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秦论》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_第1页
《 过秦论》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_第2页
《 过秦论》教学设计(河北省县级优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秦论》第二课时

贾谊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所提倡的仁政的思想。

2.背诵课文3段。能力目标

1.归纳掌握“制、亡、利、却、信”等实词的含义以及通假字、古汉语特殊句式,逐步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善于叙事、精于论断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叙议关系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3.品评鉴赏作者广用排比、对偶,极力沉浸夸张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基于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理解课文难度较先秦散文小,宜采用以朗读带动文意疏通,以背诵带动对作品的鉴赏,写作特色语言特点的分析鉴赏皆融于诵读中。2.评品法。从品评鉴赏的角度,通过设置几个鉴赏点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的具体赏析该文的写作的独到之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知识卡、投影仪。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采用诵读教学法,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对课文内容作简单的分析点拨,以期尽快形成背诵思路;②语气提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学生自主诵读,教师巡视、指导。二、教学目标:1、积累第三段的文言知识点,疏通文意。2、背诵第三段。三、教师检查朗读情况,采用个别朗读与集体朗读的形式,抽查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四、小组研讨:小组内部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点,一边互相补充纠错,一边疏通文意。偶数组确定展讲的同学,准备展台展讲。若讨论后还有没有解决的疑问,在同学讲解的时候,准备质疑。(时间5分钟)展讲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五、学生展讲:偶数组确定展讲的同学依次到前面进行展讲,其他学生边听边做标注补充,有疑问的同学待展讲完毕后,进行质疑,学生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识记相关的知识点。六、教师点拨第三段背诵的思路:攻:政治:及,奋,振,吞,履,执,威。军事:南,以;百,俯,委。固边:乃,却;胡,士。统一愚民:于是废、焚、以守:弱民:隳、杀、收、聚、销、铸、以防民:然后、因、据、临、良将、信臣心态:天下,始皇,自,金,子孙。学生反复朗读3段,尝试背诵。七、默写检测: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威振四海。2、,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3、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以为固。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八、课下作业:1、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⑴名词的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释

1.席卷、包举、囊括名词作状语

像……一样像席子一样等

2.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等

3.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等

4.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名词作状语含有动作趋势在国内、向南

5.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动用表动作招致

6.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动用登上

7.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动用含有动作趋势用破瓮作、作草绳系

教师归纳其活用规律:名词作状语,即名词放在动词前,1、2、3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4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

名词活用作动词,5、6、7句两个名词连用,表示事物的动作意义;6句,名词和动词用“而”连接,这个名词常用于动词。

⑵动词的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释

1.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

2.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使……退却

3.约纵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

4.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使……朝拜

5.外连衡而斗诸侯使动用法使……争斗

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用法使……灭亡

教师归纳其活用规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如第1句;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如2、3、6句;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如4、5句。这说明这些动词都产生了使动用法。

⑶形容词的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释义

1.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使动使……弱

2.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使动使……弱,削弱

3.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使……愚蠢

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小,变弱

教师归纳其活用规律:形容词后带有宾语,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动的意义,如1、2、3句。

2.请分别说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征。

多媒体显示:⑴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而迁徙之徒也。

⑵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⑶陈利兵而谁何。

⑷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3.掌握文中重要的虚词“之”“而”“也”

多媒体逐题显示:

⑴对下列各句中“之”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⑥聚之咸阳

③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④东割膏腴之地

⑤收天下之兵。

②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⑦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⑧有田忌之伦制其兵。

⑵下列句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E.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⑶下面句中哪一句的“也”字用法与其他各句不同(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为天下笑者,何也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三名学生回答。

明确:⑴C(①③④⑤

“之”为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译为“的”;②⑥

“之”为代词,分别指代秦孝公、天下之兵;⑦⑧为指示代词,“这一类的”)

⑵AC(A、C两项中“而”都是连词,表转折;B、E两项中“而”表修饰;D项中“而”表结果的连词)

⑶C(C项中“也”为表疑问的语气词,译为“呢”;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