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测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0F/29/wKhkGWXdrl6AC_sAAAIrBWr-fbo547.jpg)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测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0F/29/wKhkGWXdrl6AC_sAAAIrBWr-fbo5472.jpg)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测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0F/29/wKhkGWXdrl6AC_sAAAIrBWr-fbo5473.jpg)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测试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0F/29/wKhkGWXdrl6AC_sAAAIrBWr-fbo5474.jpg)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测试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0F/29/wKhkGWXdrl6AC_sAAAIrBWr-fbo54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测试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丛莽(mǎng)旌旗(jīng)
B.阎罗(yán)国门悬(xuán)
C.有涯(yá)当纸钱(dāng)
D.遍种(zhòng)血雨腥风(xīng)
2.对下列诗句中的词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旌旗十万斩阎罗”中的“斩”字寓指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强烈抒发了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
B.“此头须向国门悬”中的“须”是“必须”的意思,写出了的无奈、伤悲之情。
C.“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字暗含轻快、欢欣、联翩而至之意,富有生命力和感彩,抒发了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取义成仁”可理解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前小序说明在身临险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小序和三首诗是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自表述不同的意思。
D.虽处于危难之中,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很坚定。
4.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
5.下面语句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南国烽烟正十年。(借代,“烽烟”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B.人间遍种自由花。(借喻,“自由花”喻革命成功、人民获得自由)
C.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取义成仁”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
D.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疑问,表现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
②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
③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进行着持续奋斗。
④因为,理想、信念坚定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到达,再坚固的障碍也能突破。
⑤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一梦想。
A.②①③④⑤B.②③①④⑤C.①②⑤④③D.②③①⑤④
7.诗中为了表现革命到底的决心,引用了旧时死了也要上“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下列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耐人寻味。
B.通过召集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入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8.下面与“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意境相同的诗句是()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友情,“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B.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C.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D.《梅岭三章》表述了陈毅虽身处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矢志不渝。
二、语言表述
10.耀华中学请你参加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按如下要求完成任务。
(1)[语言与思维·言语整合]请给这次活动拟一句会场标语。
(2)[语言与思维·思维提升]九年级(1)班的同学在观看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电视直播后,感受颇多。请用一句形象化的语言表述你的感受。角度自选,积极向上。
(3)[表述与交流·口语表述]九年级(3)班打算以这次活动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请你在下周一之前完成组稿工作,你打算当面向语文学科赵老师约稿,请他写一首关于庆祝改革开放的现代诗。
你会怎样说?
我会这样说:赵老师,
三、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军刀
赵恺
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它追摹当年喜峰口大刀队的壮举,使金属获得物资之上的品质。
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一声插在我俩之间的桑木方桌上。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背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磔磔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字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依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兀然停下了脚步。为甚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
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pēng然一动。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报告军长——1班班长侯万山。”
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
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
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
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訇然涌出,砰的一声给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侯万山仰面作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
侯万山含泪站起来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听完,宋哲元认真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的大额头和方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
军务处高声报告:“在!”
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
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
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生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两个奶妈哺育幼婴。他对部下郑重交待:侯万山的孩子就是第29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18岁后,他们还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
我问:“从哪里得来这么动人的一个故事?”
他答:“家父所言——他当时是29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属就是他去接的。”
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瓯,热泪顺着面颊砰然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
军刀兀自jié立,磔磔闪动冷峻的光。
(1)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pēngjié
然一动兀自立
(2)文中画线的句子都写了什么?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侯万山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侯万山话的意思是什么?“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宋哲元话的意思是什么?
(4)“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请对这句话作简要赏析。
(5)文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诗歌鉴赏
12.阅读《梅岭三章》,完成小题。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诗前小序的作用是。其中,“”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2)这三章诗从体裁来看,属;从内容来看,是。这三章诗中押韵的字分别是: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3)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每章诗的内容。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4)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
A.断头今日意如何B.南国烽烟正十年
C.投身革命即为家D.创业艰难百战多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这三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引用阎罗的典故和取义成仁的传说。
C.“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D.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述思想感情。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前小序说明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小序和三首诗是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述了不同的意思。
D.“血雨腥风应有涯”“南国烽烟正十年”“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
(7)“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两句诗紧扣“”,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一定召集旧部英魂,继续与反动派战斗到底,表现了诗人的革命精神。
13.阅读陈毅的《岳麓山顶眺望》一诗,完成小题。
岳麓山顶眺望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
陈毅
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①眼底绝风神。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②固。
战争破坏归陈迹,建设峥嵘定太平。
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
①三湘:指湘潭、湘阴、湘乡。这里借指湖南。②洞庭:洞庭湖。此两句是岳麓宫的楹联,被引用在此诗中。
(1)试从诗歌体裁和写作背景的角度比较本诗和《梅岭三章》的异同点。
(2)本诗与《梅岭三章》都有一句表述了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请分别把它们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五、综合题
14.三秦中学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学校拟邀请曾参加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英雄少年陈浩,于4月3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请你以三秦中学德育处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
(2)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学校对同学们进行了“我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下图是开展活动前后的问卷调查统计图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所反映的内容。
三秦中学“我最崇拜的人物”调查统计图表
(3)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习作《我心目中的英雄》片段,请你帮助修改。
想到霍金,我的眼前就浮现出这位科学大师那深邃的目光和亲切的笑容。虽然,他全身瘫痪,只要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但是他仍然坚强地面对生活。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失去太多:他的手指还能活动;他的大脑还能思考;他有终生追求的理想;他有他爱和爱他的亲人和朋友;他还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人生的苦难,让人由衷地敬佩他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①处画线句中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应把“”改为“”。
②处画线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修改为:。
解析解答部分
1.C
常用字字音
C错。当:dàng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的辨析。
2.B
体味诗歌的遣词;表述的思想感情
B错,“须”是希望的意思,是诗人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总体理解把握能力,要求考生熟读理解诗歌,理解诗歌重点词语、诗句的意思,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理解。
3.B
把握诗歌内容;表述的思想感情
分析小序的内容,其交代了时间、地点、事情的经过和写作的缘由。当时被围梅山时,想到不得脱,才写了这几首诗,这三首诗是诗人在梅山被围二十多日所写,所以不是诗人“一气呵成”的。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小序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读懂小序,理解小序的内容,结合小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理解。
4.D
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
D.本题考查律诗节奏的划分,一般说来律诗按照音节和意义是四三拍或二二三。所以D不正确,应该是:人间遍种/自由花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节奏的理解和运用。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基本的朗读节奏,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5.D
设问;借代;引用
本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辨析。ABC正确,D运用的修辞是设问,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注意对选项要逐项进行仔细的辨析。
6.D
句子排序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曲逐句推敲。②句为总领句,③①两句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的,⑤和④句是因果关系,所以选D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7.C
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表述的思想感情
C错,本诗句意浪漫主义风格,想象丰富,是借民间说法来比喻,表述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而不是用“鬼神怪异让读者理解”
故解析为:C
本题解答关键是对诗句内容的准确把握,理解写作手法和表述的意图,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8.A
体味诗歌的意象;表述的思想感情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意思是我要去黄泉之下召集先前死难的战友,组织十万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捣阴间地府斩下阎罗的首级。这两句诗辨析诗人坚定的革命斗志,豪迈的英雄气概。A项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意为活着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其意境与例句相同。BCD意境不同。
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熟悉一些典型的传统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明确答题思路,掌握诗歌意境的相关常识,多积累、多训练。
9.D
称谓;节气
A.“月亮”常代表思念;
B.“书圣”指的是王羲之;
C.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解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述,判断正误。
10.(1)示例: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2)示例一:四十年的伟大实践,四十年的矢志不移,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丰硕成果。示例二: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3)示例:我班要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我想请您为我班的黑板报写一首关于庆祝改革开放的现代诗,下周一之前我来取。您看您有时间吗?
广告标语;见解表述;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⑴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简洁、有号召力,然后明确活动的主题“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拟写时可以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健康。如: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⑵本题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要求考生表述自己的感受,考生要紧扣主题,中心集中,注意语言的简洁、生动、切合主题。如:示例一:四十年的伟大实践,四十年的矢志不移,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丰硕成果。示例二: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⑶本题考查的归纳点是情景的对话。要求学生针对材料的问题,用简洁、连贯、准确的语言。回答时要紧密结合题干信息:“黑板报”“下周一”“庆祝改革开放的现代诗”,注意语言要委婉含蓄,得体,如:我班要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我想请您为我班的黑板报写一首关于庆祝改革开放的现代诗,下周一之前我来取。您看您有时间吗?
故解析为:⑴示例: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⑵示例一:四十年的伟大实践,四十年的矢志不移,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丰硕成果。示例二: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⑶我班要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我想请您为我班的黑板报写一首关于庆祝改革开放的现代诗,下周一之前我来取。您看您有时间吗?
⑴本题考查考生拟写标语的能力,要求考生紧扣活动主题,语言表述简洁、准确、鲜明。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考生紧扣主题,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注意语言的简洁,切题。
⑶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述的能力。要求考生结合题干的要求,抓关键信息,注意语言的得体,连贯,简洁。
11.(1)怦;孑
(2)长城、壮士、钢刀、西风,景物描写烘托了出征前悲壮的气氛,揭示了五百壮士为保卫长城,保卫家乡血战沙场的意义。
(3)侯万山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军人,为了抗击日寇侵略,愿意献出身躯;宋哲元的意思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有重大的事要去做。
(4)先是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对壮士们的无比崇敬;接着是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特定的背景下,运用拟人手法写他立成一座雪人,把他对壮士的敬重写得生动形象,形象地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5)详写了喜峰口战斗前宋哲元将军为五百壮士阵前送行的场面及与战士侯万山的对话。略写了喜峰口的战斗经过。因为本文的中心不是记叙这场战斗,而是重点歌颂我们中华民族这种团结一致不怕牺牲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文章的表述方式和表述技巧;梅岭三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人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1)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与辨析能力。注意多音字、形近音同字、形近音异字,形似字的区别,要读准字音,仔细辨析字形的细微差别,在组词造句中找出差别。怦:Pēng;孑:jié。
(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划线句子描写的景物有:巍巍长城、巍巍列队,长城、壮士、钢刀、西风,景物描写烘托了出征前悲壮的气氛,揭示了五百壮士为保卫长城,保卫家乡血战沙场的意义。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述的思想感情。《易水歌》: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往刺秦王,丹在易水边为他饯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侯万山的意思是为了抗击日寇侵略,愿意献出身躯;宋哲元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有重大的事要去做。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和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是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对壮士们的无比崇敬;接着是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特定的背景下,运用拟人手法写他立成一座雪人,把他对壮士的敬重写得生动形象,形象地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详略写法的作用。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宋哲元将军,五百壮士,战士侯万山,为了表现壮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以详写了喜峰口战斗前宋哲元将军为五百壮士阵前送行的场面及与战士侯万山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略写了喜峰口的战斗经过。这样安排是因为文章重点歌颂我们中华民族这种团结一致不怕牺牲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故解析为:(1)①怦;②孑。
(2)长城、壮士、钢刀、西风,景物描写烘托了出征前悲壮的气氛,揭示了五百壮士为保卫长城,保卫家乡血战沙场的意义。
(3)侯万山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军人,为了抗击日寇侵略,愿意献出身躯;宋哲元的意思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有重大的事要去做。
(4)先是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对壮士们的无比崇敬;接着是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特定的背景下,运用拟人手法写他立成一座雪人,把他对壮士的敬重写得生动形象,形象地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5)详写了喜峰口战斗前宋哲元将军为五百壮士阵前送行的场面及与战士侯万山的对话。略写了喜峰口的战斗经过。因为本文的中心不是记叙这场战斗,而是重点歌颂我们中华民族这种团结一致不怕牺牲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1)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与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景物描写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②紧扣文章主旨及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③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④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述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述效果。
(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详略写法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叙事作品安排详略要根据表现主旨,刻画人物的需要来安排,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分析。
12.(1)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写作缘由;旋围解
(2)绝句;抒情诗;“何、多、罗”;“年、悬、钱”;“家、涯、花”
(3)视死如归;勉励战友;展望未来
(4)A
(5)B
(6)B
(7)断头今日意如何?;生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
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表述的思想感情;梅岭三章
(1)分析小序的内容,词前小序交代时间:一九三六年冬;地点:梅山;事情的经过;写作缘由: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故这个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事情经过和写作缘由。当时被围梅山时,想到不得脱,才写了这几首诗,也就是说写这几首诗时陈毅压根没想到会解围。因此,“旋解围”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2)这三首诗每首诗有四句话,每句话有七个字,因此属于七言绝句。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述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这首诗显然属于抒情诗。韵脚就是诗歌每句话的最后一个押韵字,一般绝句第一、二、四句要求押韵,这三章诗中押韵的字分别是:第一章,“何、多、罗”;第二章,“年、悬、钱”;第三章,“家、涯、花”。
(3)认真阅读诗歌,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作答。第一首诗的关键信息是“此去泉台”,概括起来就是至死不渝(视死如归):第二首诗的关键信息是“后死诸君多努力”,概括起来就是:勉励战友。第三首诗的关键信息是“人间遍种自由花”概括起来就是:展望未来。
(4)起统领全篇作用的句子应在文章(诗歌)的开头;从内容方面来看,这三首诗是陈毅被围梅山时所作,当时他考虑自己要命丧于此,也即断头的时候,诗人的所思所想都是由此产生的,因此全诗都是围绕“断头今日意如何”来写的,因此应选A。
(5)ACD理解正确,B理解错误,“阎罗”不属于引用典故,这里的“阎罗”暗喻反动派。故选B。
(6)ACD理解正确,B理解错误,从“旋解围”一句可以看出小序是补写的,并不是和三首诗一气写成的。故选B。
(7)从“泉台”和“阎罗”可以看出,这两句诗紧扣“断头今日意如何”,诗人陈毅一生为革命浴血奋战,在被围梅山虑不得脱的情况下想的反而是死后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诗人的这种生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精神气概令人钦佩。故“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了诗人生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理解诗歌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有关诗的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解题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答题。
(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反复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再分析全诗内容是围绕那句话写的,这样就能顺利答题。
(5)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二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述的意思,三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四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6)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写作背景、内容、语言、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7)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诗句,理解诗句内容,然后从诗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诗句。而概括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的感情,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13.(1)都是现代人写的旧体诗,但《梅岭三章》是七绝,本诗是七律;《梅岭三章》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本诗写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本诗:主持华夏是人民;《梅岭三章》:人间遍种自由花。
把握诗歌内容;表述的思想感情;梅岭三章
(1)结合平时对诗歌常识的积累并结合这几首诗的内容和写作时间分析可知,都是现代人写的旧体诗,但《梅岭三章》是七绝,本诗是七律;《梅岭三章》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本诗写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梅岭三章》中“人间遍种自由花”中“自由花”比喻革命理想的实现和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而《岳麓山顶眺望》中“主持华夏是人民”这句话,则表述希望在山河澄清日人们当家做主的理想。
(1)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文体常识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另外常见的文体常识也要熟记。
(2)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诗中诗人的感情,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4.(1)邀请函
尊敬的陈浩同学:
为了人物,弘扬英雄精神,我校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特邀请您于本月3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
期待您的到来!
三秦中学德育处
2019年4月26日
(2)示例一:活动前,同学们对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高于革命英雄;活动后,对革命英雄的崇拜比率高于艺体明星。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
示例二:活动前后,同学们对革命英雄和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变化大致相反(或:比例相互逆转),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
(3)只要;只有;面对人生的苦难,他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让人由衷地敬佩
图表信息;应用文;语序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
(1)本题要求写一封邀请函,第一步标题(第一行正中间):标题可以直接书写为“邀请函”三个字,或者是“活动名称+邀请函”。第二步称呼(第二行顶格写):“敬语+姓名+后缀”。第三步正文(第三行顶格写):正文一般先要交代活动的背景、目的,然后注明具体活动,接下来写邀请语,最后,可以写上敬语,也可省略。第四步落款(分两行写在右下面):落款注明举办单位,并盖章,写明具体的邀请时间。
(2)认真阅读“我最崇拜的人物”调查统计图表,可以看出活动前后崇拜革命英雄人物的占比分别接近20%和80%,而活动前后崇拜艺体明星的占比分别接近80%和20%,活动前后崇拜其它人物的占比大约分别为10%和12%。由此可以图表反映的内容为:活动前,同学们对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高于革命英雄;活动后,对革命英雄的崇拜比率高于艺体明星。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活动前后,同学们对革命英雄和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变化大致相反。意对即可。
(3)①“只要”应和“就”搭配,属于充要条件的关联词语,这里运用不当,应改为“只有”。②“让人由衷地敬佩他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前一句“面对人生的苦难”衔接不当,应改为:面对人生的苦难,他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让人由衷地敬佩。这样衔接就比较自然了。
故解析为:⑴邀请函
尊敬的陈浩同学:
为了人物,弘扬英雄精神,我校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特邀请您于本月3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
期待您的到来!
三秦中学德育处
2019年4月26日
⑵示例一:活动前,同学们对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高于革命英雄;活动后,对革命英雄的崇拜比率高于艺体明星。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
示例二:活动前后,同学们对革命英雄和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变化大致相反(或:比例相互逆转),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
⑶只要只有面对人生的苦难,他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让人由衷地敬佩
⑴本题考查写作邀请函的能力。邀请函是邀请亲朋好友或知名人士、专家等参加某项活动时所发的请约性书信。它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日常应用写作文种。因此必须熟练掌握这类应用文的写作格式,这有这样答题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述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⑶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测试大纲》中规定的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辨析病句要仔细分析选项,注意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抓住句中的一些关键词,如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连词“和”、介词、代词、谓语动词“是”、数量词、并列词语和短语等。修改病句时,要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对句子的改动尽可能要小,改完后认真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丛莽(mǎng)旌旗(jīng)
B.阎罗(yán)国门悬(xuán)
C.有涯(yá)当纸钱(dāng)
D.遍种(zhòng)血雨腥风(xīng)
C
常用字字音
C错。当:dàng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的辨析。
2.对下列诗句中的词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旌旗十万斩阎罗”中的“斩”字寓指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强烈抒发了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
B.“此头须向国门悬”中的“须”是“必须”的意思,写出了的无奈、伤悲之情。
C.“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字暗含轻快、欢欣、联翩而至之意,富有生命力和感彩,抒发了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取义成仁”可理解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B
体味诗歌的遣词;表述的思想感情
B错,“须”是希望的意思,是诗人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总体理解把握能力,要求考生熟读理解诗歌,理解诗歌重点词语、诗句的意思,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理解。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前小序说明在身临险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小序和三首诗是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自表述不同的意思。
D.虽处于危难之中,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很坚定。
B
把握诗歌内容;表述的思想感情
分析小序的内容,其交代了时间、地点、事情的经过和写作的缘由。当时被围梅山时,想到不得脱,才写了这几首诗,这三首诗是诗人在梅山被围二十多日所写,所以不是诗人“一气呵成”的。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小序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读懂小序,理解小序的内容,结合小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理解。
4.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
D
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
D.本题考查律诗节奏的划分,一般说来律诗按照音节和意义是四三拍或二二三。所以D不正确,应该是:人间遍种/自由花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节奏的理解和运用。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基本的朗读节奏,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5.下面语句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南国烽烟正十年。(借代,“烽烟”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B.人间遍种自由花。(借喻,“自由花”喻革命成功、人民获得自由)
C.取义成仁今日事。(引用,“取义成仁”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
D.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疑问,表现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
D
设问;借代;引用
本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辨析。ABC正确,D运用的修辞是设问,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注意对选项要逐项进行仔细的辨析。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
②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
③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进行着持续奋斗。
④因为,理想、信念坚定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到达,再坚固的障碍也能突破。
⑤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一梦想。
A.②①③④⑤B.②③①④⑤C.①②⑤④③D.②③①⑤④
D
句子排序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曲逐句推敲。②句为总领句,③①两句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的,⑤和④句是因果关系,所以选D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7.诗中为了表现革命到底的决心,引用了旧时死了也要上“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下列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耐人寻味。
B.通过召集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入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C
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表述的思想感情
C错,本诗句意浪漫主义风格,想象丰富,是借民间说法来比喻,表述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而不是用“鬼神怪异让读者理解”
故解析为:C
本题解答关键是对诗句内容的准确把握,理解写作手法和表述的意图,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8.下面与“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意境相同的诗句是()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A
体味诗歌的意象;表述的思想感情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意思是我要去黄泉之下召集先前死难的战友,组织十万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捣阴间地府斩下阎罗的首级。这两句诗辨析诗人坚定的革命斗志,豪迈的英雄气概。A项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意为活着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其意境与例句相同。BCD意境不同。
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熟悉一些典型的传统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明确答题思路,掌握诗歌意境的相关常识,多积累、多训练。
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友情,“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B.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C.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D.《梅岭三章》表述了陈毅虽身处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矢志不渝。
D
称谓;节气
A.“月亮”常代表思念;
B.“书圣”指的是王羲之;
C.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解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述,判断正误。
二、语言表述
10.耀华中学请你参加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按如下要求完成任务。
(1)[语言与思维·言语整合]请给这次活动拟一句会场标语。
(2)[语言与思维·思维提升]九年级(1)班的同学在观看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电视直播后,感受颇多。请用一句形象化的语言表述你的感受。角度自选,积极向上。
(3)[表述与交流·口语表述]九年级(3)班打算以这次活动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请你在下周一之前完成组稿工作,你打算当面向语文学科赵老师约稿,请他写一首关于庆祝改革开放的现代诗。
你会怎样说?
我会这样说:赵老师,
(1)示例: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2)示例一:四十年的伟大实践,四十年的矢志不移,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丰硕成果。示例二: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3)示例:我班要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我想请您为我班的黑板报写一首关于庆祝改革开放的现代诗,下周一之前我来取。您看您有时间吗?
广告标语;见解表述;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⑴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简洁、有号召力,然后明确活动的主题“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拟写时可以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健康。如: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⑵本题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要求考生表述自己的感受,考生要紧扣主题,中心集中,注意语言的简洁、生动、切合主题。如:示例一:四十年的伟大实践,四十年的矢志不移,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丰硕成果。示例二: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⑶本题考查的归纳点是情景的对话。要求学生针对材料的问题,用简洁、连贯、准确的语言。回答时要紧密结合题干信息:“黑板报”“下周一”“庆祝改革开放的现代诗”,注意语言要委婉含蓄,得体,如:我班要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我想请您为我班的黑板报写一首关于庆祝改革开放的现代诗,下周一之前我来取。您看您有时间吗?
故解析为:⑴示例: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⑵示例一:四十年的伟大实践,四十年的矢志不移,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的丰硕成果。示例二: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⑶我班要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我想请您为我班的黑板报写一首关于庆祝改革开放的现代诗,下周一之前我来取。您看您有时间吗?
⑴本题考查考生拟写标语的能力,要求考生紧扣活动主题,语言表述简洁、准确、鲜明。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考生紧扣主题,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注意语言的简洁,切题。
⑶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述的能力。要求考生结合题干的要求,抓关键信息,注意语言的得体,连贯,简洁。
三、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军刀
赵恺
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它追摹当年喜峰口大刀队的壮举,使金属获得物资之上的品质。
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一声插在我俩之间的桑木方桌上。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背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磔磔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字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依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兀然停下了脚步。为甚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
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pēng然一动。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报告军长——1班班长侯万山。”
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
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
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
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訇然涌出,砰的一声给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侯万山仰面作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
侯万山含泪站起来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听完,宋哲元认真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的大额头和方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
军务处高声报告:“在!”
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
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
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生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两个奶妈哺育幼婴。他对部下郑重交待:侯万山的孩子就是第29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18岁后,他们还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
我问:“从哪里得来这么动人的一个故事?”
他答:“家父所言——他当时是29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属就是他去接的。”
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瓯,热泪顺着面颊砰然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
军刀兀自jié立,磔磔闪动冷峻的光。
(1)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pēngjié
然一动兀自立
(2)文中画线的句子都写了什么?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侯万山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侯万山话的意思是什么?“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宋哲元话的意思是什么?
(4)“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请对这句话作简要赏析。
(5)文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1)怦;孑
(2)长城、壮士、钢刀、西风,景物描写烘托了出征前悲壮的气氛,揭示了五百壮士为保卫长城,保卫家乡血战沙场的意义。
(3)侯万山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军人,为了抗击日寇侵略,愿意献出身躯;宋哲元的意思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有重大的事要去做。
(4)先是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对壮士们的无比崇敬;接着是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特定的背景下,运用拟人手法写他立成一座雪人,把他对壮士的敬重写得生动形象,形象地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5)详写了喜峰口战斗前宋哲元将军为五百壮士阵前送行的场面及与战士侯万山的对话。略写了喜峰口的战斗经过。因为本文的中心不是记叙这场战斗,而是重点歌颂我们中华民族这种团结一致不怕牺牲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文章的表述方式和表述技巧;梅岭三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人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1)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与辨析能力。注意多音字、形近音同字、形近音异字,形似字的区别,要读准字音,仔细辨析字形的细微差别,在组词造句中找出差别。怦:Pēng;孑:jié。
(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划线句子描写的景物有:巍巍长城、巍巍列队,长城、壮士、钢刀、西风,景物描写烘托了出征前悲壮的气氛,揭示了五百壮士为保卫长城,保卫家乡血战沙场的意义。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述的思想感情。《易水歌》: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往刺秦王,丹在易水边为他饯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侯万山的意思是为了抗击日寇侵略,愿意献出身躯;宋哲元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有重大的事要去做。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和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是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对壮士们的无比崇敬;接着是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特定的背景下,运用拟人手法写他立成一座雪人,把他对壮士的敬重写得生动形象,形象地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详略写法的作用。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宋哲元将军,五百壮士,战士侯万山,为了表现壮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以详写了喜峰口战斗前宋哲元将军为五百壮士阵前送行的场面及与战士侯万山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略写了喜峰口的战斗经过。这样安排是因为文章重点歌颂我们中华民族这种团结一致不怕牺牲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故解析为:(1)①怦;②孑。
(2)长城、壮士、钢刀、西风,景物描写烘托了出征前悲壮的气氛,揭示了五百壮士为保卫长城,保卫家乡血战沙场的意义。
(3)侯万山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军人,为了抗击日寇侵略,愿意献出身躯;宋哲元的意思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有重大的事要去做。
(4)先是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对壮士们的无比崇敬;接着是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特定的背景下,运用拟人手法写他立成一座雪人,把他对壮士的敬重写得生动形象,形象地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5)详写了喜峰口战斗前宋哲元将军为五百壮士阵前送行的场面及与战士侯万山的对话。略写了喜峰口的战斗经过。因为本文的中心不是记叙这场战斗,而是重点歌颂我们中华民族这种团结一致不怕牺牲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1)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与辨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景物描写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②紧扣文章主旨及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③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④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述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述效果。
(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详略写法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叙事作品安排详略要根据表现主旨,刻画人物的需要来安排,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分析。
四、诗歌鉴赏
12.阅读《梅岭三章》,完成小题。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诗前小序的作用是。其中,“”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2)这三章诗从体裁来看,属;从内容来看,是。这三章诗中押韵的字分别是: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3)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每章诗的内容。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4)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
A.断头今日意如何B.南国烽烟正十年
C.投身革命即为家D.创业艰难百战多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这三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引用阎罗的典故和取义成仁的传说。
C.“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D.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述思想感情。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诗前小序说明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小序和三首诗是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述了不同的意思。
D.“血雨腥风应有涯”“南国烽烟正十年”“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
(7)“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两句诗紧扣“”,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一定召集旧部英魂,继续与反动派战斗到底,表现了诗人的革命精神。
(1)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写作缘由;旋围解
(2)绝句;抒情诗;“何、多、罗”;“年、悬、钱”;“家、涯、花”
(3)视死如归;勉励战友;展望未来
(4)A
(5)B
(6)B
(7)断头今日意如何?;生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
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表述的思想感情;梅岭三章
(1)分析小序的内容,词前小序交代时间:一九三六年冬;地点:梅山;事情的经过;写作缘由: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故这个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事情经过和写作缘由。当时被围梅山时,想到不得脱,才写了这几首诗,也就是说写这几首诗时陈毅压根没想到会解围。因此,“旋解围”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2)这三首诗每首诗有四句话,每句话有七个字,因此属于七言绝句。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述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这首诗显然属于抒情诗。韵脚就是诗歌每句话的最后一个押韵字,一般绝句第一、二、四句要求押韵,这三章诗中押韵的字分别是:第一章,“何、多、罗”;第二章,“年、悬、钱”;第三章,“家、涯、花”。
(3)认真阅读诗歌,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作答。第一首诗的关键信息是“此去泉台”,概括起来就是至死不渝(视死如归):第二首诗的关键信息是“后死诸君多努力”,概括起来就是:勉励战友。第三首诗的关键信息是“人间遍种自由花”概括起来就是:展望未来。
(4)起统领全篇作用的句子应在文章(诗歌)的开头;从内容方面来看,这三首诗是陈毅被围梅山时所作,当时他考虑自己要命丧于此,也即断头的时候,诗人的所思所想都是由此产生的,因此全诗都是围绕“断头今日意如何”来写的,因此应选A。
(5)ACD理解正确,B理解错误,“阎罗”不属于引用典故,这里的“阎罗”暗喻反动派。故选B。
(6)ACD理解正确,B理解错误,从“旋解围”一句可以看出小序是补写的,并不是和三首诗一气写成的。故选B。
(7)从“泉台”和“阎罗”可以看出,这两句诗紧扣“断头今日意如何”,诗人陈毅一生为革命浴血奋战,在被围梅山虑不得脱的情况下想的反而是死后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诗人的这种生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精神气概令人钦佩。故“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了诗人生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理解诗歌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有关诗的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解题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答题。
(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反复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再分析全诗内容是围绕那句话写的,这样就能顺利答题。
(5)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二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述的意思,三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四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6)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写作背景、内容、语言、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7)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诗句,理解诗句内容,然后从诗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诗句。而概括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的感情,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13.阅读陈毅的《岳麓山顶眺望》一诗,完成小题。
岳麓山顶眺望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
陈毅
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①眼底绝风神。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②固。
战争破坏归陈迹,建设峥嵘定太平。
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
①三湘:指湘潭、湘阴、湘乡。这里借指湖南。②洞庭:洞庭湖。此两句是岳麓宫的楹联,被引用在此诗中。
(1)试从诗歌体裁和写作背景的角度比较本诗和《梅岭三章》的异同点。
(2)本诗与《梅岭三章》都有一句表述了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请分别把它们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1)都是现代人写的旧体诗,但《梅岭三章》是七绝,本诗是七律;《梅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力资源服务:2024年综合管理系统合作合同版B版
- 2025年度肉鸡养殖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70米烟囱拆除后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 2025年度大型户外广告牌制作与安装服务合同-@-1
- 2025年度新型材料刮腻子研发与应用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交通设施建设委托担保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度国医堂装修工程后期维护保养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锌精矿贸易融资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大理石工程合同争议调解与仲裁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绿色建筑项目合同担保书
- 江苏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2025届高校毕业生第二次招聘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语文】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及安全知识培训
- 2025警察公安派出所年终总结工作汇报
- 机动车检测站新换版20241124质量管理手册
- 2024年决战行测500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培优b卷)
- 中国游戏发展史课件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 工程数学试卷及答案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