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同步检测试卷两套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E/00/wKhkGWXi5uqAeMKRAALNlmeqrAs458.jpg)
![《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同步检测试卷两套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E/00/wKhkGWXi5uqAeMKRAALNlmeqrAs4582.jpg)
![《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同步检测试卷两套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E/00/wKhkGWXi5uqAeMKRAALNlmeqrAs4583.jpg)
![《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同步检测试卷两套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E/00/wKhkGWXi5uqAeMKRAALNlmeqrAs4584.jpg)
![《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同步检测试卷两套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E/00/wKhkGWXi5uqAeMKRAALNlmeqrAs45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同步检测试卷一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我们,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当年宋神宗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仰慕,再无话可说。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多如牛毛屈指可数相形见绌爱不释手B.俯拾皆是屈指可数黯然失色手不释卷C.俯拾皆是凤毛麟角相形见绌手不释卷D.多如牛毛凤毛麟角黯然失色爱不释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①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此句没有“易得”之意。多如牛毛:形容极多。符合“亦不计其数”的语境。②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合乎语境。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此处不是强调少。③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句中有“对比”的表述,前后重复。“黯然失色”则正与前文“光照”照应。④手不释卷:喻指勤奋。此处不是强调勤奋。爱不释手:因喜爱某物而舍不得放下。符合语境。故选D项。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我们都不觉得有过。B.对于苏子诗文,我们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C.对于我们而言,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D.对于我们而言,用什么样的溢美苏子诗文之词都不觉得有过。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综合各个选项中的句子看,本句要弄清主客体,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觉得有过”的主语应该是“我们”,所以C、D两项排除。从语言表述的准确性看,此处不是强调“我们”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所以A项更优。故选A项。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将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东坡B.苏东坡是将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C.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苏东坡D.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苏东坡是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句式角度判断,C项最优,和本句后面“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也是苏东坡”的句子句式一致。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历史)浪淘冲洗掉的词句是“,,”。(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声、色两个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赤壁古战场壮丽雄奇图景的名句是“,”。(3)现代社会,古典心情不可或缺。人们常常希望煮茶饮酒,琴送鹤行,在古典文化的海洋中徜徉。读《行路难》,我们懂得了李白“,”的自信;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们懂得了辛弃疾“:,”的愤懑不平;读《声声慢》,我们懂得了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孤独。(4)“黄花”在古诗词中一般代指菊花,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写菊花,表现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却以枯萎的菊花极写内心的凄楚。答案(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三.[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之作,两词中表现的怀古之情有什么不同?答:答案苏词是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而辛词表达的是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对侵占土地的敌人的愤怒,对朝廷不作为的愤懑,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四.[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李清照的《声声慢》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婉约,一豪放,试着通过这两首词作来总结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答:答案(1)内容:婉约词内容狭窄,多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等。豪放词内容广泛,多抒怀言志,表现社会现实,关心国计民生。(2)格调:婉约词委婉含蓄,和谐优美,富于阴柔之美。豪放词豪迈奔放,慷慨悲壮,富于阳刚之美。(3)表现手法:婉约词写景铺叙细腻,辞藻华美;豪放词写景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五.[鉴赏诗歌的语言]请赏析《声声慢》一词的语言特色。答:答案①妙用叠词,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从行动到环境再到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②语言朴素清新,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临江仙①李清照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②。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③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④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扃:音jiōnɡ,门环、门闩等,此处谓门窗关闭。③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④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B.“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淡笔勾勒,写景如画,寄寓词人的欣喜之情。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D.“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仿佛让人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由下句“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可知,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见柳梅等美好春景,引动愁情,故怕见春景。2.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答:答案(示例)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应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从内容上看,“春归”与“人老”构成对比;从词句的形式上看,构成对偶。“人老建康城”中“老”字表达悲痛之情。白话诗歌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层深,云雾缭绕的楼阁门窗经常关闭。骋目四望,只见柳梢返青和梅枝吐蕊的景象越来越分明了。在古秣陵城的周围,树木渐绿,宣告春已归来;但我却无家可归,看来要老死建康城了。忆往昔多少回吟赏风月,饮酒作诗,那是多么幸福啊;而如今却人已老去,什么事也做不成了!还有谁会怜惜你的憔悴与衰颓?元宵试灯也好,踏雪赏景也好,都没有这份心情了。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南乡子·宿州上元苏轼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①,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注]①江东归老客:用范蠡弃官归隐典故。②白云乡:《庄子》有“乘彼白云,至于帝乡”。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骑试春游”写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蛰居已久的人们,按捺不住,争相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B.“小雨如酥落便收”中的“收”,写春雨绵软细微,洒在干涸的土地上,即刻就吸收尽净,用字极为传神。C.“飞火乱星球”写想象之景,烟花腾空而起,如同团团星球迭相灿烂迸发,“乱”字透出目不暇接的热闹。D.“浅黛横波翠欲流”写眼见之景,山如着了一抹淡青色画眉,春水荡漾,山水青翠之色让人感到就要滑落下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C项,“想象之景”错误,根据诗题“宿州上元”,可知是作者在上元佳节(正月十五)所见实景。“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两句分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观。仰望天空,火炮礼花,腾空而起,如同迭相迸发的团团星球。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答案①雨中春游的欣喜之情;②厌倦仕途的归隐之情;③佳节风物美景的赞赏之情;④遭遇朝廷冷落的伤感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要分析感情,先要理解词句的大意,然后加以提炼。上片开头两句写宿州人们在节日里雨中春游,潇潇春雨中,人们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上片后三句是作者的感受。游客如云,小雨如酥,已令人消魂。加上还有清润可口的美酒供作者开怀痛饮,此情此景,不禁叫人留连忘返。“江东归老客”,用范蠡弃官归隐的典故,作者以此自况,暗含着作者厌倦仕途、向往人间清景的情愫。下片写宿州元宵夜景,“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两句分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观。对佳节风物美景的赞赏之情。“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两句,是极言宿州上元春日风光佳丽,胜似仙乡,而且比神仙居住的地方还要温煦可人。“白云乡”是用典。最后这几句,表面看是盛赞宿州,实则有双关意。“白云乡”也暗指朝廷所在的地方,这里流露了作者对在朝中被排挤、被冷落的伤感。言在此意在彼,是深有寄托的。依据以上分析,概括本词情感即可。白话诗歌潇潇春雨中,人们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干枯的土地一旦洒上小雨,便吸收尽净。此地此景,让我这个“归老客”留连忘返。更有清润可口的美酒供我开怀痛饮。仰望天空,火炮礼花,腾空而起,如同迭相迸发的团团星球;地上,青山如黛青山如同着了一抹淡青色的画眉,春水荡漾。上元节里的宿州春日风光佳丽,胜似仙乡,而且比神仙居住的地方还要温煦可人。真可称得上是淮南第一州。第九课同步检测试卷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历代的文学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实践,倒不如说是“审美人格”的建构。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为人熟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时所作,作者借月夜孤鸿既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幽独、寂寥,也表达了、蔑视流俗的心境。()。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则无法呈现这种审美人格。魏晋风度能永远地让人铭记,这和那个时期人物磊落坦荡的心胸。王羲之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世说新语》记载,郗太傅派人向王丞相家求女婿,王家男儿们个个表现矜持。唯有王羲之“坦腹卧,如不闻”,却获郗太尉赞赏,把女儿嫁给他,这也是“”一词的来源。它启示我们,生活的境遇无论如何呈现出生命状态的本真,表现出磊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达到高出俗流的人格。交流出智慧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曹植喜欢结交文士,喜欢与这些文士高谈诗词歌赋,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更为艺术更具审美情怀的姿态,其《洛神赋》《白马篇》都是的佳作。“盛唐之音”的形成也如此。因此,思想交流与对话的展开离不开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这种文化境遇也更有助于推动审美人格的建构。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孤高自许息息相关乘龙快婿琅琅上口B.孤芳自赏休戚相关东床快婿琅琅上口C.孤高自许息息相关东床快婿脍炙人口D.孤芳自赏休戚相关乘龙快婿脍炙人口答案C解析①孤高自许:指孤特高洁,不流于世俗,并以此称许自己。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含贬义。由后文“蔑视流俗”可知,这里应用“孤高自许”。②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这里没有“利害”,应用“息息相关”。③东床快婿: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乘龙快婿:意思是称意的女婿好比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东床快婿”这一成语本就是由王羲之的这段典故而来。④脍炙人口: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琅琅上口: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语境有“佳作”,这里应用“脍炙人口”。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可以说,有了作者本真高洁的人格追求,才有旨趣淡远、含蓄蕴藉的艺术B.可以说,作者不如意的生活境遇和作者本真高洁的人格水乳交融在创作中C.艺术追求上的旨趣淡远、含蓄蕴藉与人格上追求的本真高洁交融在创作中D.人格上追求的本真高洁与艺术追求上的旨趣淡远、含蓄蕴藉交融在创作中答案C解析该段主要是谈作家审美人格的建构,根据后文“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则无法呈现这种审美人格”,A项,说的是先有人格追求后有艺术,与后句意思不符。B项,没谈到艺术。D项,“人格追求”与“艺术追求”顺序颠倒,与后句不照应。所以答案为C。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论生活的境遇如何,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表现出磊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拥有高出俗流的人格。B.生活的境遇无论如何,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表现出磊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获得高出俗流的人格。C.生活的境遇无论如何,如能呈现生命状态的本真,表现出心胸的磊落坦荡,就能形成高出俗流的人格。D.无论生活的境遇如何,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表现出磊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达到高出俗流的人格。答案A解析B项,语序不当,“生活的境遇”不是“呈现”“表现”的主语,应放在“无论”后面。C项,除“生活的境遇无论如何”语序不当外,“如能……就能”说法太绝对,不合逻辑。D项,“达到”和“人格”不搭配。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古代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喜欢用典。用典包括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成句、引用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两种形式。为何诗人们青睐典故呢?因为用一个典故,①,是符合诗的精炼原则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诗句从字面上看是很浅显的,②:战国时代赵国老将廉颇面对赵王派来的使者时“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表明他宝刀未老、希冀报国的愿望。懂得了这一点,③。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②但其中就有典故③才能领略到诗句更深沉的意蕴解析这段文字主要阐明古代诗词用典的妙处。第①空,后文的“符合诗的精炼原则”表明空格处内容是“用典”在“精炼”方面的妙处,也即“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第②空和前文构成转折关系,空格后是冒号,说明后面的文字是对空格处的解说,这段文字的话题是“用典”,此处内容应该是表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使用了典故。第③空,前文中“这一点”指诗句所用典故。懂得了诗句所用典故的结果,自然是能够更深刻领会诗句的内涵。5.“黄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在群雁南返的时节,李清照,一个比黄花更瘦的女子,在滴雨的黄昏里愁苦寂寞。红烛摇影,摇出一片晕黄;梧桐低泣,滴满一腔愁绪;微风轻拂,飘落一地黄花。解析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按照要求去答题;其次要注意构筑富有意境的画面,要和人物、情感相一致。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西江月①苏轼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所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行近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C.“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美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答案C解析C.是借喻,不是借代。7.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③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要领是: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借景抒情、对仗等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①,不惯起来听。[注]①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愁绪的折磨,直抒胸臆,表达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B.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C.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于“余情”是深远绵长的,所以词人直到夜晚卧床时仍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辗转反侧,无法成眠。D.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延长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答案A解析A项“直抒胸臆”错误,应该是“含蓄深沉”。9.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相同。虽然这首词中的“雨”打在芭蕉上,《声声慢》中的“雨”打在梧桐上,但是作者借此传递的情感是相同的,抒发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雨点无论打在梧桐上或是芭蕉上,点点滴滴,滴滴答答,不断地重复,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作者听来都像是打在自己的心上,让作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倍感伤情。观点二:不尽相同。《声声慢》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但抒发的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而这首词“雨”的意象虽然包含个人和家庭的悲愁,但从“愁损北人”来看,抒发的主要是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自由发挥。两首诗中都用了“雨”这一景象,也都表达寂寞愁情,可以从共同的感情基调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各自的侧重点的角度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房地产个人借款担保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合作开发合同
- 2025年度风力发电场建设安全操作合同
- 贵州2025年贵州省司法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衢州2025年浙江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人员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疗文书管理制度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 河南2024年河南信阳师范大学招聘专职辅导员3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中空导电粒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贡丸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冷链物流产品配送及仓储管理承包合同3篇
- 电镀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业经典案例)
- 2025年鲁泰集团招聘17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成都高新区七上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企业员工食堂管理制度框架
- 【开题报告】中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大理州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SLT824-2024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归档规范
- 2024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完整word版)中国银行交易流水明细清单模版
- DB43∕T 859-2014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定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