代游览的时间、地点。(略写)描写隐没在绿丛中的白帝城和三峡口。(略写)描写三峡的山险、秀的特点。(详写)描写三峡的水与山相互衬托的妩媚与雄壮之美。(详写)描写三峡大坝的宏伟壮观之景。(详写)结尾抒发对三峡雄奇秀美之景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略写)根据写作提纲,结合“写作实践”第二题的要求与提示,完成写作。游览路线拟写提纲确定材料(详略)丰富内容游记展示交流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写游记时,要按照顺序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描写景物,并合理安排文章内容、层次、详略,以突出景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这节课,我们首先一起分享上节课布置大家完成的习作。第2课时习作修改(1)游踪交代清晰,行文思路分明;(2)叙述详略得当,突出景物特征;(3)添加人文要素,内涵更加丰富;(4)运用融情于景,表达独特体验。情感表达请结合下列资料,看看《壶口瀑布》一文作者是怎样表达出独特的思想情感的。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由河水在壶口展现出的多种形态,联想到人生的五味杂陈,表现黄河的博大胸怀。)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由水侵巨石,认识到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联想到民族的伟大精神,引申出“历经磨难,方显个性”的哲理。)在对景或物的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赋予游记作品鲜明的主题色彩。周日上午,我怀着景仰的心情来到了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里,因为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就静静地坐落在这里。①参观鲁迅故居①句开篇点出鲁迅故居的位置以及参观者“景仰”的心情。北京的初春还有些寒意,但当看到鲁迅故居院中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②这是一座极普通幽静的四合院,房屋都很矮小,丝毫看不出这里曾是一代文豪的住所。③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一点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④②句情景交融,一提“温暖”。

③句简笔勾勒鲁迅故居的概貌。

④句再提“温暖”,意味深长。这个青瓦灰墙的四合院很小,院子中间有两棵大的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说这两棵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几经沧桑,却依然繁茂。⑤我想鲁迅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里到了春天肯定满院飘香。⑥⑤句借物喻人。

⑥句运用联想,直接书写作者的感受。引人注目的是北面的正屋。正屋的东间是鲁迅母亲的住室。正屋中间向后扩建的一间小屋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称之为“绿林书室”,人们都叫它“老虎尾巴”。⑦⑦句引入别人的评价,增加趣味性。室内陈设简单,北边窗下有一床铺,上面铺着单薄的被褥。靠东墙放着一张三屉桌和一把藤椅,桌上放着毛笔、笔架、砚台、马蹄表、喝茶的盖碗、煤油灯等物品。屋内西墙上挂着写有《离骚》诗句的题字,上书:“望崦嵫(yānzī)而勿迫,恐鹈(tí

jué)之先鸣。”⑧⑧句描写了鲁迅工作室兼卧室的室内陈设——题字;引用诗句,富有文化气息。鲁迅先生正是如此珍惜时间,在这间小屋里,在这张书桌旁,在这盏煤油灯下,辛勤地写作,忘我地工作。鲁迅先生在这间斗室里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以及《野草》《彷徨》《坟》等不朽作品。⑨⑨句联想鲁迅先生工作的情景,介绍他的文学著作,表现鲁迅先生珍惜时间的品质。“老虎尾巴”后面是鲁迅先生经常散步的后院。院中央有一眼井,周围有小草和树木。⑩

东厢房为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的一生。⑪⑩句以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过渡,详略安排合理。

⑪句为本段中心句,引领下文。“在绍兴”的部分主要展示了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⑫⑫几句详细描写陈列大厅。按照时间、地点的先后变化,分阶段概述鲁迅先生的一生。在他看来,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⑬⑬句运用议论,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民族精神的赞扬。看完这些,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给人的印象是极深的。鲁迅先生不仅以他战斗的一生、以他的文字和作品教育着我们,还以他简朴的生活教育着我们。⑭⑭句用议论、抒情作结,表达作者的收获和对鲁迅先生的赞美、敬仰之情。同时首尾照应,结构严谨。作者以参观路线为线索,记叙了参观鲁迅北京故居的见闻和感受。详写了鲁迅先生北京故居的工作室兼卧室和陈列大厅。写工作室是为了突出鲁迅先生简朴、惜时的崇高品质和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写陈列大厅是概述鲁迅先生为国为民的主要事迹,赞扬他的民族精神。在朴实的语言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崇敬之情。写作实践教材P112“写作实践”第三题是一道与参观建筑物有关的写作题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题干和提示,并补充题目。示例:《参观上海博物馆》审题立意是写作的第一步。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参观经历和独特感受,确定文章中心。

示例:记叙参观上海博物馆的经过,表达对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自豪之情,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赞美之情。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在选材时我们需要注意——要抓住游览场所的特征或根据自己的体验,来选择材料,表现中心。如:(1)选择鲁迅北京故居的整体概貌、工作室兼卧室和陈列大厅里的陈设,表现鲁迅热爱生活、珍惜时间、勤奋忘我、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2)选择博物馆中的青铜器、陶器、古代画作,表现中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人民的勤劳智慧。一篇游记作品,既要有“灵魂”“血肉”,还得有“筋骨”——材料安排。请大家运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方法来组织材料。血肉材料筋骨材料安排(1)按照自己的游踪或独特体验,安排写作顺序。(2)能突出参观场所特征的要详写,其余的略写或不写。(3)丰富文章内容:适当加入叙事,引入一些典故、传说、史料、评价或诗文名句。方法:(1)写作顺序:以作者的参观路线为线索。(2)详略安排:详写鲁迅先生北京故居的工作室兼卧室,以突出鲁迅简朴、惜时的品质和忘我工作的精神品质;详写陈列大厅是为了赞扬先生的民族精神。其余的略写。(3)引入内容:引用古诗句“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表现先生惜时的品质。示例:《参观鲁迅故居》写作顺序一楼的青铜器—二楼的陶器—三楼的古代画作。《参观上海博物馆》详略安排详写陈列室中的青铜器,略写陶器、古代画作。而青铜器陈列室中又重点写西周时期的名叫“大克”的鼎,和春秋晚期名叫“牺尊”的酒壶,表现青铜器的典型特征与不同风格。其余的一笔带过。引用讲解员的介绍或插入相关历史故事,来表现中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引入内容开篇可交代时间、人物、心情、游览地以及对此地的初步印象,总领全文。在详写参观的见闻感受时,运用“总—分”的结构方式描写某个具体的参观景点。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并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结尾运用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感情或哲理,升华主题。提示拟写写作提纲,然后完成习作。课堂作业板书设计描写景物学写游记议论、抒情(游记的灵魂)表达感情写作顺序、详略得当、结构形式结构安排按照顺序、不同角度、运用手法、融入感受写作学写故事了解“故事”,激发兴趣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莫言

本课件是在MicorsoftPowerPoint的平台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行,集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减轻了学习负担,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育的灵活与高效。部分内容取材于网络,如有雷同,请联系删除!作品整理不易,仅供下载者本人使用,禁止转载!故事是一座用语言搭建的戏台,有的人在看,有的人在演,动情处,人人都想客串一把;其实,人人也都曾经客串过,因为,故事的别名叫“生活”。——李丹崖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位作家对“故事”的看法的。莫言认为,讲好故事也能获得巨大的文学成就,故事里面有真理和正义,一个人可以将终身讲故事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人生追求;李丹崖认为,故事就是人们演的戏,故事就是生活本身,阅读故事就是阅读人生。你觉得“好故事”有什么特点?好故事都有主题深刻、人物鲜明、情节曲折等特点。共赏“故事”,学习技法莫怀戚的《散步》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用了什么手法?作者选取了一家人散步的小事来写,所表现的意蕴却发人深思: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份真诚的理解,一份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循环正反映了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道德之美。课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技法1: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主题深刻的故事”。欣赏两个经典作品的片段,合作探究:名家是怎样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的?片段一:《变色龙》节选“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儿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居然有人养这种狗!这人的脑子上哪儿去啦?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见,你们猜猜看,结果会怎样?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片段二:《水浒传》节选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认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的,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