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1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1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1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2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1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3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1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4页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1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Ⅰ部分2021年高考真题1.(2021·全国乙卷·32)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答案】D【解析】16世纪起到18世纪末,除了英国外,还有欧洲许多国家建立特许公司从事海外贸易,说明当时海外殖民扩张是存在多国竞争格局的,故选D项;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才成为主要扩张形式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划分势力范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外扩张时的主要形式之一,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2.(2021·浙江高考选考1月·18)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D.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答案】C【解析】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韦奇伍德的陶瓷厂建立了工厂制,提高了产量和质量,故选C项;瓷器不需要进行组装,因此和通用部件标准化无关,排除A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排除B项;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不是韦奇伍德的陶瓷占据市场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3.(2021·浙江高考选考1月·20)下表为美国工业发展情况简表。结合所学与此表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时间生铁钢煤石油轻重工业比重1860年84万吨1.2万吨1820万吨50万桶2.4︰11900年1401万吨1035万吨2.4亿吨6362万桶1.2︰1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②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③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④《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效果显著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A【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860年到1900年,美国的生铁、钢、煤、石油等物资产量大幅上升,说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故①正确;根据轻重工业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出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故②正确;根据表格信息无法看出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才普遍发展,时间不符,故③错误;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中,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4.(2021·浙江高考选考6月·17)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A.深信“地圆说”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答案】A【解析】据材料“1492年”“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可知,哥伦布欲从西到达东方,即他深信“地圆说”,故选A项;达•伽马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好望角)到达印度,排除B项;哥伦布没有到达东方,排除C项;哥伦布抵达美洲,没有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排除D项。5.(2021·浙江高考选考6月·18)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在其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其代表作是()A.《国富论》B.《英国产业革命史论》C.《社会契约论》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答案】A【解析】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劳动价值论”,创立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故选A项;英国诺拉斯的著作《英国产业革命史论》论述英国工业革命的源起、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商业革命、交通革命、农业革命,并分析了当时英国工商业政策的特征,排除B项;《社会契约论》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政治著作,其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排除C项;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排除D项。6.(2021·广东高考选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观点一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观点二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材料二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答案】(1)局限:观点一只看到工业革命消极的一面;观点二只看到工业革命积极的一面。看法:应该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积极影响:为工人了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素养,提供了合法的政治斗争平台。消极影响:使工人被残酷剥削,工作时间长,居住条件差,缺少社会保障和人文关怀。(2)意义: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1)第一小问局限,根据材料一中“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个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时,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等”,得出观点一只看到工业革命消极的一面;根据“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等”得出观点二只看到工业革命积极的一面。第二小问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的影响谈看法:需要运用唯物辩证分析法,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首先从整体上分析,然后分别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角度分别进行阐述。(2)需要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阐述,比如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阐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理解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回答本题至少需要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比如对英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对英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等。7.(2021·山东高考选考·19)(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英国在衰退吗?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材料一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1873年1883年1893年1903年1913年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40404143—生铁产量(千吨)667186667089907810425粗钢产量(千吨)5822040299751157787煤炭产量(百万吨)130166167234292乙: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占世界总额的比例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材料二材料三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13—17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来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坊织业逐渐走向衰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英]约翰·马歇尔《坎布里亚工业化的阶段》(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3分)(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5分)(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3分)(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3分)(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3分)【答案】(1)是。理由:能结合工业化背景,说明工业部门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不矛盾。从材料甲主要反映了传统工业,乙反映了新兴工业的角度作答;从材料甲反映英国自身经济发展状况,乙、丙反映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角度作答。(若回答“矛盾”,言之有理有据,可的情给分。)(3)能认识到材料是个案,只能从一个层面或视角反映客观历史的角度作答。(4)能从一战后英国国际地位变化的角度作答。(5)所提原则合理,说明充分,符合唯物史观。【解析】(1)第一小问是否必需,首先明确研究的问题是“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然后确定材料一中的这类史料与这个问题的相关性,因为相关,所以答案是肯定的,是研究所必需。第二小问理由,需要从“1870—1910年代”这个时期阶段特征出发去思考,这一阶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发生到完成的时期,所以工业化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工业部门在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因而材料一中的史料都涉及到了英国的工业生产情况。(2)第一小问是否相互矛盾,判断是否矛盾的标准是看史料是否从同样一个角度有不相对立的观点,据此可知,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反映了英国工业发展的不同角度,所以不矛盾。第二小问说明,只要设定标准说明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的即可。具体来说,从新旧工业部门发展的标准来看,材料甲是1873—1913年英国工业中生铁、粗钢和煤炭三个部门生产的产量及其所占比重,这些数据主要反映了英国的传统工业生产发展情况,乙是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这些数据可以反映英国新兴工业发展的情况;也可以从三个史料所反映的主要国家来看,很明显材料甲只反映英国自身经济发展对比的情况,而乙、丙则反映多个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所以反映的是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这一角度。(3)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而材料二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坎布里亚这一个地方的工业兴衰的历程,这属于个案,只能从一个层面或视角反映客观历史的角度,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孤证不立,所以使用时需要再寻找其他证据使之能够互证。(4)材料三提供了一幅漫画作品,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总统威尔逊是一个评判员,而英国在内的欧洲各国则是在搞“欧洲孩童秀”,漫画时间为1919年,反映了一战后英国国际地位变化这一视角,英国由战前欧洲或者世界的霸主地位到战后沦为与欧洲其他国家地位相当,需要接受美国评判的地位,明显的地位降低了。(5)第一小问原则,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原则可以是:论从史出,历史主义,多角度分析,等等。第二小问看法:可以结合题干材料和设问思考,为研究英国是否衰落,题干提供了多个史料,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史料来分析,所以应坚持论从史出,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另外,研究英国在18701910年间是否衰落,要把英国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分析,而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去分析,所以要坚持历史主义原则;研究英国是否衰落,不能仅仅看其经济发展及其地位变化,还要看其政治发展及其地位变化,所以要坚持多角度分析的原则;等等。8.(2021·浙江高考选考1月·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早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如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之一的彼特拉克就在作品中写道:“你就应该是你自己的主宰”“我只是凡人,我只希望得到人世间的幸福”。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初,文艺复兴开始在西班牙和英国等国盛行,特别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达到它的顶峰。人的伟大和卓越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得到最崇高的颂扬:“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等材料二从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最终,他们在大洋的另一边找到了无以计数的财富。——摘编自[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写出文艺复兴的先驱,比较初期“三杰”与莎士比亚歌颂人性的不同表现形式。(5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5世纪欧洲最早“拓展他们已知世界”前沿的两个国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人”的价值观,请分析新“商业航线”的开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5分)【答案】(1)先驱:但丁。形式: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和尊严。(2)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影响: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解析】(1)第一小问先驱:结合所学得出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第二小问形式:据材料一“你就应该是你自己的主宰”“我只是凡人,我只希望得到人世间的幸福”结合所学得出初期“三杰”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据材料一“人的伟大和卓越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得到最崇高的颂扬:‘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结合所学得出莎士比亚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和尊严。(2)第一小问国家:据材料二“从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可知,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两个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结合所学得出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据材料二“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最终,他们在大洋的另一边找到了无以计数的财富”得出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据材料二“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得出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9.(2021·浙江高考选考1月·29)科学引领发展,技术助力生活,科技史亟需全人类省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到18世纪晚期,(英国)已经有了跃进的感觉。人力和畜力已经被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煤、铁等产量大幅增加。促使这种变化的一个必要的杠杆,就是发明。……没有发明的话,就不可能在产量上实现那么巨大的增长。(但发明)很少直接受益于理论科学,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此外,像1754年在英国成立的皇家工艺、制造业与商业奖励协会这样的团体,则把发明创造的精神纳入了有用的轨道。……发明家的社会背景很不相同,从水磨匠到牧师,应有尽有。——摘引自[英]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二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引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三美国在日本投掷的原子弹使远距离战胜敌人的梦想变为现实。不久,苏联也研制出了核弹,开启了核竞赛的危险游戏。20世纪50年代,一方面人们只在所谓的“代表战”(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进行“低强度”的战斗,另一方面美苏都加强核武器研制。1952年,美国研制出了第一枚比1945年原子弹威力还强1000倍的氢弹。一年后,苏联也制造出氢弹。60年代开始研制的弹道导弹最具毁灭性。为此,美苏还上演了一起惊心动魄的事件。70年代,双方都对对方持有的近万枚弹道导弹十分忌惮,因此建立了直接联系的热线,防止灾难发生。——摘编自[西班牙]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人类结束对水力、畜力和风力依赖的标志,概括18世纪英国发明成果不断涌现的原因。(4分)(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列举意大利人马可尼在通信领域的成就。根据材料二,一句话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5分)(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代表战”及“惊心动魄的事件”名称。关于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众说纷纭,浪漫主义思潮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三与所学,从人类向“距离”挑战的角度论证此观点。(6分)【答案】(1)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原因:生产的需要,经验的积累,社会的重视,发明创造的精神,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保障。(2)科学家:法拉第。成就:发明无线电报,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试验成功,完成短波试验。特点:“科”“技”结合的典范。(3)“代表战”:朝鲜战争。事件:古巴导弹危机。观点: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论证:“缩短”人类的空间距离,推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大大加速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也使人类面临许多的共同问题,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解析】(1)第一小问标志:据材料一“到18世纪晚期,(英国)已经有了跃进的感觉。人力和畜力已经被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结合所学得出人类结束对水力、畜力和风力依赖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但发明)很少直接受益于理论科学,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结合所学得出生产的需要,经验的积累;据材料一“像1754年在英国成立的皇家工艺、制造业与商业奖励协会这样的团体,则把发明创造的精神纳入了有用的轨道”结合所学得出社会的重视,发明创造的精神;结合所学得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保障。(2)第一小问科学家:结合所学可知,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法拉第。第二小问成就: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人马可尼在通信领域的成就是发明无线电报,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试验成功,完成短波试验。第三小问特点:据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结合所学得出“科”“技”结合的典范。(3)第一小问“代表战”:据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一方面人们只在所谓的‘代表战’(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进行‘低强度’的战斗”结合所学得出朝鲜战争。第二小问事件:据材料三“60年代开始研制的弹道导弹最具毁灭性。为此,美苏还上演了一起惊心动魄的事件”结合所学得出古巴导弹危机。第三小问观点:结合所学可知,关于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利弊,浪漫主义思潮的观点是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第四小问论证: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入手;结合所学可知,科学“缩短”人类的空间距离,推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大大加速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也使人类面临许多的共同问题,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第Ⅱ部分2021年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2021·福建漳州二模·13)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病菌随着人口流动传入美洲,导致缺乏免疫力的美洲土著人大量死亡。100年间,墨西哥地区土著居民就从2500万锐减至75万,中美洲其他地区亦如此。这()A.充分揭示了殖民主义的罪恶本质B.加快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C.便利了欧洲殖民者拓展殖民空间D.导致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地区差异【答案】C【解析】欧洲殖民者具备免疫力,客观上便利了其拓展殖民空间与材料中“缺乏免疫力的美洲土著居民”锐减相符,故选C项;殖民主义的罪恶包括屠杀当地居民,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进行无所顾忌的抢劫和掠夺财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与材料中“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病菌随着人口流动传人(应为入)”的疾病不符,排除A项;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而非材料中的疾病,客观上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而非材料中的疾病,排除D项。2.(2021·福建泉州二模·12)图1描绘了欧洲航海家到达美洲大陆时,宣称将“福音”带到美洲,并通过新旧世界对比的方式,描绘了文明欧洲与原始美洲相遇的场景。作品旨在()图1A.掩盖自由资本主义的罪恶B.推动新教在美洲大陆传播C.宣扬欧洲殖民扩张正当性D.说明工业文明传播到美洲【答案】C【解析】绘画以隐喻方式描绘了文明欧洲与原始美洲相遇的场景,作者的意思是面对原始、未开化的美洲,就要去征服,就要将欧洲的文明生活方式传播到欧洲,对美洲的殖民侵略是名正言顺的美化,故选C项;“描绘了文明欧洲与原始美洲相遇的场景”说明刚刚相遇,还没有罪恶,排除A项;“宣称将‘福音’带到美洲”说明传播基督教,而不是新教,并且这也不是材料要表现的主旨,排除B项;图中描绘的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人到达美洲的场景,而非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3.(2021·海南海口三模·17)在拉丁美洲的欧洲移民区域内,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依然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反映了()A.西方文化及宗教的先进性B.拉丁美洲地区文化多元共存C.文化与宗教信仰自然选择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答案】B【解析】在拉丁美洲地区内存在西班牙、葡萄牙文化、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反映了拉丁美洲地区文化多元共存,故选B项;世界文化不分优劣,故西方文化及宗教的先进性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文化与宗教信仰与民族传统、经济生活等因素有关,排除C项;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排除D项。4.(2021·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1)西、葡为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西、葡两国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00里格(如图4所示)据此可知()图4A.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表现B.南、北美洲都成为了西班牙的势力范围C.葡萄牙人占据了非洲大陆开展黑奴贸易D.以西葡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答案】A【解析】随着早期殖民扩张的开始,1494年经教皇仲裁,“教皇子午线”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后来,西、葡两国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00里格,这是西葡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表现,故选A项;从1494年的教皇子午线可以看出南美洲不全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排除B项;开展黑奴贸易的不仅仅是葡萄牙人,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通过工业革命,排除D项。5.(2021·江苏徐州高三5月考前模拟·12)有学者指出,15世纪上半叶,垄断东方贸易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15世纪中期以后,威尼斯垄断了东地中海上东西方之间的贸易;热那亚人及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遂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该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A.“商业危机”的影响B.国家之间的商业竞争C.“地圆学说”的推动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答案】B【解析】由于威尼斯垄断了东地中海上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为了与威尼斯人竞争,热那亚人及欧洲其他地区的人才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故选B项;商业危机是开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与题干中的“与威尼斯人竞争”不符,排除A项;“地圆学说”是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条件,但与题干“与威尼斯人竞争”的主旨不符,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但题干材料并没有提到,排除D项。6.(2021·江苏南京三模·14)15世纪以来,主张国家扶植商业发展的重商主义思潮盛行,但这一不惜以民穷求国富的政策也导致了民生艰苦。由此,经济政策的钟摆开始反向运动。19世纪以来,主张通过追求个人利益使整个社会受益的自由主义理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一转变()A.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进程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C.开启了机器化大生产时代D.深刻改变资本主义社会风貌【答案】D【解析】重商主义导致国富民穷,自由主义追求个人利益,进而使整个社会受益,为生产力无止境发展开创了巨大的可能性,适应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深刻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风貌,故选D项;19世纪已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A项;贪婪指贪得无厌,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启了机器化大生产时代,排除C项。7.(2021·四川攀枝花二模·33)甘蔗的种植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在中世纪蔗糖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造成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与医疗设施的完善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贸易便捷C.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D.工业革命提高民众消费水平【答案】C【解析】甘蔗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欧洲人在征服美洲后建立大批甘蔗园,为了降低劳动成本,适应恶劣条件下的劳动强度,大量使用非洲贩来的黑奴,使得甘蔗生产成本下降,产量提高,因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故选C项;材料表明蔗糖普及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环节成本下降的结果,欧洲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与蔗糖价格下降无关,排除A项;材料表明蔗糖普及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环节成本下降的结果,新航路开辟使东西贸易便捷不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工业革命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消费能力,但广大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提升有限,不是蔗糖普及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8.(2021·辽宁葫芦岛二模·12)在菲律宾马克坦岛有这样一块双面纪念碑,碑文的一面来歌颂菲律宾最早的反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于1521年杀死麦哲伦的酋长拉普拉普,另一面来纪念当时的入侵者——世界上最早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麦哲伦。这说明()A.历史是非清晰可辨B.角度不同结论迥异C.人物评价看其主流D.观念冲突可以弥合【答案】B【解析】碑文正面肯定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是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反面肯定了菲律宾人反抗西班牙入侵的民族抗争精神,是站在反殖民角度,所以角度不同,结论迥异,故选B项;历史评价带有主观色彩,并不单单只是是非问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站在不同立场,对历史人物进行评论,分别偏向各自的历史贡献,没有否定和批判的意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迥异,但是两者并存,没有弥合的倾向,排除D项。9.(2021·安徽合肥三模·33)非洲史学家卡尼认为,黑人奴隶在遭受奴役的同时,还将包括水稻播种、耕作以及碾米在内的整套农业知识体系从非洲传播至美洲,促进了17世纪美洲低地地区以水稻为基础的种植园体系的建立,改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体系。这一认识主要()A.控诉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B.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说明黑人对美洲文明作出了贡献D.揭示了美洲种植园经济产生的根源【答案】C【解析】据材料“黑人奴隶……将……整套农业知识体系……传播至美洲”可知黑人促进了美洲农业经济的发展,对美洲文明作出了贡献,故选C项;贩卖黑奴体现了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第一工业革命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排除B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是美洲种植园经济产生的根源,排除D项。10.(2021·贵州毕节二模·33)1502—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与后来的英国不同,西班牙的暴富只是昙花一现,之后便持续衰落下去。这一状况()A.印证了技术革新关系国家兴衰B.体现了近代殖民掠夺的残酷性C.表明殖民国家间竞争日趋激烈D.说明专制式民族国家活力有限【答案】D【解析】“与后来的英国不同,西班牙的暴富只是昙花一现,之后便持续衰落下去”后来的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西班牙却是封建专制制度,说明专制制度国家无法激发更多的活力,故选D项;“与后来的英国不同,西班牙的暴富只是昙花一现”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的工业相对西班牙并没有太多优势,工业革命却发生在18世纪后期,排除A项;“后来的英国不同,西班牙的暴富只是昙花一现”只是说明西班牙没有将获得的财富转化为国力,更强调西班牙国内的问题,没有重点强调掠夺的残酷,排除B项,“后来的英国不同,西班牙的暴富只是昙花一现”只是说明西班牙没有将获得的财富转化为国力,是西班牙国内机制的问题,与殖民竞争无关,排除C项。11.(2021·河北唐山二模·12)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1571—1641)主张,生产者人数越多,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越多,因而可以输出的商品也就越多。因此,在人数众多和技艺高超的地方,一定是商业繁荣和国家富庶的。这一主张()A.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B.注重人口与生活资料协调发展C.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D.肯定了中国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答案】A【解析】托马斯·孟的主张是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这样就可以做到国家富庶,这一主张促使英国通过大力发展工商业成为近代典型的民族国家,故选A项;题干是强调工商业的发展,而不是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协调发展,排除B项;牛顿经典理学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排除C项;中国精耕细作模式指的是农业生产的模式,而题干中说的是手工业生产,排除D项。12.(2021·广东深圳二模·13)17世纪前期,英国经济学者多主张实行低工资,这一主张反映在国家实施的工资评定制度上,由政府官员评定的法定工资标准往往低于市场工资标准.这一举措()A.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B.意在抑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C.有利于技术革命的推进D.是为了应对价格革命的挑战【答案】A【解析】据材料“英国经济学者多主张实行低工资”,结合时代背景前工业革命时代,可知低工资使得资本家剥削了工人更多的剩余劳动价值,由此积累了巨额的资本,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低工资制度目的是为了积累更多资本,而非打压工场手工业,排除B项;低工资打击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技术革新,排除C项;为应对价格革命,应当上涨工资,而不是实行低工资,排除D项。13.(2021·河北张家口一模·12)有学者指出,16世纪中期,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货币当作足值的货币来使用,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流行。该学者意在强调()A.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C.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答案】C【解析】题干提到由于贸易的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铸币的变化和汇票、信贷等使用范围日益流行,这表明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故选C项;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与欧洲通过新航路开辟来解决并促进经济发展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题干中的现象出现于新航路开辟之后,B与题干逻辑关系不对,排除B项;题干信息体现的是价格革命而不是商业革命,排除D项。14.(2021·江苏苏锡常镇二模·11)国际法之父荷兰人胡国·格劳秀斯(1583年—1645年)指出: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即使神也不能更改。根据自然法,整个海洋和海洋的分支都不应被任何人占为财产。在辽阔的海域上,各国都可共同使用。据此判断他强调自然法的主要目的是()A.反对对上帝的信仰B.适应荷兰资本主义发展C.维护民族国家主权D.构建资本主义国家蓝图【答案】B【解析】“根据自然法,整个海洋和海洋的分支都不应被任何人占为财产。在辽阔的海域上,各国都可共同使用”,当时(1583年—1645年)荷兰凭借庞大的商船队,成为“海上马车”,胡国·格劳秀斯此时强调自然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荷兰的海上贸易利益,适应荷兰资本主义发展,故选B项;西方从来没有反对对上帝的信仰,排除A项;强调自然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荷兰的海上贸易利益,维护国家主权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构建资本主义国家蓝图是启蒙运动,材料反映的是维护荷兰海上贸易利益,排除D项。15.(2021·河北张家口三模·12)17世纪时,法国财政部长柯尔伯大刀阔斧地推行财政改革,严格控制贵族免税的人数,严格监督财政支出。他还大力扶植新兴工业,招揽各国技术工匠到法国传艺,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对进口工业品加税,对工业原料降低进口税,对本国工业品降低出口税。这些举措()A.瓦解了法国旧有的封建等级秩序B.引发了欧洲的关税和贸易战C.适应了商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体现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据材料“17世纪时,法国财政部长柯尔伯大刀阔斧地推行财政改革……大力扶植新兴工业,招揽各国技术工匠到法国传艺,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对进口工业品加税,对工业原料降低进口税,对本国工业品降低出口税”结合所学知识这体现了重商主义的政策,适应了商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法国的一系列财政改革会冲击法国旧的封建等级秩序,而不是“瓦解”,排除A项;关税、贸易只是材料中改革的某一项,而且从材料无法看出欧洲其他国家的态度,排除B项;“对进口工业品加税”与自由主义政策矛盾,排除D项。16.(2021·内蒙古赤峰高三4月模拟考试·33)下图是迄今所知有关英国咖啡馆最早的绘画。这幅1674年的木刻画来自保罗·格林伍德的一张“让人清醒并有益健康的咖啡饮品的优点”的广告单页。这表明()A.全球物种交流不断加深B.东西方商贸往来扩大C.异域文化影响日益凸显D.社会贫富差距在拉大【答案】A【解析】据图片,可知咖啡的故乡在非洲,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扩大,咖啡传入到英国,反映了物种交流不断加深,故选A项;咖啡产自非洲,与东方贸易无关,排除B项;“异域文化”包括的范围较大,材料只讲了欧洲的咖啡饮品,看不出“异域文化影响日益凸显”,排除C项;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排除D项。17.(2021·海南海口三模·16)表2本质上反映了()表2欧美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1851年)国家总人口(万人)农村人口(%)城市人口(%)英国约180048%52%法国约360075%25%俄国590093%7%美国230087%13%中国约4320089%11%A.各国人口数量相差较大B.宗主国与半殖民国家的巨大反差C.中国农村人口远超他国D.工业文明对城市化巨大推动作用【答案】D【解析】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所以它的城市人囗比例要远远高于尚未实现工业化的法国、俄国、美国和中国,说明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巨大,故选D项;英国和美国之间人口数量相差并不大,排除A项;法国和俄国以及美国并不是半殖民国家,排除B项;中国农村人囗远超其他国家是表格反映的信息,不是本质体现,排除C项。18.(2021·江苏苏锡常镇二模·14)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了《住宅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这一系列政策从侧面反映了()A.城市经济建设倒退推动法制建设B.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C.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建设问题突出D.政府从自由放任调整到国家干预【答案】C【解析】“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了《住宅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从时间看,是在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代价是日益恶劣的环境,为此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城市化问题进行管理,故选C项;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的内容是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化建设问题的管理,与政治体制建设无关,排除B项;材料表明英国政府出台法案对城市化建设问题进行管理,并没有体现出由自由放任调整到国家干预,排除D项。19.(2021·河北保定二模·11)18世纪80年代的英国,人们穿的棉布马甲超过了羊毛和亚麻布马甲,围巾的质地变化也呈现这种趋势。1730年以前英国没有棉袜出现,而18世纪80年代毛绒袜和棉袜的比例是1:4。促进上述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过剩B.人民群众消费观念的变化C.生产组织形式的更新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工厂制,提高了生产效率,使棉纺织品大量出现,促进上述现象出现,而工厂制属于生产组织形式的更新,故选C项;生产过剩是指社会商品生产总量大大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量的经济现象,而材料是棉纺织品的发展,排除A项;消费观念变化的前提是要能生产出棉袜,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而材料时间是“18世纪80年代”,此时工业革命刚开始不久,排除D项。20.(2021·河北石家庄二模·13)1750—1850年间,英国乡村地区普通劳工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冲击,生产资料丧失,就业不稳,粮价高涨。为此,政府结合乡村自身特点,通过济贫法、慈善、互助等多种方式进行贫困救济。英国的做法()A.致力于福利国家的建立B.解决了圈地运动的遗留问题C.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D.防止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答案】C【解析】1750—1850年是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重要转型期,这些做法避免了社会的急剧动荡,英国安然度过了工业化转型期,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故选C项;福利国家是一种由国家通过立法来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国民基本福利职能的政府行为模式,面向全体国民,而材料是贫困救济,排除A项;“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防止”说法错误,排除D项。21.(2021·广东汕头二模·13)1750年英国颁布《冶铁法令》,鼓励美洲殖民地向母国(英国)输出生铁和棒铁,并免除各项杂税,同时又规定美洲殖民地生产的生铁和棒铁在英国加工,禁止在美洲殖民地建立钢铁加工工场、机器、锻炉、熔炉等。这一举措客观上()A.有利于美洲殖民地经济发展B.适应了英国产业转型的需要C.沉重打击了北美独立运动D.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答案】B【解析】1750年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前夕,上述规定为英国准备了大量的生铁和棒铁,这就在客观上为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提供了钢铁原料,适应了英国工业转型的需要,故选B项;《冶铁法令》本身是对美洲殖民地的一种殖民掠夺政策,所以不利于美洲殖民地经济发展,排除A项;北美独立运动发生在18世纪早期,与题干时间“1750年”不符,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与题干时间“1750年”不符,排除D项。22.(2021·四川达州二模·33)1760—1814年间,英国国产税(主要由制造业承担)从400万英镑增长到2750万英镑,五十多年间增长了687.5%。此外,1814年英国政府征收到关税1440万英镑、土地税790万英镑,这两项加起来还不如国产税多。这主要反映出英国()A.工业的优势地位得以确立B.奉行自由贸易政策C.圈地运动使土地收入锐减D.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60—1814年即工业革命期间,主要由制造业承担的英国国产税迅猛增长,甚至超过了当时传统关税和土地税的总量,主要反映出英国工业的优势地位得以确立,故选A项;制造业属于工业的一部分,与国际贸易中自由贸易的原则无关,排除B项;圈地运动是工业革命前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制造业的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没有说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排除D项。23.(2021·湖南A佳大联考高三拓展卷·13)1765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禁止英国技工受雇外国,违者褫夺国籍和没收家产,并对招募者处以一年内的监禁和100英镑罚款。1788年对招募者的惩处加重到500—1000英镑罚金和5年监禁,输出工具或机器处以500英镑罚金。从长远看,英国这些做法()A.不利于本国和世界工业发展B.实现了本国技术垄断和优势C.不利于日不落帝国确立D.为工业革命培养了大量人才【答案】A【解析】据材料“1765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禁止英国技工受雇外国”可知英国对技工管理严格,短期内可以保障英国的优势,但是刻意减少与外界的交流不利于社会、国家的长远发展,故选A项;材料设问侧重长远影响,“实现了本国技术垄断和优势”是短期效果,排除B项;1765年的英国已经确立了“日不落帝国”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侧重技术垄断,并非人才培养的具体做法,且固步自封不与外界进行交流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排除D项。24.(2021·河北张家口三模·13)下图所示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车间》,当时,大量妇女被雇佣。该图反映了()A.女性成为工业化的重要力量B.工业革命导致阶级分化C.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升D.男尊女卑观念逐渐淡化【答案】A【解析】据材料“《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车间》”“大量妇女被雇佣”等信息可知,该图片反映了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纺织女工工作的场景,由此可知,工业革命使得更多女性走出家庭,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阶级关系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工业革命提升了妇女的经济地位,更多女性获得了劳动的权力,但妇女的社会地位并未得到明显提升,排除C项;“男尊女卑观念逐渐淡化”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25.(2021·四川绵阳三模·33)当18世纪末曼彻斯特的一名工人在享用“跨越大陆的一杯茶”时,他从中获得四大洲的能量。这杯茶包括中国或锡兰的茶,荷兰或英格兰的代尔夫特瓷茶杯,非洲奴隶生产的南美糖。它们当时在英国的普及()A.加速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B.使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C.推广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D.缩小了社会阶层间的差异【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英国可以享受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源,机器的两头,一头连接着原料,一头连接着市场,所以可以推知世界各地物资的流通加速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故选A项;材料中有中国,荷兰,并不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使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显然逻辑不通,排除B项;蒸汽机的普遍使用使得大工厂制得以推广,排除C项;结合所学,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拉大,缩小了社会阶层间的差异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6.(2021·广东江门一模·13)在英国,大约从1760年始,棉纺织技术出现诸多创造,打破了纺织生产的瓶颈。在此影响下,一个新的发明浪潮席卷而来,各类新式机械装置的发明轮番登场,专利数量不断增加。这说明()A.纺织技术突破引领技术创新潮流B.世界市场形成推动技术创新C.政府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最强动力D.工业革命推动专利制度产生【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定时空:英国工业革命,材料主旨是棉纺织技术的创造打破了纺织生产的瓶颈并引发了新的发明浪潮,增加了专利数量,由此看出纺织技术突破引领技术创新潮流,故选A项;材料只是“在英国”“一个新的发明浪潮席卷而来”,与世界市场形成无关,排除B项;专利数量增加体现政府对技术的重视,但不能说明政府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最强动力,排除C项;材料阐述的是专利数量增多,而没有涉及专利制度产生,排除D项。27.(2021·华中师大一附中高考押题卷·33)1800年以前,(到美洲的)白人移民中只有不到1/3是自己筹措路费的,那些实际为移民付款的人感兴趣的是利用移民的劳动创造输出。而美洲商品输出的增多,在无形中又降低了其他地区的人迁往美洲的移民费用。据此可知,当时()A.殖民地的开发具有深刻的经济动因B.商贸活动是殖民美洲最主要的方式C.劳动力紧缺制约了美洲的经济发展D.移民费用是殖民扩张的一大障碍【答案】A【解析】初期移民美洲的费用很高,很多人承受不起,随着美洲商品输出的增多,大量商品从美洲运往欧洲、美洲,回程的途中为了降低成本不至于空载,就可以带更多的人来到美洲,这样一来移民的费用就降低了,所以资本家的介入,加速了劳动力向美洲的流动,这又进一步促进了美洲的开发,故选A项;商贸活动是促进移民的方式,而移民活动是殖民美洲主要的方式,排除B项;商品输出有利于移民,并非劳动力紧缺制约了美洲的经济发展,排除C项;1800年之前,移民费用是殖民扩张的一大障碍,随着美洲商品输出的增多,移民费用就降低了,排除D项。28.(2021·江西鹰潭一模·33)下图为英国人口结构变化图,出现图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机器的发明和使用B.英国国内进行的“圈地运动”C.交通运输工具革新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答案】A【解析】据上图,可知英国工业人口上升,农业人口下降,这与工业革命有关,故选A项;圈地运动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排除B项;交通运输工具革新与人口结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人口结构的变化,并没有提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D项。29.(2021·山东枣庄高三4月模拟考试·12)1814年瑞士人汉斯在听说了格拉斯哥的一个锁匠通过自我奋斗、成为拥有4家纺织厂的老板的故事后,写道:“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和其他些工业城镇里那些富有的工厂主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的。”这可以佐证当时()A.社会需求是技术进步的推动力B.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社会的变化C.科技发明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D.科学理论和生产技术日益结合【答案】B【解析】据“都是通过自己的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的”可知,其体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变化,故选B项;材料“那些富有的工厂主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的”强调拼搏、进取的意识,未涉及社会需求,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技术革新给社会带来的变化,与社会实践无关,排除C项;科学理论和生产技术日益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排除D项。30.(2021·福建南平二模·14)1820—1824年间,法国农民借款抵押债务总额增加了50%,农民向借贷人支付的利息高达15—20%。按此推算,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所有权不是为小农实际拥有,而是躺在高利贷债权人的抵押账薄中。法国农村的这一现象()A.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B.迟滞了工业革命发展的进程C.导致了传统经济模式的瓦解D.顺应了迈向近代社会的趋势【答案】B【解析】“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所有权不是为小农实际拥有,而是躺在高利贷债权人的抵押账薄中”,这种现象不利于法国农业的发展,故迟滞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故选B项;“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所有权不是为小农实际拥有,而是躺在高利贷债权人的抵押账薄中”,反映的是19世纪初法国农村的借贷制度,这一现象不利于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所有权不是为小农实际拥有,而是躺在高利贷债权人的抵押账薄中”,反映的是19世纪初法国农村的借贷制度,这一现象不利于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并没有瓦解,排除C项;“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所有权不是为小农实际拥有,而是躺在高利贷债权人的抵押账薄中”,反映的是19世纪初法国农村的借贷制度,这一现象不利于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利于向近代化迈进,排除D项。31.(2021·福建三明三模·14)1825—1835年,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838年末已经有了500英里的铁路:1844—1846年间、1862—1865年间又有两次“铁路热”。1870年,全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约占最后通车里数的70%以上。材料反映()A.政府成为铁路建设的主要力量B.英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C.铁路成为城乡往来的主要工具D.英国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与1838年相比,英国的铁路通车里程有了大幅增加,铁路的修建是英国工业化发展的表现,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是铁路建设的主要力量,也没有说明铁路是用来沟通城乡交通,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英国全国铁路的发展,并未提到通往城乡的铁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铁路通车里程的增加,没有提到流动的区域范围,因而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无关,排除D项。32.(2021·四川眉山三模·34)图4是1827年出现在英国的一幅漫画。画中男性早、中、晚更换了不同的服装。该漫画旨在()图4愚蠢的时装(早晨、中午和晚上)A.宣传英国工业化建设的成果B.赞赏英国人高雅的艺术追求C.讽刺英国人的自我感觉良好D.展示现代派绘画的艺术风格【答案】C【解析】据材料“愚蠢的时装”、“男性早、中、晚更换不同的服装”,可知英国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使英国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材料中男子一天更换三次服装,寓在讽刺英国人的自我感觉良好,故选C项;材料是男性一天服装的更换情况,无法体现工业化建设,排除A项;材料寓在讽刺英国人自我感觉良好,与艺术无关,排除B项;材料寓在讽刺英国人自我感觉良好,与艺术无关,且现代派绘画出现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33.(2021·山东日照二模·13)从1835年到1870年,德国铁路干线总长由6.1公里飙升至2.1万多公里。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以至于诗人卡尔·贝克曾如此赞道:条条闪光的铁轨,是婚姻的纽带和证婚的戒指,它柔情地将各邦沟通,良缘就此缔结。这表明德国铁路建设的发展()A.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进步B.加速了工业革命的扩展C.加快了融入欧洲的步伐D.推动了国家统一的进程【答案】D【解析】据材料“1835年到1870年,德国铁路干线,小邦分治主义偏见、将各邦沟通,良缘就此缔结”,可知铁路干线加强了德意志各邦国之间的联系,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的分裂,阻碍了德意志经济的发展,以普鲁士为首的邦国开展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故选D项;“德国铁路干线,小邦分治主义偏见、将各邦沟通”,可知材料强调铁路加强了各邦国之间的联系,而非强调思想观念变化,排除A项;“1835年到1870年”,此时德国尚未进行工业革命,排除B项;“将各邦沟通”,可知铁路快各邦国融合步伐,而非融入欧洲步伐,排除C项。34.(2021·浙江杭州二模·18)它名义上是“救济院”,实际上是“劳动院”,要想获得救济,必须进入院内工作,工作繁重,待遇低下,食物很差,住宿拥挤。人们按年龄性别分居,这造成贫困者家庭被拆散,骨肉分离。没得到监工书面批准,不得外出或者接见来访者,从而深深打上了早期工业化逐利为恶的烙印。与上述材料密切相关的是()A.15世纪末英国推行圈地运动B.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C.1919年苏俄提出“不劳动者不得食”D.1935年罗斯福推行的以工代赈【答案】B【解析】据材料“要想获得救济,必须进入院内工作……从而深深打上了早期工业化逐利为恶的烙印”可知,这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是英国政府为适应工业社会需要而采取的措施,故选B项;圈地运动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排除A项;不劳动者不得食,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一项原则,表明把自己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排除C项;美国政府将单纯赈济改为“以工代赈”,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排除D项。35.(2021·安徽“五校联盟”第二次联考·34)下表是19世纪六七年代美俄等国的相关史事。据此可知()国家重大措施美国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普鲁士宰相俾斯麦促成南德诸邦与北德意志联邦实现合并日本明治天皇颁布“废藩置县"、“四民平等”等法令A.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趋同B.各国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C.国家元首享有立法大权D.深化工业革命条件成熟【答案】D【解析】据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解放黑人奴隶”“废除农奴制”“实现合并”等可知,美国解放了黑人,维护了国内环境的稳定,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俄国废除农奴制则为资本主义革命和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和资金,而普鲁士则通过统一获得了广阔的国内市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资本主义主要国家深化工业革命的条件成熟,故选D项;美国是联邦共和制,俄国此时还是沙皇统治,普鲁士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日本采用君主立宪制,各国政体各不相同,排除A项;资本主义主要国家在20世纪初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排除B项;资本主义代议制制度下,国家元首主要是行使行政权,立法权是由司法机关负责,排除C项。36.(2021·四川内江三模·32)1861年,代议制理论集大成者,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密尔出版《代议制政府》指出,“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是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最高支配权力居于社会整个集体的那种政府。”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下层主张自由主义思想B.欧美国家普遍实现了代议制C.西方民主仍包含专制的现状D.工业革命促进西方社会变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是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最高支配权力居于社会整个集体的那种政府”,可知作者认为最高权力属于整个社会集体,每个公民对最终主权都有发言权,每个公民都参与政府管理,这一时期正值工业革命,无产阶级壮大,要求获取更多的政治权力,故选D项;作者认为每个公民都参与政府管理,与自由主义思想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是约翰·密尔本人的观点,不能代表整个欧美国家,排除B项;作者认为每个公民参政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专制还存在,而是公民政治意识的觉醒,排除C项。37.(2021·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决战高考最后一卷·34)据统计,1871~1914年间,法国有35种妇女报刊问世;1876年,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国际妇女会议;1878~1913年间,仅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性的女权主义代表大会就有11次。法国女权运动的发展,主要是因为()A.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影响B.启蒙运动的兴起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男女平等的实现【答案】C【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得妇女走出家庭走进工厂,实现了经济独立,另外,依托集体的力量展开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斗争,故选C项;巴黎公社是1871年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历时两个月失败,排除A项;启蒙运动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排除B项;因为男女不平等,才会有女权运动的发展,排除D项。38.(2021·吉林吉林四模·34)下表是19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图中反映出的信息,评价正确的是()A.殖民扩张是各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动B.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国家经济发展C.海外市场广阔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B【解析】据表格,可知美国和德国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故选B项;这一时期,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创新而不是殖民扩张,排除A项;当时海外市场最为广阔的是英国,排除C项;表格中,中国不属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排除D项。39.(2021·湖北武汉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测·14)柯立芝时期,美国拥有500名工人以上的大企业比重,从1914年的31%上升到1929年的37.6%;在1928—1929年公司合并高潮中,被吞并的公司达2300个。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技术优良的大农场排挤下,约500万个中小农场宣告破产。这些现象说明了美国()A.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B.自由放任政策破产C.资本垄断化程度提高D.经济危机全面爆发【答案】C【解析】大企业扩张,吞并小企业,大企业发展,大农场排挤小农场,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垄断化程度的提高,故选C项;生产社会化是指有组织的规模化生产,与材料反映的垄断生产不同,排除A项;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政策的破产,材料反映的是垄断生产组织,排除B项;1929年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农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材料的内容反映的是垄断生产,排除D项。40.(2021·内蒙古乌兰察布一模·33)《共产党宣言》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用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材料意在强调新航路开辟()A.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B.增强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C.加强了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D.使世界市场得以基本形成【答案】A【解析】据材料“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故选A项;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不能概括材料中“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以偏概全,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经济影响,新航路开辟的确加强了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但不符题意,排除C项;工业革命的完成使世界市场得以基本形成,排除D项。41.(2021·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体”高三第三次考试·34)据估计,1878年美国炼油工业的资产净值约为3600万美元,美孚石油公司一家控制其中3300万美元。1883—1890年,它的账面净资产从7200万美元增至1.15亿美元。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新科学技术得到迅速推广C.生产关系调整促进经济发展D.资本家内部矛盾趋向激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美国炼油工业的资产净值约为3600万美元,美孚石油公司一家控制其中3300万元……净资产从7200万美元增至1.15亿美元”可知美孚石油公司垄断了炼油工业并促其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选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但材料主旨是石油工业的发展,并不是石油工业的出现,排除A项;据材料“美孚石油公司一家控制其中3300万美元”可知炼油技术集中于垄断组织,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资本家纷纷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组成垄断组织,不符史实,排除D项。42.(2021·湖北武汉五月供题·13)图2是卢浮百货公司,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帝国时期利沃里路店的一个分支,1893年公司的营业额已达到1.2亿法郎。法国百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图2A.第三共和国的成立B.工业文明的扩展C.1875年宪法的颁布D.垄断组织的出现【答案】B【解析】法兰西第二帝国即19世纪中期,自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向欧美大陆扩展;1893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卢浮百货公司发展,故选B项;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时,法国社会民族和阶级矛盾严重,不利于百货业的发展,排除A项;1875年宪法的颁布只是为百货业发展提供了政治环境,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19世纪末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百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非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43.(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33)19世纪之前,在英国只有能够自己负担交通工具的极少数人才得以在城市外居住。随着交通的发展,更多工业城市的中上层居民得以迁往郊区。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人阶层和城市贫民却被迫居住在工商业建筑密布的市中心。这一状况()A.推动城市交通的近代化B.适应了工业时代的需求C.致使工人运动开始兴起D.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病”【答案】D【解析】据材料“工人阶层和城市贫民却被迫居住在工商业建筑密布的市中心”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工人和城市贫民居住于市中心,受制于居民财力影响,无法及时进行居住改造,致使当时城市建设杂乱无章,出现严重的“城市病”,故选D项;据材料“随着交通的发展,更多工业城市的中上层居民得以迁往郊区”可知交通近代化已经实现,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工业时代的弊端,这一状况不符合工业时代的需求,排除B项;早在19世纪以前工人运动已经兴起,排除C项。44.(2021·重庆二模·13)1800—1914年,法国人口从约2800万增长到4000余万,人口规模从欧洲第一退居欧洲第五。同一时期,德国人口从2000万增至6500万。19世纪末,法国不得不招揽外国移民以补充劳动力,甚而通过延长兵役年限以维持一支可以和德国对抗的军队。这一历史进程表明()A.人口是影响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B.人口规模决定了法德的工业水平C.长期的对外战争削弱了法国国力D.法德矛盾是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1800—1914年的法国人口增长缓慢,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出现工业劳动力短缺、兵役不足的情况。而同一时期的德国人口则是快速增长,由此可知,人口是影响法德两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故选A项;法德的工业水平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而非人口规模,排除B项;1800—1914年的法国国力上升而非下降,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法德在两个时期的人口变化,尚未提及欧洲的主要矛盾,排除D项。45.(2021·河北张家口二模·13)表2是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殖民地情况统计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这一情况()表2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数(个)殖民地人口(人)英国553.9亿法国296235万德国101307万比利时11500万葡萄牙8968万荷兰83741万意大利4139万A.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