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20135)会计法律责任_第1页
第6章(20135)会计法律责任_第2页
第6章(20135)会计法律责任_第3页
第6章(20135)会计法律责任_第4页
第6章(20135)会计法律责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会计法律责任【学习目标】1.了解会计法律责任,掌握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规的法律责任。2.掌握财政部门及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法律责任。3.能够正确判断违反会计法律责任的行为,掌握其应负的相应法律责任。6.1会计法律责任概述6.1.1会计法律责任的涵义

狭义: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是对违法者的一种制裁。它是一种通过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来实施法律规则的要求。法律责任是根据违法行为的程度和所造成后果的大小,而实施不同的惩罚手段,来保障《会计法》得到普遍的遵守和执行。我国《会计法》主要规定了两种法律责任形式:一是行政责任;二是刑事责任6.1.2会计法律责任的形式1.行政责任(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具体区别见下页)其形式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2.刑事责任主刑的种类有:(1)管制;(2)拘役;(3)有期徒刑;(4)无期徒刑;(5)死刑。(只能独立使用)附加刑的种类有:(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4)驱除出境(外国)(即可独立使用又可以附加使用)

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行政主体基于一般行政管理职权,对其认为违反行政法上的强制性义务、违反行政管理程序的行政管理相对人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措施。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营业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管辖地:违法行为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罚款。)区别:行政责任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授权的组织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采取的行政制裁。《会计法》规定的行政责任的形式有两种,即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一种行政法律责任,是行政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故意或者过失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所实施的法律制裁。(类型: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1、作出决定的主体范围不同。行政处罚是由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作出的,这些行政主体具有对外管理职能,其行政处罚权已为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而行政处分是由受处分的公务员所在机关,或上级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作出的。也就是说,一般的行政机关都享有对其工作人员的行政处分权。

2、所制裁的对象不同。行政处罚制裁的对象是违反行政法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行政处分的对象仅限于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公务员。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区别

3、采取的形式不同。行政处罚的形式、种类很多,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许可证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而行政处分的形式只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等六种形式。

4、行为的性质不同。行政处罚属于外部行政行为,以行政管辖关系为基础;而行政处分属于内部行政行为,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前提。

5、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行政处罚所依据的是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而行政处分则由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公务员的法律规范调整。

6、两者的救济途径不同。对行政处罚不服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相对方可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通过复议与行政诉讼获得救济;而对行政处分不服的,被处分的公务员只能向作出处分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或行政监察部门申诉。

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区别(1)追究的违法行为不同:追究刑事责任的是犯罪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的是一般违法行为。(2)追究的机关不同: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司法机关,追究行政责任的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3)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刑事责任依据刑法,行政责任依据有关行政法规。(4)承担的法律后果不同:承担刑事责任是最为严厉的制裁,可以判处死刑,比追究行政责任更为严厉。行政处罚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规定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是适用行政处罚所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即“一事不再罚”的原则。6.2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6.2.1违反会计核算制度规定的法律责任

1.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会计行为包括:

1.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

2.私设会计账簿的行为。

3.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4.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6.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行为。7.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行为。8.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行为。9.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行为。10.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为。2.违反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上述各种违法行为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与行政处罚区分)

1.责令限期改正。(县级以上财政部门)

所谓责令限期改正,是指要求违法行为人在一定期限内停止违法行为并将其违法行为恢复到合法状态。如私设会计账簿的单位,应当取消私设的会计账簿,并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将在私设的会计账簿上登记的事项转移到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进行登记、核算。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规定的单位,应当将不具备任职资格的会计人员予以解聘或者转任其他岗位,并任用具备规定资格条件的人员作会计人员。

2.罚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根据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性质、情节及危害程度,在责令限期改正的同时,有权对单位并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三五),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两二)。

3.给予行政处分。对上述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或者行政监察部门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等行政处分。

4.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工作人员有上述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法》第四十条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除前款规定的人员外,因违法违纪行为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日起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5.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6.2.2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1.隐匿、故意销毁的含义2.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行政责任3.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刑事责任1、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行政责任有:通报、罚款(单位可处5000元以上10万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出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行政处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关于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罪(刑事责任):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6.3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6.3.1伪造、变造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1.伪造、变造会计资料的含义2.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3.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

详见具体法律解释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政责任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予以处罚。具体包括:

1.通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采取通报的方式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批评、公告。通报决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送达被通报人,并通过一定的媒介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

2.罚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违法行为视情节轻重,在予以通报的同时,可以对单位并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政责任

3.行政处分。对上述所列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或者行政监察部门给予撤职、留用察看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4.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上述所列违法行为中的会计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刑事责任

(1)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述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并且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依照前述规定处罚。对多次犯有上述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刑事责任

(2)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3)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包括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上述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外,如果行为人为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贪污、挪用公款、侵占企业财产、私分国有资产、私分罚没财物,实施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应当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分别定罪、处罚。6.3.2打击报复会计人员行为的法律责任(1)实行降级处分;(2)实行撤职处分;(3)实行调离工作岗位处分;(4)实行解聘处理;(5)实行开除处理;(6)实行谩骂、殴打;(7)在其他方面故意刁难、歧视。通常是在分配住房、正常晋级、进修、学习、评先进、年终奖金等方面故意刁难、歧视等。“打击报复”是指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通常采取的形式主要有:单位负责人打击报复会计人员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构成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罪,应对违法者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行政责任。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轻微,危害性不大,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会计法》第四十六条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分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等八种。对有上述违法行为的单位负责人,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这里所说的有关单位,是指其上级单位和行政监察部门。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1)恢复其名誉。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的名誉受到损害的,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及有关部门应当要求打击报复者向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赔礼道歉,并澄清事实,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2)恢复原有职位、级别。会计人员受到打击报复,被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的,应当在征得会计人员同意的前提下,恢复其工作;被撤职的,应当恢复其原有职务;被降级的,应当恢复其原有级别。6.3.3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造假的法律责任所谓授意,是指暗示他人按其意思办事;所谓指使,是指通过明示方式,指示他人按其意思行事;所谓强令是指明知其命令是违反法律的,而强迫他人执行其命令的行为。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职、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行政责任归纳违反会计法规行为伪造、变造、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隐匿、故意销毁授意、指使、强令单位3000-5万5000-10万直接责任人2000-2万3000-5万5000-5万刑事责任归纳伪造、变造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中介组织的人员授意、指使、强令打击报复3年以下5年以下3年以下2万-20万2000-2万5000-5万1、常见的销售业务错弊形态如下:(1)将已实现的各种营业收入漏计、漏列,或故意不列有关收入帐户,以致少计营业收入、少纳有关税款。(2)将未实现的营业收入作为营业收入入帐,或故意列入营业收入,致使营业收入虚增。(3)未将销售退回和折扣、折让从营业收入入帐中扣除,致使营业收入的净额计算有误,或虚拟销售退回和折扣、折让,损公肥私。(4)将主营业务收入误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或反之。(5)在现金结算的销售业务中,故意多找少收,窃取销售货款。(6)利用已申报遗失作废的发票,侵吞营业收入,偷逃国家税款。(7)应列入销售价格内的包装物价格,不列作营业收入,而直接冲减成本。(8)在建工程、职工福利部门使用本企业的产品、商品或劳务,为按规定视同对外销售,少计营业收入。(9)未按有关规定确定营业收入的实现。(对于长期合同工程,未按完成合同法或完工百分比法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链接1:公司违规隐瞒利润主要手段案例分析:某审计人员审查某大型国企2010年6月份帐目时发现“管理费用”明细帐有如下内容:(1)提取相应计流动资金借款利息43000元;(2)支付推销A公司广告费10000元;(3)支付财产保险费960元;(4)支付总经理司机违章罚款150元;(5)本月非常损失损毁材料10000元;(6)房屋进行大修理领用水泥等2000元;要求:提出上述各项是否存在问题,若存在问题,请指出按规定就在哪几项列支;多计提的管理费用是多少?计算利润总额的影响数若情节严重,应追究哪些法律责任?答案:1存在问题借款利息不属于管理费用,应该放到财务费用处理广告费用属于销售产品的,应放到营业费用处理财产保险费计入管理费用,违章罚款可以作为营业外支出,但与《交通道路与安全法》相抵触非常损失材料,属营业外支出房屋大修理,属在建工程(前提是房屋的大修里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比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2多计提的管理费用是(43000+10000+150+10000+2000)3计算利润总额的影响数(2000+150)4、视情节严重分别追究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1、会计造假S华源发被罚10万

2、

Google副总裁因会计造假“前科”遭到巨额罚款会计造假S华源发被罚10万会计造假S华源发被罚10万今日,S华源发公告称,财政部曾对公司2003年、2004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近日,公司收到财政部依据该次检查出具的《财政部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公司作出了1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Google副总裁因会计造假“前科”遭到巨额罚款北京时间7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周四,Google公司的一名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遭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款,原因是在之前在另外一家公司担任首席财务官期间,存在虚报财务数据的行为。遭到罚款的副总裁名叫大卫·德拉蒙德,现在是Google公司负责企业发展的副总裁,也兼任公司的首席法务官。之前,他在另外一家名为“智能力量”的软件公司担任首席财务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表示,在他任期之下,这家公司在2002年之前三年半的时间里,虚报了1.1亿美元的收入以及1.3亿美元的盈利。

6.4财政与有关部门行政部门的法律责任6.4.1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管理中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6.4.2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泄露检举材料的法律责任6.5.1违反《会计法》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行为的法律责任

违反《会计法》,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进行处罚。(l)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两个以上的法律规范,应当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时,由某一个法律规定的处罚机关依据该法律的规定进行处罚。(2)如果某一个处罚机关已对违法行为人给予了罚款处罚,其他机关不得再对同一违法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给予罚款处罚。会计法律责任案例解析

某市财政局在2012年4月《会计法》执法检查中,发现某小型企业为节省开支,只任用了两名会计,其中已取得会计师职称,并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王某被单位负责人指定为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登记总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和稽核工作,另一名尚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张某被单位负责人指定担任出纳工作,兼记日记账、各种明细账和会计档案的保管。该企业出纳员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意下,将收到的下脚料销售款5000元另行存放不入账,以便负责人日常应酬。会计主管王某发现后,向上级主管部门举报,上级主管部门将检举材料一并转给该企业,责令其自行纠正。该企业负责人遂以工作需要为由,将会计主管王某调离会计工作岗位,另外聘用一名应届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担任会计主管人员。由于该会计主管人员经验不足使得该单位会计管理混乱,会计处理方法随意改变,会计核算中时有多报、漏记的会计差错发生,并仍秉承单位负责人意图,私设小金库。要求:(1)请逐项分析上述哪些行为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2)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该企业违反会计法的行为应如何处理?1、上述违反会计法的行为有:(1)任用尚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张某担任出纳工作,违反了《会计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规定;(2)张某被单位负责人指定担任出纳工作,兼记日记账、各种明细账和会计档案的保管,违反了《会计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的规定;(3)出纳员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意下,将收到的下脚料销售款5000元另行存放不入账,属于私设“小金库”,违反了《会计法》第十条关于“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规定;

案例解析

(4)上级主管部门将检举材料一并转给该企业,责令其自行纠正,违反了《会计法》第三十条“不得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规定;(5)该企业负责人遂以工作需要为由,将会计主管王某调离会计工作岗位,有挟嫌报复之意,违反《会计法》第五条第三款“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的规定;(6)聘用一名应届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担任会计主管人员,违反了《会计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关于会计主管人员任职条件的规定;(7)会计处理方法随意改变,会计核算中时有多报、漏记的会计差错发生,违反了《会计法》第十八条、第二十六条关于不得随意改变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2、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任用不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会计人员、私设小金库和会计处理方法随意改变等违反《会计法》一般规定的行为应作出的处理是:

(1)责令限期改正。该企业应当按照市财政部门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更换会计主管人员,任用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担任出纳会计,将另行存放“小金库”的的款项办理入账手续,调整和清理账目。

(2)罚款。市财政部门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及危害程度,在责令限期改正的同时,可以对单位并处3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3)该企业单位负责人如为国家工作人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打击报复的王某,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4)该企业单位负责人如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对将检举材料一并转给该企业的责任人,应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原始凭证和会计档案销毁的案例1(1)甲公司收到一张应由甲公司与乙公司共同负担费用支出的原始凭证,甲公司会计人员张某以该原始凭证及应承担的费用进行帐务处理,并保存该原始凭证;同时将该原始凭证复印件给乙公司用于帐务处理。(2)年中,甲公司拟销毁一批保管期限满的会计档案,其中有一张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李某认为只要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就可以销毁。分析与提示:1、会计人员张某的做法不正确。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一张原始凭证所列的支出需要由两个以上的单位共同负担时,应当由保存该原始凭证的单位开具原始凭证分割单给其他应负担的单位,而不是复印件。2、会计人员李某的观点不正确。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不得销毁。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会计人员回避制度案例(1)甲企业会计主管离任,由李某接任。李某接任后期女儿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于是安排其女儿任出纳。因财务人员较少,甲企业未设立会计档案机构,李某要求由出纳兼管会计档案。一天,反贪局到甲企业调查上任会计主管经济问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得到李某同意后,将部分记账凭证和数本帐册借给反贪局。由于记账凭证太多,李某要求财务人员将保存满10年的会计凭证销毁。问题:(1)李某的女儿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李某能否安排其任出纳?为什么?(2)出纳能否兼任会计档案?(3)会计档案能否借给反贪局?(4)会计凭证应保留多少年才能销毁?案例分析财政部门对某企业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时发现:(1)企业销售商品开发时“发票联”内容真实,但“记账联”和“存根联”的金额比真实金额小,致使少记销售收入,从而少记增值税;(2)企业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未按页顺序连续登记,有跳行、隔夜现象。分析上述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规范?分析:(1)属于变造会计凭证的违法行为,违反了《会计法》第13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关于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求的规定。行为(2)违反了《会计法》第15条“会计账簿应当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关于登记账簿的规定。6.5.2违法行为的综合治理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认识。2、不断健全和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3、切实加强会计工作的宏观管理,认真开展《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综合治理会计工作4、单位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