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炼一中(兰州58中)高三上学期建标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_第1页
甘肃省兰炼一中(兰州58中)高三上学期建标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_第2页
甘肃省兰炼一中(兰州58中)高三上学期建标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_第3页
甘肃省兰炼一中(兰州58中)高三上学期建标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_第4页
甘肃省兰炼一中(兰州58中)高三上学期建标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炼一中(58中)教育集团2021届高三建标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4、西周在吸取商代灭亡教训的基础上,将刑法体制进行调整,相比于前朝减轻许多;但是对于“不孝不友”等违背基本伦理规范的行为,还是主张要“刑兹无赦”。这表明西周的刑法体制()A.贯彻“明德慎罚”的司法原则 B.推动法律由野蛮走向文明C.服务于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 D.确保宗法原则得以贯彻落实25、西汉前期,社会活跃着许多大盐铁商,他们资金雄厚,生产规模庞大,有的冶铁商同时役使上千人的劳动力。西汉中期以后,这些商人转而把资金投入农业,扩大地产。这一变化()A.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B.反映了政府宽松的商业政策C.强化了自耕农的存在基础D.有助于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26、宋朝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作为叙级、定薪的依据;“职”是一种虚衔,授予某些有名望的官员;“差遣”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造成了“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的怪现象,其目的是()A.明确职责,提高行政效率B.细化级别,加强官僚管理C.重文轻武,防止地方割据D.分化事权,加强中央集权27、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在大力汲取西方科学成果乃至方法的同时,却提出了西方数学源于中国勾股之学,全祖望将其概括为“中学西窃”说。黄宗羲这一观点()A.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 B.客观上利于人们接纳西学C.缺乏事实依据毫无价值 D.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28、1861年,清政府建立了总揽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当其时,君臣朝野之间往往视之为不祥之物,“士大夫顾清议者多耻预其选”。同时,当时对于这一机构的说法是“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A.总理衙门在当时被视为临时性机构B.传统外交观念仍有极大的历史惯性C.清政府重视政治体制的传承与完善D.对外战争的失败导致士大夫普遍排外29、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洋务企业,诞生于1890年,由晚清名臣张之洞在担任湖广总督期间创办。根据右图所示,选址在汉阳,张之洞的主要考虑是()A.便于官府监督管理B.节约原料运输成本C.吸引商人投资合办D.带动军用企业发展30、据《浙江近代史》记载:1911年前后,金融风潮席卷全国,杭州的票号全部覆灭,钱庄倒了一大片,只有浙江兴业银行侥幸渡过了难关。出现上述风潮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实行没收民族资本的政策 B.社会动荡影响民众对经济的信心C.西方制造业资金实力十分雄厚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萧条时期31、1940年,国民政府将中央农业试验研究所改为粮食增产委员会,由政府拨给经费。先后改良水稻、小麦品种共计90余种。同时,改变西南地区冬季农闲不种的做法,首先在四川推广冬季稻耕作。这些措施()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实际需要B.有利于敌后战场坚持长期抗战C.有助于减轻英美盟国的援华负担D.触及了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32、万民法是外事裁判官在司法活动中逐步创制的法律,它吸收了公民法和外来法的合理因素,但又有所发展和突破。它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很少涉及婚姻、家庭和继承等内容。这说明万民法()A.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B.难以调节家庭关系C.不适用于本邦公民纠纷D.源于民族矛盾激化33、18世纪的法国,各种图书机构和实践活动大量涌现,为公共阅读提供了方便。在阅览室和开办“文学陈列馆”的书店里,人们可以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咖啡馆也成为重要的信息沟通方式。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法国()A.工业化的人才优势日益突出 B.政府的言论控制日益走向解体C.新思想有较通畅的传播渠道 D.理性主义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34、1930年5月,纽约警方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揭发材料,声称苏联政府企图通过援助美国共和党来颠覆美国政府,虽然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据此可以推知()A.美苏争霸加重政治紧张局势B.意识形态对立阻断国际人口流动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受挫D.政治经济困局造成美国政府敏感35、新民周刊记载,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最早堂而皇之播放的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就是那首著名的《四海一家》。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反而催生出它的衍生产品,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和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连演唱的方式也如出一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体现多元世界的共同追求B.说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C.“良知复兴”运动席卷全球D.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二、非选择题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分餐制的历史,至少经历了三千年。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相继进入中原,使中原自殷周以来建立的传统习俗、生活秩序及与之紧密关联的礼仪制度,遭受了一次强烈的冲击。北方高桌大椅的传入,也使传统席地而坐的分餐方式发生了变化。唐代时期,国人聚会方式逐渐由分餐制向会食制演变,并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晚唐五代之际,形成了以会食为名、分餐为实的过渡时期的饮食方式。宋代墓葬的一些壁画上,可以看到不少夫妇同桌共食的场景,《东京梦华录》就记载了用一道道精美菜肴宴请宾客的场景。明清时期,合餐制的出现使古代饮食方式完全成熟,并延续至今。——摘编自王仁相《分餐与会食:古代中国人进餐方式的转变》材料二 1840年以后,咖啡馆和西餐厅传入中国,不少中国人开始萌生好奇心态,模仿西餐宴请宾客。20世纪初期,许多具有海外经历的革命人士身体力行,一时之间全国上下“器必洋式,食必西餐”,在上海地区,西餐竟然被民众称为“大菜”。1932年7月出版的《中西精美食谱》中就有专门介绍西餐的烹调法。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不断向民众普及卫生“新知识”,使民众了解到“肺房”与“细菌”、人的体液与疾病传染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得“共会”这种饮食文化不断遭到诟病。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爱国卫生运动”的推广,逐渐形成了共食与分餐、中餐与西餐兼容的中国饮食文化模式。——摘编自林海聪《分餐与共食:关于中国近代以来的饮食风俗变革考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进餐方式转变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饮食文化变迁的原因。(10分)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45、(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识。(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影响。(9分)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10分)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陈寅恪(1890年—1969年),江西修水人。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曾留学德国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学习中亚古文字等,具备了阅读八种语言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1926年留学回国后,陈寅恪就任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1927年到1931年,他主要研究中印关系和西北史地问题;研究处理的材料,主要是敦煌发现的内典写本和俗文学作品,以及梵文、巴利文、藏文、蒙文文献。1930年,陈寅恪在所撰《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最早提出“敦煌学”的概念,指出“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之新潮流也”。在该书中,他就北京图书馆所藏八千余卷敦煌写本提出九个方面的研究价值,即摩尼教经、唐代史事、佛教文义、小说文学史、佛教故事、唐代诗歌之佚文、古语言文字、佛经旧译别本、学术之考证,为敦煌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他在敦煌学资料的抢救、整理、敦煌学的确立及发展等各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使敦煌学终于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显学”。他的研究成果为从事敦煌文献研究者开阔了视野,为中国教理学研究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先河,并得到各国学术界的认可。——摘编自荣新江《陈寅恪对敦煌文献的利用与阐发》(1)根据材料,概括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学研究方面做出的主要贡献。(9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寅恪先生开展敦煌学研究的背景。(6分)2021建标考试历史答案题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CADBBABAACDA41()特点:转变过程漫长;受游牧文化影响;与家具变革相关;经历了由分到合的变化(9分答三即可评定程上变中地的生方推了民交进中国传烹技的冲击传社秩和仪制形了国食化的要统6分)出点可(2)因西饮文冲击革人的动政府策导烹著的出济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新卫生观念的普及“爱国卫生运”的推广;大众媒介的宣传(0。答出点可)42例:本义体制固矛导经危机周资本义社化生与生资的有之的矛是本义济机的源工业革后久随资主义济迅发,本主的端益露贫富距扩大,9纪来资义经危呈周性发的征19世末20世纪,本主义国对本义产系进了定调,来了济展黄时,但固盾最终致卷的30代大机爆综上只资主基矛盾在经危就周期发不消示例:划济制弊端然导苏经危计划济制有政、指性计性特,依行手运经和社,忽视经发的观律虽然在期实工化、二和后济复起了。但其期僵和牲业人益是联20世纪0代至80代续经困根本原,然经革但并从本消其端,终致联体综上计经体的弊端,致苏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