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中国古代文学201031109课程学分与学时:3分/48学时(课堂讲授40学时,实验实践8学时,自主学习0学时)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1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3》是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核心课程,其课程属性为理论课,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两汉魏晋南北朝段与《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两汉魏晋南北朝段两个板块。本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发展历史和演变规律;了解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特点及各时期的文体发展及特点;熟悉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两汉的散文、赋、乐府诗都是此期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成为后世的文学典范。魏晋南北朝是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觉醒时代,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了对后世影响甚大,后世诗歌、骈文、小说、文学批评无不受其滋养,此阶段的扎实学习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厚实的传统文化功底和丰富的古代文学知识,提高古代文学的审美鉴赏和分析评论能力。2.课程目的与任务(1)了解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生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演变规律,掌握所讲授的重点作家的生平与作品的主要内容、思想艺术成就和历史影响。(2)熟读、背诵经典文学作品,在吟诵中体会其优美的旋律、隽永的艺术意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及繁体字的阅读与使用能力。(3)能够运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和西方文艺学、美学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独立地分析评价古代的作家作品,理解和探讨文学发展的规律,培养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思维及职业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3.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此门课程为古代文学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为后续的必修课《古代文学4》、《古代文学5》及《中国文学批评史》打下基础。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1学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秦汉文学的概况.2.使学生初步了解汉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3.使学生初步了解汉代文学的地位和成就.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汉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节汉代的经学与文学第三节汉代文学的基本特征汉代文学带有鲜明的大一统时代的特点。两汉在文学史上居于继往开来的地位,在创作和理论方面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第四节汉代的文学思想儒家文艺思想在汉代占主要地位。第二章汉代论说散文(1学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汉代论说文的代表篇目。2.使学生了解汉代论说文的大致发展轨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西汉前期的论说散文一、朝廷作家1.陆贾的《新语》首开对亡秦教训的总结2.贾谊的《过秦论》在汉初成就最高二、藩国作家1.枚乘和邹阳2.刘安及其门客所作的《淮南子》内容宏博、文风闳丽。第二节西汉中期论说的散文一、西汉中期,散文创作的新倾向1.出现了一批直接为朝廷歌功颂德的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2.出现了一些感慨不遇、抒写牢骚不平的作品。(1)东方朔《答客难》(2)司马迁《报任安书》3.出现了一种典雅醇厚、带有浓厚经学气的儒者之文。董仲舒《贤良对策》二、西汉中期的抒情之文。(一)杨王孙《报祁侯缯宅书》(二)杨恽《报孙会宗书》三、西汉中期的政论文:桓宽《盐铁论》第三节西汉后期的论说散文一、西汉后期,议政之文染上经学色彩(一)刘向1.《论起昌陵疏》2.《说苑》、《新序》、《古烈女传》(二)谷永《灾异对》二、西汉后期的重要论说文(一)杨雄《太玄》、《法言》(二)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第四节东汉前期的论说散文一、东汉前期的论说文作家(一)冯衍(二)桓谈(三)王充二、王充的《论衡》(一)《论衡》带有强烈的求实精神(二)《论衡》充满了怀疑、批判精神(三)《论衡》鲜明的体现了王充崇尚真美的创作思想。第五节东汉后期的论说散文一、东汉后期论说文的新特点(一)文章的批判性加强了,愤世嫉俗的色彩更浓了(二)文中表现的人生追求更加多样化、具体化(三)文章重视骈偶和辞藻的倾向更为突出。选讲篇目《过秦论》、《报任安书》第三章司马迁和《史记》(4学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发奋著书”的心路历程及其写作宗旨。2.使学生了解《史记》的体例及其在历史、文学方面的成就。3.使学生熟读、理解《李将军列传》等名篇。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一、司马迁的生平(一)司马迁家族有着悠久的史官文化传统。(二)司马迁从小跟随名师治学。后又多次远游,为写作《史记》奠定基础。二、《史记》的创作(一)司马迁立志继承父亲完成一部历史著作的遗愿。(二)司马迁由于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继续发愤著书。第二节《史记的体例和内容》一、《史记》的内容(一)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共130篇。(二)《史记》包括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二、《史记》的体例(一)《史记》是我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史著先例。1.本纪以王朝和帝王的更替为线索,按年代记载各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2.世家记载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3.列传是各种人物传记。(二)《史记》之后,我国历代的正史基本都沿用了司马迁开创的体例。三、《史记》多方面的体现了司马迁的进步思想:(一)司马迁在考察历史发展原因的时候,认为社会的变动、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二)司马迁非常重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司马迁非常鲜明的思想倾向。(四)在政治上,司马迁主张德治仁政,反对暴政。(五)《史记》体现了司马迁独立思考与大胆实录的精神。第三节《史记的文学成就和影响》一、《史记》的文学成就: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一)司马迁精心选择最能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材料来刻画人物,而不是平铺直叙罗列人物生平1.善于在情节发展中,通过任务自身的语言、行动展示其性格特征。2.善于运用一些生活细节和传闻轶事来刻画人物。(二)《史记》的叙事十分精彩生动。1.作者围绕情节的展开,运用铺垫、渲染、伏笔、照应等手法,设置悬念,制造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2.《史记》中有不少富于戏剧性的场面描写。在描写场面时,往往用重笔浓墨去渲染气氛,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三)《史记》的语言既平易朴素,又丰富多彩、准确生动1.《史记》叙述语言雄浑朴茂,感情色彩浓厚,富于节奏美和气势美。2.《史记》的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善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及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和情态。二、《史记》的影响(一)《史记》为后代的传记文学树立了光辉典范,成为后代散文家学习写作的圭臯。(二)《史记》直接影响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成为后代戏曲、小说取材的渊薮。(三)《史记》体现出的进步理想使历代文人受到了熏陶。选讲篇目《李将军列传》、《项羽本纪》第四章《汉书》和东汉史传散文(3学时课内讲授2学时实践讨论1学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班固的生平及《汉书》的内容体例。2.了解《汉书》的写作特点。3.了解其他史传散文。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班固的生平和创作一、班固的生平(一)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正值东汉前期安定昌盛之世。(二)班固出身仕宦之家,深受儒家正统观念及史学思想影响。二、班固的创作:(一)《汉书》的创作1.班固的父亲班彪有志于史学,曾续补《史记》2.班彪死后,班固决心继续修史,并得到朝廷的认可3.班固死后,班昭与马续完成《汉书》的编写。(二)班固的其他作品1.《奏记东平王苍》2.《两都赋》、《答宾戏》、《典引》第二节《汉书》的体例和内容一、《汉书》的内容(一)《汉书》记事从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共记载229年的历史。(二)全书包括本纪12便、表8篇、志10篇、列传70篇,共100篇。二、《汉书》体例上的特点。(一)体制上将“世家”并入“列传”。(二)将个别本纪、世家改为传。(三)改《史记》中的“书”为“志”,并增加到十篇。1.根据刘歆《七略》创立《艺文志》2.根据《尚书·禹贡》创立《地理志》三、《汉书》的思想特征(一)更多站在朝廷的立场上来记载历史、评论是非。高度评价汉朝的历史地位,热情赞颂为汉朝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皇帝和大臣。(二)注重表现节义操守、品德突出、特立独行的人物,篇目《苏武传》。第三节《汉书》的写作特点和影响一、《汉书》的写作特点(一)继承《史记》在叙事中注重刻画人物的传统1.常通过富于个性特征的行动和语言凸显主人公的思想品质。2.通过具体而微的描写、生动传神的细节,再现人物的个性、神情、心理。(二)叙事上,通过平实细密的叙述再现历史风貌,比《史记》带有更多的学术性(三)语言比《史记》更为简洁整饬二、《汉书》的影响:被当作古文写作的典范讨论1:以具体篇目为例,讨论《史记》和《汉书》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方面的写作特点。第四节其它史传散文一、刘向的史传散文:(一)《新序》(二)《说苑》(三)《列女传》二、范晔的《吴越春秋》三、袁康的《越绝书》。选讲篇目《苏武传》第五章汉赋(3学时课内讲授2学时实践讨论1学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赋的名称和起源。2.使学生了解汉代散体赋的兴盛和发展并学习代表篇目。3.使学生了解汉代骚体赋的概况并学习代表篇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赋的名称和起源一、赋的名称(一)赋作为一种文体,出现于战国后期1.宋玉《风赋》2.荀子《赋篇》(二)汉代人用“不歌而诵谓之赋”来解释赋体二、赋体的起源(一)散体赋的起源1.最早的散体赋可追溯到宋玉和荀卿的作品。2.《战国策》文章的结构和辞采初具赋的特点。3.《庄子》中寓言采用虚构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议论和描写的形式已具备了散体赋的雏形(二)骚体赋的起源:来源于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第二节汉代散体赋的兴盛与特点一、汉代散体赋的兴盛(一)《七发》是汉代散体赋形成的标志性作品。(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是汉代散体赋的代表作品二、散体赋的特点:(一)体制上,普遍采用虚构人物进行主客问答来展开文章(二)赋的中间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对事物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极力表现客观对象的广阔性、无限性、丰富性,从而形成宏大的结构、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和惊心动魄的气势1.在空间的无限延伸中去表现客观对象的宏伟广阔、不可穷尽。2.对事物的品类进行穷尽式的罗列,以表现物类之繁盛。3.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穷形尽相的表现事物的各种不同形态。4.追求至高至美的境界第三节西汉其它散体赋家与汉大赋的影响一、西汉后期至东汉中叶的其他赋家(一)杨雄《蜀都赋》、《甘泉》、《羽猎》、《长杨》(二)班固《两都赋》,明确以颂美为创作目的的作品。(三)张衡《二京赋》,更为广泛的描写了汉代的城市生活、风俗民情。二、汉大赋的得失(一)汉大赋的缺点:1.一昧对客观对象进行铺陈描写,二很少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感受。2.一律采用主客问答和层层排比,有呆板少变之嫌。3.赋中爱用奇词僻句,容易给人嚼蜡之感,三、汉大赋的意义(一)作为大汉文学的代表。描写了中华民族大发展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各个领域开拓进取的业绩,歌颂了国家的强盛统一。(二)描写了疆土的辽阔,山川的富饶、都市的繁华、宫苑的壮丽以及田猎、歌舞、音乐、杂技、车马、服饰等丰富多彩的对象,扩大了古代文学的题材领域。(三)在表现技巧和语言运用方面,给后人提供了经验(四)汉大赋非常讲究形式美,这对于古代文学观念的形成,对文学脱离学术走向独立,有重要的作用。讨论2: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汉大赋的优缺点。第四节汉代骚体赋一、汉代骚体赋(一)西汉前期的骚体赋1.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2.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二)西汉后期的骚体赋:杨雄《太玄赋》、《逐贫赋》二、东汉骚体赋:(一)冯衍《显志赋》;(二)张衡《归田赋》(三)蔡邕《述行赋》、《青衣赋》、《协和婚赋》选讲篇目《鵩鸟赋》、《七发》、《子虚赋》、第六章汉代诗歌(4学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汉代乐府诗的分类、内容及艺术成就。2.使学生了解汉代的楚歌和四言诗。3.使学生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成就。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汉乐府的分类和内容一、“乐府”意义的变化(一)“汉乐府”释名:从音乐机关到诗体名称。(二)乐府民歌的分类和保存: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的12类。二、汉代乐府诗的内容(一)战争徭役诗(二)反应人民苦难生活的诗歌(三)爱情婚姻诗(四)表现享乐生活的诗歌(五)游仙诗第二节汉乐府的艺术成就一、汉代乐府诗的艺术成就(一)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叙事性1.或以第三人称的方式铺叙故事2.或通过主人公自述表现生活场面和细节3.或在人物对话中展示一定的情节。(二)善于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表现其性情。(三)汉乐府的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四)汉乐府形式自由灵活,篇章句式变化多样二、汉乐府成就最高的作品:《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叙述了一个完整的爱情悲剧,情节曲折,矛盾尖锐复杂(二)诗中运用各种手段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三)诗歌在叙事中带有浓郁的抒情性(四)诗歌在写实的基础上带有浪漫色彩。三、汉代乐府诗的地位(一)大胆反映现实的精神在诗歌史上影响深远(二)大大发展了我国的叙事诗,以下种种为后代作家继承和借鉴1.以事成篇、即事见义的表现方式2.叙事写人的技巧(三)汉乐府的诗体形式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选讲篇目《战城南》、《东门行》、《陌上桑》、《孤儿行》、《焦仲卿妻》第三节汉代的楚歌和四言诗一、汉代的楚歌:(一)楚歌是不入乐的徒歌,主要收入《乐府诗集》的《杂曲歌辞》。(二)西汉的楚歌1.项羽《垓下歌》2.刘邦《大风歌》3.刘彻《秋风辞》(三)东汉的楚歌1.梁鸿《五噫歌》2.张衡《四愁诗》二、汉代文人的四言诗:(一)韦孟1.《讽谏诗》2.《在邹诗》(二)傅毅《迪志诗》(三)张衡《怨诗》选讲篇目《四愁诗》第四节《古诗十九首》和汉代文人五言诗一、《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一)“古诗十九首”这一名称的由来(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普遍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具体内容如下:1.生命短促、人生如寄。2.漂泊之苦,思乡之切3感慨知音难遇、抱怨朋友无情。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一)显著的抒情性1.诗歌的重心重在抒写人生感受。因而具有超越时空和具体人事的普遍性的特点。2.善于从日常习见的题材中引发出人生哲理,善于在表达普通的情感体验时提炼出耐人寻味的名句。(二)语言风格1.善于采撷、提炼口语、俗语入诗。2.语言又融汇了不少《诗经》、楚辞中的词句3.风格既浅近自然,如话家常,又有典雅美,富于表现力。三、汉代文人五言诗(一)班固《咏史》是现存在早的文人五言诗(二)其他文人五言诗:1.张衡《同声歌》2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娇娆》3.秦嘉、徐淑的《赠答诗》选讲篇目《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第三编魏晋南北朝部分绪论(1学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2.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质二、教学内容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背景1.士人阶层的思想转变:士人对政权从西汉时期的亲近到汉末魏晋时期的疏离,士人的形象逐渐向任情纵欲发展,毫不掩饰的表现真实的情感和个性2.思想活跃,文化环境相对宽松:玄学创造出思想史上的辉煌局面;佛学也得到发展;此时期的书法艺术后世难以超越,此时绘画也从汉代的画工画发展到文人画,出现了重要的画论。二、此期的文学成就:首先,此时文学的地位开始高扬独立,文学开始进入了独立自觉时代,不再依附政教,而是开始开始注重抒一己之情,即求真,展现文学之所以为文学所具有的独特形式和魅力,即求美。其次,反映在文学现象上,就是纯粹的美文学骈体文的发展。格律诗开始具备了雏形。此时文学的各种表现技巧,如骈俪、对偶、声韵都受到重视。第三,既然文学已经独立并且日益展现其特质,就自然引起文人学者对文学本身的特点、规律的探讨,因此此期文学批评空前发展。第一章建安、正始文学(7学时课内讲授6学时实践讨论1学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建安、正始文学的主要风貌2.使学生熟悉、理解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3.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建安文学的总体特征一、士人心态的变化:重感情、重欲望、追求纵情享乐,成为此时比较普遍的一种思想倾向。(绪论部分有所涉及,此处从略。)二、文学思想的倾向——非功利、主缘情、追求慷慨悲凉之美:三、建安风骨第二节曹操、曹丕及其诗歌一、曹操与文学(一)曹操的生平(二)曹操的创作曹操以其政治家的气魄,反映在诗歌上,为大胆革新,拓宽了乐府的表现领域,给乐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蒿里行》(讲解)二、曹丕与文学(一)曹丕的生平(二)曹丕的创作1.《燕歌行》是我国早期七言诗走向成熟的标志2.五言诗造语平易,流畅婉转。《燕歌行》(讲解)(三)曹丕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三节曹植及其诗歌曹植生平前期后期曹植的创作前期文风华丽流美1.《名都篇》2.《白马篇》(二)后期作品沉郁苍凉、情感深潜1.《美女篇》、《七哀篇》(讲解)2.《赠白马王彪》(讲解)(三)曹植作品的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诗风“骨气奇高,辞采华茂。”2.是第一位大力写五言诗的人。将儒家文学传统与庄骚的文学精神融合到五言诗与乐府中。“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选讲篇目:《蒿里行》、(讲解)《燕歌行》(讲解)、《白马篇》、《赠白马王彪》(讲解)、《七哀》(讲解)背诵篇目:《蒿里行》、《燕歌行》、《七哀》实践讨论3:为什么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第四节其它建安诗人建安七子(一)“七子”其人(二)“七子”的创作1.王粲、刘祯成就最高。王粲《七哀诗》(讲解)2、陈琳、阮瑀的章表书记闻名当时二、蔡琰(一)蔡琰生平(二)蔡琰诗歌《悲愤诗》(讲解)第五节正始文学一、正始文学概说建安文学的昂扬的基调被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所取代,二、正始名士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倡导玄学,竞事清谈,遂开一时风气,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三、竹林七贤(一)阮籍1.阮籍生平2.阮籍作品《咏怀诗·夜中不能寐》(讲解)《咏怀诗》的艺术风格《咏怀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二)嵇康1.嵇康生平2.嵇康创作《赠秀才入军》(讲解)背诵篇目:《咏怀诗·夜中不能寐》、《赠秀才入军》第二章两晋诗文(2学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两晋诗文的发展概况。2.使学生了解两晋时期的名家名篇。3.使学生了解两晋文学的地位与影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太康文学与陆机、潘岳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遍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一、陆机及其诗文(一)陆机生活的时代及其生平(二)陆机诗歌创作《赴洛道中作》(讲解)诗歌创作特点:1.内容较贫乏,多为模仿之作。2.词藻繁缛华丽,形式多用排偶。二、潘岳(一)潘岳生平(二)潘岳作品1.《悼亡诗》(讲解)2.哀诔之文第二节左思与刘琨一、左思及其诗文(一)左思生平(二)左思创作1.《咏史诗·郁郁涧底松》(讲解)2.左思风力:是对左思的诗歌风格的概括,左思代表作《咏史》,借咏史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气势昂扬,风骨刚健,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二、刘琨及其诗文(一)刘琨生平(二)刘琨创作《重赠卢谌》(讲解)诗歌创作特点:1.极力铺陈,用典多且贴切,通过咏史来咏怀。2.寓意双关,以实带虚。3.慷慨悲凉。第三节郭璞及其游仙诗一、郭璞生平二、郭璞的创作(一)游仙诗的内容。1.游仙诗可远溯到战国屈原,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2.郭璞的游仙诗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杂糅。(二)游仙诗的特点、意义。1.语言极为形象生动2.在玄言诗流行的诗坛独树一帜。(三)《游仙诗·京华游侠窟》(讲解)第三章陶渊明(4学时课内讲授3学时实践讨论1学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2.是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创作及其风格。3.使学生了解陶渊明其人其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一、陶渊明的生平(一)陶渊明的出身(二)陶渊明的经历1.一生几次出仕,最终归隐田园2.思想上受道家影响最大二、陶渊明的个性1.真率:质性自然2.刚断:性刚才拙,与物多忤。3.清醒:陶渊明深于自明,深于知事,知几时先。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一、陶渊明的田园诗(一)田园诗是陶渊明对中国文学最大的贡献。1.陶渊明将田园生活引入诗歌审美领域。2.陶渊明田园诗的境界从未被真正超越。(二)陶渊明田园诗内容的特点1.创造了与自然合一的人伦世界。2.充满了人际关怀和人伦温暖。(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1.使用启示性的语言,在平淡与纯美中达到情趣与理趣的统一。2.采用白描手法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感情,造成使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四)《和郭主簿》(讲解)《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讲解)《杂诗·白日沦西阿》(讲解)二、陶渊明的散文(一)陶渊明的散文:1.《桃花源记》2.《五柳先生传》第三节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陶渊明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变化(一)在世之时是一个隐士。(二)钟嵘《诗品》将其置于中品。(三)唐时,部分主题与陶渊明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1.归隐2.菊(重阳)3.诗酒(四)宋代诗人体认并阐发了陶渊明自然平淡的特色。二、陶渊明作品的境界为后世树立了不可企及的高峰,崇尚自然的中国审美观念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实践讨论4:陶渊明对后世诗人的影响。第四章南朝文学(6学时课内讲授3学时实践讨论3学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南朝文学的主要发展线索。2.使学生了解熟悉南朝文学的名家名篇。3.使学生了解南朝文学的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谢灵运及其山水诗一、谢灵运(一)谢灵运的生平(二)谢灵运的山水诗1.山水诗兴起背景2.谢灵运完成玄言诗向山水诗转变的关键一步。二、谢灵运山水诗的成就及影响(一)总体特点:鲜丽清新1.工于锤炼字句是谢灵运诗歌的显著特色。2.谢灵运诗歌善于用典3.对山水景色的刻画精致入微。(二)谢灵运山水诗由于过于苦心孤诣于字句的雕琢,而忽略了整篇的结构布局,往往有句无篇。《登池上楼》(讲解)实践讨论5:“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历来为人称赏,你觉得这两句好在哪里?第二节鲍照及其诗歌一、鲍照生平二、鲍照诗歌(一)鲍照的古乐府《拟行路难》(讲解)(二)鲍照诗歌的成就1.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2.推动了七言诗的发展。3.开创了杂言式七言歌行。(二)鲍照的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第三节沈约、谢脁与永明体诗歌一、永明体(一)永明体的出现1.时间:齐梁时期2.永明体的特征(二)永明体出现的原因二、永明体的代表作家(一)沈约(二)谢朓1.与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2.诗风“清新流丽”《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讲解)实践讨论6:永明体为近体诗的繁荣作了准备,你觉得近体诗与古体诗有何不同?有何优劣?第四节齐梁宫体诗一、宫体诗(一)宫体诗的得名(二)宫体诗兴起的背景1.南朝文化特有的商业气氛促使市井歌词大盛。2.南朝民歌对宫体诗的形成有更大的影响。二、宫体诗的内容及特点(一)宫体诗的内容1.对女性的描写2.抒情咏物之作(二)宫体诗的特点1.表现了南朝诗歌的唯美倾向以及诗歌自身的审美价值。2.宫体诗描绘人物形象颇为细致。3.宫体诗的语言吸取了民歌明白,自然、流畅的特点,并经过文人加工,注重声律、对偶和锤炼字句。实践讨论7:你如何评价宫体诗?其中的题材内容与艺术特色和今天的一些艺术表现形式是否有相通之处?第五章庾信、王褒及北朝散文(2学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庾信创作的内容及意义2.使学生了解王褒及其他北朝作家的创作。3.使学生了解北朝时期重要的散文著作。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庾信及其创作一、庾信前期的创作(一)庾信前期的创作的内容1.词藻华美的宫体诗2.《燕歌行》开唐初七古3.偏于绮艳哀怨、且多与女性生活有关的辞赋。(二)庾信前期创作的意义1.状情摹态,细腻逼真2.加快了古典诗歌的律化进程。二、庾信后期的创作(一)后期创作的内容:乡关之思(二)后期创作的风格: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第二节王褒及其创作一、王褒(一)王褒生平(二)王褒早期创作1.入北前诗赋多为应制奉和之作2.风格工巧(二)王褒后期创作1.《渡河北》2.《入关故人别》二、北朝其他作家(一)北地三才1.温子昇2.邢邵3.魏收第三节北朝散文一、《水经注》(一)《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二)《水经注》的内容与特点1.《水经注》是记录全国水道的地理性著作,为《水经》作注。2.《水经注》对山水的描写,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二、《洛阳伽蓝记》(一)《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衒之(二)《洛阳伽蓝记》的内容及特点。1.对浮屠古刹的描绘中穿插人情、地利、风物习俗的内容2.全书贯穿着恍然迷离的沧桑之感。选讲篇目:《水经注·江水·三峡》《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第六章南北朝民歌(3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实践讨论1学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熟悉南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2.使学生体认了解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南朝民歌一、南朝民歌的种类:(一)吴声歌:1.地域:产生于六朝都城建业及周围地区2.时间:大部分产生于东晋及刘宋时期(二)西曲歌:产生于江汉流域1.地域:产生于江汉流域2.时间:大部分产生于宋、齐、梁、陈时期二、南朝民歌兴盛的原因(一)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二)坚实富庶的经济基础(三)思想观念的改变(四)贵族的好尚三、南朝民歌的内容(一)吴歌艳丽而柔弱1.《子夜歌》2.《子夜四时歌》3.《华山畿》4《读曲歌》(二)西曲浪漫而热烈四、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西洲曲》(一)《西洲曲》的内容(二)《西洲曲》的艺术特点:1.把具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动作描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极为深挚婉曲的表达了缠绵悱恻、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2.这首诗的章法特点突出:四句一换韵;运用顶针钩句手法,形成了句句相承、段段相绾、连绵不断的连环勾式的主体结构。3.多处运用比喻、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实践讨论8:讨论《西洲曲》的相关问题:1.西洲在哪里?2.诗中所写的季节。3.诗中的人称五、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一)浪漫的感情,悲哀的情调(二)语言清新自然(三)大量运用双关隐语的修辞手法(四)体制短小第二节北朝民歌一、北朝民歌的产生时代及其收录(一)北朝民歌大都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二)北朝民歌今存70首左右,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二、北朝民歌的内容(一)描写塞外草原风光(二)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的个性(三)反映战争、徭役(四)反映人民生活的苦难(五)反映婚姻爱情生活三、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一)粗犷豪放的风格(二)质朴无华的语言(三)多种多样的形式四、《木兰诗》(一)《木兰诗》的内容(二)《木兰诗》的艺术成就:1.剪裁得当,结构严谨2通过人物行动和气氛的烘托,刻画人物的心理与性格。3.语言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5用韵与人物心理情绪紧密无间。第三节南北朝民歌的影响一、南北朝民歌的影响(一)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二)南朝民歌的广泛流播与宫体诗的兴起也有直接关系。(三)在诗歌体裁方面,南北朝民歌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的新道路。第七章魏晋南北朝赋(3学时)第一节魏晋南北朝赋概说一、骈文与辞赋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从修辞看,骈文以对仗为主,辞赋以铺陈为主;(二)句式不同,骈赋除了骈四俪六,隔句作对外,还使用骚体句和五七言诗句。(三)从音律看,骈文有时要求平仄而不求押韵,辞赋除平仄外还要求句尾押韵;(四)结构不同,骈赋往往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而骈文不采用。骈赋结尾往往有“乱曰”“歌曰”“颂曰”,而骈文没有。(五)从功用看,辞赋用于描写与抒情,骈文除此二者还可议论并充当应用文。二、魏晋南北朝赋的总体特征:第一,与两汉的辞赋创作相比,这一时期赋的题材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抒情、说理、叙事、登临、伤别等内容,无一不可入赋。第二,赋的抒情性大大加强,而在体制上则趋于短小,长篇巨制的大赋的数量逐渐减少,因此,抒情小开的创作成为这一时期辞赋创作的一大特征。第三,由于受到骈文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辞赋在句式上逐渐骈化,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赋体,即骈赋。第二节魏晋南北朝赋选讲一、王粲《登楼赋》二、曹植《洛神赋》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四、江淹《别赋》五、庾信《哀江南赋》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2学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萌芽与发展。2.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3.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小说。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概说一、“小说”一词意义的演变二、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一)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上古传说和神话(二)史传文学是远古神话传说到小说正式形成之间的过渡环节(三)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小说初具规模的时期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大量出现的原因(一)文学自身的发展(二)整个社会宗教迷信盛行二、志怪小说的代表《搜神记》(一)《搜神记》的作者(二)《搜神记》的内容及主题三、其他志怪小说及其影响选讲篇目:《搜神记·韩凭妻》第三节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一、志人小说兴盛的背景二、志人小说的代表《世说新语》(一)《世说新语》的作者(二)《世说新语》的内容(三)《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1.以描写人物为中心,注重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的不同。2.语言简洁生动,隽永传神。三、其他志人小说选讲篇目:《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2学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繁盛的原因2.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理论著作及主张3.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文学理论与创作的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说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繁荣的原因:(一)东汉末年开始的人物品评促进了审美意识的觉醒,并且给文学理论引入了很多重要的范畴概念。(二)玄学更多从超出现实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了审美意识的觉醒。而且很多文论母题和概念范畴都源于玄学。(三)这一时期的创作空前繁荣,既为文学理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有待于理论的概括、判断与总结。二、曹丕《典论﹒论文》在文学批评史上起到了开风气的作用。三、萧统的所编选的总集《文选》同样具有文学批评的价值。第二节《文心雕龙》一、刘勰与《文心雕龙》(一)刘勰生平(二)《文心雕龙》的内容1.第一部分:文之枢纽2第二部分:文体论3.第三部分:创作论4.第四部分:文学批评论二、《文心雕龙》的价值:在整个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是最完整系统的文论著作。第三节《诗品》一、钟嵘与《诗品》(一)钟嵘其人(二)《诗品》的内容1.《诗品序》:对诗歌发展流变的一些总的看法2.《诗品》正文:运用序文的原则具体品评诗人及其诗作二、《诗品》的主张:(一)认为诗歌的创作是由客观自然形态和现实生活引发的(二)在创作技巧上反对用事用典和讲究声韵,主张自然的声律。(三)在创作及鉴赏上,提出“滋味”说。(四)重视“风力”与“骨气”。三、《诗品》的影响:后代各种诗话、词话大都是受到它的启发而作。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重点把握、以点带面”式、“启发式”、“讨论式”、“比较式”、“体验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教学组织形式可采用单班教学、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3.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直观的画面充实授课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运用网络教学优化教学环节,在课外实现与学生的及时交流和指导,采用网上问题答疑与辅导。建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资料信息库,包括电子教案、试题库、相关信息资料等。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拓展古代文学学习的视域。四、课程考核方式1.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应包括课堂出勤、小组讨论表现、默写与小论文,占总成绩的40%.2.期末考核:考核方式为理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五、其他(一)作业及自主学习要求本学期三次作业,重在培养记忆及分析写作能力。第一次作业默写曹植《七哀》与左思《咏史》,第二次作业默写《西洲曲》,第三次作业模仿江淹《别赋》写一篇《别赋》或者写一篇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8.2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常见的酸教案 (新版)粤教版
- 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 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科学版
- 2024商场物业综合服务管理升级合同
- 2024双边无偿借款合同
- 2024年定制:国际艺术品买卖及版权授权合同
- 2024年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合作协议
- 2024全新建筑设计合同(含设计方案与费用)
- 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协议
- 04年智能工厂生产线建设合同
- 2024双方关于环保项目合作开发合同
- 工会爱心母婴室管理制度
- 《温度传感器》课件
- 脓毒血症指南阅读课件
- 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合理安排工期确保按时交付
-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食品40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课件
- 华为常用网络拓扑模板
- 02(111)力学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解析
- 粉尘防爆知识课件
- 女西裤前片结构制图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