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2分)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出土的半张“黄金面具”被刷屏,同时出土的文物还有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等。古人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捶打黄金 B.打磨象牙 C.雕刻玉石 D.湿法炼铜2.(2分)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A.食盐 B.水 C.金刚石 D.空气3.(2分)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四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4.(2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SO2 B.KOH C.HNO3 D.KClO35.(2分)下列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A.烧杯 B.量筒 C.锥形瓶 D.燃烧匙6.(2分)电子产品触摸屏的主要材料是氧化铟(In2O3)。氧化铟中铟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47.(2分)配制好的生理盐水装瓶时不小心溅出少量溶液,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8.(2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蒸发溶液 B.称量固体 C.液体取用 D.加热溶液9.(2分)下列事实用化学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现代工业生产使用催化剂﹣﹣催化剂能提高总产量 C.修车师傅用汽油清洗手上油污﹣﹣利用乳化原理 D.烧火时将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增大氧气的浓度10.(2分)“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常吃水果、蔬菜,可以预防坏血病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以延长保质期 C.在食盐中添加碘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D.冬季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要注意通风,防CO中毒11.(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把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 D.在稀盐酸中加入氧化铜粉末,黑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12.(2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生活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把秸秆直接焚烧处理 D.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13.(2分)如图是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溶液的质量不变 B.P点表示t2℃时,KNO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NaCl溶液为饱和溶液 C.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的大 D.t1℃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14.(2分)豆腐是我们日常食品。它能提供多种氨基酸,含最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下列关于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有22个原子 B.亮氨酸由4种元素组成 C.亮氨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是6:13 D.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15.(2分)2021年6月10日国家航天局宣布神舟12号载人航天器计划发射。火箭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6 C.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16.(2分)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在物质合理的一组是()A.ZnCl2KNO3KMnO4 B.K2SO4Al(NO3)3BaCl2 C.Na2CO3NaNO3KCl D.Na2SO4KNO3MgCl217.(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A.用氢氧化钡溶液可鉴别硝酸镁、氯化铁、硫酸钠三种溶液 B.用水可鉴别氢氧化钠、硫酸钾、硝酸铵三种固体 C.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棉线、蚕丝、合成纤维三种丝线 D.用燃着的木条可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18.(2分)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溶解,过滤、蒸发B将含有少量KNO3的NaCl固体提纯溶解、蒸发、结晶、过滤C除去N2中少量的C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用浓硫酸干燥D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SO4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A.A B.B C.C D.D19.(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一定量的氧化铜和炭粉在空气中灼烧 B.向一定量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镁粉 C.往1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缓慢滴加10g10%的稀盐酸 D.质量相等的铝粉和锌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20.(2分)将含有CH4和H2的混合气体6g完全燃烧,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20g白色沉淀。则原混合气体中CH4和H2的质量比为()A.2:3 B.3:10 C.8:1 D.8:7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21.(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1个银原子;(2)2个氧离子;(3)3个一氧化氮分子;(4)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22.(6分)“壮族三月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西人民的传统节日。小东一家人到贺州体验“三月三”活动。(1)小东了解到高铁的牵引机头通过石墨电刷与高压电线相连获取电能是利用石墨的性;高铁的铁轨用锰钢制成,锰钢属于。(选“混合物”或“纯净物”)(2)小东参加了抛绣球活动。绣球的装饰材料有腈纶,腈纶属于材料。(选“天然”或“合成”)(3)小东就餐时吃了当地特色的“五色米饭”,该米饭富含的营养素是。(4)小东用过的矿泉水瓶在垃圾分类中属于垃圾。(选“有害”、或“厨余”或“可回收”)(5)小东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水中有很多浮渣,则所用的水为。(选“硬水”或“软水”)23.(6分)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传回的图像在视觉上呈现为橘红色,是因为其地表广泛分布赤铁矿。(1)祝融号着陆后,展开太阳能板,把太阳能转化为能,驱动仪器正常运转;太阳能板主要成分是单晶硅,常温下硅元素与碳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3)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数量惊人,请列举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条措施。24.(4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格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锂电池在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写出锂的元素符号。(2)11号元素与16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3)某微粒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若该微粒表示为X2+,则该微粒的符号为。(4)元素N、H、O可以组成一种盐,则该盐的化学式为。25.(6分)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医疗等领域。工业上以金红石(主要成分为TiO2)为原料生产钛金属,流程如图1:根据流程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2,钛原子的质子数是。(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4)反应②是在氩气环境下进行的,氩气的作用是。(5)航天飞机常用到钛合金,是因为钛合金具备很多优良性能,如。(请你写出一点)。三、简答题(本大题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26.(6分)(1)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全部抵消掉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①“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A.碳原子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活性炭②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A.外出尽量选择公交出行B.加大化石能源的使用力度C.国家鼓励购买电动汽车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③作为参与者,除②中的措施外,请写一条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2)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的培育领域做出巨大贡献,解决了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水稻丰产离不开化肥,某品牌的化肥中含有氯化铵、硫酸钾等物质。①该化肥属于。(选“氮肥”或“钾肥”或“复合肥”)②该化肥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以免降低肥效。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7.(6分)A、B、C、D和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A俗称纯碱,G可用于医疗急救。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反应,“→”表示能生成;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1)写出A、E的化学式、。(2)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3)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图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四、科学探究题(本大题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28.(7分)请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2)若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将B制取的气体通入G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Y型管左边的白磷燃烧,右边的白磷不燃烧,可探究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4)若用B、F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当观察到时,证明二氧化碳收集已满;若F装置中没有出现上述现象。其可能原因是。(写一个)29.(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原理,请你一起完成实验探究。实验一:在5mL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mL碳酸钠溶液。现象:开始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无气泡产生。写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实验二:在5mL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mL稀盐酸。现象:整个实验过程无气泡产生。【提出问题】用量相同的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为什么不一样呢?【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1.盐酸过量时,反应生成NaCl、CO2和H2O;2.盐酸不足时,产物是NaCl和NaHCO3。【假设猜想】实验二结束后,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有哪些?猜想1:NaCl、Na2CO3和NaHCO3猜想2:猜想3:NaCl猜想4:NaCl和HCl小明认为猜想3和4明显不合理,理由是。【实验探究】实验二结束后,将试管中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做下列三个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溶液,沉淀不消失溶液中含(写离子符号)实验2加入溶液,无沉淀产生猜想1不成立实验3加入溶液,有产生。猜想2成立【交流反思】用量相同的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现象和产物可能都不一样。五、计算题(共6分)30.(6分)现有碳酸钾和氯化钾的固体混合物15.8g,将88.6g稀盐酸加入到固体混合物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0g溶液。请计算:(1)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2)混合固体中碳酸钾的质量为。(3)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2分)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出土的半张“黄金面具”被刷屏,同时出土的文物还有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等。古人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捶打黄金 B.打磨象牙 C.雕刻玉石 D.湿法炼铜【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捶打黄金、打磨象牙、雕刻玉石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捶打黄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打磨象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雕刻玉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湿法炼铜,铜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2分)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A.食盐 B.水 C.金刚石 D.空气【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食盐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均是由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2分)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四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四的是氮气。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4.(2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SO2 B.KOH C.HNO3 D.KClO3【分析】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S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B、KOH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C、HNO3是由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错误。D、KClO3是由钾离子和氯酸根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氧化物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2分)下列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A.烧杯 B.量筒 C.锥形瓶 D.燃烧匙【分析】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作用。【解答】解:A、烧杯具有一定容积,可以承受一定热量变化,可以作为反应容器,选项A不符合题意;B、量筒作为量取仪器,不能有损伤,且温度变化造成容积变化,造成后续使用时,量取数据不准确,因此不能作为反应容器,选项B符合题意;C、锥形瓶可以作为固液反应容器,选项C不符合题意;D、燃烧匙可以作为固体燃烧的反应容器,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6.(2分)电子产品触摸屏的主要材料是氧化铟(In2O3)。氧化铟中铟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4【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铟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7.(2分)配制好的生理盐水装瓶时不小心溅出少量溶液,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分析】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配制好的生理盐水装瓶时不小心溅出少量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具有均一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2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蒸发溶液 B.称量固体 C.液体取用 D.加热溶液【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9.(2分)下列事实用化学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现代工业生产使用催化剂﹣﹣催化剂能提高总产量 C.修车师傅用汽油清洗手上油污﹣﹣利用乳化原理 D.烧火时将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增大氧气的浓度【分析】A、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分析;C、根据汽油去油污是溶解分析;D、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分析。【解答】解:A、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故选项解释错误;C、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所以修车师傅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的溶解作用;故选项解释正确。D、烧木柴时将木柴架空,则燃烧会更旺,这是因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性质、催化剂得概念、乳化和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2分)“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常吃水果、蔬菜,可以预防坏血病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以延长保质期 C.在食盐中添加碘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D.冬季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要注意通风,防CO中毒【分析】A、根据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常吃水果、蔬菜,可以预防坏血病,故选项说法正确。B、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在食盐中添加碘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正确。D、冬季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要注意通风,防CO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甲醛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维生素的生理功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把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 D.在稀盐酸中加入氧化铜粉末,黑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大量的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C、把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在稀盐酸中加入氧化铜粉末,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2.(2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生活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把秸秆直接焚烧处理 D.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分析】A、根据生活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可以防止水资源的污染进行解答;B、根据如果施用过多的农药和化肥,则剩余的农药和化肥就会污染水和空气去分析解答;C、根据秸秆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D、根据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解答】解:A、生活污水处理后才能排放,可以防止水资源的污染,故A正确;B、如果施用过多的农药和化肥,则剩余的农药和化肥就会污染水和空气去,所以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故B正确;C、秸秆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会污染环境,故C错误;D、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所以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故D正确。故选:C。【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13.(2分)如图是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溶液的质量不变 B.P点表示t2℃时,KNO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NaCl溶液为饱和溶液 C.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的大 D.t1℃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A、降温溶液质量的变化;B、线上点和线下点的含义;C、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的大正确;D、交点的含义。【解答】解:A、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溶液的质量不变错误,因为有晶体析出,所以溶液质量减少,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B、P点表示t2℃时,KNO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NaCl溶液为饱和溶液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的大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t1℃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4.(2分)豆腐是我们日常食品。它能提供多种氨基酸,含最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下列关于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有22个原子 B.亮氨酸由4种元素组成 C.亮氨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是6:13 D.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分析】A、根据亮氨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B、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解答】解:A、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故A正确;B、亮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C、亮氨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3×1)=72:13,故C错误;D、亮氨酸中各元素质量比C:H:N:O为:(12×6):(1×13):14:(16×2)=72:13:14:3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5.(2分)2021年6月10日国家航天局宣布神舟12号载人航天器计划发射,火箭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6 C.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分析】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发生改变;B、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生成物质量比;C、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解答】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O4+2N2H44H2O+3N2,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84:72=7:6,该选项说法正确;C、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是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6.(2分)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在物质合理的一组是()A.ZnCl2KNO3KMnO4 B.K2SO4Al(NO3)3BaCl2 C.Na2CO3NaNO3KCl D.Na2SO4KNO3MgCl2【分析】pH为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解答】解:pH为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KMnO4的水溶液显紫红色,故选项错误。B、K2SO4、BaCl2在溶液中能相互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Na2CO3和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共存的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和特定离子的颜色。17.(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A.用氢氧化钡溶液可鉴别硝酸镁、氯化铁、硫酸钠三种溶液 B.用水可鉴别氢氧化钠、硫酸钾、硝酸铵三种固体 C.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棉线、蚕丝、合成纤维三种丝线 D.用燃着的木条可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分析】A、根据氢氧化钡和硝酸镁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B、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硫酸钾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进行分析;C、根据棉线灼烧产生烧纸味,蚕丝灼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合成纤维灼烧缩成小球进行分析;D、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解答】解:A、氢氧化钡和硝酸镁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硫酸钠、硝酸镁的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B、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硫酸钾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棉线灼烧产生烧纸味,蚕丝灼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合成纤维灼烧缩成小球,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取样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情况不变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A。【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8.(2分)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溶解,过滤、蒸发B将含有少量KNO3的NaCl固体提纯溶解、蒸发、结晶、过滤C除去N2中少量的C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用浓硫酸干燥D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SO4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A.A B.B C.C D.D【分析】A、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判断。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进行分析判断。C、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D、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可采用溶解、蒸发、结晶、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C、CO2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氮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用浓硫酸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Na2SO4能与适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9.(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一定量的氧化铜和炭粉在空气中灼烧 B.向一定量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镁粉 C.往1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缓慢滴加10g10%的稀盐酸 D.质量相等的铝粉和锌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分析】A、根据碳与氧化铜反应后产物分析回答此题;B、根据金属活动性分析回答此题;C、根据溶液pH变化分析回答此题;D、根据金属活动性和相对原子质量分析回答此题。【解答】解:A、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到空气中,固体质量减少,因此随反应进行,曲线应该下降,当铜反应完毕后,又转化为氧化铜,质量再增加,但是减少碳的质量,所以质量下降,选项A错误;B、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镁,然后是镁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铁,铁和铜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比镁大,因此溶液质量减少,且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第一段下降的速度快,第二段下降的慢,最后保持不变,选项B正确;C、氢氧化钠质量=10g×10%=1g,1g氢氧化钠需要消耗盐酸质量为m,NaOH+HCl=NaCl+H2O4036.51gmm=0.9125g,而此时加入盐酸的质量=10g×10%=1g,所以盐酸过量,最终溶液显酸性,pH<7,选项C错误;D、刚开始时,硫酸量少,两种金属都可以将氢置换出氢气,因此开始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铝和锌的曲线重合,当酸至足量,则与酸的金属的质量有关,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所以铝粉加入后反应速率快,对应曲线斜率大,相同质量的铝粉和锌粉,设质量为m,生成氢气的质量分别为x和y2Al+3H2SO4=Al2(SO4)3+3H2↑Zn+H2SO4=ZnSO4+H2↑546652mxmy由此可知x>y,因此铝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锌的质量,选项D错误;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20.(2分)将含有CH4和H2的混合气体6g完全燃烧,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20g白色沉淀。则原混合气体中CH4和H2的质量比为()A.2:3 B.3:10 C.8:1 D.8:7【分析】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设甲烷质量为x,由CH4+2O2CO2+2H2O、Ca(OH)2+CO2═CaCO3↓+H2O可知,CH4﹣CaCO3,CH4﹣CaCO3,16100x20g,x=3.2g,则原混合气体中CH4和H2的质量比为:3.2g:(6g﹣3.2g)=8:7.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21.(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1个银原子Ag;(2)2个氧离子2O2﹣;(3)3个一氧化氮分子3NO;(4)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分析】(1)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3)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4)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1个银原子表示为Ag;(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氧离子表示为2O2﹣;(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一氧化氮分子表示为3NO;(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故答案为:(1)Ag;(2)2O2﹣;(3)3NO;(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2.(6分)“壮族三月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西人民的传统节日。小东一家人到贺州体验“三月三”活动。(1)小东了解到高铁的牵引机头通过石墨电刷与高压电线相连获取电能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高铁的铁轨用锰钢制成,锰钢属于混合物。(选“混合物”或“纯净物”)(2)小东参加了抛绣球活动。绣球的装饰材料有腈纶,腈纶属于合成材料。(选“天然”或“合成”)(3)小东就餐时吃了当地特色的“五色米饭”,该米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4)小东用过的矿泉水瓶在垃圾分类中属于可回收垃圾。(选“有害”、或“厨余”或“可回收”)(5)小东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水中有很多浮渣,则所用的水为硬水。(选“硬水”或“软水”)【分析】(1)根据物质的用途反应性质、合金的特点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3)根据各种食物所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4)根据垃圾分类的原则进行分析;(5)根据硬水、软水的鉴别进行分析。【解答】解:(1)石墨能做电刷,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锰钢属于合金,合金均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导电;混合物;(2)腈纶属于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故填:合成;(3)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填:糖类;(4)矿泉水瓶可以回收再利用,故属于可回收垃圾,故填:可回收;(5)硬水中加入肥皂是会产生大量浮渣,故填:硬水。【点评】此题考查范围广,但难度不大,学习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23.(6分)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传回的图像在视觉上呈现为橘红色,是因为其地表广泛分布赤铁矿。(1)祝融号着陆后,展开太阳能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仪器正常运转;太阳能板主要成分是单晶硅,常温下硅元素与碳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写化学式),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3)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数量惊人,请列举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条措施刷漆等。【分析】(1)根据题意,驱动仪器正常运转,结合能量转化,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3)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解答】解:(1)祝融号着陆后,展开太阳能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仪器正常运转。太阳能板主要成分是单晶硅,常温下硅元素与碳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3)铁生锈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防止钢铁的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刷漆、涂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故答案为:(1)电;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Fe2O3;Fe2O3+3CO2Fe+3CO2;(3)刷漆等。【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4.(4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格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锂电池在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写出锂的元素符号Li。(2)11号元素与16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3)某微粒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若该微粒表示为X2+,则该微粒的符号为Mg2+。(4)元素N、H、O可以组成一种盐,则该盐的化学式为NH4NO3。【分析】(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11号元素与16号元素分别是钠元素和硫元素,进行分析解答。(3)若该微粒表示为X2+,是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则其核内质子数为2+8+2=12,为镁离子,进行分析解答。(4)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锂的元素符号是Li。(2)11号元素与16号元素分别是钠元素和硫元素,钠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S。(3)若该微粒表示为X2+,是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则其核内质子数为2+8+2=12,为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Mg2+。(4)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元素N、H、O可以组成一种盐,可组成硝酸铵,其化学式为NH4NO3。故答案为:(1)Li;(2)Na2S;(3)Mg2+;(4)NH4NO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5.(6分)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医疗等领域。工业上以金红石(主要成分为TiO2)为原料生产钛金属,流程如图1:根据流程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2,钛原子的质子数是22。(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2Cl2+2CTiCl4+2CO。(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4)反应②是在氩气环境下进行的,氩气的作用是作保护气。(5)航天飞机常用到钛合金,是因为钛合金具备很多优良性能,如耐高温。(请你写出一点)。【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2)根据二氧化钛、氯气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进行分析;(3)根据反应②是四氯化钛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钛进行分析;(4)根据氩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5)根据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钛原子的质子数是22;(2)反应①是二氧化钛、氯气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TiO2+2Cl2+2CTiCl4+2CO;(3)反应②是四氯化钛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钛,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4)反应②是在氩气环境下进行的,氩气的作用是作保护气;(5)航天飞机常用到钛合金,是因为钛合金具备很多优良性能,如耐高温。故答案为:(1)22;(2)TiO2+2Cl2+2CTiCl4+2CO;(3)置换反应;(4)作保护气;(5)耐高温。【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三、简答题(本大题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26.(6分)(1)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全部抵消掉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①“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C。A.碳原子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活性炭②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ACD。A.外出尽量选择公交出行B.加大化石能源的使用力度C.国家鼓励购买电动汽车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③作为参与者,除②中的措施外,请写一条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植树造林(合理即可)。(2)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的培育领域做出巨大贡献,解决了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水稻丰产离不开化肥,某品牌的化肥中含有氯化铵、硫酸钾等物质。①该化肥属于复合肥。(选“氮肥”或“钾肥”或“复合肥”)②该化肥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以免降低肥效。其原理是2NH4Cl+Ca(OH)2=2NH3↑+CaCl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分析】(1)①根据题目中“碳中和的”概念进行分析;②根据选项能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分析;③根据常见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或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的方法进行分析;(2)①根据化肥的种类进行分析;②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1)①根据题目,碳中和”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全部抵消掉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故“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选:C;②A、外出选择公交出行,可以减少汽油的燃烧,减少碳排放,故A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B不符合题意;C、电动汽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符合题意;D、太阳能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符合题意;故选:ACD;③有利于“碳中和”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措施有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等,故填:植树造林(合理即可);(2)①该化肥中含有氯化铵、硫酸钾等,而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故该肥料属于复合肥,故填:复合肥;②该化肥中含有氯化铵,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CaCl2+H2O,故填:2NH4Cl+Ca(OH)2=2NH3↑+CaCl2+H2O。【点评】此题考查“碳中和”、肥料的种类和性质,“碳中和”属于热点问题,学习化学时要将化学和社会热点相联系。27.(6分)A、B、C、D和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A俗称纯碱,G可用于医疗急救。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反应,“→”表示能生成;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1)写出A、E的化学式Na2CO3、H2。(2)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人工降雨。(3)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如图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分析】根据A、B、C、D和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A俗称纯碱,所以A是碳酸钠,G可用于医疗急救,所以G是氧气,F会与氧气反应,所以F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C会转化成二氧化碳,B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B是氢氧化钙,C是盐酸,盐酸转化成的E会与氧气反应,所以E是氢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1)A、B、C、D和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A俗称纯碱,所以A是碳酸钠,G可用于医疗急救,所以G是氧气,F会与氧气反应,所以F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C会转化成二氧化碳,B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B是氢氧化钙,C是盐酸,盐酸转化成的E会与氧气反应,所以E是氢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E的化学式是Na2CO3、H2;(2)物质D的一种用途是:人工降雨;(3)A与B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氢气和氧气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盐酸转化成氢气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如图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Na2CO3;H2;(2)人工降雨;(3)Ca(OH)2+Na2CO3=CaCO3↓+2NaOH;分解反应。【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四、科学探究题(本大题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28.(7分)请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试管。(2)若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C或AD,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3)将B制取的气体通入G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Y型管左边的白磷燃烧,右边的白磷不燃烧,可探究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4)若用B、F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证明二氧化碳收集已满;若F装置中没有出现上述现象。其可能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或装置漏气或石灰水变质等。(写一个)【分析】(1)仪器的名称与用途;(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3)燃烧的条件;(4)若用B、F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证明二氧化碳收集已满;若F装置中没有出现上述现象。其可能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漏气、石灰水变质等。【解答】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试管;(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AC或AD;2KClO32KCl+3O2↑;(3)观察到Y型管左边的白磷燃烧,右边的白磷不燃烧,可探究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答案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4)若用B、F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证明二氧化碳收集已满;若F装置中没有出现上述现象。其可能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漏气、石灰水变质等;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或装置漏气或石灰水变质等。【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的条件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9.(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原理,请你一起完成实验探究。实验一:在5mL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mL碳酸钠溶液。现象:开始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无气泡产生。写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NaCl。实验二:在5mL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mL稀盐酸。现象:整个实验过程无气泡产生。【提出问题】用量相同的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为什么不一样呢?【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1.盐酸过量时,反应生成NaCl、CO2和H2O;2.盐酸不足时,产物是NaCl和NaHCO3。【假设猜想】实验二结束后,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有哪些?猜想1:NaCl、Na2CO3和NaHCO3猜想2:NaCl、NaHCO3猜想3:NaCl猜想4:NaCl和HCl小明认为猜想3和4明显不合理,理由是整个实验过程无气泡产生。【实验探究】实验二结束后,将试管中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做下列三个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溶液,沉淀不消失溶液中含Cl﹣(写离子符号)实验2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沉淀产生猜想1不成立实验3加入稀盐酸溶液,有气泡产生。猜想2成立【交流反思】用量相同的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现象和产物可能都不一样。【分析】实验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实验二:猜想1:碳酸钠过量时是NaCl、Na2CO3和NaHCO3。猜想2:碳酸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是NaCl、NaHCO3。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解答】解:实验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进一步说明碳酸钠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NaCl。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NaCl。实验二:【假设猜想】猜想1:碳酸钠过量时是NaCl、Na2CO3和NaHCO3猜想2:碳酸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是NaCl、NaHCO3猜想3:NaCl猜想4:NaCl和HCl小明认为猜想3和4明显不合理,理由是整个实验过程无气泡产生,因此溶质中一定含有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故填:NaCl、NaHCO3;整个实验过程无气泡产生。【实验探究】序号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溶液,沉淀不消失,是因为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溶液中含Cl﹣实验2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钠猜想1不成立实验3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猜想2成立故填:Cl﹣;氯化钡;稀盐酸;气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五、计算题(共6分)30.(6分)现有碳酸钾和氯化钾的固体混合物15.8g,将88.6g稀盐酸加入到固体混合物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0g溶液。请计算:(1)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4.4。(2)混合固体中碳酸钾的质量为13.8。(3)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2)依据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可以求出混合物中碳酸钾的质量;(3)依据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可以求出生成中氯化钾的质量,然后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15.8g+88.6g﹣100g=4.4g;故填:4.4;(2)设碳酸钾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的质量是yK2CO3+2HCl=2KCl+CO2↑+H2O13814944xy4.4gx=13.8g,y=14.9g故填:13.8g;(3)反应后溶液中KCl的质量为:(15.8g﹣13.8g)+14.9g=16.9g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6.9%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9%。【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试题(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项标号涂黑)1.(2分)下列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银白色 B.导热性 C.延展性 D.易锈蚀2.(2分)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 B.铜 C.氢气 D.氯化钠3.(2分)2020年华为公司推出全球首款采用塑料制作柔性屏幕的5G折叠手机,塑料属于()A.天然材料 B.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4.(2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食盐 B.面粉 C.泥沙 D.花生油5.(2分)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 B.倾倒液体 C.取固体药品 D.量取液体6.(2分)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D.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7.(2分)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A.水银——Hg B.酒精——C2H5OH C.生石灰——CaO D.熟石灰——CaCO38.(2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A.Ne:表示氖气 B.C60:表示60个碳原子 C.2N:表示2个氮分子 D.Fe3+:表示3个铁离子9.(2分)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10.(2分)钛和钛合金是制造飞机的重要材料,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3 C.+4 D.+511.(2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12.(2分)传统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中含有一种名为绿原酸(C16H18O9)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绿原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g C.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13.(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 B.工业上,常用过滤法、沉淀法和中和法等方法处理污水 C.钾肥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强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D.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14.(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客观事实相符,且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H2O2H2↑+O2↑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C.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H2SO4═FeSO4+H2O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15.(2分)下列有关硫酸的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A.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SO42﹣的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CO2、S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 D.生产:含硫酸的工业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16.(2分)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气泡,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X、Z、Y B.X、Y、Z C.Y、X、Z D.Z、Y、X17.(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无色溶液中:K+、Na+、SO42﹣、MnO4﹣ B.酸性溶液中:Mg2+、Na+、SO42﹣、Cl﹣ C.pH=11的溶液中:Zn2+、Ba2+、NO3﹣、Cl﹣ 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K+、NH4+、SO42﹣、NO3﹣18.(2分)一瓶含有Na+、Cl﹣、OH﹣、CO32﹣的溶液,现仅用一份样品溶液,选用下列提供的试剂与操作,逐一检验出其中的三种阴离子,正确的顺序是()①过滤②滴加足量AgNO3溶液③滴加足量Ba(NO3)2溶液④滴加足量Mg(NO3)2溶液A.②①③①④ B.②①④①③ C.③①④①② D.④①③①②19.(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D.一定温度下,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增加20.(2分)现有一瓶含杂质的碳酸钠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判断该固体的组成成分,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该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然后再往上述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不断搅拌,烧杯中的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B.B点对应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钙、硫酸钠 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H+、Na+、Ba2+ D.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21.(5分)持续防疫,化学助力。(1)起床后,强身健体。晨跑时远远就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2)上学时,佩戴口罩。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3)午餐时,合理膳食。若午餐食谱是:米饭、炒鸡肉、骨头汤。该食谱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从营养均衡上看还应补充的食物是。(4)放学后,消毒杀菌。用于教室消毒的过氧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4O3═2C2H4O2+X↑,则X的化学式为,。22.(5分)(1)据报道,今年第一季度,南宁市成为全国省会城市的“水质冠军”。以下措施,你认为有利于爱护水资源的是(填写字母编号)。A.全民提高节约用水意识B.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C.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D.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2)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常用的方法是。(3)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②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将A的溶液由t2℃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B.在t3℃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A溶液C.t1℃时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C=B>A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B23.(5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元素的信息,根据所给信息按要求填空。(1)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写出8号元素的离子符号。(3)写出由五个原子构成且含有10个质子的分子的物质是(写名称)。(4)由原子序数为8、11、16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是(写化学式)。24.(5分)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1)图1和图2分别代表碳的两种单质,图2代表的物质是(写物质名称),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2)从微观角度分析,图3中过程①表示的过程,写出图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5.(6分)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中只含两种元素,D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后回答:(1)物质D的名称是。(2)D→A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3)B—F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4)物质C所属物质类别是。(5)写出G→B的化学方程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除每个化学方程式和27题第5问占2分外,其余每空1分,共12分)26.(5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CO2的排放,目的是为减缓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2)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3)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的排放。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填“调大”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九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考英语二模试卷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卷(统编版2024新教材)
- 消防检查要点二十条
- 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搁物架家具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外科用肩绷带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写作专题训练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模拟试卷(湘教版+含答案解析)
- GB/T 22838.6-2024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6部分:硬度
- 期中测试(二)-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4人教版道法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铁路交通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 2024年专技人员公需科目考试答
- 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报告(SSM-BK-202409)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解读
- 2023年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会议纪要
- 《夏天里的成长》说课稿 省赛一等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