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

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题。

材料一①中国历史地理学脱胎于传统沿革地理,从它与地理学的关系看,大体经历了

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本上属于沿革地理阶段。当时的研究者不需要经

过地理学训练,只要有一定的空间意识,运用常规史料分析考辨手段就能把问题解决。

20世纪50年代中叶以后,历史地理学开始向现代科学体系演进。随着地理学理论方

法的引入,研究者需要懂得地球表层演化的科学原理,以此为指导提出问题,然后运

用史料加以分析和解释。这一时期,历史地理学获得空前发展,得益于深度的史地交

叉融合,现代历史地理学学科架构迅速构建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历史地理学对

现代她理学的诉求仅限于科学原理和基本工作思路,至于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仍以

传统文献描述为主。此后,历史地理学进入第三阶段,即大数据时代。

②相比于现代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的数据规模显然难以与之相提并论。不过较之于以

往的历史地理研究,数据增量已经不可以道里计。其中,资料的可得性出现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一些原藏于海外、民间以及各公藏机构的大宗史料不断面世,很多史料可

以通过网络便利地获取。因此,资料范围较之过去大大扩展,数据资源与过去不可同

日而语。此时历史地理学要取资于地理学的,就不仅包括科学原理,还有在新技术条

件下的研究手段和技术路线,甚至还有斯的问题形态和提问方式。

③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对待数据,地理学和历史学存在着天然的不同。地理学的目

标是把空间差异讲清楚。为了精准,不得不运用大量数据。其所用数据,绝大部分不

需要自己去生产,至少不需要手工生产。而历史学的本质是人文,它的论证讲史料。

而史料首要的问题不是数量,而是真伪——这史料是怎么产生出来的,说明了什么?

然后才是对它的提取和利用问题。去伪存真,尽量采用接近第一手的史料,才会赢得

认可。若是一味地堆砌史料,往往不被接受。因此,从史料中进行数据提取,有不少

学者是相当杭拒的。他们觉得史料很难量化,量化后貌似精确,实则失真。只有文字

描述才能“柔软”地贴近历史事实。这种看法当然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绝对化。

④数据提取是有边界的,即数字人文的目的是要更好地为人文研究服务,而非消解传

统人文研究。因此,将史提取成数据,只能针对可量化的内容。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

面,重建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应该是当务之急。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

理环境。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环境以气候、地貌最为重要,而人文地理环境则以政区

为基础。前辈学者将地理作为治史“四钥匙”之一,其实主要指的是沿革地理,重点

是为了弄通历史地名变迁。研读史料,一定要清楚它具体的时空位置。史料所系的具

体空间是靠历史地名来定位的。如果不了解其准确含义,对史料的理解便难免失真。

⑤数字化成果扩大了历史地理学的辐射力,也密切了历史地理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当

然,历史地理学也面临着挑战。其中最大的困难是数据生产。虽然未来也许有应用遥

感、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数据提取的可能,但目前数据产出主要还是靠人工,

需要研究者从史料中去挖掘,考证、分析、判断。不妨说,历史地理学的很多研究就

是一个自己生产数据的过程。这样的产出效率偏低,但在很多专题领域似乎很难有更

便捷的办法。此外,由于资料密度的差异,所能复原的地理环境在不同时代的精度有

较大差异。近现代的复原可以做到很精细;中古以前精度无疑要下降很多。有些问题

可能确实无解,而有些可能只是未想到合理的技术路径,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多学科互

动,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接近目标。

(摘编自张伟然《历史地理:数字人文的硬抓手》)

材料二历史地理学走向数字化发展道路是学科本身发展趋势使然,而数字化为学科

进步提供了更丰厚的土壤,也展现了更广阔的前景,对于深化问题研究、加强学科综

合,起到了关健性的作用。在区域环境变迁研究过程中,建立包括历史自然与人文多

元要素的地理信息数据集,利用“格网体系”(Gids)的方法,将点、线、面数据进

行格网化处理,把过去不能进行比较的人文与自然要素,经过标准化处理,落实到同

一水平上,在同等面积之内比较各要素分布的密度差别,从而评估不同地域的要素发

展程度与水平,揭示地表覆盖的空间形态。可以说,这也是解决历史自然地理与人文

地理研究相互割裂问题,突破学科界限、进行历史地理学综合研究的一个思路与方法。

当然,就目前历史地理数字化发展来看,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将中国传统缺乏计量的

文献史料进行数字转换,本身就是非常艰难的攻关。这中间需要制定数据标准、设计

数据格式、进行数据编码,从各种文本资料中提取能够进行时空对接的数据,其中不

同的要素都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历史地理工作者既要对中国传统文状有基本认知,还

要了解数据库建设的要求,而文本、图像的自动化提取工具与模型还非常不够,人工

智能的应用也才刚刚开始。

(摘编自张萍《数字时代: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与挑战》)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它与地理学的关系,我们可以将中国历史地理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正处

于第三阶段。

B.进人大数据时代后,历史地理学资料的可得性发生巨大变化,研究手段和技术路线

也发生变化。

C.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前者以气候、地貌最为重要,后者是

政区的基础。

D.历史地理学很多研究还需靠人工方式自己生产数据,虽产出效率偏低但目前还找不

到更好方法。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传统沿革地理相比,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者不但要懂得地球表层演化的科学原

理,还要以此为指导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解释。

B.不少学者反对从史料中提取数据,认为史料难以量化且量化后容易失真,只有文字

描述才是真实可信的。对此,作者并不以为然。

C.资料密度的差异会导致所能复原的地理环境精度的差异;距今年代越久远,资料密

度就越小,所能复原的地理环境的精度就越低

D.在区域环境变迁研究过程中运用“格网体系”的方法,有助于评估不同地域的人文

与自然要素发展状况,揭示地表覆盖的空间形态。

3.下列选项中,最能够体现“数字人文的目的是要更好地为人文研究服务”的一项是

(3分)

A.20世纪三十年代,陈寅格治史,无论分析政治利益集团还是考察典章制度、讨论社

会文化思潮,都自觉地引入地域这一先天性限制因素.

B.进人21世纪,计算机融合网络信息技术,以虚拟地球为平台,进行全球范围地理

空间数据共享,使地理学进入虚拟表达时代。

C.经过20余年的攻关,历史地理研究机构与学者已开发了诸多类型丰富的历史地理

信息数据库,如中国历代人口数据库、中国历代疫灾数据库等。

D.“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开放平台”集成了历史上丝路沿线河流水文,生态环境等

多元数据集,为进行综合性的人地关系研究提供数据依据。

4.材料一在论述大数据时代历史地理学特点时运用了比较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如何应对历史地理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

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黑倔驴李建文

西王庄村东十字路口老槐树下,有一个凉粉摊儿。摊主老头儿高个,人称“五爷”。

五爷头上一顶土黄色草帽,身上一件对襟黑褂儿,脸黑得像锅底,嘴边一图儿胡子却

白得像粉丝。私下里人送外号“黑倔驴”。

黑倔驴实际上是指五爷旁边的那头黑驴。黑驴除了驴嘴和肚皮下为白色,其余一色儿

纯黑,无杂毛。这驴是五爷最亲密的伙计。最令五爷自豪的是,附近几个村庄再没有

第二头驴了。

五爷摆摊儿,已有多年。每年春种过后,就来村东头出摊儿。上午八点,驴车准时到

位,缰绳往路边老槐树枝上一拴,凉粉面袋口儿解开,杆杆拿出来,放在车帮上,自

己坐到树下乌龟壳似的红石头上去抽旱烟。

①没人买凉粉,五爷一边“啜啜”抽旱烟,一边欣赏黑驴。五爷看黑驴,就是看艺术

品,哪哪儿顺眼,尤其驴脾气特别随他。以前谁家需要五爷赶着驴去帮忙,五爷都答

应,后来,五部有时会倔强地回一句:“赶不上!”村里人便议论,五爷性子随了驴。

其实,这不能怪五爷。有人地里喷洒灭草剂,要五爷赶驴拉着塑料水桶去地里,五谷

就不去。五爷想,草都打死了,人吃了玉菱会没毒?还有人打了灭草剂在家闲着,没

事就上麻将桌,五谷想,你有这时间,多上两遭地,锄锄草,为啥非要打灭草剂?这

不是自己给自己下毒药?最使五爷担心的,家家都打灭草剂,黑驴一不小心吃了,那

还了得?所以,只要是打灭草剂的人家来找,五谷都说:“赶不上!”于是,有人干

脆背后喊五爷“黑倔驴”。

别人家种地,清一色玉菱。②犁地时撒进化肥,苗上来打一次灭草剂,就等收秋了。

五爷不同,地里面五花八门样样都有。五苓觉得村里人这些年不像样了,丢了农民本

色。

五爷曲起左腿,胳膊搭在膝盖上,手端旱烟袋子,“哦啜”地柚着,见有人来,便把

烟袋锅子在鞋底上“叭叭”一磕,起身,脸上的皱纹花瓣一样绽开。

“五爷爷,我买些凉粉儿。”一个年轻姑娘打着招呼。

看见面熟,就是想不起来是谁家闺女。“你买多少?”

“五爷爷,你的袋子里有多少?”

“二十斤。”

“我想买三十斤,这不够啊。”姑娘盯着布袋有些遗憾。

五爷也疑惑:“你买这么多凉粉作甚?”

“我想让单位同事们尝尝,你的凉粉特别好吃。五爷爷,多少钱一斤?”

“八块。”

“那我全要了。”

“不能,最多只能卖你五斤。”

“为啥?”

“不为啥。”

“五爷爷,怎么了?你看不起我,还是对我有意见?”姑娘有些急了。

“可不敢这样说,孩子!我一个老头子,还敢看不起谁,对谁有意见?一下子真不能

卖你那么多,五斤已经是最多的了。”

“多出两块,二百块钱我全要了。这总行了吧。”

“不行。”

“五爷爷,求您了,我和同事们都已经宣传您了,您不卖给我,我会丢人的!”姑娘

真急了。

“闺女,你看这样行不?你就按八块买五斤,五爷爷白送你二斤给同事,行不?”

“您老怎这样难说话!”姑娘气得本想说一声“倔驴”,可没敢说,扭身走了。

不大一会儿,姑娘搀来一个老头。原来是五爷穿开裆裤一起长大的伙伴老通海。原来

闺女是这老家伙的孙女,难怪眼熟。

通海老头到摊前,五爷把烟递上去,说:“怎把你这老不死的叫来了?先坐下抽两口

喘喘气儿。”

通海老头把烟袋一拨拉:“不抽!你别觉得身体比我硬朗,你也是秋后的蚂蚱了。③

有钱还不挣?发什么傻呢?说吧,到底卖不卖?”

“卖,肯定卖,可不能全卖,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卖闺女五斤,白送三斤。”

“不行!今天非全卖不可!”老头态度坚决。

孙女一旁撑掇:“五爷爷,您就全卖我吧,每斤多加两元钱。您不给我面子,也该看

看我参爸和您这辈子的交情。”

五衿一听难度大了,让步说:“这样吧,我说个决断,你要愿意就买,不然的话,我

就不卖了。”

通海老头知道这是头“倔驴”,只好说:“你说!我听听。”

“我卖给闺女七斤,白送三斤,这样碰够十斤,你看行不行?”

“不行!我不讨你这便宜,就是想全买,价钱照顾你些也行。”通海老头还在强撑。

“今天你这是要砸我的摊儿呀!你全买走,我还在这儿摆什么摊儿?有人想吃,找谁

去买?”

“你不会隔两天不出摊儿,谁跟你不行?”

“那不行!凉粉儿要是没了,你说我这摊儿摆着叫个啥?”

树上拴着的黑驴,见三个人不停地吵吵,也直起脖子使劲吼叫起来。

五爷骂道:“畜生!你捣什么乱!”

姑娘急了:“五爷爷,您回去多磨一点不就行了?”

“你问问你爷济,这凉粉儿磨得容易吗?”

通海老头说了实话:“丫头,你五部爷的原料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他种的绿豆、麦

子、玉菱没农药、没化肥,谁磨凉粉也磨不出你五爷爷的味道来。”

姑娘有些失意,嘟嘟嚏说:“做得好,多给俩钱就行了呗。倔!

“丫头,你看五爷爷是在卖钱吗?算了,就买十斤吧。”通海老头终于妥协了。

通海老头要孙女放下一百元,五爷一听不干了,扯住袋子说:“只收五十六块,刚才

说了,白送三斤。

不行的话,一斤也别想拿走。”

通海老头没法子,安顿孙女付了钱,扭头往回走,屁股后面甩下一句:“黑倔驴!”

五爷一听火了:“老东西,你骂谁呢?!”

通海老头仰仰头:“骂驴!”

④五爷回头看黑驴,笑骂道:“看你落得这好名声!”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爷拒绝了打除草剂人家要他“赶着驴去帮忙”的请求,最担心的是黑驴不小心吃

了打过灭草剂的草而被毒死。

B.“五爷觉得村里人这些年不像样了,丢了农民本色”,表明他对村里人不敬畏土地、

不诚心种粮的不满与担忧。

C.五爷骂“最亲密的伙伴”黑驴“畜生!你捣什么乱”,实际上是指桑骂槐,借以发

泄内心对通海老头的愤怒之情。

D.通海老头扭头往回走时甩下一句“黑倔驴”,尽管他说骂的是驴,其实骂的还是五

爷。当然,骂中也不乏赞许。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传神地刻画了五爷闲暇时的情态。“欣赏”一词饱含了对黑驴的喜爱,也与

下文的“艺术品”相照应。

B.句子②把种地写得简单、轻松,实际上是五爷心态的流露,表现出他对这种“不像

样”的种地方式的不满以及不屑。

C.句子③连用三问,如同连珠炮一般,将通海老头对五爷不把凉粉全卖给孙女的不解

和不满表现得淋漓尽致。

D.句子④中“笑骂”一词看似自相矛盾,却流露出五爷对黑驴既恨且爱以及为它“落

得这好名声”的自豪之情。

8.小说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刻画五爷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黑倔驴”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

非豪杰不能也。荀或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或

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或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其乡人留

者,多为贼所杀。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

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

辛评等目:“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

去乎?”评等口:“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

天下事。出日:“真吾主也。”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日:“所

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吾徒也。”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

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日:“子衡已有

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日:“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

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

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

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选自《容斋随笔》卷十二•汉士择所从)

材料二臣道如何而后可?日: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

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况于无形无声乎!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

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

(节选自黄宗羲《原臣》)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所以A俱来者B欲全身C以待D时耳E子若见F能不已G非H吾徒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友,用作动词,指亲近友爱,与现在的常用义“亲戚朋友”并不相同。

B.适,指往、至IJ,与《孔雀东南飞》“始适还家门”中的“适”词义相同。

C.见,通“现”,与《答司马谏议书》“冀君实或见恕”中的“见”用法不同

D.诣,指到,造访,与《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中的“诣”词义相同。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或年轻时率族人离开易受攻击的颍川前往冀州,受到袁绍优待,但他认为袁绍不

能成就大业,于是投奔曹操。而留在颍川的同乡大多被杀。

B.郭嘉初见袁绍时就对辛评等人说,袁绍好谋无断,难以共渡大难,打算另觅主公并

劝辛评一起离开,但辛评并未跟从。后来郭嘉依附了曹操。

C.孙策平定丹阳,吕范请求暂兼都督,孙策认为他已拥有大批人马,不宜担任小官:

吕范表示两人同舟共济,一损俱损,这样做也是为自己着想。

D.周瑜先是结交孙策,孙策死后才不得已事奉孙权,但是心有不甘:诸葛亮在襄阳时,

不为刘表所用,但他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为其效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4分)

(2)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4分)

14,关于君臣关系,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1516题。

昭君怨•雪完颜亮

昨日樵村渔浦,今日琼川银渚。山色卷帘看,老峰峦。锦帐美人贪睡,不觉天孙①

剪水。惊问是杨花?是芦花?

【注】①天孙:织女星的别称。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运用对比写出雪后樵村渔浦的变化。“琼”“银”二字令人想见雪的晶莹纯

洁。

B.三四句承前,由水及山。“老峰峦”以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出山峰被白雪覆盖的景

象。

C.五六句中,词人想象,这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的雪花是织女用澄澈的银河水剪成的。

D.结尾写锦帐酣睡的美人一觉醒来的所见、所问,将杨花、芦花疑作雪花,憨态可掬。

16.有评论家认为,这首词“诡而有致”,即构思巧妙,富有韵味和情趣。请结合全

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来形容焚烧椒兰和宫车经过情形的语句分别是

“”和”“。

(2)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今昔对比,借故国宫殿的变化来抒发物是人非、山河变

色感慨的两句是

(3)小刚来到莲湖公园散步,看见湖中荷花绽放,婀娜多姿,荷叶田出,一望无际,

不禁想起古人的咏荷名句

a,O”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

在这两千多米高的长白山上,还有什么能像高山杜鹃一样,以柔韧的生命之力刺透冰

冷的积雪,自由地绽放在高山之巅?每一个途经的人,看到这片飘摇的花朵,都会被

它们孤傲决绝又奔放不羁的力量击中。

而人们忍受风雨酷寒去奔赴的天池,也以高山杜鹃一样的孤傲,在缭绕的云雾之中时

隐时现。①的天气,成为天池最完美的“变身衣”。它时而撩开衣角,展现

出几许绰约风姿,让人惊艳;;

。只有愿意历经漫长等待的人,才能在耀眼的阳光洒满蓝色湖面的某个瞬间,有幸目

睹它勾魂摄魄的姿容。那纯净得仿佛初恋一样的蓝,被群山温柔地包裹,犹如一滴天

空滑落的眼泪,闪烁着动人心弦的光泽。站在大风中目睹了这②的绝世之美

的人们,内心震动,许久都不能言语,仿佛怕惊动了这天上的湖泊。没有人知道在湖

水的最深处,373米的火山口,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又似乎那里什么也没有,

它③毫不保留地向整个世界呈现着它全部的美。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高山杜鹃以柔韧的生命之力刺透冰冷的积雪,

自由地绽放在高山之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

20.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io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广22题。

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胃里面用来消化食物的是胃液,包含盐酸、胃蛋白酶和黏液等

成分。胃液里面含有的盐酸浓度很高,盐酸是腐蚀性很强的酸,甚至能把金属锌溶解

掉。那么很多人就有疑虑了,胃的消化功能这么强大,①?

真相是,强腐蚀性的胃液确实在不断地分解着我们的胃。我们的胃之所以还在,因

为,②,它通过时时刻刻地再生以补充被自身消化掉的细胞。但是,③,

一般只需几小时就能把整个胃消化掉,所以胃仅仅依靠自身强大的再生能力也弥补不

过来。除了保护自身:胃还生长出二种特殊“装备”,即胃壁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屏

障,叫作胃黏膜上皮细胞。胃黏膜上皮细胞能把腐蚀性比较强的胃液和胃壁隔开,使

其不能渗入到胃壁内层。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

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有两则关于英语学习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一是某知名大学发布通知,不再将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校内英语水平专试和校外其他英语专试及其成绩作为学位授予

条件,于是有人惊呼“学英语无用”了;二是某知名小学印发《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八

个技能》,其中一项是“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对于上述材料,你怎么看?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

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12367111215

'答案CBDCDB1)I)

1.C(“后者是政区的基础”曲解文意,材料一说的是“以政区为基础”。)

2.B(“对此,作者并不以为然”不正确,材料一说的是“这种看法当然有一定道理,

但也不能绝对化”;且“只有文字描述才是真实可信的”也与文意不尽相符。)

3.D(A项说明的是传统史学研究重视地理的作用。B项说明的是新技术对于地理学发

展所起的作用。C项说明的是20余年来历史地理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4.①将历史地理学与现代地理学、以往的历史地理研究进行比较,说明其数据规模虽

不及现代地理学但增量极大;

②将地理学和历史学进行比较,说明两者在对待数据上存在天然的不同。(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5.①积极发挥人工主渠道作用,大力发展各种高科技手段,千方百计提高数据产出效

率;

②加强多学科互动,积极开拓合理的技术路径,提高复原地理环境的精度;

③积极制定数据标准、设计数据格式、进行数据编码,以便于将文献史料进行数字转

换。(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C(根据原文中“树上拴着的黑驴,见三个人不停地吵吵,也直起脖子使劲吼叫起来”

以及对两人交情的描述和下文通海老头的表现,“指桑骂槐,借以发泄内心对通海老

头的愤怒之情”理解不正确。)

7.D(五爷对黑驴并无“恨”意,且这句“笑骂”带有五爷的自嘲之情。)

8.①运用外貌、言行、心理等描写手法,从正面刻画五爷的黑衣黑脸白胡子的外在形

象和脾气“倔”的内在性格。

②通过与别人家种地等对比以及借助通海老头和孙女的对话,从侧面衬托了五爷的

“倔”。(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①既指五爷养的那头黑驴,又指黑驴的主人五爷,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②以“黑倔驴”为题,从外表和性格上突出了五爷的形象特点,生动鲜明;

③明贬实褒,赞颂了五爷保持农民本色、坚持做人原则、恪守为商之道,突出了小说

主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0.BEG(标点如下: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

ILB(两者词义不同。”始适还家门”中的“适”是“出嫁”的意思。)

12.D(“孙策死后才不得己事奉孙权,但是心有不甘”不正确。原文说“瑜谓权可与

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意为: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与之共成大业的人,于是全

心事奉他。)

13.(1)唯独高柔认为张邈一定会趁机发动叛变,众人都认为曹操和张邈相互亲近,

不认为他的话正确。(句意通顺2分,“乘间”“然”各1分。)

(2)如果不合乎道义,即使在朝为官,我也不会答应他,何况要牺牲自己生命呢!(句

意通顺2分,“未之敢许”宾语前置、“杀”各1分。)

14.①材料一认为,在乱世中臣子要善于选择君主,从而保全自己远离祸患;

②材料二认为,臣子是为了天下、万民而出仕,而非为了某一姓君主。(答出1点给

1分,2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汉朝自中平年间黄巾军之乱起,天下动荡不宁,士大夫没有人不选择跟随的

对象的,以此作为保全自身远避祸害的策略,然而不是英豪俊杰不能做到这一点。荀

或年轻的时候,认为颖川是四面开阔易受攻击的地方,劝乡中父老赶快避开此地,乡

里的人多怀念故土不能离去,荀或独自带领同族的人前往冀州,袁绍以对待上等宾客

的礼节对待他。荀酸思量袁绍最终不能成就大业,就离开他而跟随了曹操。荀战的同

乡人留下来的,多被乱军杀了。曹操在兖州为兖州牧时,陈留太守张邈跟他亲近友爱。

高柔却认为张邈一定会趁机会发动叛乱,众人都认为曹操和张邈相互亲近,对他的话

不以为然。高柔全家到了河北,张邈果然反叛曹操。郭嘉初次见到袁绍,对他的谋臣

辛评等人说:“聪明的人对衡量他的主人是慎重的,袁绍喜欢图谋,却不能决断,很

难跟他一起度过大难,我打算再次行动另找主人,你们怎么不离去呢?”辛评等人说:

“袁氏现在是最强大的,离开他将往哪儿去呢?”郭嘉不再说话,于是离开,依附了

曹操。曹操召见了他,跟他谈论天下大事。郭嘉出来后说:“这才真正是我的主子。”

杜袭、赵俨和繁钦在荆州躲避战乱,繁钦多次在刘表面前表现出奇特之处,杜袭说:

“我们一起来的原因,是想保全自身好等待时机而已,您如果不停地表现才能,就不

是我们这一类人”等到天子在许昌定都,赵俨说:“曹操一定能成就天下大事,我知

道归顺谁了”于是投奔了曹操。孙策平定了丹阳,吕范请求暂时兼任都督,孙策说;

“您已经有了大批人马,哪能再让您屈任小职位呢!”吕范说:“我现在舍弃故土而

投靠您的原因,是想济助社会。就如同同乘一条船渡海,有一件事不牢靠,就会共同

受到它的破坏,这也是为了我自己打算,不仅仅是为了您”孙策听从了他。周瑜听说

孙策的名望,就以诚结交;等到孙策死后孙权即位,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跟他共同成

就大业的人,就一心为他服务了。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起用他,但他一见到

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为他效劳。这些人有这样的卓识远见,怎么会在乱世中遭到困厄

呢?

材料二:为臣之道究竟要怎样才算可以了呢?答:由于天下太大了,一个人是无法进

行治理的,只能由百官们分担着治理。因此,我之所以出来当官,是为了天下,而不

是为了国君;是为了万民,而不是为了某一姓之人。我是为天下和万民的缘故才当官

的,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即使国君以明确的方式强迫我,我也不能服从,更何况

没有明确表示呢!如果不合乎道义,即使在朝为官,我也不会答应他,何况要栖牲自

己生命呢!

15.1)(“将杨花、芦花疑作雪花”不正确,应是将雪花疑作杨花、芦花。)

16.①本词题为咏“雪”,全词却无一个“雪”字,而是从雪后江山之变和雪花飘洒

所引起的惊喜之情着笔,构思十分巧妙,可谓“诡”;

②词中描写雪后樵村、渔浦、峰峦以及织女剪水成雪、美人醒后惊问,想象奇特,趣

味盎然,可谓“有致”。(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1)烟斜雾横雷霆乍惊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示例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示例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示例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示例四: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菱荷香(每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18.示例:①瞬息万变②转瞬即逝③一览无余(每空1分,其他词语符合语境即可)

19.原句运用反问修辞手法,(1分)更能突出高山杜鹃不畏寒冷、自由绽放的独一无

二的柔韧生命力,(1分)有助于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增强感染力。(1分)

20.示例:时而披上面纱,充满了一种朦胧之美,引人遐想;时而隐于幕后,消失在

重重迷雾之中,令人怅惘。(每句2分,内容、句式各1分)

21.示例:①为什么没有把自己消化掉呢

②胃的自我修复能力非常强大

③胃液的腐蚀能力太强(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2.示例:为了保护自身,胃还生长出一种特殊“装备”,即胃壁上覆盖的一层厚厚

的屏障,叫作胃黏膜上皮细胞。(画波浪线部分语病有二:一是不合逻辑,“除了保

护自身”改为“为了保护自身”;二是结构混乱,将“覆盖了”改为“覆盖的”。)

(4分,每改对一处2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有两则关于英语学习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一是某知名大学发布通知,不再将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校内英语水平专试和校外其他英语专试及其成绩作为学位授予

条件,于是有人惊呼“学英语无用”了;二是某知名小学印发《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八

个技能》,其中一项是“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对于上述材料,你怎么看?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

【写作提示】

材料中的两则消息反映了关于英语学习的两种颇具代表性的看法一一“英语无用”和

“英语从娃娃抓起”。两种偏颇看法的背后,隐藏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外语教学

功利性太强、效率不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动力不足,等等。

对于这两种看法,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在国际化、全球化的语境下,“英

语无用”论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