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1课《短文二篇》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1课《短文二篇》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1课《短文二篇》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短文二篇素养目标1.诵读课文,欣赏两篇短文不同的语言风格。2.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3.疏通文意,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4.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学法指引动静结合和以虚写实手法的作用1.动静结合:(1)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比如说把静景写活,赋予静态景物以流动感;或动静有机结合,衬托所写事物的灵动活泼,意境优美等。(2)凸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以独特的形式、视角,表现独特的情绪、情感。比如说在文章中加入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彰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有助于凸显人物形象的情感变化、心理变化。(3)突出文中人物或者作者的某种心境、心态和情感。比如说以动衬静,通过表现景物的静谧,可以表现作者内心的安逸或寂寞,感伤或闲适;或彰显对所写之物的喜爱之情。2.以虚写实:以虚构或想象的手法写出现实中的人或事。能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起到让人眼前一亮,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作品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文赋《赤壁赋》《后赤壁赋》,诗词《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背景简介(1)《答谢中书书》: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正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的一部分。(2)《记承天寺夜游》: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本文就是作者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3.完成自学结构图基础夯实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并翻译黑体的句子。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③①②③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⑤④⑤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五色交辉()4.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1)晓雾将歇,;夕日欲颓,。(2)月色入户,。(3)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句子是:,。(4)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把月光描绘得精妙且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是:,,。课文精读1.下列对《答谢中书书》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动景转入对静景的描写,写出朝与夕的生物活动,甚为灵动。B.“实是欲界之仙都”直接抒情,将此地山水比作人间天堂,极言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与感慨。C.本文通过对自然景物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之感。D.本文以感慨发端,为总起,接下来具体描绘景物,层次清晰;最后,以赞美和感慨收束。【解析】“由动景转入对静景的描写”表述错误,应为“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2.下列对《记承天寺夜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是宋代文学家,文章写于他被贬黄州期间。B.作者对月夜的景色做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对知音甚多的无限感慨。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句子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澄澈。D.文章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解析】“知音甚多”表述错误,从文章最后一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只有张怀民一个知音。3.《答谢中书书》一文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4.找出《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并从以虚写实的角度简要赏析。5.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拓展阅读【甲】《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念无与为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3)盖竹柏影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①。日晡②,至北固,舣③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④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傒⑤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⑥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⑦眼翳,翕然张口⑧,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金山夜戏》)【注释】①兖(yǎn):兖州,在今山东西南部。②晡(bū):古代的时刻名称,指申时,即午后三点到五点。③舣(yǐ):停船。④噀(xùn):喷,吐。⑤小傒(xī):原意为傒奴,指年轻的男性奴仆。⑥韩蕲王:韩世忠,南宋名将。⑦(shā):按,揉。⑧翕(xī)然张口:形容目瞪口呆的样子。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呵欠与笑嚏俱至()(2)以何事何时至()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5.请结合选文,概述张岱是一个怎样的人。素养提升“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八年级(3)班准备开展以“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同学们搜集到了下面这则关于月亮的故事,请你阅读故事后写出下联。明末文学家李渔和慧远方丈交往甚密。一日,两人乘着月色登山游玩,朦胧月色中慧远触景吟出上联:天近山头,行到山头天又远。李渔见水中浮着一轮明月,想象着撬开水面、月亮似乎会深陷水中的情形,吟咏道:。2.小玥同学准备将搜集到的诗句放到《诗词之月》班刊中,不合适的一项是()A.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B.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D.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解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