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三同步训练:祝福_第1页
语文人教三同步训练:祝福_第2页
语文人教三同步训练:祝福_第3页
语文人教三同步训练:祝福_第4页
语文人教三同步训练:祝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祝福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新正()讪讪()陈抟老祖()草窠()炮烙()间或一轮()歆享()牲醴()拗他不过()2.根据拼音写出下列汉字.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2)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3)祥林嫂不待指引,自己驯熟的安放了铺盖。(4)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4.文学常识填空。鲁迅,原名________,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本篇小说以“祝福"为题,文中一共写了几次“祝福”的情景?各有什么作用?答案:1.zhēnɡshàntuánkēpáojiànxīnlǐniù2.①暄/喧/渲②聘/骋/俜3.(1)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2)形容人声喧嚣杂乱。(3)很顺从,很熟悉.(4)难为情的样子。4.周树人《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二心集》5.小说一共写了三次“祝福"的情景。第一次是鲁镇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通过鲁镇“祝福”环境的描写,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写出了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逼上死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三次是鲁镇的“祝福”情景.主要是通过“我”的感受写的,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富人们的幸福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主题。同时在布局上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晤晤.”她含胡的回答。“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我么?……”“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6.这篇小说在环境描写上用墨不多却作用很大,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在文中的作用.7.这篇小说收入《彷徨》时作了修改。下面句子是未经修改的,对照课文,扼要说明修改后的好处。(1)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2)“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眼,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8.“‘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在这里祥林嫂又要重复她讲了多次的阿毛的往事。对她这种反复的、近乎机械的讲述,你是怎样理解的?答案:6.①雪是冬天所特有的景物,而在这里写雪,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因为看到了雪,祥林嫂才又想起了阿毛的事,引出了下面的事情。②雪还是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暗示,“微雪点点的下来了”,是暗示祥林嫂的又一不幸来临了.她本来生活就已经十分悲惨,又无故地增加了一道精神枷锁。7.(1)课文比原文多了一些补充部分,更进一步揭露鲁四老爷剥夺了祥林嫂洗器皿的权利,使得她只能坐着看柳妈洗器皿,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伤害。也正是由于“闲”,她才会从“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重新想到阿毛的往事。(2)把“眼”改为“脸”,才能问起伤疤的事。这一改动,显得更为准确。8.①祥林嫂的诉说反复过无数遍,达到背诵如流的程度,表现了一种没有变化、麻木迟钝的感情,这正是苦难留给她的精神伤疤.②这不是一般的追述,而是在咀嚼自己的痛苦和不幸,但这痛苦和不幸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薄,而是始终缠绕着她。③祥林嫂想得到同情和安慰,但所得到的是冷淡和嘲笑。她丧子是不幸的,但还要接受冷淡和嘲笑,这就更不幸了。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诡秘(ɡuǐ)瘦削(xuē)驯熟(xùn)草窠(kē)B.间或(jiān)简捷(jié)诧异(chà)招聘(pìn)C.蹙缩(chù)徘徊(pái)赔罪(zuì)乌裙(qún)D.负疚(jiù)模样(mó)收敛(liǎn)鄙薄(bó)答案:A解析:B项,“间”应读“jiàn”;C项,“蹙”应读“cù”;D项,“模”应读“mú"。2.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夸张)B.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比喻)C.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比喻)D.“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婉曲)答案:A解析:A项,拟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江苏历来人文荟萃,但有高原没高峰、佳作频现却缺少扛鼎之作一直是江苏文化界的遗憾。最近,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打造的50集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央视一套和八套播火了荧屏,创造了央视今年的收视新高,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峰"。B.一次性产品推动了经济增长,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由此而产生的消费观念却冲击了过去人们敝帚自珍的价值观.C.马尔代夫岛上到处都是花,到处都是树,仿佛随便朝地上扔根枝条就能开出沸反盈天的花来。D.古人十分推崇君子之交,而真正的友谊是要经受时间的考验的,所以人们常说“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答案:A解析:A项,“扛鼎之作”即花大力气完成的在社会上影响广大,意义深远的作品.B项,“敝帚自珍”是指家里的破扫帚也被自己珍惜,比喻对自己的东西非常珍惜。不合语境.C项,“沸反盈天”形容人声鼎沸,极其嘈杂喧闹,而不能形容花开的繁盛。D项,“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而句中强调的是时间。4.(2009天津高考,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B.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母亲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C.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A项中的“均价"和“都超过”矛盾,不合逻辑;C项“不仅……而且”有递进关系,应先“数量"后质量,语序颠倒;D项是两面与一面不搭配。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风波(节选)鲁迅赵七爷一路走来,坐着吃饭的人都站起身,拿筷子点着自己的饭碗说,“七爷,请在我们这里用饭!”七爷也一路点头,说道“请请”,却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七斤连忙招呼,七爷也微笑着说“请请”,一面细细的研究他们的饭菜。“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七斤和他的女人没有读过书,不很懂得这古典的奥妙,但觉得有学问的七爷这么说,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便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正在不平,趁这机会,便对赵七爷说,“现在的长毛,只是剪人家的辫子,僧不僧,道不道的.从前的长毛,这样的么?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从前的长毛是--整匹的红缎子裹头,拖下去,拖下去,一直拖到脚跟;王爷是黄缎子,拖下去,黄缎子;红缎子,黄缎子——我活够了,七十九岁了。”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5.节选文字中,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6.文章描写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事情?请根据文中的细节加以分析、判断。7.结合文章,谈谈赵七爷是怎样的人物形象。8.试以七斤嫂、九斤老太为例,分析当时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5。答案:语言描写解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很多,诸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本篇小说中“说”“道”等词语表明本篇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语言描写。6.参考答案:从“现在的长毛”“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等语句,从七斤辫子被剪、赵七爷骨子里深刻的封建意识可以看出,这是在辛亥革命时期。解析:每篇小说都有其社会背景,判断小说中所描写的环境属于哪个历史时期,就应当通过文中标志词来推断,如文中“辫子"“长毛"等可以推断这是辛亥革命时期。7.参考答案:赵七爷是辛亥革命时期清朝封建遗老的典型代表,他从骨子里维护封建统治。当他风闻皇帝又坐了龙庭的消息后,故意到七斤家进行撩拨,使七斤一家子急得没法,这反映了他的阴暗心理和劣根性。解析: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应当通过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8.参考答案:从两个人的语言可以看出,当时广大群众在思想上是被蒙蔽的,十分麻木,他们不仅不理解革命,而且对反动势力也缺乏认识。解析:因为“七斤嫂”“九斤老太”是当时人民群众的代表人物,结合文中期待“皇恩大赦”“没有读过书”等词语及文中最后一段的相关信息分析即可得出当时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三、语言表达9.当学习《祝福》中有关鲁镇人对絮絮叨叨的祥林嫂态度的内容时,老师讲了一则寓言故事,请你读了这则故事后,写出老师通过这则故事所阐明的观点。(不超过50字)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主人捉住猪,猪大声嚎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猪的嚎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羊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答案:经历不同,命运不同的人,很难理解对方的感受.鲁镇的人不应幸灾乐祸,而应以关怀宽容的心态对待祥林嫂。10.(2009安徽高考,18)下图有三个板块,请先用一句话对三个板块的内容作整体概括,再各用一句话作分别概括。(图片选自2009年4月5日《安徽日报》)整体概括(18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概括(每句12字以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整体概括:我省多方面加强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分别概括:①清查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②扩大农民工保险范围.③关心农民工子女教育。解析:先找出三个板块的共同特点,都与农民工的权益相关联。再用简洁而指向明确的语言分别概括三个板块的内容。类文欣赏这也是一个人叶圣陶伊生在农家,没有享过“呼婢唤女”“傅粉施朱”的福气,也没有受过“三从四德”“自由平等”的教训,简直是很简单的一个动物。伊自出母胎,生长到会说话会行动的时候,就帮着父母拾些稻稿,挑些野菜。到了十五岁,伊父母便把伊嫁了。因为伊早晚总是别人家的人,多留一年,便多破费一年的穿吃零用,倒不如早早把伊嫁了,免得白掷了自己的心思财力,替人家长财产.伊夫家呢,本来田务忙碌,要雇人帮助,如今把伊娶了,即使不能省一个帮佣,也抵得半条耕牛。伊嫁了不上一年,就生了个孩子。伊的孩子没有摇篮睡,没有柔软的衣服穿,白天只睡在黑魆魆的屋角里。不到半岁,他就死了。伊哭得不可开交,只觉以前从没这么伤心过。伊婆婆说伊不会领小孩,好好一个孙儿被伊糟蹋死了,实在可恨.伊公公说伊命硬,招不牢子息,怎不绝了他一门的嗣。伊丈夫却没别的话说,只说要是在赌场里百战百胜,便死十个儿子也不关他事。伊听了也不去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只是朝晚地哭。有一天伊发现了新奇的事了:开开板箱,那嫁时的几件青布袄不知哪里去了。后来伊丈夫喝醉了,自己说是他当掉的。冬天来得很快,几阵西风吹得人彻骨地冷。伊大着胆央求丈夫把青布袄赎回来,却吃了两个巴掌.原来伊吃丈夫的巴掌早已经习以为常,唯一的了局便是哭。这一天伊又哭了。伊婆婆喊道:再哭?一家人家给你哭完了!伊听了更不住地哭.婆婆动了怒,拉起捣衣的杆在伊背上抽了几下。伊丈夫还加上两巴掌。这一番伊吃的苦太重了.想到明天,后天……将来,不由得害怕起来。第二天早晨,伊进了城,寻到一家荐头.荐头把伊荐到一家人当佣妇.伊的新生活从此开始了:虽也是一天到晚地操作,却没有下田耕作那么费力,又没人说伊,骂伊,打伊,便觉得眼前的境地非常舒服,永远不愿更换了.伊唯一的不快,就是夜半梦醒时思念伊已死的孩子。一天,伊到市上买东西,遇见一个人,心里就老大不自在,这个人是村里的邻居。不到三天,就发生了影响了:伊公公就寻了来.开口便嚷道:“你会逃,如今寻到了,可再能逃?你若是乖觉的,快跟我回去!”伊听了不敢开口,奔到里面,伏在主妇的背后,只是发呆。主妇便唤伊公公进来对他说:“你媳妇为我家帮佣,此刻约期还没满,怎能去?”伊公公无可辩论,只得狠狠地叮嘱伊道:“期满了赶紧回家!倘若再逃,我家也不要你了,你逃到哪里,就在哪里卖掉你,或是打折你的腿!"伊觉得这舒服的境地,转眼就会成空虚。这几天里眼睛就肿了,饭就吃不下了,事也就做不动了.主人知道伊的情况,心想如今的法律,请求离婚,并不繁难,便问伊道:“可情愿和夫家断绝?”伊答道:“哪有不愿?”主人便代伊草了个呈子。主妇却说道:“替伊请求离婚,固然很好,但伊不一定永久做我家帮佣的。一旦离开了我家,又没别人家雇伊,那时候伊便怎样?论情呢,母家便该收留伊,但是伊的母家可能办到?”主人听了主妇的话,把一腔侠情冷了下来,只说一声“无可奈何!”隔几天,伊父亲来了,是伊公公叫他来的。主妇问他:“可有救你女儿的法子?”他答道:“既做人家的媳妇,要打要骂,概有人家,我怎能做得主?我如今单是传伊公公的话,叫伊回去罢了。”但是伊仗着主妇的回护,没有跟伊父亲同走。后来伊家公婆托邻居进城的带了口信,说伊丈夫正害病,要伊回去服侍。伊心里只是怕回去,主妇就替伊回绝了.过了四天,伊父亲又来了。对伊说:“你丈夫害病死了,再不回去,我可担当不起。你须得跟我走!”主妇也说:“这一番你只得回去了。否则你家的人就会打到这里来。”伊见眼前的人没一个不叫伊回去,心想这一番必然应该回去了。但总是害怕,总是不愿意。伊到了家里,见丈夫直僵僵地躺在床上,心里很有些儿悲伤。但也想,他是骂伊打伊的。伊公婆也不叫伊哭,也不叫伊服孝,却领伊到一家人家,受了二十千钱,把伊卖了。伊的父亲、公公、婆婆,都以为这个办法是应当的,他们心里原有个成例:田不种了,便卖耕牛。伊是一条牛——一样地不该有自己的主见-—如今用不着了,便该卖掉。把伊的身价充伊丈夫的殓费,便是伊最后的义务。(有删节)赏析:这是叶圣陶先生的早期小说,其特点是冷静、客观、写实地反映人生问题,努力实践“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这篇微型小说塑造了被“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封建绳索捆绑绞杀的一个农村妇女的悲惨形象,向吃人的社会发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