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_第1页
《老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_第2页
《老王》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王》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指导学生阅读散文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散文中的人物,还要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一篇文章可以教授的内容有很多,应该选取文章中最具个性的地方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中,能够体现教师自身个性化的思考。二、教学重点:深入探究文本,体会作者平淡语言背后的丰富内容。三、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三次阅读本文的写作目的,让学生体会平淡的语言背后隐藏的丰富内涵。四、教学过程:(一)读准字音:伛()荒僻()攥()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惶恐()翳()(二)走近作者:杨绛,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三)研读文本:1.初读文本,了解人物:姓名:杨绛性别:职业:姓名:杨绛性别:职业: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居住条件:物质水平:相关事件:姓名:老王性别:职业: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居住条件:物质水平:相关事件:你感觉老王和杨绛分别是怎样的人?用词语简要概括。2.初读写作目的:“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在字典中的意思“因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而不安”,你认为杨绛对老王的哪些行为令她愧怍呢?请结合文本回答。3.再读写作目的:提问1:要读懂作者的内心,还需要先读懂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看似平淡的文字折射出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请大家细读文本,找出能够反映作者处境和老王与周围其他的人关系的句子,仔细体会。介绍相关背景:文章写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有一天大雨骤冷,忽有不知何处闯来的红卫兵,把各所“揪出来”的人都召到大席棚里,押上台去“示众”。还给我们都带上报纸做成的尖顶高帽。在群众愤怒的呵骂声中,我方知我们这一大群“示众”的都是“牛鬼蛇神”。我偷眼看见同伙帽子上都标着名目,如“黑帮”、“国民党特务”、“苏修特务”、“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等。一位中年干部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块污水浸霉发黑的木板,络上绳子,叫我挂在颈上,木板是滑腻腻的,挂在脖子上很沉,我戴着高帽,举着铜锣,给群众押着先到稠人广众的食堂去绕一周,然后又在院内各条大道上“游街”。他们命我走几步就打两下锣,叫一声“我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背后还跟着七长八短一队戴高帽子的“牛鬼蛇神”……──杨绛回顾文革岁月有个我从没见过的女孩子上台控诉。她不是我班上的学生,可是她咬牙切齿、顿足控诉的却是我......我走出大礼堂,恰似刚从地狱出来的魔鬼,浑身散发着硫磺臭,还带着熊熊火焰;人人都避得远远的。一位女同志慨叹说:“咳!还不如我们无才无能的呢!”好在她们不是当面批评,我只远远听着。有人见了我及早躲开,有人佯佯不睬......一星期后,我在大礼堂前稠人广众中看见一个老朋友,她老远的躲开了我。——《控诉大会》文化大革命主要的罪过固然是对文化的践踏,但还有更可怕的一点,就是对人与人关系的伤害,是对善良人性的摧残。可以说,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夫妻互相出卖,师生互相攻击,卖友求荣,落井下石……人与人的关系,几乎到了最冷漠最冷酷的地步。愧怍:因有错误或不如人而感到不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胡适提问2:老王身上会不会有一种宝贵的品质让作者自愧不如呢?请大家结合社会环境、立足文本深入思考。老王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提问3:那么你们认为杨绛有没有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呢?(仔细体会我最后一次见到老王时的心理和感受)我顺着荒墩乱石间一条蜿蜒小径,独自回村;近村能看到树丛里闪出灯光。但有灯光处,只有我一个床位,只有帐子里狭小的一席地——一个孤寂的归宿,不是我的家。因此我常记起曾见一幅画里,一个老者背负行囊,拄着拐杖,由山坡下一条小路一步步走入自己的坟墓;自己仿佛也就是如此。我想到解放前夕,许多人惶惶然往国外跑,我们俩为什么有好几条路都不肯走呢?思想进步吗?觉悟高吗?我们只是舍不得祖国,撇不下“伊”——也就是“咱们”或“我们”。我自惭误听传闻,心生妄念,只希望默存回京和阿圆相聚,且求独善我家,不问其它。解放以来,经过九蒸九焙的改造,我只怕自己反不如当初了。——《干校六记》4.三读写作目的:“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作者想表达的仅仅是一种自责和忏悔?他们的忘记也许正由于他们感到惭愧,也许更由于他们不觉惭愧。惭愧常使人健忘,亏心和丢脸的事总是不愿记起的事,因此也很容易在记忆的筛眼里走漏得一干二净。《浮生六记》——一部我很不喜欢的书——事实上只存四记,《干校六记》理论上该有七记。谁知道有没有那么一天,这两部书缺掉的篇章会被陆续发现,补足填满,稍微减少了人世间的缺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