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四中20202021学年(上)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范围: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其封地是商代重要的东夷属国奄国所在地,这里的民众,既有商朝遗民,也有伯禽所带的周人,还有原来的奄国人。由此可见()A.分封制下的诸侯独立性强B.王族是分封制的主要对象C.周初分封有利于民族融合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下图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邢侯簋)及铭文拓片。该簋的主人是邢侯,故被称为邢侯簋。该文物可用来佐证,西周()A.宗法观念的浓厚B.冶金业的落后C.传统礼制的松动D.分封制的存在3.商周社交礼仪有“六挚”之说:“孤执皮帛(鹿皮束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鶩,工商执鸡。”从中可以看出商周时期()A.礼物品种多样B.家禽养殖发达C.社交活动频繁D.等级制度明显4.荀子曾亲历秦国并记载说,秦国百姓质朴,“甚畏有司”,“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荀子的记述表明当时的秦国()A.倡导以仁义礼制治天下B.吸收了道家治国思想C.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D.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5.1975年在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置吏律》中规定:任用吏或尉,在已正式任命后才能令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啬夫(古代官吏名)被调任其他官府,不准把原任官府的佐、吏任用到新任官府。这一规定旨在()A.强调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B.提升基层官吏的责任意识C.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D.允许地方官大胆任用亲信6.唐朝科举制开设科目繁多,除秀才、明经、进士等,还涉及军事、历史、数学、法律等领域。到了宋朝中期,科举科目仅剩进士一科,专注于考查儒家经义。明清时期,考试科目与内容基本沿用旧制,思想不能超出程朱理学,形式限制为八股文。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发展()A.加速社会阶层流动B.强化封建君主专制C.推动社会公平公正D.提高官员文化素质7.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中枢机构示意图。这种中枢结构始于()A.秦朝B.西汉C.唐朝D.北宋8.中国古代的谏官专向皇帝谏诤过失,隋唐时期他们隶属于宰相,宰相不便同皇帝直接讲话,便让他们讲,讲得好固然好,讲得不好也无妨,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谏官,……这是政治上的一种技术。由此看来隋唐时期的谏官()A.可以杜绝君主权力的滥用B.缓和了君主和宰相之间的矛盾C.增强了大臣们的监督意识D.对约束宰相权力起到重要作用9.北宋人尹源在《唐说》中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宋初为了防止“弱唐”局面再次出现而采取的措施是()A.派文臣任知州B.设置参知政事C.派三司使出任地方D.设置刺史巡视地方10.汉初,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等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东西方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这表明郡国并行制()A.带有浓厚的家天下意识B.易留下地方割据的隐患C.有利于边患问题的解决D.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11.下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太宗时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左右仆射)高宗时西台(右相)东台(左相)中台(左右匡政)玄宗开元初年紫徽省(紫徽令)黄门省(黄门监)尚书省(左右丞相)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B.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C.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D.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12.元世祖中统元年至中统三年宰相表中统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元年祃祃(蒙)
王文统(汉)赵壁(汉)廉希宪(畏兀儿)张文谦(汉)
张启元(汉)
二年
不花(蒙)史天泽(汉)忽鲁不花(蒙)耶律铸(契丹)塔察儿(蒙)王文统、廉希宪赛典赤(回回)张启元
张文谦
商挺(汉)杨果(汉)
三年
不花史天泽
忽鲁不花耶律铸
塔察儿、王文统廉希宪、赛典赤粘合南合(女真)张启元阔阔(蒙)张文谦
商挺杨果——本表据《元史》卷——二《宰相年表》改制,民族成分是另加的据此表可知()A.元初重视吸收借鉴汉文化B.元初蒙汉政治地位平等C.元中央机构汉人占据主导D.元初重视任用汉族官员13.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刺史无固定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那国。其职级仅为六百石,但出巡时代表朝廷,可监察二千石的地方高官和王国相,也可以监督诸侯王。与此同时,刺史职权虽重却又不能直接处理地方政务。这一制度设计()A.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B.体现了以小制大的政治智慧C.表明了“推恩令”势在必行D.标志着汉代监察制度的完善14.清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有利于()A.提高了决策的效率B.完善了中枢机构C.削弱宰相的权力D.推动民主政治发展15.如图是明清时期的权力空间布局示意图,明朝内阁距皇帝寝宫乾清宫1000米,清朝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养心殿50米,几乎形成一条直线,同时也暗含了一条隐秘的政治轴线。这条“隐秘的政治轴线”是指()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行政中心逐渐北移D.官员地位不断提升16.赵尔置在《清史稿》中记载,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清()A.中央机构不断完善B.内阁仅是皇帝咨政机构C.丞相权力不断下降D.军机处成为权力中枢17.乾隆时期,军机处扩大到“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至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由此可见,乾隆时期的军机处()A.辅助皇帝处理政务B.成为全国政事中枢C.囊括内阁六部机构D.各项制度趋于健全18.“(雅典)发生了显贵阶层与大众之间长时间的派别之争。要是他们未能交纳地租,他们本人及其孩子就会被掳去,并且,所有的借贷均是以人身为担保。”为解决这一问题,梭伦采取的措施是()A.发展工商业B.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债奴制D.设立陪审法庭19.古代雅典克利斯提尼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组织,这种组织已不是血族团体的族籍,而只是经常居住的地区;现在要以划分的,不是人民,而是地区;居民在政治上已变为地区的简单的附属物。克利斯提尼的这一举措()A.推动了雅典民主进程B.扩大了雅典公民范围C.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D.依据财产来划分地域20.伯利克里善于在政治和正直之间寻求平衡,为此釆取的基本策略有三种:一是如果估计到公民大会可能产生不利于雅典的选择,则尽量不开会;二是在会议上采取两种演讲策略以求打动雅典人;三是如果有必要有时还会对公众隐瞒关键信息。这从侧面反映出()A.雅典公民政治素养深厚B.公民大会作用极为重要C.政治领袖善于以权谋私D.雅典政治生活公开透明21.古罗马的法律规定:“审判员不得审理与己有关的案件;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单一证据不能证明,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可以证明。”这表明罗马法()A.注重形式B.追求公正C.程序繁琐D.灵活实用22.有学者认为:“随着罗马国家不断地对外扩张和商业发展,罗马人广泛与外人接触,生活日益复杂;为了平息社会矛盾和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这就需要罗马国家部分的承认被征服地区民族的利益,于是万民法便应运而生了”。以上材料说明万民法的产生()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适应了社会形势的变化C.推动了罗马帝国对外扩张D.动摇了公民法的历史地位23.罗马法早期采取“子女身份从母”的原则确定其自由身份,出生时母亲是自由人(包括解放自由人)的,子女就是自由人;出生时母亲是奴隶的,子女也就是奴隶。帝国时期逐渐改为,凡胎儿自怀孕至出生,生母曾一度取得自由权的,纵使生母于分娩时仍为奴隶,出生的婴儿即为自由人。这一变化反映出罗马()A.法律体系逐渐成熟B.注重维护公民自由C.奴隶制度逐渐瓦解D.法学观念更加理性24.古罗马帝国时代创造出司法女神形象,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宝剑,而且紧闭双眼或者是在眼睛上蒙着布条(如图3)这主要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A.需要借助神的力量B.具有暴力色彩C.注重保护私有产权D.追求公平正义25.在罗马法的原始时期,法律主要操控在祭司手中,而祭司又熟习宗教仪式(宗教仪式一般是由话语或动作,程序组成)所以,宗教的仪式特征也反映到早期罗马法当中。由此可知,早期罗马法()A.不解决实际问题中机法构B.受宗教仪式的影响C.主要靠祭司推动D.兼管了宗教和法律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摘编自故宫相关文史资料材料二在伯里克利执政时代,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这些机关包括有:“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摘编自赵恒烈、张鸿祺主编《世界历史资料选》(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种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长期沿用的经济基础是什么?(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5分)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材料二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表3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据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III卷整理材料四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8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4分)28.(14分)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由于监察主要以官为对象,因此在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度以后,监察制度才获得了独立的发展。……凡属立法、人事、行政、经济、军事、司法、文教、礼仪、祭祀等均纳入监察的职掌范围。正是由于监察机关对国家的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历代统治者均极为重视。——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材料二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典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5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中国监察制度建设的认识。(4分)29.(10分)几千年来,中国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地方治理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节选)(1)选择材料一中任意一幅地图,判断它所属的朝代,并说出两个判断依据。(2)据材料二,概括清代边疆治理的特点。(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民族自治的意义。郑州四中2020—2021学年(上)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单选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DCCBBBA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DBABDBCAB题号2122232425答案BBDDB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这里的民众,既有商朝遗民,也有伯禽所带的周人,还有原来的奄国人”可知,西周推行的分封制对于民族融合有推动作用,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诸侯的独立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的对象,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根据“成王命辅臣荣与内史宣读成王的册封”“邢侯受到册命与赏赐后……”可知,该文物可以用来佐证西周分封制的存在,故选D项;材料不能体现“成王”与“邢侯”之间的血缘关系,无法说明宗法观念浓厚,排除A项;西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青铜器繁荣时期,青铜冶铸业发达,排除B项;根据“邢侯受到册命与赏赐后。向成王行稽首礼”可知,传统礼制并没有松动,排除C项。3.【答案】D【解析】由材料“孤执皮帛(鹿皮束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可知礼乐制度对奴隶主贵族的严格等级规定,故选D项;材料的主旨是商周社交礼仪问题,并非礼物种类多样,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家畜养殖业,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交礼仪的规定,而非社交活动本身,排除C项。4.【答案】C【解析】据材料“甚畏有司”“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不比周,不朋党”“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可知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百姓质朴、百吏肃然、士大夫清明,说明商鞅变法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加强了对百姓、百吏和士大夫的控制,故选C项;秦国崇尚法家思想,儒家的仁义礼制不受重视,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效果很好,“如无治者”,并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排除B项;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于秦统一后,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材料“在已正式任命后才能令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不准把原任官府的佐、吏任用到新任官府”说明,这一规定旨在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故选C项;这一规定强调的是对地方官员任命后的管理,排除A项;这一规定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增强官员的责任意识,排除B项;材料规定不准地方官任用亲信,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根据唐朝科举制开设科目繁多,宋朝中期仅剩进士一科,注重考查儒家经义,到明清时期思想不能超出程朱理学,形式限制为八股文,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发展逐渐加强了对知识分子思想的控制,起到了强化封建君主专制的作用,故选B项;题干没有反映科举制推动人才流动的作用,不能表明其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排除A项;题干没有具体反映科举制的选拔流程,不能表明其推动了社会公平公正,排除C项;题干反映出科举制越来越走向僵化,不能起到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的作用,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据图中王朝中枢结构示意图,可知为中外朝制度,汉武帝时创建设立,故选B项;秦朝中枢机构为三公九卿指,排除A项;唐朝前期中枢机构为三省六部制,排除C项;北宋时期中枢机构为二府三司体制,排除D项。8.【答案】B【解析】由材料“宰相不便同皇帝直接讲话,便让他们讲,讲得好固然好,讲得不好也无妨,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谏官”可知宰相不便同皇帝直接讲话,便由言者无罪的谏官来讲,有利于避免君相之间的矛盾,即有利于协调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故选B项;“杜绝”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谏官是对皇帝的监督,而非监督大臣,排除C项;谏官是对皇权特定的制约,而非广泛的监督,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材料“夫弱唐者,诸侯也”可见,唐朝是由于地方节度使权力太大导致分裂割据,宋初为了防止“弱唐”局面再次出现,采取的措施是派文臣任知州,故选A项;设置参知政事是中央分割宰相的权力,排除B项;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不是针对地方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西汉时期设置刺史巡视地方,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由于“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等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西汉初年政府“从俗而治”,在东部分封诸侯王有利于巩固新生的政权,故选D项;家天下指的是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而在西部沿用的郡县制没有反映浓厚的家天下意识,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虽然后来产生了地方割据的隐患,但在实行初期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排除B项;西汉时期边患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军事斗争实现的,排除C项。11.【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唐朝前期虽然官职的名称有差异,但基本上维持了三省的状态,中枢的权力相对稳定,故选D项;虽然名称不同,但三省制的实质在其后没有变化,排除A项;三省的长官都相当于宰相,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尚书省权力增加的趋势,没有体现出权力的集中,排除C项。12.【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中统元年至中统三年越来越多的汉族官员担任宰相,可知元初统治者重视对汉族官员的任用,故选D项;材料强调元朝对汉族官员的任用而非学习借鉴汉族文化,排除A项;“政治地位平等”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元中央机构任用了一些汉族官员,不能得出汉人占据主导的结论,排除C项。13.【答案】B【解析】由材料“职级仅为六百石”、“可监察二千石的地方高官和王国相,也可以监督诸侯王”可知西汉刺史位卑权重,体现以小制大的政治策略,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刺史制度本身而非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A项;推恩令是削减地方诸侯权力的举措,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C项;材料强调刺史制度的运行机制而非影响意义,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皇帝一个人决策,减少了中间的办事环节,明显提高了决策的效率,与材料中“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相符,故选A项;材料中“奏折制度”的密折根本没有经过中枢机构,排除B项;明朝已经废除宰相,排除C项;“清朝时期”是君主专制,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示意图涉及的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故选B项;该示意图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没有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排除A项;形式上看行政中心北移,不是“隐秘的政治轴线”,排除C项;示意图涉及的是内阁和军机处,不能扩大为“官员”,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明朝内阁成为皇帝处理政事的中枢机构,清朝设置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处理国政的中枢机构,因此内阁的地位逐渐下降,被军机处取代,故选D项;清朝和明朝中央机构都是在不断完善,排除A项;清代内阁不是皇帝的咨政机构,排除B项;明朝时期丞相制度已经被废除,排除C项。17.【答案】B【解析】据材料“军机处扩大到‘……有事无不综汇’”可知,乾隆时期军机处职权范围扩大,成为全国政事中枢,故选B项;军机处自设立之日起,其职责就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这并非乾隆时期的特色,排除A项;据所学军机处的知识可知,其只是皇帝的辅助机构,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并未囊括内阁六部机构,排除C项;材料只呈现了军机处职权范围广泛,但并未提及其运行机制,无法看出其各项制度趋于健全,排除D项。18.【答案】C【解析】据材料“(雅典)发生了显贵阶层与大众之间长时间的派别之争。要是他们未能交纳地租,他们本人及其孩子就会被掳去,并且,所有的借贷均是以人身为担保”,可知对于借贷由于以人身为担保,无法还债只有成为因债务而变为奴隶,联系梭伦改革的“解负令”内容,废除了因债务而沦为奴隶做法,以保证平民的人身自由,为雅典民主奠定了经济基础,故选C项;发展工商业是梭伦为满足新兴工商业者阶层的要求而进行的改革,排除A项;财产等级制度有利于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参与国家管理,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排除B项;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排除D项。19.【答案】A【解析】根据“古代雅典克利斯提尼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组织,这种组织已不是血族团体的族籍,而只是经常居住的地区”,结合克利斯提尼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的措施打破了血缘部落,有利于限制贵族特权,推动了雅典民主的确立,故选A项;用行政区划取代部落组织与扩大公民的范围无关,排除B项;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的是梭伦改革,排除C项;克利斯提尼改革是根据地域来划分行政区的,不是财产,排除D项。20.【答案】B【解析】从伯利克里对召开公民大会的谨慎和策略可以看出,公民大会通过的事项对雅典城邦影响重大,公民大会在雅典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故选B项;材料体现出政治领袖的考量,没有反映雅典公民的政治素养水平,排除A项;伯利克里的做法是为了雅典城邦,不是谋私,排除C项;材料“还会对公众隐瞒”可见,雅典政治生活没有做到公开透明,排除D项。21.【答案】B【解析】“审判员不得审理与己有关的案件;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体现了法律公正的一面,故选B项;“审判员不得审理与己有关的案件;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单一证据不能证明,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可以证明。”这不属于是形式的范畴,更符合公平正义,排除A项;“审判员不得审理与己有关的案件;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单一证据不能证明,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可以证明。”体现的是原则,而不是程序,排除C项;“审判员不得审理与己有关的案件;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单一证据不能证明,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可以证明。”这些原则是约定的,无法证明其灵活性,排除D项。22.【答案】B【解析】由材料“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于是万民法便应运而生了”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万民法适应了古罗马社会形势的变化,故选B项;古罗马并非民主政治,排除A项;罗马法的发展受到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影响,排除C项;万民法是公民法的继承与发展,没有动摇公民法的历史地位,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如何确定自由人身份,根据材料“帝国时期逐渐改为,……生母曾一度取得自由权的,纵使生母于分娩时仍为奴隶,出生的婴儿即为自由人”可知,罗马放宽了对自由人身份的要求,对出身的要求降低,符合罗马法中蕴含的平等等自然法精神,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如何确定自由人身份,不能以此代替整个法律体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如何确定自由人身份,与维护公民自由无关,排除B项;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奴隶制并未逐渐瓦解,排除C项。24.【答案】D【解析】该形象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借助武力保障并且不受眼见到的诱惑,故选D项;该神像象征法律,但寓意中有武力“保障”、有蒙眼体现心中的正义,没有体现借助神的力量,排除A项;用武力维护的是法律的公正,不能体现暴力色彩,排除B项;该形象没有体现罗马法的内容保护私有产权,排除C项。25.【答案】B【解析】由材料“法律主要操控在祭司手中”、“宗教的仪式特征也反映到早期罗马法当中”可知早期罗马法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宗教仪式的影响,故选B项;罗马法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制定的,排除A项;材料强调祭司对罗马法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不能得出主要靠祭司推动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宗教仪式而非宗教本身对法律的影响,排除D项。二、材料阅读26.【答案】(1)特点:皇权至上;等级森严;中央集权。(2分,答出两点即可)基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分)(2)主要表现: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定期召开;拥有相对完备的民主政治机构;抽签选举大多数的公职人员(4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故宫……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可得皇权至上;根据材料一“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可得等级森严。第二小问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根据材料二“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可得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材料二“雅典公民大约每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可得公民大会定期召开;根据材料二“这些机关包括有:“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可得拥有相对完备的民主政治机构;根据材料二“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可得抽签选举大多数的公职人员。27.【答案】(1)西汉,察举制。(1?分)魏晋:九品中正制。(1分)相同点:选拔依据都注重品德;(2分)选拔途径都是由地方向中央举荐。(2分)(2)积极:唐宋时期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加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2分)追求公平公正,具有一定的进步性;(2分)提升了从政士人的文化素养,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等。(任答—点2分)消极: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2分)(3)平衡利益;顺应民心;追求公平公正;激发社会活力,与时俱进。(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制度,据材料一“每岁荐举孝廉”可得西汉察举制;据材料二“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可得魏晋九品中正制。第二小问相同点,选拔依据结合材料一“孝”和材料二中“德”可得都注重品德;据材料一“由朝廷加以考核”和材料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可得选拔途径都是由地方向中央举荐。(2)积极:据材料三“无官职记录”等可得唐宋时期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加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据所学科举制的意义可得追求公平公正,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提升了从政士人的文化素养,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等。消极:据材料四“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体用排偶,谓之八股”可得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3)通过对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比较可得平衡利益;顺应民心;追求公平公正;激发社会活力,与时俱进。28.【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制度完整、严密;以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